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试心理

考试心理

考试心理
考试心理

考前

心态调节是关键

随着高考中考的降临,不少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呈现忐忑不安、烦躁、担忧的心情,严重时,令人很难入睡,以至彻夜未眠,当然也就会影响考试状态。面对高考的升学压力,绝大多数考生可以冷静应对,但也有部分考生会呈现严重的焦虑心理,过度担忧考试成果,招致自觉采取“疲倦战术”,在冲刺阶段超负荷加班加点。

一些考生也会呈现仇恨心理,将无处发泄的压力转嫁到别地方,以至对父母大发脾气,让家长也很惧怕。个别考生因为觉得升学无望,呈现绝望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考前温习效果和考试临场发挥,而且很可能一触即发,招致其他过激行为的发作,酿成苦果。

据调查,形成中、高考前青少年心理情况猛烈动摇的缘由是多方面的。考生自身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其中一方面要素,而局部家长单纯注重孩子考前温习,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也是招致孩子考前心理变化的重要缘由。

每年的高考、中考中,有60%的学生能做到正常发挥,20%的学生超凡发挥,还有20%的学生则会发挥失常。其中,女生发挥失常的比例又普遍高于男生。学生在高考中发挥超凡或失常,与其心理状态有巨大的关系,容易慌张的学生常常会由于一门考试不理想而影响其他科目的发挥。因而,调整学生的心态要从如今做起,要让考生保持昂扬的、充溢自信的情绪状态,从容面对高考。

具体方法:

1、考前找一个时间,转移一下对考试过度的关注力,放松玩一下,比方和要好的同窗聊天、逛街,会让慌张的身体和大脑放松下来。

2、胜利想象法:找一个不被打搅的环境,或睡前、醒后先让本人宁静下来,重复想象本人良好、淡定的考试状态,或某次考试状态较好的场景和觉得(重复屡次锻炼)。

3.恰当活动、运动下能加强神经系统功用,进步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敏性,加强意志,同时可增加深睡眠,增加记忆蛋白合成,进步学习效率。

4.不要牺牲睡眠时间学习。坚持每天按时睡觉、定时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总之要想获得好成果,考前一定放轻松!

针对高考前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多鼓舞孩子说些积极的言语,如“自己能行”等,躲避危害最大的消极言语,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当然了,少数具有焦虑特质的考生慌张后会呈现明显的失眠、头疼、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惹起生理的一系列反响。这时就需求找心理医生咨询了,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治疗,如系统脱敏、放松锻炼等。

避免“掉链子”需要辅导调整3种心态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平时功课都是不错的,但一旦考试,就经常“掉链子”,成绩让人大失所望,这是为什么呢?考前心理咨询是否有必要呢?

像考试“掉链子”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克拉克现象”。要克服这种现象,考生一定要避免考前心理压力过大。当考生精神紧张,或遇到难题心神不宁时,可深呼吸进行自我放松,暗示自己不会粗心,不怕困难,心平气和地去对待每一道考题,只要把自己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就是考试成功了。

还有一些同学,考试中会遇到常会“卡壳”,之前准备好的功课,一到考试就忘记了。心理学叫这种在紧张状态下一时间短暂记忆受阻的情况,称之为“舌尖现象”。如果考试时遇上了,应当先暂时放下这道题,先将自己快速能完成的题目完成,把它放到最后在去思考,如果实在回忆不起,那只能选择放弃。要避免这种心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考前做下考前心理调节,排除考试紧张状态。

这边不得不提到另外一种心态,“瓦伦达心态”。这边需要先讲一个故事。瓦伦达是美国著名杂技演员。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索,没有任何安全保护措施,他却对险境毫不畏惧,每次必胜。有人问他成功的诀窍,他说:“我走钢索时,只想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致志地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但是在最后一次,也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一次表演中,他却从钢索上坠地身亡。事后,他的妻子回忆说,我知道这一次他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不断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决不能失败。”后来把这种专注于做事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

