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

1.国民生产总值

2.物价水平

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

1.总需求分析

(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

(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4)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凯恩斯主义的AS曲线

(2)新古典主义的AS曲线

第三章经济增长理论

1.索罗模型的假定

2.索罗模型的动态学

3.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第一章总论:宏观经济指标

一、国民生产总值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C+I+G+NX

收入法:Y=Yd+TA-TR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二、物价水平

GDP平减指数

消费品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率

第二章经济波动理论

一、总需求分析

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收入—支出模型)(1)两部门产品市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2)三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

(3)四部门产品市场均衡的决定

(4)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IS曲线的形成

决定IS曲线斜率的因素决定IS曲线截距的因素

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

决定LM曲线截距的因素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1)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

联立解得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

货币政策的效力分析: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下降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的效力越大。

(3)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总效用=初始效应+引致效应

财政政策的效力分析: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税率下降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在LM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上升导致的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小。

在IS曲线斜率不变的条件下,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效力越大。

4.总需求曲线

二、总供给分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分析

(1)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SAS曲线

LAS曲线

(2)需求冲击

初期均衡为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货币冲击的效应

初期稳定为非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货币冲击的效应不干预

政策干预

初期均衡为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财政冲击的效应

初期稳定为非稳定性均衡条件下,财政冲击的效应(3)供给冲击

人大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六版课后习题题库完美版

第一讲 一、选择题 1. 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下列哪些课题( ) A、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的根源 B、经济总表现的微观基础 C、一些经济取得成功而另一些经济则归于失败的原因 D、为实现经济目标,可以制定经济政策以增加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E、上述答案都正确 2. 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手段之间的矛盾意味着 ( ) A、对于社会的有限需求只有有限的手段 B、因为资源稀缺,不是社会的所有需求都能予以满足 C、在经济学中选择并不重要 D、即使资源不稀缺,而且需求也是有限的,社会仍将面临着一个难以满足所有欲望的困境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 新古典经济学的定义指( ) A、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B、需不能全部满足的 C、消费是经济行为的首要目的 D、资源的最佳配置是必要的 E 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4. 下列说法中哪一个不是经济理论的特点( ) A、经济理论能解释一些现象 B、经济理论建立因果关系 C、经济理论只与一组给定数据有关 D、经济理论可以在所有条件下应用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5. 存款单上的存量为( ) A、收入额 B、支出额 C、收支额 D、余额 6. 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容( ) A、总产出是如何决定的 B、什么决定就业和失业总量 C、什么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速度 D、什么引起总价格水平的上升和下降 E 以上说法全都正确 7. 宏观经济学包括这样的容( ) A、什么决定了产出的构成 B、资源如何在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 C、什么决定收入在社会各集团之间的分配 D、一个特定厂商中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8. “外生变量”与“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 ) 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 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生变量的值由模型部决定 C、.外生变量由模型部决定,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 D、生变量是确定的,而外生变量则不是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9. 宏观经济学( ) A、研究所有重要的社会问题 B、研究经济学中所有与政治有关的方面

宏观经济学讲义(叶航)

宏观经济学讲稿 第一篇宏观经济变量 第一章总产出 一、总产出核算的指标 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由本地公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NP在统计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第一,GN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 第二,GNP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 第三,GNP按国民原则,而不按国土原则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GDP与GNP的关系是: GDP = 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 2.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GNP或GDP扣除折旧以后的余额。它们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 3. 国民收入(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后的余额。它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间接税指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 直接税指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这类税收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 4.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它是国民收入进一些必要的调整后形成的一个指标。 最主要的扣减项有: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 最主要的增加项有: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退休金、医疗补助等。 5.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扣除所得税以后的余额。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GNP或GDP减折旧;等于—— NNP或NDP减间接税;等于—— NI减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支付;加转移支付;等于—— PI减个人所得税;等于——DPI

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 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有: 1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 3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 GDP核算理论 一 GDP的含义 1 什么是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 ●GDP是流量; ●GDP是地理概念。GNP叫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GDP是生产概念而不是销售概念; ●GDP是增加值,不计中间投入,或者说是最终产品价值;

