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营销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普通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商品学、管理学、经济学及广告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本课程旨在把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市场营销领域,研究营销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销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日趋多样化、动态化,营销心理学对于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新日益普及和深化。

1.2设计思路

依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本课程打破章节顺序,以心理健康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工作入手,将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共分3个模块,主要包括:认识心理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实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素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68学时,其中实训课时22课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掌握营销心理的表现和发展应用规律,更有效地开展营销分析策划、促销、开拓市场等,并为学习系列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奠定心理机能基础。

2.2知识目标

(1)了解心理、心理学的内涵、发展历史、重要性;

(2)掌握个性心理的内容、概念、表现等基础知识;

(3)掌握认知过程的概念、特征、分类、过程等基础知识;

(4)掌握情感过程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础知识;

(5)掌握意志过程的内涵、特征、过程等基础知识;

(6)了解健康心理素质的不同内容,理解理性自我的塑造途径;

(7)了解营销心理学的内涵、发展过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8)了解消费者需要的特征、基本内容、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掌握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的动态联系;

(9)了解社会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群体和消费流行的内涵、特征、表现和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营销心理的应用规律;

(10)了解购物环境、情景因素的内涵,掌握环境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和心理应用规律;

(11)了解心理在新产品开发、品牌、包装装潢中的表现,掌握提高营销水平的心理应用规律;

(12)了解价格心理和价格判断的动态联系,掌握心理在产品定价、提价、降价中的应用规律;

(13)了解促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的内涵、分类、作用、形式等,掌握心理策略的具体运用;

(14)了解创新和创新思维的内涵、训练方法,掌握创新思维的营销应用。

2.3能力目标

(1)能独立分析自己和消费者的能力、气质、性格和兴趣;

(2)能独立分析自己和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决策和行为;

(3)能诱导消费者的消费动机,最终实现购买行动;

(4)能认识并接受真实的自己;

(5)能运用多种心理方式方法塑造自己理想的成功形象;

(6)能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营销心理策略并实际操作;

(7)能针对不同的消费环境制定营销心理策略并实际操作;

(8)能针对不同目标市场提供新产品开发建议并开拓新市场;

(9)能为企业选址、招牌设计、品牌设计、内外部装饰提供设计建议并组织实施;

(10))能根据市场、企业和竞争的实际状况,依据价格心理,灵运用活定价策略和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价格调整;

(11)能运用心理策略设计广告、营业推广活动、公共关系活动、人员推销并组织培训和实际操作。

2.4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仪表仪态,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能力,有团队协作意识;

(3)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有成功的心态和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大局观;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6)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具有服务意识和较强的责任心;

(7)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和选用

(1)优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用书,即高教版《营销心理学》(第二版)的配套教材,也可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其他版本的《营销心理学》或《消费心理学》。

(2)教材应充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普通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商品学、管理学、经济学及广告学等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础,适应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形成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普及营销心理学常识,深化心理学的具体应用。

(3)教材内容简洁实用,语言通俗易懂,案例生动有趣,既有典型性又有时代特点;各单元设计突出知识的基础性、知识的连贯性、技能的实用性,同时鼓励任课教师打破内容层次,大胆设计教学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中注重实践内容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在知识中提炼要点,在操作中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由易进难,层层递进,可选择余地大,适合不同学生实践。

4.2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特定的教学情境,配备相应的计算机、多媒体、照相或录像设备、鞋帽首饰(自备)设备,按照实际需要为学生安排实际或仿真环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心理氛围,实施心理测试和心理实践,并在自我交流和互动交流中认识并接受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2)角色扮演法。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熟悉、体验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技能操作。基本角色由学生讨论后确定,主要涵括日常角色、职业角色、成功形象等三部分;学生按照事先设计的实践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角色扮演;最后进行自己评估、团队交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定的压力下,完成过程即是心理塑造过程,同时增强了学习效果,提升了职业素养。

(3)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时,考虑到中职学生的特点,对每一单元的知识点,都设计问题、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和视频赏析等教学内容,学生必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4)讲授法。教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最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最传统的讲授法不同的是,教师会在讲授前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习,授课中间穿插大量的多媒体图片或视频辅助教学,同时运用讨论交流和师生回答等方式让讲授更加灵活,内容更直观形象;学生既是讲授的客体同时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更好。