很多学生会因为太过计算与成绩分数的得失,反而导致自己过度紧张,发挥失常。然而当你拥有了“瓦伦达心态”,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去考虑得失,没有胜败的忧虑,自然就会心态放松,把专注了放在解决问题上,理想的成绩就能实现。

但许多孩子做不到,除了自身原因,还有家庭父母把成绩看得太重,这些调整心态工作其实就要从平时积累起来,要让孩子真正了解学习和考试的目的。所以除了考前通过心理咨询辅导来调节考生紧张的情绪外,家庭治疗也是帮助孩子和父母摆正心态,调节矛盾关系的一种方法。学生考试“失手”并不都是偶然,家长需要关注的细节问题还有很多。(这段可以加入父母版中)

认识考试焦虑

随着考试临近,不少学生相继出现一些奇怪“症状”,心理咨询师将这些“怪病”解释为“考前焦虑症”。

如今面对巨大的考试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患有考前焦虑症。考前焦虑症不仅会体现在心理上,还可以体现在学生的身体上,影响孩子身体以及学习发展。

考前焦虑引发的生理症状包括失眠、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习惯性情绪低落等。考试所引发的生理、心理上的焦虑症状,通常会在考试过后、压力舒解的情况下痊愈,但是有些考生的焦虑症状在考试结束后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严重了。如果放任不管不及时去机构疏导,甚至会导致学生青春期抑郁。

考试焦虑问题还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形成久远的影响,转化成为慢性焦虑,招致患者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用,对人的评价缺乏客观规范,同时情绪极易变动不稳定,自制力缺乏,适应能力下降。从对躯体的影响来看,考试焦虑症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呼吸以及内分泌系统均会产生影响,招致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疾病、胃溃疡、甲状腺功用亢进等疾病。因而,关于考试焦虑也不可漫不经心。

焦虑与成就水平之间的关系(考试焦虑并非一无是处)

适度的焦虑状态能够使人注意力集中,反应速度变快,思维矫捷,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佳程度。假如焦虑过度,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干扰回想过程,同时对思想过程造成中断,从而使学生考试发挥失常。因而考试焦虑并非一无是处,适度的焦虑有益于使人保持充分的注意力,有益于成绩的发挥。

焦虑水平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在心理咨询中发现,考试焦虑常与下面三个因素密切相关。

1.知识掌握水平

一般来说,知识水平越高,掌握的知识越熟练,焦虑水平就会越低,掌握的知识越模糊,越生疏,越容易引发焦虑情绪。所以要想在考场中不被焦虑情绪所影响,平日还是需要把相关的考试知识掌握熟练。

2.知识掌握水平与抱负和期望

考生的焦虑情绪除了与日常的知识掌握水平有关,还与考生个人的理想抱负有关,在知识掌握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理想期望越高,焦虑水平往往越高。试想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考生,一个非北京大学不上,另一个只要能考上山东大学就很满意了,那个考北京大学的学生的焦虑水平会更高一些。

3.成就期望

高考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学校、家庭、父母赋予了高考太多的含义,很多家长和学生把高考看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没有之一,将高考视为人生成败的关键,进入名校,意味着飞黄腾达,考不上大学,人生一片灰暗,在这样的认识观念下,把高考的成败得失看的过重,势必导致较高的考试焦虑水平。

如何缓解考试焦虑

一、避免过高目标与期望

高考日益临近,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很难再翻天覆地改变,因而广大考生应根据自己目前的学业水平,恰当地设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升学目标,避免目标过高过大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连正常是水平都发挥不出。

二、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

可以提前按照高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安排考试练习和日常作息,使自己参加高考时就像日常生活一样;提前熟悉考场环境,准备好考试用具,安排好考试交通等。

三、具体缓解方法

1、调整呼吸法

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当你感到焦虑时,你的脉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减缓呼吸速率,使身体相信焦虑已过去。

2、自我催眠法

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我一定成功!”,“我是最棒的。”,“我比别人行”。这种自我暗示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

