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全球变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第一节地球系统

1、地球系统:可划分为地圈和生物圈,其中地圈包括物理气候系统(水圈、大气圈)和固体地球系统(岩石圈),生物圈

又称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和生命系统。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

3个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气候系统:决定着地球表层水分和能量的交换和分布,形成全球气候

固体地球系统:决定着地壳的生消及其运动,形成地球的海陆分布格局与各种地貌地形。全球生态系统:包括地球

上多种多样的生态群落与生态系统。

2、系统间的关系:物理气候系统、固体地球系统、全球生态系统分别调控着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固体地球物质循

环3 个循环子系统,并通过彼此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人类由于主观能动性,在这个系统之上构建了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也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地球系统驱动力:

①地球外部由太阳和其他外力所组成的;

②地球内部的“发动机”,主要由放射性和内部深处的原生热所驱动。

第二节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1、全球变化:广义指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

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①全球观点与全球尺度(全球观点: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全球尺

度:虽然过程或事件空间尺度有大有小,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

②所有时间过程(包括所有时间范畴和所有时间尺度:全球变化的研究不仅揭示过去,更是认识现代以及未来的变

化)

③人类的作用(人类是全球变化的营力之一)

3、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全球变化的驱动力和过程;

②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③全球变化的影响与人类的响应;

④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技术。

4、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①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以适应全球变化为基础,人

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必须最大限度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深化对地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发展;

③改变人类的观念,促进应用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全球变化研究也关注全球变化的环境影响、社会影

响,以及对策和政策评估研究,这些研究会促进有关决策科学的发展,提高人类应付全球变化的能力)。

第三节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1、与以往的研究相比,当前全球变化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①以系统的和动态的地球观为指导(旧

地球科学体系以圈层为核心);

②研究重点由长时间尺度转向短时间尺度;

③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一同考虑;

④注重过程和机制研究,强调定量化、模型化描述,重视动态监测和预测研究;

⑤关注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化;

⑥注重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响应。

2、技术手段:放射性同位素、古地磁、稳定同位素、深海钻探、冰芯获取。

3、研究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 )、全球变化人文计划(

IHDP )、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

第二章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与驱动力

第一节全球变化的主要过程

①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过程;②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③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④人类生态系

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1、气候系统与水文循环过程

(1)地球表面的能量收支平衡与温室效应

影响因素:①太阳辐射强度和地球轨道要素;②地球的行星反射率(a);③太阳能在地球系统中滞留时间。

(2)大气和海洋环流大气环流形式:

①平均经圈环流:由于赤道-极地之间的能量梯度作用和地球自转影响所产生环流圈;

②沃克环流:赤道地区大洋东、西两侧海水冷暖差异形成的大气玮圈环流;

③季风环流:由于海、陆分布及其物理性质的不同所产生的热力差异而导致的环流。

海洋环流形式:

①表层风生流:大气环流驱动大洋表层水体发生相应的运动;

②热盐环流:由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和盐度)分布决定的海洋环流。

(3)水文循环与气候系统中的反馈过程

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4个反馈过程:①水汽反馈;②云辐射反馈;③冰雪圈反馈;④海洋反馈。海洋对大气运动、气候系统的影响体现在:①影响地球大气系统的热力平衡;②影响水汽循环;③调谐大气运动;④降低气候系统的敏感性,调节温室效应。

2、固体地球系统与岩石圈循环过程

①板块运动过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有离散、汇聚和平移 3 种形式;

②陆上风化与侵蚀堆积过程所有被风化侵蚀的物质最终被搬运到大洋沉积,完成地球固体物质在地

球表面的迁移转化过程;

③海洋沉积过程

3、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②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除生命活动过程之外,大气化学过程、土壤地球化学过程和海洋化学过程

是控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3 个关键环节。)

③全球碳循环

4、人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过程

①人类生态系统的构成(人类生态系统存在着采集-狩猎系统、农业系统和工业城市系统3种类型)

