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一、内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

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

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注意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使学前儿童的发音清晰、词汇丰富、口语表达完整,语言交往技能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页相当的丰富。儿童语言的加工,与其他认知加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语音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需要抽象

和概括。儿童加工语言使认知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但语言加工又不等同于其他的认知加工。语言通过语词、概念向儿童传递间接经验,有助于扩大儿童的眼界,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也有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

3)、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语言交往技能的不断提高,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听和说的兴趣,自信和主动精神都有赖于语言听说能力的提高,而儿童一旦产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主动寻找学习语言的机会,学习更多的语言符号,尝试更新的言语技巧,语言的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

2、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规律

充分描述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科学的基础,但不是科学的目的,科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揭示规律;也只有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研究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

3、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各种现象

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无论他们出生的地点、出生后所接触的语言如何,也无论他们开始掌握语言的时间快慢、智力发展的水平高低如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都惊人的相似。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出生后半年至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2)、从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阶段

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语句阶段

4)、大约在2岁半以后今天实词句阶段

5)、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4、研究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教育实践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探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有什么价值”和“怎样实现它的价值”的问题。当然,这一问题也是学前教育相关的应用学科领域所关心的问题。

三、当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研究的重要进展

(一)、学前儿童语言的基本概念

1、语言和言语

日常生活中,语言和言语经常混用,但在研究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是十分必要的。语言和言语是两个彼此不同

而又紧密联系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合系统。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它的语法规律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此它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产生和存在的。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律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说出的话和听到的话,又叫“话语”。言语交际的具体过程,实际上就是言语产生和言语理解的过程,是在社会交往中运用语言的过程。

语言和言语两者相互影响,互相依存。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依靠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来进行的,个人言语活动的效能如何,受到他对语言掌握程度的制约,因此离开了语言,就不会有言语活动。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言语活动。因为语言是在人具体的言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最终将从社会中消失。

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两个基本概念,有助于明确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语言主要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而言语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性和个体性

2)、稳定性和多变性

3)、工具和工具使用

(二)、学前儿童语言的研究价值

学前儿童语言具有多学科、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就目前发挥作用较多的领域看,其研究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言学价值

2、心理学价值

3、教育学价值

4、文化学价值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就是指个体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而掌握某种语言的过程,换而言之,也是掌握语言符号并使用语言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联系的过程。儿童语言学习的一般程式,是指在一定的语言

学习环境中,有语言输入、内化、语言输出、反馈四个环节构成的连锁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特点

(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

儿童学习各种语言符号及其结构组织方式的过程不是完全被动的。成人不可能期望那种“一教就会”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儿童对于周围人们提供给他们的语言范型进行着种种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理解、能模仿的语言范型才会被他们所注意,并有意识地去加以练习;另一方面,儿童在直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总是在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着创造性、变通式的模仿,即将听到的句子稍加变动,变成自创的语言进行表达。此外,儿童往往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人的言行。也就是说,周围人们向儿童提供什么样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儿童自身特点的影响。

在语言交际环境中,当儿童有交往的需要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搜寻记忆里的词汇和句子,尝试着进行表述。毕竟,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儿童只有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才能逐渐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儿童模仿语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学习语言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都在依据已有的经验和已积累的语言和周围人交往,并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新的语言成分。

从语言所反映的事物来看,人们喜欢谈论的主题与内容往往因人而异。儿童比较喜欢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而儿童对事物的喜好和兴趣有极具有个性化,这使儿童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充满了个性色彩。

不论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还是语言表达的方式,儿童都表达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

(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一种符号,总是反映一定的事物。儿童学习语言时,必然要弄懂语言的含义,也就是要理解语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他反映事物的哪些方面的特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因此,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和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联系。

儿童通过日常交往和各种教育活动获得大量语言,这些语言内容涉及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儿童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心理感受,从儿童家庭到幼儿园再到周围社区,从各种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到人际交往和社

会常识、、、、、、、、、可以说语言领域的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

儿童学习和掌握语言、词汇、句子,都需要一个过程,从无到有、从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积少成多,逐步形成、逐步完善。儿童对语音的掌握、词义的理解、语法的运用还很不成熟,常常出现理解错误、表达错误的情况,这是儿童语言发展过程的年龄特点。

二、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儿童语言的发展深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但是,生理因素只是提供了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和规定性。

所谓生理因素,是指整套发音系统(例如:口腔、声带、气管、肺等)和大脑神经系统是否健全,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此外,感觉器官包括眼、耳、皮肤、口、鼻等,对语言的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儿童学习的影响,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多的研究。在心理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方面

语言能力无论是印入性的(例如;听和说)还是表达性的(例如:说和写)、都建立再去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语言能力是受一般认知能力制约但又有自己特殊性的认知能力。