3、宣泄法

放声大喊是发泄情绪的好方法。不论是大吼或尖叫,都可适时地宣泄焦躁。

4、睡眠法

睡眠充足是减轻焦虑的一剂良方。这可能不易办到,因为紧张常使人难以入眠。实在难以入睡也不要焦急,放空大脑,就当闭目养神,或者回顾基础知识。

6、运动法

运动非常重要!一来,它能消耗一些紧张时所分泌的化学物质。二来,它让肌肉疲劳,也就是让肌肉放松。你可以选择跑步、走路、打球等任何形式的运动,但要能定时定量。十天半个月才运动一次,是不会有效果的。

7、音乐减压法

音乐是对抗焦虑的好帮手。它不仅使肌肉松弛,也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使你积聚的压力得到释放。

8、倾诉法

每个人都有向他人倾诉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一件你难以开口的事情,当你能说出来之后,这件事情的负面能量已经减弱了,尤其是在倾诉过程中我们会不断修正我们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的思路更明晰。

接纳焦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情绪都有其保护功能。焦虑情绪也不例外。当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当个体能够觉察的时候,一般会有一种提醒的功能,提醒个体,是否遇到什么问题了。同样,对于高三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也有同样的功能。学习焦虑有轻度焦虑、中度焦虑和重度焦虑。轻度焦虑具有保护性的积极作用,这时候如果高三学生能够认识到出现焦虑情绪,这个时候,认识到问题所在,可

以及时解决问题。当出现中度学习焦虑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花费较多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当出现重度的学习焦虑问题时,这个时候需要很多的心力来解决;这个时候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很重要。处于重度焦虑情况的高三学生,求助于心理咨询,为高考赢得时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虽然以上从宏观泛泛的提到高三学生几种程度的学习焦虑以及解决办法。但是人总是与他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具体到每个人,情况会有所不同。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也不一。不

能简单的一概而论。总之,认到高三学生会存在学习焦虑这样一种可能,并认识到产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对高三的顺利学习很有意义。

考前生活、饮食注意事项

考中

一、轻松、快乐的心情参加考试

二、考试中的注意事项(参见高考小册子—考场上的

30个细节)

1.科学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2.因意外迟到了怎么办?

3.遇身体不适怎么办?

4.拿到试卷时脑子空白怎么办?

5.时间来不及了怎么办?

6.钻牛角尖现象

7.如何排除同考场的考生影响自己

8.考试未完全结束,家长或熟人问你考的如何怎样回答。

考后

一、考后心态调整

1.首先不要太多放纵,高三正绷紧的身体,一旦突然松下来,很容易生病。可以多睡会觉,

不要熬夜看电视打游戏,试着收拾一下房间,为自己的暑假做一个规划。

2.心态放平和些,在分数公布前,不要太过自信,也不要太过沮丧。考的好也未必以后就

会飞黄腾达,考的差,也未必混不好。关键还在于你高考后还有没有继续奋斗的动力!

3.没事的时候多去关注一下高考动态,一些学校最新的报考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高的分

数多去关注一下学校,低一些的分数多去关注一下专业。

4.好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好的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平台,但好学校里依然有大量学生堕

落放纵,有机会而不去把握,虽然考到了好的大学,但在大学里把自己过去十几年的努力挥霍一空,等毕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什么也不会,那样的话,又会有什么企业什么公司会要你!差的学校环境和设施可能跟不上,机会也不是太多,但是只要自己努力,比那些高材生混的好一点也不是问题。在大学里多靠自学,师资力量并不会带来什么大的影响,要学会利用网络!

5.高考只是一个小的波浪,在人生的浪潮中,大风大浪还多着呢,不要因此而心灰意冷,

人生依然美好,朝前看,轻轻的呼出一口气,拥抱美好的明天吧!

