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色土地湾

红色土地湾

红色土地湾
红色土地湾

上周星期一,借给晓玲同志政审的机会,我顺便去了一趟谯家土地湾,随行的人员还有两位同事。其实,很多年来,我都有这个想法,等到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土地湾,因为那里是黔东革命旧址,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

土地湾,一个充满历史色彩的名字,藏在我心中已有二十多年,每当重复勾画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免要回溯到一九八七年。那时,我在三中读书,班上有一个个头较高的毛胡子同学,他就是谯家的,家隔土地湾不远。我第一次听他讲:我们那里是夏曦、任弼时、贺龙、关向应领导红军革命的根据地之一,现命名为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有许多关于红军的故事,拿我二祖父来说,当时就是一名游击队员,他担负着给红军运粮的任务,后来在战斗中牺牲了&&听起红军的故事,欣然有趣,热血沸腾。

我们一早出发,到谯家时间还早,村支部书记去了县城,回电话说:我有点小事耽搁,正在回程的途中,最多半个小时到达&&我们分成两组,抓紧时间,将所有的材料整理结束,已是下午两点过,原想急忙赶去镇上签字盖章,然后去土地湾,以有更多的时间参观,便记录一些资料,可是正当出发的时候,突然接到原在一道工作的向东同志的电话,说:兄弟!听说你上谯家来了,我现在正在铜仁办事,时间仓促,实在是赶不回来,但我已经作好安排,晚上请你与在家的弟兄伙们在食堂吃一餐饭,以便交流交流,学习学习&&于是,我们只有改变原来的计划,先去土地湾,然后倒回来。

走进土地湾,仰望对面,青山辉映,悬崖陡坡,白岩亮眼,高瞻远瞩;平视半山,绿树成林,草木青扬,碧意随风,众望所归;下眼山脚,良田一沟,块块相连,青禾分行,郁郁葱葱。旧址的门前还有一条溪沟,名叫白石溪,河道弯弯,溪水声声,凉风绕远,却是历尽革命的艰难与曲折。

转身背后,群山顶峰,如野马相聚,奔腾而下&&将军挥鞭,打马前来,突遇溪水,忽又勒缰,回首嘶呜,渴望前程,已然告白,革命向前,没有退缩的余地。横观左右,略成环抱之势,左青龙,右白虎,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座落其中,龙潭虎穴,藏着革命的春天与生气。据人介绍,其房子建于清同治八年,原是田家祠堂,红军入黔,主人支持革命,香茶热饭,笑迎于家。再看房屋后面,茂林修竹,青丛百草,和风悠悠。近眼房上,汉瓦青泥,白灰过脊,中间用瓦片垒一个大大的囍字,看起来非常有生气。房屋四周围墙,一色青砖,石灰勾缝,两相分明,其间又透着历史的沧桑。靠院子前方墙上也是立塑飞鸽,坐地浅观,蓄势奋勇,亟待而飞。

院落成撮箕口形,院门边有几块石刻:一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二块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简介》,三块是《前言》&&步入小院,青石满铺,楼宇清新,正房端庄,厢房许配,黑柒柱体,朱丹点壁,汉墨匡正。前壁木格花窗,草木禽兽,图案相间,姿态万千,栩栩如生,俨然一体。正间上方挂一块黑底金字匾额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落笔是原红三军第九师政委廖汉生。

墙下围土分格,盆景落立,铁树相迎,更有松柏长青,杂树捧腹,小草相随,鲜花喜悦。我或行或止,兀自微观,令人怀想,红军精神,名刻于心,艰苦创业,代代相传&&房屋里边分成小隔,门牌匾额,标志鲜明,主要有:孙秀亮住室、贺龙住室、关向应住室、政治保卫局、湘鄂川黔边革命军事委员会作战室、黔东纵队办公室,楼上还有女红军住室等等,各室有文物陈设,包括红军领导的照片,以及他们的简历和工作情况介绍&&

回忆刚到堂屋的时候,只听隔壁哗啦一声,原来是在这里维修的一位木匠从楼上掉了下来,包括一根楼复断,一方楼板落&&问其原因,却是年久失修,木料粉烂而致,可是那人一点皮儿都没有伤着,同行的另一位师傅给他拉起来,一边微笑,一边调侃道:活了,活了,红军真会保佑人啊!师傅站起来,拍拍灰尘,说:这房子太老了,很多地方都需要更换,现在正在抢修&&

事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巧合,还是红军真的显灵,在无形中提醒我土地湾是革命的火种,曾燃烧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追求,不畏艰难险阻,翻山越岭,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并创造了历史上的光辉与奇迹,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你作为文字爱好者,来得正好,寄予希望,写一篇文章,宣传这里,让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细看前一栋房子的墙上,还有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和一些漫画等,虽然历经岁月刮蚀,但依然清晰可见,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红军替死难同胞报仇的呼声。于是,我有一种感觉,发扬红军精神,建设中华大地,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眼下置之,当仁不让,不写还真的过不去。

