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住房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思考

关于住房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思考

关于住房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思考
关于住房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思考

●改革探索《财政研究》2010年第12期

一、住房市场问题的原因解读: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出现的市场失衡、价格上涨过快等一系列问题不是孤立和偶然的,其背景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是当前中国住宅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本质所在。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使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

托最优。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

包括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品等。

在住房领域存在市场失灵,主要原因是以

下几点。

1.住房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

住房生产离不开土地,由于土地本身

的稀缺性、差异性、位置的固定性以及住宅

用地规划控制等共同造成了一定区域内住

宅区位的独特性、住宅稀缺性以及住宅产

品的差异性。正是住房生产所需的土地要

素的特性,决定了即便是不存在资本性、政

策性进入壁垒,住房市场也难以成为充分

竞争的市场,因此,房地产商品的价格往往

会偏离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价格。

现实中,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主要是

项目区位邻近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与项

目区位较远的房地产商之间的竞争较弱。

因此,在房地产市场上同类项目往往只有

少数房地产商进行竞争,在这种区域性寡

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开发商很容易形成价

格合谋的定价机制,所提供的住房价格往

往高于边际成本,而均衡产量低于最优数

量,由此产生资源浪费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2.住房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住房市场交易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

称问题。对开发商来说,其对住房的质量、

成本非常清楚,信息拥有量较多,但对一般

消费者来说,寻求这些信息的成本很高,消

费者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往往被动地接受

价格和承担风险。同样,在住房二级市场,

售房者、房地产中介机构以及购房者之间

信息分布也是不对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分别可能引发“逆

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致使市场机制

运行的结果缺乏效率。

3.住房市场存在外部性问题。

在住房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都存在着

外部性,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和收益与社

会成本和收益的不等。例如,在住房生产过

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和建筑垃圾,会给附

近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产生了负的外

部性;新增住房建设对原有社区环境资源

的占用,绿地减少,产生了对环境的负外部

性;政府对城市土地的投资开发,改善了整

个城市地区的投资环境,提高了邻近地区

的土地价值,产生正的外部性。从宏观层面

上看,如果社会中有相当多的人们居住条

件非常恶劣,甚至居无定所,不能安居乐业

就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打架斗殴、偷窃

抢劫等犯罪现象会增加,流浪行乞等社会

问题会增多,从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和不

和谐。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显然离不开政府

的干预。

4.住房具有社会保障属性。

获得适当的住房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即使是最低收入家庭也要消费这种昂贵的

商品,住房商品具有社会保障属性,社会保

障属性追求的是公平,需要借助政府之手

去实现。

5.住房市场的非均衡性。

住房市场均衡,不仅包括住房商品的

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而且还包括建造住

房的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也达到平衡。①

在住房领域仅靠市场机制很难自动达到这

样的均衡。首先,住房供给在短期是缺乏弹

性的。由于住房建设周期长,所需资金量

大,即使价格上涨,供给在短期内也不会迅

速增加。其次,住房的修建是以对土地资源

和空间的占用为基础的,在中国,土地资源

归国家所有,因此住房市场的供给量要受

到政府土地政策和土地投放量的影响。最

后,住房的位置固定性决定了住房商品不

能像其它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自由流动以平

衡供求。在各个区域性市场中,由于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其供需

状况均不同,价格差异也较大,容易出现局

部住房的短缺和过剩的非均衡状况。

(二)政府失灵。

在市场失灵领域,政府应该发挥积极

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我

国,政府更应积极干预,以克服市场失灵,

弥补市场缺陷。但是,政府也非万能,同样

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近几年,针对

关于住房市场失

灵与政府干预的思考郝国彩

袁小霞

22··

住房市场失灵,我国政府综合运用土地供应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等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虽然政府干预的出发点是要调节供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政府干预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市场失衡、房价过高、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干预缺乏效率。具体说来,政府对住房市场发展制度安排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住房保障制度不完善。

我国在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住房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立法缺位。目前住房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如英、美、德、日、新加坡等,政府都很重视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并通过立法得以有效执行,而我国住房保障制度至今尚未法律化,从而导致住房保障政策缺乏稳定性和严肃性。其次,保障性住房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尽管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的财政收入不菲,但是,保障性住房财政支持的力度则很不够。第三,住房保障覆盖范围狭窄。目前大多数城市出台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保障的对象多限定在城市低保范围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户,而这只是城市住房困难群体中很小的一部分。大批中低收入居民被限制在保障性住房门槛以外,成为“夹心层”,住房保障覆盖面狭窄,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迫使“夹心层”转向了商品房市场,加剧了住房市场的供求矛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第四,社会保障房退出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福利固化和社会保障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缺乏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制度支持。

