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一、如何理解两重性的含义

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野蛮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征服自然的新的力量和财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也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科技的挑战,承担着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重的代价,如生态失调、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际关系疏远与隔阂、道德的畸形化、战争破坏、心理变态与疾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并日益严重化。

-------农猛吉卓阳标,试论科学技术进步的两重性,广西民族学院学

报,2001年6月

维纳的原话是:“因此,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刀,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但是,仅当人类生存的时间足够长时,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这个为人类造福的时期。新工业革命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他的意思是技术是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

根据维纳的原意,我们可以把“技术是双刃剑”作这样理解:技术应用所引起的物质变化对人类生存既会产生有利影响,又会产生不利影响。维纳并未说科学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并未希望大家要意识到科学给社会带来的威胁。

-------林德宏,“双刃剑”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0月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出现的日益加重的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非正义战争、人性的异化等现象也是科技的伴生物。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

科技在本质上是至善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技能够为人类带来利益,使人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对人类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希望和美好向往的同时,往往也在给人类带来麻烦和制造危险。在科技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好处同时,不良后果也不请自来。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又在破坏着人类居住的家园;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酸雨…...发达的科技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社会;在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里,它没有用来维护和促进和平事业,却反而成了推行霸权主义,屠杀无辜平民的手段。

-------王琼玉,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赣南示范学院学报,

2001年

控制论之父——维纳指出:“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维纳的意思显然是说技术是双刃剑,技术应用所引起的物质变化对人类生存会产生有利与不利影响。可以说,科学求真,因此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应坚持真理原则。科学不能直接物化,不会对人类生存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技术求利,技术本身只具有负面效应的可能。只有通过实际应用,可能才会变为现实。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刘鸿亮,科学与技术:天使抑或是魔鬼,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

年1月

二、科学技术应用两重性的原因

第一,人的生存需要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原动力:地球可提供的自然资源有限,地球环境的容纳能力也有限,而人类享受生活的欲望无限,使科学技术双刃剑开始崭露头角;第二,人的精神需求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催化剂: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就的工业文明中,人们片面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满足,但却造成人在心理、情感方面的失落,忧虑、恐惧这些精神层面的表现,清晰地展示了科学技术双刃剑的性质;第三,社会多种因素的作用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特质根源: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但是它反过来又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手段;第四,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深层原因: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及其视野是有限的,是受某种条件制约的,只能在有限的时空中去控制研究,在既定知识的指导下运作,不可能无限扩展,更不能穷尽一切;第五,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规律是科学技术成为双刃剑的内在因素。

-------杨峰,科学技术双刃剑成因探析,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

第2期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科学技术也不例外,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主体活动的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也有着利与弊两个方面。此即我们的众多学者常常所说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缘由或依据。为什么会出现“异化”呢?因为科学技术虽然发展了,但是发展不足。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尚未意识到某一项科学技术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找到克服其副作用的手段和方法。

-------南海,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证,科学学研究,2003年12

就科技负效应而言, 其起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科学技术本身存在不足。在技术的应用中,伴随着技术的正效应,某些事先未被人们注意的负效应也可能随之而来,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第二、人对自然认识的片面性是导致科技负效应的认识根源。科学技术的人道主义本质被实用性所掩盖,科学技术的功能被日益简化,使人类步入了危机,发展陷入了困境。第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是产生科技负效应的本质根源。科技负效应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是人类各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加剧的竞争使技术的负效应不断放大。

-------王建华,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1年第1期

科技无对错,功过全在人。科技成果的研究、应用是作为生产力,还是破坏力,完全取

决于一定生产关系之下的科技主体。反思现代科技应用中的负效应、大抵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人为的恶性,以及功利主义的诱惑;政治力量的干预;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信念所使;价值观上的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环境代价的发展观;人类自身的科技水平、认识和实践能力的限制;社会因素的制约。

