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

)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

2

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

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 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 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 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三)呼吸道黏膜干燥

1.原因

(1) 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过于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2) 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

呼吸道黏膜干燥,刺激性咳嗽,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 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

防治呼吸道黏膜干燥。

(2) 及时给发热病人补充水分,嘱其多饮水。向张口呼吸的病人解释、宣教,尽量使其经鼻腔呼吸,以减轻呼吸道黏膜干燥程度。对于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湿化吸入的空气。

(3) 根据病人情况调节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

(4) 已发生呼吸道黏膜干燥的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四)呼吸抑制

1.原因

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高浓度给氧易发生呼吸抑制。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长期处

2

于高水平,呼吸中枢失去了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呼吸的调节主要依靠缺氧对周围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吸入高浓度氧,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抑制病人的自主呼吸,甚至出现呼吸停止。

2.临床袁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

3.预防和处理

(1) 对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的病人,应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氧流量控制在1~2L/min。

在60 mmHg,以不 (2) 注意监测血气分析结果,以纠正低氧血症。维持PaO

2

升高PaC0

为原则。

2

(3) 加强病情观察,将该类病人用氧情况、效果列为床边交班内容。

(4) 加强健康宣教,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5) 一旦发生高浓度给氧引起的呼吸抑制,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1~2 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6)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

(五)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原因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过高的动脉氧分压(达到140 mmHg 以上)引起透明的晶状体后血管增生,最后纤维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

2.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3.预防和处理

(1)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严格控制在40%以下,并控制吸氧时间。

(2) 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3) 已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六)吸收性肺不张

1.原因

病人吸人高浓度的氧气后,肺泡内氮气(不能被吸收)被大量置换,一旦病人支气管有阻塞,肺泡内的氧气可被循环的血流迅速吸收,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不张。

2.临床表现

有烦躁不安,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甚至发生昏迷。

3.预防和处理

(1) 预防呼吸道阻塞是防止吸收性肺不张的关键。鼓励病人深呼吸和咳嗽,加强痰液的排出,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2) 降低给氧浓度,控制在60%以下。

(3) 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来预防。

(七)肺组织损伤

1.原因

(1) 进行氧疗时,没有调节氧流量,直接与鼻导管连接进行吸氧。若原本氧流量较高,则导致大量高压、高流量氧气在短时间内冲入肺组织造成损伤。

(2) 在氧疗过程中需要调节氧流量时,没有取下鼻导管或未分离供氧管道,

直接调节氧流量,若调节方向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肺组织。

2.临床表现

有呛咳、咳嗽表现,严重者产生气胸。

3.预防和处理

(1) 调节氧流量后才能插入鼻导管。

(2) 停用氧气时,先取下给氧装置,再关流量表开关。

(3) 原本采用面罩、头罩、氧气帐等法给氧的病人在改用鼻导管吸氧时,要及时调低氧流量。

雾化吸人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感染

1.原因

(1) 未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雾化装置、管道、口含嘴、面罩等没有及时按要求清洗和消毒,可促发肺部感染。

(2) 病人自身免疫功能减退,加之较长时间用广谱抗生素雾化吸入,可诱发口腔真菌感染。

(3) 雾化吸入液中若加入糖皮质激素,在长期吸入过程中由于激素可引起口腔黏膜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可诱发口腔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2.临床表现

(1) 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肺部听诊有啰音;X线胸片可显示肺部有炎症的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

(2) 口腔真菌感染时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可出现鹅口疮或其他口炎症状。病人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

3.预防和处理

(1) 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后,对雾化器主机要擦拭消毒,对雾化罐、螺纹管及口含嘴要浸泡消毒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晾干以备下一位病人使用。

(2) 应注意雾化面罩或口含嘴专人专用。

(3) 雾化治疗期间指导病人注意口腔卫生,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 如果吸人液中含有糖皮质激素,则需要用碳酸氢钠漱口水进行嗽口,以抑制真菌生长。同时注意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力。

(5) 肺部感染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6) 口腔真菌感染者加强口腔护理和局部治疗,选用抑制真菌生长的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患处涂抗真菌类药物如2.5%制霉菌素甘油,每日3-4次。