二、考后需要做什么

1.填写志愿;

首先,高考之后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填写志愿了,填写志愿需要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规划、高校、专业以及地域因素,如何填写志愿在我的其他经验中有所提及,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2.出行旅游,释放压力;

高考之后,我们会度过我们最长的一个暑假,难得有这么多时间怎么能不好好利用起来,可以和同学或者父母,一起旅游,去享受一下视觉盛宴,体味各种风土人情,把过去积攒在心理的压力通通释放出来,去迎接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3.掌握新技能;

高考之前,我们所有的时间都会用在学习考试方面,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做一些其他事情了,如果我们对什么技能感到好奇,那么就努力学习吧,让自己获得一项新技能,学车也好,学乐器也好,无论是什么,相信都会对自己迈向大学生活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4.做自己爱做的事;

我们又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无论是打篮球、听音乐还是其他。Just do it!

(完整版)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期中考试后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原文阅读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的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的不理想,比较伤心。 考后反思才能解决问题 1.“不露声色”者。他们学得扎实,考得好。自信心强,胜不骄,败不馁。从开学至今,成绩稳定,始终保持优良的成绩。还是要肯定自己,不断鼓励自己。 2.“春风得意”者。这类同学考好后,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会自我吹嘘。这样虽然能增加信心,但也会导致自满自足,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浮躁,导致成绩一上一下,不稳定。这类同学,应该明确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有韧性,需要有高目标,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楼,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3.“懊恼不已”者。这类同学每次考试之后都会对自己的失误忏悔不已,不是说看错题目,就是说计算失误;不是说漏做了,就是说抄错答案。这类同学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这类同学要从平时的每次作业开始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平时学习要认真、扎实、细心和一丝不苟。

4.“伤心欲绝”者。这类同学对自己认识不够准确。考前往往盲目自信,准备不足。所以考试的成绩和自己的预料往往相差很大,心理上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这类同学要认真分析试卷,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既要克服盲目自信的心理,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鼓起前进的勇气。 5.“满不在乎”者。这类同学考试后,瞄一下分数,试卷也不看一下,便扬长而去。这类学生,恐怕极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想考出好成绩。 对于这种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情况,可以看出考试后的心理调节不仅影响同学们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以后的考试状态。如何调整期中考后的心态? 先请同学们回答我一个问题:“对于考试你努力学习了吗?”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学习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我们先一起来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影响: 努力是相对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十点多,有的同学学到十二点多。在考试后想痛痛快快地玩一场,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有的同学考试后在一段时间里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对考试也不做任何分析“潇洒”过头了,有的同学考试后对自己平时的复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各门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思考。对答得好的题目,应写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答错了,要找出原因,错在那里,为什么错?以有利于今后改正。 著名的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心理实验--青蛙实验。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地在水中游不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得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承受不住了,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晚了,它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直至煮死在锅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最可怕的不是突然危机的降临,而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考试失利对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考试心理调节教案

考试心理调节 教学目标:了解考试焦虑的症状,清楚适度的考试焦虑对考试发挥有积极正向价值,过度焦虑对考试发挥、身心健康有负面危害。能够正确分析考试焦虑水平与成绩发挥的关系曲线,准确分析自身考试焦虑的原因,找准缓解过度焦虑的办法,调节考试心理状态。 教学重点与难点: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和缓解过度焦虑的办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考试焦虑的表现重点采用讲授法,缓解焦虑的办法这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运用教授法。 课堂讨论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讨论考试焦虑的原因和应对考试焦虑的办法。 启发法:启发学生在考试焦虑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应该为考试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马上就要考试了,你们焦虑吗? (2)考试焦虑的表现: 生理上,食欲不振、失眠、身体不适、腰酸背痛肚子疼,写字手发抖、 浑身冒冷汗; 情绪上,烦躁不安、心神不定、易发怒、甚至无缘无故跟别人过不去; 认知上,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僵化 考试焦虑的影响是全方面的,有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那么你希望 自己有考试焦虑吗? 讲述鲶鱼效应和羚羊的故事。 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羚羊的故事: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过研究。他发现东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速度也不一样,每分钟要比西岸的快13米。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相同,食料来源也一样,全以一种叫莺萝的牧草为主。 有一年,这位动物学家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一年后繁殖到14只,运到东岸的10只仅剩下3只,另外7只全被狼吃了。 让学生谈感受,再呈现焦虑水平与成绩的曲线图。事实上考试焦虑也并 非一无是处。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期中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汇总

