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彼岸花诗词曲

彼岸花诗词曲

彼岸花诗词曲
彼岸花诗词曲

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彼岸花开开彼岸,奈何桥上可奈何

彼岸花开开彼岸,断肠草愁愁断肠!

忘川水流流忘川,彼岸花开开彼岸

彼岸花开开彼岸,此江船行行此江

蝶恋花彼岸花

彼岸花开开彼岸,

独泣幽冥,

花艳人不还。

尘世忍离谁再念?

黄泉一路凝泪眼。

叶落花开花独艳,

世世轮回,

花叶空悲恋。

莫叹人间魂黯淡,

何知生死相怜远!

曼珠沙华

尤忆青梅竹马,爱尚未及萌发

我方心花初绽,你已远走天涯

情丝开到荼蘼,化作彼岸红花

而今你已归来,我却耗尽韶华

诗:

《七律伤忆一丛彼岸花》

短途短幸短生涯,长发长垂长素纱。

遗忘汤中容色黯,奈何桥上泣声嗒。

游魂万踵黄泉路,伤忆一丛彼岸花。

叶与花开何错落,幽冥深处问谁家?

词:

《薄幸九幽彼岸花》

烟尘消散,锁长链、行从马面。

发遮断、唇寒齿战,尺素风中凌乱。

忆往昔、浓淡妆容,黄泉此去招谁看?

只步上桥头,奈何回首,不过今生一碗。

花彼岸、如灯火,焚旧事、刹时红艳。

九幽无人采,亡灵血灌,迎魂几瓣饥唇颤。怎堪贪恋。

道繁华似梦,明白总是惜来晚。

儿孙墓外,寄语飞灰万点。

曲:

《梁州第七花红彼岸捻尘灰》

幽泉水中流瘦影,奈何桥下落霞堆,白纱襟上结寒泪。

花红彼岸,指捻尘灰。孟婆默默,马面巍巍。

胜时谁料败时危。败时谁厌胜时威。

到阴间谁算盈亏?笑世上争当恶鬼。赤条条模样原归。

利名,最累,沉浮尽在他人嘴。

摸长链,站成队。一碗清汤饱肚肥,走好轮回。

《满庭芳》

相约秋分,侬来君去,徒劳绽若烟霞。幽怀散落,鹊路眼中赊。

漫问三途冥界,谁为我,接引迷槎。前尘远,誓言雾化,缘是指间沙。

天涯,回首处,妖红魅影,相伴奴家。任弦撩寂寞,一曲琵琶。

想那千年纠结,都付予,短叹长嗟。终难见,君如碧叶,我似断肠花。

不知前世何似,难逃今生缘法

错!错!错!

花开三途不见叶,叶回忘川已无花

罢!罢!罢!