按照国际经验,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收入水平较低,私人很难独立建造和拥有自主住房,这时住房私有比例往往较低,租赁比例较高;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尤其是当整个社会出现较大比例的中产阶层,也即社会结构呈现橄榄型形态时,私有住房的比重往往较高。而我国在住房

制度改革过程中,住房政策偏重于居民购

房,把住房市场化简单地等同于住房产权

私有化,把“居者有其屋”变成了“居者有其

产”。随着公房的全面出售,“居住必买房”

已成为社会的主流做法,在住房产权的保

有形式上,过于强调住房产权的私有化或

自有化,忽视租赁住房,忽略了对住房租赁

市场发展的制度支持,加剧了住房问题的

尖锐程度。

3.土地市场存在制度缺陷。

在城市房地产市场上,通过土地使用

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储备制度改革,

使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一级市场,我国现

行的住宅用地出让制度是现任地方政府一

次性收取70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费,土地

出让主要采用的是招拍挂方式。因为土地

出让收益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

此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催生土地的高价

出让。据统计,1991年我国土地收入占地

方财政收入的比值仅为4.6%,到2006年

这一比重达到44.1%,②土地财政成为名副

其实的地方政府“第二财政”。高额的土地

出让金,提高了开发商开发成本,推高了房

价。“新地王”的出现,不仅对周边新土地资

源和新建住房的价格有拉升作用,而且推

动周边二手房市场价格的飙升。

4.房地产税费制度不尽合理,弱化了

税收政策的调节功能。

我国现行房地产业税制的基本框架,

是在1994年的税制改革后形成的,涉及的

税种有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

占用税、房产税等12种之多,涉及房地产

的收费多达50项,存在税种繁多、税制结

构不合理、重复征税、多次收费和以费挤

税、以费代税等问题。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

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保有环节税负偏

轻,流转环节税负偏重,而房地产业的垄断

性造成流转环节征税很容易通过计入价格

而转嫁给消费者,加重了消费者的购房负

担;同时,重流通、轻保有的税制结构极易

造成房地产的合理流通受限,也不利于抑

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5.房地产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目前,政府主管部门没有建立起有效

的公共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住房征信体系

很不完善。政府不能准确掌握居民的收入、

住房情况,居民也不能对政府及政府官员

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双方存在着严重的

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信息披

露制度不完善以及相关监督机制的缺失,

各种统计数据“打架”现象较为突出,政府、

开发商、专家、社会民众各执一词,影响了

公众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判断,在一定程

度上给市场主体造成决策困难。尤其是一

些房地产供给短缺的虚假信息,严重误导

了广大居民的市场预期,造成了部分消费

者的恐慌心理,被迫提前进入市场,加剧了

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刺激了房价的飚

升。

6.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不健全。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政策性住房金融制

度的构建,如新加坡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日

本的金融公库制度、德国的住宅互助储金

信贷社、美国联邦抵押贷款协会等,政府用

金融手段实施其住房福利政策,同时也借

此掌握了住房市场的调控权。我国政策性

住房金融组织体系还很不完善,仅仅建立

了住房公积金体系,其他的政策性住房金

融机构以及住房金融担保或保险机构基本

未建立。而公积金作为我国目前政策性住

房金融制度的主要载体,虽然在解决城市

居民的住房问题上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

存在很多问题。从公积金归集制度角度看,

公积金覆盖率低,目前受惠于住房公积金

制度的主要限于政府部门的公职人员、国

有企业职工和少数大型企业职工等一部分

相对强势的群体,而大量下岗职工、小型私

营企业雇员等中低收入职工由于就业状况

而未建立或建立但未缴存住房公积金,这

就使得最需要政策支持的人群反而处于政

策覆盖面之外。

二、对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建议

(一)明确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原则和

23

··

边界,规范政府干预行为。

住房市场的特有属性,要求政府通过规划、管理、供地、税收、金融政策等多种手段加以引导与调控,但必须以公开、透明、公平为原则,以促进公平竞争和社会利益为目标,既要防止政府不作为,又要防止政府部门过度干预,官商勾结,更要防止政府部门以利益为导向的选择性干预。

