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的论文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的论文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的论文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的论文

正统论与欧阳修的史学思想的论文 自从梁启超指出:“中国史家之谬,未有过于言正统者也”〔1 〕后,述中 国传统史学者,皆以为正统不足论。其实,作为传统史学中的一种深层的历史观 念, 正统观一直影响着史家的史学思想以及史著的内容与形式, 决非不足论之事。 本文对传统史学中具有典型性的欧阳修的正统观做一探讨, 以期加深对欧阳修史 学思想的理解,同时也期望通过这一探讨,加深对传统史学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一) 梁启超说:“正统之辨,昉于晋而盛于宋”,〔2〕所言极是,宋代史学领 域论正统成为一时风尚, 很多学者都对正统问题进行了阐释,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中尤以欧阳修的正统论影响最深。 从史学思想的角度看, 欧阳修第一次从理论 上对前代正统问题进行了批判总结,从新的角度,开辟了正统理论的新天地,并 使之由政治神话变成了史学问题, 创导了将正统融入史学的先河, 而且提出了自 己的历史价值标准,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欧阳修的正统观是以北宋“《春秋》学”尊王大一统观念作为理论依据的, 从这一观念出发, 欧阳修批判了讨论正统问题时出现的“昧者之论”与“自私之 论”。 所谓“昧者之论”, 是指用五德终始作为理论基础的带有神秘主义和天命观 的正统论。 这种理论自秦汉以后成为人们解说王朝更迭、 历史变迁的重要理论依 据,一直到北宋年间,这种观点仍相当流行。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太 祖建隆二年,朝廷便认定“国家受周@①,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色尚 赤, 腊用戌”; 太宗雍熙元年四月, 有人上书言“当越五代而上承唐统为金德”;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九月,张君房上疏亦云“唐土德,五运相承,国家当承唐室正 统,用金德王”;天禧四年五月,谢绛又上言以宋宜用土德。诸人所议虽异,但 都不出五运之说。这种观念在史学领域里表现也很明显。宋真宗时修“册府元 龟”,其中的正统思想就是以五运之说立论的,它说:“昔洛出书九章,圣人则 之,以为世大法,其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帝王之起,必承其王气。”〔3〕用“历数”、“征应”、“行次”、“天统” 等概念解释历代王朝的更迭,完全脱离了历史实际,认为“创业受命之主,必推 本乎历数,参考乎征应,稽其行次,上承天统”。〔4 〕《册府元龟》用这种神 秘迷信的正统观念来总结历史上的治乱兴衰, 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欧阳修的至交、 并曾参与《新五代史》编撰的尹洙,也根据五德学说,提出“天地有常位,运历 有常数,社稷有常主,民人有常奉”,〔5〕认为历史的发展、 王朝的更迭是遵 循“常数”的, 并由此构成了有“主”有“奉”的社会等级秩序。 张方平也从五

运的角度解释历史的发展,他说:“夫帝王之作也,必膺箓受图,改正易号,定 制度于大一统,推历数以叙五运,所以应天休命与民。”〔6〕由此可见, 无论 是在政治领域还是在史学领域, 北宋中前期一大批士大夫都是信奉五运终始的正 统理论的。对此,欧阳修进行了无情批判,“谓帝王之兴必乘五运者,谬妄之说 也。”〔7〕以五德学说作为理论依据的正统论者,均“溺于非圣之学”。〔8〕 秦在中国历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人们既不据其功业,也不据其道德,只依据三统 五运就把它黜为闰位, 汉朝本是“以至公大义而起”, 五运论者不究其道德功业, 只是认为“以火德当天统”, 甚而至于“引蛇龙之妖以为左验”, 在欧阳修看来, 这些都是“昧者之言”,〔9 〕是不足以说明王朝治乱兴衰、历史发展变化的。 欧阳修在此批判了神学迷信的正统观,破除了作为王朝更迭之政治神话的基础, 不能不说是正统论在史学上的一大进步。 此后讨论正统, 已很少有人再用五运之 说立论。 所谓“自私之论”,指史家在作史时为本朝争正统,偏私本朝。如撰写南北 朝史,“私东晋者,曰隋得陈,然后天下一,则推其统曰:晋宋齐梁陈隋。私后 魏者,曰统必有所授,则正其统曰:唐授之隋,隋受之后周,后周授之后魏”, 更为严重的是,“为南史者诋北曰‘虏’,为北史者诋南曰‘夷’”。〔10〕欧 阳修认为这些都是“挟自私之心而溺于非圣之学”。 〔11〕对于这种在做史时不 顾事实,任意树立正统,而无是非予夺之标准的做法,欧阳修十分鄙弃。 (二) 通过对历史上及现实中正统问题的反思批判, 欧阳修提出了自己系统的正统 理论。他从北宋“《春秋》学”尊王大一统角度提出对正统的理解,“臣愚因以 谓正统,王者所以一民而临天下”,〔12〕“《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 者大一统。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13〕 根据“居正”与“一统”, 欧阳修指出历史上的正统王朝有三类: 第一类是“居 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尧、舜、夏、商、周、秦、汉、唐属此类;第二类是 “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东周属此类;第三类是“虽不得其正,卒能合天 下于一”,西晋、隋属此类。〔14〕在这里,欧阳修提出了“正”与“一”两个 历史价值标准,所谓“正”,是指道德而言,也即封建的礼分:所谓“一”,是 指功业而言,也即王朝的业绩。欧阳修反对纯粹用道德因素区分历史的做法,把 现实功业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提出在论述王朝地位时要“较其德与迹”, 〔15〕也即确立道德、功业并重的历史评价标准。在他看来,三代相传,“皆得 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没什么可说的。但“自秦以来,兴者以力”,这就需 要认真考虑王朝的功业了,“直较其迹之逆顺,功之成败”。〔16〕在这里,欧 阳修不囿于对历史作道德善恶两极判断的成见,能从王朝统治的实际情况出发, 反对脱离历史事实的空虚的道德标准, 将封建的伦理道德与部分的历史事实融合 起来, 为传统的价值观念注入了功业因素, 并使正统问题直接与历史问题相联系, 这不能不说是欧阳修史学思想的巨大进步。

