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牧童---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牧童---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牧童---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牧童---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下册3.2《图形的旋转(二)》教学设计.doc

年级设计时间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 图形的旋转(一) 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总课时 授课 2 时间 图形的旋转(一) 1.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 含的数学道理。发展学生对具体图形的概括能力,培养几何直觉; 2.通过对旋转图形的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事物变化中的内在规律; 3.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旋转的知识解释一些现实旋转 变化现象。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 度后的图形。白板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研究线段的旋转,认识旋转要素 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 1)出示钟面,请同学判断钟面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钟面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 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 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它们是怎么旋转 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 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 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 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2.借助横杆,明确旋转三要素 (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问题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横杆)请注意观察, 横杆是怎么运动的? 问题 2:这个横杆的旋转(放下与收起)有什么不同? 问题 3:什么叫顺时针旋转?能用箭头表示一下吗? 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什么?用箭头怎么表示? (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动态出示横杆的运动 问题 1:注意观察,横杆的收起和放下绕着哪一点进行的? 导 问题 2:横杆的收起和放下都是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学不同的地方吗? 过 问题 3:有相同的地方吗? 程 问题 4:你是怎么知道横杆旋转了90°? 问题 5:通过刚才的学习,想一想怎样就能把横杆的旋转表 述清楚? 小结:一定要说清“横杆是绕哪个点旋转” “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 3. 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课本 28 页:画一画 提示:注意旋转三要素 4. 巩固练习: P29 练一练 1~4 图形的旋转 板书设计 横杆绕()点()旋转()度 1. 让学生学会观察钟面,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旋转情况。 2 让学生学会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方法。 导学反思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掌握旋转方法。 3. 六年级数学(下)课堂导学案 年级六学科数学课型讲授课 设计时间2015.4.10. 总课时 2 授课 4.10. 时间 学习内容图形的旋转(二)

认识图形二(测试及答案)

《认识图形(二)》同步试题 一、填空 考查目的: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巩固图形的特征。 答案:1.圆,三角,长方;2.长方,正方;3.三角,正方;4.6,6;5.圆,相等(或相同)。 解析:准确把握图形的特征,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选择 1.下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2.用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A.正方形B.长方体C.正方体 3.图中的长方体最多可以画出()个不同的长方形。 A.3B.4 C.6 4.下面图形中与其他图形不同的是()。 5.用4根相同的小木棒不可能搭成一个()。 A.正方形 B.平行四边形C.长方形 考查目的:通过比较,丰富图形的特征,巩固认识。

答案:1.C;2.B;3.A;4.B;5.C。 解析: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三、解答 1.按要求涂颜色。 (1)圆涂成黄色; (2)长方形涂成蓝色; (3)正方形涂成红色; (4)平行四边形涂成绿色; (5)三角形涂成粉红色。 考查目的:用不同颜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答案: 解析:解题前要看清要求,涂什么,涂的要求是什么,涂时要注意什么。 2.把下图画一笔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考查目的:认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的形状以及特征,提高动手能力。 答案:

解析:认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的形状以及特征。 3.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考查目的: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特征认识。 答案: 解析:明确三种图形的特征,注意点子的正确使用,提高动手能力。4.火眼金睛数一数。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认识图形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认识图形测试题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一填。 (共10题;共32分) 1. (5分)我来选一选。 _______是长方形, _______是正方形, 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_______是圆, _______是三角形。 2. (2分)观察图形,填一填。 大正方形被分割后(包含复合图形)一共有_______个长方形,一共有_______个正方形。 3. (2分)黑板的面是_______形,地板砖的面是_______形。 4. (2分)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2个完全一样的_______或_______。 5. (4分)我会数。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6. (5分)数一数、填空。 三角形有_______个,圆有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有_______个,正方形有_______个 长方形有_______个。 7. (4分)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8. (5分)请将下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填序号) 图形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图形_______是梯形,图形_______是直角三角形,图形_______是锐角三角形,图形_______是钝角三角形。