②人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量流动

第二节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1、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外因素

①太阳活动;②地球轨道参数变化;③地外物体的撞击作用

2、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内力因素

①海陆分布变化;

②高海拔的山地或高原的隆起;

③火山活动(阳伞效应:强火山爆发能在平流层下部形成一个持久的含有硫酸盐粒子的气溶胶层,它们存留在平流层中增

加了大气的反照率,因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直接太阳辐射,进而导致温度下降。)

3、全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覆盖的变化、系统成分的变化、自然过程的变化追踪会导致自然系统的功能失调和变化,并通过累积性变化或系统性变化两种方式导致全球变化

4、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与全球变化

厄尔尼诺(El Nino ):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洋表面温度(SST)的持续异常增暖;拉尼娜(La Nina ):当赤道东太平洋表面海温出现较强负距平时,发生反厄尔尼诺现象;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印度洋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气压的反向变化,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

第三节全球变化的概念模式

1、几十~几百年尺度变化的概念模式

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在这个模式中,地球系统的过程主要取决于两个主要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物理气候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系统(包括生物过程)。

2、几千~几十万年尺度变化的概念模式

全球变化主要由地球围绕太阳运动轨道变化而引起的。涉及到地球表层的所有子系统及绝大部分过程:

①物理气候系统;②生态系统过程;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④地貌发育。

3、几百年以上尺度变化的概念模式

不仅发生在地球表明,也发生在地球内部。

取决与3个过程:①地核和地幔过程;②板块构造过程;③太阳驱动的过程。

第三章全球变化的影响及人类的响应

第一节全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全球变化影响的主要途径:

①直接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②引发某些社会事件;③通过资源和灾害的变化改变自然系统的承载力,影响环境系统的

生产力。

2、全球变化影响的领域方面:

①人类的健康和工作能力;②住房建筑和新住宅区;③各类农业;④水资源开发和管理;⑤林业资源;

⑥渔业和海洋资源;⑦能源的生产和消费;⑧工商业活动;⑨交通和运输;⑩各种公共服务。

3、全球变化影响的层次:

①土地承载力;②生产系统;③经济与生活;④社会政治。

4、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易受影响的地区

①气候边界地带与生态脆弱带,这些地区土地的可利用性及其生产能力的大小常随全球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非洲萨赫勒

地带、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

②海洋与陆地的交界面,即海岸带,是各种过程结合作用的地区,是受海面升降控制的地区,也是全球变化及变化对人类

的影响表现最为强烈的敏感地区之一(珊瑚礁、红树林、海岸沼泽、湿地)

③全球变化的不利影响对社会最脆弱的地区打击最大

第二节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

1、对待全球变化的不同态度

①承认全球变化的必然性,但全球变化会回到稳定位置,全球变化是一种挑战,如果应对得当,人类可以受益。

②世界极不稳定,全球变化会带来恶果,必须阻止

③全球变化不可知,不愿直面全球变化

④全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有益,超出限度则有害

2、全球变化影响的评估(不确定性很大)

3、全球变化对策

①基于趋利避害原则进行适应(主动适应、被动适应和积极防御)

②防止或减缓全球变化的发生

③不采取任何行动

④把全球变化控制在一定限度

第四章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途径

主要途径:①重建;②动态监测;③模拟。

第一节过去全球变化的重建

1、基本假设

①均一性假设:它包括两个基本假设:①自然法则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变性;②如果所研究的结

果能够用现代可观察的过程来解释,就不会有假设的未知过程。

②协同性假设:①首先是指环境过程与其产物之间的协调统一;②其次,同一环境状态下所形成的不

同类型的产物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可以彼此参校、替代,共同指示其生成环境;③再次,地区之间的协同性;④最后,时间上的协调性。