怨只怨,闻香方知

我为曼珠,你为沙华

神曰应将素白,洗净彼岸红花

忘却前尘种种,自此了无牵挂

你我执着一如,信守誓约无他

来生纵无凭,我依旧曼珠,你依旧沙华

江城子曼珠沙华

烈焰空灼红遍地,花尚掩,叶未离。昀息怎忍,万劫灭心起。拜月神教叹无依,若相问,何忍忆。

堪怜兄遗生父弃,颜不老,韶华去。天籁徒将,萧声鸣故里。前尘过往恨悠悠,情终叛,泪难泣。

苏幕遮曼珠沙华

流火燃,清影幻,如水月华,醉颜镌枝桠。水陌清泉琉璃瓦,迷离暮霭,如墨幕笼下。

深红绮,镜雕花,萦伫凄时,彼岸幽语刹。剔灯瀛海碧波霎,妖娆若许,枫火殇蒹葭。

花开彼岸本无岸

魂落忘川犹在川

醉里不知烟波浩

梦中依稀灯火寒

花叶千年不相见

缘尽缘生舞翩迁

花不解语花颔首

佛渡我心佛空叹

曼珠沙华开彼岸,叶花错时难相见,

伥然遥望三途水,念念不忘半生缘。

天国之花降人寰,常生荒岭野冢间,

原本钟情吉兆花,却被误作无义看

彼岸花开秀江南,沐浴日月恋水畔,

吮吸氤氲采天华,如火如荼遍野原。

此彼岸非彼彼岸,或白或黄或流丹,

不悔命薄艳寿短,留取碧叶傲冬寒。

那一夜梦中相会

你是白色无根莲我是红色彼岸花你苍白如雪我妖红似血

你落落于天山镜池水沄沄

我寞寞在幽冥黄泉路漫漫

那一刻

爱上你

命里劫数无路可逃无所可逃

我会一直等三千日斗转星移

你终于老去我依旧沦陷

你来到渡口

前方暗河黑水潺湲

投以我浅浅一笑

彼岸花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有生有死的境界谓之此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谓之彼岸

是涅磐的彼岸

花开无叶生叶无花生生世世轮相错

--------------------------------------------

【彼岸花】白色的彼岸花又称曼陀罗华,红色的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

彼岸花,花开开彼岸,开花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

彼岸花有多个传说,包括“冥界之花”“引魂之花”“黄泉路上之花”“诅咒之轮回”。

而红色的彼岸花“曼珠沙华”又有“天界之花”的意思,又叫做天涯花、舍子花,,出自法华经:本名“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

“彼岸花”日本的花语是「悲伤的回忆」,韩国的花语则是「相互思念」中国花语是「优美纯洁」

诗词曲五首5

诗词曲五首5 【教学目标】 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写作特色。 2、学习初步的解读诗歌的方法 3、体味诗歌语言美和艺术之美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生平 2)刘禹锡、杜牧、文天祥、苏轼、张养浩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有关赤壁的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 4)文天祥生活的历史背景 5)我国古代词的主要特点 6)我国古代散曲的主要特点 7)搜集你所喜爱的名词名曲,并试分析一二。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连系情感的最佳纽带。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语言艺术,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艺术价值极高的古代诗歌。 (二)研读 1、教师列出研读诗歌最基本的方法:品其诗,体其情,学其法。 1)品其诗:学生通过多角度地反复地朗读诗歌,体味诗歌的内涵。基本明确诗歌字面的含义,且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将其精髓翻译出来,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拘泥于字词的释义,更忌逐字逐句的翻译。 2)体其情:要注意启发学生在研读诗歌过程中挖掘诗歌的隐藏在字面之下的真挚的情感。因为诗歌是诗人情感运动的轨迹,刘勰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七情”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在诗歌中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丰富多彩的情感意境,给读者以多种多样的审美的感受。诗人情感越真,诗就越美。要注意学生是不同的审美主体,对诗歌情感有多样的解读是正常的,不要强求整齐划一。 3)学其法:诗歌之所以多样很大程度是由于诗歌具有丰富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方法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从《诗经》的赋、比、兴直至现代诗歌的多元手法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解读诗歌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借鉴吸收。

部编版九下第23课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带答案

23.诗词曲五首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23.诗词曲五首 一、十五从军征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四、过零丁洋/文天祥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一、《十五从军征》 【习题】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这两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表明他久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中亲人的现状。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写老兵做好饭后,有意识的到门口张望,盼望家人回来一起吃团圆饭。 4.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希望一希望落空一彻底失望一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5.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十五”“八十”既可实指,也可虚指,这样写的目的是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

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心情?答:交代: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心情:辛酸和愤懑不平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 时此刻的心情。 答:特点: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现状: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心情:面对此景诗人百感交集,不胜感慨。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答: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与“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饱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或可理解为诗人心胸豁达。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答: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5.(★)诗歌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 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6.(★★)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赤壁》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答:沉沙之折戟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二乔”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诗人假设东吴败亡,不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写二乔入魏供使,不仅以小见大地说明战争之利害,而且极其耐人寻味。虽是史论,却赋予具体形象,可见诗人创作之高明。 4.前后各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5.(★)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答: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6.(★)思想感情:《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三)过零丁洋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答: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频繁战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优秀的《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优秀的《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五首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 二、课文赏析 1、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⑴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的刺史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⑵赏析诗歌:

⑶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②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③颈联写得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④尾联又有何用意? 分析: 首联:用被贬谪地的荒凉和时间的漫长,表达了作者痛苦、孤寂的心情; 颔联: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用比喻的修辞,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尾联:点睛之笔,,点明酬答题义,既对友人的感谢,也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赏析《赤壁》 ⑴写作背景:文章写于杜牧黄州刺史时。赤壁是东汉献帝13年,周谕大败曹操。但杜牧所写的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岗,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⑵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第23课 诗词曲五首

课时作业(二十三) [23诗词曲五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松柏冢.()累累 (2)狐裘.()不暖锦衾.()薄 (3)山河破碎风飘絮.() (4)兔从狗窦.()入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B.瀚海阑干 ..百丈冰(纵横交错的样子) C.干戈 ..寥落四周星(代指战争) D.坐断 ..东南战未休(坚持) 3.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语句描写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一个“聚”字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一个“怒”字将黄河拟人化,写出了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让读者耳边不禁回响起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该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巧妙地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处境和心情,可谓史上之绝唱!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借古讽今,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4.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刻画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表达其悲痛之情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喻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成为咏雪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含蓄地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回归故土的句子是:?。 (5)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两句,表现出了诗人的坚贞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过零丁洋》中的“,”两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势衰微,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5.学完本课后,班级拟开展“诗海泛舟”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向大家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从朝代、称号、诗风、代表作品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2)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结束语。(要求:至少引用一句古诗,不少于50字)

25课诗词曲五首

白沙中心学校“预研+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 学科:___语文_________设计人:肖岚备课组:八年级审核: 25课《诗词曲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五首诗词曲,掌握生字词 2.了解背景常识,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美的语言 3.体会诗人的情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学(第一课时) (1)注音 闻笛赋()烂柯人()折戟()销() 干戈()絮()寥落()惶恐() 宫阙()绮()婵娟()踌躇()(2)解词 暂凭杯酒长精神()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零丁洋里叹零丁()留取丹心照汗青()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 千里共婵娟()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课堂探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紧承白诗末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运用了两个________抒发诗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颈联蕴含哲理,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尾联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借用______________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 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后两句发_______________。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是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我自信我成功我学习我快乐 2 / 7 第二课时 一、默写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优秀教学设计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激情导入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新课感知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业推荐》——诗词曲五首(解析版)

《作业推荐》——诗词曲五首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狗窦.(dòu)风掣.(zhì)白草折.(zhé) B.瀚.海(hàn)寥.落(liáo)饮.归客(yìn) C.舂.谷(chūn)阑.干(lán)冷难着.(zhuó) D.羹.饭(gēng)兜鍪.(máo)锦衾.薄(qī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掣——chè; C.春——chōng; D.鍪——móu; 故选B。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B.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风”“雨”“飘絮”“打萍”各自独立表达一个意思,故应停顿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零丁洋里叹零丁 ..(孤苦无依的样子) B.坐断 ..东南战未休(占领,占据) C.瀚海 ..阑干百丈冰(浩瀚的大海) D.望西都,意踌躇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瀚海”应解释为“沙漠”。故选C。 4.指出下列对应错误的一项() A.《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明代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 C.《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D.《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 诗词曲五首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注音或写字 畔 绮 闻笛f ǜ 折jí 干g ē 风pi āoxù hànq īng 宫què qióng 楼 chánju ān f ēngluán 二、填表 三、解释词语 长.精神 铁未销. 自将.磨洗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绮户.. 经行.. 四、按原文填空: A 、 ___________ _,到乡翻似 。 , 。 B 、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 。 C 、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 。 E 、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西都,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卷(2) 一.课内阅读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二.课外拓展训练 3.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了端午节的什么习俗?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 4.古诗阅读 遣意①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 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三、自主探究

