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你碗里的活性胚芽米

你碗里的活性胚芽米

你碗里的活性胚芽米

千万别这样蒸米饭(活性胚芽米),这些错误你犯了几个?

一,米淘洗要认真

很多人淘米时只是在盆里搅动着清洗1-2遍,除去较为明显的灰尘,但胚芽米区别于市场的精白米,有较多的米糠,因此需淘洗3-4遍为佳。

二,不注意加水量

不少人蒸米活性胚芽米饭时不注意加水量,导致做出来的米饭软硬度不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般米和水的比例是1:1较为合适,但如果米饭里加了黑米、小米等粗粮,则要适当加水,因为粗粮很“吃水”。

三,蒸好马山开锅

一般情况下,当电饭煲“跳闸”,就说明米饭已经熟了,但如果这时立马打开锅盖盛饭,就会发现表层的米饭很稀,很黏;锅底不易盛出来,也很难清洗。正确的做法是:当加热开关跳至保温后,不要马山关闭电源,让它处于保温状态5分钟,关闭电源后再继续焖5分钟,这样蒸好的米饭口感更佳,且不会黏锅。

活性污泥系统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活性污泥系统异常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污泥性状异常、污泥膨胀及其异常 出水中悬浮固体(ESS)的多少会极大地影响到处理的效果。由于进水中SS大部分已通过格栅、沉砂、初沉等预处理工艺而被去除,残留的少量SS在进入曝气池后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构成了污泥的组成部分,因此ESS实际上系由外漂的污泥所组成,ESS的多寡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以及二沉池的运行工况有关。对正常的处理系统,ESS应小于30mg/L或仅占活性污泥浓度的0.5%以下,即曝气池中污泥质量浓度为2~4g/L时,ESS应为10—20mg/L。若超过这一限度,即说明污泥性状不良,其往往是因大块或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所致。 ①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断断续续见有拳头大小污泥上浮。 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 a.反硝化污泥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曝气池内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N03-—N浓度较高,此时若沉淀池因回流比过小或回流不畅等原因使泥面升高,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沉淀池底部污泥可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污泥大块上浮。 改进办法是:加大回流比,使沉淀池污泥更新并降低污泥池泥层;减少泥龄,多排泥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适当降低曝气池的DO水平。上述措施可降低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 b.腐化污泥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的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0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解决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的积泥,例如经常用压缩空气在死角区充气,增加污泥回流等。对容易积泥的区域,应在设计中设法予以改进。 ②小颗粒污泥上浮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漂泥。 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分如下几种。 a.进水水质,如pH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 b.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c.进水氨氮过高、C/N过低,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d.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 e.机械曝气翼轮转速过高,使絮粒破碎。 解决办法为弄清原因,分别对待。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对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解絮污泥,需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③污泥膨胀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有时污泥的沉降性能转差、密度减轻、SVI值上升,污泥在二沉池沉降困难、泥面上升,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污泥膨胀。它是活性污泥法工艺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a.丝状细菌的生理特点 比表面积大、沉降压缩性能差;耐低营养;耐低氧;适合于高CAN的废水;某些丝状菌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贝氏细菌、发硫细菌必须在废水含有还原性硫化物时才能大量生长。 b.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 采用化学药剂杀灭丝状菌丝状菌因与环境接触表面积大,故对药物较为敏感,在加药剂量合适时,可做到既杀灭丝状细菌,又不至于过多地损伤菌胶团细菌,在丝状菌明显受到抑制后,即可停止加药,并投加营养,采取适当复壮措施。 常用的药物及剂量如下: 漂白粉量按有效氯为MLSS的0.5%-0.8%投加; 投加液氯或漂白粉,使余氯为lmg/L时球衣菌经30min死亡;余氯为5mg/L时,球衣菌经120min 死亡; 加废碱液使曝气池pH值上升至8.5-9.0,维持一段时间后,镜检可见丝状菌萎缩、断裂。 上述方法在生产中应用时,最好先通过小样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投加量。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

