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造一个模为10的同步计数器

构造一个模为10的同步计数器

构造一个模为10的同步计数器
构造一个模为10的同步计数器

5-1(1) 构造一个模为10的同步计数器,需要多少个触发器?

(2) 下列中规模通用集成电路中,哪些属于时序逻辑电路:(a)4位计数器;(b)4位并行加法器;(c)4位寄存器;(d )4位数据选择器。

5-2(1)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中的存储元件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触发器吗?

(2) 下列触发器中,哪些可作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记忆元件:(a)D-FF;(b)JK-FF;(c)T-FF;(d)基本RS-FF。

5-3 一个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可以由哪三组函数表达式描述?

5-4 某时序逻辑电路如题图所示,设电路现态0012=Q Q ,经过三个时钟脉冲作

用后,电路的状态如何?

题5-5图

题5-4图 5-5 分析题图所示逻辑电路,说明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5-6 分析题图所示逻辑电路,说明电路功能,并评价该设计的合理性。 5-7 分析题图所示异步时序逻辑电路。要求:

(1)作出状态表和时序图;(2)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题5-7图

题5-6图

5-8 如题图所示电路为D 触发器构成的计

数器,试说明其功能;并画出在CP 脉冲作用下的输出波形。

5-9

试列出如题图所示计数器的状态表,从而说明它是一个几进制计数器?

题5-8图 题5-9图

题5-10图 题5-11图

5-10 如题图所示逻辑图为用两个中规模集成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构成的一个六十进制计数器。试分析其工作原理。

5-11 在题图所示电路中,x 为控制端,、为输出端,CP 为一连续脉冲。

(1)画出状态转换图;(2)说明电路的功能。

1Q 2Q 5-12 一时序电路如题图所示。假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000123=Q Q Q 。(1)画出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2)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5-13 已知某同步时序逻辑电路

的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表达式为

题5-12图 121221Q Q X Q Q Q X D ++=

1222Q XQ Q X D +=

2Q Z =

其中x 为外部输入,Z 为外部输出,

、为状态变量,、为D 触发器的输入。试求出改用JK 触发器作为存储元件的最简电路。

1Q 2Q 1D 2D 5-14 用T 触发器作为存储元件,设计一个模6计数器,该计数器的状态转移关系如下:

5-15 用JK触发器作为存储单元,设计一个脉冲异步模8的递增计数器。

5-16设计一个步进电机用的三相六状态脉冲分配器。如题图所示,用1表示线圈通,用0表示线圈断。A、B、C表示3

个线圈。P为控制端,P=1时正转,P=0时反转。

100→110→010

↑ ↓

101←001←011

P=1

100←110←010

↓ ↑

101→001→011

P=0

5-17 设计一个可控同步加法计数器。

要求当控制信号M=0时为六进制,M=1时

为十二进制。

题5-16图

题5-16图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P105—P107 二、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四、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 2、课堂探究: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3、达标检测: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A、6 B、3 C、1.2 D、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 方差分别为S2 甲=0.56,S2 乙 =0.60,S2 丙 =0.50,S2 丁 =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10 B、√10 C、2 D、√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导学案2013.4.17 初二数学组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打开计算器。 (2)按键,,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符号。(3)按键,,=,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第二数据为,……最后一个数据。 (5)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结束求方差运算。二、新课探究: (一)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二)、达标测试:

(1)一组数据2,3,2,3,5的方差是( ) A 、6 B 、3 C 、1.2 D 、2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射击成绩的平均数都是9.2环,方差分别为S 2甲=0.56,S 2乙=0.60,S 2丙=0.50,S 2丁=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有一组数据如下:3,a ,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A 、10 B 、√10 C 、2 D 、√2 四、课外延伸: 甲组:76,90,84,86,81,87,86,82,88,85 乙组:82,84,85,89,79,91,80,89,74,79 回答: (1)甲组数据众数是 ,乙组数据中位数是 。 (2)若甲组数据的平均数为X ,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Y ,则X 与Y 的大小关系是 。 (3)经计算可知:S 2甲=14.45,S 2乙=26.36,S 2甲<S 2乙,这表明 。 (用简要文字语言表达) 三、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0.4 A 组1、2题 选做题: B 组1题 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0课时计算器的应用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时计算器的应用 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 1.会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能力。 重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难点: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课件、计算器。 师:我们认识了古今中外这么多的计算工具,遇到下面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什么计算工具呢? 课件出示:计算器图片。 师:如果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玩的时候在小卖部买了一些食物和一些纪念品,想知道这些东西多少钱,怎么办?(用计算器) 师:为什么选择计算器?(用计算器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师:大家介绍的这些键都是我们常用的,还有一些键随着我们的数学学习,今后会用到。我们认识了计算器,怎么用计算器计算呢?如果按错了怎么办?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计算器的使用。 1.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 师:看来大家都愿意用计算器,你了解计算器吗?把你了解的向大家介绍介绍。(显示器,开关及清除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等。) 小组活动。两人一组,互相出一道计算题,并用计算器计算,了解各键的功能。 2.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 (1)用计算器的方法。