人大802考研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重点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重点章节及重点课后习题 I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章节或知识点 一、导言(第1、2章 1、宏观经济学科学(第1章 (1宏观经济学。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后面所有章节都是围绕这三个变量展开的、本书框架(有利于加深对宏观体系的认识。 (2价格黏性与伸缩性。短期和长期,价格情形,也是不同学派分析的角度或出发点。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了解下即可。 2、宏观经济学的数据(第2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总产出。重点掌握:概念和内涵;核算中的特殊处理;名义GDP、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和改进。 (2国民收入核算。重点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GDP与其他国民收入指标(GNP、NNP、NI、PI、PPI的关系。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重点掌握:CPI的含义。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关系。 说明:第1、2章比较基础,初级宏观看过的考生,可以直接看讲义,教材直接略过就行。 二、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4、5、6章 重点章节在4、5、6。其中,最最重要的章节在第4章。

1、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第3章 (1国民收入的分配。重点掌握:企业对要素需求的决定,欧拉定理。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该函数的性质必须掌握。 (3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重点掌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均衡的条件、利用储蓄和投资曲线分析问题。 2、货币与通货膨胀(第4章 (1货币数量论。重点掌握:数量方程式和货币数量论,表达式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数量方程式来解释通货膨胀。(12年真题 (2通货膨胀与利率。重点掌握:费雪效应与费雪方程。 (3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重点掌握: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价格与利率的关系。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重点掌握: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VS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5古典二分法。重点理解古典二分法含义,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的含义与区别。 说明:货币与通货膨胀这一章的比较重要,建议能在这些重点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下,本章不难。 3、开放的经济(第5章 (1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小型开放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重点掌握:①小型开放经济的特点和假设条件; ②各种政策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讲义全

第六章消费 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第二节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随机游走消费理论/随机游走股票价格理论

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 1.1两个基本模型 我们的理论出发点是两个基本的模型,拉姆齐模型和迭代模型,他们提供了宏观经济学大多数优化模型的框架。 1.1.1拉姆齐模型 ●拉姆齐1(1928)提出,卡斯(1965)和库普曼斯(1965)发展。 ●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第一个基本模型,旨在确定社会的最优储蓄率。 ●大量相同的竞争性厂商租用资本雇佣劳动以生产并销售产品,大量相同的长生不老家庭 供给劳动、持有资本、消费并储蓄。 ●不考虑市场的不完美性以及由异质家庭和代际关系造成的所有问题。 1Ramsey Frank P.(1928), “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Saving.” Economic Journal 38, No.152 (Dec), Pp543-559.

1、行为人最优化 行为人的效用函数: 0'',0',)(0<>=∑∝ =u u C u U t t t β 其中,β代表主观贴现率,10<<β。 行为人面对的生产函数: 0'',0'),(<>=f f K f Y t t t t t K I K )1(1δ-+=+ 其中,δ代表资本折旧率,10<<δ。 行为人面对的预算约束为: t t t t I C K f Y +==)( 行为人的最优化:

t t t t t t t K K C K f t s C u )1()(..)(max 10δβ--+=+∝=∑ 转化为: } ])1()([])1()([max{])1()([max 1211110???+-+-+-+-???-+-++++++∝=∑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K K K f u K K K f u K K K f u δβδβδβ C O F ..(对1+t K 求偏导) )]1()('[)(')('11δβ-+=++t t t K f C u C u 经济含义: (1)跨期消费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行为人主观收益率和资本实际收益率的乘积。 (2)主观收益率和资本实际收益率的乘积大于1,投资有利可图,减少现期消费。 典型的行为人代表整个经济,这个行为人既有家庭的性质,又有厂商的性质。所以行为人的最有选择等于整个经济的最有选择,也就是拉姆齐模型的社会最优解。

高级宏观经济学题库考试复习资料

高级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2. 消费函数:社会总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 3. 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4. 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写i=i(r),一般地,投资量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5.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 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6. 货币需求: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 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7.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 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8. 法定准备率:指中央银行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和存款机构必须遵守的存款准备 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法定准备率可因银行类型、存款种类、存款期限和数额 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9.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 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来调节货币存量和利率的一项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 目前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政策目标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工具。 10.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它是表明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曲 线上任意一点表示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及其对应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衡时的产量水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1. 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在现行的 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12. 非自愿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而找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 13. 储蓄率: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也就是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用 公式表示为s=S/Y。 14. 名义GDP: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