③全息假设:根据部分可反映整体的全息学基本观点,环境可以由其可识别的全息源来反映。

2、过去全球变化信息的类型

①观测记录:指借助于各种观测技术手段所获得的环境信息。特点:记录规范,精度高,但时间尺度短。

举例:气象、水文的监测记录,遥感数据。

②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指由人类物质文化活动而形成的物质和文字记录。

举例:人类遗址、遗迹,有关物候、灾异、耕作制度的文字记录

③古环境感应体:指在过去某一时期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各种自然体,记录了当时的环境状况。举例:古沙丘、黄

土与古土壤、冰芯、树木年轮

代用资料:②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与③古环境感应体

特点:时间尺度长,分布地区广泛,能揭示长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历史,但记录不规范、连续性差,记录混杂,需要提取、鉴别才能使用。

4、空间和时间位置信息(宙T代T纪T世)

①14C年代测定;②古地磁测年;③地质年代表5、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主要步骤

①对全球变化信息的识别与提取;

②对过去全球变化的证据进行标定与核对;

③过去全球变化的整体或部分地复原。

第二节全球变化的动态监测

1、观测系统

①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②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③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

2、观测内容

①地球系统外部能量;②重要微量气体;③大气变量;④地表性质;⑤海洋变量;⑥地球物理变量

3、观测的技术手段

①空基观测:卫星、航天飞机

②陆基和海基观测:气象观测

第三节全球变化的模拟按照模式适用空间的大小可把模式分为全球模式、区域模式、局地模式等不同空间尺度的模式。模式的作用之一是可以帮助把小尺度的观测和试验结果推广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当建立在小尺度上的模式向更大的空间拓展时,需要进行尺度放大(scaling up);同样,当全球模式应用到区域尺度时需要进行尺度细化(scaling

down )。

1、气候模式、模拟

气候模式:是由一组特定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程组成的具有一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数学-物理模型”,是用数学方法对某些特定时空尺度的气候系统演变的物理描述。

气候模拟:利用气候模式对气候与气候变化的事实、规律及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2、生态模式与植被和生态动力学模拟

3、C 循环模式

碳循环模式由大气碳传输模式(ATM )、海洋碳循环模式(OCCM )和陆地生物地球化学模式(TBM)组成,OCCM 和TBM 分别与ATM 耦合。

4、气候变化评价模型

第五章全球自然环境的形成与演化

第一节主要圈层的演化

始于45亿年,地球和地外天体的碰撞的意义:①月球的出现成为地球最大的潮汐引力场;②地轴的倾斜导致了地球上的气候形成季节性变化。

1、地壳的演化

①原始地壳的形成与破坏阶段

②漫长的陆壳增生阶段

③以大陆合并与解体为特征的板块运动回旋阶段

2、大气、海洋的演化

①原始大气(H2、CO、CH4)

②第二代大气(还原性,CO2、H2O、N2、O2)?成铁时期

③第三代大气(氧化性,O2f、CO2J)

3、生命的进化

①化学进化阶段(40~38亿年前,化学过程)

②细胞进化阶段(38~7亿年前,细胞内部结构、生理过程进化)-真核细胞起源

③多细胞复杂生命进化(7亿年前以后,组织器官结构、功能适应进化)

4、生物大灭绝事件

①寒武纪末

②泥盆纪末

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 -最大灭绝

④三叠纪末

⑤白垩纪末(1/3生物灭绝,鳄鱼、蛇、鬼、蜥蜴残存)

5、生态系统的演化及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

①地球上生命的发展演化遵从“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当某种生物对环境的变化不能适应时,

就可能衰落乃至灭绝,被更能适应环境的新物种所替代;

②生命也以惊人的程度参与着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极大影响这地球的演化进程和演化反向,甚至使地球的大气圈、水

圈和地球岩石圈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第二节全球自然环境的演化

分为5 个演化发展阶段:

(1 )无机自然地理环境(45—38 亿年前) -生命出现以前

—月系统形成

①地球物质分异作用;②原始地壳形成与破坏;③原始大气被还原性大气取代;④地(2)古海洋自

然地理环境(38—4亿年前)-海洋生命繁盛

①无生命系统T有生命系统(板块、O2、真核);