课件出示: 386+179=825-138=26×39=312÷8= 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 课件出示: 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师:自己用计算器算出这几道题的结果。 学生自主练习,老师统一订正答案。 师:在使用计算器计算时按错了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解决方法。) 生1:按退格键“←”,清除输错的数字,然后输入正确的。 生2:按“CE”键,清除然后再重新输入。 3.用“M+”“MR”进行四则计算。 课件出示:2034-1368÷9。 师:你会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了吗?那试试这道题。 师:这道题等于多少?(1882、74) 师:哪个结果是对的?怎么做的?(先算1368÷9=152,再用2034-152=1882。) 师:实际上是这样的。(课件出示:2034-1368÷9=2034-152=1882。)这道两步计算的题目,用一般的计算器计算,就必须先记住这个除法的结果,有没有好办法? 师:一般的计算器上都有“M+”和“MR”这两个键,有的计算器上“MR”和“MC”合用一个键“MRC”。有了“M+”和“MR”这两个键我们就不用记住中间的结果了。怎么用呢? 师:先按“1368÷9=”,屏幕上会显示出计算结果152,然后按下“M+”,计算器就会把“152”这个结果存储下来,然后输入“2034-”,再按“MR”或“MRC”,就把刚才存在计算器中的结果提取出来了,最后按“=”,就能显示出最终结果。 师:自己试一下。(学生用这种方法尝试。) 练习:672÷(139-115) 37×12+46×9 师:计算新题前,先按“MC”清除存储的结果。 4.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课件出示:111111111×111111111。 师:算算这道题等于几?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计算器没有显示出完整的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1.234567898765432e+16,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出的会不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答案?(屏幕显示不下了) 师:计算器帮不了我们了,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怎么办? (化繁为简) 师:这道题中,两个因数位数太多了,数太大,怎么办?(把数变小) 师:真好,我们可以把数变小,算一算,找出规律,解决问题。可以从几开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一、计算器使用的状态 对于两类计算器来说,使用的是数值计算,所采用的状态是十进制状态: 1、学生计算器(KDT科灵通科学计算器):按模式键 第一次屏幕显示 第二次屏幕显示 按2次,再按1,则进入十进制计算状态,这时在屏幕上会出现D的标志。 2、普通计算器(价格10元以内):按键 直接按键,依次在屏幕上会分别显示:DEG、RAD、GRAD,表示十进制、弧度、百分率。要选择DEG,即在屏幕上看到DEG的标志。 二、角度的输入与计算 两种计算器都可以进行角度的运算以及转换: 1、学生计算器(KDT (1 例如输入129°59′26″,操作如下: 输入1295926

这时屏幕的第二行显示:129°59°26°,说明已经将角度输入 (2)角度经过三角函数的计算之后,显示的角度是十进制,即129°59′26″屏幕上显示129.353336,这时需要将十进制的角度转换回六十进制。 按129.353336→129°59°26°。 2 (1)角度的输入:输入角度要以六十进制输入,度和分秒以小数点隔开, 可将六十进制的角度值转换成十进制,用于角度计算或三角函数计算。 具体操作如下:输入129.5926 这时屏幕上显示结果129.9905556,可以进行角度的加减或三角函数计算。 (2)计算结果显示:当角度计算完毕后,需要显示角度的结果,即六十进制的角度结果, 按 具体操作如下:129.9905556→按 这时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129.592600,可以将成果记录下来。 三、测量误差的精度评定(统计计算) 两种计算器都可以进行标准偏差统计计算: 1、学生计算器(KDT科灵通科学计算器):在标准偏差统计模式下 (1)进入标准偏差统计计算模式:按 显示 ) 其中n x x2m,即中误差。

