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商隐诗三首

李商隐诗三首

李商隐诗三首
李商隐诗三首

《李商隐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了解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和成就;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2、背诵《无题二首(其一)》;进一步理解古诗中的虚实问题;比较同一意象物“柳”,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进而了诗作的本质的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和成就

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诗歌主旨

3、赏析李商隐的朦胧诗,把握朦胧诗的多义性

三、教学难点

赏析李商隐的朦胧诗,把握朦胧诗的多义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读法,讨论法。

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鉴赏《无题二首(其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不同角度与虚实”的话题上来。

简要地复习《早雁》,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一步从“虚实”的角度进行鉴赏。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鉴赏《无题二首(其一)》

(一)声读,特别提示颈联的节奏。

(二)意读,展示基本解读的文字,然后规定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联翻译原诗,让学生把译文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自读翻译时,教师巡视,同时提示翻译的“信、达、雅”,最后师生共同评讲写在黑板上的译文。

可以展示教师的译文如下:

昨夜星光闪烁,晚风习习,我们在画楼西畔的桂堂的东边相聚,今天我虽没有彩凤双飞的翅膀,但我们心里却有犀牛之角的灵异,能够感应对方的一切,做到心心相应。相聚的情景来历历在目:隔着座位松钩猜令,在美好的时刻畅饮那赏罚的美酒周身温暖,分组射覆赌酒,觥筹交错中,只觉得灯火更加明亮,而相聚的气氛也愈加浓烈。可叹的却是,听到报晓的鼓声,我就不得不要去应对官差,那骑马奔走的形状就像那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

(三)情读,展示练习一答,让学生明确虚实分析的角度:

思考·探究一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无题二首(其一)》就是如此。请结合他的《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诗,仔细体会。

答:诗歌中“虚”,是指看不见摸不清,却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象和空灵的境界;而所谓的“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实事、实景。眼见身临为实,联想想象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由此不难理解,虚实其实是相当的概念。就《锦瑟》而言,除了第一联可以说是眼前这景外,其它都可以说是想象的;而《无题》前面两联可是说是实景,后两联是虚景。但是,换过角度,情况又未必如此。“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可以说是联想的,而第二联反而可是说是实景,可以理解成清早梦醒之后,怅然若失,思索做梦的因缘,这便联想去过去听爱人奏瑟的情景。同样《无题》中的颈联为实,女主人公清早起床梳妆时,触景生情,便联想想象了其它几联诗句的情景。如此地不确定,丰富了诗歌的美感。

并讨论如下:

1、四联诗按照你分析的角度,指出哪联是实,哪联是虚:

(明确:这里至少可以两个角度来界定——

①是否描写还是议论。按此,首联、颈联是实在画面;颔联、尾联是虚的议论抒情

②是眼前的还是联想想象的。据此,颔联外是实,其余为虚。因为只有颔联是写“今天”的情景——立足在“画楼”触景生情,联想着“昨夜”的情景。)

2 、练习一告诉我们,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这所谓“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就是说,具体到一联诗,既可以说是此时此地,又可以说在彼时彼地,既是虚写,又可以说是实写。比如第一联,既可以说回想昨夜的情景为虚写,但又可以说实写今夜重游故地:夜,还是昨天那样的夜,星星,也还是昨晚的星星,像情人闪烁的眼睛,风,也还是昨晚那样习习的风,像情人轻轻的抚摸……根据这样的分析,你能否换一种角度,界定诗句的虚实?

(明确:最后两联,可以把它视为虚景,留在此地可以设想是女主人公,承接这颔联“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通”,把这两联视为女主人公对男主人的想象:你夜里与朋友相聚是何等开心,可是一到天明,应对官差又是多么的狼狈。这也未尝不可。)

3 不管诗作的情景如何的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一定。那么这首究竟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我们可以从最后一联具体分析。透露情感的是哪个词?“听”一词为什么不能换成“闻”?“转蓬”这个喻体物要突出主体的神秘特点?

(明确:透露情感的词是“嗟”。“听”除了接受到讯息刺激外,还有一个“反应”就是“顺从”这个讯息。“转蓬”指在空中飘转不定的蓬草,它要突出强调主体无可奈何要听命官场差遣,毫无自主性的境地。联系全诗就不难看出诗人,前面写尽与朋友相聚的自由的快乐,正是为写这快乐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的失落惆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时

内容鉴赏《贾生》《柳》

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同一事物因为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的话题上来。

讲述贾谊受到汉文帝特殊的访问,君臣探讨问题亲密程度令后代文人墨客传为佳话,可是在晚唐的李商隐的眼里有会是怎样性质的事呢?