(三)、社会因素

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也有相当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社会因素,是指儿童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比如成人和同伴对他的态度等。社会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的语言观念和对待儿童的态度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儿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语言的。社会生活环境是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交叉组合而成的,这些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巨大的或细微的影响

2、成人语言观念的影响

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诸如:书面语和口语的地位、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族语和外语的情感等。成

人的语言观念对于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3、对待儿童的态度的影响

对待儿童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的儿童教育观念。不同的儿童教育观念及其带来的对待儿童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

三、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一般与其年龄阶段的特征密切相关。

(一)、在主动模仿中学习

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因此,他人的语言就成了儿童学习的对象,而且多以模仿的形式出现。

儿童的语言模仿是在与周围语言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的,因为儿童有强烈的学话的动机,所以许多模仿都是自发的。

儿童在语言方面的模仿大致有四种方式:

1、即时的,完全模仿学前儿童中此类的模仿一般较少,主要发生在小班初期

2、延缓模仿儿童从各种渠道中自然而然接受的范句,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不立即模仿,而是在相隔一段时间以后,当类似的情境出现时,他们才把范句或与范句近似的话语复述出来。

3、创造性模仿也称选择性模仿,即按照范句的句法结构,在新的情境中表述新的内容。这类模仿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原有词句,而是以原有词句的结构或内容为参照物,在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语言构型。

有研究表明,提供语言示范并随后加以强化,称为“模仿训练”可以引起儿童的选择性模仿,而且能导致新的结构形式的自发运用。我们在语言教育中也经常采用示范、模仿和强化的策略,引发儿童的创造性模仿

(二)、在语言建构和运用中学习

儿童是在认知活动、交往活动和语言规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语言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的积累语词和听说经验,使其语言得以较快的发展

1、在认知活动中学习语言

儿童周围,存在着众多的物体和不断变化的新异环境,成人常常要用语言向儿童传递各种信息,开展各种认知活动,儿童通过吸收和加工

有关的语词和话语,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形成有关的概念

2、在交往活动中完善语言的表达

儿童在每日生活中,在与周围人的交往活动中,经常要将自己的视觉信息、听觉信息、动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告知别人。

在与人的交往中,儿童的语言表达由于受到其认知水平以及语义、句法、语用等理解水平的影响,常会出现使用“错误”和“创造”。无论是“错误”还是“创造”都会引发周围人的积极反馈,得到成人及时的、不断的补充和修正,使成人积极地参与相互作用中。其结果使儿童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

3、在游戏活动中加强儿童交往语言实践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是儿童快乐而自由的时间活动,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伴随着游戏,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儿童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构的。

幼儿初期,在独自游戏中,儿童往往凭借语言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边想边说边玩,而这种独自言语,正是社会性交往语言产生的基础,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倾听儿童的独自言语,予以正确引导。游戏中的独自言语是交往语言产生的基础,儿童与同伴共同游戏,更是交往语言实践的大好时机

可以说游戏给所有的儿童提供了说话练习的实践机会,表现在语言交往空间上距离缩短,时间上频率增加,其结果是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大提高。

第三章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一、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2岁以后,一直到入学前,是学前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他们再掌握语言、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较前一阶段有明显的进步,他们开始逐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基本上能用语言与人交往,语言成了这一阶段婴儿社会交往和思维的一种工具。

(一)、初步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2岁—2岁半)

1、语言发展特点

1)、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及答案(精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2. 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 3.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 4.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5.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材料报道,3岁幼儿的词汇量达个。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7.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 这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 8.《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2.日常交谈 3.语言专题谈话活动 4.自然观察法 5.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2.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 3.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的准备有哪些? 4.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请设计故事活动教案《开小船》 教案应包括:年龄班(2分) 设计思路:(3分) 活动目标(5) 活动准备(3分) 活动过程(7分) 附故事:《开小船》 动物们要去河对岸去玩,小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圆圆的荷叶做了风帆。小老鼠开来胖胖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的,滑滑的,可好玩了。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奥!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香蕉船摇摇晃晃真有趣。小鸭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划到了河对岸。 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真开心,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噶!田鼠吱!吱!吱!青蛙呱!呱!呱!啊呀,大家都觉着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老鼠说:“啊,有了,我们自己带着吃的了呀!”于是小青蛙推来大莲藕,小老鼠推来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3、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3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第四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 2.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__________________、第二 _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__。 5.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______语言。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7.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早期阅读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 ()3.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象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他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程。