(二)气道阻塞

1.原因

体弱的老年人和婴幼儿往往由于咳痰不利,支气管内常有比较黏稠的痰液滞

留,如果再用低渗的雾化液吸入,则有可能引起气道黏膜水肿,或者使得痰液稀释膨胀,这样就有可能在原本痰液不全阻塞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气道堵塞。

2.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发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表现。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对痰液多且粘稠的病人要尽量先将痰液咳出或吸出后再行吸入治疗

(2) 雾化吸入过程中,鼓励痰液黏稠病人有效咳嗽,配合叩击胸背部,及时排出湿化的痰液。必要时吸痰,以免阻塞呼吸道。

(3) 雾化吸入中有痰液堵塞支气管应立即清除,保持呼吸道通畅。

(三)支气管痉挛

1.原因

(1) 一般是由于吸入过快且雾量大所致。过多的气溶颗粒快速进人支气管及肺泡,或者过饱和的雾液吸入都可形成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不良刺激,从而引起支气管痉挛。

(2) 病人对吸入的药物过敏,或者雾化的药物刺激性大而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3) 哮喘病史病人,吸入低温气体诱发支气管痉挛。

(4) 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因雾化气体中氧含量较低,缺氧而诱发病情加重。

2.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不能平卧,皮肤、黏膜发绀等表现。双肺可闻及哮鸣音。

3.预防和处理

(1) 雾化前告知病人雾化室可能有轻微憋闷感以及呼吸配合方法,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掌握好吸入方法,均匀而有效地进行吸入治疗。

(2) 雾化前评估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3) 首次雾化的老年体弱病人先用较小剂量,待其适应后再逐级增加至所需雾量大小。哮喘的病人,湿化雾量不宜过大,雾化时间不宜过长,以5min为宜。

(4) 雾化前机器预热3min,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5) 一旦在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咳嗽加重,憋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就应暂停吸入。发生哮喘者予以半坐卧位并吸氧。

(6)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缺氧严重不能缓解者可行气管插管等。

(四)急性肺水肿

1.原因

大多是由于吸入雾量过大且时间过长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随着雾滴进人肺泡的增加,水的表面张力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张力,就会引起肺泡萎缩,并导致肺组织间液静水压下降,从而使肺毛细血管中的水分易透入到肺泡中,引起肺水肿,甚至导致畸形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发生。

2.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剧烈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发绀等一系列表现,两肺满布大小水泡音。

3.预防和处理

(1) 避免长时间、大流量雾化吸入。

(2) 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雾化吸人。给予高流量吸氧,采用50%乙醇为湿化液,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五)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1.原因

(1) 超声雾化吸入气体含氧量低于正常呼吸时吸入气体含氧量,易致缺氧。

(2) 超声雾化雾滴的温度低于体温,大量低温气体的刺激,使呼吸道痉挛进一步加重,导致缺氧。

(3) 超声雾化吸入气体大量进入气管,使气道阻力增大,呼吸浅促,呼吸末气道内呈正压,二氧化碳排出受阻。

(4) 超声雾化吸入不当造成支气管痉挛或气道阻塞时,均可致呼吸困难,从而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临床表现

呼吸浅快,口唇、颜面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呼吸困难。血气

分析结果表明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3.预防和处理

(1) 尽可能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避免吸入气体中氧含量降低。

(2) 雾化吸入前教会病人正确使用雾化器。

(3) 雾化吸入时避免雾量过大,时间过长。

(4) 对于存在缺氧又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并加强病情观察。

(六)呃逆

1.原因

大多是由于雾化吸人过快、过猛,大量的气雾微粒被吞入而刺激膈肌,或者伴同大量冷空气吸入而刺激膈肌,从而引起膈肌阵发性痉挛。

2.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呃逆(即打嗝)症状。

3.预防和处理

(1) 雾化前机器预热3min,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2) 雾化吸入时避免雾量过大,雾化开始先用较小雾量,待其适应后再逐级增加至所需雾量大小。

(3) 一旦发生呃逆,可采取在病人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或饮冷开水200 ml,亦可采取针灸等办法缓解症状。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的喘息加重,全身出现过敏性的红斑并伴有全身的寒战,较少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在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2.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马上中止雾化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呼吸困难 (一)临床表现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帮助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给予持续吸氧,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压下降。3.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的呼吸肌储备能力。 4.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 5.对于慢阻肺或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等湿化量不宜过大,一般氧气流量1~1.5 升/ 分即可,不宜应用高渗的盐水。 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一)临床表现患者诉胸闷、气短等不适。查体示: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气分析结果表明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使用以氧气为气源的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6~10L/min ,氧气雾化吸入的外面用热

