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

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

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
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

2011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解析

试卷评析

2011年黄冈市中考历史试题抓住历史主体,紧扣时代热点,呈现能力立意,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当属近四年来黄冈市中考命题中最好的一次。试题的难度恰当,区分度控制得不算完美;重点十分突出,语言叙述专业、精准,美中不足的是试题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上略选不足。总之,与往年试题相比,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试题凸显学科主干知识,重点十分突出。今年的试题跟去年一样分值为40分,题量没有变化。试题主要考查了汉唐明清政治、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和改革开放,外交成就以及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及其影响。总体上说,中外近代化过程、建国后的艰难探索和改革开放以及战后资本主义走向是近年来常考常新的重点,本次也都涉及到了。

2、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贯穿全卷。从试题考查的目标要求上看,今年试题没有直接的历史知识的考查,几乎全部为能力和价值观的考查,只在第30题第(1)小题中略有呈现,这是前几年试题中不能完全做到的。对知识考查的彻底抛弃是命题的一种趋势,也是历史课堂摆脱传统的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教学模式、引入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最好指引。

3、试题的难度把握十分好,区分度的控制还要讲求技巧。今年试题的难度很好,目测估计能有0.65,适合中等学生应考。但是在如何让中下游学生得分达到或者超过及格的命制上,试题鲜有照顾。

4、试题足够好了,但是吹毛也要求疵。试题在区分度的控制上不够好,可以增加一些让80%考生能做的试题,至少也要有总分值的5%吧?这样就能平衡试题的区分度了。开放题比重不够大,需要再权重一点。使之能够达到10%的比例。此外,第28题材料三中所出现的“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达28762元”,无法知道这个数据出自何处,感觉不实,我宁愿相信这是一个笔误。

特别试题展示

选择题7、D【解析】考查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题目从唐太宗著名的“君舟民水”的治国观点出发,列举他的治国措施,引出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和应用。在诸子百家思想中,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唐太宗治国措施里面爱惜民力,让人民生产有时,正是体现了儒家的“仁爱”的主张。

8、D【解析】考查点:历代中央机构的设置。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都有“汉承秦制”的传统。所以机构设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本题给出的三朝中央机构设置分别是秦朝、唐朝和明朝。要能区分三朝中央机构设置,明朝虽然因袭前朝,设有六部,但是明朝废除丞相,是专制主义集权的一个重要表现,注意与唐朝区分。

9、C【解析】考查点:郑成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康熙的挽联学生比较生疏,要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仔细读懂挽联的意思。首先,要对郑成功历史事迹有所了解。挽联也正是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清军南下后,南明士臣纷纷降清,唯有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北溯长江与清军抗争,兵败后东征台湾,赶跑荷兰殖民者,打算以台湾为据点继续反清复明。正是挽联所记述的。其次还要对比其他人的事迹,加以排除。郑和是明朝中早期人,他的主要事迹是七下西洋,无争半壁,一隅抗争的事;戚继光主要是抗击倭寇对沿海的侵扰,施琅主要是攻克台湾。相比之下,郑成功事迹要符一些。如果对郑成功事迹记忆不全、不清,可以看到“海外有孤忠”应该有点联系了。最后要排除郑和与戚继光,因为这两位跟康熙时代想去甚远,不大可能为他们挽联。康熙在位的时候,派大将施琅进攻台湾,设置台湾府,留台防务,并未涉及死亡,挽他是没有依据的。

10、D 【解析】考查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内容。解题思路: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本题重要对两个条约进行比较,反映出新的历史时期(即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华的新特点。帝国主义时期,列强侵华从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开始培养代理人掠夺或者统治中国。同时,既然是新的特点,那么是《南京条约》里所没有的内容。解答本题如果不能理解帝国主义时代侵华的特点,至少要通过对比知道,那一条款是《南京条约》中所没有的。