在区分了正统的三种类型, 提出了从道德、 功业两个方面评价王朝地位的同 时, 欧阳修又提出了“绝统”的概念。 他认为前人所谓正统相承不绝的认识是错 误的,它给人们解说分裂时期的历史造成了困难,也引起了许多无谓的争端。有 鉴于此, 欧阳修考察了历史的治乱分合、 盛衰升降, 认为正统有续有绝, 他指出: “故正统之序,上自尧舜,历夏、商、周、秦、汉而绝,晋得之而又绝,隋唐得 之而又绝。自尧舜以来,三绝而复续,惟有绝而复续,然后是非公、予夺正,而 正统明矣。”〔17〕欧阳修正统“三续三绝”的见解,较好地说明了统一王朝的 历史与分裂割据时期的历史, 以及统一与分裂的转化。 这种说明可以避免对历史 进行过分的曲解,是有其认识价值的。基于这种思想,欧阳修反对在史书纪年问 题上靠编排年号示正统所归的做法,指出:“夫居今而知古,书今世以信乎后世 者,史也。天下有统则为有统书之,天下无统则为无统书之,然后史可法也。” 〔18〕这种直书史事,不完全囿于正统的历史编撰原则,在宋代理学盛行的学术 氛围中,确属难能可贵。 欧阳修在运用自己的正统理论对历史发展进行具体论述时, 有不少思想上的 闪光点,这集中表现在他对秦、魏、五代历史地位的评价上。 在欧阳修看来, 讨论王朝正统问题必须注意王朝的“兴废之际, 治乱之本”, 要认真“究其兴废,迹其本末”,〔19〕不能以主观好恶或表面形式来判定。自 班固撰《汉书》,置赢秦于闰位,历来论秦之历史地位,多为贬斥。欧阳修则不 然, 他考察了历史的盛衰变化、 王朝更迭以及秦由小到大、 由弱而强的历史过程, 指出:“尧、舜、夏、商、周、秦皆出于黄帝之苗裔,其子孙相代而王,尧传于 舜,舜传于禹,夏之衰也,汤代之王,商之衰也,周代之王,周之衰也,秦代之 王,其兴也,或以德,或以功,大抵皆弃其弊而代之。”〔20〕在这里,欧阳修 指出历史上的王朝更迭, 都是因为前朝出现了“衰弊”, 后之兴起者“弃其弊而 代之”,具有“承弊易变”的历史哲理。欧阳修思考自然、社会变化时有一个基 本出发点,那就是“《周易》否泰消长之卦”,〔21〕认为“物极则反,数穷则 变,此理之常也”。〔22〕欧阳修用这一思想考察历史兴衰,指出秦承周之弊而 代之,是合乎“天理自然”的。他还特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雄的事实,认 为秦在这一历史时期, 采取了得力措施, 努力发展壮大, “始秦之兴, 务以力胜”, 靠的是功业。欧阳修还指出,后儒因痛恨秦始皇“任法少恩”、“非古自是”, 进而贬低秦的历史地位,是因人废事。他说:“夫始皇之不德,不过如桀纣,桀 纣不能废夏商之统,则始皇未可废秦统也。”〔2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 已不仅仅是为秦争正统, 而是用历史学家的眼光, 从功业的角度肯定了秦的历史 地位,见解非一般士人可比。 自晋以后, 人们对魏的正统地位一直争论不休,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怎样看待 魏国历史地位的问题。欧阳修指出,东汉自和帝、安帝开始衰败,到桓帝、灵帝 时国力大坏, “其衰乱之迹, 积之数世, 无异三代之亡也。 ”在这种情况下, “豪 杰并起而争”,在道德上并无高下之别,这样就要“较其迹”,看其功业了。三 国中魏势力最强,且代汉而起,当然应为正统。欧阳修又用历史类比的方法,指