-------王琼玉,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科技应用之所以会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出现违背其本身宗旨、损害人类的局限性或者说是负效应,其原因大体有五个方面:(一)科学技术认识上的局限性人对自然界对社会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自然科学把自然界的整体分成了一个个部分、一个个方面分门别类地去研究,把目光集中在事物的细部,只见局部的事实和规律,而忽略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使人难以从整体上从把握整个自然界的规律。(二)科技知识应用范围上的失当科学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在某一条件某一范围下是正确的,但在更广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中则有可能是片面的、局部的和错误的。(三)科技应用价值选择上的迷误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念,往往使人类容易看到眼前的价值,而难以充分觉察和预料长远价值利益。(四)科学技术运用的利益趋向导致伦理偏转那些特权阶层的利益,注重发展满足富国、富人需要的技术,运用科学为自己谋求到其他人得不到的利益,从而产生经济优势、军事优势、政治优势,甚至把科学技术作为谋求霸权的工具。这就扭曲了科学技术研究造福人类的根本目的。(五)科学技术负效应的直接起因是人的道德观念的问题。科学技术之所以会与伦理产生冲突的负面影响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将科学技术成果不恰当地运用到人类社会,不恰当运用到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倪天祥,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略谈科技应用伦理问

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那么,人类又为什么会对它失去这种驾驭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人类虽然在本性上就有推动它发展的动因,却无法保证它的发展处在正确的轨道上。首先,科学理论并不能做到正确反映客观上可证实的世界,它能提供的只是范式;其二,科技在形成中都已包含着无数的偶然因素,我们对于科技知识的增长方向事实上也是无法加以完全调控的。

但是,导致双刃剑的原因却还不止上述两方面,甚至可以说最关键的原因还不是上述两方面,而恰恰是和人类的本性以及人所处的社会制度有关,这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人类对科技的认识不全面,片面地强化使用了科技某些方面的功能;二是由于对科技的过分依重,使人本身成了科技的奴隶;三是由于技术行为取代交往行为而产生的问题;四是由于科技被一部分人当成了征服另一部分人的工具,而使科技成为导致另一部分人不幸的一个根源。

-------汤建民,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

年3月

但科技本身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它的发展只能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行进,并受社会诸因素的规范和制约。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不能完全归罪于科技本身。科技中的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或基础科学) 本质上是非功利的,它不仅揭示了事物具有的确定的属性、规律,要将其变成现实,须经主体能动的选择,科技之所以会产生双刃性社会效应,是由人类自身和一系列社会因素造成的:第一,价值观的偏差:作为合目的性的科技活动,是同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利益相联系的,对科技的极端效益至上的功利主义利用,导致科技的

工具理性膨胀,价值理性失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日益分离,使人的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但这决不是科技的罪过;第二,认识上的局限性:在一定条件下,受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整体性联系的认识不足,往往陶醉于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欣喜之中,忘却它给自然带来的不良后果;第三,社会因素的制约:受特定社会关系制约的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它对社会起到的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关键在于谁在使用它,做对谁有利的事情。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

三、科学技术应用两重性的后果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战争升级,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当今世界臭氧空洞,酸雾弥漫、田地沙漠化、海水污染、温室效应、南极企鹅体内含苯、水资源匮乏——甚至一粒纽扣大小的废弃电池所含的毒物,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这些水足够一个人终身饮用。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这些触目惊心的灾难难道与科技进步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史兆光,“双刃剑”片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

现代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在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提升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如此严重的两大难题,更确切地说是两大困境,一是自然生态的破坏与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二是马克思所指认的人类自身的异化。

-------刘国章,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反思与探讨,江西师范

大学学报,2005年3月

毫无疑问,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机器、技术向人的情感生活的渗透,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尤其是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应该说,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郭继海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1年12月

技术应用的负面效应,主要有:(1) 既引起了有利变化,又引起了不利变化。不利变化有的与有利变化同时发生,有的要滞后一段时间出现。(2) 技术应用的事故给人带来的危害。

(3) 有意识地通过技术应用对人们造成的物质损失和人体伤害。自然变化和人的行为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用技术是为了使技术应用的对象发生我们所需要的变化。但一因多果,技术行为不可能只引起单一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多方面的变化。因果链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一种对人有利的变化,既会引起新的有利变化,又会引起不利变化。技术应用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对技术应用的多方面后果、长期后果,我们很难作出准确的预测。

-------林德宏,“双刃剑”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0月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人类的道德进步,但科技成果的不当应用也会令人遗憾地出现了如本文第一部分提及的“克隆人”、生态危机等一类现象。这就在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提

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应用如同一面双刃剑,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的伦理难题。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可能造成了许多新的问题甚至是危害。

-------倪天祥,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技伦理——略谈科技应用伦理问

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四、解决负面效应的办法

提出上述科技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现代科技的发展,而恰恰相反,让世人即使看到科技的双重性,从而采取积极的步骤,趋利避害,让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的同时,消除或降低对人类的负面影响。而在人们采取的众多的步骤中,法律步骤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最彻底的步骤,这是因为:一是科技发展的运行机制需要依照法律设立和优化;二是为人类造福的现代科技成果需要依法保护和推广;三是现代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关系变革需要依法跟踪和调整;四是现代科技发展成果的误用和滥用要通过立法防止和克服。