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建立与完善住房市场相关制度,维护市场秩序,培育住房市场。(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住房市场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防范房地产泡沫风险。(3)加强对住房市场的微观规制,维护住房市场的效率与公平。

(二)当前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政策取向。

1.以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为出发点,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即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其关键是要增加住房建设用地的有效供应。在当前住房市场结构性失衡阶段,政府应增加中低价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限制高档房用地供应。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不合理的囤积惜售,增加有效供给。要依法加快处置闲置房地产用地,对收回的闲置土地,优先安排用于中低价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另外,政府可以考虑适时开征物业税,通过增加保有成本,使空置的存量住房进入市场流通,增加住房二级市场有效供给。

2.抑制投资与投机需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尤其是城市住房建设用地就更加紧张。要保障城市居民“居者有其屋”,政府必须通过税收和金融等手段抑制住房投资性与投机性需求。在税收政策方面,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税收条件等措施抑制投资与投机需求,例如,对首次购房少征税,对二套房多征税。在税收政策方面,要本着区别对待的原则,

对面积较小的住房少征税或不征税,对面

积大的住房多征税。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居

民立足中国国情,以经济适用为原则,从追

求住房面积转到注重住房性能质量,树立

适度消费、梯度消费观念,形成节约资源、

健康文明的住房消费理念。

(三)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和

规范住房市场。

1.强化住房保障制度建设。

尽快颁布《住房保障法》,从法律层面

为住房保障提供刚性的制度约束,使住房

保障的主体、责任、实施方式、保障标准等

问题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便有效地

约束和指导地方政府的住房保障工作。同

时要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干部政绩考评

标准,鼓励各级政府拿出财力、抽出土地来

建设保障性住房。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房价

收入比现状,住房保障应该覆盖中低收入

以下群体。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要根据

国力实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

等差别化的住房保障形式。

2.完善房地产税费制度。

当前推进税费改革,应大力减少房地

产开发销售中的不合理税费项目和沉重的

行政性收费负担,切实减轻房地产开发销

售的成本,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房地产交

易环节的税收设置要本着区别对待的原

则,引导和鼓励合理的消费性住房需求,抑

制投机性需求,同时对高档住宅、别墅的交

易课以重税,以调整商品房市场结构,适当

降低高档住宅比例。要适时开征物业税,这

不仅有利于打击房地产投机、稳定房价,而

且有助于改善地方税收结构、推动城市可

持续发展。

3.完善住房租赁制度。

当前应尽快完善住房租赁制度,制定

鼓励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既要保护

租赁者的权益,又要通过减免租赁环节税

收,合理税负、保证租赁业合理的投资回

报,尽快建立租赁市场、存量住房市场和新

增住房市场互动的有层次的住房市场体

系,促进住房消费“过滤”链的形成。

4.改变当前的土地财政格局以及地

方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建议将土地出让金全部收归国家财

政,再通过转移支付将这笔钱当中的一部

分转移给地方政府支持其因事而需的、合

理的财力配套,另一部分用来支持廉租房

建设。同时,中央政府要改变地方官员政绩

考核办法,建立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全绩效

多元考核目标体系,降低增长指标在考核

体系中的地位。

5.加强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建设。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策性住房金

融制度,一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住房公积

金制度。要增强住房公积金缴交的强制性

法律地位,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更好

地发挥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居民解决住

房问题的支持作用。二要建立政策性住房

金融机构——

—住房银行,一方面为中低收

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提供贷款优惠或担

保,使中低收入群体能够得到金融支持;另

一方面,通过对居民住房金融账户的管理

了解整个住房市场的变动情况,有助于政

府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信贷调控政策和

住房财税政策。三要加快建立住房抵押贷

款的政策性担保机制,以支持商业性住房

金融的发展。

总之,国家可以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

要的行政手段来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但

是从根本上来说,国家应该从制度和体制

层面来规范住房市场,在此基础上,综合运

用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手段促进住房市场

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刘静武)