出院门,再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简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位于沿河县城南37公里的谯家镇土地湾。1934年7月21日,在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领导下,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张家祠堂召开,宣布成立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亦称联县政府、省政府),并决定将办公地点设于此。

委员会选举主席:孙秀亮;副主席:秦育清、陈正国;土地部长:田兴才、王顺邦;军事部长:汤福林、张均望;劳工部长:孙永臣;经济部长李芝兰;政治保卫局长:罗亨举、黎光富;委员:贺龙、夏曦、关向应、冉少波、夏国安、刘本玉、邓吉星、李佛如、朱绍田、钟炳然等80人;常务委员:罗亨举、孙秀亮、符公高、秦育清、张均望、胡昌进、黎光富、汤福林等23人。会议还通过了《没收和分配土地条例》、《农民工人保护条例》、《关于工农武装问题的决议》、《优待红军及家属条例》、《关于肃反问题的决议》、《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等六项条例。

1932年至1933年,黔东土地上大闹神兵时,神兵也设坛于此,后来神兵成为扩展红军的主要来源,改编为黔东独立师。在特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和73个乡苏维埃,成立了黔东独立师、游击大队、独立团、保卫队等地方武装,培养了大批干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创立了包括酉阳(属重庆市)、秀山(属重庆市)在内的黔东革命根据地,方圆200多里,涵盖当年人口10多万。

根据地的建立,为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六军团,脱离在湘赣的反围剿,转战湖南,进入贵州,突围石阡甘溪,与红三军主力于印江木黄胜利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推进了根据地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不忘土地湾,因为那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云贵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是革命的火种,是黔东人民的奋发与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道路,艰难曲折,前途光明&&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想起中国作协委员陈清重走长征路时,途经土地湾所写下的那首诗来:当年贺龙渡鸟江,天昏地暗路漫长。土地湾树镰锤愿,黔东大地遍曙光。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调查报告

鹤庆白族服饰文化调查报告调查流程图: 调查的总流程: 第一、书写调查计划。 第二、作好调查前期的准备。 第三、调查的实际情况。 第四、调查材料。 第五、材料的整理。 第六、鹤庆白族服饰文化的现状。 第七、鹤庆白族服饰的发展历程。 第八、鹤庆白族服饰的发展趋势。 第九、鹤庆服饰的现实意义与人类美学。

调查计划: 7月7号从玉溪出发,晚上到大理,并在我亲戚家借助一晚。8号早上从下关从发,中午到达鹤庆。然后,把组员带到我家,在我家住一个星期左右,在此期间,我们会准备好数码相机、笔、纸等所需用品及资金,在工作实施之前充分做好物质方面的准备。 在田野调查实施之前,我们会认真的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预先对所调查区域或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对所选区域相关文献档案资料去掌握和了解相 关知识。在对各选定点做调查之前,与各级政府的文物管理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村委会、办事处做好联系协调工作,以取得当地政府及群众的支持配合,并能了解到一些线索。 在调查前先撰写好详细的调查提纲和设计调查表格,以便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节约时间。 当通过文献、资料对调查对象的了解基本完成后,根据调查的目标和掌握的情况,拟订调查工作的方案或者计划。 准备工作做好后. 首先带领组员在我们长头东登村,和附近的西登村对不同年龄的人做相应的调查,为期两三天,在我家住宿。差不多后整理好调查资料。 然后,带领他们到松桂镇做相应的调查,积极与当地制作鹤庆白族服饰的店老板交谈并对其进行采访,详细调查他们对现今服饰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当地白族对服饰现状的看法和建议以获得有用的资料。并找出如何将白族服饰文化继承和发扬,使之不灭绝。维护白族的服饰特色,弘扬白族文化,丰富我国及世界文化内涵。展现个少数民族风采,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为期两天,并借助于农民家中。 最后,将组员带到鹤庆县新华村、甸南村、金墩村等调查点,对当地各阶层白族进行访问、探索白族服饰的发展史,各时期所存在的问题,及各时期白族服饰的改进和各颜色、各现状所代表的意义和详细说明资料。为期五天。 调查结束后,认真整理好所有的资料,并把组员带回玉溪。 调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对调查地点的详细了解:我们对大理地理位置、白族分布、人口、经济发展情况及气候、温度、植被覆盖等作了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二、认识目的地文化信息:重点了解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结构、历史发展史、明间文化类型、明间工艺等。同时,对各目的地的宗教历史、发展史、迁徙方式和途径、日常生活等均作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 三、查阅国内外有关白族服饰的研究现状,以便了解其他地域或是相似文化的内涵、特色、存在形式及其现实影响。 四、对调查所需的相关工具、所需设备作好充分的准备。 五、学习各种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个体采访、对比调查等、 调查的实际情况: 2011 年7 月25 日,这个特别的日子是我们白族的火把节,在这一天,人们早早的吃了晚饭,随后,村村寨寨在村寨中心扎竖一个巨大的火把,人们以火相燎,表示驱邪求吉,或举火把照田、卜岁,祈求丰收。这一天晚饭后,我和我们组的成员一同来到了我们长头东登村寨中心,我们与村民一同庆祝节日,同时和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了交谈和采访,26 日我要带领组员到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李爷爷家,并对李爷爷进行了问卷采访。最后,我们对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发展史、日常生活等均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她们所穿的服饰的文化蕴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1年7月27日和28日,我和组员在附近的西登村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进行了一些问卷调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标准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2 5数据库结构定义4 6数据文件命名规则14 7数据交换格式16 8元数据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土地分类代码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样本23附录C(资料性附录)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信息元数据示例27 表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数据库要素代码表2 表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空间信息要素分层、定义与属性关联表4 表3表格信息要素属性关联表5 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Q)5 表5行政界线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XZJX)6 表6等高线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GX)6 表7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GCZJD)6 表8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DLTB)6