活性污泥指标及污泥膨胀处理

活性污泥法 处理的关键在于具有足够数量和性能良好的污泥。它是大量微生物聚集的地方,即微生物高度活动的中心,在处理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能力,故活性污泥中还含有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废水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指示作用 (1)着生的缘毛目多时,处理效果良好,出水BOD5和浊度低。(如小口钟虫、八钟虫、沟钟虫、褶钟虫、瓶累枝虫、微盘盖虫、独缩虫)这些缘毛目的种类都固定在絮状物上,并随窗之而翻动,其中还夹杂一些爬行的栖纤虫、游仆虫、尖毛虫、卑气管叶虫等,这说明优质而成熟的活性污泥。 (2)小口钟虫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很好时往往就是优势菌种。 (3)如果大量鞭毛虫出现,而着生的缘毛目很少时,表明净化作用较差。 (4)大量的自由游泳的纤毛虫出现,指示净化作用不太好,出水浊度上升。 (5)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在90%以上。 (6)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 (8)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生物。 (9)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及它们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其中,细菌和原生动物是主要的两大类。 (一)细菌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种类多、数量大、体积微小,具有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活性污泥培养的初期,细菌大量游离在污水中,但随着污泥的逐步形成,逐渐集合成较大的群体,如菌胶团、丝状菌等。 1.菌胶团 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菌胶团有球形、分枝状、蘑菇形、垂丝形等

实验一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一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属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计划学时:10 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 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3) 掌握水分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3 实验设备与试剂 (1) 水分快速测定仪或烘箱1台 (2) 真空过滤装置1套。 (3) 布氏漏斗l个。 (4) 分析天平1台。 (5) 马弗炉1台。 (6) 坩埚3个。(钳子) (7) 定量滤纸数张。 (8) 100mL量筒4个。 (9) 500mL烧杯2个。 (10) 玻璃棒2根。 (11) 电炉1个 4 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 它是指曝气池中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

静置30min 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表1)。 (2) 污泥浓度MLSS 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g/L 。 ①测定方法 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 1)(表2) 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入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入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 2)。 ②计算 1 1000(g/L)w w MLSS v -?2= (1)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 mL/g ()g/L (10 (%)MLSS SV SVI ?= (2) SVI 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 (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①测定方法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 3),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故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烧40min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 4)。(表3) ②计算 % 100?= 干污泥质量灰分质量 污泥灰分 或 3 21 100%w w w w -?-4污泥灰分= (3) 143()() 1000(g/L)w w w w MLVSS v ---?2= (4) 式中 W 1——滤纸的净重,g ;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g ;