(5)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同时参考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营销人员实际工作流程为导向确定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学生必须依次完成下列任务:确定能力和气质类型、确定性格天赋和弱点、调查兴趣、需要和动机、认识认知过程、认识情感过程、认识意志过程、了解自我;认识健康心理素质、选择心理塑造方法、设计理想自我形象、重塑自我;社会文化心理学应用、社会阶层心理学应用、参照群体心理学应用、家庭群体心理学应用、消费流行心理学应用、新产品开发的心理学应用、品牌设计心理学应用、布置商场、价格心理应用、价格调整心理应用、广告心理学应用、营业推广中的心理学应用、公共关系中心理学综合应用、人员推销的心理学应用培养创新思维、紧抓绿色消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任务,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知识需求,认真学习教材知识并主动查阅扩展知识,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基本技能并综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4.3课程资源

(1)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设备,

利用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心理测试、心理游戏、案例分析、视频赏析和模拟实训等。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发挥团队优势,建设学院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特色实训项目、主题活动录像、报告评估书等,实现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充分利用系营销实训室、学校内部超市、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源,让学生完成市场营销的实际活动,如市场调查、产品包装、价格变动、产品促销、营销策划、超市装潢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学生组成团队走出学校,走入社会,主动观察独立思考,并通过有目的的日常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职业素质。

4.4教学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日常作业成绩、项目任务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40%,即通过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科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具体为:

总成绩(100%)=过程性考核成绩(60%)+期末考试成绩(40%)

过程性考核成绩(60%)=日常作业成绩(40%)+项目任务成绩(40%) +纪律(10%)+师生互动(10%)

(2)考核标准

(3)总评成绩以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为打分标准。

优秀(90~100分):学生熟练掌握营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真完成日常作业,项目任务书面资料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出勤率高,师生互动交流主动积极,团队合作意识强,有创新思维。

良好(80~89分):学生掌握营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真完成日常作业,项目任务书书面资料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能理论联系实际,出勤率高,团队合作意识强。

中(70~79分):学生基本掌握营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按时完成日常作业,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并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实践,能理论联系实际,按时出勤。

及格(60~69分):学生基本熟悉营销理论学的理论,能完成日常作业,参与项目任务建设,解决方案基本正确,基本遵守学校纪律。

不及格(60分以下):学生不熟悉营销心理学理论,作业或项目任务没有全部完成,解决方法不正确,可操作性差;或有明显抄袭作弊行为。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营销心理学》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

四下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教学分析】 1、学习心理与智能发展指导。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潜能,激发其学习的信心。 (2)引导学生形成强烈持久的学习动机。 (3)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策略的辅导。阅读、记忆、思维题解决、自我监控等策略。 (5)特殊时段的学习心理调适。如竞赛前タ、升学考试前タ。 2、情绪、情感、情操教育。 (1)认识情绪的丰富多样性与易变性。学会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 (2)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方式与合理途径。 (3)学会保持积极心境的方法。 3、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思维与心理方面相对三年级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转变自己的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较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 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比如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 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 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決定的。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他们不只是寻找热闹的漫画或故事书,而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对理科感兴趣的孩子开始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读物。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皃善的选择性。但是四年级的孩子这时候的爱好兴趣表现还不稳定,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说明四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处于一个集中发展的初步阶段。 【学重难点】 1、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排解困扰。 3、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

《消费者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执笔人:主审人:课程编号: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专业 开设学期:第X学期 二、课程定位与目标 (一)课程定位 《消费心理学》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消费者,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活动,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研究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消费者营销活动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与《网络营销》、《客户管理》、《模拟营销》、《谈判与沟通》等课程的学习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掌握营销活动中顾客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使学生能够具备从事营销或销售工作的职业技能,与《模拟营销》、《连锁经营管理》、《奢侈品营销》等后续市场营销策划相衔接,共同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策划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从事与消费者消费活动有关的信息搜集、信息整理和信息分析,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会察言观色,善于换位思考,准确地把握消费者心理活动,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3)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反应快速; (4)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2.知识目标 (1)具备感觉与知觉、记忆和注意、学习和联想、思维和想象、需要和动机等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消费者个性心理知识; (3)具备需要与动机的理论知识; (4)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决策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5)掌握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知识; (6)掌握商标、包装、价格等商品因素以及消费习俗、消费流行、家庭、广告、营销环境等非商品因素对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影响的分析方法。 3.态度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精神; (2)养成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树立“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4)培养团队精神,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三、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通过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工作岗位分析,确定《消费者心理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为:以工作情景需求调查分析为基点,结合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及行业内专家的指导,打破原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以营销或销售工作中对消费心理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础,突出本课程为提高学生的营销或销售工作技巧与技能服务,在各个教学模块中有效地将消费心理学