②生命可居住环境形成(三叶虫、无脊椎动物);

③海洋生命繁盛(钙壳生物)

(3)古自然地理环境时期(4—2.25 亿年前) -陆地生命发展

斑块碰撞、大陆升起

(4)过渡时期(2.25—0.65 亿年前) -被子植物、昆虫繁盛

白垩纪末生物大灭绝

(5)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时期(0.65至今)-现代化、多样化显现于第三纪,形成与第四纪。成因:①板块运动;②新生代衰落。

第六章新生代衰落与第四纪全球变化

第一节新生代衰落

新生代衰落: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历时65Ma。新生代期间,环境呈变冷、变干的趋势性变化,称为新生代衰落。新生代衰落导致了第四纪冰期的出现。

1、降温与第四纪冰期的来临

始新世末期事件:始新世末期前后有一次重要的急速变冷事件,对全球生物界造成重要影响。

Messinisn 事件:晚中新世地中海盆地中的蒸发作用导致水位进一步降低,盐分浓缩,最终形成巨厚的蒸发矿床。

2、旱化趋势

①非洲板块北移

②南北极大冰盖形成

③青藏高原隆起

3、自然地带分异的复杂化

第二节第四纪冰期-间冰期变化

寒冷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是第四纪的 2 种基本状态。

冰期-间冰期变化:周期性的冷暖环境交替转换,幅度达10C以上。

1 、特征:

①转化过程的不对称

②环境要素变化的协同性

③状态转换过程的时滞现象

④快速转换事件

2、快速转换事件

①Heinrich 事件:地质学家Hartmut Heinrich ( 1 988 )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期间的沉积中普遍存在6

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融化过程。

②D-O颤动:冰期期间存在数次短期变暖事件。

③新仙女木事件:IIKaBP前后的强变冷事件,温度在数百年内土壤下降6C,使气温回到了冰期环境,持续时间1000年

左右。根据八瓣仙女木花粉而命名。

第三节冰期-间冰期之间的转换机制

1 、冰盖与海冰反馈

2、大气温室气体的反馈与气溶胶反馈

3、大洋传送带的变化

4、火山活动的作用

第四节最后冰期最盛期的环境

1、全球性降温和冰盖扩展

2、西风带加强与中高纬度自然带退缩

3、全球海面下降与海洋过程变化

4、全球干旱化与环境重大改变

第五节人类的演化与环境

1、人类的出现与发展

前人(古猿,4MaBP)T能人(2.4MaBP)宀直立人(2MaBP)宀早期智人(0.2MaBP)宀晚期智人(O.IMaBP)前人(古猿):能直立行走,以野生植物和动物腐尸为食,和其它动物没有严格区别,竞争也不占优势。

能人:能完全在地面上生活。能制造非常简单的工具。(奥杜威文化:最早的石器是在非洲发现的,可能是能人制造的,它们是用经简单打制的砾石制成的。)

直立人:能够制造石器工具、并利用工具获取食物,创造了利用工具从自然界捕获和采集食物的生存

能力。

早期智人:能够制造更为复杂的复合工具系统。

晚期智人: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

2 、采集- 狩猎者对环境的影响

①气候变化论:更新世末期的大型哺乳动物灭绝的原因是这些动物不能适应环境变化。

②更新世滥杀:人类作为狩猎者,是造成了当时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

国际形势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 全球新兴力量加速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和国际体系深刻调整.近年来,国内外提出“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的观点。美欧在国际中的传统优势地位正在受到冲击,西方国家内部危机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大国关系出现新的变动,国际体系孕育新的变革,主要国家战略进行新的调整.新兴力量快速上升势头更加明显, 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整体影响有所下降. 二、全球地缘战略竞争呈现新态势,传统安全问题仍很严重.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全球局部仍有小规模武装斗争与矛盾,反映出国际安全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热点地区局势时缓时紧,地缘战略竞争依然激烈。 三、主要国家调整安全和军事战略,新一轮全球强军浪潮方兴未艾 当前形势表明,国际军事竞争正在趋于激烈,军事安全地位再度凸显。世界各主要国家着眼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突出军事力量对国家利益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作用,加大军事投入,深化军事转型,加强军队多样化能力建设。 四、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产生深刻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题更显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刻影响下,恐怖主义、国际海盗、金融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各种全球性、跨国性问题日益上升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如何面对中国所面对的复杂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强经济发展,