表9线状地物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XZDW)7 表10零星地类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LXDL)7 表11开发整理潜力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QL)8 表12开发整理规划区域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HQY)9 表13面状工程、线状工程、点状工程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GC)9表14面状项目、线状项目、点状项目属性结构表(属性表代码KFZLXM)10表15注记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代码:ZJ)11 表16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区域平衡表(属性表代码BG_BCGDPHB)11 表1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结构调整表(属性表代码BG_GHJGTZ)11 表18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标分解表(属性表代码BG_GHZBFJ)12 表1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表(属性表代码WB_WBXX)12 表20界线类型代码表12 表21界线性质代码表13 表22等高线类型代码表13 表23权属性质代码表13 表24土地开发整理类型代码表13 表25比例尺代码表14 表26规划图类型代码表15 表27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信息编码16 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代码表18 表《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适用)》代码表20 前言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大理白族宗教信仰

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调查研究摘要: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间信仰。研究白族本主文化,探讨本主的起源、传说、功能,了解本主文化的祭祀仪式,对正确理解本主崇拜的意义,全面了解白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字:白族;本主;本主传说;功能;祭祀 内容: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地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稳定的白族群体。本主崇拜与白族社会的政治、历史、哲学、生产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交织在一起,深深扎根于白族人民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独具一格、丰富多彩的本主文化。 由于白族祖先的来源较为复杂,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在社会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也游离不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主信仰。但随着社会相对稳定,民族共同心理的确立,才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崇拜对象——“本主”。一般认为,本主崇拜源于农耕祭祀。本主信仰在南诏时期即已形成,以后又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本主数量不断增加,文化内容越发丰富,才形成如今的本主崇拜格局。在19世纪以后,基督教和天主教虽传入白族地区,但只有极少数人信仰。

本主宗教是白族信奉的宗教,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一词的含义“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本主,白族话称为“武增(音译)”。武,意为地方;增,意为主。因此,按字面翻译应为“地方之主”,或称为本境之主,简称为“本主”。这些称呼有祖先和主人的含义。本主宗教是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图腾崇拜为完整体系的宗教,且祖先崇拜、英雄崇拜是本主宗教的崇拜核心。 本主有“景帝”、“皇帝”、“灵帝”、“圣母”等多种封号。白族本主崇拜的特点是开放性。白族的本主崇拜除了保留着本民族原生的原始崇拜外,还吸纳了佛教和道教的神祗、教义。 为数众多的本主大体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自然本主,如石头、水牛、猴子、白骆驼等; 二、神灵本主,如山神、谷神、猎神、龙王、太阳神等; 三、英雄本主,杜朝选、段赤诚、柏洁夫人等; 四、帝王将相及祖先本主,南诏、大理国王及高级将领细奴逻、阁 罗凤等; 五、外族人本主,如郑回、杜光庭; 六、佛教与道教神灵本主,如观音老、关羽、李靖等。 每个本主神,都有典雅的封号,都有口传或成文的传说故事。 周城本主——杜朝选 传说不知什么时候,周城村中的两个女子,上云弄峰砍柴,经过蝴蝶泉,被一个少年邀去喝茶,她们被缠不过,回头向村中逃跑。不料走错了路,向霞移溪山峡中跑去,却被巨蟒所变的少年掳入洞中,

