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GSM移动通信原理试题-宿迁

GSM移动通信原理试题-宿迁

GSM移动通信原理试题-宿迁
GSM移动通信原理试题-宿迁

GSM系统原理培训试题部门姓名成绩

GSM系统原理试题

1.选择题

1.1GSM信令协议分两个主要的子群,GSM专用协议群和( C )协议群

A、LAPD

B、OSI

C、SS7

D、SCCP

1.2哪种突发的保护比特段最长()

A、常规突发

B、随机突发

C、同步突发

D、频率突发

1.3GSM信令协议与OSI参考模型对应,从层1到层3分别是哪几层( B )

A、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

D、网络层、应用层、会话层

1.4LAPDm链路释放的消息命令是( B)

A、SABM、UA

B、DIS

C、UA

C、SNM、SNT

D、CLR_CMD 、 CLR_CMP

1.5GSM数据链路层的无线接口的协议是( B)

A、LAPD

B、LAPDm

C、SCCP

D、MTP

1.6话音信道的无线复帧包括几个TDMA帧( B ),控制信道的无线复帧包括

( D )TDMA帧

A、8

B、26

C、1024

D、51

1.7BSS系统中有哪些功能实体( ADG )

A、 TRAU

B、HLR

C、OMC-r

D、BTS

E、MSC

F、EIR

G、BSC

1.8LAPDm用于( B )接口,LAPD用于( A )接口,SCCP用于( C )接口。

A、Abis接口

B、 Um接口

C、A接口

D、Asub接口

第 1 页共 3页

GSM系统原理培训试题

1.9GSM系统基站和移动台的发送时间间隔相差( B)个时隙

A、2

B、3

C、4

D、5

1.10Asub接口是哪两个设备之间的接口( A ),Asub接口的业务信道速率是(E )kbps

A、MSC和TRAU之间

B、BSC和TRAU之间

C、BTS和TRAU之间

D、MSC和BSC之间

E、64

F、32

G、16

H、8

1.11下列哪些不是BSC的功能()

A.SCCP协议处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5965806.html,PDm协议处理

C.A接口与Abis接口间信道交换功能

D.信道编码

E.数据加密

F.无线资源管理(RR)

G.切换功能

2.判断题

2.1移动用户漫游号码(MSRN)是由VLR产生的,用于加强用户的保密性,会在空中接口传递。( N )

2.2DTX的功能是指由于语音通话过程中的不连续性,基站发送话音时可以在有些时候停止发射或减小发射功率。( Y )

2.3DRX功能是指MS在接受语音信号时,由于基站可能采用非连续发射方式,而导致MS采取非连续接受的方式。( N )

2.4一个SDCCH信道占用一个TDMA时隙的所有资源。(N )

3.简答题

3.1寻呼消息在什么信道上发送?立即指配消息在什么信道上发送?

第 2 页共 3 页

GSM系统原理培训试题

3.2逻辑信道有哪几种类型?FCH和SCH的功能是什么?

3.3A接口的E1链路有几个时隙,话音信道不能在哪些时隙传送?

3.4常见的单频切换可以有哪三种原因?