中级宏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总结.doc

新古典综合 2.2你如何看待古典理论中的“两分法”,如何理解“货币中性”假设? 2.4萨伊定律的主要内容 2.7何谓“费雪效应”? 3.1核心概念:货币幻觉、边际消费倾向、流动性偏好、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陷阱、挤出 效应、凯恩斯定律 4.1核心概念:适应性预期、自然率假说 4.2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有何不同?请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予以说明(此题结合第 五章)。 5.1核心概念: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假说、卢卡斯批判、政策无效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动态时间不一致性 5.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凯恩斯主义进行评判的? 5.3什么是“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了解其推导过程。以此为基础说明理性预期对于宏观经 济学的意义。 5.5请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说新古典宏观经济学Ⅰ的“政策无效”主张。 5.6你能另外举出政府经济政策动态时间不一致性的一个或者几个例子吗? 5.8简述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 6.1核心概念:真实冲击与技术冲击、跨期替代效应、索洛剩余、乘数-加速数模型、货币 经济周期理论、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6.5给出真实冲击与名义冲击的定义。经济学家认为何种真实冲击是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最 主要原因? 6.8简述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并以图加以说明。 6.11从传统的凯恩斯理论(1S-LM模型),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实际经济周期(RBC)理 论,再到新凯恩斯主义理论(AS-AD模型),它们如何解释经济周期波动原因? 7.1核心概念:非市场出清、工资粘性与价格粘性、菜单成本、效率工资 7.2论述新凯恩斯主义兴起的理论背景。 7.4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何差别? 7.7简述效率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7.10、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如何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其有些什么政策主张?

2018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宏观经济学复习第九章讲义-新祥旭考研

第九章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概述 1. 经济周期的定义与特征 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它具有以下特征: (1)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体性、全局性的波动。 (3)一个完整的周期由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组成。 (4)周期的长短由周期的具体性质所决定。 2. 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周期: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英国统计学家基钦1923年发现)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1860年发现)(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平均长度为50年。(俄国经济学家康氏1925年发现)(4)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氏1930年发现)(5)熊彼特周期:综合周期,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18世纪80年代~1842年,为“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1842年~1897年,为“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1897年以后,为“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信用过度论 (2)预期过度论 (3)消费不足论 (4)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论 (5)创新理论 (6)政治周期论 (7)太阳黑子论 二、乘数—加速数理论 1. 加速数v: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的比率,即v = ΔK /ΔY(若不考虑折旧,则)= Δ I /ΔY(若不考虑技术进步,则)= K / Y(资本- 产量比)。根据定义有: v = 本期投资I t - 上期投资I t - 1 / 本期产出Y t -上期产出Y t-1 2. 加速原理 第一,投资具有一次完成,在折旧期内反复使用的性质。因此投资不是产量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率的函数。 第二,在产量变动的临界点,投资变动的幅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变动,呈现出加速的态势。 第三,要使投资增长率维持不变,产量就必须按一定比率持续增长。 第四,加速的含义是双重的,当产量停止增长或下降时,投资水平下降也是加速的。 第五,加速原理实现的条件是没有闲置生产设备。如果设备闲置,产量扩大只需动用闲置设备,不必增加投资。 3. 乘数—加速数模型Y t = b·Y t-1 +I0+ v(C t - C t-1) 式中:Y t为即期产出(收入) b为边际消费倾向 Y t-1为上期产出(收入) I0为自发性投资 v 为加速数 C t为即期消费 C t-1为上期消费