()4.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5.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 ()6.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7.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8.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9.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10.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11.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12.“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了三个特性:经验性、新奇性、趣味性。 ()13.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14.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15.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6.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17.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8.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和早期书写经验。 ()19.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20.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 2.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语用能力的获得 3.关于听说游戏的主要特点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4.关于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大致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5.谈话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方式是间接引导 6.属于基本语言教育内容范围的是看图讲述活动 7.学前儿童说出的复杂句包括三类: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连动句和兼语句 8.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都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的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10.儿童语言学习系统“四范畴”理论中包括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11.在活动教育观看来,影响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四个因素有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平衡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12.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是哭叫 13.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属于倾听行为中的有意识倾听 14.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错误的 ...做法是与幼儿交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1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语言最初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增强思维的范围、广度和速度 16.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要贯彻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注意示范不要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17.下列语言教育目标中,属于谈话活动目标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 18.谈话情景的创设应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19.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是讲述活动 20.组织幼儿仿编诗歌和散文时,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包括准备、讨论与示范、串连与总结以及幼儿想象与仿编 21.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22.儿童语义获得中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 23.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开始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的结束方式是游戏 24.显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较好的是听话人不解时,对讲述内容加以修正25.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 26.在编构故事活动中,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结局 27.早期阅读包括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28.在有关英语儿童书写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变化会经历的几个阶段依次为:画图、涂写以及类似书写、连串类似书写、发明的书写、真正的书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Word编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B) A.伦奇 B.布伦姆和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答: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境讲述、绘图讲述、续编故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一、内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 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 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注意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使学前儿童的发音清晰、词汇丰富、口语表达完整,语言交往技能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页相当的丰富。儿童语言的加工,与其他认知加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语音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需要抽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6.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7.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教师签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 (绪论至第一章)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 的能力。 2.语言包括语言和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也是一种。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的过程。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和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5.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5.“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什么是语言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四、论述题(共10分)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2 (第二至三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阶段。 2.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前语言和前语言。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4.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的增加、的扩大,以及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5.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句子中。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3.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4.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 ()5.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2.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图文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与答案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 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 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0-6岁儿童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 种因素 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 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 日 ●(1)听与说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分) 1.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工具);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3.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4.(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5.1 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画报)。 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9.(自然观察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0.(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1、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22、婴儿在发音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二、判断题 (×)1、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 (×)2、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3、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 (×)4、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 (√)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 (×)7、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 (√)8、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10、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11.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12.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13.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 (×)14.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文学欣赏和文学创造两种类型。 (×)15.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 (×)16.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17.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 (×)18、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创新。 (×)19.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22.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 (√)23.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2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2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 (√)26.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 (×)27.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2016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其20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的能力。 2.学前生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以及---------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 两类结构。 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 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6.-----------,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 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7.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8.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 、句子中----------------------。 9.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 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0.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2.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 3.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5.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 6.轶事记灵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亦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9.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10.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 意。(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pdf

二、判断题 1.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3.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 4.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加以调整。 5.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 6.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7.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 8.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 9.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10.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12.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13.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14.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15.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1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 17.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 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18.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19.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20.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22.文学欣赏是通过儿童想象将作品的语言材料转换成他们头脑中的视觉、听觉的表象(画面)的过 程。 23.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24.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 25.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26.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 27.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 28.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20 14 年(春)学前教育专业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 4页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分, 90 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语言教育整合观 美国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卡洛乌尔福克提出应将儿童语言学习视为一个整合的系统,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代码范畴,包括语音、语素、句法、语义、语用;语言内容认知范畴,包括符号化、表征、概念化、记忆、感觉、知觉;语言表达范畴,包括说、写、语言制作、理解和言语感知;交际环境范畴包括内部交往的需要、愿望与外部的自己和强化。 整个模式强调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表达范畴、交际环境那个范畴 总之,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语言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强调在语言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应执行整合的观念。 (二)完整语言教育观 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认为应重视语言能力而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强调语言的交际意义;强调真实的语言情境;强调语言不是独立系统,而是和认知、情绪、经验、学习欲望等密切相连。(P156第二段) (三)交往能力的培养 根据完整语言教育观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的学说,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应重视日常交往,即通过日常交往能力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往能力为目标。(P157第二段)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言语习得的根本动力来自为生存而交际的活动,强调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所处的社会相处作用的环境。这种理论使研究者跟为关注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P157第五段四五行) (四)叙事性只能理论与语言教育文学化倾向 文学与语言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一向占有重要位置。 例如儿歌从儿童内心出发,反映儿童生活、思想、感情、语言亲切、节奏鲜明。它具有以下作用: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愿望;培养儿童最初的美感;形成语言符号系统;培养儿童语言的连贯性;正音。(P159) 文学作品学习能够是儿童学习成熟的语言,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并得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启示。而叙事性智能理论则告诉我们以叙述性的结构方式来学习,对儿童来说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