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最新版】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最新版】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最新版】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最新版】

乳腺癌检查结果分级标准

乳腺X线检查分级(基于BI-RADS分级标准)

☆0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既往结果比较。

☆1级:阴性无异常发现。双侧乳腺对称无肿块、结构扭曲和可疑钙化。

☆2级:良性所见。钼靶X线阴性发现报告可能描述一些改变但总的来说并无恶性的X线征象。

☆3级:可能是良性发现建议短期随访。良性可能性大放射科医生期望此病变在短期(一般为6个月)随访期间稳定或缩小来证实他的判断。这一级的恶性率一般小于2%。对这一级的处理建议随访6~12个月或≥2年。对临床触及肿块的评价用这一分级不合适;对可能是良性的病变但在随访过程中出现增大者应建议活检而不是继续随访。

☆4级: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这一级包括一大类需临床干预的病变。此类病变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学改变但有恶性可能性分为4A、4B、4C亚级。

4A:包括一组需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的病变。对活检或细胞学检查为良性的结果比较可信常规随访。

4B:中度恶性可能。对这组病变穿刺活检结果可信度的认识取决于放射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达成共识。

4C:进一步疑诊为恶性但还未达到5级的一组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浸润的实质性肿块和簇状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可归在这一亚级中。

对影像学判读为4级的病变不管哪个亚级在有良性病理结果后均应定期随访。而对影像提示4C级、病理穿刺为良性结果者则应对病理结果重新作进一步评价以明确诊断。

☆5级:高度怀疑恶性。这一类病变有高度的恶性可能性检出恶性的可能性≥95%。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

☆6级:确诊恶性病变。

超声检查结果分级

☆0级:需要其他检查方法协助评价如巨大乳房、乳头溢液超声

无异常等。

☆1级:无异常发现。

☆2级:良性所见无恶性征象如囊肿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所见随诊。

☆3级:良性可能恶性可能性小如纤维腺瘤建议短期内随诊。

☆4级:不除外恶性建议穿刺。

☆5级:高度可疑恶性超声图像表现为恶性建议活检。

6级:确诊恶性病变。

乳腺外科临床检查评级标准

☆0级:乳腺局部无异常体征但区域淋巴结有可疑癌转移。

☆1级:正常乳腺。

☆2级:乳腺良性疾患。

☆3级:乳腺病损良性可能大但需除外恶性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病因? 答:乳汁淤积 2.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 答:金葡菌 【新课导入】 【案例】 李女士,48岁,未婚。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诊断为乳房癌,需手术治疗。 思考: 1.乳房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2.该患者确诊为乳房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指导女性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维持术后患肢最大活动范围。 2.专业理论知识:乳房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术后护理。 3.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女性进行自我乳房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乳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乳房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 二、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可直接侵及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严重时使癌块固定于胸壁。 2.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①同侧腋窝淋巴结(多见)②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 ③锁骨上淋巴结④癌灶位于内侧向胸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乳癌经血运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 随着肿块体积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肿侵犯近乳头的大乳管,则可使乳头偏移、抬高或内陷,造成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癌肿继续增大,与皮肤广泛粘连,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若乳房较小,而肿块较大时,乳房局部隆起。乳腺癌晚期皮肤破溃形成菜花样溃疡,其表面易出血,且有恶臭的分泌物。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同侧腋窝,开始为少数散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尚可推动。随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不易推动。如果堵塞腋窝主淋巴管时,则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晚期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肺、肝、骨等远处转移症状。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X线钼靶摄片和干板照相检查,对区别乳房肿块性质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乳癌的普查;超声显像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属无损伤性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视频) 2.病理学检查可用细针穿刺肿块吸取组织细胞做细胞学检查。对疑为乳癌者,最好是做好乳腺癌根治术的准备,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完整切除,术中作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确诊为乳腺癌,根据切缘有无癌残留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五、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临床表现】 (一)常见乳腺癌 1、乳房肿块 (1)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病人常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 动。 (2)晚期: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出现:O 1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O2卫星结节、铠甲胸: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可出现多个坚硬小结节或 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若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 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O 3皮肤溃烂:癌肿 处皮肤可溃破而成溃疡,常有恶臭,易出血。 2、乳房外形改变:随着肿瘤生长,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O 1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 韧 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2乳头内陷:,乳腺的 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 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O 3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3、转移征象d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患者腋窝,少数散在、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 痛、可被推动,继而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d血行转移: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或黄疸等。 (二)特殊类型乳腺癌 1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 表现为乳房明显增大, 皮肤充血、红肿、发热犹如急性炎症。检查时整个乳房肿大发硬, 但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炎性乳癌转移早而广, 病程进展极为迅速, 对侧乳房常被侵及, 预后极差。 2、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初发症状为乳头刺痒、灼痛。以后出现慢性湿疹样改变, 包括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可伴有黄褐色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发硬,边界较清。 病变继续发展, 乳头可出现内陷和破损。有时在乳晕深部扪及小肿块, 此类乳癌淋巴转移出现很晚,恶性程度低, 预后较好。 【评估要点】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的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 2、身体状况 (1)局部:O乳房外形:两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局限性隆起、凹陷 及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头有无内陷,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d 2乳房肿块:肿块大小之地和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肿块与深部组织的关系。 (2)全身:d评估病人有无癌症转移的征象:如锁骨上、腋窝淋巴结和其他部位有无淋巴结;d2 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3)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及与手术耐受性有关的检查。