高级宏观经济学 06 RBC

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1.Introduction: some facts about economic fluctuations z我们关注两个重要的指标: why? 产出(GDP)和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z我们关注经济的短期波动why? z有哪些波动特质我们可以观测到? 1)这些波动没有简单的规律可循 – modern macroeconomics has turned away from attempts to interpret fluctuations as combinations of deterministic cycles of different lengths, e.g., Kitchin(3 years), Juglar(10 years), Kuznets(20 years), and Kondratiev(50 years). 2)产出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相当不同 – inventories vs. nondurable consumption 3)波动常常是”牛长熊短” 4)产业升级和政府干预经济并没有改变波动本身 5)Okun’s law: 3 percent shortfall in GDP relates to 1 percent rise in the unemployment rate. 2.Theories of Fluctuations z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amsey model z Two extensions: i)Including a source of disturbances: real shock. ii)Including variations in employment z Keynesian theories of fluctuations -- nominal stickiness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40经济学(宏观、微观)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840经济学(宏观、微观)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 一、辨别分析题(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说明:请对下列说法正确、错误或不确定做出判断,并作简要解释,没有解释不得分)1.风险厌恶者在选择投资两种不同的彩票的时候总是选择风险较小的彩票。 2.只要企业生产时所产生的边际成本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总是递增的。 3.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同时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保持不变,那么消费者将承担所有的税收。 4.假设小明只能消费两种产品:X和Y。如果X是一种吉芬商品,那么对小明来说Y 一定是一个正常商品。 5.某工厂A进行生产时污染了一条供给居民用水的小河。那么工厂A的生产行为对居民来说具有负的外部性。如果工厂和居民之间可以谈判,那么只有当居民们拥有小河的产权的时候,谈判才会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率的均衡结果。 二、名词解释(本题12分,每小题2分) (说明:请用1~2句话简要的解释下列经济学概念) 1.正外部性 2.边际效用 3.完全竞争市场

4.价格歧视 5.恩格尔曲线 6.囚徒困境 三、简单计算题(本题30分,每小题5分) (说明:请清楚的写明该题目的计算过程。没有计算过程的不得分) 1.假设小明对食品A的需求曲线为Q=10-2P。当食品价格为P*时,小明对食品A 的价格需求弹性为-2/3。那么P*等于多少? 2.设农场A今年种植水稻时使用了机器种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方法。假设机器的使用量按照使用机器的个数计算。在种植相同面积的水稻的情况下,机器的使用数量越多,每台机器所能替代的劳动力就越少。请画出农场A的等产量曲线。 3.假设小明对衣服的反需求曲线是P=5-Q B/2。小华对衣服的反需求函数是P=10-2Q h。他们两个人对衣服的总需求为多少?如果衣服的价格为每件4元,那么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购买量是多少?如果衣服的价格涨为10元,那么小明和小华对衣服的总购买量又是多少? 4.假设小明每周消费X和Y两种商品时的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U(X,Y)=10X+5Y。小明每周的收入为100元。商品X的价格为每件2元,商品Y的价格为每件5元。那么对于小明来说,商品X和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小明每周将会消费多少单位的X和Y? 5.假设在我国某种产品A的交易是违法的。人们只能通过黑市对该产品进行交易。假设产品A的需求为Q D=12-P,产品A的供给为Q=2P。那么产品A的黑市均衡价格为多少?近日,政府发现了该产品的黑市交易,加强了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产品A的供给减少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产品A的需求曲线和供给分别变成了什么?新的均衡价格和

5-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索洛增长模型 【1.1 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事实】 对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其生活水平有巨大差异 【1.2 假设】 投入与产出 影响经济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 资本品(机器生产);劳动资本(劳动率);科技进步水平 关键是A和L 是以相乘的方式进入生产函数的,AL称为有效函数 关于生产函数的假设 索洛模型中的生产函数的关键假设是规模报酬不变,对于资本和有效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如果让资本和有效劳动数量翻倍,那么产量也会翻倍。

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前提条件是: 1.经济规模已经足够大,使得专业化分工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好处 2.相对于劳动和资本和知识来说,其他的投入要素并不重要,索洛模型忽略了土地和其他 自然资源的作用。

关于投入要素变化的假定 1.假定模型中的时间是连续的,也就是说,模型中的每一个点的变量都是有定义的 2.

稳态的时候经济增长率变为零,稳态时候,平均产出的增长率为零但是总量的增长率并不是为零 经济增长率是按照人口增长率和科学技术增长率来计算的。

切线和水平投资持平,这时候达到最大的增量低于资本存量,会向高资本进行回归 用图形表示的是运动的轨迹 1.4 储蓄率变化的影响 s 是外生的变量 定性的结论: 如果s 突然上升到s’ 中的这个位置