毛巾包裹,避免因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 2.对于缺氧严重者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的同时给予吸氧。3.由于婴幼儿的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应较小,为成年人的1/3~1/2 ,且以面罩吸入为佳。 呼吸暂停 (一)临床表现雾化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黏膜紫绀,严重者可致呼吸、心跳暂停。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做雾化吸入时,应注意因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2.正确掌握超声雾化吸入的操作规程,首次雾化及年老体弱患者先用低档,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量。雾化前机器需预热 3 分钟,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3.出现呼吸暂停及时按医嘱处理。 呃逆 (一)临床表现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1.雾化时雾量可适当放小。 2.发生呃逆时,可在患者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或饮冷开水200ml,亦可颈部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十八、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准备 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自我介绍。 2、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 3、用物准备:氧气筒、氧气扳手、流量表、湿化瓶、棉签、换药碗、吸氧卡、吸氧管、灭菌注射用水、启瓶器、弯盘、湿小毛巾2块(擦瓶、擦氧气筒用)、胶布、手消毒剂。 (三)操作评估 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及缺氧程度。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鼻腔黏膜有无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往有无鼻部疾患。 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4、评估患者氧疗效果。 (四)操作步骤 转抄核对医嘱T查对床头卡、腕带、解释一评估患者全身及局部T再次核对医嘱一洗手一戴口罩一备物一到氧气间装表:检查氧气筒空满标识T擦灰一消毒手T打开总开关一除尘一装表一接湿化瓶(倒灭菌注射用水1/3或1 / 2)-关小开关一开大开关一开小开关一检查吸氧装置是否通畅、漏气-关小开关一推治疗车、氧气筒装置至床旁一查对床号、姓名、输氧卡一评估环境一取舒适位一选择清洁鼻孔一连接鼻导管管-开小开关一根据医嘱调流量一湿润鼻塞并检查是否通畅-轻插鼻孔固定-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固定氧气筒-消毒手—核对、记录开始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吸氧过程中巡视观察缺氧是否改善。 停止吸氧:准备用物(一次性手套、弯盘、纱布、消毒液)-核对解释-戴手套取下鼻塞-擦净鼻面部-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吸氧管-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卸下流量表、湿化瓶-消毒手-记录停氧时间-用物终末处置-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 (五)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1、无效吸氧 预防: ⑴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流量表指示与流量是否正确,吸氧管保持通畅不漏气。 ⑵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 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处理措施: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严密观察用氧效果- 记录2、气道黏膜干燥 预防: ⑴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充分湿化。 ⑵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⑶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⑷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减少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处理措施:保证有效的湿化-指导患者呼吸-调节氧气流量-观察呼吸道刺激症状-记录 3、氧中毒 预防: ⑴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⑵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⑶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 ⑷准确记录患者用氧浓度、起止时间。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一、填空题 1.缺氧的分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绀是指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3.吸氧的四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流量与氧浓度的换算吸氧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指针降至_________时,即不可在用,以防灰尘进入, 再次充气时发生爆炸。 6.持续鼻导管给氧的病人,鼻导管应每日更换_______以上,鼻塞给氧应每日更换,面罩 给氧应_________更换一次。 7.氧中毒发生的原因有吸氧持续时间超过_________,氧浓度高于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9.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制性给氧,氧浓度__________,氧流量控制在______________ 。 10.对缺氧并二氧化碳潴留者,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宜。 二、问答题 1、吸氧的目的? 2、无效吸氧的临床表现?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答案 一、填空题 1.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2.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3.防震,防火,放油,防热。 4.21+4×氧流量(L/min) 5.5kg/cm2 6.2次,4~8小时 7.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氧浓度高于60%。 8.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9.氧浓度29%- 33%,氧流量控制在2-3L/min 10.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 二、问答题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2、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呼吸急促、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氧气吸入、雾化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 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 供氧装置连接不紧密,有漏气;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 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未及时吸出,从而使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2.临床表现 病人缺氧症状无好转,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较前无改善甚至恶化。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检查供氧装置及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有无漏气。 (2) 吸氧前检查吸氧导管的通畅情况。妥善固定吸氧管道,避免脱落、移位、扭曲折叠。吸氧过程中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鼻导管吸氧者,因为鼻导管易被分泌物堵塞。 (3) 仔细评估病人情况,调节相应的氧流量以保证吸氧效果。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 在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 (6) 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氧为生命活动所必需,但0.5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对任何细胞都有毒性作用,可引起氧中毒。 1.原因 临床上在氧疗中发生氧中毒较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生的,但在疲劳、健康水平下降、精神紧张等情况下的病人可能易于发生。 吸氧持续时间超过24 h,氧浓度高于60%,如此长时间、高浓度给氧,肺 )升高,使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氧分压差升高,氧弥散加泡气和动脉氧分压(PaO 2 速,组织细胞获氧过多,产生的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基、羟基和单一态激发氧,