出“魏之取汉,无异汉之取秦,而秦之取周也”,〔24〕进一步肯定魏的历史地 位。 欧阳修写《新五代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确定五代的历史地位。宋 太宗时, 李昉等人编五代年号, 把梁归入僭伪, 朝廷所用的崇天历也黜梁的建号。 对此,欧阳修认为“不可不辨”。他认为后梁固然不得为正统,但也不能称之为 “伪”, “于正统则宜绝, 于其国则不得为伪”。 〔25〕 从而在撰写 《新五代史》 时, 为后梁在内的五代之君列 《本纪》 , 给五代历史以应有的地位。 欧阳修写 《新 五代史》“不伪梁”的史法受到世人讥评,认为他奖励篡逆之君有失《春秋》之 旨。对此,欧阳修进行了辨驳,指出《春秋》对篡弑之君仍称之为“君”,《新 五代史》不违背《春秋》史法;五代之君皆为贼乱之君,如果单单“伪梁”,显 然不合适;再者,梁虽不是正统,但从功业上看,梁有辖土,有吏民,有社稷, 行使生杀予夺大权,因而也不能称为“伪”。需要注意的是,欧阳修在此为《春 秋》大义作了新解,他说:“圣人之于《春秋》,用意深,故能劝戒切,为言信, 然后善恶明。夫欲著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其实尝为君矣,书其为君。其 实篡也,书其篡。各传其实,而使后世信之。……《春秋》于大恶之君,不诛绝 之者,不害其褒善贬恶之旨也。惟不没其实以著其罪,而信乎后世,与其为君而 不得掩其恶,以息人之为恶。能知《春秋》之此意,然后知予不伪论之旨也。” 〔26〕欧阳修认为“不没其实”,按照历史实际处理历史记载,才是《春秋》真 意。实际是君,就记为君,实际行篡,就记为篡,这样才能传信于后世,达到惩 恶劝善的目的。欧阳修以“不没其实”作为《春秋》大义,并以此解释历史上的 统闰伪正,冲破了北宋“《春秋》学”的樊篱。 总之,欧阳修的正统论注重从道德、功业两方面去考察王朝历史地位,把道 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结合起来,言人事而弃神学,重理性而摒迷信,并指出正统有 续有绝,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王道”无所归的历史时期, 这些认识在史学上都是 有价值的,反映了欧阳修史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三) 从史学思想的角度看,欧阳修的正统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一,尽管欧阳修指出了正统的三种类型,创立了绝统说,但是在运用正统 这一理论解说历史时仍不免陷入自相矛盾。 比如三国时期, 欧阳修从功业的角度 指出魏为正统;南北朝时期,北魏与东晋并立,欧阳修却认为是绝统。同样是分 裂割据、互不统属的时代,为什么有的正统有所归,而有的是绝统呢?从欧阳修 的论述中,我们明显看到他不能自圆其说,可以说,欧阳修论正统,实际是想寻 找一条能合理解释王朝更迭、 治乱兴衰的路径, 他本人对传统正统观确有很大突 破,但终因囿于正统,不能摆脱,使自己的历史解释又陷入了矛盾。 其二,和司马光对待正统的态度相比,欧阳修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司马光 对正闰之说基本上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正闰之论,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义, 确然不可移夺者也”,“非大公之通论也”。〔27〕故而他提出自己编撰《资治

通鉴》,“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 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世反诸正也。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 功业之实而言之”。〔28〕司马光重国之兴亡,民之休戚,以“功业之实”论定 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 这种功业论的观点是比较尊重历史事实的, 可说纯粹是历 史家的眼光。而欧阳修在功业之外,还拖着一条长长的“道德”的尾巴,在看待 历史问题时就不如司马光开明了。 应当看到,欧阳修的正统理论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苏轼、朱熹以及元、 明士大夫,很多人都受他的影响,并在他尊王、大一统、君臣名分的基础上增加 了诸如“华夷之防”等内容。苏轼承袭欧阳修对正统的理解,说:“正者所以正 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29〕并从名与实的层面上进行了 归纳论证。朱熹则受欧阳修“绝统”说的影响,创“无统”说。在他看来,周秦 之间、 秦汉之间、 汉晋之间、 晋隋之间、 隋唐之间、 五代等六个时期, 天下分裂, 不能相君臣,皆不得正统,属“无统”时期。元儒王元、危素、明儒方孝孺等人 也都阐发“绝统”说,并加进了明显的“华夷之防”观念,从而影响到元、明两 代史书的编撰。比如元代修辽、金、宋三史,就围绕三史的正统问题展开了长时 期的讨论,最后才由脱脱拍板,定下了“三史各与正统”的修撰原则,从而保证 了三史的顺利修成。欧阳修通过系统地阐述正统理论,并将它导入史学领域,影 响之大,于此可窥一斑。 注: 〔1〕〔2〕梁启超《新史学·论正统》,《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九。 〔3〕〔4〕《册府元龟·帝王部·总序》。 〔5〕《河南先生文集》卷三《河南府请解投贽南北正统论》。 〔6〕《乐全集》卷十七《南北正闰论》。 〔7〕〔8〕〔11〕〔13〕《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十六《正统论上》。 〔9〕〔10〕〔19〕《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九《原正统论》。 〔12〕《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十六《正统论·序论》。 〔14〕〔17〕〔25〕《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十六《正统论下》。 〔15〕《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九《东晋论》。 〔16〕〔24〕《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九《魏论》。 〔18〕《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九《明正统论》。 〔20〕〔23〕《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九《秦论》。 〔21〕《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四十二《送张唐民归青州序》。 〔22〕《欧阳文忠公文集》卷十七《本论下》。 〔26〕《新五代史·梁本纪第二·太祖下》。 〔27〕〔28〕《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纪》一。 〔29〕《苏轼文集》卷二十一《后正统论》。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礻”加隼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