第 3 页共 3页

5G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5965806.html, 5G移动通信系统分析与研究 作者:周颖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19期 摘要随着我国通信技术不断发展,4G技术的到来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十三五”时期下,我国4G网络实现了全面覆盖,并逐渐朝向5G通信技术方向延伸,进一步提高移动通信服务质量。各大通信运营商近些年纷纷建立5G通信试点城市,在2020年实现部分地区普及。5G通信技术不仅能够提升信息传输效率,还可以提升移动网络的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提出5G移动通信含义,分析5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并探究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5G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核心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在移动通信不断发展背景下,移动网络使用费用逐渐降低,提升了人们对移动通信的依赖性。在2012年移动终端数量首次超过PC端,截止到2018年12月末,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带动移动通信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1]。在4G网络全方位普及背景下,加强5G通信技术的研究是必然趋势,我国华为集团首次研发出5G移动通信技术,并在2020年逐渐推广使用(当即还处于试点阶段),实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再次突破。由此可见,未来几年移动通信主要是朝向5G方向发展,加强5G通信系统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5G通信技术阐述 5G通信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理论上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Gb/s,比4G网络传输速度高出百倍。如一部2G电影可以在8s之内完成下载。相比2G、GPRS(2.5G)、3G、 4G技术,5G技术有着巨大的差异。以上四种通信网络系统都是采用单一技术框架,而5G通信技术是上述四代技术结合,从而提升了通信网络的峰值速率,让5G移动通信网络在使用中更加稳定、安全。作为4G移动通信网络的升级,5G网络弥补了前代通信技术的漏洞与弊端,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人群对移动网络的追求,在未来“十四五”规划期间,5G网络势必会实现全面普及。 2 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2.1 大规模MIMO 在发射机和接收机端MIMO系统使用多个天线,首先可以有效提升无线链路频谱效率。MIMO系统提出了多用户理念,通过增加基站天线数量(比基站同时服务于相同时频块用户天线数量更多),用几百个天线同时为千万用户提供服务时,频谱效率理论上可以提升5~10倍,小区边缘用户也可以享受到理想的吞吐量[2]。再次,每个用户信号通过预编码处理降低

(完整版)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移动通信试题及答案系列二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 (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7.MSISDN的结构为(B )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C )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A) N=4 (B) N=7 (C)N=9 (D) N=12 11.已知接收机灵敏度为0.5μv,这时接收机的输入电压电平A 为。() (A) -3dBμv (B) -6dBμv (C) 0dBμv (D) 3dBμv 12.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B)FDMA (B)CDMA (C)TDMA (D)FDMA/ CDMA 13.CDMA软切换的特性之一是() (A)先断原来的业务信道,再建立信道业务信道 (B)在切换区域MS与两个BTS连接 --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通信原理测试题

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 1.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取值的信号。 2.某离散信源输出二进制符号,在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1比特信息量;在条件下,每个二进制符号携带的信息量小于1比特。 3.恒参信道的线性失真包括和。 4.窄带信号通过随参信道多径传播后,其信号包络服从分布,相位服从 分布。 5.广义平稳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与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有关。 6.均匀量化的量化噪声功率与信号功率,它适用于动态范围的信号。 7.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提高,其代价是减小。 8.设二进制信息代码的码速率是1000Bd,则AMI码的码速率为Bd;数字双相码的码速率为Bd。 9.通过眼图,可以观察到和的大小。 10.位同步又称码元同步或比特同步,提取的位同步信息是频率的定时脉冲,相位则根据决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英文字母中E出现的概率最大,等于0.105,其信息量为()。 A.2.25bit B.3.25bit C.0.105bit D.9.95bit 2.消息中所含信息量的大小与()有关。 A.消息的重要程度B.消息的种类 C.消息发生的概率D.消息的内容 3.信号在随参信道中传输时,产生频率弥散的主要原因是( )。 A.传输衰耗随时间而变B.传输时延随时间而变 C.信道存在频率失真D.多径衰落 4.均匀量化的PCM系统中,编码位数每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可增加()。