这是机遇。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上的差距以及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国带来了挑战。另外霸权主义也不愿意看到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崛起,我们还面临着霸权主义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快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谋发展,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能力。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当前世界变革发展的速度很快,与之相应的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多个特点,这里列举几点简要说明。 一是当前的国际竞争是包括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际格局本身也是依据实力变化的,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掌握霸主地位一直不变。现在的竞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实力,一个是软实力,过去强调硬实力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现在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软实力的竞争,包括文化的力量、制度的创新、国家的形象、国家的吸引力等都在软实力范围之内,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范畴。 二是非国家行为体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角色。传统的国际关系主要是领导人之间的、官方之间的、政府之间的关系。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出现了一些非国家行为体,比如城市和城市之间可以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还有一些跨国家行为体,像一些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还有一些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比如红十字会;最后还有一些个人。 三是非传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过去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作者:gzdili5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06-8-15 文章属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一、全球气候变化 引入:影片片断《后天》感受气 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问题: 楼兰在哪?自然条件如何? (出示楼兰位置图,地形图,推 导楼兰的气候特点) 极盛期的楼兰是什么样的?什么 时候消失的?(简述史料,出示 想象中昔日楼兰的景象,定格楼 兰消失的年代) 问题: 楼兰文明是如何失落的?这是一 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至今 没有一个明晰的答案。有人说楼 兰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为什么? (展示楼兰现状图片,满目荒凉, 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显示文字 “全球气候变化!楼兰消失!两者 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1页第一段 观看影片 学生继续阅读有关 材料,并回答问题, 对消失的原因进行 讨论,总结 学生阅读,利用表格 提高学生学习该节 课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独 立思考总结的能 力,了解科学研究 的方法,尝试做一 次探究。

文字,思考如下问题:全球气候变化有哪几种尺度?各种尺度上的气候是如何变化的?能否设计一个表格来表达上述问题? 阅读91页阅读材料,了解科学家研究古代气候的常用方法。 提问: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推测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二、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对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入:唐代的兴衰史: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时期。气候的温暖湿润为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8世纪中叶气候有一个由暖转冷过程的观点,气候转寒造成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国北方建立区域性王朝,安史之乱是这个南下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经过南宋12世纪的再一次寒冷突变后,北方游牧民族则开始了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见背景资料十七) 也就说气候得便华会制约古代文概括气候变化规律。指导学生使用表 格,比较记忆,加 深印象 理论运用于实践 由例子引入,增加 学生兴趣

形势与政策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论世界经济总体趋势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变化 班级:学号:姓名: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仍在调整中震荡,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国际力量;关系; 一、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未根本解决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势头,总体上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了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经济体美、欧、日以及新兴经济体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面对危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包含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大国的20国集团(G20)取代原有的八国集团,成为世界经济协调的重要组织。20国集团先后召开了3次首脑峰会,达成共同制定刺激世界经济增长的行动计划。在全球的联合干预和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美、欧、日等经济体逐步走出衰退,出现复苏。新兴经济体也较快实现复苏和平稳增长。2010上半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势头进一步明显,主要工业国家从第一季度开始均出现了正增长。目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都好于预期。 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走上正轨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很不均衡。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中国经济增长今年预计达10%;而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虽然保持了复苏势头,但近10%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在中国等新兴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出口增长,推动了经济复苏,但其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接近GDP的200%;欧元区经济总体上保持上行态势,但受到希腊等多国主权债务危机的拖累,经济复苏和调整举步维艰。总的看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后危机时期的结构调整,很难快速实现稳定的增长。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份量,其经济恢复状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较脆弱。其一,发达国家普遍面临高财政赤字风险,这可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因素。目前从欧洲到美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2.4全球气候变化 学习目标(目标导学:通过学标,明确高考考什么) 自学探究(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形成本节知识结构)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 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 趋势, 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 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 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 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气候变暖的机制: CO 2浓度增加 CO 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 气温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1、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 ② 、特别是 的破坏。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使学生了解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近现代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 2. 使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的间冰期,人类活动只是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的作用. 3. 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得影响,并探讨解决办法.