篇一: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阅读详练详解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 6 篇阅读,满分 100 分,60 分为合格。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一)师旷论学(18 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4 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 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 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 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 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 分))④多作自能见之()(三)自护其短(14 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 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 分)()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 分)(四)守株待兔(16 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4 分)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 分)???()

浅谈欧阳修的古文理和散文创作

浅论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 中文学院 0803班唐艳芳摘要: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词、古文方面都有卓著的贡献,他的为人和为文对后世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 关键词:欧阳修;古文理论;散文创作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绵州,自称庐陵。谥号文忠,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均为一时之冠,史学、经学方面也成就卓著,又喜欢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他的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时有疏隽旷达气息。他的诗风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他的散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抒情委婉,语言明白易晓;他的散文和古文理论创作在当时独树一帜,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是其古文理论的实践,其古文理论又造就了他散文创作的辉煌。 第一,在“明道”与“志道”的理论问题上,他对“道”作了前瞻性的务实而通达的新解脱,他的散文具有现实内容,而不再只是孔孟之道。 欧阳修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实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欧阳修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的文风。为此他专门写了《怪说》三篇,猛烈攻击杨亿“穷妍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巧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

欧阳修词

欧阳修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1.《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赏析】 开头的“残霞夕照”点明时间。在一片落日彩霞辉映之下,词人看见湖中小洲长满了茸茸翠草,在岸边花坞内开满娇艳的鲜花,这是近景;词人放眼远望,看见辽阔的湖面上风平浪静,远处一叶扁舟停泊在荒寂无人的岸边上。这几句词人所创造的意境是既美丽又清静、平和。“花坞”、“蓣汀”极力渲染西湖之美。“十顷波平”着意描

绘湖面的浩渺无际而又风平浪静,突出了平和、旷远。“野岸无人舟自横”,以冷清、旷远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悠闲自得、啸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写“月上”之后的“景”与“情”。这几句写在明月下词人坐在岸旁的凉亭之内乘凉,清风徐来,送来阵阵荷香,水面微风吹醒了人的酒意。“西南月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牙悬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后汉书·马融传》“月朔西陂”。“月上浮云散”勾出了一个月移云飞的画面,在浮云飞散之后就是一个夜空万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与“散”这两个动词互相呼应,使天上的月与云由“静”转“动”。“轩槛”指出词人所处之地是在凉亭之内,“凉生”写夜风送爽。这里把主人公引入画面,写出人物的感觉。上片写“夕照”,下片写“月上”,表现了时间推移变化——从晚到夜,诗人一直在流连山水。最后以“水面风来酒面醒”作结,表现了词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态。 从《采桑子》的“西湖念语”和其他八首词中可看出:词人仰慕隐居山林的魏晋名士王子猷、陶渊明,对于“虽非于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风明月”是极为欣然的。词人借啸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 全词以“西湖好”总领词意,以清新雅致、流丽空灵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夕阳西下和月亮升起时的景色,词人选用了多种意象,刻意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突出景物,淡化人物,从而获得了人物沉醉于景物之中的艺术效果,达到了赞颂西湖的目的。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论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摘要: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他开山劈道,自成一家,形成其特有的独特风格——平易自然。他以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收到后人的推崇。 关键词:欧阳修平易自然风格原因影响 一、欧阳修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 欧阳修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在散文诗歌创作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是他的"平易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内在气质。欧阳修的平易自然,指的是平和简易、平易近人;天然资质、纯朴无华。用苏轼的话说,就是“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天下翕然师尊之。”[1]欧阳修的平易自然主要还是指的他文章的语言。宋初文章仍有艰涩之味,使人难以读懂。欧阳修在《答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提倡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同样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自己的理论。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道:“韩柳犹用奇重字,欧苏唯用平常轻虚字。”朱熹在《朱子语类大全》也指出欧阳修文章“好处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的字换却那寻常的字”。 [2] 欧阳修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受到后人的推崇。 欧阳修所作的《王彦章画像记》中,他一开始先对王彦章的忠义之节和勇敢善战进行高度赞扬,然后用“惜平旧史残略,不能备公之事”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家传”材料,突出描绘王彦章以奇取胜的战绩,对于正史中不准确的记载进行辨析,然后又用“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一句,转到画像上,写王彦章死了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怀念。整个传记,由历史到现实,把史传,家传、画像三项材料融为一体,曲折变化而又自然舒畅,后人经常都会把这篇跟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序》相提并论。 欧阳修为文“务求平淡”,他叙事作论抒慨,热衷于营造风声之美,他用虚字使他的文章有语气优柔,语意含蓄的一面。他不断重复使用虚字,用以曼引声韵、舒缓语气放慢节奏,使用语言婉转、情味绵远、神志毕出而文风柔婉平和。欧公重复使用虚字,著名例子是《醉翁亭记》。其文字简洁舒畅,通俗易懂,这也直接关系到他的“与民同乐”的理想,全文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也是取它浅显易懂,平易自然的艺术效果。这些虚词的使用,不但使音律舒展,而且十分自然的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审美环境,让人能从中获得那种无限惬意和欢快的美的感受。陈善说:“俗文重于今世,盖自欧公始倡之。”[3]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他文字的简明信通,容与闲易,正是他为民考虑的艺术。虚字的重复使用,有助于其平淡、自然文风的形成,有助于他的风神美的形成。《醉翁亭记》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欧阳修对平易自然的整体认识,这一篇是欧阳修的艺术代表作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在散文主张和创作实践上,欧阳修强调“必得于自然”,提倡为文平易自然,对宋代其他五大家都有很大影响。曾巩在《与王介甫第一书》就转述过欧阳修的话:“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而”,可见他对欧阳修“取其自然”的教诲的重视。作为宋代文坛上广有影响的古文家,欧阳修文学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主张就是“尚简,提倡言简而意深”,他在《论尹师鲁墓志》中曾盛赞孔子的《春秋》“简而有法”。在理论渊源上,他的这一主张来源于刘知几《史通》。刘知几针对六朝“日伤烦富”、“芜声累句”的史传,提出了尚简的主张,