9. (1分)图中五角星旋转360°图形发生变化会吗?_______(填”会“或者”不会“) 10. (2分)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的总长度_______,_______改变。 二、画一画。 (共7题;共35分) 11. (5分)在下列方格纸中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12. (5分)在点子图上把没画好的平行四边形补充完整。 13. (5分)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和圆。 14. (5分)右面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连一连。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 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能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 形旋转90°,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 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 能从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 单的图案。 4. 探索简单情境下图形的变化规律。 5. 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立空 间观念。 6. 经历探究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等学习过程,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 体会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内容分析 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是在三年级下期学生认识了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 的基础上,对图形运动的再一次研究,重点把学生在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中获得 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两部分内容的不同点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取材 不一样,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重点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 称基本上都取材于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图形。二是要求不一样,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 象只限于感知,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需要理解和应用。三是学习方式不一样,平移、旋转与轴对称现象主要采用观察与操作获得运动表象,而图形的平移、旋转与 轴对称要采用操作、分析、归纳和应用的方式掌握图形运动的本质属性。 本单元的图形运动都是把平面图形放在方格纸上进行研究,强调方格纸的目的是因为运动的表现形式为位置或距离的变化,位置的改变在方格纸上表现得最明显;另外,方格纸虽然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直角坐标系,但是它具备了直角坐标系的本质特征,所以在这里也渗透了直角坐标系的一些知识,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教科书回避严格的定义,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图形的运动,帮助学 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教科书编写时注意揭示图形运动中所蕴含的数学含义,挖掘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内容的深刻内涵和彼此之间的关联,比如平移、旋转、对称与设 计图案的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牧童—认识图形》教材分析1

《牧童—认识图形》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起始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是今后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在实际操作中,能从物体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和“体”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感知方向感,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有关的平面图形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 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直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实物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接感知“面”和“体”的关系。 基本功训练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直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策略: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教学手段: 实物投影、学具、剪刀、课件、各种物品教学进度及时间安排: 信息窗:1课时; 自主练习和趣味拼摆:1课时。

23.1图形的旋转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组集体备课材料 1、主备人发言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因此它既是数学上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变化观点的良好素材。 教学重点 1、旋转现象认识过程的体验. 2、旋转内涵的理解掌握. 3、旋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 1、旋转定义和性质的深刻认识. 2旋转性质的灵活运用. 突破难点的关键 (1)设置恰当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通过演示操作,归纳出旋转变换的性质,加深旋转变换的三要素的理解。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与旋转现象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思考、分析、概括、抽象等过 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3、探索、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 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归纳、抽象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

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体会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研究问题方法,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实际事物数学化的过程。并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从身边得到数学规律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和创造。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通过学生欣赏、观察、归纳、比较、抽象图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含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大胆探究新知识的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水平:具有图形的平移以及空间和图形等相关知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自主探讨的习惯较弱。 (2)心理水平:好奇,表现欲较强。 (3)思维水平:认识事物时经验占主导。 (4)创新水平:还未形成明确的科学研究观。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等相关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图形的旋转的有关知识,如果教学方法恰当,则新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欣赏、观察、归纳、比较、抽象图形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图形中蕴含的规律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大担探究新知识的创新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法上,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结合的方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五、教具准备 我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适时呈现问题情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增强直观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自制二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 六、教学过程分析 (1)、本节教学将按以下六个流程展开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牧童—认识图形 练习题B卷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认识图形练习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1题;共43分) 1. (5分)数一数,填一填。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________个 2. (1分)右图中有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3. (5分)涂一涂,填一填。( 涂红色,涂绿色,涂蓝色,涂黄色)

涂色 ________ 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4. (2分)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5. (6分)拼图我最行。观察这些图形我会拼。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4分)数一数,填一填。 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口,有________个△,有________个○。

7. (7分)看图填空。 (1)大正方形是由________个图形组成的。 (2)一套七巧板有________块,其中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大小一样。 (3) ________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8. (1分)下图有________个三角形。 9. (4分)七巧板有7种颜色,由________种图形组成,其中有5块________,________块正方形,________块平行四边形。 10. (5分)填序号。 ________是,________是 ________是,________是

图形的运动集体备课

永平县中小学集体备课教案模块 《图形的运动》教案(人教版第 4 册第三单元) 主备教师辅备教师 郭继琼 郭继琼、刘琦、王立平、字学萍、施利萍、董雁明、罗爱 华、侯会兰、赵宏琴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 平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 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 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体会所学平移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移的特征。 2、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并能按要求画出来。 主要教法先学后教、实验研究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执教时间:年月日节 教学要点使学生体会所学平移图形的特征。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检查预习 二、复习巩固 三、新知探究 1、情境导入 2、初步认识 3、初步掌握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那些是平 移。 你能把这些图形画下来吗?利用小楷格 子,在纸上画 一画。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 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一、 1、学生说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自己预习时了1、交流预习内容,同学们自己预解到的,并提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出问题,学生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互相帮助解问题吗?举生活中的例子。决。 2、先在四人小2、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组里做,让小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组的朋友评价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一下你做的是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不是平移,在大家看?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上台来表演给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大家看。 3 、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3、学生上台表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演。在表演过运动的平移吗?注意:让学生展示程中让台下的