①贾康,刘军民.《中国住房制度改革问题研

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5页。

②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统计年鉴(1988~2007)。

24··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论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市场失灵的概念: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以及外部经济效果三个方面。 (1)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产生的原因: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垄断造成的后果: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寻租行为等。(2分,可以借助于图形进一步说明)。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生"免费乘车者问题"。(2分) (3)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外在性是指未经交易由一方对他人强加的经济影响。后果是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或者说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二者出现差异。与社会最优相比,正的外在性导致产量生产不足;负的外在性导致产量生产过多。(2分) 除了上述三个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 (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对反垄断法及其执行的进一步说明。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对上述政策的进一步说明。(2分) (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公共物品供给量也可以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2分)(3)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

论述市场失灵

论述市场失灵 1、市场失灵的概念:是由于市场机制自身的特点或缺陷,没有或不能将资源配置到状态的现象。 2、市场失灵的原因:(1)、市场势力:主要指垄断、自然垄断等。(2)、市场残缺:因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导致的市场不存在问题。(3)、市场功能不足:主要指分配不公平、经济波动、优值品或劣值品等。 3、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出现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 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利益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 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劳动投入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投入资本的多少,即承认个人天赋、受教育的程度以及私人财产所有权,因而必然形成收入差距,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效率是前提,没有效率,即使是公平的,也是低水平的平均主义;但公平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严重不公,会带来社会不安定,反过来又会影响效率。 5)宏观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大道需求与攻击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弊端。二、政府干预的手段,其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6)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如何解决市场失灵

政府如何解决市场失灵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政府如何解决竞争失灵 我们知道只要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失灵也会连带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二是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型态:不完全竞争市场独占独买寡占卡特尔买方寡占独占性竞争差别取价(差别定价)价格吸脂策略。 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等。 如果市场失灵达到一定程度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来约束在这种情况下的欺诈行为。在宏观调控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政府尽量不参与资源配置;二是一旦参与要以市场的手段来进行。针对市场失灵的表现,作为经济主体的各级政府,发挥应有的经济职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政府要做好提供公共物品的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政府还要承担起那些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而又是对经济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同时,政府投资在过程中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而对于经济发展中的垄断问题和其他不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

市场失灵与政府介入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所言,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但是,市场并不能够实现社会效率。因为市场的竞争经常是不充分的,换言之,市场中还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提供也是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不足只能有政府来解决。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试图弥补市场这一缺陷。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只要表现有: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⑵外部负效应问题,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⑷失业问题,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公共产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非排他性是指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需付费。例如国防就是公共物品。它带给人民安全,一公民享用国家安全时一点都不会影响其他公民对国家安全的享用,并且人们也无需花钱就能享用这种安全。由此可见,公共物品不能有市场提供而且市场也提供不了。 ⑵、垄断。垄断可能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缺乏效率,消除市场的垄断只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对这种情况的纠正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⑶、外部影响。市场经济活动是以互惠的交易为基础,因此市场中人们的利益关系实质上是同金钱有联系的利益关系。例如,甲为乙提供了物品或服务,甲就有权向乙索取补偿。当人们从事这种需要支付或获取金钱的经济活动时,还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一些其他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于他人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然而,无论有益还是有害,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这些处于交易关系之外的对他人的影响被为外部影响,也被称为经济活动的外在性。例如,建在河边的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河流对他人造成损害。工厂排废水是为了生产产品赚钱,工厂同购买它的产品的顾客之间的关系是金钱交换关系,但工厂由此造成的对他人的损害却可能无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赔偿费。这种影响就是工厂生产的外部影响。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害时,就称之为外部不经济。当这种影响对他人有益时就称之为外部经济。比如你摆在阳台上的鲜花可能给路过这里的人带来外部经济。 ⑷、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重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政府干预和制约市场途径很多,基本上可以在市场活动的起点、过程、结果等各个步骤进行。具体讲,有以下几个主要方法:⑴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的。⑵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⑶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总之,市场的失灵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可能政府可以通过对私营经济部门的活动经行某种限制或管理。政府介入市场的原因是由于市场失灵,但是,政府同样也不是万能的,也有缺点和不足,有可能介入失败,也就是说,市场失灵并不是政府介入的必要条件。政府介入成功与否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政府有动机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二是政府有能力使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 针对这一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坎南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行为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