乳腺癌的护理措施

乳腺癌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1)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2)介绍乳腺癌疾病术后较好的预后,增加患者的信心。 (3)介绍术后形体改变的弥补知识。 (4)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 (5)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6)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7)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2.术前常规准备 (1)术前行抗生素皮试,遵医嘱带入术中使用。 (2)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心电图、超声、凝血常规等。 (3)术晨更换清洁病员服。 (4)术前建立静脉通道。 (5)入手术室时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无误后,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措施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床档保护防坠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伤口观察及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

3.各管道观察及护理: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尿管妥善固定,防止折叠受压;血浆引流管注意妥善固定,保持有效负压吸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4.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有镇痛泵的患者,注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评价镇痛效果是否满意。 5.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生活护理。 6.饮食护理:全麻清醒后6小时进普食。 7.体位与活动: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全麻清醒后手术当日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术后第1日起,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血浆引流管的护理 1.固定:告知患者血浆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和牵拉;若血浆管不慎脱出, 应立即通知医生,由医生重新安置。 2.通畅: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每日及时倾倒 引流液。 3.观察并记录: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及性状,正常情况下手术当天引流液为血 性液体,24小时量在50—200ml,以后颜色及量逐渐变淡、减少;若单位时间内有较多新鲜血液流出,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加压包扎等;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有无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4.拔管:每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量少于10—15ml(连续3日)且创面与皮 肤紧贴,即可考虑拔管,若拔管后出现皮下积液,可在严格消毒后给予抽出并局部加压包扎。

新型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6334119.html, 新型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琳等 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3期 摘要:目的介绍新型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分析12例采用新型托架患者在治疗前段、中段、后端在HT、LR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体态偏胖的患者较偏瘦的患者摆位误差大,但都不超过6mm。结论新型乳腺托架可以很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乳腺托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几乎已经成为乳腺癌术后必不可少的常规治疗[1]。整个乳腺癌放疗过程一般由16~29次的分次治疗完成[2],选择合理的固定方法和固定器材保证疗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我科使用新型乳腺托架治疗约73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摆位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新型乳腺托架适用于97%以上的乳腺癌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新型乳腺托架的组成乳腺托架材质为碳纤维,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射线的衰减,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水平垫板、倾斜垫板,头托、头枕,臀托,手柄等部件,见表1。 1.2方法首先确定患者在托架上最放松、自然的乳腺托架斜坡角度,接着由患者的身高低到高选择臀位限位柱的1~7号位,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身体下滑。确定患者头枕位时要注意患者头的偏向与乳腺患侧的位置关系,根据患者的身高、胖瘦以及头偏向左或向右,定下头枕参数。患者患侧手臂由上臂托架支撑,通过上臂托架旋转、位置和倾斜以及手柄位置等调整,使患侧手臂充分上举,暴露胸壁利于照射野设计和患者治疗。 1.3乳腺托架的记录表单乳腺托架的设置表单是患者放射治疗的重要依据,定位时应准确记录患者姓名、放疗ID号、定位日期、定位技师、相关说明等基本信息,同时精确填写1.2 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主要依据表单来保证病患每次治疗体位的重复性,它是乳腺癌放射治疗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乳腺癌放疗质量控制和保证的重要因素[3]。 1.4重复摆位误差患者使用乳腺托架固定后,在体表贴上标记远点后进行CT扫描。治疗计划采用半野方式连接锁骨上野和切线野外,应用等中心技术照射避免剂量"过冷"或"过热",并减少摆位时间[4,5]。选取12例患者(体态分别为瘦、微胖、较胖)利用电子射野成像系统(EPID)分别在治疗期间的前段、中段、后段拍摄三张射野验证片将其与患者在治疗前首次 的治疗验证片相比,统计HF方向(头脚)、LR方向(左右)误差,见表2。 2 结果