大理白族地区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大理白族地区文化调查实践报告 ------ 服饰文化 实践单位: 大理学院古城校区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1级通信工程本科班 实践时间: 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一、实践目的: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忽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扎根在边疆的风俗文化。它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有时为了庆祝丰收或是庆祝节日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表现自己喜悦的心情,有时以唱歌、唱戏或是扭秧歌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人们在劳作的同时使自己更加开心也可以增加节日的浓厚气氛。从大的方面说它能够展现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文化,也可以展现出我们丰富的民族特色。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有各民族的风俗,这种多样的风俗文化既展现了各民族的特色,又使文化源远流长,既让人们得到了欢乐,又让人们活动了身体,具有很深的意义。现在面临着各国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开发风俗文化,汲取其中的内涵,具有举足轻重意义。所以在现代社会,关注传统文化,关注风俗文化绝不是搞思潮,而是深入群众,挖掘其中的内涵,结合现实,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此次实践活动为大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同学通过张雅老师的号召展开,本小组的人员有王渊,方瑞,刘柳,丁魏魏,焦媛,谷贤贤,刘蓉,杨玺成。在本次实践中,要求首先了解白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起源,了解白族服饰文化的发展过程,发展经历的变迁,及白族人民对本名族服饰的美好期望,服饰的寓意,以及在未来少数名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前景,大众对白族服饰文化的了解深度等。 二、实践内容:

本次实践主要进行了问卷调查,图片展示,对扎根大理的居民进行采访等活动。中国的风俗多种多样,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调查主要着手于大理白族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大理的几个城乡中,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意义几个地县进行深入的调查。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名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白族现有130万人口,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其余分布在的贵州毕节、安顺和湖南的桑植县。白族服饰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环境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大理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经济较为发达,文化水平较高的。 三、实践结果: 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为生产工具,生息和劳动在洱海地区。长期劳动形成的审美观和民族风情,突出体现在白族服饰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为贵,再配以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的披挂,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装艺术上的高度智慧。山光水色,亮丽风流萃于一身的白族服饰,以风花雪月的精心搭配,在中华民族的服饰百花园中独树一帜,并以其形色俱佳的语言,向世人诉说着白族文化的古今和未来。 白族服饰也许与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关,不论男女服饰,在坝区或山区,都盛行以白色为尊贵,并且能根据不同性别、年龄、

土地整治规划提纲

xx县土地整治规划 文本提纲 1.规划总则 1.1指导思想(中央4号文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 (中发[2017]4号) 1.2规划原则(节约与高效利用资源+因地制宜) 1.3规划期限和范围 2.规划背景 2.1区域概况 阐述规划区域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2土地利用现状 2.3城镇村布局规划概况 2.4土地整治潜力 分别说明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土地复垦潜力、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规模及主要分布区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采用地籍数据,增减挂钩和农村宅基地采用抽样调查) 3.规划目标 提出总体目标、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生态整治、未利用地开发等。县域有“旱改水”、耕作层剥离的,应一并包括xxxxx内容,明确规划控制量化指标。(指标列表) 4高标准农田建设

4.1 目标与任务(省级下达任务指标+力争完成任务(1.5倍)) 4.2高标准农田建设途径(与各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一致)(一县一图) 农用地整治(国土部门约占40%) 相关部门协同(60%) 4.3空间布局(重点区域划分高标准农田重点区域、阐明重点区域范围、区域限制因素、明确建设方向。) 4.4年度安排(年度任务+近期项目)(前重后轻) 5.土地整治安排 5.1农用地整治 包括耕地质量建设、其他农用地整治、旱改水、耕作层剥离等任务内容。 5.2耕地后备资源开发 包括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确定、后备资源管理、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拓宽补充途径、新增耕地质量管理等内容。 5.3城乡建设用地整治 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易地搬迁+自愿退出+避险搬迁)、其他农村建设用地)、城镇工矿用地整治。 高速公路沿线废弃建设用地复垦。 5.4土地复垦 6.土地整治工作重点 6.1生态土地整治