科学计算器使用

第一章科学计算器使用第一节计算器下载与安装及标准型的界面打开简介 科学计算器在华军软件园>教育教学>理科工具> 科学计算器多功能版可下载安装。 科学计算器在计算机中本身就带有该软件【在电脑屏幕的开始按钮按一下出现下拉菜单程序在下拉附件下拉计算器】也可在计算机直接使用后面好详细介绍. 科学计算器 普通计算器只能进行(+)、减(-)、乘(×)、除(÷)、根号开方(√)等一些简单计算,这些当然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但是对于其他一些高级或是学术性的数学则无能为力,所以有的人就开发了科学计算器,可以进行圆周率(π)、倒数(1/x)正弦(Sin)余弦(COS)多级幂指数或科学计算器开n次方根等复杂计算,利用电脑的强大计算能力,可以轻松得到答案,还省去了买计算器的花

该步骤可在下图表中搜索。 计算机中有一个小软件——计算器,除了最基本的加减乘数运算之外,它还可以进行乘方、指数、三角函数、统计甚至程序员运算等等方面的运算,还可以对程序进行异或,逻辑判断与移位操作。下面具体介绍一种类型的计算器使用方法——标准型。 课堂练习打开计算器的标准型科学型界面 第二节功能区域划分 1标准型计算器:区域划分 图1 标题栏:即所使用程序的名称。 菜单栏: 查看: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变换计算器类型。 编辑:可以对用户粘贴板内容进行复制剪切,并能查看用户所做过的历史操作。 帮助:提供计算器的信息以及基本的计算器使用说明。 显示区:显示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最终运算结果 记忆存储区: MC:清除用户之前存储在计算器内的数据。

MR:读取用户存储的数据并显示到显示区。 MS:存储用户输入的数据。 M+:将存储的数据与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之和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M-:将存储的数据减去用户现在输入的数据所得结果替换存储到计算器 清除区: ←:删除用户输入数据的最后一位。 CE:清除所有显示的数据。 C:清除所有数据。 运算符号区: ±:更改输入数据的正负。 √: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开方运算。 /: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除法运算。 %:对其左方数据进行百分比运算(优先于其他运算符号,例如按数据a,再按加减乘除任意一个运算符,再按一个数据b,再按该 符号,即计算a加减乘除百分之b)。 *:对输入数据进行乘法运算。 1/x:计算输入的数据的倒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10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试卷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 班级姓名等第 一、填表 1、 我发现: 2、 我发现: 二、填空 1、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2、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3、如果A÷B=60,那么(A×3)÷B=(); 如果A×B=300,那么(A×2)×(B×2)=()。 4、如果A×B=600,那么(A×5)×(B÷5)=(); 如果A÷B=75,那么(A×10)÷(B×5)=(); 如果A÷B=75,那么(A÷5)÷(B÷3)=()。 三、判断(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扩大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

3、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 一、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800÷20= 350÷50= 900÷60= 480÷60= 300÷50= 780÷60= 340÷20= 630÷30= 420÷70= 800÷50= 510÷30= 210÷70=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且并且验算 580÷20 760÷60 1000÷90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0÷55 630÷42 720÷48 二、解决问题。 1、新飞手机厂平均每月生产手机6210部,全年生产手机多少部?(用计算 器计算)

最新版四年级上数学 第一单元教案第10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 【教学内容】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材第23~27页内容、教材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1.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2.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算盘、计算器。 【复习导入】 计算工具的历史 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

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新课讲授】 一、计算工具的认识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第10讲 使用计算器1

用计算器变魔术: 这是一个以计算器为道具的小魔术,先在计算器显示数字长龙“12345678”给同学看,然后做一个小动作(比如向减速器吹一口气),同时按下等号键,再让学生看所显示出的数,这时数字长龙回头了,变成了“87654321”。 分析:先在计算器里按“99999999-”,再按入给学生看的数“12345678”,当一按等号键后,计算器就显示出“87654321”。 在变完魔术后,简单的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各个键,以及用计算器进行验算的方法。 一、算筹 二、算盘