关于教育研究的论文范文范文2篇.doc

关于教育研讨的论文范文范文 2 篇 关于教育研讨的论文范文一:高中语文讲堂欣赏教育研讨 【摘要】本文仅是从高中语文教师的视角,依据当时高中生 心思特点,运用欣赏教育理论对当时语文讲堂教育进行开始探求。在平常的语文讲堂教育中,每一个教师都要尽或许地树立欣赏教 育的观念,激起学生的立异认识,唤醒学生的自傲。 【关键词】语文讲堂教育 ; 欣赏教育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只要尽力灌溉她之后 才干发现她的美,而赞赏便是那灌溉的泉流。我以为,在语文课 堂教育中作为人师的咱们,对孩子们也应该多点赞赏少点批判, 这便是我所要说的欣赏教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的需求便是自我完成的需求。人们巴望得到别人的 欣赏,得到社会的必定性点评,以此来完成自我。高中生,他们 自我认识更为激烈,他们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必定和认同。而高 中生从哪儿获得赏识呢?主要来自于教师。而语文教师更应该将赏识教育贯穿在平常的讲堂教育中。 一、语文讲堂教育要讲民主,拓展学生思维,激起他们的创 新认识 语文课在情感和爱好价值上较其他学科而言有着显着的优势,假如教法妥当,学生的学习志愿是很简单激起的。教师必定要先 做到方针在心,具体操作时才干掌握好方向。语文课的课内教育

必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刻,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充沛自学, 再鼓舞学生沿着教育方针自己了解、自己领会、自己考虑、自己 提炼。有时候,在教育中也尽或许地选用比赛机制,让学生分小 组评论进行思维比武。一起,教师还要恰当地指点启迪,进行归 纳,并给予他们恰当的欣赏性点评,不小气自己的赞赏。相反, 在讲堂教育中假如教师仍是一味地选用比较陈腐的教育法,拘泥 于教材、教参、规范“答案” 等等,而对学生的新见地不予欣赏、必定或表彰,必然会导致学生立异认识的消灭,立异才能的摧残,终究教出来的学生乃至或许是高分低能的“优生” ,而低分的“差生”就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或许被讲堂忘记,乃至于遗弃。因而,语文课必定要让学生既能取得言语根底常识,又能得到赏 识鼓舞,然后具有旷达达观的健康心思、多向展开的思维才能, 终究养成杰出的思维习惯。这便是欣赏教育的终究意图。 二、语文讲堂教育中要改掉陈规陋习,崇尚天然,树立欣赏 教育的观念 其实,学生的大多数言语根底常识的堆集都来源于语文讲堂 教育。而高质量的语文讲堂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欣赏学 生。在讲堂上教师要面带浅笑,常常鼓舞、欣赏学生,用言语肯 定他们在讲堂中的体现。教师要供认学生的差异,乃至欣赏他们 的差异,答应每一个学生的失利。当他们失利时,不讥讽不讥讽 他们,要给予他们鼓舞。哪怕学生跌倒一千次,也深信学生榜首 千零一次可以站起来。因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赞赏欣赏中,学生 才会看到自己的力气,才会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复习练习