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第13卷第1期李燕萍: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17·大理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互动发展 李燕萍 (西南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昆明650224)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的重要任务。尤其对于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云南来说,和谐社会建设对 保障边防安全、国家稳定至关重要。大理是云南省西部白族集聚地区。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白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民俗文化旅游, 堪称典范。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对白族地区脱贫致富、社会稳定、民族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充分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产品,并与旅游业挂钩,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旅游产品,让白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在互动中得到和谐发展。关键词:白族;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4339(2011)01-0017-05收稿日期:2009-11-2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哲学720).作者简介:李燕萍(1965— ),女,副教授. 通讯作者:李燕萍, ypl2008xnl@163.com.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 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但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一些老的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矛盾又不断涌现,并相互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不利 于社会稳定的因素, 保持社会的祥和、有序发展。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在其中发挥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白族传统文化在大理旅游业发展中的 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消费的重心也由物质生活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倾 斜。这不仅要求有更多更好的文化精神产品,而且还要求提高物质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因此,在经济运行 和经济增长过程中, 文化推动力日益增大;经济效益中源于文化的附加值日渐增多;文化市场的形成和文化 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末,党中央制定的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要求西部民族地区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和绿色资源发展经济。在这一背景下,云南省确定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和绿色经济强省的发展目标。历史悠 久、民族众多、自然景观独特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制定了将大理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州的发展思路。20多年来旅游业为大理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 旅游总是或隐或显地体现着对某种文化的追求。大理旅游资源的优势是丰富多彩的白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白族文化。根据对近年来到大理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进行调查, 游客对大理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的兴趣高于对自然风光的兴趣。许多国外游客来云南,尤其是到大理旅游,主要目的不是看自然风景,而是想要了解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经历和体验白族特殊的生活方式。随着国外游客不断增多,大理古城出现了“洋 人街”,这表明,大理民俗旅游已成为国外游客关注的热点。白族文化与民俗旅游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使大理旅游业的发展焕发出光彩夺目的魅力。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文物古迹荟萃。自公元7世纪大理就是雄踞云南500多年的南诏、大理两个地方王朝的王都, 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地。当地人民以宽广的胸怀吸纳各方文化的精髓,建立了洱海地区兴旺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大理的各族群众都保留着奇异神秘的民俗风情和众多的节祭。因此,大理是我国颇富盛名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极高。全州共有 2011年1月Jan.2011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第13卷第1期 Vol.13No.1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心得体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学习全国教育大会心得体会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指明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办好我国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尤其要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坚定“四个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系统干部师生。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

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要树立自信、保持特色 办教育既要借鉴,又要弘扬。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面向世界、勇于进取,树立自信、保持特色”。总书记说,“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我国有独特的历

白族民风民俗

文化 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佑。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 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 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兽皮羽毛带状裙。洱 海地区,唐初白族先民之一的西洱蛮,男女以毡皮为披,女子絁布为裙,男女赤脚。《云 南志》卷五云:“东有白蛮,丈夫妇人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妇人,一切不施粉 黛,以酥泽发。贵者以绫锦为裙襦”。“若子弟及四军罗苴以下,则当额络为髻,不得 戴角;当顶撮髽髻,并披毡皮。俗皆跣足,唯头囊特异耳。南诏以红绫,其余向下皆以 皂绫绢。”“曹长以下得系金佉苴(即腰带)”。“有超等殊功者,则得全披波罗皮(即虎 皮)”。南诏王室及清平官、大将军,已效汉服,上衣圆领宽袍大袖,下着宽裤紧腿,有 靴。诏王头囊为钟鼎式,文官头囊为黑色莲花式,武官为虎头式。 习俗 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 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 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 朝鸡节,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 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 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民族民居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 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 正两耳”、“三方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 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 “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 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大理喜州、海东一带有的民居建筑还 有泥塑,造塑多为龙凤、古瓶、花卉。照 壁即瓦顶飞檐的粉墙,是建筑中艺术装点 最集中的地方,多用凸花青砖组合成丰富 多彩的立体图案,各组中心再作粉画,或 镶嵌自然山水图案的大理石。有的在两边 塑鱼,以示稳固。照壁脚下常砌花坛,花 香四溢,怡静幽雅。照壁与正房和两侧楼 房构成三坊一照壁的格局。此外,更高级的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等套院建筑,其木雕、石刻、粉画就更为集中突出。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

鹤庆白族文化

鹤庆白族文化 摘要: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正文:鹤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县,鹤庆县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傈僳族三个,其中以白族为主。而我就是鹤庆县的白族姑娘。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我们鹤庆县的白族文化。 我的家乡鹤庆县,一个国土面积两千平方千米,其中大部分地区均为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县城海拔两千米,气温比较适宜。降雨量充沛。县城云鹤镇居鹤庆坝子中偏西,距省会昆明市476千米,距州府大理市136千米,距丽江市39千米、丽江机场12千米(丽江机场就在鹤庆县境内)。鹤庆山川秀美,龙潭众多,资源丰富,被人们誉为“泉潭之乡”、“鱼米之乡”、“中国名兰之乡”。由于鹤庆文化传播较早,所以通过“茶马古道”使得文化得以向外传播。而历史悠久的鹤庆乾酒、火腿、猪肝胙等腊味品更是独具风味,让人垂涎三尺;“小锤敲过一千年”,人人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新华村,具有加工金、银、铜首饰与器皿的传统手工工艺,产品玲珑精美,深受欢迎。是集田园风光、民风民俗、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省级民族旅游村,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并成为著名的金、银、铜民族手工艺品集散地,在2010年九月,更是被授予国家4A级景区的称号。鹤庆是属于白族和