A.2dB B.3dB C.6dB D.10dB 5.在ΔM系统中,二进制代码所携带的信息是()。 A.输入信号的瞬时抽样值的大小 B.输入信号的瞬时抽样值的量化值大小 C.输入信号的前后两个抽样值差值的大小 D.输入信号的前后两个抽样值变化趋势 6.不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基带信号码型是()。 A.NRZ码B.AMI码C.HDB3码D.Manchester码 7.在解调时可能出现“倒π”现象的是()。 A.2ASK B.2FSK C.2PSK D.2DPSK 8.若信噪比一定,二进制调制系统的误码率()。 A.2FSK< 2ASK< 2PSK B.2PSK< 2FSK< 2ASK C.2ASK< 2PSK< 2FSK D.2FSK < 2PSK<2ASK 9.若增大判决门限,则群同步识别器的()。 A.漏同步概率和假同步概率均增大B.漏同步概率和假同步概率均减小 C.漏同步概率增大,假同步概率减小D.漏同步概率减小,假同步概率增大 10.在数字频带传输系统的相干解调接收机中,三种同步的先后顺序是()。A.载波同步、码元同步、群同步B.载波同步、群同步、码元同步 C.码元同步、群同步、载波同步D.码元同步、载波同步、群同步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狭义平稳随机过程?什么是广义平稳随机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与自然二进制码相比,折叠二进制码的优点是什么? 四、作图题 已知信息代码为1000010000110000,试确定相应的AMI码及HDB3码(均以+1开头),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图(占空比均为1)。 五、综合题 1.设一幅彩色电视画面由30万个像素组成,每个像素有64种颜色和16个亮度电平,且所有颜色和亮度的组合均以等概率出现,并且各种组合的出现互相独立。若每秒发送25 帧画面,试求所需的信道容量;若要求接收信噪比为30dB,试求所需的信道带宽。 2.设发送的二进制绝对信息为10111001010,采用2DPSK方式传输,已知码元的传输速

吉大19春学期《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1: W-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 CDMA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GSM18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95MHz B: 45MHz C: 35MHz D: 25MHz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跳频能有效地改善以下()现象。 A: 远近效应 B: 阴影效应 C: 多经效应 D: 码间干扰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中国的移动国家代码为( )。A: 86 B: 086 C: 460 D: 0086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GPRS系统可以提供高达()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A: 14.4Kb/s B: 115.2Kb/s C: 171.2Kb/s D: 384Kb/s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N-CDMA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 A: FDMA B: CDMA C: TDMA D: FDMA/CDMA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是()。 A: 频率利用率低

B: 不能与ISDN兼容 C: 抗干扰能力强 D: 话音质量差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GSM900收发频率间隔为()。 A: 25MHz B: 35MHz C: 45MHz D: 75MHz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GSM手机比CDMA手机最低发射功率小 B: 光纤通信使用的光波工作波段是毫米波 C: WCDMA是在GSM网络基础上发展演进的 D: 在通信系统中,电缆比光缆的传输质量好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开环功率控制的精度()闭环功率控制的精度。 A: 大于 B: 小于 C: 接近 D: 不好说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相比目前的定向天线而言,智能天线具有以下()优点。A: 降低用户间干扰 B: 增强覆盖 C: 实现结构简单 D: 提高系统容量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GSM支持的基本业务又分为()。 A: 补充业务 B: 电信业务 C: 承载业务 D: 附属业务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常用的多址技术包括()。 A: 频分多址(FDMA) B: 时分多址(TDMA) C: 码分多址(CDMA)

《移动通信》复习试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复习试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按工作方式分(单工)(双工)(半双工)。 2、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分(FDMA),(TDMA),(CDMA)。 3、移动通信按信号形式分(模拟网)(数字网) 4、移动通信按覆盖范围分(城域网)(局域网)(广域网)。 5、移动通信按业务类型分(PSTN),(DDN),(ISDN) 6、移动通信按服务特性分(专用网),(公用网)。 7、移动通信按使用环境分(陆地通信),(海上通信),(空中通信)。 8、移动通信按使用对象分(民用系统),(军用系统)。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移动通信? 答: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处在移动情况下(或临时静止)的相互信息传输和交换。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2、移动通信是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中运行的 3、移动通信可以利用的频谱资源非常有限 4、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多种多样,网络管理和控制必须有效

5、移动台必须适合于在移动环境中使用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答:1、开发更高频段2、有效利用频谱 3、数字化 4、向个人移动通信发展 5、传输数据速率越来越高。 4、全球3G的三大标准是什么?答:WCDMA、CDMA2000、TD-SCDMA。 5、什么是基站? 答:固定不动接发移动台的信号完成与交换中心相连,从而实现移动台信号的收发。 6、什么是移动台? 答:接收发送无线信号并且可以移动的终端;包括:手机,车载台、无绳电话等。 7、什么是交换中心? 答:交换各种信息的中心,分为有线和无线。无线交换中心为各个移动台所在的基站之间提供交换服务。 9、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点? 答: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大,同时可以自动漫游和自动切换,通信质量好,加上其业务种类多、易于加密、抗干扰能力强、用户设备小、成本低。 10、移动通信有哪些主要技术?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移动通信原理》复习试题