11、B 【解析】考查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材料的表述中,要抓只“它使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帝制与共和的分水岭”这样的字眼,理解到这就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2、B【解析】考查点: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三则图片中呈现的信息,都是中国领导人接见外宾,尤其是外国元首级的人物。展现的是不同时期我国外交上的成就。这显然与民族关系、民主政治等没有什么联系。

13、D【解析】考查点:重庆谈判。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重庆谈判前夕国内民意的理解。本题由一张照片切入,增加的试题的直观性,同时也增加了试题理解的难度。本题还涉及到五四运动的口号、北伐战争的目的、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主张

14、A【解析】考查点:《权利法案》和英国政治体制。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权利法案》内容的理解。《权利法案》所摘内容均为议会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体现了权力行使过程中议会的主体性和重要性,国王权力从此受到议会的限制。因此可以排除选项B“君权神授”可能性,同时材料所述只有两种权力—议会和国王,因此也可以排除选项C“三权分立”。倒是选项D民主共和有一定的混淆性,但是,所谓共和,就是在没有王权的前提下,两个以上的权力实体联合执行,这显然与材料中的表述不相符合。

15、D【解析】考查点:《九国公约》。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国公约》实质的理解。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特点,正是条约所反映的特点。由于《凡尔赛和约》是在欧洲的巴黎签订的,与本次华盛顿会议所形成的华盛顿体系没有关系,可以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的几个条约中,

《四国条约》虽然也有遏制日本和宰割中国的嫌疑,但是美国的主导地位体现得不明显;五国海军协定倒是体现了美国主导和遏制日本,但是同时也遏制了英国,他是为日后美国称霸全球服务的一个军事协定,宰割中国的意图几乎不能体现。倒是《九国公约》重声美国的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的政策,排挤了日本企图独霸中国的局面,同时也达到了宰割中国的目的,它是华盛顿体系中的核心条约,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华盛顿体现的特征。

非选择题:28.【解析】考查点:社会主义建设艰难起步和曲折、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解题思路: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为线索,回顾建国后当初的艰难起步和随后经历的曲折历程。总结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重温共产党正确决策,带领中国人民共同奋斗,走向富强。(1)小题,1953年党和政府为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所采取的措施,回答本题主要侧重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材料给的是钢材、电力的比较。(2)小题,仔细观察1957-1962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实际是下降了125千克,回顾这几年我国历史发展的情况,到196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低谷的原因,应与之前的国家重大决策和经济政策有关系。从历史课本上的表述看,一直把1958年“左”的错误和三年自然灾害当作粮食产量下滑的主要原因。(3)小题,1978年和1992年中共的两次重大会议及其重大决策本属于识记能力要求,但是,结合经济增长数据来回答会议精神,则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4)小题,自由发挥,答案不具备唯一性,属于开放试题。注意要根据上述三问选好认识的角度,同时,答题时可以从题干的背景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到启示。

29.【解析】考查点:洋务运动与日俄资本主义改革之比较。解题思路:以近代化为切入点,比较中外步入近代化过程中重要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9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特点、成功原因和共同影响。要学会一点中外历史的比较和归纳,通过国际视野看洋务运动,有助于我们多角度的看待中国历史。(2)小题,概括改革内容的主要特点,还是要从材料中整理、归纳出事件的内容。(3)小题,比较材料一(中国洋务运动),说说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原因很多,这里要依据材料作答。可以从决心和手段两个方面入手。(4)小题,在回答上述三个问题的前提下,回答本题要回到课本上,凡在提问当中涉及“结合所学知识”意味着要跳出材料本身,所之课本或者由课本衍生而来的相关知识。

30.【解析】考查点:欧洲两次敌对军事集团、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以及欧盟。解题思路:从欧洲的两次军事集团的对峙到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崛起,同时欧盟也在一天一天壮大起来,使得国际政治格局有新的变化。(2)小题,曾经的英国是“日不落帝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起主要原因是它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把世界其他国家远远的甩在后面。“一战”、“二战”后,英国两次遭受重创,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欧洲主宰世界的局面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美国和苏联。(3)欧盟的成立,在区域上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国际上的话语权,在国际上同时影响着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格局。