三、七(下)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卷 (一) 伤仲永 (2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题目中的“伤”意即▁▁▁▁▁▁▁▁▁▁。 2.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世隶.耕(属于) ②父异.焉(感到惊异) ③借旁近.与之(身边) ④以养父母、收族 ..秀才观之(全乡) ..为意(和同一宗族人处理好关系) ⑤传一乡 ⑥邑人奇.之(奇特) ⑦或以钱币乞.之(乞讨) ⑧父利其然 ...也(从中得到好处) A.①②④⑤ B.②③ C.①⑦⑧ D.③⑤⑧ 3.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部分。 (1)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什么? 5.翻译句子。(6分) (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稍稍宾客其父。 (3) 泯然众人矣。 6.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 木兰诗(16分)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木兰诗》选自▁代▁▁▁编的《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这是▁▁朝时▁▁朝的民歌。 2.在横线上填上原诗句。 3.解释下列加点词。 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4.说说诗中南个“不闻…但闻…”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用//标出第一节诗的层次,概括层意。(3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欧阳修的古文、辞赋和四六 一、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新风的文坛领袖。 二、欧阳修诗文革新主张: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在本质上是针对五代文风和宋初西昆体的,可是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都与柳开以来的复古派文论家有很大的不同。体现在: 1.反对西昆体和“太学体”。 2.对文与道的关系的全新认识:(1)儒家之道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2)文道并重;(3)文具有独立的性质。 3.文道并重的思想的两重意义:(1)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2)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提高了文学的地位。 三、欧阳修的散文 1.古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1)他的有些议论文直接关系到当时的政治斗争,这一类文章具有积极的实质性内容,是古文的实际功用和艺术价值的有机结合的典范。 (2)另一类议论文与现实政治并无直接关系,但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2.欧阳修的记叙文也都言之有物,如《五代史记》。 3.欧阳修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的政论文慷慨陈词,感情激越;史论文则低回往复,感慨淋漓;其他文体更加注重抒情,哀乐由衷,情文并至。 4.在欧阳修笔下,古文的实用性质和审美性质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古文的叙事、

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四、欧阳修对散文文体的发展的贡献(对词赋的改革): 1.欧阳修对前代的骈赋、律赋进行了改造,去除了排偶、限韵的两重规定,改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对文赋形式的确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秋声赋》(P44特点、赏析)。 2.欧阳修对四六体进行了革新,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3.欧阳修的创作使散文的题材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完备,时人称赞他:“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 五、语言风格:欧阳修的语言简洁流畅,文气纡徐委婉,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六、欧阳修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第二节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一、欧阳修、梅尧臣对诗风的革新 1.欧阳修诗歌理论:欧阳修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其诗论作品《六一诗话》。 2.梅尧臣诗歌主张:梅尧臣更加明确地主张诗歌创作应做到“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并反对“有作皆言空”的不良诗风。 3.欧、梅等人的诗歌创作正是以扭转西昆体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为指导思想的,这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 二、欧诗内容题材:欧诗中有一些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但欧诗更重要

欧阳修文言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一、欧阳修《六一居士传》阅读练习 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 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这】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 物之间,是【这】岂不为六一乎?” 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更换】其号。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走乎日【太阳】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 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 此名,聊【姑且】以志【记述】吾之乐【乐趣】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尽】道哉!方其 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 之野,阅大战于涿【zhuō】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 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空闲】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 子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哀【怜悯,同情】之,赐其骸骨【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使得与此五物偕【俱,

共同】返于田庐,庶几【差不多】偿【实现,满足】其夙愿焉。此吾 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安逸】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 区区【小,少。微不足道】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 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 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参考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称作醉翁。年老体弱, 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 书一万卷,祖上集录周秦至五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 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欧阳修诗词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 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 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欧阳修诗词 1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玉楼春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阅读答案