活性污泥中的指示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微生物中细菌是分解有机物的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的作用。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存在,游离的细菌较少。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的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和线虫。可以所,活性污泥是一个广阔的微生物世界。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指示作用。 下面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的指示情况: 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的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以上的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的活性污泥。 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和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 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 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和霉菌。丝壮菌是造成污泥膨胀的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是,则吸附型的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的漂泥现象。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的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溶解氧不足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曝气过量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和毒物流入时出现的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和钟虫的锐减是负荷过高和毒物流入的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7、钟虫不活跃或呆滞,往往是曝气池供气不足。当发现没有钟虫,却有大量的游动纤毛虫如个种数量较多的草履、漫游虫、豆型虫、波豆虫等,而细菌则以游离细菌为主,此时表明水中的有机物还很多,处理效果很差。如果原水水质良好,突然出现固定纤毛虫减少,游泳纤毛虫增加的现象,预示水质要变差,逐渐出现游动纤毛虫,水质将向好的方向发展,直致变为固定纤毛虫为主,则水质变得良好。 8、镜检中发现积硫较多的丝硫细菌,游动细菌时,往往是曝气时间不足,空气量不够,流量过大,或水温较低,处理效果较差。 9、在大量钟虫存在的情况下盾纤虫数量多而且越来越活跃,这读曝气池工作不利。要注意,可能悟泥会变得松散,如果钟虫量递减,盾纤虫量递增,则替伏着污泥膨胀的可能。当发现等枝虫成堆出现,并不活跃,肉眼能见污泥中有小白点,同时发现贝氏硫菌和丝硫菌积硫点十分明显,则表明曝气池溶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好氧活性污泥性能指标 1 掌握活性污泥性能指标的重要性 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采用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Combined And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工艺。相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而言,氧化沟工艺流程短,设备及构筑物利用率高,投资小,占地少,运行成本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 力强,除磷脱氮效率高,污泥易稳定,便于自动化控制等。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包括: (1)污泥膨胀问题: 当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发 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 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 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膨胀。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大曝气量或降 低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如污泥负 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氮、磷肥,调整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 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2)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泥龄偏长,污泥老化,也易产生泡沫。用表面喷淋 水或除沫剂去除泡沫,常用除沫剂有机油、煤油、硅油,投量为0.5~1.5mg/L。通过增 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 较多时,易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另外也可考虑增设一套除油装置。但最重 要的是要加强水源管理,减少含油过高废水及其它有毒废水的进入。 (3)污泥上浮问题: 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在缺氧区易发生反硝 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污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污泥沉降性差,可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 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 池内水力条件。 (4)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

-菌相(中间性活性污泥类)

卑怯管叶虫(Trachelophyllum)本体长:40---55微米 指示分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宽:10---14微米 【形态】身体纵长,长度约务宽度的4倍,呈矛头状或形似针叶片,高度扁平,柔韧易变,经常作滑翔式的游泳;三分之一的前部突出地细削,形成一“颈部”,前端截断而平直或少许凸出形成一圆顶;最宽处常在三分之一的后部。后端少许瘦削而钝圆;纤毛分布全身,内质含有不少贮藏粒体。 【生态】卑怯管叶虫以细菌为主要食物,亦掠食小的原生动物;它在活性法泥中出现的环境条件比较广泛,主要出现在活性法泥处于非最佳状态阶段,是判断活性法泥从坏转好或是转向恶化发展的重要参考。 【图片】

裂口虫(Amphileptus)本体长:120---150微米 指示分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本体宽:35---45微米 【形态】体形侧扁呈烧瓶状,前端有一微向侧弯的长“颈”,胞口在“颈”的腹缘,裂缝状;全身纤毛分布均匀,沿裂缝状的胞口处有较长的纤毛;体质较透明,伸缩泡分布不规则。 【生态】以纤毛虫,累枝虫,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为食物来源的肉食性原生动物;经常出现在水质BOD 比较低的时候,是判断水质是否良好的指示生物。但会消耗对水质有澄清促进作用的固着类纤毛虫。 【图片】

漫游虫(litonotus) 本体长:80---110微米 指示分类:中间性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体宽:14---15微米 【形态】身体细长的片状,或柳叶刀状,多会变异;最宽处位于中部,从中部向前后两端瘦削;“颈部”相当长,在全长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前端朝着腹面弯转,胞口在“颈部”的腹面;纤毛分部在身体单侧,内质相当透明。 【生态】是一种肉食性的纤毛虫,以鞭毛虫和其它小纤毛虫为主要食物来源;在自然环境中最适宜是在中污性或多污性水体,在活性污泥中经常出现在活性污泥系统恢复期间。 【图片】

活性污泥组成

活性污泥组成 1)Ma—具有代谢功能的活性微生物群体 2)Me—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3)Mi—活性污泥吸附的污水中不能降解的惰性有机物 4)Mii—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的无机物 氧转移的双膜理论(P128) ?氧传递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液膜内; ?氧传递的推动力是界面上饱和溶解氧浓度Cs与液相主体中的溶解氧浓度C之差。 为了提高气体传递速率,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①提高KLa值: (1)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 (2)加速气、液界面的更新;(3)增大气、液接触面积等。 扩散器类型: ①小气泡扩散器:②中气泡扩散器③大气泡扩散器④微气泡扩散器(5)剪切分散空气曝气器。 曝气池池型 推流式曝气池、完全混合曝气池、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序批式反应池。 *曝气原理: 1)水跃——曝气机转动时,表面的混合液不断地从周边被抛向四周,形成水跃,液面被强烈搅动而卷入空气;