《移动通信原理》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 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要求调制技术使已调信号的频谱越宽越好,以便更好地抗衰落X 2.n /4-DQPSK是恒包络的调制技术,其优点是可采用成本低廉的非线性功放X 3.RAKE接收可以很好地克服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X 4.FSK的解调由于其恒包络的特点不能采用包络检波X 5.MSK信号既可采用鉴频器解调,也可采用相干解调V 6.MSK是相位连续且满足最小频差的调制指数为1的一种特殊形式的FSK X 7.MS移动到同一MSC的不同LA中,不需要进行位置登记X 8.CDM療统中,只要邻站和本站处于同频工作状态,则此时均为软切换X 9.对于多载波系统,载波频率的偏移会导致子信道相互间产生干扰V 10.GSM系统中,每一个用户在入网时分配公用的密钥Ki和唯一的IMSI X 11.在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前向是指手机发往基站的方向X 12.GSM网络中,BCCH言道和CCCH言道是不参与跳频的信道V 13.处于通话状态中的MS从同一MSCF的某一BSC范围移动到另一BSC范围时,系统不必参与切换过程 X 14.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最小区群的N值越大,其频率利用率将随之提高X 15.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采用全向天线模式X 16.MS发,BS收的传输链路称为下行链路X 17.GSM900网络的双工间隔为50MHZX 21.GSM中, BCCH既是上行信道,又是下行信道X 22.GSM中, MS与BS之间被定义为A接口,MSC与MSC之间被定义为Um接口X 23.WCDM系统的空中接口带宽为5MHz其码片速率为3.84Mc/s V 24.DTX技术的采用可以使移动台具有更长的待机和通话时间V 25.IMEI是用于国际唯一区分移动用户的号码X 26.GSM中鉴权和加密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两者间没有任何的关联X 27.扩频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提升了系统的信噪比V 28.IS-95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每个信道 1.2288MHz,含有64个码道V 29.TDD称为时分双工,收发信号在时间上分开互不干扰,广泛地用于IS-95系统X 30.一个BSC可以连接到多个MSC上,一个MSC也可以连接到多个BSC X 31.CDMA为干扰受限系统,当系统中增加一个通话用户时,所有用户的信噪比会下降V 32.GSMI信系统中,SCH(同步信道)的作用包括帧同步和时隙同步V 33.PCH为寻呼信道,当移动台申请开始一次通话时,利用它向基站发送请求X 34.TD-SCDMA勺载频宽度是1.6MHz,其码片速率为1.28Mc/s V 35.GSM网络中采用的是快跳频;((X )) 36.在同一MSC不同BSC下的切换,系统不需要参与切换过程;((X )) 37.GSM网络中,BCCH言道不参与跳频;(V) 38.GSM网络中,每个频点间隔200kHz; ( V) 39.切换过程中,目前移动网大都采用基站控制方式;((X )) 40.跳频可以改善瑞利衰落;(V) 41.采用顶点激励方式的基站天线是全向天线模式;((X ))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摘要 WCDMA作为3G的三大主流技术标准之一,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WCDMA从概念向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加快.全球主要设备制造商都在积极跟踪和研发基于WCDMA技术的3G网络产品。本文对WCDMA的组网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组网结构和组网模式。BSC6900是BSC6000、BSC6810后的新一代控制器产品,是华为公司Single RAN解决方案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业界领先的多制式、IP化、模块化设计理念,融合UMTS RNC 和GSM BSC业务功能,有效满足移动网络多制式融合发展的需求;BS3900为华为GSM新开发分布式基站,实现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独立安装,其应用更加灵活,广泛用于室内、楼宇、隧道等复杂环境,实现广覆盖,低成本等优势;本文对BSC6900设备原理及其在组网中的作用以及DBS3900设备原理及其在组网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宽带码分多址(WCDMA );组网;3G;BSC6900;DBS3900 WCDMA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报告 一、WCDMA移动通信网组网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1.WCDMA发展进程 WCDMA是IMT一2000家族最主要的三种技术标准之一。从基本意义上来说,WCDMA版本的演进过程也是一个技术和业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过程。WCDMA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已渐趋成熟,其标准化工作由3GPP组织完成。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五个版本,即3GPP R99、3GPP R4、3GPP R5、3GPP R6和3GPP R7,前四个版本已经完成并终结,目前正在进行R7版本的制定工作。不同版本间的功能划分并不是绝对和清晰的.而是按时间进度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灵活划分.不一定某个功能必须在某个版本中完成,在修改版本时应遵守向后兼容的原则,各版本的演进时间如图所示 2.WCDMA 组网要求 为了打造综合价值最大化的WCDMA核心网络,在组网时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核心网综合成本最优原则。对于3G网络的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长期、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规划的网络应该满足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的原则,具有清晰的全IP演进路线,避免后续网络频繁调整;能够进一步融合移动固定业务能力,便于向NGN演进。 (2)建设3G网的版本选择。随着3G牌照进一步后续.3GPP R4版本标准已经成熟,各个厂家基于3GPP R4版本的设备也进一步成熟,作为3G核心网建设的关键环节,起点版本的选择越来越成为讨论的焦点。采用3GPP R99还是3GPP R4进行组网,主要取决于网络建设时间、多厂家供货环境的形成和网络功能定位等多种因素。根据目前网络情况,核心网的结构又有3GPP R99、类3GPP R4、全TDM一3GPP R4结构、全IP 3GPP R4结构和混合3GPP R4结构等多种选择。 (3)现网资源的整合。3G核心网建设应保证对现有网络的影响最小,对传统移动运营商应能保证GSM/GPRS设备的再利用,并考虑现有电路传输网络、分组数据网络和信令网的共享、利旧还是新建.短消息业务(SMS)、多媒体消息服务(uus)、智能网(IN)业务和数据业务管理平台(DSMP)争l 台的弛问瓯综合考虑以上几个问题,做好核心网规划,同时在3G网络建设过程中利用后发优势、吸取2G网络的建设经验.避免2G网络中现有的各种技术和应用弊端,从而建设一个高质量、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3G核心网络是完全有可能的。 3.WCDMA R99组网结构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测试试题