纳西族的交界地带,虽然会受到两个民族的不同影响,但在其中也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在语言上,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而鹤庆方言又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种。绝大部分使用白族语,通用汉语文。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未形成白族的书写文字),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在白族的服饰上,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而大理一带的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下着蓝色宽,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都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蕴含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词语,它就是:风花雪月。解释: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惠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在古代还有一首打油诗这样描述到:虫入凤窝不见鸟,七人头上长青草,细雨下在横山上,半个朋友不见了,这更是把它推向了一个更美的意向。其中,在我们鹤庆,男子的穿戴简洁朴素,中老年的服饰较为淡雅,姑娘和小孩的服饰比较艳丽。就以年轻姑娘的服饰为例,上衣多为红色或浅色的襟衣或衬衣,紧釉管上绣有各色的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为主的领褂,下穿白色或浅色的长裤,腰腰系短围裙,镶有花边,缀有绣花图案。宽花腰

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录 摘要 (1) 1旅游影响分析. (2) 1.1旅游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2) 1.2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影响 (3) 2大理民俗风情资源概要 (3) 2.1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点 (3) 2.2大理白族民俗风情资源概况 (3) 3旅游业发展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 (6) 3.1积极影响 (6) 3.2消极影响 (7) 4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 (8) 4.1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8) 4.2遵循民俗风情资源开发原则 (9) 4.3提高人们保护民俗风情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9) 4.4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9) 4.5专家参与规划和合理开发民俗风情资源 (9) 4.6实施民俗风情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10) 参考文献 (11) 结语 (12)

旅游对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大理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大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对大理白族的民俗风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这些影响,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实施开发与保护并重策略,提出发挥积极影响,消除消极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大理白族民俗风情;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对策研究 The Study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 On Dali Bai Folk Culture [Abstract]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ali tourism industry,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 plays o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oursim. However, accompanying with the rapid Dali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Based on these effects, and guided b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this paper attend to implemente a strategy which care about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both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aking use of positive impact while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Dali Bai People’s Folk Culture; Positive impacts; Negative impacts;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1 旅游影响分析

浅谈大理旅游业的发展与白族文化相互关系

白族文化与大理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摘要:白族传统文化以及人文环境的保护是大理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旅游并非无烟工业已形成共识,传统的文化旅游方式已对旅游地的文化、人文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众多传统文化在旅游的影响下面临消失的危险;在民族文化地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意义在于使当地的民族风俗、传统文化得以完整保存,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理白族文化旅游业 1.大理概况 自1982年以来,在大理发展旅游业的二十多年间,大理的经济发展是巨大而明显的。这是一个契机,大理找到了支柱产业,加快了大理发展的步伐,也为后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可与此同时,外来文化也冲击着本土文化,白族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古老习俗无人问津,建筑越来越城市化现代化。这种冲击对一个名族而言是非常可怕的。对于大理土生土长的白族人,白族文化就是名族的灵魂,对大理地方而言,大理白族文化是区域发展的资本命脉,所以,必须要很好的发掘、保护、传承以及使用白族文化,认真思考白族传统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传承和发展。我们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更应该清楚认识,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的今天,白族文化在大理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以及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才是大理地区的灵魂和支柱,它才真正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兴衰成败。 2.白族文化与大理地方旅游业的相互关系 文化不只是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不只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存在于生活中,也不只是某些特有的器物与精神产品,它还是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让人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价值观世界观。据此,文化,对于旅游而言,就是灵魂,它与旅游密不可分。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也就是一种文化。综观旅游发展史,各个地区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观赏,甚至于是较浅层面的探索,都表现出文化自身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就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都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相互联系是与生俱来的,无可改变,大理地区孕育的地方白族文化与大理现阶段发展的旅游业也是这样。正是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容许破坏性开发的出现,把文化发展与旅游发展陷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衍生出畸形的发展模式。 发展旅游业的首要是发掘名族文化,民族文化又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也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吸引力。对于大理部分业内人士都提出的,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反映,就是对文化应用的体现、旅游产品的品位体现,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以及原著民对该文化的理解。应该这样来说,无论是三塔崇圣寺,无论是蝴蝶泉金花阿鹏,无论是南诏古城洱海小岛,所有的一切,所有的风花雪月,其实都是文化的载体,是白族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白族的文化就是该地区所进行的衣、食、住、行等等,把这些种种旅游活动拿到旅游产业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旅游活动就是一种流动的文化现象,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过