2) 提升——曝气机具有提升作用,使混合液连续地上下循环流动,不断更新气液接触界面,强化气、液接触; 3) 负压吸气——曝气器的转动,使其在一定部位形成负压区,而吸入空气。 影响生物滤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 生物膜法有几种: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流化床 滤床由滤料组成。滤料是微生物生长栖息的场所,理想的滤料应具备下述特性: (1)能为微生物附着提供大量的面积; (2)使污水以液膜状态流过生物膜; (3)有足够的空隙率,保证通风(即保证氧的供给)和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出滤池; (4)不被微生物分解, 也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较好的化学性能; (5)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6)价格低廉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曝气池和生物滤池综合在一起的处理构筑物,兼有两者优点。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性能特征: (1)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一般可达10~20g/L ; (2)生物膜具有丰富的生物相,含有大量丝状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污泥产量低; (3)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活性污泥浓度MLSS详解

活性污泥浓度M L S S详 解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活性污泥浓度MLSS详解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需要众多控制参数的合理调控,其中包括活性污泥浓度(MLSS)的控制,它是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对此,今天针对MLSS的定义和其他指标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1.活性污泥浓度MLSS定义 活性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出口端混合液悬浮固体的含量,用符号MLSS表示,其单位是mg/L,它用来计量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数量。MLSS的总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活性的微生物; 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无机物。 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MLSS仅指曝气池中混合液的浓度,而不考虑二沉池内混合液的浓度。同时,在监测曝气池混合液浓度的时候需要注意是以曝气池出口端混合液浓度为标准来衡量整个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的。 2.活性污泥浓度和其他控制指标的关系 1)活性污泥浓度和污泥龄的关系 污泥龄是通过排除活性污泥来达到污泥龄指标的可操作手段的。通过合理的污泥龄及食微比的控制即可给出控制活性污泥浓度的合理范围。事实上,若一味提高活性污泥浓度,在进水有机物浓度不高的情况下,污泥龄就会特别长,超出正常控制的污泥龄值,这明显地

提示我们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高,这样要比用活性污泥浓度的绝对值来判断是否对活性污泥浓度的进行控制要准确的多。 2)活性污泥浓度与水温的关系 活性污泥在生化池内的生长、繁殖、代谢和水温的关系是密切的。水温每降低10℃,活性污泥的活性将降低一倍;当水温低于10℃时,可以明显发现处理效果不佳。对此通过活性污泥浓度的调整来应对水温的变化: 当水温偏低时,可以提高活性污泥浓度,以抵消活性污泥活性降低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活性污泥在水温偏低时去除效率增高的目的; 当水温较高时,活性污泥活性旺盛,控制过高的活性污泥不利于活性污泥的沉降,这样的情况就可以指导我们通过降低活性污泥浓度来规避出现未沉降絮体和混浊的上清液的不良状况。 3)活性污泥浓度和活性污泥沉降比的关系 活性污泥浓度会影响沉降比的最终沉降值。活性污泥控制浓度越高,活性污泥沉降比的最终结果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是因为活性污泥浓度较高时,生物数量多,在压缩沉淀后自然就会出现较高的沉降比了。这与其他也能导致沉降比升高的因素相区别的要点是,观察沉降压缩后的活性污泥是否密实,色泽是否呈深棕揭色。通常非活性污泥浓度升高导致沉降比升高的情况中多半压实性差,色泽暗淡。 当然,活性污泥浓度过低对沉降比影响也很明显,但是往往不是由于操作人员刻意降低活性污泥浓度导致沉降比过低的,而是进水有机物浓度过低导致的。这样的情况,操作人员总觉得活性污泥浓度控制过低,就努力的去拉高活性污泥浓度,结果就是出现活性污泥老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3)掌握水分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三、实验设备 (1)水分快速测定仪1台。 (2)真空过滤装置1套。 (3)秒表1块。 (4)分析天平1台。 (7)定量滤纸数张。 (8)1000ml量筒4个。 (9)500ml烧杯2个。 (10)玻璃棒2根。 (11)烘箱1台。 四、实验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