可导致细胞酶失活和核酸损害,从而使细胞死亡,引起氧中毒。 2.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有肺型和脑型2种氧中毒。 (1) 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 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和处理 (1) 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 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在常压下,吸入60%以下的氧是安全的,60%~8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24 h,100%的氧吸入时间不能超过4~12 h。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 给氧期间应经常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给氧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4) 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三)呼吸道黏膜干燥 1.原因 (1) 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过于干燥,吸入后可使呼吸道黏膜干燥。 (2) 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 呼吸道黏膜干燥,刺激性咳嗽,分泌物干燥,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 充分湿化氧气,及时补充湿化液,有条件者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试题 一:填空题 1.雾化吸入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化吸入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行雾化吸入前应询问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过敏反应。 4.雾化吸入期间,如舌头和口腔内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者自觉_______________甚至拒食,则可能出现了口腔感染。 5.雾化长时间吸入_______________,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 6.呼吸困难的症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烦躁,出汗等。 7.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或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人湿化量不宜太大,一般氧气流量________升/分即可,不宜应用高渗盐水。 8.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一系列表现,两肺布满大小水泡音,应考虑出现了急性肺水肿。 二、问答题 1.急性肺水肿的预防与处理? 2.雾化吸入有哪些并发症?

一、填空题 1、奏效快,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轻 2、湿化气道,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呼吸道感染,吸入药物治疗肺癌 3、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4、舌头和口腔内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的斑点;患者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 5、长时间吸入(超过20min)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或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 6、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 7、一般氧气流量l~1.5 升/分即可 8、剧烈咳嗽、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发绀 二、问答题 1、(1)避免长时间、大流量雾化吸入。 (2)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立即停止雾化吸人。给予高流量吸氧,采用50%乙醇为湿化 液,遵医嘱给予镇静、平喘、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2、过敏反应,感染,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呼吸暂停,呃 逆,哮喘发作和加重。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5.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取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三)预防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三、氧中毒 (一)发生原因 氧治疗中发生氧中毒临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在安全的“压力-时程”阈限内是不会发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 预防和处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护士必知,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雾化吸入,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对其治疗中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也是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喘息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过敏性红斑,可伴有寒战,较少出现过敏性休克。(二)预防措施 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三)处理措施 1、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 2、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3、密切观察生命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二、感染 (一)临床表现 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 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 (二)预防措施 1、雾化治疗结束后,清洗雾化罐、口含觜及通道,再用500PPM的含氧消毒液侵泡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 2、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氧气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 (三)处理措施 1、肺部感染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 2、口腔真菌感染需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等。 三、呼吸困难 (一)临床表现

1、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口唇及颜面发绀。 3、患者呈痛苦面容,烦躁、大汗等。 (二)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向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2、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 3、控制雾化吸入的时间,及时清理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三)处理措施 1、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卧位,以利呼吸,暂停雾化吸入。 2、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负压吸痰。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一)临床表现 1、患者诉胸闷、气短。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包括无效吸氧、气道粘膜干燥、氧中毒、腹胀、肺组织损伤。 (一)无效吸氧 1.发生原因 (1)吸氧装置因素:氧源压力低,吸氧管道连接不紧密,吸氧管不通,吸氧浓度不能满足病情需要。 (2)患者因素:气道内分泌过多,堵塞气道;患者躁动,导致吸氧管道脱出。 2.临床表现 吸氧后患者仍不能缓解临床缺氧的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烦躁不安等。呼吸频率、节律及深浅度与吸氧前无变化。 3.预防及处理 (1)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是否完好,保证氧源压力正常、吸氧管道连接严密不漏气。连接患者的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移位并保持通畅。 (2)遵医嘱或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 (4)一旦发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二)气道粘膜干燥 1.发生原因 (1)病室内干燥,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湿化。 (2)过度通气或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2.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干咳,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口咽干燥不适,部分患者有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3.预防及处理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蒸馏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4)对于气道粘膜干燥者,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三)氧中毒