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先是增加,然后增加的逐渐下降,资本存量的变化率 资本存量本身是一定是往上走的,是递减的增加 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相对应 劳均资本的增长率和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是同步的 变动,因为技术进步率是不变的 劳军产出的对数值 每单位劳动的平均消费是怎么变化 取决于产出怎么变 也取决于劳动怎么变 投资先快速下滑,然后回归到新的均衡 以上是储蓄率变化对产出变化的时间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精选考题训练”名师精讲(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1.说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1)假设条件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

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为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的稳定状态。 2.某生产函数为古典增长模型:0.50.5Y K N =,Y 代表总产出,K 代表总资本存量,N 代表 劳动数量。假设劳动数量以0.07n =速度增长,K 以0.03δ=速度折旧,求: (1)资本与劳动的收入份额各是多少? (2)如果储蓄率0.2s =,求稳定状态下人均资本k 和人均产出y 的值? (3)稳定状态下的人均产出y 的增长率是多少?总产出Y 的增长率又是多少?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中级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经济收入理论 1.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切线的斜率) 平均消费倾向(APC):任一收入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原点与某一点的斜率) APC>MPC;y↑=>APC↓,MPC↓ 2.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量增加对收入的影响。 平均储蓄倾向(APS):任一收入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例。 APS>MPS;y↑=>APS↑,MPS↑ APS+APC=1;MPS+MPC=1。 3.乘数:投资乘数ki=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1 / 1-β | 负税收乘数kt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β/ 1-β β<1,|1/1-β|>|β/1-β| 平衡预算乘数ks=1.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均衡分析) 前提:净投资是一个内生变量 1.投资的决定: 1.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投资量,称自主投资。i=i(r)=e-dr;d为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程度。 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3.MEC曲线表明:i和r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4.投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R上升而被缩小了的r的数值成为MEI。更精确的表明了i和r之间的关系。(当R↑而r↓时MEC不可体现,而MEI可以体现) 5.预期收益与投资: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如下: 1.对投资项目的产出的需求预期:如果企业认为投资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未来增加,就会增加投资。 加速原理:产出增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可称加速数,说明产出和投资之间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样题解答(人民大学)

试 题 名词解释: 1.投资乘数(13章) 解析:乘数理论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因素发生变化,那么均衡国民收入就会发生变化。乘数理论反映了这种影响的程度。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等,分别考察了这些因素对于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 答案: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 2.流动偏好(14章) 解析:流动偏好是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是其讨论为什么人们会持有货币。在此基础上,结合货币供给,就可以分析货币市场均衡,从而讨论与此对应的产量与利率的组合关系。因此,这个概念是凯恩斯对于产出波动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答案: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他认为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于货币的流动偏好。人们处于以下三类动机而需求货币。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第二,谨慎或预防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简答: 1.为什么说投资等于储蓄(I=S )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13章) 解析:本题考查了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均衡条件。在两部门简单国民收入理论中,均衡条件是支出等于收入,即Y C I =+。两边同时减去消费,等式左边就是没有消费的收入,即储蓄,右面是投资,所以投资等于储蓄也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答案:假定经济中不包含政府和对外贸易部门,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在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由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组成,即社会的总支出为:AE=C+I 。如果社会的总收入为Y ,则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Y=C+I 。具体来说,经济中的消费支出由收入决定,即C=C(Y),而投资支出取决于利息率,为了简单起见假定投资为自主投资。那么经济的均衡条件可以以表示为Y=C(Y)+I 0,那么可以得到Y-C(Y)=I 0,等式左边就是没有用于消费的收入,即储蓄,所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就是储蓄等于投资。 2.主流经济学的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15章) 解析: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西方经济学分析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本题考察了如何获得其中的总需求曲线。主流经济学通过一般均衡的方式获得总需求曲线,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获得总需求。因此,分析总需求曲线可以通过IS-LM 模型进行。总需求曲线背后的机制是价格变动导致LM 曲线移动,货币市场均衡导致利率变动,利率变动导致投资变动,进而影响总产出。 答案: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需求。交易和预防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这样,不同的价格水平决定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从而决定了消费和投资需求量的大小。 由此可见,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为()I I r =,储蓄函数为()S S Y =,货币需求为()()12L L Y L r =+,货币供给为