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 ①测定方法 a .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量并记录(w1) b .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剪掉的部分滤纸不要丢掉)。 c .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 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并将水也倒人漏斗)。 d .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或快速水分测定仪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②计算 污泥浓度(g/l )=[(滤纸质量+污泥干重)-滤纸质量]×10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 静沉后,1g 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g/L () mL/L (10(%)MLSS SV SVI ?= SVI 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为宜。 (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就是挥发性悬浮固体,它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①测定方法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3),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放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烧40min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4). ②计算 污泥灰分=灰分质量/干污泥质量×100﹪ MLVSS=(干污泥质量-灰分质量)/100×1000(g/L ) 在一般情况下,MLVSS/MLSS 的比值较固定,对于生活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其比值常在0.75左右。 五、实验结果整理 mg/L)12(V W W MLSS -= 式中:W 1——滤纸的净重,mg ; W 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 V ——水样体积, L 。 MLVSS=[(W 2-W 1)-(W 4-W 3)]/V (mg/L ) 式中:W3——坩埚质量,mg ; W4——坩埚与无机物总质量,mg 。 其余同上式 SVI=SV(%)×10/MLSS(g/L)

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

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 主要有以下几项。 (1)活性污泥的浓度(MLSS)指以1L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污泥浓度的大小可间接的反映废水中微生物的浓度。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MLSS浓度在2~6mg/L之间,多为3~4mg/L。 (2)污泥沉降比(SV%)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在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号表示。它可反映污泥的沉淀和凝聚性能好坏。污泥沉降比越大,越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水的迅速分离,性能良好的污泥,一般沉降比可达15~30%。 (3)污泥容积指数(SVI)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30min沉淀后, 1g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ml/g,它实质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污泥指数越大,则污泥越松散。这样可有较大表面积,易于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但污泥指数太高,污泥过于松散,则污泥的沉淀性差,故一般控制在50~150ml/g 之间。但根据废水性质的不同,这个指标也有差异。如废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高;相反,废水中含有无机性悬浮物较多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低。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SVI = SV * 10 / MLSS 2.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1.1 菌种和培养液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二沉池剩余污泥。培养液一般由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盐等组成。 1.2 培养与驯化方法 1.2.1 有异步法和同步法。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废水,程序是: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成BOD5~300-500mg/L,加培养液,连续曝气1~2d,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1.5h,排除上清液(约池容的50%~70%);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数量增加一定浓度后(约1~2周),开始进工业废水(10%~20%),当处理效果稳定(BOD去除率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10%~20%,直至满负荷。处理城市污水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废水,连续曝气,二沉池不排泥,全部回流。 1.2.2 在培养和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如温度15~35℃,DO0.5~3mg/L,PH6.5~7.5,营养比等。2.正常运行工艺控制 2.1 曝气系统控制 2.1.1 一般,负荷较小时,MLVSS较高,DO也应相应提高;当DO不变时,空气量Qa主要取决于入流BOD5。 2.1.2 实际曝气量估算公式 Qa=f0(S0-Se)Q/300Ea 式中f0为耗氧系数,指去除单位BOD 所消耗的氧量,与F/M有关。当F/M0.2~0.5KgBOD/(KgMLSS·d)时,可取1;当F/M<0.15KgBOD/(KgMLSS·d)时,可取1.1~1.2。Ea为曝气效率,与扩散器的种类等有关,一般在7%~15%之间。 2.2 回流污泥系统控制 2.2.1 回流污泥系统控制有3种方式:(1)保持回流量恒定(2)保持回流比恒定(3)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量及回流比。 2.2.2 调节回流比有4种方法:(1)按照二沉池的泥位(2)按照沉降比,公式R=SV30/(100-SV30)(3)按照回流污泥及混合液的浓度,公式R=X/Xr-X (4)按照污泥沉降曲线 2.3 剩余污泥排放控制(Vn为排泥量) 2. 3.1 用MLSS控制 公式 Vn=(X-X0)V/Xr 2.3.2 用F/M控制