期中考试考前心理辅导主题班会 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西吉实验中学七年级(2颉克忠 一、辅导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克服对期末考试的恐惧、担心和种种顾虑,鼓舞信心,建立良好的心态。 2、帮助学生掌握情科学复习迎考的方法和策略。 二、辅导活动对象:初一(2班全体学生 三、辅导活动准备 了解辅导班级情况,概括该班学生面对期中考试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复习迎考中的实际困难; 四、辅导活动过程: 一、故事:羿射不中 后羿是个神箭手,箭无虚发,但是有一天,夏王指着一块一迟见方、射心一寸的兽皮箭靶对后羿说“请射吧,如果你射中了,赏你万金,如果射不中就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了十分紧张,结果呼吸急促不能控制,屡射不中。夏王就问这是为什么?有人答道,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失误。 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存在着患得患失的杂念,就难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本领。自己有一定实力,只要心里状态正常就能考出好成绩。二缺乏信心、紧张怯场或受患得患失的干扰,结果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

二、影响考试的因素是什么? 硬件: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应有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 软件:考试前和考试中的心态 怎样调整考试前的心态呢? 三、考前做好三件事: 1、调整作息时间,适当参加问体活动。 2、主要饮食卫生,防止胃肠疾病。 3、抓住最佳记忆时间 记忆力最好的是早晨起床后半小时,晚上睡觉前半小时。 4、心平气和,防止烦躁。 考前有些紧张担心在所难免,考前有些适当焦虑也是好事,能发掘你的智力和潜力,但是如果太过于焦虑烦躁就会影响考试。 5、正确评价自己,增强信心。 讲述猴子摘桃子的故事。 猴子目标过程结果 A 低,伸手可及的桃子吃了很多撑得拉肚子 B 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先吃低的,有力气时吃到好桃子 跳一跳,吃更高的 C 最高,最鲜美的桃子越跳越饿桃子还是吃不到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高中以后学习成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步骤】 一、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比较伤心。最近有很多同学找我咨询的时候伤心地说:“老师,我这次没考好怎么办?” 请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努力了吗?”老师要告诉你们: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 3.分析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努力是相对而言的 努力是相对而言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九、十点钟,有的同学则学到十一、十二点钟。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和你自己比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同学比。 (2)学习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第二天,有一名女同学在咨询中谈到:“老师,我这段时间很努力了但是成绩不理想,以前我和××同学的成绩差不多,可上初三以后我的成绩就不如他了,他的成绩怎么就提高得快。这是为什么?” 可能这位同学还没有适应初三学习,大家适应初三学习的速度各不相同。适应快的同学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适应慢的同学则需要半年的时间,大家放心,只要你努力肯定有回报。 (3)试题难度不适合你,影响了你的正常发挥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过程,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立竿见影的,这两个月你很努力地学外语,但你学的知识不一定都是考点。可能你以前的基础有漏洞,使你的成绩不那么尽如人意。所以,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努力。 (4)考试焦虑影响了,你正常发挥 三、如何调整考试焦虑 调整考试焦虑情绪町从如下三个方面人手: (一)考前心态调整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有的同学在咨询中谈到:“老师,我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总是很紧张,原本想快考试了多看点书,可是怎么也看不进去,心里很烦。想早点睡觉吧,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怎么办?” 1.保持平和的心态

基础心理学 期末考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一、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 了解,从而收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访谈法;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被研究者)的交谈来收集有关 资料的一种方法 三、问卷法;是将严格设计的问题或白哦个以书面的形式发给研究 对象,请求如实回答,进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额一种方法 四、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对条件刺 激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 程。 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后,其他用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起反应条件 六、接近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某种有动作伴随他出现, 则当这一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那种动作也会随之发生。学习室一次性完成的,要么完全学会,要么完全学不会 七、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刺激反应的过程。 八、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个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会降低。