-------黎安,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河南科技,2001年9月

只有实现了世界大同,人类不再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和有可能全面抑制科学的负面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科学的正面作用。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假设有可能,也是非常非常遥遥无期的。因此,在人类还继续分割为不同利益集团的时期,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科学的发展,我以为应当从对技术的指导功能转变到规范功能上来。第二,联合国作为国际协调组织应当顺应全球化趋势,制定出有权威的国际性公约,严格审定和限制那些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变成造福人类的利器。

-------刘怡翔,科学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信息·咨询,2003年第1

因此要完善科技发展的监控机制,高扬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善的方面,抑制其恶的方面,加强当代科技伦理学科研究,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提高公民科技伦理素质,加强科技发展的伦理制约性,使真(科学技术)与善(伦理道德)更加和谐、共进,实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最高的伦理承诺,创造我们共同幸福、美好的未来。

-------史兆光,“双刃剑”片论,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1期

为解决科技进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需重构科技活动的合理性机制,保证科技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第一,要对科技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健全科技成果应用的评价制度:应把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联系起来,并要对科技成果的应用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进行预测、评估、控制和监督,保证其产生正效应,而把负效应控制在最低点;第二,发挥政府决策功能,加强科技立法。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使符合人类利益的科技活动从法律上予以保证并得以有效的实施,确保科技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增强全社会的科技伦理意识,提高科技主体的科技责任感。从根本上解决科技应用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不仅取决于科技评价制度和法制保障,更取决于人类自身的素质,取决于人类科技伦理意识的提高。为此,一要进行科普教育,让民众了解科学,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增强科技意识,崇尚科学精神;二要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让民众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间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科学的人道伦理观念;同时要提高科技主体的科技责任感。为了实

现科技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科技主体的科技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

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理论,建构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社会物质经济利益关系和现代民主意义上的管理方式,是解决“双刃剑”问题的必要前提,也是从双重危机下解放出来的唯一选择。其次,在新的社会物质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建构新型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念。总之,解决“双刃剑”的问题既离不开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社会科学。

-------刘国章,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反思与探讨,江西师范

大学学报,2005年3月

(经济学院王美晶整理)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教案解析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教案 解析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教案解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提高明辨是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正确而全面地认识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重大技术问题的分析、参与和决策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技术应用既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也可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集体激智讨论发展新技术趋利避害的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应用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应用技术的意识。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环保意识、伦理意识等。 2.在小组讨论中体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可持续发展观。 难点: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危害性以及对传统伦理道德

观念的冲击。 三、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视频欣赏、理论解析,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探究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设问:核电站应不应该全世界停止工作、撤销? (二)新课讲授 师: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一项新技术的应用,既会给人类带来财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这就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分小组比赛:看哪一小组能列举常见技术的例子最多,并分析它们的两面性。 教师小结(用图片来讲解) 提问:有没有不具有负面性的技术? 师:技术为什么会具有两面性?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再小结 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这是由技术的目的性所确定的。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目的和实用价值的技术。 对于负面影响,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作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物品,不具有正面和负面,关键看技术由什么人使用及使用的目的。基于这种观点的人,他们把技术出现的“两