活性污泥及其性能指标

一、活性污泥基本概念 活性污泥是由1912年英国人Clark and Cage发现对废水进行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并使水质明显改善,其后Arden and Lackett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实验容器洗不干净,瓶壁留下残渣反而使处理效果提高,从而发现活性微生物菌胶团,定名为活性污泥而来。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着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二、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包括: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的活性污泥固体的总重量,即MLSS=Ma+Me+Mi+Mii M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Me--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 Mi --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 Mii--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表示单位为mg/L混合液,或g/L混合液,g/m3混合液,kg/m3混 合液。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MLVSS),表示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即 MLVSS=Ma+Me+Mi MLVSS与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 f=MLVSS/MLSS 在一般情况下,f值比较固定,对生活污水,f值为0.75左右。以生活污水为主体的城市污水也同此值。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实验四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评价活性污泥性能的四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观察活性污泥性状及生物相组成。 (3)掌握污泥性质MLSS、MLVSS、SV、SVI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有些也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活性污泥组成可分为四部分: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悬浮固体(Mii)。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可观察活性污泥的颜色和性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相的组成。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是指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又称为污泥浓度。它由活性污泥中Ma、Me、Mi和Mii 四项组成。单位为mg/L或g/L。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

固体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表示有机物含量,即由MLSS 中的前三项组成。单位为mg/L 或g/L 。一般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MLVSS/MLSS 在0.7~0.8。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除了具有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外,还应有好的絮凝沉降性能。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可用污泥沉降比(SV )和污泥体积指数(SVI )来评价。 污泥沉降比(SV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 量筒中静止沉淀30min 后,污泥体积与混合液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 沉淀后,沉淀污泥可接近最大密度,因此可用30min 作为测定污泥沉降性能的依据。一般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SV 为15%~30%。 污泥体积指数(SVI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 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单位为mL/g ,但习惯上把单位略去。SVI 的计算式为: ) /()/(10(%))/()/(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 在一定污泥量下,SVI 反映了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如SVI 较高,表示SV 较大,污泥沉降性能较差;如SVI 较小,污泥颗粒密实,污泥老化,沉降性能好。但如果SVI 过低,则污泥矿化程度高,活性及吸附性都较差。一般来说,当SVI 为100~15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当SVI>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污泥易膨胀;当SVI<50时,污泥絮体细小紧密,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活性差。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曝气池:1套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实验四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评价活性污泥性能的四项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污泥活性的理解。 (2)观察活性污泥性状及生物相组成。 (3)掌握污泥性质MLSS 、MLVSS 、SV 、SVI 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有些也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活性污泥组成可分为四部分: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e)、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悬浮固体(Mii)。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体积指数(SVI )等。 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可观察活性污泥的颜色和性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相的组成。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是指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又称为污泥浓度。它由活性污泥中Ma 、Me 、Mi 和Mii 四项组成。单位为mg/L 或g/L 。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指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挥发性物质的质量。表示有机物含量,即由MLSS 中的前三项组成。单位为mg/L 或g/L 。一般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混合液MLVSS/MLSS 在0.7~0.8。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除了具有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外,还应有好的絮凝沉降性能。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可用污泥沉降比(SV )和污泥体积指数(SVI )来评价。 污泥沉降比(SV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 量筒中静止沉淀30min 后,污泥体积与混合液体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活性污泥混合液经30min 沉淀后,沉淀污泥可接近最大密度,因此可用30min 作为测定污泥沉降性能的依据。一般生活污水和城市污水的SV 为15%~30%。 污泥体积指数(SVI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 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单位为mL/g ,但习惯上把单位略去。SVI 的计算式为: ) /() /(10(%))/()/(L g MLSS L ml SV L g MLSS L ml SV SVI ?= = 在一定污泥量下,SVI 反映了活性污泥的絮凝沉降性能。如SVI 较高,表示SV 较