《营销心理学》教案

一、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 营销活动:简单地说就是销售部门把产品和劳务到消费者手中。 生产销售(交换)消费 市场营销: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产品和价值,并同他人进行交换以获得所需所欲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 1、需要:指感受到的匮乏状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类本能。 欲望:指人类需要经由文化和个性塑造后采取的形式。需求:当有购买力作后盾时,欲望就变成了需求。 (在欲望和资源既定情况下,追求最大程度满足其利益的产品) 2产品:指任何提供给市场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欲望的东西。 (尽可能满足顾客需要,价廉、物美、终生满意) 3、价值、满意和质量 顾客价值:是指顾客从拥有和使用某产品中所获得的价值与为取得该产品所付出的成本之差。 顾客满意:取决于消费者所理解的一件产品的效能与其期望值进行的比较。顾客期望值受购买经验、朋友意见、营销者信息与承诺等影响。 质量:产品质量是市场营销的关键要素。日本“追求全面质量营销战略”。 4、交换、交易和关系 短期交易:眼前每一笔交易利益。 重心转移J 长期关系:与顾客及其他各方建立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 主要策略有:0增加财务利益,如赠品。?增加社会利益,使产品具有个性特色。 ③增加结构利益,提供相关服务。电脑:免费上网6个月。 二、指导市场营销的主要观念 1、生产观念:最古老的理念之一。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价格低廉的产品。 关注:改进生产和销售效率。 适用状况:③卖方市场;③高成本产品,必须靠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2、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质优、特点多的好产品。 关注:产品改进,忽略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及可替代产品间竞争。 3、推销观念:从工厂一时利益出发,重在推销产品,做成买卖,得一时之利, 忽略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可获利关系。是由内到外的营销观念。 研究表明:不满意顾客不会再次购买该产品。 满意的顾客^3人;不满意顾客f 10人 4、市场营销观念:强调满足顾客需要。由外向内,以顾客为中心,通过建立基于顾客价值 和满意之上的长期顾客关系获利。 关系营销案例:家用仓储公司。 外表:飞机库,水泥地面,毫不起眼,但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成绩:销售额1978来40%年增长率;$ 600/平方英尺,一般只有$ 150—250。 关怀顾客:提供最适合的、最便宜的,让顾客满意,建立长期关系。 1位顾客购物生命价值:每次花38美元X 30次/年X 22年"2.5万美元 关心职员:专职职员至少7%年薪以公司股票形式发送。不用高压销售技巧,不给员工定额, 致力于和顾客建立长期关系。 桔黄色围裙:您好,我是XXX,家用仓储公司的股东,让我来帮您吧。 5、社会营销观念:组织应该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利益,然后再以一种能够维持或改善消 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向顾客提供更高的价值。最新的理念。 社会(人类福利)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教学任务如下: 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 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特点,强调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相互结合,课程内容反映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前沿,有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经典理论和学科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包括十章,共64学时,其中理论学习54学时,实验实践项目10学时。 (1)理论学习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4学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含义、优秀教师及有效教学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范本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实施步骤