北邮网络学院移动通信试题

————————————————————————————————作者:————————————————————————————————日期: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移动通信原理及其应用》综合练习题(第六次修订) 一、选择题 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 (A)FDMA (B)CDMA (C)TDMA (D)FDMA/TDMA 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 (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 (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 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4.N-CDMA系统采用以下哪种语音编码方式() (A)CELP (B)QCELP (C)VSELP (D)RPE-LTP 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 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 (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7.MSISDN的结构为() (A)MCC+NDC+SN (B)CC+NDC+MSIN (C)CC+NDC+SN (D)MCC+MNC+SN 8.LA是() (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 (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 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 (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 (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 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 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③通信容量有限;④通信系统复杂;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②邻道干扰;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基本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要是措施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的实现措施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为重要; (3)采用自适应均衡(GSM)和Rake 接收(IS-95)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间交织方式(GSM)和块交织方式(IS-95)抗时间选择性衰落。 第三代(3G)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及我国提出的TD-SCDMA三大系统,另外还有欧洲的DECT及北美的UMC-136。 从技术上看,3G 是在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态特性的基础上又引入了业务的动态性,即在3G 系统中,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个是第三重动态性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要目标,全面考虑并完善对信道、用户二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并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继续采用第二代(2G)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2)对CDMA 扩频方式应一分为二,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了通信容量;另一方面由于扩频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址干扰、远近效应影响增大,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3)为了克服CDMA 中的多址干扰,在3G 系统中,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下行链路采用发端分集、空时编码技术; (4)为了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的匹配,3G 中采用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比)间仍具有正交性能的OVSF(可变扩频比正交码)多址码; (5)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求不高的特点,3G 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Turbo 码。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比较了分别以日本、美国和欧洲为主提出的W-CDMA、CdmaOne和TD-CDMA系统的技术特点,最后探讨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IMT-2000 1引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能够满足国际电联提出的IMT-2000/FPLMTS系统要求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国际电联于1995年提出了IMT-2000/FPLMTS的评估标准,对未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较详细的要求。 IMT-2000系统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球范围设计的高度兼容性; MT-2000中的业务与固定网络的业务兼容; 质量; 机体积很小,具有全球漫游能力; 用的频谱为 885MHz~2025MHz,2110MHz~2200MHz(共230MHz) 1980MHz~2010MHz,2170MHz~2200MHz(限于卫星使用) 动终端可以连接地面网和卫星网,可移动使用也可固定使用; 线接口的类型应尽可能得少,而且具有高度的兼容性。 从而可以看出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要具有很好的网络兼容性,用户终端可在全球范围内几个不同的系统间实现漫游,不仅要为移动用户提供话音及低速数据业务,而且要提供广泛的多媒体业务,这就对无线接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U已对IMT-2000的测试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表征IMT-2000系统的最低限度的参数,包括:支持的数据率范围,误码率要求,单向的时延要求,激活因子和业务量模型。 根据ITU的要求,目前各大电信公司联盟均已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案,主要以日本DoCoMo公司为首提出的W-CDMA;美国Lucent、Motorola 等公司提出的CdmaOne;欧洲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公司提出的TD-CDMA。总体来说,