活性污泥

1 污泥膨胀的概念及测定指标 1.1 污泥膨胀的概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 1×104 m/g。 1.2 污泥膨胀的理论 Chudoba在1973年提出了选择性理论,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及其饱和常数Ks值的不同,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该理论认为活性污泥中存在A、B两种类型微生物种群,丝状菌属于A型;具有低的Ks和μmax值,在低基质浓度时具有高的生长速率并占优势;而菌胶团细菌属于B 型,具有较高的Ks和μmax值,在高的基质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大并占优势。1980年Plam又对理论加以扩展,认为该理论对溶解氧也成立,即DO与碳源基质一样,其浓度的高低影响着两种类型细菌的生长速率及其优势地位。 选择性理论能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基础上对污泥膨胀现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污泥膨胀研究领域中主要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已成功地开发出了选择性反应器工艺来控制污泥膨胀。 1.3 测定指标 污泥沉降比:取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混合液静置30 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正常的活性污泥静置沉淀30 min后,一般可接近其最大密度,反映出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浓缩情况。 污泥容积指数: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 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可表示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结合水率的高低。 污泥成层沉降速度: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形成清晰的泥水分界线,此后进入成层沉淀阶段,分界线匀速下降的速度即为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丝状菌长度:活性污泥单位体积内丝状菌的长度,该指标用来表示丝状菌含量。 2 污泥膨胀的类型 污泥膨胀分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类。其中90%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只有10%左右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想的絮凝体沉淀性能好,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絮体中存在的丝状菌有利于保护絮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并能增加其强度。但是在污泥膨胀诱因的诱发下,丝状菌在和菌胶团的竞争中占优,大量的丝状菌伸出絮凝体,破坏其稳定性。 可辨识的污泥膨胀絮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长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此类丝状菌将各个絮体连接,形成丝状菌和絮体网;第二类具有更开放的结构,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的絮体。 3 污泥膨胀的原因 3.1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 3.1.1 进水水质

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 1 污泥膨胀的概念及测定指标 1.1 污泥膨胀的概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之一,其表观现象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结构与正常絮凝体相比要松散一些,体积膨胀,含水率上升,不利于污泥底物对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吸收降解,并且影响后续工序的沉淀效果。 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定义污泥膨胀:沉降性能差,区域沉降速度小;污泥松散,不密实,污泥指数较大;由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中,丝状菌总长度大于1×104 m/g。 1.2 污泥膨胀的理论 Chudoba在1973年提出了选择性理论,该理论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为基础,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μmax及其饱和常数Ks值的不同,分析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的竞争情况。该理论认为活性污泥中存在A、B两种类型微生物种群,丝状菌属于A型;具有低的 Ks和μmax值,在低基质浓度时具有高的生长速率并占优势;而菌胶团细菌属于B 型,具有较高的Ks和μmax值,在高的基质浓度条件下生长速率大并占优势。1980年Plam又对理论加以扩展,认为该理论对溶解氧也成立,即DO与碳源基质一样,其浓度的高低影响着两种类型细菌的生长速率及其优势地位。 选择性理论能从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基础上对污泥膨胀现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污泥膨胀研究领域中主要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已成功地开发出了选择性反应器工艺来控制污泥膨胀。 1.3 测定指标