对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的忠告

对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的忠告 一、计算机学习: 大一: 1、Visual Basic:最适合入门的计算机语言,功能很强,而且用起来无比方便。对我们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很实用,可以在以后的各种与计算机相连的项目中用来设计界面。但不宜过于深入,掌握基本的东西,能做基本的界面即可。还应注意其在数据库程序设计方面的用法。 2、C语言:这个基本不用介绍了,可以说它之于我们专业就如嗓子之于歌唱家。你说你能不好好学学吗?强烈建议精通! 3、业余适当学习一些业余软件,费时不多,受益多多,比如:Photoshop、Flash等等。这些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但请记住我们的方向,不要沉迷,不要过于深入。 大二: 1、MATLAB:理工科学生不可不知的软件,功能实在是无比强大,因此也就很难掌握。但需注意与自己专业相连,因此我们重点学习其在数值计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配套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 2、Multisim:主要用于电路仿真,当我们学习数电、模电时如果能用其模拟一下课本或作业中的电路,绝对会对我们的学习有不小的帮助。而且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实乃精品。(配套课程:《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 3、LabVIEW:又一款不可不知、不可不学的经典软件,很多电子工程师都在用它来帮助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相信每一个用过该软件的人都能真正体会到软件编程的快乐。(配套课程:《数据采集》、《自动检测系统》等) 4、Protel:制作电路板的最经典和最为普及的软件。为了我们以后的发展,为了以后设计系统以及做各种项目的需要,此软件我们必不可少。(配套课程:《电路CAD》) 大三: 1、单片机:如果我们专业需要吃饭,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我们的饭碗所在!专业的核心也正在此,如果你想找一份好工作,想幸福地生活,单片机你不能不精通。当然,此处我们默认是指课程中广泛学习的MCS-51系列单片机。(配套课程:《单片机基础》) 2、Keil C:学习单片机除了课本上的汇编语言以外,很明显,我们更重要的还要精通单片机开发的C语言,而学习用于单片机开发的C语言,我们当然离不开Keil C!(配套课程:《单片机基础》) 3、Proteus:我们学习单片机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开发板、编程器,然而这些东西价钱又不是那么便宜,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很多学生都会被学习单片机的昂贵的开销所吓怕。然而,当你拥有了这款软件,你就会很惊奇的发现那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你会

浅谈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浅谈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摘要 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科学技术则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由于科学技术的利与弊相互依存、相伴而生。所以需要从几个方面去消除科学技术的负效应。 引言 所有的技术均有可能成为好的技术或坏的技术, 这一点和人类行为的其他方面并无二致。尽管如此, 技术的两面性难题在当前尤其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大家都想得到一个关于它的正确理解。问题是:技术的两面性有哪些具体的方面?面对技术的两面性, 如何界定我们的责任? 1. 技术 “技术”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技能”、“技巧”。在我国古代,泛指“百工”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对自然科学理论的应用导致了技术的理论趋向产生了技术科学。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劳动的进化史就是技术进化史,技术容精神与物质为一体,它是人类感觉思维器官与劳动器官的延长,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海德格尔认为,不能把技术简单地归结为手段或人类活动,而是展现一种与自然不同的非自然的展现方式技术不是自然界进化或协调的结果,而是人通过对自然界的重组制造出来的,改变了自然界原有的物质结构和运动方式,是人们依据对改造对象的认识而制定的方法和应用物质手段。 技术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及人类自身的技术、技术过程是客观自然的一部分,但技术必须服务于人类,满足社会需要,它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活动只有在适宜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能产生和实现。技术是自身内在的使用价值与现实的社会价值的统一。 2.科学 科学是科学家对经验事实的普遍描述,是对自然界的一种正确的求真的认识,但

科学并不是对世界所发生现象的被动记录,它是科学家利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加上想象、情感对客观世界规律的一种假设。库恩说,科学是解谜。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都将科学看成是已有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同时科学也是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它从一开始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进行的。 3.技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二者几乎已连成一体。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都是物,其目的都是利用、控制、改造和保护自然科学认识自然是前提,技术原理往往是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是对科学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是从科学的认识世界过渡到改造世界。 但不能笼统地把科学与技术合二为一,科学活动是认识活动,是知识的生产和交流;技术是经济活动,是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它本身不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科学对生产力的影响需要以技术为中介,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4.科学技术的“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巨大的,给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已经成为了人类创造财富和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使人类正步入一个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 从人类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都带来了人类社会一次又一次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变,汽车、火车、飞机、轮船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电话、网络、电视是地球越来越小,变成了地球村。 这些我们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事物是我们的祖先想都不敢想象的,而这些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 同时,科学技术不仅仅创造者物质财富,它也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它为多种文化的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对道德和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们确立正确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关于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重性的研究 一、如何理解两重性的含义 科技的状况决定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的文化进步,推动历史的前进。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古代科技的发明,将人类由野蛮带入文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使人类从农业文明社会迈入工业文明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起的主导和决定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科学技术真正成了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征服自然的新的力量和财富,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也使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科技的挑战,承担着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的令人不堪忍受的沉重的代价,如生态失调、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际关系疏远与隔阂、道德的畸形化、战争破坏、心理变态与疾患等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并日益严重化。 -------农猛吉卓阳标,试论科学技术进步的两重性,广西民族学院学 报,2001年6月 维纳的原话是:“因此,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刀,它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但是,仅当人类生存的时间足够长时,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这个为人类造福的时期。新工业革命也可以毁灭人类,如果我们不去理智地利用它,它就有可能很快地发展到这个地步的。”他的意思是技术是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 根据维纳的原意,我们可以把“技术是双刃剑”作这样理解:技术应用所引起的物质变化对人类生存既会产生有利影响,又会产生不利影响。维纳并未说科学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并未希望大家要意识到科学给社会带来的威胁。 -------林德宏,“双刃剑”解读,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10月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但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出现的日益加重的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非正义战争、人性的异化等现象也是科技的伴生物。 -------李静娟,科技的双刃性效应探讨,理论探索,2005年第1期 科技在本质上是至善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杠杆。科技能够为人类带来利益,使人类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对人类具有最大的“善”的价值。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希望和美好向往的同时,往往也在给人类带来麻烦和制造危险。在科技给人类带来无尽的好处同时,不良后果也不请自来。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又在破坏着人类居住的家园;温室效应、臭氧空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酸雨…...发达的科技和高度的物质文明并没有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和平、幸福、和谐的社会;在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里,它没有用来维护和促进和平事业,却反而成了推行霸权主义,屠杀无辜平民的手段。 -------王琼玉,论现代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赣南示范学院学报, 2001年