移动通信原理-整理(第三章)

1、说出GSM下列各主要参数 (1)上下行频段 GSM900: 下行935-960 上行890-915 Dsc1800: 下行1710-1785上行1805-1880 (2)双工间隔 45、95MHZ (3)载频间隔 200KHz (4)总频道个数 124、374 (5)每载波时隙数每载频信道数 8 (6)话音编码方式与编码速率 (7)调制方式 GMSK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8)中心频率与频道序号的关系 Dsc1800 fu(n)=1710.2MHz + (n-512)×0.200MHz 上行频率fd(n)= fu(n)+95MHz 下行频率 n=512~736频道 GSM900: fu(n)=890.2MHz + (n-1)×0.200MHz 上行频率 fd(n)= fu(n)+45MHz 下行频率 n=1~124频道 2、画出GSM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并标明各接口。 MS 移动台 BTS 基站收发信机 BSC 基站控制器 MSC 移动交换中心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OMC 操作维护中心 BSS 基站子系统 NSS 网络子系统 PTSN 公共电话网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PSPDN 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

NSS MSC:对它管辖区域内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 完成所有的交换和信令功能能考虑无线资源管理考虑用户的移动性位置更新过程切换过程与固定网连接 VLR:存储与呼叫处理有关的一些数据 移动站的位置登记 HLR:管理部门用于移动数据管理的数据存储有关用户的参数以及目前所处的位置用户业务邓婕数据部分位置信息业务限制信息补充业务参数 EIR:移动设备的识别存储移动台设备的参数的数据库 AUC:鉴权加密数据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和产生相应的鉴权参数 BSS BTS:一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完成BSC与无线信道的转换UM的无线传输与控制无线收发设备 BSC:对一个或者多个BTS进行控制及相应呼叫控制各种接口无线资源无线参数的管理 移动台:移动设备(ME)和SIM卡 无线处理功能 与使用者之间的节后 用户识别模块(SIM) 接口:UM Abis A A接口 定义为网路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间的通信接口,从系统功能实体来说,就是移动业务交换中(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互连接口,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2.048Mb/s 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 Abis 接口 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BTS(不与BSC并置)与BSC之间的远端互连方式,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2.048Mb/s 或64kbit/s 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Um 接口(空口接口) 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其物理链接通过无线链路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2级 学号:631206040218 姓名:柴闯闯 实验所属课程: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实验室(中心):信息技术软件实验室 指导教师:谭晋 2014年11月