九、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十一、(罗斯杰)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是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十二、内化:把存在于社会中的文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有意识的知音自己的各种心理活动。 十三、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教师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的协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自己,最后撤去支架 十四、最近发展区: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十五、认知学徒制: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的活动工具的方法,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的模式它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把学习和实践联系起来。 选择填空 1.教育心理学是19世纪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产 物。。 2.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19世纪政治、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 A : 家长 B : 校园环境 C : 教学设备 D : 学校风气 E : 教师的心理素质答案:BDE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A : 角色扮演法 B : 认知法 C : 榜样引导法 D : 讨论法 E : 行为强化法答案: A B C D E 。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 A : 社会服务形式 B : 活动形式 C : 训练形式 D : 实践形式 E : 渗透形式答案:B C D 4、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有 A : 不稳定 B : 范围小 C : 容易转移 D : 分配能力强 E : 分配能力不强答案: A B CE 5、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有 A : 发展性功能 B : 提高性功能 C : 预防性功能 D : 维护性功能 E : 矫治性功能 答案: A B D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A : 激励性原则 B : 平等原则 C : 尊重与理解原则 D : 愉悦性原则 E : 支援性原则 答案: A B C D E 7、心理咨询的模式主要有 A : 互动模式 B : 指导模式 C : 发展模式 D : 社会影响模式 E : 治疗模式答案:B C D E 8、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 A : 改过自新的意向 B : 醒悟 C : 反复 D : 转变 E : 巩固和稳定答案: B D E 9、在科技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 A : 启发性原则 B : 师生协同原则 C : 批判性原则 D : 激励性原则 E : 开放性原则 答案: A B C D E 10、在共青团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 A : 需求原则 B : 可行原则 C : 普遍原则 D : 批判性原则 E : 趣味原则答案: A B C E 11、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 A : 教师与学生相结合 B : 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 C : 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D : 集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E : 常规教育与随机应变相结合 答案B D E 12、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 A : 树立现代教学观 B : 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C : 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 D : 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E : 都不是答案: A B C D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讲解

沙盘游戏辅导记录及案例分析 市三中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w,女,汉族,13岁,盘锦市三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家庭经济拮据,享受国家低保待遇。2013年11月16日16:50分,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来访。经调查与询问,父母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小W是独生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忙于生计,很少陪伴她,但却对她很是疼爱。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父母对小W寄予了很大希望,尤其是母亲,更是盼着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将来能不再重复父母的生活窘迫之路。小W从小特别懂事,勤俭节约,能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劳。小学六年,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一直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未受到任何挫折。 3.精神状态: 紧张焦虑,情绪低落,自责,但有良好的记忆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4.躯体状态: 来访者有头疼心慌,胃疼干呕,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性病变。 5.社会功能: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学习效率