浅谈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浅谈科学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摘要: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积极变化。但同时,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最大限度地消除科学的负面影响,防止科学技术被人为地滥用、误用甚至恶用,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技术两面性 前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各种发现和发明使人类逐渐强大起来。各种交通工具是脚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眼睛的延伸,使人类能探测更广阔和更微小的世界,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能相互沟通,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诸如此类的成就不仅代表了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激光、微波、电视、计算机、网络、核反应堆,这些东西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充满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都影响和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枚双刃剑。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已经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引起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荒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武器威胁等问题。就连计算机使用两位数字表达年份也造成困扰世界的“千年难题” ,仅仅为了让计算机避免混淆2001年与1901年,一些专家估计全世界就已经付出几千亿美元的代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应该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什么将会得到加强?什么将会被削弱?什么将会被取代?[1] 正文 一、科学技术的正面性 科学(Science)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系统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结晶[2]。技术(Technology)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工具、机器设备以及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3]。在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融合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不把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考察,就无法来了解它们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规律。因此,应如实地把科学与技术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和分析。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 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4]。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决定着生产中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与劳动方式,它不但使生产力在量上增加,而且使生产力在质上发生飞跃,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开路先锋。在当代,取得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首先在实验室被创造出来,然后为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福音。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中,在20世纪初科学技术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仅占10%-15%,而到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40%。到了70年代,发达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所占比重已达到50%-70%,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0%。这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进步对当代经济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江泽民主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

论科学技术的两重性——论文+总结报告

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问题 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电气信息类10-25班 姓名:h 学号:h

科学技术的两重性问题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得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如纺织和化工科技为人们提供了琳琅满目、舒适美观的衣着用品,洗衣机、洗涤剂免除了人们手工洗衣之劳,农业和食品科技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美味佳肴,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使得人们的出行如添翅翼,还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电视、广播、录象以及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计算机网络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精神享受,成了左右人们思想、情操的主要传播媒介。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的生活将会回到一种怎样的状态。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 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在古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力这三种不同质态的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不同。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占居第一位,起着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对促进生产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的最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走高度科技化、智能化的道路,是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明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其次,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美国微软公司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但是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具有双重作用。在它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如核技术可以用于原子能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被人利用,造成原子弹发动战争,残害人类。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在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精美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即使是现代医学,在增进人类健康、益寿延年的同时,也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长,对资源、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已经成了严重的全球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中把这些观点教给小学生,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所具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对科学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偏面理解,另一方面能自觉地关注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注意克服其负面影响,积极参与各种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的行动,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就其本身而言是中性的,然而科学应用却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造福人类使人类沐浴着科学的阳光,享受科学带来的福音。另一方面却给地球打上无情的烙印,使其千疮百孔,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频频向人类亮起红灯。因而如何确立科学的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等领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基础以及宽广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光电子技术等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方面工作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光电子器件方面受到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会综合设计实验方案,熟悉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会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初步具备工程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数值计算方法、演绎推理法、数学归纳法等,具有初步的理论推导、演绎和证明能力; 4.具有通过网络或其它检索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会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分析课题、评价检索结果,初步具备科技写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专业的主干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组成,体现了厚基础与宽口径的指导思想。学科基础课围绕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理论物理的基本知识设置。主干课程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物理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激光原理、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电信号探测、光纤光学及应用等。 五、修业年限、授予学位及毕业学分要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6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 66.5学分,专业教育类课程68.0学分,实践环节33.0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作用具有两重性