旋转和平移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记录表1

集体备课记录表2

②风扇、风车、指针分为一类。追问:它们又是怎么运动的?引导:风扇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钟面呢? 指出:原来这一类运动都是绕着固定点转动的。我们把像风扇、风车、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绕着固定点转动的运动我们称为旋转。(板:旋转) (如果学生在分类的同时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教师直接给予肯定,并板书:平移、旋转。)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把课题补充完整) 3、举例:平移和旋转是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是很多的,你还见到过那些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学生举例说明。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多媒体:出示题目。 谈话:老师这儿也有一些物体运动时拍下来的照片,请你用手势表示照片上的运动,一边做,一边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 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教师巡视。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汇报:接下来一起来把我们判断的结果展示出来,如果你认为是平移现象的,就做这个动作(师演示:手指横向平移);如果你认为是旋转现象的,就做这个动作(师演示:手指旋转) 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 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来三只小兔子。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虚线的是原来的位置,实线图是平移后的位置。仔细观察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是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出示:第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谈话: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学生的意见可能三种情况都有。

一年级数学下册《牧童和牛——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牧童和牛——认识图形》教案 Lesson plan of "shepherd boy and cow -- Understanding graphi cs" in mathematics volume II of grade one

一年级数学下册《牧童和牛——认识图形》 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在欣赏画中正确找出各种图形。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以一副漂亮的拼图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等立体图形上画出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在摸一摸、认一认等活动中感知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挂图、各种平面图行实物 学生准备: 铅笔、尺子、绘画纸、(方格纸)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初步感受图形美。通过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1、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辨认图形。 2、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表建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学生在小组中统计一下途中各有几个图形,小组完成统计结果,汇报交流。 二、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画一画、描一描 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描出学过的图形。 说一说:在你的'周围,见到过哪些图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牧童和牛 ——认识图形 第16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的旋转》设计思路及反思

《图形的旋转》设计思路及反思 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应该是很常见的,这个学习内容贴近生活本身,加之学生在二年级时对“旋转”曾有过初步的认识,所以我在引入环节用风车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调动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数学其实很有趣好玩。然后,我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旋转的例子,学生应该很喜欢说,调动一下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构建旋转的三要素,我通过风车的转动让学生先直观感受旋转中心,然后通过描述钟表指针的旋转过程,进一步感受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需要说哪些方面,自然地引出旋转的三个要素,即中心点、方向和角度。整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用眼睛观察、动脑思考想象,并用清晰条理的语言进行表述。深刻理解线段旋转的含义。 从线段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的抽象。所以,我先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发现三角形旋转的中心点;然后,提出要求如果把三角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让学生先想一想比划一下,然后让同学在黑板上操作。从分析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这个问题,引入旋转的特征,并画出原图形和旋转后的图形。接着,让小组合作研究旋转后图形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哪些方面没有变?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研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

团队合作能力。 在研究完旋转的特征以后,我设计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角度旋转不同的图形,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征,以及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也为下一节课的内容,画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课的新授部分,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让他们通过具体操作,进一步理解知识,培养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课的教材中我发现与本课相关的练习题并不多,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上我主要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旋转,体会旋转的特征,关键是训练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由于不能利用,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设计旋转图形,感受数学美和生活美的结合,体现数学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但是,我感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还很多,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操作的机会就更好了,所以多调动他仔细看,可以在下面比划互相说一说。

认识图形2

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四、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小白兔的新家) 我们的好朋友小白兔搬新家住新房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在漂亮的房子里面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 (教师动手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牧童—认识图形 测试题A卷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牧童—认识图形测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一填。 (共10题;共21分) 1. (1分)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________个三角形。 2. (3分)数一数,下图中有________个正方形,________个三角形,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3. (1分)看图,看看有多少个三角形。(复合出的图形也算) ________ 个 4. (3分)正方形纸沿两条对角连线对折,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_个,________ 大小的________形。