下降,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6.心理测验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焦虑因子2.9分,抑郁因子2.5分,这两个因子分均超过常模2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 测量分为54分,在50—59分范围内,提示来访者有轻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 测量分为50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来访者没有出现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近两个月来,经常感觉心烦气躁,总是感觉非常紧张,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出现头疼胃疼,心慌干呕等情况,晚上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常被噩梦惊醒,害怕考试。 2.个人陈述: 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想到一月份的期末考试就紧张的不行,心里烦躁的很,还头疼胃疼。只要老师同学家长提到考试的事,我就觉得心慌,甚至想吐,可又吐不出东西来。现在我晚上经常在床上躺一个小时也睡不着,就是睡着了也常常梦到学校考试,我没复习好不会做题被吓醒。我小学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从来都没掉出班里的前三名。我们家里不富裕,现在也没有电脑,可是爸爸妈妈却非常重视我的学习,妈妈总是说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就能考上重点高中,然后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我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像她和爸爸这样苦。平时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工作非常辛苦,花钱很仔细,可是只要我需要的学习用品,像习题书之类的,他们给钱却很痛快,我有时心里过意不去想不买,妈妈为此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基础心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人的心理现象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情绪情感、注意、意志、需要、动机、能力、气质等。 我们把人的心理划分为有意识现象与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现象是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科的学科特点:(1)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是认知科学的主干学科。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学研究的新技术(反应时法、信号检测论、间接测量法)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心理学的主要学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2)机能注意心理学,詹姆士 (3)行为注意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惠特海默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 (7)认知心理学,奈赛尔 (8)皮亚杰学派,皮亚杰 第二章:心理和脑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对内、外环境中一定动因所做的规律性反应。 无条件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铃声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对于分泌唾液来说铃声是无关刺激物。 铃声这种无关刺激物就转变成为条件刺激无,即成为了无条件刺激物(食物)的信号而引起狗分泌唾液,于是形成了条件反射。 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指的是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属性。第二信号指的是语言、词汇组成的刺激物。 兴奋过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抑制过程是指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由抑制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由兴奋引起或加强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 第三章:感觉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高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指的是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阈限指的是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大学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 2.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3.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4.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认识。(特征:整体性、意义性) 5.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6. 意志过程 二、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基本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3)问卷法(4)测试法(5)谈话法(6)个案法(7)教育经验总结法 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一词源于“灵魂的学说”,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心理现象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中就论述了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年轻是因为直到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威廉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把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开始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四、心理学的流派 1. 构造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学生) 容: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 方法:实验省份 缺陷:忽视个体差异,不考虑应用。 2. 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卡尔 容:意识流,强调意识在有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 3. 行为主义心理学(第一势力) 代表人物:华生 容:反对研究意识,主研究行为 方法:客观实验 4.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要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 .专业 . .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C)倒U形曲线关系(D)一种直线关系 2.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 )。 (A)巴甫洛夫(B)乔姆斯基(C)班杜拉(D)斯金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2.5分)。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5分)。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2.5分)。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2.5分)。 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①能力的类型差异。(3分)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分)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分) (四)论述题(20分,从2个题中任选1个完成。)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分)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2分)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2分)④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2分)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分)⑥人格和谐完整。

心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每个人走路的情况和鞋底的耗损状况,可以十分意外的看出每一个人的差异,而从这种差异中,我们往往可以探索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的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心理测试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心理测试题 测试:从鞋底的磨损度看你是哪种人? 题目:拿出你所有的鞋子,将耗损最严重的一双挑出,然后把鞋底描画下来。看看你的鞋底的哪一侧损坏最为严重呢? A、右侧鞋底耗损大 B、左侧鞋底耗损大 C、鞋底前端耗损大 D、鞋底外侧耗损大 E、鞋底面耗损均匀 心理测试题结果分析 A、右侧鞋底耗损大 你有些心浮气躁,对任何事都抱有很强的好奇心,性格是属于非常活泼开朗的外向型。一想到某件事,你便会马上付诸行动,不管前面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阻碍,若有人想要阻止,你是绝不肯善罢甘休的。这种人比较容易受到当时情感的左右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B、左侧鞋底耗损大 你看起来很温顺善良,像是个老好人模样。但是凡事总喜欢追根究底,不闹明白绝不罢休。一旦与他人闹了别扭,你会非常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你做事情很有韧性,有始有终,心中的意志十分强烈。 C、鞋底前端耗损大 你行动力丰富,一旦着手的事一定会全力以赴。这种人将来与其在大企业服务,还不如在新公司任职来得活跃些。从事与业务有关的工作,更可以发挥你的才能。凭着你积极、韧性的处事态度,即使是转换工作,也不失为发挥自己特长的一个大好机会,尤其是若有优秀的长辈或理念相同的人来拔刀相助的话,就更为锦添花了。 D、鞋底外侧耗损大 你是一个社交关系很好的人,喜欢和人交际,并热衷于热闹的场面,任何聚会或有很多人参加的场合都一定能找到你的踪影。这种人容易受到大众的欢迎,博得大家的好感。叫你乖乖呆在办公事是万万不可的,服务业或每日生活变化较多的工作,均适合这类型的人。 E、鞋底面耗损均匀 你简直就是个玲珑型的人,任何事均可和周围的人士妥协。身怀技术且可以发挥实力的人,大多都有此类鞋底耗损的情况。无论转换工作,或维持目前的工作,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及成就感都差不多。但这种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耐性,常常三分钟热度。 F、左右两侧鞋底耗损程度相同 你做任何事都是谨慎又小心,事前会仔细思考,做好一切计划后再行事,但是往往过于优柔寡断了一点。你很容易对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没有帮朋友办到的事感到内疚,但别人却并不知道,因为你心里的真实情感和想法从不肯轻易暴露出来。心理测试题6种迷人气质,你是哪一种?测试开始: 1、假如你只身一人来到一个广阔无边的森林里,夜幕降临时,你听见一种不可思议的声音,凭直觉你认为那是什么声音? A、花草仙子们的合奏→1分 B、豺狼虎豹饥寒交迫的哀号→4分