举例说明科技技术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和技术既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今天,科学活动与技术活动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融为一体。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

例如: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壤板结以及开发利用原子能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等,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还有一种情形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作用时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当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21世纪的人们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该习以为常了,但是对于科学技术的利弊大家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当然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事物,眼光也是不同的。那么科学技术到底怎么样呢? 科学的双刃剑功能与技术的双刃剑功能有一点是不同的。技术的双刃剑功能是先天的或者可以说是“胎里带”,而科学的双刃剑功能,尤其是科学的负作用则是后天的,是科学从自发阶段到自觉阶段的产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日益为学界所关注。当人们为取得农作物的高产而无限制地使用化学农药时,自然界中百鸟的歌唱与溪中回游的鱼虾贝类,却离我们远去;当我们享受着廉价的取之不竭的核能源时,我们的生命却要冒着被放射性污染的威胁;当人们能够方便地对基因进行分离、剪接和重组时,我们却面临着改变生物的基因、改变物种,甚至改变人种的变异;当我们提倡死的尊严时,同样存在着某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利用安乐死谋杀病人的可能;当网络技术大大缩短人们的交往距离时,网络的虚拟性导致色情、仇恨、信息污染的泛滥,使人的是非感、责任感、尊严感被抛到九霄云外。一向以为与我们无关的高科技的伦理问题,却直接显露在每个普通人的面前。 现在,科学界关于科学伦理的呼声很高,呼吁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对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负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时候,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人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功能,坚决克服和制止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成果。这虽然旨在唤起科学家尤其是政府的道义感,但是,历史证明,道德总是让位于利益的,因为利益是针对利益主体自身,而道德一般总是针对他人。比如,我要求一个人讲道德,无异是要求他降低自己的利益诉求去照顾我或其他人的利益。当这种降低自己的利益诉求仅仅局限于“降低”,而不至于损害他的利益之时,他才会讲道德。当“降低”超出一定限度,将损害他的利益,他是无论如何不会接受并行使某种强加于他的道德,因此,伦理在利益面前是软弱的。 所以,人类一天不结束这种利益集团的分割状态,斗争就不会停止,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就肯定受到互相对立的利益集团的普遍重视,他们必然会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去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对抗对方。 当代国家无论是以何种国体形式出现,政治权力都是相当大的,也都非常重视科学和技术,这就使科学和技术不但从活动形态变为理论体系形态,而且成了一种国家建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越来越成为一种国家行为,越来越要依靠国家的资助和管理,而国家恰恰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集合体。因此,每一个国家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会以种种借口在发挥科学正面作用的同时对科学尤其是对技术的负面作用也加以堂而皇之的利用,制造一些危害另一部分人的技术产品。当每个现代国家都以特定的理由故意利用科学技术的负面作用去“发展”科学技术时,科学和技术便发生异化,从造福人类变为危害人类。只有实现了世界大同,人类不再存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才有可能全面抑制科学的负面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科学的正面作用。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假设有可能,也是非常非常遥远甚至是遥遥无期的。因此,在人类还继续分割为不同利益集团的时期,我以为要发展科学的造福功能,抑制其危害功能,除了从主观上不断加强科学尤其是技术伦理的教育之外,还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实现科学主题的转换。以往的科学,无论是出于对自然的好奇,还是出于有目的的自觉认识,其主题都是朝着启发技术和引导技术的方向,帮助技术确定“可以干什么”。由于技术先天地具有双刃剑功能,科学越是对技术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就越会成为技术的帮凶和开路先锋。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浅谈科学技术的利与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它是生产力,从政治上讲它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它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它是威慑力。而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自然也有它的利端和弊端。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把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把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把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把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不过这些变化不都是朝着好方向发展的。 贝利最有名(具体数据请你自己上网搜索),化学的发展使得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我们的火药和炸药也伤害了数千万计的人类同胞。我们的化学合成技术是的我们造出了自然界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现在我们也被白色垃圾所困扰,被化学污染所毒害,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有那么多的小孩罹患白血