宏观经济学-讲义课件

宏观经济学 CH1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一词最早是挪威著名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R·费瑞希在1933年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大问题,即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或研究宏观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如果从历史上看,最早研究宏观经济问题的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及其著作《国富论》,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则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事,1936年出版的凯恩斯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被认为是第一部系统地运用了总量分析方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经济学著作,现代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由凯恩斯奠定基础,并由凯恩斯的追随者发展起来的。 §1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考察社会的总供给、总需求、总价格、总就业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经济学说,它不同于考察以个人与企业为对象的微观经济学。(“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总体”,是指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直接或间接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体)。具体讲,宏观经济学即以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财政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二、基本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产量的决定,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决定,这一指标可以衡量整个经济的状况,并决定了总体经济中的其它问题。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决定了经济中的就业状态。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增长,只有在说明了GDP决定的基础之 实际GNP:以(当年)不变结构计算的产量

名义GNP :以(当年)可变结构计算的产量 2、失业问题 凯里斯主义提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失业问 题。战后美国的失业率逐年增加,1952-1962:5.1%,1962-1972:4.7%,1972- 1982:7.0%,1981-1982:9.7%,1983-1985:8.0%。失业使经济增长缓慢,并带 来了许多社会与政治问题,固此,研究失业的性质、特征、分类,原因以及解决方 法就是成为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3、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质水平的普遍上升。战后通货膨胀成为全球性的宏观经济问 题。无怪于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部经济发展史也就是通货膨胀史。 从图中可以看出,60年代以前的通货膨胀较低,1973年以后的通货膨胀相当高, 其中1974年第四季度达到14.3%的最高点,80年代以后有所下降。 委内瑞拉目前正处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机中,而人民则面临严重的食物危机。 目前委内瑞拉的通胀率是全球最高的,一些经济学家预计到2017年底其国内通胀率将会飙 升至2200%。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也大幅贬值,使得政府及零售商店更难以购买食物,导致 国内食物严重短缺。目前在委内瑞拉有三种地方能够买到食物。其中之一就是国有商店,这种 商店出售的食品有政府补贴,因而价格相对较低。不过这些商店对购买食物有着严格的限制。 人们只能在一周中的固定日子购买食物,而且要排上数小时的队且不一定能够买到食物。另一 种选择就是私人超市,不过私人超市的物价昂贵而且同样面临食物短缺问题。最后一种选择就 是黑市,在黑市购买食物既违法又危险。而且食物价格巨贵无比,通常是国有商店价格的15倍 以上。委内瑞拉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为1507.58美元每月,但黑市的一袋意大利面就要300美 元以上,普通人完全无法承受该价格。 8 642失业率141210 8 642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研2021考研复习笔记与讲义

《高级宏观经济学》考研罗默版2021考研复习笔记 与讲义 第1章索洛增长模型 第一部分重难点解读 “一旦人们开始思考(经济增长)问题,他将很难再顾及其他问题。”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1988) 1.1 模型假设 投入与产出 生产函数采取如下形式: 其中,:时间,:有效劳动——劳动增加型的或哈罗德中性。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对于所有 规模不变结合两个不同的假设:第一是经济规模足够大,以至于专业化的收益已被全部利用。第二是除资本、劳动与知识以外的其他投入相对不重要。 把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写成单位有效劳动的函数: 定义,以及,得: 关于的假设: (1),,(如何推导?比较重要!)

(2)稻田条件(Inada condition):, 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整理可得:,图示如图1.1所示。 图1.1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生产投入的演化 给定资本、劳动与知识的初始水平,劳动与知识以不变的增长率增长: 其中,与是外生参数。 求解以上两微分方程,可得: 假设:用于投资的产出份额是外生且不变的,则有资本动态积累方程: 其中,为资本折旧率。 1.2 模型动态学

1.2 模型动态学 的动态学 由于,利用链式法则: 结合如上关于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的假设,可得: 由规模报酬不变假设有:

第一项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为,该产出的投资份额为;第二项为持平投资——为使保持在现有水平上所必须进行的投资量。 当每单位有效劳动的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所需的投资时,上升;当实际投资小于持平所需的投资时,下降;当二者相等时,不变,如图1.2所示。 图1.2 实际投资与持平投资 一个重要问题:试证明图1.2中实际投资曲线与持平投资曲线只相交一次。 资本与其增长率的图示可表示如下: 图1.3 索洛模型中的相图 平衡增长路径 平衡增长路径下,劳动与知识分别以速率与增加。资本存量等于;由于在处不变,在以速率增长(且等于)。在资本与有效劳动以速率增长的条件下,规模不变的假设意味着产出正在以该速率增长。最后,每工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是(西南财大曾志远)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是(西南财大曾志远)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宏观经济学》讲义 曾志远() 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有:1经济模型。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 3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 ●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 GDP核算理论 一 GDP的含义 1 什么是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 ●GDP是流量;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802经济学参考书目及复习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802经济学参考书目及复习经验 首先简单说一下专业课科目——802经济学。 人大的大部分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硕都考这一科目,具体有哪些专业可以去人大研招网上查找专业目录。 802经济学包含三个部分: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各50分。 参考教材及使用: 政治经济学: 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主要看导论和资本主义部分; 人大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学习手册,与上一本书配套,背课后习题答案;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主要看社会主义部分;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只要做计算题; 人大经济学院卫兴华老师的论文。 以上教材均建议使用最新版本。 宏观经济学: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9版),课文+课后习题,至少过两遍;

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看宏观流派部分(新古典宏观和新凯恩斯); 还有一些其他经济学流派的内容; 巴罗《宏观经济学》,索洛模型的部分,主要看数学推导,注意有一个地方和曼昆书上的处理不一样。 微观经济学: 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课文+例题+课后习题,至少过两遍,看到“资本和时间”一章为止,不确定性不用看,博弈论看看得懂的部分;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 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课后习题,至少过两遍,章节对应上一本书,其中不确定性的部分在这本书里找点习题;圣才的课后习题解答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外部性那一块(公共产品、科斯定理etc) 时间来得及的话,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翻一翻,和尼克尔森的对应,其中替代和收入效应分解、一般均衡、要素市场、资产市场、跨期选择的部分重点看一下;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翻一翻,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中级宏观经济学考试资料整理

3、从理论演化的角度,比较两个不同现代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流派(三大主流: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 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诞生于一个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而又无法达成共识的年代,新凯恩斯主义不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对它进行批评、继承和发展,新凯恩斯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一下命题是一致的:劳动市场上京城存在着超额劳动供给;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经济决策在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凯恩斯主义所忽视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吸纳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经济基础。凯恩斯主义理论的缺陷是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经济基础,新凯尔斯主义者以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代替凯恩斯主义工资刚醒和价格刚性的概念,以工资粘性、价格粘性和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取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价格弹性和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等问题相结合,建立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日益加重,经济中存在着高通胀和高失业并存的“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对此一筹莫展,对“滞涨”既不能在理论上做出清楚的解释,也提不出有效的治理方法,因此受到各方责难,严重动摇了其在经济学的主流地位。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以反对凯恩斯主义革命的姿态出发,指出正是长期以来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和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才导致了经济社会出现“滞涨”现象,因而货币主义反对国家干预主义,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极力抨击了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重点强调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主张执行“单一规则”的货币供给政策来达到一致通胀和经济增长的目的。 理性预期:货币主义的稳定货币增长率的策略未能使经济迅速摆脱困境,一些新保守主义者试图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另谋出路,他们虽然接受弗里德曼关于自然失业率的假说,但并不满意他的适应性货币预期分析,把前后两者结合并不能充分说明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是无效的,只有把自然失业率假说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思想(人是有理性的)结合起来才能做出恰当的解释。 4、宏观经济学中如何区分短期和长期(中期)、超长期(长期)?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在短期里,由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因此,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萧条时,市场自身很难进行自我调整,为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使实际经济运行尽量稳定在潜在总产出水平上。在中期,我们仍假定潜在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现在我们放弃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而让价格能自由波动。一旦价格可以变化,我们马上可以发现,市场自身具有非常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即使在中期,适当地借助政府的干预来使经济尽快地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仍旧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短期和中期里,政府的干预政策可以比较显著地影响实际经济的运行。一旦进入长期,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短期运用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在短期和中期,我们都假定实际产出是由需求面决定的,而一旦进入长期,我们就发现实际产出主要是由供给面决定的,因此,在长期中,我们关注的是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 大致来说,在长期中决定一个国家潜在产出水平的因素有如下三个: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 6、比较分析凯恩斯、弗里德曼与莫迪利阿尼的消费函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