乳腺癌放射治疗

乳腺癌放射治疗 放射并发症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丧失,可同时配合中药真情散以降低放疗的副作用。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较少,受解剖学病人体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过放射治疗效果受着射线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用目前常用的放疗设施较难达到“完全杀灭”肿瘤的目的效果较手术逊色,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可治愈的乳腺癌行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多用于综合治疗包括根治术之前或后作辅助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性治疗近10余年来较早的乳腺癌以局部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日益增多疗效与根治术无明显差异放射治疗在缩小手术范围中起了重要作用。 (一)术前放射治疗 1.适应症 (1)原发灶较大估计直接手术有困难者 (2)肿瘤生长迅速短期内明显增长者 (3)原发灶有明显皮肤水肿或胸肌粘连者 (4)腋淋巴结较大或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者 (5)应用术前化疗肿瘤退缩不理想的病例 (6)争取手术切除的炎性乳腺癌患者 2.术前放疗的作用 (1)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使部分不能手术的患者再获手术机会 (2)由于放射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活力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3)由于放射延长了术前观察时间有使部分已有亚临床型远处转移的病例避免一次不必要的手术 3.术前放疗的缺点 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术后正确分期及激素受体测定 4.术前放疗的应用方法 术前放射应尽可能采用高能射线照射可以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放射技术方面目前多数采用常规分割中等剂量一般不用快速放射或超分割放射放射结束后4~6周施行手术较为理想 (二)术后放射治疗 根治术后是否需要放射曾经是乳腺癌治疗中争论最多的问题近年来较多作者承认术后放疗能够降低局部区域性复发率自从Fishor对乳腺癌提出新的看法后乳腺癌的治疗已逐渐从局部治疗转向综合治疗术后辅助化疗广泛应用术后放射已不再作为根治术后的常规治疗而是选择性地应用 适应症 (1)单纯乳房切除术后 (2)根治术后病理报告有腋中群或腋上群淋巴结转移者 (3)根治术后病理证实转移性淋巴结占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一半以上或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 (4)病理证实乳内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照射锁骨上区) (5)原发灶位于乳房中央或内侧者作根治术后尤其有腋淋巴结转移者 放疗原则 (1)ⅠⅡ期乳腺癌根治术或仿根治术后原发灶在乳腺外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者术后不放疗;中国生物治疗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0416334119.html,杨教授特别指出,腋淋巴结阳性时术后照射内乳区及锁骨上下区;原发灶在乳腺中央区或内象限腋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时术后仅照射内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之演变及解读

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之演变及解读 陈佳艺 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2016-11-26

2011~2016 NCCN指南变迁:保乳术后?成熟部分: ?全乳放疗+瘤床加量 ?可能减免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 ?变迁部分 ?全乳大分割 ?未明确部分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 ?包含区域淋巴结照射的大分割治疗

保乳治疗的前瞻性III期研究 Trial No. 年限/ FU years T max切缘N+% 局部复发% 保乳乳房切除p 米兰Ⅰ期7011973-80 /202cm-25.88.8 2.30.01 IGR1791972-80 /152cm-32.4914NS NSABP-B0612191976-84 /204cm-371410NS NCI2371979-87 /185cm+40.52200.001 EORTC9021980-86 /155cm+4320120.01 DBCG9051983-89 /205cm-35 4.6 6.5NS # 对照组除米兰Ⅰ期为根治术外均为改良根治术,研究组除米兰Ⅰ期为象限切除外均为肿块切除术