新版科学技术社会简答题

1.怎样认识科学的本质属性? 答:(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种探索真理、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 (3)科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建制。 (4)科学是特殊的社会生产力。 (5)科学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 2.怎样认识技术的本质特征? 答:(1)技术是客观的物质因素和主观的精神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2)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3)技术是人们改造、控制、利用和保护自然的一种动态过程。 3.STS提出了哪些新的理念? 答:(1)新的科学观。 (2)新的价值观。 (3)新的发展观。 (4)新的教育观。 1.简述STS学科产生的背景。 答:(1)科学和技术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与社会兴起的历史条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二是科技发展带来重大的社会问题;三是对科技发展需要深刻的社会人文反思。 (2)社会运动的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兴起的社会条件有:和平运动、环境运动、人权运动。 (3)学术思想的演变。从学术条件的角度看,对STS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二是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转向;三是交叉学科的兴起。 2.简述STS的形成历程。 答:STS形成和成熟的标志是获得学科化发展,形成三大导向,实现了基本立场的转变。 (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学科化。学科是具有教育、训练、方法和内容等可传授的专门知识体系。根据通常看法,STS 的学科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和教育的制度化;二是STS课程的开发;三是博士学位的出现;四是学术交流渠道的形成。 (2)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大导向。STS自诞生以来可谓百花齐放,呈现出相当大的多样性。随着STS的学科化发展,它大致形成了三种基本导向:其一,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导向;其二,科学技术研究导向;其三,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导向。 (3)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基本立场。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以乐观主义的态度看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着重关注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开始转向重视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STS也逐步开始了基本立场的转变。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功能的两重性,肯定其积极影响,否定它的消极负面结果,这是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立场。 3.简述21世纪STS的发展趋势。 答: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学术背景和社会条件的变化,STS有了新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1)全球化趋势。 (2)多样化趋势。 (3)有机化趋势。 (4)技术化(主导)趋势。 (5)人文化趋势。 (6)生态化趋势。 4.筒述交叉学科的基本形态。 答:交叉学科有多种类型或多种形态。交叉学科主要有三种形态: (1)边缘学科。即时现实世界不同层次的交叉点进行研究,在两门以上的学科的结合点上成长起来的学科。 (2)综合学科。即以特定的物质世界的客体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之进行研究的学科。 (3)横斯科学。即以许多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形式的某一个特定的共同方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简述古代中国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答:古代中国在辉煌的历史文化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技术,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和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 (1)技术。 ①陶瓷技术。中国瓷器经历了从陶器到瓷器,从青瓷到白瓷,再到彩瓷的发展过程。造瓷技术于11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国家,1470年传到意大利及西欧国家。 ②丝织技术。丝织品是中国人民的发明和创造。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就开始养蚕和织丝,约在公元前4世纪我国的丝织品就远销国外,汉代以后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达到过很高的水平;中国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风格,这一风格大概在汉代就已形成。 ④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整个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科学。 ①农学。大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已开始了农耕作业,在此后数千年中,农业一直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农学体系。 ②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我国古代发育最成熟的学科。春秋战国时期,医学体系得到初步建立;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代表那个时代医学昀最高成就,他所采用的切脉、望色、闻声、问病四诊法一直沿用至今;《黄帝内经》是当时医学的集大成著作,书中提出的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为中医药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③天文学。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约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有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到春秋战国时期,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面性

论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面性 在当今社会,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使社会一步步迈向繁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系统知识,而且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不竭的动力。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创新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潜在的、根本的动因。以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今天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取向。我们应该看到,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科学技术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从近代产业革命发生以来,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最巨大、最引人注目的社会功能,也是科学技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胜以往。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 (2)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一切要素包括工具、工艺方法、控制手段、劳动者的技能和智力水平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即增加劳动力、增加投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最具关键作用的要素。事实表明近几十年间有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三分之二来自技术进步。科学

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包括三点内容:“技术应用推动社会发展”“技术应用造成的负面影响” “发展新技术,造福全人类”。帮助学生了解技术的双刃剑作用,了解怎样合理应用技术,趋利避害发展新技术,让技术为造福全人类服务。 教学目标 1、理解技术应用的双刃性,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了解不同技术应用的两面性,提高明辨是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正确认识技术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技术应用问题的分析、参与和决策能力。 重点、难点 技术应用的双刃性,可持续发展观的观念是本节的重点,因为较难理解,也是本节的难点。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技术应用的正面作用了解较多,对技术应用的负面影响知道较少,较陌生。 2、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了解得不全面、不系统,比较难以理解。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指导阅读法、集体激智法、亲身体验法,集体讨论法。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引导他们上升到理论认识。此外,通过补充一些有说服力的案例、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 1、到图书馆或网上查询,实地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图片或视频等。 2、将收集的多种资料制成幻灯片或课件,供教学使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引入:先让同学们分析一下我国的四大发明应用情况 师:通过同学们的总结,你有什么启示? 生:用好了为活人服务,用的不当就为死人服务………… 师:对,其它技术的应用也是这样,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讨论的问题——技术应用的两面性。 师:技术本身没有正、负之分,是它在应用的时候,在给人类带来财富,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这就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呢? 二、合作探究 (一)技术应用推动社会的发展 1、展示几组图片:(让学生先直观感受技术应用的正面作用) 漂亮的服饰、多彩的食物、繁简不一的古今住房、变化迅速的交通工具、太阳能发电站、“神六”的发射和人造卫星。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越来越进步………… 师:是什么带来的这些变化? 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师:(总结)对。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航天航空无不包括技术的应用,正是这些技术的不断发明与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学生阅读教材案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 师:请同学们思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把人们带入信息时代、网络社会……