污泥沉降比:取活性污泥反应器中的混合液静置30 min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正常的活性污泥静置沉淀30 min后,一般可接近其最大密度,反映出二沉池中活性污泥的浓缩情况。 污泥容积指数: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 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可表示活性污泥中菌胶团结合水率的高低。 污泥成层沉降速度: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形成清晰的泥水分界线,此后进入成层沉淀阶段,分界线匀速下降的速度即为污泥成层沉降速度。 丝状菌长度:活性污泥单位体积内丝状菌的长度,该指标用来表示丝状菌含量。 2 污泥膨胀的类型 污泥膨胀分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类。其中90%是由丝状菌引起的,只有10%左右是由非丝状菌引起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的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理想的絮凝体沉淀性能好,丝状菌和菌胶团细菌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絮体中存在的丝状菌有利于保护絮体已经形成的结构并能增加其强度。但是在污泥膨胀诱因的诱发下,丝状菌在和菌胶团的竞争中占优,大量的丝状菌伸出絮凝体,破坏其稳定性。 可辨识的污泥膨胀絮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长丝状菌从絮体中伸出,此类丝状菌将各个絮体连接,形成丝状菌和絮体网;第二类具有更开放的结构,细菌沿丝状菌凝聚,形成细长的絮体。 3 污泥膨胀的原因 3.1 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 3.1.1 进水水质 (1)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的过程,就是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不断地吸收、利用水中污染物,在自身增殖的同时,将污染物加以降解的过程。随反应的进行需要多种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并维持生

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

衡量活性污泥数量和性能好坏的指标 : 主要有以下几项。 (1)活性污泥的浓度(MLSS)指以1L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或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 污泥浓度的大小可间接的反映废水中微生物的浓度。 一般在活性污泥曝气池内常保持MLSS浓度在2~6mg/L之间,多为 3~4mg/L。 (2)污泥沉降比(SV%)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在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号表示。 它可反映污泥的沉淀和凝聚性能好坏。 污泥沉降比越大,越有利于活性污泥与水的迅速分离,性能良好的污泥,一般沉降比可达15~30%。 (3)污泥容积指数(SVI)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 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ml/g,它实质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污泥指数越大,则污泥越松散。 这样可有较大表面积,易于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但污泥指数太高,污泥过于松散,则污泥的沉淀性差,故一般控制在 50~150ml/g之间。 但根据废水性质的不同,这个指标也有差异。 如废水溶解性有机物含量高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高;相反,废水中含有无机性悬浮物较多时,正常的SVI值可能较低。 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

SVI = SV * 10 / MLSS 2.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与驯化出来的。 培养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殖,达到一定的污泥浓度;驯化则是对混合微生物群进行淘汰和诱导,使具有降解废水活性的微生物成为优势。 1.1菌种和培养液除了采用纯菌种外,活性污泥菌种大多取自粪便污水、生活污水或性质相近的工业废水处理站二沉池剩余污泥。 培养液一般由上述菌液和诱导比例的营养物如淘米水、尿素或磷酸盐等组成。 1.2培养与驯化方法 1.2.1有异步法和同步法。 异步法主要适用于工业废水,程序是: 将经过粗滤的浓粪便水投入曝气池,用生活污水(或河水)稀释成 BOD5~300-500mg/L,加培养液,连续曝气1~2d,池内出现絮状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1.5h,排除上清液(约池容的50%~70%);再加粪便水和稀释水,重新曝气,待污泥数量增加一定浓度后(约1~2周),开始进工业废水(10%~20%),当处理效果稳定(BOD去除率80%~90%)和污泥性能良好时,再增加工业废水的比例,每次宜增加10%~20%,直至满负荷。 处理城市污水时可采用同步法,即曝气池全部进废水,连续曝气,二沉池不排泥,全部回流。 1. 2.2在培养和驯化期间,应保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如温度15~35℃,DO 0.5~3mg/L,P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