EBCTCG2005 单纯保乳手术VS 术后全乳放疗 4 : 1

瘤床加量对局部控制的意义 作者病例数全乳剂量BOOST★局部复发率(%)随访(年) Bartelink 2657 50Gy/25Fx /10.2 10 2661 16Gy/8Fx 6.2 Romestaing 503 50Gy/20Fx / 4.5 3.3 521 10Gy/4Fx 3.6 Polgar 103 50Gy/25Fx /15.5 5.3 104 16Gy/8Fx 6.7 Bartelink H, et al. J Clin Oncol. 2007. 25(22): 3259-65. Romestaing Pet al. J Clin Oncol. 1997. 15(3): 963-8. Polgar Cet al. Strahlenther Onkol. 2002. 178(11): 615-23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规范

早期乳腺癌放射治疗规范性指导原则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Date of last version: 2005/7/1) 临床研究证据和证据类型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证据 1.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保乳手术后放疗)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疗效相同,生存率和远 处转移率无差别,合适的病人应争取做保留乳房治疗(I类证据)。 2.对大部分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第I和第II水平清扫是标准治疗(II类证据)。 3.局部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的放射治疗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并减少进一步乳腺切除的可能性。既使 在有选择的病人,术后放疗也不能省略(I类证据)。 4.乳腺导管内癌保留乳房手术后的放射治疗显著减少局部复发(I类证据)。 术后辅助治疗证据 5.乳腺癌根治术后高危病人的术后放疗能显著减少局部区域复发率,并提高长期生存率(I类证 据)。 6.年龄少于50岁的女性乳腺癌病人,卵巢切除能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I类证据)。 7.年龄少于70岁的病人,联合化疗能减少复发率和死亡率(I类证据)。 8.4-6个月的联合化疗疗效优于少于4个月的化疗,4-6个月化疗和8个月的化疗疗效相同,但后者 毒副作用增加(I类证据)。 9.含阿霉素的联合化疗方案优于CMF方案,提高了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但脱发、心脏毒性和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性增高(I类证据)。 10.高剂量化疗仅限于临床研究,而非常规治疗方法(II类证据)。 11.不论年龄、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状况和绝经状况,三苯氧胺能显著提高雌激素受体阳性病 人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I类证据)。 12.三苯氧胺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I类证据)。 13.三苯氧胺的潜在毒副作用包括子宫内膜癌、肺栓塞、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和阴道干燥等,和其治疗 增益比较,三苯氧胺的毒副作用微不足道(II类证据)。 14.化疗合并三苯氧胺和单纯三苯氧胺或单纯化疗比较,提高无病生存率(I类证据)。 15.没有证据证明,密切随诊能改善生存或提高生存质量(II类证据)。 参加人员:余子豪教授、李晔雄教授、刘新帆教授、钱图南教授、顾大中教授、韩嘉珠副教授、雷英衡副教授。

乳腺癌的护理常规

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和护理 乳腺癌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房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房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诱发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母亲和姐妹),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一、填空题 1、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病变引起。 2、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乳腺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性激素变化、月经、饮食习惯、乳腺疾病、遗传因素等。 4、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皮肤改变、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不可被推动等等。 5、切口的护理时,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运情况,如发现脉搏扪不清、皮肤发紫、皮肤发冷等,应考虑腋部血管受压,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 6、乳腺癌护理中常见问题有:焦虑或恐惧、疼痛、组织灌流量的改变、躯体(患侧肢体)移动障碍、自我形象紊乱、知识缺乏和潜在并发症等。 7、手术后1~2d一般每日引流液体为 50 ~ 100 ml,以后逐渐减少。手术后 3~ 5 d,皮下无积液、皮瓣与胸壁紧贴即可拔出引流管。 8、乳腺癌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体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健康宣教等。 9、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下积液、出血气胸、皮瓣坏死等。 10、功能锻炼:术后 1 ~ 2 d活动手或腕部,手术后3~5d做患肢的功能锻