欧阳修论作文翻译阅读答案 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③;世人患 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东坡志林·记六一语》) [注释]①顷岁:近年来。②孙莘老:人名。③自工:自然就精妙了。④患:毛病、弊病(在于)。 1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13. 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文中欧阳修论述的作文诀窍不相关的一项是() A. 清朝万斯同《与钱汉臣书》强调“心读尽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是说博读厚积和通明物事,然后写作,就可左右逢源。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把书突破、磨破、识破。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C.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可见伟文之难。 D.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朝袁守定《谈文》中告诉我们说有平日之积,才能有俄顷之得。 【参考答案】 12. 曾经乘着空闲时间拿文字问他关键词译出,大意对即可。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尝(曾经)、间(空闲)、以(拿)”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是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选项C“改章难于造篇,易字难于代句”的意思是:改一篇文章比写一篇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重点在于强调改文章。与欧阳修论述的作文诀窍不相关。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欧阳修(10071072) 字号: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个人简介: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
家、史学家和诗人,是宋朝第一个在散文
、诗、词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仁宗时, 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 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1】 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①。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②。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⑤。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⑦。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 阳修也。
【注释】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 收稿日期:2008-12-15 作者简介:苏金玲(1983—),女,吉林辽源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20 试论欧阳修散文的特色 苏金玲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 摘 要:欧阳修作为宋代散文大家,他的为文和为人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仅就欧阳修的部分散文进行比较分析,从他的写实和抒情风格上追溯本源,探讨他对唐代散文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 欧阳修;散文;继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09)01-0020-02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 其在散文创作上,虽然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发展 而来,但取得的成就却超过了唐代。文学史上的 “唐宋八大家”,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北宋 的范仲淹、晁补之、陆游、胡铨等人,也都是散 文创作大家。 欧阳修师承韩愈,却不拘泥于韩愈,他的散 文更具社会现实性和责任感。欧阳修的作品,大 都被看作开宋代文风的典范,如果没有他领导的 诗文革新运动,古文发展势必是因袭旧体,无创新可言。他在散文创作上讲求徐纡有致,章法讲求曲折变化,语句讲求圆融轻快,自成一家。这种和谐的创作态度和手法,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 一、具有阴柔之美 欧阳修散文具有阴柔之美,洪本健在《略论欧阳修散文的阴柔之美》一文中说,欧阳修的散文情韵深美,偏向阴柔一路发展,显示出典型和成熟的艺术风格,并将其阴柔之美总结为:蕴蓄吞吐之美,委婉曲折之美,平易自然之美,清音幽韵之美。欧文“字里行间,情意深至而韵味缅邈” [1]665 。《祭石曼卿文》就很好地表达了这种美 感,通过“三呼曼卿”来表达对亡友的无限哀 思。 一呼“呜呼曼卿”,是对好友才华的歌颂。 “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人虽已去,但“卓然 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欧阳修探究了自古以来 的生死之理,与臧克家的《有的人》有异曲同工 之妙。人与万物虽然同有生死,但是圣人贤士死 后,名字可以载入史册,永垂不朽,像日月星辰 一样闪耀着光辉。欧阳修这种对待生死的态度, 显示了他作为儒道熏陶下的文人那种豁旷达远的 精神。 “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而能仿佛子之 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深藏于地下 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 长松之千尺,产灵芝之九茎”,紧承“一呼”,对亡友无比的崇敬。若非是心灵上的至交,断不会无故作此感叹。而笔锋一转,想象曼卿墓地的“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那透骨的哀思之情,让人嗟叹不已。墓地四周牧童樵叟的吟啸,与惊禽骇兽的咿嘤混和交杂,连成一片,这悲凉幽深的气氛将作者的哀痛之情渲染得极为浓烈。“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2]233 自古 圣贤皆寂寞,生前名利死后空。欧阳修借景抒情,因情发议,从圣贤与常人死后都不过是荒塚一堆这个角度来说盛衰之理,貌似解脱,实则隐喻着难以言传的悲伤。 三呼“呜呼曼卿”,于情不自禁中临风陨泣,在自相矛盾中不觉忘情。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中评说:“胸中自有透顶解脱,意中却是透骨相思。于是一笔已自透顶中写出去,不觉一笔又自透骨中写入来。不知者 乃惊其文字一何跌荡,不知非跌荡也” [3]252 。 一篇悲凉凄怆跌宕起伏的祭文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欧阳修感情的浓烈奔放,也看出了他为文时的“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二、关注现实生活 欧阳修的散文言之有物,他一方面强调“文以名道”,另一方面又把“道”与世人接近的“实事”联系到一起,这与韩愈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与韩愈相比,欧阳修更为重视现实生活对古文创作的积极作用。苏轼评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散文的深入浅出,既精练又流畅,无论是叙事说理,还是抒情写景,都引人入胜,娓娓动听。这一点在他的政论文《朋党论》中有充分地表现。 他早年激情满怀地去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指摘时弊,匡时救世。思想的尖锐,语言的明

王充求学文言文答案

[标签:标题] 篇一:王充求学阅读答案 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②师事扶风班彪()③一见辄能诵忆()④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2、翻译句子。好博览而不守章句3、王充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 A、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参考答案:王充求学1。①迁居②拜----为师③就④终于2。(王冲)喜欢广泛的阅读,并且不墨守世俗阅读的习惯。3。 篇二: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答案 (一)细柳营 答案: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②刚才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是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答案:1、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墨池之上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评分说明:概括大意,每空1分,共2分;语言简洁、通顺1分。 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