在记数和计算时,一般不用顶珠和底珠,上珠代表“5”,每一粒下珠代表“1”。 三、计算器 【例题1】写出下列算筹表示的数 (1)(2) (3) 【解析】(1) 362;(2)728;(3)72361 【例题2】用算筹演示下列计算 (1)137十5428 (2)2356十4789 (3)426758十324051 (4)78345278十13297844

【解析】(1) (2) (3) (4) 【例题3】写出下列算盘表示的数 (1)(2) (3)(4)【解析】(1)567 (2)704 (3)7120 (4)8000 【例题4】在算盘上表示下列各数 (1)1278

(2)4902 【解析】(1)1278 (2)4902 【例题5】在算盘上算一算: (1)+492=

(2)-61699= 【解析】(1)1010 (2)4335 【例题6】选择 (1)我国古代发明的()是至今仍在使用的计算工具. A.计算器B.算盘C.手机 (2)算盘上方的每颗珠子代表() A.1 B.5 C.2 (3)用计算器探索大数目的规律,与动笔算相比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九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九课时用计算器计算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6题;共11分) 1.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9+99+999+9999+99999+999999=________ 2. (2分)用计算器计算. 75399+392241=________832931-47324=________ 3. (3分)使用计算器直接算出结果. 5678+6987=________ 86000-67853=________ 56498+6530=________ 4. (2分)先笔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1)806÷31=________ (2)494÷26=________ 5. (1分)看图回答

________ 6. (2分)用计算器计算 4000-24×138=________ 3076+2884÷28=________ 二、按要求做题。 (共1题;共5分) 7. (5分)想一想、填一填 (1)计算器上的键是________键,键是________键。 (2)计算一道题结束后要清屏就按________键。 (3)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三、用计算器计算。 (共2题;共8分) 8. (4分) (2018一上·青岛期末) 找规律填一 填。 (1) 3、7、11、________、________。 (2) 19、17、15、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3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第3课时 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器计算,进一步熟练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体会这种方法的优点 2、根据一些算式题组,发现规律,并自编题目,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意识到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补充:用2、3、4、5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不能重复,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要求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积最小和最大是多少? 指出:最这种题,先要确定十位上的数字 最小:要考虑是二十多乘三十多,有两种情况。24×35和25×34 分别让学生用计算器乘一乘,比较一下,得出哪个积更小。 最大:要考虑是四十多乘五十多,也有两种情况。42×53和43×52 分别让学生用计算器乘出结果,比出最大的是哪一个。 二、完成书上练习: 1、第一题(题略),师生一起用计算器计算,要提醒学生不能输入错误的数据。 算完后互相校对。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6396÷(520-438) 提醒学生注意:用我们的科学计算器计算时,别忘了输入“()” 算完后校对得数,如果有错,可对照,检查出输入错误的地方。 3、用计算器计算,并找一找各组题的规律 (1)9×9-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估计算到第四题的 98×9-2=时候会有学生发现规律,指名说一说该规律; 987×9-3=并用该规律,猜测后面一题的得数,并计算器验证。 9876×9-4=利用规律,你能继续写算式吗? 直接写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指名板演。交流。 其他几组也基本照这样的方法组织教学。 4、张叔叔在购物中心买了右边发票中所列的物品,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张叔叔带了3000元钱,够不够? 观察该张发票,说说你觉得哪里需要填写完整? 分别把各个服务项目的总价填写清楚,并算出总价。 介绍发票常识:最后还要把总的价钱用大写字写一遍。指导学生写一写。 问:现在你能回答3000元够不够了吗? 5、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红色方框中9个数的和与方框正中间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同步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以下试题无特别说明均需用计算器计算)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42,当□里填_______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_______。 2. (2分)计算.(先估算一下,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1)58×16=_______ (2)147×77=_______ 3. (1分)计算。 238×3-367=_______ 4. (1分)用计算器求值. 1253000除以7,商是_______? 5. (8分)提出问题: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1)9999×2=_______ 9999×3=_______ 9999×4=_______ 9999×5=_______ (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6=_______ 9999×7=_______ 9999×8=_______