5. (2分)如图,是由3个________形拼成的1个________形。 6. (1分)图中五角星旋转360°图形发生变化会吗?________(填”会“或者”不会“) 7. (4分)下面这些图案的外框是什么形状?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 (1分)将图形向右移动可以得到心型吗?________(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9. (2分)观察图形,大正方形被分割后,填一填。(包含复合图形) 一共有________个长方形,一共有________个正方形

10. (3分)看图,填一填。 图中有________个长方形,有________个圆,有________个三角形。 二、画一画。 (共7题;共35分) 11. (5分)下面图形按虚线折出是什么样子?连一连。 12. (5分)把它分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五边形。 13. (5分)画一画,使下面每个图形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 14. (5分)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模板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 龙岗路小学樊美卿王秋雨 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情感目标: 1.在图形的认识的活动中,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4.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技能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4.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二)子目标 第一课时: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 第二课时: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第三课时:探索与发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第四课时: 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探索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第五课时: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六课时:图形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 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第七课时: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在数图形的过程中,体验有序的数法, 样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平面图形 三角形 分类 特性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牧童 认识图形》教案 青岛版

第三单元牧童—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数学思考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探索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发展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认识图形 教材分析: 本幅情境图呈现的是小朋友们欣赏牧童骑牛的纸贴画情景,美丽而富有童趣的纸贴画情景,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体会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激起学生认识图形的兴趣和愿望。图中的纸贴画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组成的。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难点:初步感知这几种平面图形的特点,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温故复查 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有什么特征? 二、设问导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多媒体出示牧童骑牛图。 师:好看吗?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2人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牧童骑牛图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你能将图中相同的图形找出来吗?分分看。 三、合作探究 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将图中的图形标记下进行分类。然后小组长组织好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组间交流,及时抽象出几何名称,如:树干的开头是长方形、太阳的开头是圆形…… 举例:看看身边的物体,什么开头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圆? 你能利用手中的学具将这些图形画出来吗? 三、自学检测 1、自主练习1:先认识图形,然后再连一连。 四、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2:出示物体,让学生认识它们的开头,接着让学生举例,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开头是这样的? 2、自主练习3:先让学生看看有什么图形,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接着该摆什么图形,并问第15个图形是什么?第26个呢? 五、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我们同学可真棒。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这样的图形?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那些图形宝宝,请你和同桌交流一下。 七、课后延伸: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牧童与牛——认识图形 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认识图形》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王巍合作伙伴:陈春梅吴志英集体备课题目:《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并能根据这一道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对比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体验“做数学”的成功和学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引导发现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讨能摆成三角形的边的性质。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 2、本重点包含的要素分析: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及“第三边”的意思、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不能等于)第三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 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本节课是在认识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一步研究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适用于所有三角形。为以后学习其它图形的基本

特性打下基础。 4、突出重点的策略:课前让学生准备四组小棒(长度与教材中呈现的相等),并利用白板展示移动小棒的过程,课上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生摆的过程中,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围不成,首先在操作中探究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为什么?进行分类汇报,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在“摆一摆”中获得的数据填写在实验表格中,让学生比较、讨论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三角形小棒的数据的特征,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通过课本第31页的“练一练”第1题,判断“一组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2、原因分析:因为不是任意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要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得出结论,最终发现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殊关系。 3、解决策略: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拼三角形,小组合作通过观察、计算和分析讨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在学生初步得出三边的关系后,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去验证这一结论的普遍性,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亲自体验“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

《图形的旋转》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83—84的例1、例2。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主要一个内容,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全等变换。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旋转现象入手,通过具体旋转实例认识旋转三要素,理解旋转基本含义;再通过操作、观察、探究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操作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旋转特征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几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再来学习图形的旋转,对于物体旋转三要素的认识学生容易掌握;再到线的旋转性质;以及图形的旋转特征,最后过渡到作图技能学生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本节课降低难度先从线旋转再到形的旋转。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旋转现象的广泛存在;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探索理解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线段。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在旋转变换中的变化情况的过程,体会旋转变换的思想。能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特征。 难点是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特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呈现材料:(出示动态旋转图) 引入:还记得图中是什么现象吗?(旋转) 揭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图形的旋转。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重要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重要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在上学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形体表面的感性认识;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平时做的手工和游戏)中所积累的对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而且是“体”“面”部分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棱柱和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水彩笔、方格纸、印泥、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皮筋(3根)、水彩笔(红、绿、蓝)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