附:

黄冈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题1分)

7.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8.下列甲、乙、丙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其中丙图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 B.西汉C.唐朝 D.明朝

9.挽联寄托生者对逝者的哀思,多为对逝者生平事迹的追忆或表达惺惺相惜之情。康熙帝写的一幅拘联“四镇多贰心,二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争,方知海外有孤忠。”哀悼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C.郑成功 D.施琅

10.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D.设立工厂

11.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图6),根据图片内容,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江泽民参加亚太经合会议

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B.外交战线硕果累累

C.民族关系融合发展 D.民主政治发展演进

13.图7,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14.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允许,国王不能征税;议会议员选举不受国王干涉……。法案确定英国政治体制的原则是

A.议会主权 B.君权神授 C.三权分立 D.民主共和

15.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和约鲜明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

非选择题

28.(7分)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

材料二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见图14)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2)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1978-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速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2分)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1)我国政府实行了第一个五个计划(2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答“左”的错误的影响)(1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1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4)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

29.(9分)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浪潮的冲击下,中、俄、日三国相继进行社会改革,但中外改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右弥。……1861年,湘派实力人士曾国藩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在刚从叛乱者手中夺过来的安庆,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企业。——《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1年俄历2 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右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材料三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日本社会改革初期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明治政府颁发 1872年日本 1876年日本官办八幡

的地契第一列火车的新式学校制铁所

请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中、俄、日三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3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俄两国社会改革的内容的主要特点。(2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日本社会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2分)

(4)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日社会改革的共同影响。(2分)

(1)中:洋务运动;日本:明治维新;俄:1861年改革(3分)

(2)中: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1分)俄:是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是解放农奴。(1分)

(3)日本统治者锐意改革,全国人民的支持。(2分)

(4)俄、日两国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分)

30.(6分)和平共外,全作共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第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请回答:

(1

(2)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2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2分)

(1)①三国协约②同盟国(世界反法西斯联盟)③帝国主义战争④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2分)

(2)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1分)战后美苏的对立,美苏“冷战”的出现(1分)

(3)促进了欧盟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分)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8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 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解析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整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庄子 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着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 第3题图 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 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 襌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0日,上午8:30—10:30,共90分钟】 云南省2014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一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徙和藏族军民政教事务的中央军署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行中书省 D、理藩院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同学以新疆历史为研究主题,他应该选下列哪位人物为研究对象 A、左宗棠 B、邓世昌 C、刘永福 D、张自忠 5、“十年争战后,国共合作又……抗日中心,民主能自救……”陈毅的这首诗反映了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的有关事实。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届人大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宪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甲乙丙 A、甲图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乙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丙图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文件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9、1953年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 B、成年男性 C、广大奴隶 D、妇女 11、某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 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该宪法是 A、英国的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2013年俄罗斯人民迎来了十月革命胜利96周年,十月革命,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链条 上最为薄弱的一环,但有着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更具有优越的发生革命的成熟条件。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无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革命相结合 B、沙皇君主专制在政治上十分落后

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上)历史期末考质量分析 杨顺国 一、试卷分析: 1、基本情况: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材料解析题、探究活动题等。 2、考察范围:九上整册。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围绕中考。不论从题型设置还是题目创新意图上,都紧靠中考要求。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注重分析。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但是分析性较强,学生处理问题时有一定难度和灵活度,不死记硬背。 二、成绩分析: 最高分94分,高分段人数比之前略有减少,不及格人数略有增加。对于优秀学生,是展现才华的好时机,对于中等偏上学生,有较大挑战,需要较强的临场心态和应变能力,对于中等学生,是一次适当的刺激,对于基础薄弱学生,如果认真听课看书,想考及格也不难。具体情况如下: 班级科目参试人 数总分平均分及格人 数 及格率