1.发生原因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或高气压氧可造成氧中毒。正常人持续吸入60%~80%的氧24小时以上,或吸入100%的纯氧6小时即可出现氧中毒症状。 2.临床表现 氧中毒时主要表现在肺部的变化,中毒的程度取决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及吸入时间,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候,患者即可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吸氧超过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个别患者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胸部X片可见两侧呈对称性弥漫分布散在的小斑片、浸润阴影。3.预防及处理 (1)严格掌握给氧的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告诫患者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 (四)腹胀 1.发生原因 通过鼻导管给氧时,插管过深,氧气误进入食管。 2.临床表现 吸氧后患者缺氧症状未得到改善,却迅速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胸式呼吸渐弱、呼吸表浅急促、口唇青紫、脉搏细速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给氧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氧的方式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插入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 (2)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仔细观察用氧效果,如缺氧症状不缓解却发生急性腹胀,应考虑到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及时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 (五)肺组织损伤 1.发生原因 瞬间大流量、高气压氧冲入肺内,造成肺组织损伤。多见于未调节好给氧流量即连接鼻导管进行吸氧,或吸氧过程中不断开鼻导管即调节氧流量。 2.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护士必知,雾化吸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雾化吸入,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之一,对其治疗中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也是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喘息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过敏性红斑,可伴有寒战,较少出现过敏性休克。(二)预防措施 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三)处理措施 1、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 2、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3、密切观察生命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二、感染 (一)临床表现 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 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 (二)预防措施 1、雾化治疗结束后,清洗雾化罐、口含觜及通道,再用500PPM的含氧消毒液侵泡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 2、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氧气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 (三)处理措施 1、肺部感染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 2、口腔真菌感染需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等。 三、呼吸困难 (一)临床表现

1、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口唇及颜面发绀。 3、患者呈痛苦面容,烦躁、大汗等。 (二)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向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2、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 3、控制雾化吸入的时间,及时清理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三)处理措施 1、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卧位,以利呼吸,暂停雾化吸入。 2、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负压吸痰。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一)临床表现 1、患者诉胸闷、气短。