1、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2、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对这部分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4、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营销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普通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商品学、管理学、经济学及广告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应用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本课程旨在把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市场营销领域,研究营销过程中的一般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销者和消费者的心理日趋多样化、动态化,营销心理学对于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新日益普及和深化。 1.2设计思路 依据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本课程打破章节顺序,以心理健康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从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实际工作入手,将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课程共分3个模块,主要包括:认识心理学、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降低理论难度,增强实用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业素养,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68学时,其中实训课时22课时。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掌握营销心理的表现和发展应用规律,更有效地开展营销分析策划、促销、开拓市场等,并为学习系列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奠定心理机能基础。 2.2知识目标 (1)了解心理、心理学的内涵、发展历史、重要性; (2)掌握个性心理的内容、概念、表现等基础知识; (3)掌握认知过程的概念、特征、分类、过程等基础知识; (4)掌握情感过程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础知识;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每学期学分: 3 学分 每学期学时:48 学时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里现象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能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的特点与消费者的心里规律组织营销。 二、教学要求 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消费者基础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注意、记忆、情感以及需要和动机等基础心理现象的规律;掌握消费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群体、文化、经济以及消费流行等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产品的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包括产品的价格、包装、命名等因素。能从整体上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营销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消费行为学导论 内容提要: 了解和掌握消费行为分析与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科的发展和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消费行为分析的基本内容。 §1.1消费行为分析研究的内容 一、消费者的基础心理现象 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产品因素与消费行为 §1.2消费行为分析的发展 一、学科的发展 二、消费行为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现象(一) 内容提要: 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个体认知、注意与记忆的规律以及特点,能针对消费者的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知的特点和规律、记忆的规律和特点。 §2.1感觉与知觉(认知) 一、感觉与知觉 二、知觉的特点 三、影响个体认知的因素 四、知觉的研究 五、认知到的风险 §2.2 注意 一、注意与其分类 二、影响人注意的因素 §2.3记忆 一、记忆与记忆规律 二、影响人记忆的因素 三、强化与泛化 四、联想 第三章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现象(二)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6204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流通、物流领域的需要,掌握经济、管理、现代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营销调研与预测、营销策划与执行、公共关系与商务谈判的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物流行业、外贸业从事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市场经济、现代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通过案例教学、相关课程的实验、设计、实训、参观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市场营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悉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及法律体系; 3.了解工商企业营销活动环节,具有较强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4.具有利用计算机处理市场营销信息资料的能力; 5.具有统计分析、调研报告、营销策划方案撰写方面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7.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能力; 8.具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具备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三、专业核心能力 企业市场营销业务、策划及管理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管理学、经济法、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广告学、推销技术、现代礼仪与商务谈判、商品学. 五、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专业课程校内实验、实训、工商企业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就业面向 面向各类型企业,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产品推介等岗位工作. 七、修业年限: 3年 八、教学计划表

九、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一)知识结构 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公共关系学、消费心理学知识; 4.掌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知识; 5.掌握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统计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6.掌握物流管理、推销、商务谈判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应用数学基础知识; 8.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达到或接近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级水平; 9.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 10.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收集与处理营销活动所需信息的能力; 2.具有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3.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能力; 4.具有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相关经济法律知识应用能力; 6.具有语言交流能力; 7.具有从事企业管理能力(如经理助理职务); 8.具有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9.具有营销策划方案撰写能力; 10.具有统计分析、调研报告撰写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吃苦耐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专业素质∶能利用管理学和营销学知识,组织和执行企业的营销管理;能利用市场调研知识,消费者行为知识分析解决一定的实际营销问题;能利用营销知识和促销方法解决现场问题;具有再学习、提高和更新知识,不断发展和拓宽业务领域的素质。

(完整版)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标准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及相关专业 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一体化教学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一、课程的性质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如何第一时间抓住顾客对每个企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了解消费者心理,解释消费者行为,最终能通过企业的营销手段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本课程所包含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营销、管理及传播等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制定营销策略方案,提高营销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课程以学生较全面掌握消费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和消费行为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消费行为学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由于《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 后续课:《销售管理》、《现代推销技术》、《商务谈判》、《客户管

理》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本课程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兼顾、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应用,以培养职业技能为重点。 2.根据现今社会对大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迫切要求,摈弃以前的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法。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课程在设计思想上突出以实践为主,理论为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实践实训相结合。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实务》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职业目标的确定,从职业目标和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实践领域的确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实践项目的整合,在每个实践项目中分成理论知识点、职业能力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的途径。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及职业能力目标 一、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调

《营销心理学》实训大纲

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营销心理学(第三版)1 实训指导大纲 渤海大学营销心理学课题组编 1单凤儒主编.营销心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一部分概述 一、实训目标 通过本课程实训,培养学生分析营销心理、运用心理策略的技能,为学好营销系列课程提供心理技能基础。 二、实训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1.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本教程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空间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2.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3.情景剧。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调查与访问。根据教学与训练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总体安排一览表