西方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

一:简述市场失灵的情况有哪些?会导致什么问题?如何 解决? 答:是指市场无法引导经济走向社会最优化、无法有效率 地配置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一、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的市场结构、公 共物品的存在、外部性影响、不完全信息四个方面。 二、四种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产生的影响; ①垄断造成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一种商品的供 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在它对应的产量下生产,供需双方的收益最大,市场是有效率的。由于市场势 力的存在,垄断者不会按照均衡产量进行生产,他们生产 时选择边际收益(而不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出量,垄断直接导致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和导致市场低效率, 社会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②外部性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影响到其他人的 福利,并且这个人得不到其他人的补偿也不向其他人支付。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就是一些人的 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

负的外部性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 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这种影响不能反映在市场价格中,(通俗解释就是本能赚的没赚,本该赔的没赔),导致市 场无效率。 ③公共物品的存在的影响: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 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 他性。搭便车问题指的是对个人的一种诱惑,既让别人去 提供公共物品。一般来说,由于搭便车问题的存在,纯粹 的个人主义的机制不会产生最优数量的公共物品。在公共 物品的这种情况下,完全竞争(私人决策)不能达到帕累 托效率,因为此时生产的数量少于最优的数量。 ④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相互对应的经济 个体之间的信息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也就是说,有些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人掌握得更多一些。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1.逆向选择:发生在交易之前,是指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后果的交易对象,往往最 积极寻找交易并有可能被选中。它会导致一些市场的消失,以致市场经济不再充分有效。例如:不当的保险金额的设 计导致最后购买保险的人都是健康状况非常差的。2.道德

浅谈市场失灵的表现及解决方案

浅谈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摘要:在理想化条件下,我们的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它能使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是并不存在的.那么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呢? 关键词:市场失灵、表现、解决办法 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市场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市场有着滞后性,盲目性,自发性。毕竟市场也是由人构成的,人不是机器,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是有缺点的,这时市场就失灵了。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1、不完全竞争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2、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 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 述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综述[摘要]市场的作用是巨大和不可抗拒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 [关键字]市场失灵政府干预和谐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1]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2]。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

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政策规制

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政策规制 摘要: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既可以依靠市场自由调节,也可以依靠政府干预。然而,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先天性和后天性失灵。中国客观条件复杂,市场失灵不易克服,因此现阶段应当主要依靠政府干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在探讨环境问题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给出政策规制的逻辑依据。在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时,应当注重改善政府的决策运行机制,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监督机制。关键词:环境污染;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策规制任何一个经济体,无论市场成熟度有多高,都难以避免地面临着市场失灵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市场失灵最明显的表现在于负外部性,在环境污染问题上体现尤为突出。对于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应该基于什么样的理论逻辑来给其下定义,在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把握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值得研究的。 一、环境污染中的市场失灵 在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个体所做出的自由选择往往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对他人造成了非自愿承担的成本。环境资源的本质是公共物品,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了在环境资源使用过程中“搭便车”的普遍现象。由于经济人的利己天性,对于没有价格的公共物品,经济人在使用环境资源时,并不受环境资源

成本的约束,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在这一过程中失效,因此环境资源必然是过度利用的,而过度的利用必然会为他人带来非自愿承担的成本,即外部性,例如烟雾、噪音、有毒气体、农药残留、化学排放物等环境污染现象。虽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人们对于环境问题并无充分明确的认识,主要是由于环境系统具有复杂性。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程度远远不能够激发人们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换句话说,人类目前所作出保护环境的反应,都是在缓解严峻的环境问题而并非保护环境。这样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人类保护环境缺乏动力、缺乏一致性,甚至成为污染者继续污染行为的诱因。 上述污染现象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由于使用环境资源过程中外部性的出现以及环境信息的不对称,市场的运行机制受阻,不再能够通过价格与供求关系之间的变化,自主的达到资源配臵零机会成本的配臵状态,出现市场失灵。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市场失灵都得到纠正的。只有当修正环境污染的危害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修正当前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产生外部性的成本时,环境污染的市场失灵才会得到纠正(Francis Bator,1957, 1958、Harold Demsetz,1967、Ronald Coase,1960)。如果修正的收益大于成本,则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会针对环境的溢出效应作以变动;如果修正的收益小于成本,则不改变市场结构和机构设臵所造成的外部影响被视作有效率的。也就是说,尽管受污染者深受烟雾、