雾化吸入并发症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一、过敏反应 (一)发生原因 雾化吸入药物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过敏,过敏的原因与其他途径给药一致。(二)临床表现 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的喘息加重,全身出现过敏性的红斑并伴全身寒战,较少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三)预防及处理 1、在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2、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马上终止雾化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应用抗过敏药物。 二、感染 (一)发生原因 1、最常见的事雾化器消毒不严格,雾化治疗结束后没有将口含嘴、治疗罐及管 路及时清洗和消毒。 2、老年体弱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减退,较长时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可诱发口腔 的真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雾化消毒不严格引起的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热;肺部 听诊有罗音;肺部X光片有炎症的改变,痰细菌培养可见细菌生长。 2、如为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口腔感染,则多为真菌感染,舌头和口腔内 壁可能会出现乳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口腔疼痛,甚至拒绝进食。(三)预防及处理 1、每次雾化结束后,将雾化罐、口含嘴及管道用清水洗净。 2、口含嘴最好专人专用,如行氧气雾化治疗,雾化器专人专用,每天更换。 3、如口腔真菌感染需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局部治疗。 4、给予富含大量维生素或富有营养的食物。 三、呼吸困难 (一)发生原因 1、由于粘稠的分泌物具有吸水性,长期集聚支气管内的粘稠分泌物因雾化吸入 吸水后膨胀,使原部分堵塞的支气管完全堵塞。 2、雾化吸入水分过多,引起急性肺水肿的发生,导致了呼吸困难。 3、雾化吸入时间较长使集体处于慢性缺氧状态,组织细胞代谢障碍,供给肌肉 运动的能量不足。 4、高密度均匀气雾颗粒可分布到末梢气道,若长时间吸入可引起气道湿化过度 或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呼吸困难。 5、药物过敏或雾化药物刺激性大导致的支气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 (三)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体位,让患者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降,静脉回血量减少,肺淤 血减轻,增加肺活量,以利于呼吸。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讲课稿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无效吸氧 (一)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气道粘膜干燥 (一)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氧中毒 (一)临床表现 氧中毒的特点是肺实质改变,如肺泡壁增厚、出血。一般情况下连续吸纯氧6小时后,病人即可有胸骨后灼热感、咳嗽、恶心、呕吐、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胸痛;吸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有时可出现视力或精神障碍。 (二)预防与处理措施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一般吸氧浓度不超过45%。根据氧疗情况,及时调整吸氧流量、浓度和时间,避免长时间高流量吸氧。 3.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诫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4.吸氧过程中,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氧中毒,立即降低吸氧流量,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腹胀 (一)临床表现 缺氧症状加重。病人烦躁、腹胀明显,腹壁张力大,呼吸急促表浅,胸式呼吸减弱,口唇青紫,脉搏细速,呈急性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正确掌握鼻导管的使用方法。 2.用鼻塞吸氧法,鼻前庭或面罩吸氧法能有效地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试题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理论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50分 1、静脉输液出现发热反应严重时,应立即,对高热病人,应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 2、输液前要求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要检查输液器各连接管是否紧密,有无松脱,主要是预防 并发症,静脉输液发生空气栓塞时,将患者置位和位。 3、静脉输血时一旦怀疑发生溶血,应立即输血,静脉通路,及时报告医生。 二、选择题 1皮内注射法注射量小,不得超过1滴量,约相当于(D )。 A 0.01ml B 0.5ml C 1ml D 0.1ml 2、注射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应采用( A ) A 皮内注射 B 皮下注射 C 肌肉注射 D 深部肌肉注射 3、下列哪项不是皮内注射失败的原因(D) A患者躁动、不合作B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C操作欠熟练D药物刺激性强 4、虚脱发生原因(D) A 心理、生理B药物、物理C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D以上都对 5、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为A A 0.1 %盐酸肾上腺素B盐酸异丙嗪C洛贝林注射液D地塞米松 6、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A) A皮下组织B表皮和真皮之间C皮下脂肪层 D 真皮组织 7、皮下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C)角。 A 5-150 B 20-300 C30-40 ° D 30-450 &皮下注射时进针深度为针梗的( B ) A 1/3-2/3 B 1/2-1/3 C 1/2-2/3 D1/3-1/4。 9、肌肉注射时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C A 3ml B 4ml C 5ml D 10ml 10、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A ) A发热反应B急性肺水肿C静脉炎D空气栓塞 11、发生肺水肿时的应急处理错误的是(C) A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B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 C高浓度给氧,最好用30%—50%酒精湿化后吸入。D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 12、静脉输液时预防血栓栓塞的不正确的措施有:(C ) A 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用消毒液洗手B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C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D使用输液终端滤器。 13、最严重的输血反应是(C)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B过敏反应C溶血反应D循环负荷过重 14、献血者在采血前(D )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A 12 B 24 C 6-8 D 4 15、溶血反应预防(D) A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B严格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报告有无错误。 C 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D以上都对。 16、皮下注射时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A )为宜。 A 2ml B 3ml C 1ml D 0.5ml 17、注射后胰岛素后,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A糖水B饼干C馒头D以上都对 18、注射时发生针体断裂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D) A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B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C迅速用止血钳将折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一、无效吸氧 (一)发生原因 1.中心供氧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3.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4.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5.气道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可发生改变。 (三)预防及处理 1.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2.吸氧前检查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出情况。吸氧管要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其是对使用鼻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用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吸氧过程中,严密管擦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绀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一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气道粘膜干燥 (一)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速或

张口呼吸,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粘膜干燥。 2.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0%。 (二)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衄或痰中带血。 (三)预防及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2.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量,轻度缺氧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儿1~2L/min。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粘膜干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大小,并能对药液温和加热。

雾化吸入七大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

雾化吸入七大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 一、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喘息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过敏性红斑,可伴有寒战,较少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预防措施 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三)处理措施 1、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 2、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3、密切观察生命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二、感染 (一)临床表现 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 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 (二)预防措施 1、雾化治疗结束后,清洗雾化罐、口含觜及通道,再用500PPM的含氧消毒液侵泡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 2、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氧气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 (三)处理措施 1、肺部感染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