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 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① ② 2、影响农业生产 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 (2)高纬度地区 3、影响水循环 ①蒸发增强 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 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一)对策: 1、 2、 3、 (二)手段: 1、 2、 3、 (三)技术: 1、 2、 3、 知识链接 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课堂练习(课堂检测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检测课堂学习效果)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漫画,回答1~2题。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形势与政策

结合国际形势新变化,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认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 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一形势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斗争,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应把国际形势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向大家讲清楚,使干部和群众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既要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主流及我国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增强信心,抓住时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同时也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及我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如何辩证看待多极化和全球化问题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多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不能自动促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强化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在加快,这是我国在应对全球化问题上作出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三、如何看待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 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

形势与政策_国际形势

中国与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其次,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课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课 时作业 中图版必修1 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时期地球气候的特点。 全球气候变化 1.特点:①__________相互交替。 2.阶段划分 地质时期—? ???? 时间: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特点:② 和③ 交替出现 ? 历史时期—????? 时间:近④ 特点:有时为⑤ ,有时为⑥ ? 近代—????? 时间:近⑦ 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特点:世界气温出现明显⑧ 上升现象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 全球气候变化 1.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 ) ①南极洲发现煤层 ②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的痕迹 ③银杏、水杉被称为“活化石” ④北美五大湖湖盆是冰蚀作用形成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2.据历史资料记载,距今3 000多年前,黄河流域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气候状况可能是( )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以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完成3~4题。 3.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 A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 B .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 C .冷暖、干湿交替 D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4.由①至②时( )

A.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小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在上升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1951~2002年,我国的气温特点是( ) A.各地都增温 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 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6.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方法技巧练 方法图示法分析不同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读下图,完成1~2题。 1.20世纪60年代后( ) 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减少 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

2015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考试答案旧金山1906年发生了几级地震?1.0 分 A、 7.3级 B、 8.3级 C、 8.5级 D、 9级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什么导致了雪球迅速融化?1.0 分 A、 板块运动 B、 地震 C、 太阳黑子 D、 温室气候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地震预报三要素不包括哪个要素?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震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地质时代兽类大概多长时间就会灭亡一个种群?1.0 分 A、 1100年 B、 1000年 C、 900年 D、 800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液化一吨煤,需要从地下抽取多少吨水?1.0 分 A、

B、 6吨 C、 6.5吨 D、 7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不包括1.0 分 A、 时间 B、 地点 C、 震级 D、 成因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月球上的水来源于1.0 分 A、 木星 B、 水星 C、 金星 D、 彗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的三个阶段不包括哪个阶段?1.0 分A、 粉尘污染时代 B、 胺化合物污染时代 C、 二氧化硫、硫酸盐污染时代 D、 大气符合污染时代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谁的诗句?1.0 分A、 陈毅 B、 苏东坡 C、