教案-考试后的心理调整教学文案

考试后的心理调整 作者:赵艳英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点击数: 721 更新时间: 2006-6-30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学会正视上高中以后学习成 绩的波动。 2.让学生学会调整考后焦虑心理。 【活动形式】讲解法、讨论法、交流法、心理案例分析 【适应年级】高一年级 【活动步骤】 一、故事导入 1.青蛙实验的启示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青蛙实验”。这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的一次著名的实验。听完这个实验后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青蛙为什么会死? 一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和安排。 实验的第一部分: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扔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实验的第二部分: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火加热。青蛙不知底细,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以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煮死在锅里。 2.问一问

请大家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第一次在开水锅里能死里逃生,而第二次会死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3.教师点评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事实上,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很多同学在受到中考失利的打击后都曾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学,可是上高中一段时间以后,很多同学危机意识渐渐消退了。所以,这里我想通过心理学实验告诉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期中考试失利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使你有了危机意识。 二、高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心理分析 1.问一问 对于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不知道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请大家谈谈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选取几名考得好和考得不好的学生分别发言) 2.教师点评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考得还可以,心情不错;但大多数同学还是认为自己考得不理想,比较伤心。最近有很多同学找我咨询的时候伤心地说:“老师,我这次没考好怎么办?” 请你们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努力了吗?” 老师要告诉你们:如果以前你没努力,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如果你努力了,但成绩不理想,这也不要紧。 3.分析原因 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有些同学努力学习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1)努力是相对而言的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前几天有个同学在咨询中说:“老师,我觉得我挺努力的,以前上中学时我都不怎么学,平常别人学习我玩,就临近考试学几天,成绩还行。现在上高中,我也知道努力了,每天晚上回家也知道学习了,有时学到十点多钟呢!我觉得我很努力了,可成绩提高的不明显,怎么办?” 努力是相对而言的,你努力的同时,别人也在努力。你学到九、十点钟,有的同学则学到十一、十二点钟。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和你自己比的同时,也要和周围的同学比。 (2)高中学习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心理学》期末必考考试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导引 第一章心理学概观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 一、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科学的基本特征:客观性,验证性,系统性 二、 1、心理学的目标: (1)描述: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如认知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的发展趋势; (2)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如抑郁性别差异的ABC理论; (3)预测: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如判别分析; (4)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如书写考试焦虑可提高考试成绩。 描述和解释属于理论任务,预测和控制则属于应用任务 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 一、 科学方法的6个基本步骤:观察;对问题进行定义;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和检验假设;发表研究结果;建构理论 二、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定义: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 (2)优缺点: 优点:适合特点的研究问题;所观察的行为是亲眼所见,其行为和心理很少干扰,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缺点:观察者处在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预期行为的出现;自然条件下行为难于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结果难于重复;观察结果易受无关因素影响。 (3)注意事项: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 2、实验法: (1)定义: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2)优缺点: 优点:能控制无关变量,推论因果关系;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有计划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可使某种行为在不同条件下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 缺点;有些问题无法以实验的方法进行探讨。 (3)典型概念: 安慰剂效应:指没有实验操纵时,被试的行为也发生了改变 3、相关法: (1)定义:了解两种变量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的方法 (2)优缺点: 优点:适合研究不容易被操纵或者因伦理学原因无法操纵的心理现象;可以显示变量间的共变关系甚至做出预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