一、题目 扩频通信系统仿真实验 二、仿真要求 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要求采用频带传输(DPSK调制); ②扩频码要求采用周期为63(或127)的m序列; ③仿真从基站发送数据到三个不同的用户,各不同用户分别进行数据接收; ④设计三种不同的功率延迟分布,从基站到达三个不同的用户分别经过多径衰落(路径数分别为2,3,4); ⑤三个用户接收端分别解出各自的数据并与发送前的数据进行差错比较。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 (1)通信系统的总体框图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整个设计由发送端、信道和接收机三个部分组成。 ①发射机原理

发送端首先产生三组用户数据和三组不同的m序列,并用三组m序列分别对用户信息进行扩频。再将扩频信号与载波进行DPSK调制,得到高频的已调调信号并将其送入无线的多径信道。 ②无线信道 信道模拟成无线的多径多用户信道,在这个信道中有三个用户进行数据传输,每个用户的数据分别通过三径传输到达接收端。三径会有不同的延时,衰减。最终,还要将三径用户数据增加高斯白噪声。 ③接收机原理 接收端会接收到有燥的三径信息的叠加。首先,要对接收到的三径信息进行解扩,分离出三组用户信息;其次,在将解扩后的信息进行带通滤波去除带外噪声;最后,分别对三组用户信息进行解调得到原始数据,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误码率统计,得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2)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①扩频码(m序列)的产生 扩频码为伪随机码,可以m序列、Golden序列。本设计采用自相关特性好,互相关特性较差的m序列,为了节省运算量,我选取了周期为63扩频序列,经过计算易知要产生周期为63的m序列需要长度为6的反馈系数,经过查找资料得出三组反馈系数(八进制)45、67、75,其对应的二进制为1000011、1100111、1101101。并将二进制与移位寄存器级数对应,以1000011为例,设初始化各寄存器单元内容为1,其具体的寄存器结构图如下所示:

移动通信原理重点讲解

第一章概述 1. 移动通信的定义。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可以在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2.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互调干扰,领道干扰,同频干扰),(3)通信容量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3.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1)蜂窝式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2)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3)无绳电话系统,(4)无线电寻呼系统,(5)卫星移动通信系统,(6)无线LAN/WAN 4. 3G/4G标准 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目前提交的4G标准共有6个技术提案,分别来自北美标准化组织IEEE的802.16m、日本(两项分别基于LTE-A和802.16m)、3GPP的LTE-A、韩国(基于802.16m)和中国(TD-LTE-Advanced)、欧洲标准化组织3GPP(LTE-A)。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1. 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

2. 无绳电话、集群移动通信的常用标准 无绳电话标准:模拟制无绳电话标准,DECT标准。集群移动通信标准:信令标准3. 根据覆盖范围,无线宽带接入网的分类。 个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局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广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四类。 4. 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的标准 无线局域网的标准:美国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联合会)802.11家族。欧洲ETSI(欧洲通信标准学会)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系列。

日本ARIB(日本电波产业会)移动多媒体接入通信MMAC。 无线城域网标准:IEEE 802.16a 第三章蜂窝的概念 1. 切换策略:硬切换/软切换/接力切换 切换(handover)是指在移动通信的过程中,在保证通信不间断的前提下,把通信的信道从一个无线信道转换到另一个无线信道的这种功能。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的过程是移动台(手机)先暂时断开通话,在与原基站联系的信道上,传送切换的信令,移动台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现在我们广泛使用的“全球通(GSM)”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硬切换的方式。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在码分多址(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就是这种软切换方式。接力切换是:TD-SCDMA系统的一项特色技术,也是核心技术之一。接力切换的设计思想是:利用终端上行预同步技术,预先取得与目标小区的同步参数,并通过开环方式保持与目标小区的同步,一旦网络判决切换,终端可迅速由原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在切换过程中,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提高了切换成功率,缩短了切换时延。 2. 提高蜂窝系统容量的技术 (1)当无线服务需求增多时,可采用减小同频干扰以获取扩容,(2)多信道共用技术,(3)信道分配技术,(4)功率控制技术,(5)自适应天线技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