56班历史41 2499 61 26 57.8% 57班历史40 2565 64.1 27 64.3% 56班数学41 1519 37 5 11.1% 三、考情分析: 1、展现优势: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3)时间、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大,且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材料及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2020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下列有利于周统治“最长久”的制度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禅让制D.皇帝制度 答案:A 2.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指( ) A.禅让制B.宗法制 C.中央集权制D.世袭制 答案:C 3.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答案:D 4.“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A 5.下列关于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对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资本主义政治体制 B.法国的总统和德国的皇帝都有权解散议会 C.法国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的,而德国的皇帝是世袭的 D.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6.巴黎公社起义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将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理论 D.资本主义所有制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答案:B 7.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的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坚决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专治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答题卡模板

龙湖中学高二文科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姓名:班级: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选项【A】【A】【A】【A】【A】【A】【A】【A】【A】【A】【A】【A】【A】【A】【A】【A】选项【B】【B】【B】【B】【B】【B】【B】【B】【B】【B】【B】【B】【B】【B】【B】【B】选项【C】【C】【C】【C】【C】【C】【C】【C】【C】【C】【C】【C】【C】【C】【C】【C】选项【D】【D】【D】【D】【D】【D】【D】【D】【D】【D】【D】【D】【D】【D】【D】【D】题号57 58 59 60 选项【A】【A】【A】【A】 选项【B】【B】【B】【B】 选项【C】【C】【C】【C】 选项【D】【D】【D】【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漏选并且对得1分,全部选对得2分,其余情况 均不得分) 题号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 量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本卷为开卷试卷,共两大题29个小题,总分100分,题型分选择题和综合题,分值比为50:50。1—25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6小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7—17小题是考查世界近代史,18—25小题是考查中国近代史,26—29小题为材料分析综合题,其中26小题13分,考查世界近代史,27小题10分,28小题13分,均考查世界近代史,29小题14分,考查中国近代史,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分值比为70:30. 2、试卷的主要特点 (1)立足基础,设计灵活 命题能紧紧围绕教材,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套试卷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少,绝大部分的题目都需要学生经过一定的分析、比较、演绎、概括才能解答出来,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多变。 (2)时代感强,凸现时政热点 试题时代感在选择题第2、3、7、12、18、20、23、25题及综合题第28、29题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分值为47分,约占总分的一半。内容联系到近期各地召开的两会及上海世博会,关键时期应对的改革,中日关系,两岸关系,中国的崛起等内容,尤其是是第29题,以中国的屈辱与崛起为线索,激起学生思考中国在当今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不得不保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实现

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这些题目紧扣时事,却又未脱离学生学习、知识及能力范围。 (3)概括性大,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5、7、8、11、18和四个材料分析题上。其中综合题均是大跨度,高概括题。第29题一个题目考了整个中国近现史的发展过程,可谓高度浓缩。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做到学科渗透,注重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如第28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说明问题,表达理解。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又考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二、考试质量及试题评价 1、成绩分析 参考人数64人,平均分,优秀率0,及格率61%。 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本卷试题总体偏易,能照顾大多数同学,特别是能够充分激起中下层水平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且试题区分度适中,较能看出优秀与中层生的差别。 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尽管开卷,但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解。 2、未充分理解题意,盲目答题。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出现不应的错误。比如第20题,学生对关键词“继之”忽视,走马观花,以致出错。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卷(一)

学业水平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 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 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3、在位时期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用人,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内朝”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4、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 5、中国香港岛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割让给英国的?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 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7、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当时我省被迫对日开放的一处商埠是 A、南通 B、无锡 C、常州 D、苏州 8、1962年,台湾民众于右任写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备课组长:武宇红 一、教学情况: 从以上数据可得,本次历史期末考试均分66.71,优秀率为14.01%,及格率为74.15%,期中考试优秀率10.63%,及格率85.99%,由此数据可看出学生文理科的偏科现象逐渐显示。各班级均分最高71.63分,最低64.43分,相差7.2分,除去3班外,各班相差不大,相差在3分之内。这是近两个月以来,基本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认真二次备课上课的成果。 二、试卷分析: 1、试卷以现行教材为依托,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题目容量适中,难度适中,无怪题、偏题,试卷中还出现了一些多次做过的题目。 2、试卷组成和结构:本次试卷分为选择题、材料问答题,两者比例为6:4。题型仍采用单项选择题与材料题两大类;单项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材料题有2大题,共40分。 三、学生出错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仍然是一个大问题,70分以下的学生,尤其是不及格的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记忆模糊。 (2)审题不清,很多学生存在看题只看一半就做题的坏习惯,看题不够全面。 (3)理解不到位,选择题题意与每项选项理解不够透彻,对于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以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