D、 毛泽东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证明印度大幅度北漂的是1.0 分 A、 海岸线形态 B、 生物分区 C、 古地磁 D、 古气候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青藏高原的总体地势是1.0 分 A、 东北高,西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西南高,东北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2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是1.0 分 A、 构造隆起 B、 热隆起 C、 构造隆起和热隆起 D、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月壤中的什么资源是人类最感兴趣的?1.0 分A、 氧化铝 B、 铁矿 C、 钛矿 D、 氦3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论个当代国际格局与国际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代国际格局与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工商挂学院市场营销0613班黄慧敏 2006630099 摘要: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源的恶性竞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趋于上升。对我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国际环境对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霸权,反恐,经济,小康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如伊境内连绵不断的恐怖袭击和暴力事件、持续攀升的美军伤亡人数、美军虐俘丑闻、以及始终不能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一条法理上站得住脚的理由,等等。美为借助联合国及国际社会帮助其解脱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窘境,单边主义姿态有所收敛。不过,迄今为止,美谋求霸权的势头没有因此而受到根本性遏制。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美国反恐战略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局限和弊端暴露无遗。布什政府在“9·11”事件后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的两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不仅未使恐怖主义受到震慑,或使美国和世界

认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新特点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愈益密切,各种信息愈益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一形势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变化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更有效地开展国际斗争,就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 一、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造成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最主要根源。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毕竟不是美国一家可以独霸天下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还在继续增长,多极化趋势仍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于缓和,我们对于国际局势的一些基本判断仍然是站得住脚的。这就是说,当前国际形势发展仍为我国坚持不懈地开展和平外交,在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内一心一意地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机遇。应把国际形势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向大家讲清楚,使干部和群众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既要认识到当前形势的主流及我国面临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增强信心,抓住时机,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同时也要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形势的复杂性、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及我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二、如何辩证看待多极化和全球化问题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多极化趋势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发展,既反映出当代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也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它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全球化不能自动促成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它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强化由其主导的国际秩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表明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在加快,这是我国在应对全球化问题上作出的一个战略性选择。 三、如何看待当前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 中国的崛起成为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一个意义深远的重要因素。国际反华势力从根本上不愿看到我发展壮大,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乃至利用其占据优势的舆论工具对我进行牵制、遏制。去年我们与霸权主义、“台独”分裂势力和邪教组织展开的三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彻底暴露了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本质、“台独”势

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1、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危机,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如今全球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初见成效,各国经济普遍出现向好迹象。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引发危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全面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进程。这场危机不但是经济危机,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对国际力量对比、国际体系改革和大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2、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 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崛起势头,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新兴大国联合自强的意识增强,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国家的总体实力仍然占先,在国际体系中仍居主导地位,北强南弱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改变。 3、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国际经济体系进入转型和构建的重要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弊端暴露无遗,改革成为普遍共识,对全球经济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已提上日程。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变革的进程将是长期和复杂的。

4、各大国加紧调整内外政策,牵动大国关系发展演变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各大国深刻反思,各方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渡难关。与此同时,各主要力量都怀有强烈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紧迫感,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竞相加快和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大国关系新一轮调整互动的主线是既竞争又合作,大国之间的协调合作明显增多,相互关系的务实性和稳定性有所上升,但利益分歧和矛盾摩擦不会消失。 5、亚洲总体保持崛起势头,国际地位进一步上升,地区政治、安全形势进入矛盾多发期 亚洲地区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各方普遍加大对本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亚洲地区格局加速演变,在国际战略全局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各种地区合作倡议层出不穷,区域合作进展活跃。同时,朝核、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时起时伏,金融危机增加了域内一些国家维护国内稳定发展的难度,地区形势存在一些变数。 6、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参与应对危机的国际合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重视中国的发展经验,各方对我国借重与合作的一面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国际上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水平,要求中国承担更大责任的声音也在升高。 国际形势变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看,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仍是机遇大于挑战,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革命新浪潮给我国发展提供的巨大动力和机遇,是长期性、可持续的。只要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些机遇就会继续促进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