课程类别课 程 性 质 序 号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分 周 学 时 学时 总数 课时分配各学期学时分配 备注 讲 授 习题 讨论 实 验 课 外 自 修 上机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 课内课外 1 2 3 4 5 6 7 8 公共 基础课34 必 修 1 1039028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3 3 5 4 54 2 1032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 2 2 36 36 3 1039010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3 3 5 4 54 4 1039011 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4 2 72 36 36 5 1039007 形势与政策 1 30 1-6学期 6 1037003 大学英语12 3 216 4 54 54 54 54 7 5051001 体育 4 2 144 36 36 36 36 8 2043006 大学信息技术基 础 3 3 5 4 54 9 1098008 职业生涯发展与 规划 2 2 36 36 专业 基础课15 必 修 10 1067092 心理学专业导引 1 2 18 18 11 1067093(1) 普通心理学(1) 2 2 36 30 6 36 12 1067093(2) 普通心理学(2) 2 2 36 30 6 36 13 6082013B 人体解剖生理学 3 3 54 42 12 54 14 1067094(1) 实验心理学(1) 2 2 36 30 6 36 15 1067094(2) 实验心理学(2) 2 2 36 30 6 36 16 1067095 心理统计学 3 3 54 42 12 54 专业课必 修 17 1067096 心理学史 3 54 54 54 18 1067020B 发展心理学 3 3 54 54 54 19 1067041C 社会心理学 3 3 54 54 54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标准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标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现代推销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现代推销技术 编制人:张丹 学院审核: 教务处审核: 编制日期: 2013年8月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课课程编号: 02210108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分: 2 总学时: 36 编写单位:电子商务教研室编写日期:2013年8月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1.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现代推销技术》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重要的双证书课程。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瞄准销售员、销售主管岗位要求,为培养学生将来在商务交易活动中推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2. 本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程主要以销售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在了解推销基本礼仪,并对推销活动有初步体验认知的基础上,主要围绕“推销活动策划、推销准备、引起客户注意、激发客户欲望、促成交易”等典型工作环节展开。理论知识按照“必需、够用”组织,具有很强的职业岗位针对性,操作性很强,是一门高职教学特色鲜明的技术课程。 (二)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而设置。课程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紧贴销售员、销售主管岗位工作岗位需要。 2.课程内容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项目,每个项目按实践技能要求分解为几个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互动、交流、协作的本质特征。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现代推销技术》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学习该课程应以电子商务基础、计算机及应用、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市场营销学等课程为基础,并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相关法规等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在实际情景中的推销技巧。具体包括:(1)能分析指定产品的宏观环境、竞争状况和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2)能寻找顾客并对潜在顾客进行有效评估。 (3)能根据顾客的基本情况成功约见和接近顾客。 (4)能运用推销谈判的基本理论进行推销洽谈的设计。 (5)能根据顾客的实际问题解决顾客异议。 (6)能识别成交信号并适时成交。 2.知识目标 (1)掌握制订推销计划的方法。 (2)掌握寻找顾客的步骤及方法。 (3)掌握约见及接近顾客的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4)掌握介绍与展示产品的原则、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5)掌握各种成交方法。 3.态度目标 (1)学生“用户需求”至上的意识,训练学生和客户交流的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遵纪守法,忠于国家与组织,忠于职守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销售心理学教案课程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顺序号:( 3 )

新课导入:从消费者自身需求出发,分析和研究了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帮助销售人员根据消费者现场消费行为划分出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分类销售服务工作。分析影响消费者心理的众多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商品因素、购物环境的因素等,让销售人员加强自身地学习和积累,从而有宽泛的和深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说服和帮助消费者决策购买。 第四章消费者购买需求与购买行为分析 第一节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与动机 市场营销活动激发和影响的是人们的消费欲望。 消费者的一切消费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欲望或者需求导致的。 一、消费者需要、动机的概念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需要是指由人自身生理条件或者社会因素所导致的那种欠缺的或未满足 的主观感受状态。 ?所谓动机,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推动其实际活动以满足其欲望和需求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 由未满足的需要所造成的紧张状态产生的,而且是人的所有消费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和深层原因。 二、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人类的消费需要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消费需要进行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划分为上述 五种基本类型。其中,生理的需要是个体为维持生存和发展对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也是各类需要中必须首先满足的最基本的需要。唯有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人们才有可能再产生新的其他方面的需要。 三、消费者需要的特征与形态 ?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需要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尽管 如此,消费者的需要仍具有某些共同的趋向性和规律性。这些共同性体现于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之中。 ?消费者需要的特征。 ?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形态。 四、消费者购买动机类型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与消费者的需要一样,也是复杂多样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 式对其进行分类。用概括的方法对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两大类:生理性购买动机和心理性购买动机。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出于单纯生理性购买动机的行为已经少见,通常是两类动机交织在一起,其中一类起主导作用。对在质量、效能、外观等方面基本相似的商品,消费者总要从中选择能获得心理上最大满足的一种。