(4)利用史料的能力不够好,不能全面利用材料,不能通过材料分析出题目要求的答案,有较多同学经常脱离材料作答。 (5)学生逐渐显示出文理偏科的现象,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学生作业完成也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6)课时紧张,几乎没有时间来给学生讲解题目,而历史学科的性质却是每堂课的知识容量都很大,很难实现在课堂上落实题目的目标。 四、以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认真编写教学案和批改作业。当没有时间落实题目讲解时,课堂的有效性及作业的批改显得尤为重要。 (2)强化基础知识巩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基础知识,将书本知识条理化。 (3)加强课堂管理,从学生考试成绩的状况结合学生平日课堂的表现得出,课堂纪律的良好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要以管理促教学,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在课堂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将历史对学生思维提高的重要性渗透于课堂之中。并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更加爱上这门课。 (5)平日讲课多注重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的答题技巧,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重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6)从本次考试数据可知,历史科目优秀率相对较高,及格率相对较低,今后的目标就是保住优秀率并有所提高,关注那些想学却不知道怎么学的学生,严格执行学校“提高、促中、帮困”的教学理念。

2013年广东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以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3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主要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设立军机处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十二铜表法》是人类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它颁布于古代 A.罗马 B.雅典 C.中国 D.英国 4.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权利法案》的是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总统 5.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专制 D.联邦制 6.十月革命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爆发于 A.1848年 B.1871年 C.1917年 D.1949年 7.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俄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8.洪秀全是从广东走出去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他领导了

历史考试试题、答题卡

历史考试试题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内,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在我国,后世的农作物基本都出现是在( )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春秋时期 2、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弱点是( ) 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 3、《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形态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4、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流动人口众多??B、制瓷业发达 C、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A、商朝? B、宋朝? C、唐朝D、明朝 6、“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一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了。”如果日本学者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北宋? B、西汉? C、唐朝? D、清代 7、明代冯梦龙有诗感叹说:“春秋篡弑叹纷然,宋鲁杀君只隔年。列国若能辞贿赂,乱臣贼子岂安眠!”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赫赤宗周,褒姒灭之”? B、“天下无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王室衰微,群雄逐鹿”? D、“公田不治”,“私田”发展

九年级历史期末质量分析

《临渭区2017-20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教研分析报告》 阎村一中九年级历史 一、试题命制情况分析: 1、命题内容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以《历史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命题,所考查内容为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内容及下册课本部分内容,与往年期末质量调研考察范围有所调整。 2.题型及题目的呈现方式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最大限度地与中考接轨。本次试卷共分选择题本次试卷共分两大部分:1、单项选择题(44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运用历史知识辨析选项的能力。2、材料分析题(56分)。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两种题型。分值分配合理,学生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题。 3.试题质量与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阅读能力,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素养历史人文,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60分钟内完成。在单选题中,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学生一眼就可看出答案,只有少数的几道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须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作答,材料分析题的小题设计也是如此。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去感悟后作答。如问题探究题第24题的第(4)小题,学生读完题后,仿佛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较快作答。侧重考查学生的读题能力。如选材料分析题中的第23题,学生如果审题不仔细,就会回答错误。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成绩分析 我校九年级共两个班,学生普遍不太理想,以抽样调查的中等生为例,选择题正确率不到三分之二,材料分析题正确率也比预期的有所降低。 2.学生答题的得失分情况分析 单选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其他两个题型失分率较高。单选题得分平均在24.8分,问题探究题得分平均在14.1分。其中正确率最高的是选择题第1、3、4、6、7、8、10、14、15题。正确率最高的问题材料分析题题中的第24题的第(1)、(3)、(4)小题;材料分析题的23题失分率最多。 3.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知识问题: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薄弱、混乱。主要是某些学生对历史重视不够,缺乏兴趣,致使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都不愿了