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本节知识点】 1.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2.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3.公共物品的特征、分类、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4.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影响以及政府的干预方式 【本节内容精讲】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知识点】垄断对市场的影响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1、根据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产量最大,价格最低,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 2、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3、由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广泛存在,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政府对垄断的干预 1、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比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 2、政府对垄断进行干预的另一种手段是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知识点】外部性的含义、类型、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方式 (一)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1、外部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2、外部性分类: 根据经济活动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根据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精)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及其弥补【摘要】根据中国国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个高效、廉洁、强力的政府,是市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保证。因此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路线是使国内市场经济成功进入世界市场经济的可靠方针。所以只有政府和市场两者有效配合才能使中国经济腾飞,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关键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政府;市场;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无论是在经济运行方式还是在政府职能机构的构建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分析,结合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研究中国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的原因、表现及救治途径。一、市场失灵⑴市场失灵理论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⑵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在促进经济繁荣之时,也把罪恶、弊端和不幸统统释放了出来:残酷的剥削、欺诈、严重的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失业等等。它未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幸福,而带来的是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目前我国市场失灵问题的表现及原因为以下几个方面:⒈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而且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⒉市场垄断。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导致市场垄断的出现。⒊失业问题。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而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⒋区域经济不协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

市场失灵的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例题?多选题】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 A.垄断 B.外部性 C.公共物品 D. 信息不对称 E. 价格波动 [ 答疑编号91105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D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垄断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例题1 ?单选题】按照微观经济学的 分析,只有在()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

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A.完全垄断市场 B.完全 竞争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不完全竞争市场 [ 答疑编号91105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 ?多选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将会出现()。 A.生产者只能接受价格 B.资源不能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C.生产者的产量不是最大产量 D.市场价格达到最低 E.市场机制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作用[ 答疑编号91105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E (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考试内容:掌握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

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正外部性时,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例题1 ?单选题】(2007年)某造纸厂在其生产过程中,向附近的河流排放了大量的污水,并因此导致了附近某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但该厂却又不对附近种粮农民进行相应的赔偿。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 产的外部 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 不经济 [ 答疑编号91105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正确 的是()。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考点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和标准 ⒈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⒉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⒊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⒋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具有经济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市场失灵的含义 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这些条件很难具备,因此,帕累托最优很难实现。 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 ⒈垄断与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市场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大部分产品都是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或完全垄断市场,或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⒉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①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的方面解读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的方面解读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的方面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因无法有效率的分配商品和劳务而导致的情况。它的定义是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的过于垄断和价格变化的扭曲,或着是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因素的影响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市场失灵形成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公共产品 它可以根据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品分为两类,一是私人物品,它是只能供个人享用的物品,例如住宅、服装、食品等等;二是公共物品,它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 二、市场垄断 市场的垄断对市场某种程度不完全垄断和完全的垄断不可能使得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因此,对这种情况的出现的纠正就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政府主要就是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三、外部影响它可以通过一个因素的改变就能造成其他因素的改变。例如:工厂废水的乱排放,对江河的水质有害,甚至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四、非对称信息 它可以通过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损害人与人的交易。当人们对欺诈的担心严惩影响交易活动时,市场的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通过以上四点的原因让市场失灵。因此,市场失灵可以表现在一些方面。 市场失灵主要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 随着经济改革与发展,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及地区之间的收入与财富的差距一直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如下图,2005年,东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超出幅度为4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超出幅度为27,,而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要严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仅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考察,近5年来,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东部与中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由2001年的1:46拉大到了2006年的1:56,东部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由2001年的1:39攀升到了2006年的1:48。目前,我国各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某些产业得益于先天性或行政性垄断而获得高速发展,行业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竞争性行业。东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迅猛,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处于明显的滞后状态。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00年全国各行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行业是工资收入最低的行业的2.63倍,2002年为2.99倍,2003年上升为3.98倍,到2005年则达到4.88倍,2006年略有下降,但也达到4.69倍。表2给出的不同行业间职工平均工资的不均等指数,描述我国行业差距的总体特征,更是说明了我国行业间收入分配两极分化有逐年扩大的趋势。