2019临床心理学教学大纲李惠民

《临床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86504 课程名称:临床心理学 英文名称:Clinical psychology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 考核方式:集中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健康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二、课程简介 临床心理学是关于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持和援助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存在心理困扰的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临床评估和临床干预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心理咨询能力为核心强调心理咨询的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人格的理解与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技术,教学中需配合助理心理咨询师的考核要求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全面综述。根据我校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应紧密配合心理咨询师考级内容展开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心理基础理论的有关知识,能够对人格作出较好的理解与诊断,掌握心理诊断与测量的技术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技术手段,并且能够对临床心理学中的特殊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诊断工作对咨询和治疗来说是充分和必要的先决条件,没有诊断咨询和治疗也就无从入手,误诊往往也是咨询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诊断时必须掌握诊断程序和常用方法,同时还要学会将诊断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按要求整理行文。 (1)掌握异常心理症状,能够区分病与非病 (2)掌握心理诊断的分类标准 (3)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分类 (4)能够根据求助者实际情况选择心理测验 (5)能够对心理不健康状态进行分类诊断 (二)教学具体内容 (1)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1.1)如何进行初诊接待(掌握) (1.2)摄入性谈话(重点掌握) (1.3)正确使用心理测验(掌握) (1.4)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重点掌握) (1.5)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熟悉) (2)初步诊断 (2.1)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掌握) (2.2)确定是否属于本职工作(重点掌握) (2.3)形成初步印象,分析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重点掌握) (2.4)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5)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重点掌握) (2.6)提出心理评估报告((熟悉)

市场营销策划这门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市场营销策划这门课的教学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与发展,将需要大量的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准的一线操作人员。本专业将突出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就业岗位群有以下几类: 1.企业推销员、市场调研人员、营销策划人员、广告管理人员等专业岗位人员; 2.产品、定价、分销、广告、推销、市场调研等营销各职能岗位的中、基层管理人员; 3.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同各个具体产业部门的技术特性相结合,培养能胜任某些技术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营销人员及管理人员。 培养目标 本专业领域方向面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类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生产经营第一线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就业岗位: 企业营销策划工作、企业形象策划工作、产品市场推广

工作、新产品上市推广、企业大型活动策划、企业外联工作; 其它就业岗位: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参与企业产品研制、参与企业战略制定、以及市场调研等工作。 职业岗位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实用英语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知识; 掌握市场调查与预测知识; 掌握消费心理学知识、商务谈判技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内外贸实务、会计等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 具有一定市场观察和分析能力; 掌握与职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 具有所在职业或岗位相关领域内的适应能力; 具有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新的营销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精神;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精神。 职业资格考级、考证要求 1.通过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高等学

《汽车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汽车营销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是汽车市场营销学与心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在汽车市场营销领域内的具体应用。主要研究汽车营销活动中,消费者和营销人员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 课程任务: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了汽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推销技巧等一些列的 理论课程之后开设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营销过程中面临的消费者心里和营销人员自身心理的课程。它既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二)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4 学分,总学时62 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 2. 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3.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4. 不同市场的心理特征; 5. 产品心理;商标心理;包装心理;价格心理;购物心理;推销心理;洽谈心理;广 告心理;公关心理;营销人员心理; 6. 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宏观与微观心理现象。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营销活动中消费者、营销者所特有的各种心理现

象;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影响消费者、营销者心理的各种因素;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营销活动中适应和引导消费心理的基本方 法;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营销心理学理论解决营销实践中出现的问 题。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2?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 3?具有营销意识和市场意识;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营销心理学教案简案6

课题 情境三顾客心理发展 任务一顾客满意与顾客价值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目的 理解顾客学习的含义及作用,掌握顾客学习原理; 教学重点 理解顾客满意的含义,掌握实现顾客满意的心理策略教学难点 理解顾客价值含义,掌握实现顾客价值的心理策略;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 授课班级 《营销心 理学》1班 授课日期 知识点及教学思路 情境三顾客心理发展 任务一顾客满意与顾客价值 一、顾客满意与促进顾客满意策略 (一)顾客满意的含义与作用 顾客满意的含义。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满意的作用。 ⑴企业的经营只有使顾客满意,才能使企业有更好的销路与效益。 ⑵“满意的顾客是最好的广告”。 ⑶顾客满意是企业营销的最高目标。 (二)顾客满意的内容 ●商品与服务的有用性。 ●获取的经济性。 ●购买与消费过程中的愉悦性(快乐感)。 举例说明: 选择一种商品,从顾客的角度,分析令其满意的具体内容。(三)促进顾客满意的策略 ●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实现商品有用性的最大化。 ●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与顾客沟通。 ●降低顾客成本,增大顾客购买价值。