车辆工程一班 2201080127 孔武源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义直接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变化 摘要: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 各种矛盾交错发展, 挑战纷呈, 世界局势错综复杂, 变化剧烈。这种状况将继续延续并影响到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的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也发展了变化。谈及中国外交的“战略转型”,中国过去三十年外交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不同身份间保持了平衡。中国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多边国际对话机制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并把这多种关系细腻地缝合在一起。中国外交从经济角度追求双赢,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维护稳定,这两方面都很重要。全球化进程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实现的,它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加强了美国及西方的国际地位,同时给中国的外部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中国要想顺利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利益,在21世纪初期必须在顶住“西化”和“遏制”压力的同时,与西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机遇蕴含在挑战中,只有成功应对挑战,才能抓住机遇。 关键词:国际形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科技、中国外交 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但有别于内政。研究外交并制定对外政策,需要知己知彼、学贯东西;必须立足于对世界大势和各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而绝不可以一厢情愿、以己度人、或单纯地“以德报怨”。无论是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抑或更为广阔的国际关系的格局,实质上是各国在实力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追求国家利益而相互博弈的结果。实力是决定格局的基础,格局反过来又加强或削弱一国的实力。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对手国际行为的特点和规律、思维方式、民族心理以及相应的外交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和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新中国外交仍不同程度地受到“重脸面而轻实利”、“和为贵”等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形势 全球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多个层面,正如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所说的,“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是一种文化与政治的全球化过程”。不过,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当前国际形势有五大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可以看出,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可能有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2008年是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实力地位显著上升。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实力没有受到根本的伤害,国际地位不降反升。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二、国际体系转型对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历史机遇。 整个国际体系转型是和平转型,而不是战争转型,这个和平转型是长期的渐进过程,对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是非常有利的。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在缓慢地走向衰落,但仍有相当大的主导能力。美国缓慢走向衰落的过程,正是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 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一)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但仍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2008 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全球经济大受其累。联合国在《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初步报告中估计,世界生产总值在2009 年下降了 2.2%左右。报告称,如果目前的刺激性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 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经济在2009 年下半年出现探底企稳迹象,但同时,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正在显现。如美日等国财政赤字创下历史新高,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带来了通胀隐忧,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趋暖但失业率居高不下。在虚拟经济领域,新的监管机制和交易规则尚未建立,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仍在继续泛滥,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在实体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仍很多;在国际贸易领域,受流动性增多、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上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快速上涨,发达国家消费疲软,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对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将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都警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不排除出现新动荡的可能。 (二)新兴大国崛起势头强劲,各大国调整对外政策,互动频繁 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明显受挫。美国自“9·11” 事件以来,用于反恐战争的帐目费用累计超过 1 万亿美元。此外,美国国债、财政赤字、失业率屡创新高,对中国、日本等主要债权国的依赖日益加深。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虽然新兴大国收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印度经济增长率在2008-2009 年度回落至6%,中国经济2009 年增长8.7%。据中国海关1 月10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 年出口总额超过 1.2 万亿美元,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2010 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各大国加紧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抢抓战略制高点。 打着“变革” 旗帜上台的奥巴马,外交政策调整幅度出人意料。一是重视运用“巧实力” 修复美国形象。他宣布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并从伊拉克撤军,宣称要开启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新起点,倡导建设“无核武器世界”。二是高度重视经济金融外交。奥巴马激活并提升G20 对话机制,在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权上让步,以换取新兴大国出手相助。三是推行全面兼顾的地缘战略。美国以欧亚大陆为核心,把反恐重心转向南亚,出台从伊拉克撤军计划以及对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新战略,“重启”美俄关系,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更加重视中美关系。四是推进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奥巴马任命特使,往返推动重启中东和平进程;在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软硬兼施;在朝核问题上,美国在推动国际制裁的同时也显示一定积极姿态,派出朝鲜政策特别代表博斯沃思访朝,促朝重返六方会谈。此外,奥巴马出台了以接触缓和为主调的对苏丹新战略。但必须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目标仍然是防范和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维护其一超独霸的地位。 其他大国也都怀着强烈的紧迫感,加紧调整对外战略。俄罗斯着力经营和扩大在独联体的影响,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重启与美国的关系,积极缓和与欧盟的关系。欧盟推动完成《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