扎根中国大地促进教育发展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之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决心、信心和行动。 一、关于“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思考 我国从一个文盲半文盲落后状态,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从模仿外国模式、学习外国理论、翻译外国教科书,到自主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今天,我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普及率都达到或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发达国家开始引用中国的教材、学中国的经验,中国语言、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教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重要桥梁、重要纽带。促成这些改变的重要基本经验,就 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1)从国家政治制度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制度优势。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政治制度优势,彰显社会主义办学特色。 (2)从价值观来看,“扎根中国大地”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关。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良教育传统。早在夏代就有负责教育的“学官”,到西周时不仅有国学大学,还有乡学小学,逐渐形成一个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到春秋战国大量发展“私学”,再到汉代出现官学与私学并举的学校,并不断得到延续 和发展,涌现了一批批中国教育家。从先秦时期的孔孟到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无不是立足中国大地进行教育实践,孕育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尊师爱生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世界教育发展也有重要启迪作用。 (3)从中国梦来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体现于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和生动实践中,要紧密联系中国梦、国家的未来发展来理解“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都没有赶上历史步伐,但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教育、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目标愿景,既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决定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 力。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我们只能走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那么,我们要怎样扎根“中国大地”? 一要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是与其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中华文明在教育上有两个基本传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对其古典人文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其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 二要扎国家制度之根。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 关注guɑn zhu 13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实用标准流程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外业调查 (1) 二、报告编制和制图 (1) (一)完善现状图 (1) (二)规划设计 (2) (三)统计工程量 (5) (四)编制预算(约3-4天) (5) (五)完善规划图 (5) (六)完善规划设计文本及附表(约2天) (6) (七)制作PPT (6) 三、报告审查、装订 (6) (一)报告审查 (6) (二)装订 (6) 四、市级专家评审 (7) (一)前期准备阶段 (7) (二)评审阶段 (7) (三)修改 (8) 五、省厅审查 (9) 六、材料上报 (9) (一)设计单位需要提供的材料 (9) (二)地方上报需要准备的材料(各个项目情况不一样) (10)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工作流程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外业调查、报告编制和制图、专家评审、修改、上报。由于省部级项目的评审程序与市级项目不同,下面以省部级项目评审为例,介绍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外业调查 在可研阶段的基础上,对现场做进一步详细的调查,主要包括现状田间道路(路面结构、路面宽度等)、现状沟渠(宽度、深度、淤积情况等)、交叉建筑物(尺寸、破损程度等)、变压器(新旧程度、容量)、高压线走向、作为新增耕地来源的地类等内容(各调查内容详见规划设计调查表)(如可研阶段现场外业做得仔细,并且项目区未发生变化,此步可从简或者省略)。 二、报告编制和制图 规划设计原则请参照《山东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GT01-2009)。 首先,跑完现场后,先把特殊的单体统计出来;另外,报告编写贯穿整个规划设计。 (一)完善现状图 1、把调查的各现状地物落到现状图上;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民族学概论

文 献 综 述 二О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浅谈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参考文献综述 姓名:张云洪 学号: 094040262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 专业班级: 09级行政管理班 前言 大理白族本主文化是指基于大理白族本主信仰而形成的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白族的本主信仰,是白族社会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其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土地神或社神崇拜,在社神的基础上不断叠加而形成。在白族社会实现和谐有序的内在需求之下,众多体现白族社会价值观念的形象载体被塑造成本主神,这些形象载体既包括自然物也包括由历史演变而形成的各种宗教形象与历史人物。本主信仰的实质或最终目的,是建构白族民众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及对自己的自信,帮助其实现各种人生福祉,同时实现社会有序、和谐与永续发展。由于本主信仰自身持有的开发性与包容性使其在历史演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不断融汇着各种外来文化,这便形成了本主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独特的时代性及超强的适应能力。受此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本主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部结构重心自然各有不同。在本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注重其时代性与适应性的同时加强对各种新兴现象及特征的分析与研究极为重要,这既是一种时代发展的督促也是一种现实生存的需求,我们理应重视。 本文以大理白族本主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为中心展开讨论力求以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为本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由此引发人们对新时期传统文化保护的新思考。 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已深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在有力推动我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正以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市场经济磁场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新特点。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同样深受影响。尽管市场经济的磁力为大理白族本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契机,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外来文化纷纷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_赵琛