二、顾客价值与实现顾客价值策略 (一)顾客价值与顾客让渡价值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使顾客满意,而顾客最看重的是“顾客让渡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益总和。主要包括商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等。 顾客总成本主要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 ●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是顾客与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顾客价值层次。 (二)实现顾客价值的策略 ●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建立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文化。 ●发展网络营销,提高顾客满意度。 课后思考题和习题 什么是顾客让渡价值?为什么说“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是顾客与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课后小结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I.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选用张厚粲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一书。开课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涉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提供基础。本课程主要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系统掌握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为考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有效的知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Ⅱ.选修课程要求:无 III.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心理学原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辅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生活和工作实例进行教学。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采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形式。 Ⅳ.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与作用。 二、本章重点: 1.心理学的概念及性质2.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三、考核要求 (一)心理学的概念识记:心理学的概念领会: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的分支领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意识的概念与不同状态,了解睡眠的阶段与失眠的种类,了解梦的心理学原理与研究,了解催眠的特征与理论。 二、本章重点:1.意识的概念2.意识的不同状态(层次) 三、考核要求 (一)意识的性质识记:意识、无意识 (二)催眠现象领会:催眠的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构造,以及视觉听觉产生的机制。理解社会知觉与一般知觉的异同,了解社会知觉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二、本章重点: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三、考核要求 (一)感觉概述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感觉阈限 (二)视觉系统了解:视觉适应,颜色的特性领会:视觉产生的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领会:听觉产生的机制,基本的听觉现象 (四)知觉——感觉的整合识记:知觉的概念,知觉的特性领会:知觉的机制 简单应用:感觉的整合——知觉的形成

营销心理学 重点

绪论 第一节营销心理学及其发展 一、营销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1、营销概念的5方面共同点与内涵 营销活动的向导:以“顾客和市场”为向导,而非以产品、技术或者生产为向导 营销活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赚取利润是其副产品 实现目的的方式:组织内外的协调,整个组织内部上下一致的自觉行为 营销活动的核心:交换是营销的核心,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双方的目的 营销活动的适用性:非营利性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诸如政府机构、医院、学校等 2、营销活动的构成:需要、欲望和需求 需要:指因某些基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欲望:是指满足深层次需要的愿望。 需求:指对某种产品与服务具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的欲望 产品:是指任何提供给人们用于满足其需要或欲望的物品或服务 交换:是指从他处获得所需之物并拿出某种物品或服务作为回报的行为 市场:是指有着某种特定的需要和欲望、愿意且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的全体显在于潜在消费者。 3、营销心理学(Marketing Psychology)是专门研究营销活动中卖方和买方的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买卖双方心理沟通的一般过程的科学。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 二、营销心理学研究对象 1、营销活动中消费者所特有的各种心理现象 消费者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在整个购买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消费心理与市场营销的双向关系 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各种因素 企业营销活动对消费心理的适应与引导 3、营销人员心理(主要包括) 营销人员的职业行为心理 营销人员的心理品质要求 营销服务中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沟通心理 三、研究营销心理学的意义 1、提高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研究心理与行为,利用规律制定营销策略,有效调节市场 2、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3、指导营销者科学营销和消费者科学消费 科学消费符合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4、增强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营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有目的有计划的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引起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3、调查法: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获取有关资料,间接的了解消费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4、问卷法 5、投射法:以一种无结构性的测验,引出被试的反应考察人格特征的心理测验方法。 主题理解、造句、语词联想,角色扮演 营销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与推理,自我报告,投射法,决策研究,社会研究,深度汇谈。 第一章消费者需要与市场细分 第一节消费者需要的理论概述 一、需要与动机的概念 1、需要:指因某些基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没有需要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消费行为。 个体需要的激发过程:正常的平衡,缺乏,不平衡,紧张,需要 当消费者希望满足的需要被激活时,动机就产生了2、动机:是指个体推动其实际活动以满足其需要和欲望的内驱力 动机是一种基于需要而由各种刺激引起的心理冲动,其形成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外在刺激条件,存在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条件。 二、需要层次论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