2、口腔真菌感染需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等。 三、呼吸困难 (一)临床表现 1、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口唇及颜面发绀。 3、患者呈痛苦面容,烦躁、大汗等。 (二)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向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2、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 3、控制雾化吸入的时间,及时清理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 (三)处理措施 1、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卧位,以利呼吸,暂停雾化吸入。 2、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负压吸痰。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一)临床表现 1、患者诉胸闷、气短。 2、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血气分析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 (二)预防措施 1、雾化吸入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第七章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一、无效吸氧 1.原因 (1)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2)吸氧管道脱落、扭曲、堵塞。 (3)呼吸道不通畅,如气道内分泌物过多。 (4))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2.临床表现 (1)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唇及指(趾)甲床紫绀、鼻翼颤动等。 (2)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均发生改变。 3.预防和处理 (1)认真检查供氧装置、管道连接。 (2)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6)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及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氧中毒 1.原因 长时间给予高浓度给氧,导致肺实质的改变。 2.临床表现 (1)肺型氧中毒:发生于吸人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后,病人出现胸骨后锐痛、烧灼感、咳嗽,继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烦躁不安,3d后可有肺不张,晚期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及多脏器功能受损,以致死亡。 (2)脑型氧中毒: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脑型氧中毒。病人出现视觉和听觉障碍,恶心、抽搐、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3.预防和处理

(1)认真仔细评估病人,严格掌握吸氧、停氧指征,选择恰当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与时间,避免长时间使用高浓度的氧气。 (3)给氧期间,监测动脉血液中的氧分压和氧饱和度,发生氧中毒,立即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对氧疗病人做好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吸氧过程中勿自行随意调节氧流量。 三、气道黏膜干燥 1.原因 (1)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 (2)吸氧流量过大。 2.临床表现 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可出现痰中带血或鼻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 (2)发热病人补充水分 (3) 采用加温、加湿吸氧装置 (4)已发生呼吸道黏膜干燥的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 【四】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1.原因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低体重儿多见。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导致晶状纤维化,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2.临床表现 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临床上可造成视网膜变性、脱离,继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斜视,弱视,最后出现不可逆的失明。 3.预防和处理 (1)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 (2)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3)已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雾化吸入七大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

雾化吸入七大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方法! 一、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1、呼吸道症状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喘息症状加重。 2、全身症状过敏性红斑,可伴有寒战,较少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预防措施 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雾化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三)处理措施 1、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立即终止雾化吸入。 2、建立静脉通道,应用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等。 3、密切观察生命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二、感染 (一)临床表现 1、肺部感染不同程度高热、肺部啰音、肺部X线片见炎症改变、痰细菌培养阳性等。 2、口腔感染多为真菌感染,舌头或口腔内壁可出现黄色或白色斑点,患者自觉疼痛,拒绝进食。 (二)预防措施 1、雾化治疗结束后,清洗雾化罐、口含觜及通道,再用500PPM的含氧消毒液侵泡消毒,再洗净、晾干备用。 2、使用一次性口含嘴;氧气雾化治疗时,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清洗。 (三)处理措施