学术论坛美术学 ART EDUCATION 2013 / 10 128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和传承发展 【内容摘要】白族民居彩绘作为古代建筑装饰的一部分,因其自身地域性和习俗性而呈现出独特韵味,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它是建筑史上重要的历史遗产,对研究当地历史、民风民俗等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文章就如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保护和传承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文化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白族民居彩绘 彩绘艺术文化 建筑 传承发展 ◆ 赵琛 一、白族民居彩绘的价值体现(一)历史价值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少数民族,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身影和不可磨灭的足迹。洱海新石器文化、青铜文化、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可以说是白族文化史上的辉煌。洱海新石器文化的装饰艺术的产生,青铜文化装饰艺术的发展,南诏、大理时期密教的盛行,绘画艺术的繁荣和建筑的发展都成为大理白族建筑彩绘艺术坚实的根基。特别是唐朝初年的大理南诏国就是在中原统治者的支持和扶持下建立的一个强大而独立的奴隶制政权,一直延续到五代、宋时的大理国。由于中原政权的空前强大,影响了当时大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统治阶级大兴土木,营建城镇宫殿和寺庙塔刹,不难推想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如太和城、白崖城、大理城等建筑的修扩建,以及大理三塔、下关蛇骨塔佛图寺塔、弘圣寺一塔等佛教建筑的建造,都对白族民居建筑民族风格和彩绘装饰特色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大理一些曾经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随处可见,而在这些深宅大院的大门、照壁、墙面、梁柱、天花板等部位都绘有精美丰富的彩绘图案,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经济条件是无法实现这样独特的艺术构想的。我们可以通过现存的民居老建筑的外貌形态、彩绘装饰技艺的多样性、彩绘图案的丰富样式以及彩绘数量的多少等信息,作为研究大理白族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意识形态的佐证资料,对大理白族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帮助。 (二)文化价值 大理白族民居彩绘艺术是白族文化的独有符号,其功能不仅限于保护和美化建筑体,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意义多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符号思维,亦即象征思维,是与逻辑思维并重的两大思维方式之一。在符号思维盛行的原始时代,它常常成为思维的主导者,创造神话、建立仪式、主宰巫术和宗教等一系列早期文化现象。然而在过去,符号思维是很难被理解和揭示的,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从事艺术创造的手段,没有充分意识到它在人类早期思维实践中的主导地位。直至今日,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也没能影响其在某些领域的重要地位。 白族民居彩绘作为一种特殊的意指符号,常用象征性和寓意性的手法去构筑和装饰意境空间。例如人们经常在彩绘中使用象征洁身自好、圣洁高贵的莲花、牡丹、菊花等花卉;松、竹、梅、兰寓意内心的坚忍不拔和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用蟠桃、葫芦、葡萄等瓜果造型祈福家族人丁兴旺、长寿多福,表达劳动人民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渴求等。彩绘的图案题材内容纷繁复杂,这些彩绘符号 传递出一个家庭或者族群的兴衰荣辱、历史沧桑,承载着人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心理诉求,让人感受到了白族祖先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与大自然长期共存发展的过程中,以民居建筑作为载体,运用彩绘这一表现手段,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图案造型和民族色彩的装饰符号以表达纳福迎瑞、风调雨顺、消灾免难等美好愿望,这种由物质空间表象映射的文化效应是白族民居彩绘最大的特色和价值所在。 (三)艺术价值 云南大理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气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古朴典雅、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独特建筑风格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建筑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阁楼”“六合同春”。其中较为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的独门独户为单元和“四合五天井”的多户人家的长廊式天井院落。房屋根据不同的朝向和地形,作纵向或横向拼接而成,体形规整、对称、严谨;而屋内院落布局、庭院绿化、照壁门楼、白墙青瓦、坡顶屋面、流檐飞阁、淡墨彩画、精美石木雕刻、泥塑等细微之处无不彰显出白族民居装饰艺术的细腻和丰富,使白族建筑特色尽显无疑,成为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的点睛之笔。 白族民居彩绘是构成大理白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表现形式多采用淡墨画、彩画和泥塑,运用颜料、油漆在建筑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天花、大门、窗户、转角等部位上彩绘。涉及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普遍以动物、植物、器物、文字、山水以及历史神话故事为主。常绘制的图案有龙、凤、狮子、兔子、蝙蝠、松鼠、鹤、喜鹊、鱼等动物类;梅、兰、菊、竹、牡丹、荷花等植物花卉类;琴、棋、书、画、福、寿、禄、喜以及诗、词、歌、赋和传统古典文学作品等都用到了彩绘之中。其装饰题材的广泛性、装饰技艺的多样性和图案的美观性构成了白族民居建筑装饰文化的艺术语言,传递出了白族人民对生活及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建筑风格与彩绘艺术相辅相成的完美融合,是白族先民经历千年创造并汲取优秀建筑和装饰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体现,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二、白族民居彩绘的现状(一)民居建筑形态的改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化逐渐缩小,出现了一个融合的时代,这样的融合趋势也很快反映到了民族建筑形式中。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从平房到楼房,从土木结构到砖木结构再到混凝土结构和框架结构, 学术论坛艺术视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