二声读

1 读两遍《贾生》

2 过渡性讲述,看得出李商隐对这件事看法很“另类”,可正是这样“另类”,他的这首诗才成为我们今天鉴赏的篇目。同样对于同一个意象物,“柳”,我们过去读过贺之章的《咏柳》,下面我们来试着背读一遍。展示——

咏柳贺之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春天的柳树高高耸立、枝叶碧绿,就像是碧玉装饰打扮起来一样。无数柳条像丝带一样低垂着。不知柳树那细长好看的叶子是谁巧手剪裁的,原来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柳叶是它剪裁出来的啊!

[解释]这首诗通过描述柳树来赞美春风。作者用神奇的想象、新鲜的比喻,把绿柳比作碧玉,把柳条比作丝绦,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树嫩绿轻柔的风采和春风化育万物的功能。读了这首诗,使人清新爽目,对春风、柳树有无比亲切的感觉。

3 再朗读《柳》两遍。

三意读,展示基本解读的文字,然后规定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联翻译原诗,让学生把译文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自读翻译时,教师巡视,同时提示翻译的“信、达、雅”,最后师生共同评讲写在黑板上的译文。

展示附两首诗的译文——

《贾生》: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无与伦比。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席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神之事。《柳》:(柳)曾经追逐着春风,在乐游春苑的筵宴上拂袖起舞,令人整天陶醉在你那歌舞升平的好时光中。可是你将怎样愿意挨到肃杀的清秋时节,让本已染尽斜阳血色的身躯又沉浸在秋蝉凄凉的悲吟之中呢?

四情读,讨论如下问题:

1诗作把文帝对待贾谊的态度写得怎样?

(明确:诗作把文帝对贾谊态度写得很诚恳,主要通过“前席”这个细节来表现。)2 诗作这样写是否真的要褒扬文帝求贤若渴的精神?为什么?

(明确:不是诗人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极写他迫不及待的把贾谊请来,一谈谈到半夜,甚至谈到尽兴时连君臣之礼也顾不了,可是这样交谈亲密热烈的气氛与后面点明的谈话的内容形成一个强烈的讽刺,深刻地嘲讽了文帝所谓的求贤若渴的实质。)

3 诗最后一联“可怜”句有讽刺,那么除了讽刺汉文帝外,还有讽刺吗?

(明确:还有讽刺,首先它借古讽今,对晚唐统治者求神拜佛只求自己长生不老,而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恶行径也是一种暗讽;还有对贾谊本身也是一种讽刺,不是说要入朝为官只是想要实现兼济黎民百姓的吗,为什么还会与如此昏君谈得如此投机,也许贾谊当时还情有可原;但是后来的文人墨客们把贾谊与文帝如此投契作为一种佳话流传着,恰恰流露出他们平生要实现兼济苍生的理想保护是假,想得到皇帝恩宠进而获取高位的目的才是真,因此应该说诗作对这些文人墨客的讽刺才是最深刻的。)

4 《柳》和《贾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都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

5 比较《柳》与贺之章《咏柳》写法上的不同,展示课后练习二:

思考·探究二李商隐《柳》是写秋日之柳,贺之章《咏柳》则是写春日之柳。试比较二诗写景抒情的特色。

答:首先两首诗,通过柳要抒发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李诗含有身世浮沉之感,而贺诗却充满对自然的神奇的赞美之情,这便决定了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有鲜明的特色。李诗采用了暗示象征的手法,表面写柳实际是写人,是借景抒情;另一点,它还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先写乐景后衬哀情。贺诗写景采用新鲜灵动的比喻,又兼用设问比拟,融情于景,在一幅美丽动人的玉树碧叶的柳色柳姿装点的春景图洋溢着诗人对大自然无限崇拜热爱的感情。

五课堂完成练习三,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三解释下列诗句中“可怜”一词含义,并说说它与现代汉语中的“可怜”一词有何不同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是“惹人喜爱的”意思。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月半不还家。

“可怜”是“令人生恨的”意思。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是“值得人怜悯”的意思,与今义同。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是“令人羡慕的”的意思。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是“令人遗憾的”意思,有嘲讽意味。