1、肺部感染者可以用抗菌药物治疗。 2、口腔真菌感染需要注意口腔卫生,进行局部治疗:如用2%-4%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等。 三、呼吸困难 (一)临床表现 1、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2、口唇及颜面发绀。 3、患者呈痛苦面容,烦躁、大汗等。 (二)预防措施 1、选择合适的雾化器,指导患者向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 2、雾化过程中持续吸氧。 3、控制雾化吸入的时间,及时清理痰液,以免阻塞呼吸道。 (三)处理措施 1、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卧位,以利呼吸,暂停雾化吸入。 2、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必要时负压吸痰。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一)临床表现 1、患者诉胸闷、气短。 2、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3、血气分析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高。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氧气吸入操作并发症 一、 无效吸氧 (一) 发生原因 1. 中心供氧站或氧气瓶气压低,吸氧装置连接不紧密。 吸氧管扭曲、堵塞、脱落。 吸氧流量未达病情要求。 气管切开病人采用鼻导管(鼻塞)吸氧,氧气从套管溢出,未能有效进入气管及肺。 气管内分泌物过多,而未及时吸出,导致氧气不能进入呼吸道。 (二) 临床表现 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胸闷、烦躁、不能平卧。查体:呼吸急促,胸闷,缺氧 症状无改善,氧分压下降,口屈及指(趾)甲床紫纟甘、鼻翼煽动等。呼吸频率、节律、深 浅度均发生改变。 (三) 预防及处理 1. 检查氧气装置、供氧压力、管道连接是否漏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吸氧前检査吸氧管的通畅性,将吸氧管放入冷开水内,了解气泡溢岀情况。吸氧管要 妥善固定,避免脱落、移位。在吸氧过程中随时检查吸氧导管有无堵塞,尤苴是对使用鼻 导管吸氧者,鼻导管容易被分泌物堵塞,影响吸氧效果。 3 .遵医嘱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节吸氧流量。 4 .对气管切开的病人,采取气管套管供给氧气。 5. 及时淸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分泌物多的病人,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6. 吸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缺氧症状有无改善,如病人是否由烦躁不安变为安静、心率 是否变慢、呼吸是否平稳、发组有无消失等。并定时监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7. —旦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査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二、 气道粘膜干燥 (-)发生原因 1. 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氧气湿化不充分,尤其是病人发热、呼吸急促或张口呼吸, 导致体内水分蒸发过多,加重气道黏膜T ?燥。 2. 吸氧流量过大,氧浓度〉6 0%。 (二) 临床表现 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病人有鼻蛆或痰 中带血。 (三) 预防及处理 1 .及时补充氧气湿化瓶内的湿化液。对发热病人,及时做好对症处理。对有张口呼吸习 惯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争取其配合改用鼻腔呼吸,利用鼻前庭黏膜对空气有加温加湿 的功能,减轻气道黏膜干燥的发生。对病情严重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立时更换。 2 .根据病人缺氧情况调节氧流虽,轻度缺氧l~2L/min,重度缺氧4~6L/min,小 儿l~2L/min 。吸氧浓度控制在45%以下。 3 .加温加湿吸氧装置能防止气道黏膜千燥。 4?对于气道黏膜干燥者,给予超声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器可随时调节雾量的大小,井能 对药液温和加热。 三、 氧中毒 (-)发生原因 2 . 3 .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雾化吸入法操作并发症得预防及处理 过敏反应 (一)临床表现 在雾化吸入得过程中患者出现喘息,或原有得喘息加重,全身出现过敏性得红斑并伴有全身得寒战,较少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在行雾化吸入之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2.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马上中止雾化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呼吸困难 (一)临床表现 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口唇、颜面紫绀,表情痛苦,甚至烦躁、出汗等。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患者取半卧位,利于呼吸。帮助病人拍背,鼓励其咳嗽,必要时吸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给予持续吸氧,以免雾化吸入过程中血氧分压下降。 3.加强营养,以增加患者得呼吸肌储备能力。 4.选择合适得雾化吸入器。 5.对于慢阻肺或哮喘持续状态得病人等湿化量不宜过大,一般氧气流量1~1、5升/分即可,不宜应用高渗得盐水。 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 (一)临床表现

患者诉胸闷、气短等不适。查体示:呼吸浅快、皮肤、黏膜发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气分析结果表明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增高。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使用以氧气为气源得氧气雾化吸入,氧流量6~10L/min,氧气雾化吸入得外面用热毛巾包裹,避免因吸入低温气体引起呼吸道痉挛。 2.对于缺氧严重者必须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时,雾化得同时给予吸氧。 3.由于婴幼儿得喉及气管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对其进行雾化时雾量应较小,为成年人得1/3~1/2,且以面罩吸入为佳。 呼吸暂停 (一)临床表现 雾化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皮肤、黏膜紫绀,严重者可致呼吸、心跳暂停。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使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做雾化吸入时,应注意因过敏引起支气管痉挛。 2.正确掌握超声雾化吸入得操作规程,首次雾化及年老体弱患者先用低档,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雾量。雾化前机器需预热3分钟,避免低温气体刺激气道。 3.出现呼吸暂停及时按医嘱处理。 呃逆 (一)临床表现 病人出现顽固性呃逆。 (二)预防及处理措施 1.雾化时雾量可适当放小。 2.发生呃逆时,可在患者胸锁乳突肌上端压迫膈神经或饮冷开水200ml,亦可颈部冷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