炼,术后7d可活动肩部,但不宜活动范围过大,负重过大或过久。 11、健康宣教的内容:术后康复锻炼、义乳假体、乳房自检指导、术后化疗或放疗等。 12、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14、健康宣教之避孕,术后 5 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 二、选择题 ( C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 肺 B 肝 C 腋窝淋巴结 D 锁骨下淋巴结 ( C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 乳头凹陷 B 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 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 B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 B 外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 内上象限 ( D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 癌肿与皮肤粘连 B 肿瘤压迫 C 并发炎症 D 浸润Cooper韧带( A )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 乳房钼靶X线 B B型超声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MRI ( A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 乳房癌根治术 B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 D 扩大根治术

精选-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心理护理: 1、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坦诚地回答病人的疑问,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告诉病人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复正常生活;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适当解释病情,告诉病人不良情绪对疾病及愈后的影响,给病人讲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还应适当对病人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2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术前化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告诉患者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明白医护人员的心情和患者心情是一样的,医生会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尽力将其治愈,使其愉快接受治疗。 3 、消除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给病人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讲究谈话艺术性,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会有些不舒服,但应用化疗药前,会应用预防性药物及措施,如果仍有不适,医护人员会想办法给予处理,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有必要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二、化疗护理: 1、医学资料准备化疗前,应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准备好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材料,充分了解各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2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保护小静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无痛的注射技巧可减轻病人对化疗的恐惧。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丰富的业务知识,有计划地选用患侧肢体表浅静脉。因乳腺癌术后应避免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故术后输液只能在健侧进行,为保护健侧静脉,化疗前辅助用药应选择健侧上肢浅静脉。 3 、如果患者已安置有PICC,在输入液体前抽回血,观察管路是否通 畅,并再次告知PICC注意事项。 3 、如果患者输入紫杉醇,在化疗前夜22:00 和化疗当日4:00 遵医嘱服用地塞米松,如果漏服,及时告知医生,更改化疗时间,化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3 、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自化疗开始,每日2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及富含钾离子的鲜果汁,协助病人制定合理食

乳腺癌护理病历汇总

护理病历 床号:32 姓名:袁贵茹病历号:136764 性别:女 年龄:54岁民族:汉职业:退休婚姻:已婚入院日期:2014-05-06 主治医师:陈巍责任护士:高晓丽 医疗诊断:左侧乳腺癌 主诉:发现左乳肿物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一栗子大小肿物,并感隐痛,能忍,无发热,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乳头无异常分泌物,无咳嗽,无胸痛,为明确来我院就诊,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不均质回声包块;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左乳肿物”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乳腺增生10余年,28年前行剖宫产。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亲因“高血压、脑出血”去世,母亲有糖尿病,脑血栓:否认其他家族遗传病、传染病疾病史。 辅助检查:于我院行乳腺B超提示:超声提示:双侧乳腺增生,左乳不均质回声包块。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心脏彩超:三尖瓣少量反流。双腋窝超声: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乳腺钼靶:左乳外上象限肿块,恶性病变不除外。血常规,凝血,免疫,生化未见异常。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为主,后期继续化疗 护理诊断:一.术前护理诊断

1.焦虑:与担心疾病、环境陌生、手术、影响体形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 ①热情接待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责任护士、 医生及病友 ②提供安静、舒适的病区环境,减少不良刺激,注意休息,保证 睡眠 ③经常巡视病房,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讲解病人提出的问题。 ④适当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相关疾病,介绍同类疾病患者现身说 法。 效果评价:2014-5-8焦虑减轻 2.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对疾病、手术相关知识了解。 ①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家属适当简明讲解疾病病因,手术治疗的目 的、意义和重要性。 ②讲解手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皮试、皮洁)及术后注意事 项。向患者简明描述手术室环境,手术步骤,消除其恐惧。 ③嘱其术前睡眠要充足,要预防感冒。 ④效果评价:2014-5-22患者对疾病、手术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患者于2014-5-23在全麻下行“左乳Ca改良根治术” 二.术后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形态:与术后创口疼痛、全麻、手术损伤胸膜引起 气胸、胸带加压包扎有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