李商隐诗三首

《李商隐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商隐及其作品;了解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和成就;了解李商隐咏史诗的背景,把握诗歌主旨;了解李商隐诗的艺术特点。 2、背诵《无题二首(其一)》;进一步理解古诗中的虚实问题;比较同一意象物“柳”,诗人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进而了诗作的本质的是什么。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李商隐朦胧诗的特点和成就 2、结合时代背景,了解《贾生》诗歌主旨 3、赏析李商隐的朦胧诗,把握朦胧诗的多义性 三、教学难点 赏析李商隐的朦胧诗,把握朦胧诗的多义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读法,讨论法。 五、教时安排及教学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鉴赏《无题二首(其一)》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不同角度与虚实”的话题上来。 简要地复习《早雁》,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进一步从“虚实”的角度进行鉴赏。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鉴赏《无题二首(其一)》 (一)声读,特别提示颈联的节奏。 (二)意读,展示基本解读的文字,然后规定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联翻译原诗,让学生把译文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自读翻译时,教师巡视,同时提示翻译的“信、达、雅”,最后师生共同评讲写在黑板上的译文。 可以展示教师的译文如下: 昨夜星光闪烁,晚风习习,我们在画楼西畔的桂堂的东边相聚,今天我虽没有彩凤双飞的翅膀,但我们心里却有犀牛之角的灵异,能够感应对方的一切,做到心心相应。相聚的情景来历历在目:隔着座位松钩猜令,在美好的时刻畅饮那赏罚的美酒周身温暖,分组射覆赌酒,觥筹交错中,只觉得灯火更加明亮,而相聚的气氛也愈加浓烈。可叹的却是,听到报晓的鼓声,我就不得不要去应对官差,那骑马奔走的形状就像那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旋的蓬草。 (三)情读,展示练习一答,让学生明确虚实分析的角度: 思考·探究一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无题二首(其一)》就是如此。请结合他的《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诗,仔细体会。

最新《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诗三首》赏析 李商隐(约811一859)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自其祖辈 起,移居郑州荥阳。他的先祖是李唐王室旁支,然而自其高祖以来家境已衰落,祖辈几代历官均不过县令。其父李嗣先任县令,后为使府幕僚,携家在浙江东、西道辗转谋生,最后客死他乡。 李商隐不到十岁时,父亲去世。他随母还乡,过着清贫的生活。\'五岁诵经书,七岁弄 笔砚\',他跟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读经习文。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大和三 年(829)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令狐楚欣赏他的文才,让他与其子令狐 陶等交游,并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而\'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 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习骈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大 和六年(832)令狐楚调任京职,商隐离太原返乡,曾入王屋山学道二、三年。这对其思想和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开成二年(837)又赴科场,令狐陶也为之延誉并推荐,商隐得中进士。 及第后,他一度赴兴元(今陕西汉中),入令狐楚幕。楚死,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其女为妻。当时朝中\'牛李党争\'尖锐,令狐属牛党,王茂元被人视为李党。商隐是令狐门人,却与王氏结亲,引起令狐陶等人不满,被攻击\'背恩\'、\'无行\'。次年他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先已录取,吏部报中书省复审时被刷落,理由是\'此人不堪\',可能即与此有关。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出仕秘书省,为校书郎,不久调弘农尉,因触忤上司,怒而辞