2016年上海市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出现于大河流域或濒临海洋(2分) 2.F(1分)E(1分)3.A(1分)D(1分) 4.Ⅵ(1分)Ⅱ(1分)5.A(2分) 二(共8分) 1.A(2分)2.D(2分)3.C(2分) 4.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用“仰慕”“敬佩”“赞赏”等也可)(2分) 三(共12分) 1.B(2分)2.C(2分) 3.认为抗战是头等大事;赞赏中国军队的抗战努力及成果;鼓舞民众奋起抗敌的决心(任答一条即可)(2分) 4.不能(1分);两份材料描述的时间不符,内容也不完全相符(1分) 5.三段材料都属于事件亲历者的证据(2分)(如答日记、回忆得1分); 三段材料能相互印证(2分)(如答材料二是中方证据、材料三是日方证据、材料四是德方证据,得1分) 四(共10分) 1.秦国壮士(2分)2.2.2(2分) 3.没道理(1分);因为楚、韩两国货币不同,米价也不一定相同(1分) 4.保证国家赋税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便利各地联系交往;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两条即可,每条2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DACB(顺序不能颠倒)(1分) 2.错误:墙上的佛像(或答“凳子”“桌子”及“坐姿”)(2分) 理由:佛教直至汉代才传入中原(或答凳子、桌子是东汉后才进入中原的)(2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1页(共2页)

3.(1)残忍;自私;奸诈(任答一条即可)(1分) (2)此小题评分可从以下五个层次考虑。 ●层次1:答“可信”或“不可信”,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答“可信”或“不可信”,能据此作出合理说明,得1分。如答“艺术家 或在参考史籍的基础上塑造曹操形象”或“艺术家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 塑造曹操形象”。 ●层次3:答“难以判断”,或综合层次2的两种回答,得2分。如答“单凭两幅图 像无法判断,须结合其他材料比对”。 ●层次4:答“可信”,从作者的视角作说明,得3分。如答“能反映艺术家对曹操 的认识”。 ●层次5:综合层次3、4的回答,得4分。 二(共16分) 1.B(2分)2.C(2分)3.C(2分) 4.A(2分)5.B(2分)6.D(2分) 7.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2分) 举例:可从地圆学说与地理大发现、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近代自然科学与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与十月革命等任举一例说明。(2分) 三(共10分) 1.D(2分)2.B(2分) 3.不能(1分),仅凭这张照片,既无法证明“两德人民”,也无法证明“普遍支持”。(1分)4.引发了作者对盼望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2分) 5.柏林墙虽然倒了,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依然对立,冷战思维依然存在。(2分) 四(共24分) 1.(1)①②(2分)③④⑤(2分) (2)②③⑤(2分)①(2分)④(2分) 2.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主题、视角与史实:主题明确,视角清晰,史实确切,共10分。 ●逻辑与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 ●特色:能运用“相同中有区别”或“不同中见联系”的辩证视角阐述,可加2分。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再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4分。 学业考试(2016)历史试卷答案第2页共2页

(完整)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48279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马关县第二中学校谢青交 一、考试基本情况和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上册前三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三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基本覆盖到,难度适中。试题结合初中学生实际,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取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有限信息,适当拓展。试题内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有机融合与渗透,以便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题型比例分析:本套试题共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2个题型。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占50分,;材料分析题4题,占50分。 2,内容比例分析: 通过对试卷细致分析,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重点较为突出,符合考试标准。 二、得失分析: 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第二题材料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