9999×9=_______ 6. (1分)我加20,和是60,我是_______。 7. (1分)用计算器计算 284的72倍与9840的和是_______ 8. (2分)计算25×4输入25→×→4→=,屏幕上呈现_______,就是_______。 9. (1分)在电子计算器上,是_______键。 10. (1分)我国最早使用并且至今仍然使用的计算工具是_______。 二、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分)使用计算器时,如果发现已输入的数据不正确,可使用()键清除. A . B . C . 12. (2分)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如果要清屏按()键。 A . AC B . ON C . CE 13. (2分)用计算器计算 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800千米,长江全长比它的3倍还多908千米,长江全长() A . 5400千米 B . 4492千米 C . 6308千米 D . 2708千米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10.4 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方差和标准差 一、教与学目标: 1、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2、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难点:会用科学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知道,利用Microsoft office 软件中的Excel 可以很方便地制作统 计图,计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其实,利用Excel 还可 以很方便地求出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预习课本P105—P107页,完成下列填空。(要求必须熟悉计算器操作程序) (1)按键__________,打开计算器。 (2)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统计状态,计算器显示“SD ”符号。 (3)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除计算器中原有寄存的数据。 (4)输入统计数据,按键顺序为:第一数据__________ ;第二数据为__________,……最后一个数据 。 (5)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平均数。 (6)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标准差。 (7)按键__________=计算器显示出输入的所有统计数据的方差。 (8)若又准备保留数据,可按键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求方差运 算。 2、精讲点拨: 例1 :(1)小组合作完成例1 (2)已知:甲、乙两组数据分别为: 甲:1,2,3,4,5,6, 乙:2,3,4,5,6,7, 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 (三)、学以致用: 1、八(1)班在一次单元测验中的数学成绩如下: 83 74 81 50 87 92 75 94 87 92 83 77 74 70 80 91 78 66 92 89 93 89 87 86 78 89 75 86 78 49 86 75 92 79 90 75 72 99 80 76 88 84 79 80 82 84 85 99 83 90 82 88 70 90 79 88 63 73 91 63 68 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设计

学生专用计算器使用说明手册

精心整理 目录 取下和装上计算器保护壳...........................1 安全注意事项.............................................2 使用注意事项.............................................3 双行显示屏................................................7 k 模式k k k k k 多语句k k k k k k k 度分秒计算...........................................................15 kMODEIX,SCI,RND......................................................15 记忆器计算..............................................16 k 答案记忆器...........................................................16 k 连续计算 (17)

k独立记忆器 (17) k变量 (18) 科学函数计算 (18) k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18) Ch。6 k双曲线函数/反双曲线函数 (19) k k k k k k k k k错误讯息 (33) k运算的顺序 (35) k堆栈 (36) k输入范围 (37) 电源(仅限MODEx。95MS) (39) 规格(仅限MODEx。95MS) (40)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doc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分析 本单冗先教学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同一个数。再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显然积的变化规律研究范囤比较窄(只研究因数乘几的情况,不研究因数除以几的情况),商不变的规律研究范围比较宽(既研究被除数和除数乘同一个数,也研究除以同一个数)。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一是在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屮,学生不仅要理解规律的内容,还要学习探索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学习活动经验继续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把积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范围缩小一些,有利于实现教学H的。二是应用这两条规律学习小数和分数知识,积的变化规律一般只需要因数乘几这种情况,商不变的规律则需要被除数、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两种情况。 这些变化规律在前面的教学里有过渗透,现在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其屮的规律并应用于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研究的是关于运算的规律,势必涉及较大数的计算,为了不把大量教学资源消耗在计算上,所以用计算器作为工具。 1 提供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提示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通过计算在若干个实例中归纳运算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商不变的规律乂指什么?都要学生经过探索自己得出。教材编写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思想: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索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 教材是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极H标”。 (1)第83页例题只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积的变化情况。研究活动先在教材提供的3 6 X 3 0 = 1 0 8 0这个实例上进行,并把因数和积的变化记录在表格里。然后由学生自己找一些例子,进行类似的实验。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并初步应用。第1题有两条解题思路:一条是先算出变化了的那个因数是多少,再求积;另一条是根据一个因数乘了几,把原來的积20也乘几。两种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能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普遍规律。第3题让学生在购买计算器的实际问题屮,联系生活经验和数量关系,通过变化购买的数量,计算相应的总价,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的合理性。(2)第84页例题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吋乘一个数与同吋除以一个数放在一道例题里教学,这是考虑到学生有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经验,继续探索商不变的规律吋可以增加问题的容量,提高学习的效率。例题选择8 4 0 0 —40 = 21 0这个算式为研究载体,是因为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吋乘几、同时除以几可选的数比较多,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对商不变的体验。 例题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的那一个数,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