25诗词曲五首

25.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关于诗歌。 二、研习诗歌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3.师生共同品读诗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 (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2.解题。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4《诗词曲五首》赏析

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古诗赏析 一、《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飰,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注释:⑴征:一本作"行"。⑵始:才。归:回家。⑶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⑷阿(ā)谁:古人口语,意即"谁"。阿,发语词。⑸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⑹松柏(b ǎi):松树、柏树。冢(zhǒng)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高坟。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⑺狗窦(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⑻雉(zhì):野鸡。⑼中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⑽旅葵:葵菜,嫩叶可以吃。⑾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飰(fàn):古同"饭"。⑿羹(gēng):用菜叶做成的带浓汁的食物。⒀一时:一会儿就。⒁贻(yí):送,赠送。一本作"饴"。⒂看:一本作"望"。⒃沾:渗入。白话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看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从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归来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催人泣下。 作品开篇即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

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诗词曲五首》教案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赏析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2、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白居易)。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豁达的情怀。 4、本首诗前后两部分内容所体现的感情基调有何不同? 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基调是凄凉伤感。后转化为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 2、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闻笛赋:_____ (2)烂柯人:___ ①“闻笛赋”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以及对亲朋逝去的伤感。 ②“烂柯人”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惆怅感叹。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感情: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哲理:1、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

诗词曲五首原文及译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1.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荒凉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2.怀念故友徒然的吟诵《思旧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3.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4.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赤壁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过零丁洋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1.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2.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4.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光照史册。 水调歌头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上片:问月)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做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下片:问人)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

第23课 诗词曲五首复习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朝的。诗题中的“乐天”是的字,“酬”这里的意思。 2.《赤壁》选自,作者是(朝代)。 3《过零丁洋》选自,作者是(朝代)。 4.《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他是我国朝————作家。《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名。 二.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长精神()低绮户()折戟()琼楼()婵娟()踌躇()宫阙()涟漪() 三、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折戟/沉沙/铁/未销 B.山河/破碎/风/飘絮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四、解释加点的词。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 (2)折戟沉沙铁未销销: (3)自将磨洗认前朝将: (4)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5)伤心秦汉经行处经行: (6)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7)高处不胜寒不胜: (8)不知天上宫阙宫阙: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1)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3)沉舟策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请将下列人物和他们写的诗及所处的朝代用直线连接起来。 张养浩《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元朝 苏轼《赤壁》宋朝 刘禹锡《过零丁洋》宋朝 杜牧《水调歌头》唐朝 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唐朝 七.根据提示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了诗人对仕途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壮大的道理的诗句,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子, 。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的诗句,。

古诗词曲五首

古诗词曲五首 导读:(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 难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2) 抽二中等学生接力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二、导入新课,讲解体裁(2)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三、学习《天净沙秋思》 1、听录音后学生齐读(2) 2、先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控)(8) 1)第一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渲染了一种什么样气氛? 2)小桥流水人家与思乡之情有什么关系? 3)旅人处在怎样的环境中? 4)本曲用了哪九个景物来渲染悲凉气氛的? 3、抽签提问,其他小组不同意见者补充,教师评价,落实加分和扣分的奖惩。(7) (1)“枯藤”点明秋天,“老树”点明秋,“昏鸦”暗示傍晚。这句渲染了游人思乡的寂寞悲凉的气氛。 (2)看到别人的“人家”想起自己的家,却回不了家,更添思乡之情。 (3)这一道难度稍大,可请一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一简单描绘,以此来创设情境。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4.自由朗读二三次,集体朗读一次,后男女生对背(每人一句)(2) 5、抽中二中下生背。(1) 四、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词曲五首

23 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 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