《清平乐》欧阳修介绍及诗词

欧阳修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出场就没有那么精彩了,反而还有一点点“惨”。本来对状元势在必得的他,最后“落榜”,只拿了个第14名。欧阳修的才华是被认可的,但是用词上过于大胆,晏殊怕太后抓他的小辫子,所以才将他排除在前三甲外。 为官之后,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这成为他官场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新政推行的失败,导致欧阳修后来一直难以获得重任,在他被贬滁州之时,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另外,欧阳修的词作也非常著名。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恋花·帘幕东风寒料峭》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浅谈欧阳修散文的特点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师承韩愈,却不拘泥于韩愈,他的散文更具社会现实性和责任感。欧阳修的作品,大都被看作开宋代文风的典范,如果没有他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古文发展势必是因袭旧体,无创新可言。他在散文创作上讲求徐纡有致,章法讲求曲折变化,语句讲求圆融轻快,自成一家。这种和谐的创作态度和手法,使得他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一、提倡“简”“缓” “简”,即善于剪裁、文字精练晓畅,章法变化曲折;“缓”,即从容不迫、含蓄委婉、平易自然、耐人寻味。欧阳修散文去繁杂,革新“奇”“怪”的传统写法。比如欧阳公在翰林时,常与同院出游。有奔马毙犬,公曰:“试书其一事。”一曰:“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一曰:“有马逸于街衢,卧犬遭之而毙。”公曰:“使之修史,万卷未已也。”曰:“内翰云何?”公曰:“逸马杀犬于道。”相与一笑。 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二、具有阴柔之美 欧阳修的散文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其散文创作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2020版中考语文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30分) 1. (2分) (2017八上·扬州期中)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踉跄(niàng)女红(gōng)霎那(shà)参差(cēn) B . 蓦地(dì)奔丧(sāng)歉疚(jiū)私塾(shú) C . 簌簌(sù)猝然(cù)娓娓(wéi)琐屑(xiè) D . 诧异(chà)字帖(tiè)眷恋(juàn)佃农(diàn) 2. (2分) (2019九下·双台子月考)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宛转贮蓄恍然大悟锲而不舍 B . 缥缈侍侯大庭广众无可耐何 C . 侦辑高粱麻木不人人迹罕至 D . 弛骋怂恿海市蜃楼浮光略影 3. (2分) (2017七上·重庆期中) 下列选项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 . 球场上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助威。 C . 深秋,树木凋得慢,空气来得燥,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菊花却在这样的季节中开得花枝招展。 D . 善良的人总能收获友爱,邪恶的人总是受人鄙视,两种人都各得其所。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完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监测体系,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禁止或者杜绝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B . 我们要引导物流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维护物流行业的社会形象。 C . 教育部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 D . 深受学生们追捧的“诗词大会”独具魅力,是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季播节目。 5. (2分) (2016八下·丹东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学过的文章《伟大的悲剧》。 B . 汪曾祺(1920-1997)浙江高邮人,现代作家。 C .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 范仲淹字希文,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文正公”。 6. (10分)名著阅读,按要求答题。 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

(完整版)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是一位散文家,他在散文领域的光芒掩盖了他在诗词领域的成就。其实,他在词领域是有着重要的开拓作用的。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评说:“宋至文忠(欧阳修),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本传云:‘超然独鹜,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①可见他的词成就并不亚于他的散文成就。他在词领域的诸多探索和实践为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直接启发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学革新。 一、以深沉、细腻的手法讴歌男女情爱,是欧阳修在继承南唐词风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词为“艳科”,张炎有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②欧阳修在北宋平庸的士大夫群体中,个性更为张扬,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更为大胆,敢爱敢恨,异于流俗。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欧阳修与歌妓之间的风流秩事。欧阳修自己也在《浪淘沙》中公然告白曰:“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在欧阳修的词作中绝大多数是描写男女情爱、讴歌爱情的作品。他率直大胆地描写歌女的容貌、体态,抒发对歌女的爱慕之情。 罗大经说欧词类花间,事实上欧阳修的言情词并非简单地袭承“花间”或南唐词风,他的词中有更为自我的个性表现。刘熙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③。这个评价更为中肯。欧阳修已在继承南唐词风的基础上,向着更为深沉、细腻的层次发展了。他的词中多将笔墨着于对人物体貌神态的描摹上,通过细腻的描摹来刻画人物的美丽和恋情的美好。如《好女儿令》中便细致地描写了女子的容貌——“眼细眉长”、“姿姿眉眉端正好”;妆扮——“宫样梳妆”、“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体态动作——“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再如《减字木兰花》中的“楚女腰肢天与细”,《南乡子》中的“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鹧鸪天》中的“学画新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等等。 欧阳修往往能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层面的情感波动。如《浣溪沙》中的“托腮无语翠眉低”的神情,含有多少思念道不尽。而《玉楼春》中的“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刻画离人伤心欲绝的苦楚。欧阳修这种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使他的言情词中另有一番沉郁的气质。如《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暧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借离别两人眼中景色寄寓相思之情,随着离人渐远,离愁愈浓。视线的“尽处是春山”,而相思却还在春山之外,可见思之甚。词中蕴涵的情感深厚、沉郁,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这正是欧词向着抒情层面的发展和深入。 二、突破“艳科”传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率意抒发情怀,是欧阳修创作中的情感升华。欧阳修是继承李煜抒情词风的第一人。李煜抒情词的形成源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正是这样惨痛的经历使李煜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响。而北宋词人大多高官厚禄、生活闲适,他们的词作多在风花雪月之中流连,很少抒发“艳情”之外的情感。欧阳修恰是北宋词人中的一个例外,他本身是个有个性、有理想之人,也因此使他在北宋力求平庸的政治体制下备受打压、屡遭挫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坎坷、仕途险阻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吟下了“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之句,这句取自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之意境,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以词状志,抒发怀抱。 欧阳修在散文理论中提出的“道胜至,文不难而自至”④,同样可以应用于他的抒情词创作中,只是这里的“道”是以“情怀”为主。欧阳修正是以他至情至性的情怀来倚声填词,情怀所至诗意盎然。在他的抒情词中,有着感慨人生的悲怆情怀,有着与友人送别重逢时相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