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另外,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总之,学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不能因课改而丢弃基础知识的教学,没有基础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对中下学生的辅导。基础知识是思考问题、解决和分析问题的工具,离开了对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层,不可能深入,只能是泛泛而谈。 2、加强对学生历史记忆能力的培养。 现在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各学科基础知识的一些基础理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理论,才可能为未来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试卷反思 1.课堂上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对重点知识、热点问题扎扎实实要求学生过手,务必牢固掌握,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并根据自已班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课堂效益。 3.引导学生熟读课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为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课改的要求,有计划地长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推恩令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2. 某历史探究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可能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3.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

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4.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 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5.右图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C.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6.《全球通史》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 A.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B.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析分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历史学科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 (3)题目涉及到历史《课标》当中的知识面很广,分值设计也相当大。总体来说,试题综合性强,系统性强,有一定的难度。 二、试卷成绩情况 理想,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如:1924年,1927年,1937年,1945年,1949年。这几个很有代表性的时间,学生不知道发生了哪些事件,后头的题也就无法答出。这道题失分率也比较高。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

第三题材料题,考点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战胜利的原因。以及以南京,北京为核心展开的相关事件 (3)复习不到位。进行单元复习,最后没有时间进行总复习,导致学生再一次遗忘和系统性不强。 (4)这次考试试题与市调研的试题除选择题不一样,其余全部一样,没有来得及做,兄弟学校做了,也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另一个原因。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6、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7、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8、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强调考试中学生一定要分点逐条书写,注意条理一定要清晰,特别是要强调答案书写的序号化。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问题,争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夯实双基,初三尤其要重视中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坚持讲练结合。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等措施来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成绩的进步,要善于表扬学生。 4整、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与训练,加强答题的规范性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准确分辨出题干中的提示项、限定项、干扰项、中心项和求答项,答题中注意规范和简洁,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恰当的时间答题。 5、抓好后进生。对历史考试来说抓好10个优生,不如抓好1个差生对均分的贡献大。同时,要抓好后进班的教学质量。 6、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全面、完答题的能力。

2020-2021部编本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二)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C 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答案:B 3.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在政治领域对西方社会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代议制度B.城邦制度 C.民主政治D.法律体系 答案:C 4.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 ) A.公平理念B.尚武精神 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 答案:D 5.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 A.平民的权利B.商人的权利 C.教会的权利D.国王的权利 答案:D 6.按照《德意志帝国宪法》,下列关于德国皇帝和宰相权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皇帝任命宰相 B.宰相对议会负责 C.皇帝可决定宰相的任期时间 D.宰相担任联邦议会的议长 答案:B 7.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B.三民主义 C.《海国图志》D.《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D 8.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B.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C.促进了近代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D.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 答案:D

初三上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及总结

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了并兼顾解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选择题满分45分。出错较多的是基本史实错误、历史概念不清,多在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9题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55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1)一些同学审题能力差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如20<1>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完全可以在材料中找,16<2>政治制度---有人答工业革命(2)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只做选择题。(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罗马征服地中海发动---布匿战争,发现新大陆——哥伦布。(4)不会历史与现实结合谈。如16题贾迪为什么高兴的参加大会--雅典民主政治。 三、建议 1.加强做题技巧的讲解。 在平时的学与练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2.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3.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4.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

2018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20世纪90年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发掘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上面刻有“代郡”、“邯郸郡”、“蓝田县”等字样。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推 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图1是唐朝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 是 A.相权一分为三 B.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C.门下省享有特殊地位 D.皇权受到空前削弱 3.”今我朝罢免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图1立丞相。”此训令出自 A.汉高祖 B.唐太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4.《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它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领土主权 D.领海主权 5.1937年12月,在中国的英国记者田伯烈报道:“在这一个时代中,我们找不出什么事情足以超越日军的暴行。”“日军的暴行”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旅顺大屠杀 6.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他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华兴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7.“这是二次大约12(实为13)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在上海法国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开始,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湖上(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 C.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标志着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8.有学者认为:“在战略上,遵义会议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指的是 A.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总方针 C.事实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9.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将香港主权交还给中国的是 A.葡萄牙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0.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图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