我与电子科学与技术

(1)、你所了解的集成电路产业,你对集成电路产业中测试领域的认识。请收集这一产业的技术现状、产品情况、主要企业、经济效益和今后发展等情况写一篇综合分析报告。 (2)、你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 (3)、你对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有何计划?准备采取哪些措施去实施你的计划? 技术现状: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在当代,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逐渐取代其他产业成为第一产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不仅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有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都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对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全国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水平先进、应用广泛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科学研究领域,并在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上了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差距更大。这既有历史、体制、技术、工艺和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各个层次所需专业人才短缺的原因。核心技术仍然是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短板。我国集成电路产品以进口为主,国产集成电路自给率较低。 中国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后起之秀,在当前的竞争中压力巨大,预计并购将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赶超国外的有效方式。通过并购,集成电路上游可以快速提升相关技术,中下游制造和封装环节有望通过并购形成竞争外企的规模优势。在产业资金与政策支持下,未来集成电路产业在本土以及海外的并购趋势将增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前25 家半导体企业的营收占整个行业的比重达到72.1%,比2013 年的69.7%高出2.4%。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教材125-126页) 1、全球性问题 “全球问题”主要包括了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2、造成“全球问题”的原因 “全球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 (1)、科学技术的运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与技术在研究和应用时,会引起多种不同的变化,有的变化对我们有利,有的变化对我们有害。好像是一块硬币的两面。由于目的不同,科学与技术既可以造福也可以造祸。 例如,原子能技术既可用来建造核电站,也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网络可以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又可以给现代社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现在网络是许多恋人认识的媒介,又是许多家庭出现问题的原因。 (2)、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负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从认识上讲,我们对技术应用负面作用的认识是一个过程。一项新技术究竟有什么负作用,这些负面作用在什么具体条件下会出现,技术创新者和应用者在一段时间里都不很清楚,对要滞后很长时期才出现的恶果,更难作出准确的预言。 例如,对使用DDT的评估就经历了较长的过程。开始人们发现利用它杀灭害虫,增加农业生产效果显著,主张推广;后来才发现,长期使用这种农药又威胁生态环境,不仅大量的生物死亡,甚至终生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体内含有化学农药DDT。DDT通过食物链已经影响到所有的生物包括我们自己。 (3)、技术犯罪是技术负作用的原因之一 既然技术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所以有些人就会有意识地用科技来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学术界提出了“恶技术”的概念。“恶技术”的制造者,明明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却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是在用技术犯罪。 (4)、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错误政策是造成科学技术负作用更为根本的原因 马克思很早就指出了这个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的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造成4 000多人死亡; 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更是做了系统的阐述。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资本将自然看成是资源的“水龙头”和废弃物的“污水池”。尊重生态规律与发展资本主义是矛盾的。资本的扩张成为一种无限制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所有事物都要辩证地去看待。科学技术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改善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副作用,比如人们过于依赖科技,自理能力、交流能力等变差,比如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得好处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如纺织和化工科技为人们提供了琳琅满目、舒适美观的衣着用品,洗衣机、洗涤剂免除了人们手工洗衣之劳,农业和食品科技为人们提供了营养丰富、品种多样的美味佳肴,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等使得人们的出行如添翅翼,还对人类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电视、广播、录象以及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计算机网络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精神享受,成了左右人们思想、情操的主要传播媒介。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现代科学技术,人类的生活将会回到一种怎样的状态。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的渗透性因素。在古代生产力、近代生产力、现代生产力这三种不同质态的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不同。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占居第一位,起着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对促进生产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的最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走高度科技化、智能化的道路,是实现生产力的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