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4126584.html, 论述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作者:骆华央 来源:《财讯》2017年第05期 市场的对经济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市场失灵也是客观存在的,为使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就需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进行调节和干预。能担当起干预市场失灵职责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在干预的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市场,以市场发展规律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本文通过分析市场失灵形成的原因及政府干预的措施,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市场失灵市场竞争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亚当史密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当这只手无法有效分配好市场的现有资源,满足公众的效率配置需求时,市场就出现了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垄断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2)信息不对称 对于买卖双方来说,信息的掌握量差距很大,有的掌握的多,有的掌握的就很少,信息掌握多的一方会利用他所掌握的信息,得到信息优势,来剥夺另一方的利益,从而达到个体利益最大化。当个体利益出现最大化的时,整个社会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了,于是出现了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 (3)外部性 市场上的经济交易活动是以互惠互利为交易基础的,当甲方向乙方提供了劣质商品之后,乙方是可以向甲方提出经济索赔的,这种经济索赔叫做交易,但是在索赔的过程中,会对其他人的利益造成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都不属于交易关系,而是交易关系以外的经济活动,简称为外部性。外部性违背了帕累托最优原则,导致了市场失灵。

政府如何解决市场失灵

政府如何解决竞争失灵 我们知道只要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失灵也会连带着市场失灵。市场失灵包含两种意思,一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二是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型态:不完全竞争市场独占独买寡占卡特尔买方寡占独占性竞争差别取价(差别定价)价格吸脂策略。 造成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次佳的市场结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如: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外部负效应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等。 如果市场失灵达到一定程度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此时市场一般不能完全自行解决问题,为了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转,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来约束在这种情况下的欺诈行为。在宏观调控时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政府尽量不参与资源配置;二是一旦参与要以市场的手段来进行。针对市场失灵的表现,作为经济主体的各级政府,发挥应有的经济职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首先,政府要做好提供公共物品的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政府还要承担起那些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而又是对经济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项目,这样,既解决了市场不能提供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同时,政府投资在过程中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投资和生产,从而推动经济的繁荣。而对于经济发展中的垄断问题和其他不正当竞争问题,政府要站在仲裁者的立场,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加以解决。 第二,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和具体的运行体制,制定各级各类中长期的发展规划,降低交易成本,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件条件”。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当务之急是完善财产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要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研究,提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政府还需要利用利率、国债、汇率、税收、预算等经济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导入持续稳定的发展。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以国家的宏观目标和总体要求为主要依据,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调节收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保持币值稳定、货币供求总量的平衡。 第四,政府要通过收入政策、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差异,城乡之间的差距,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使各个地区协调发展,在收入分配方面,政府要进行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导向,通过政策的倾斜,对不同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公平与否的评价和调整。通过转移支付、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扶持弱势群体,调节公众的心理平衡,达到维护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2

论述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1、市场失灵的原因 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制约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干预结果,造成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⑴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⑵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市场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生产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⑶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而从根本上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份依赖与放纵。 2、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制,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 影响因素:1.资源公有:公有资源者人数越多,人们对资源的“关心度”越低,在囚徒困境的作用下,资源越有可能被滥用,资源价值越得不到体现。 2.外部性:自然资源很多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其价值容易被低估。 3.垄断:资源被垄断以后,对于生产生活所必须的资源,如果需求弹性为0,从理论上说,资源所有者可以收取任意价格。 简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产生条件。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理解环境价值的构成 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分为两个部分: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2非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主要形式是存在价值,指从仅仅知道这个资产存在的满意中获得的价值和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如何? (1)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反映法,损害函数法,生产率变动发,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重量成本法等。 适用条件: ①土壤侵蚀对农作物品量得影响,泥沙趁机对流域下游地区使用者的影响(例如,对低地的农民,喝水使用者,河流航行等) ②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以及它对材料和设备造成的腐蚀等影响 ③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④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⑤由于排水不畅和渗漏问题,造成受灌地的盐碱化,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 ⑥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 (2)揭示偏好法:包括内涵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 适用条件: 内涵资产定价法合适评价:①局地空气和水质量的变化②噪声,特别是飞机和交通噪声③舒适性对于社区福利的影响④工厂选址(如,污水处理厂,电站等)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选线规划⑤评价城市中比较贫困的地区改善项目的影响 防护支出法可以适用于以下方面:①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②土壤侵蚀,滑坡以及洪水风险③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④海洋和沿海海岸的污染和侵蚀 (3)陈述偏好法:例如,意愿调查评估法等 适用条件:①空气和水质量②休闲娱乐(包括钓鱼,狩猎,公园等)③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原始森林④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⑤声明和健康英雄影响或风险⑥交通条件改善 帕累托最优概念,简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