职。 会昌二年(842),他再应书判拔萃科试,被授秘书省正字,但很快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重入秘书省。不久唐武宗死。宣宗即位,牛党得势,李党纷纷被贬逐。李商隐放弃京职,随李党郑亚远赴桂海,任掌书记之职,结束了\'十年京师寒且饿\'的生活。 李商隐最后十二、三年,全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度过。他三次离家远游去做幕僚:大中元年、二年(847、848)在桂林郑亚幕;三年至五年(849-851)春,在徐州卢弘止幕;五年冬至十年(851--856),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柳仲郢幕。三位府主对他都很器重,官 职品级也逐步升迁,但始终只被视作一个文牍之才。其间也曾在长安任京兆府掾曹、太学博士等,为时均不久。 大中十年(856)他随柳仲郢离开梓州回到长安,不久被荐为盐铁推官,出巡江东。在 这次游历中,他写了一些以七言律、绝为主体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他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高潮。 大中十二年(858),李商隐因病退职还乡。这年岁尾或下年年初,寂寞地在郑州逝世,享年不足五十。 李商隐生前曾自编《樊南四六甲集》和《乙集》各二十卷,后皆散佚。后人搜集其遗文(包括骈、散、赋各体)并加笺注,其中清人冯浩《樊南文集详注》、钱振伦《樊南文集补编》较详。李商隐的诗,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原为三卷。原本早已佚失,现存六百首左右,是后人陆续搜求而得。从宋代开始就有人为李商隐诗作注,但早期注本均已佚失。现存的笺 解评点本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标点本下简称冯《注》)和今人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下简称刘、余《集解》)最为详尽赅博。此外还有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李商隐尚有杂著数种,其中除《杂纂》片断地保留于《说郛》外,其余均已佚失。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三首》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李商隐诗三首》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二句,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两句中“彩凤”之翼、“灵犀”是比喻,比喻男女之间心灵的默契。化繁难为简易,含蓄地表达出难以描绘的恋情。 答案:这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用简短含蓄的语句道出了热恋中的男女间心灵的默契,故而流传千古。 2.“嗟余听鼓应官去”中的“嗟”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诗歌的前六句写相得之乐,后两句写无奈之叹。“嗟”字起转折作用。 答案:“嗟”字使诗人的心情瞬间陡转,因“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一“嗟”字既是诗人爱情无奈的感叹,也是对自己为官不自由的哀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3~4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用“可怜”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前两句写贾谊的才能,后两句写贾谊的不得志,据此可以推知。 答案:“可怜”一词在诗中的含义是“可惜,可叹”,这既是对文帝的讽刺,也是对贾谊遭遇的感叹,同时也借贾谊喻自己的不得志。 4.对汉代贾谊的遭遇,不独李商隐感叹,宋代的王安石也写过一首题为《贾生》的诗:“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但王安石与李商隐的观点是不同的,请简要说明他们的观点各是什么?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三首》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三首》粤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李商隐诗三首》 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2、分析三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3、体会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要点] 一、作者介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骆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从祖父迁居郑州(今属河南)。受知于权臣令狐楚,令狐楚爱其才,署为巡官。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二年后授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曾入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为掌书记;后入徐州卢弘止幕,为判官;又入东川柳仲郢幕。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 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二、课文简析 (一)无题二首(其一) 1、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主旨)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星光闪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画楼,雕饰华美的楼。桂堂,用桂花香熏过的厅堂。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而只写一种温馨旖旎而有暗示性的气氛,达到了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效果。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今宵诗人心中引发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那样的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互相感知。彩凤,彩色的凤凰。《山海经》:“丹穴山,鸟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曰凤。”灵犀,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特别是它的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相通。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也可理解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凄清寂寞。送钩,古代人们在宴会上玩的一种游戏。把钩依次在人们手中传送,然后藏于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分组。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器皿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自己正如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报到。爱情的间隔的惆怅与诗人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听鼓应官,听到报晓的鼓声后到衙门报到。兰台,唐朝对秘书省的称呼。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转的蓬草。

《李商隐诗三首》练习题

《李商隐诗三首》 课程标准: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通过阅 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2、发展独立阅读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 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对阅读材料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课标解读: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的经历,体味其诗歌的底蕴。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把握《李商隐诗三首》的形象,让学生得到 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3、、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获得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欣赏个性,提 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趣味,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西畔.(pàn) 灵犀.(xī) 钓钩.(gōu) 射覆.(fǜ) B.嗟.余(jiē) 转蓬.(péng) 舞筵.(yàn) 苍.生(cāng) C.才调.(diào) 可怜.(líng) 逐.臣(zhú) 吹拂.(fú) D.斜.阳(xié) 春苑.(yuàn) 蝉.声(cán) 无伦.(lún) 2、填空。 (1) ,不问苍生问鬼神。 (2)身无彩风双飞翼,。 (3)如何肯到清秋日, ! (4)李商隐,字义山,号,唐代著名诗人,作品缠绵悱恻,著有诗集,与并称“小李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 ..天。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李商隐诗三首

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李商隐诗三首测试题 2019.9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两句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2、诗歌开篇便点出环境的“清”,试联系全诗,具体分析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这一环境特点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

《李商隐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李商隐诗歌的特点,赏析婉转沉挚的情思,典雅精丽的辞藻。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3、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锦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了解,以带入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解读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一、了解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二、简介写作背景: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②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大意: 1、词语解释: (1)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2)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3)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2、概括大意: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三、深入研讨: 1、检查背诵 2、齐读,整体感知 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3、自由读,分析字词 4、艺术手法 (1)多义性,无需坐实其主旨,见仁见智 (2)构思巧妙,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 (一)首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