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植物病理学高级实验技术指导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植物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病理学是森林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报考森林保护学科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病害的概念;病原;侵染性病害的发病过程和侵染循环;感病植物的病理变化;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病害的诊断。 第二章植物病原菌物 菌物的营养体;菌物的繁殖;各大类菌物的形态、简要的分类及所致的植物病害的症状,菌物类病害的诊断;菌物类病害发生的特点、对寄主植物的危害。第三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和性状;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病原原核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及病原鉴定方法;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防治。第四章植物病原病毒及植原体 植物病毒的一般性状;植物病毒的传播;植物病毒病害的症状;植物病毒的鉴定原理;植原体的一般性状;植原体病害的症状、传播、诊断和防治。 第五章植物病原线虫 线虫的一般性状;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线虫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六章寄生性植物 寄生性植物的一般性状;寄生性植物的繁殖与传播;寄生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七章非侵染性病害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营养失调、湿度不适、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第八章侵染过程 病程的概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及其影响因素. 第九章病害循环 侵染循环的概念;初侵染和再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病原物的传播。 第十章植物病原生物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物的类型;病原物的致病机制;转主寄主和寄生专化型。 第十一章植物的抗病性在病害互作中的作用 植物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性的类型;植物抗病的机制;植物的诱导抗病性及其机制。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植物病害的预测。 第十三章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植物病害诊断的含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方法;Koch’s法则;不同类型植物病害的诊断要点; 第十四章植物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要点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年级:2008级 专业:植物保护微生物工程组别:第三小组姓名:戴泽翰学号:200830200508 指导老师:李敏慧、刘琼光、周国辉、徐大高、杨媚、 谢辉、何艺郡 目录 一、前言--------------------------------------------------------3 二、实习目 的与意义----------------------------------------3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3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4 实验二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8 实验三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12 实验四植物病 原线虫的分离及形态观察------14 实验五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15 四、实 习(验)结果与分析------------------------------18 五、收获与体会 ----------------------------------------------19 六、参考文献 -------------------------------------------------20 植物病理学实习总结报告 戴泽翰 200830200508 08植保微生物1班 一、前言 植物病理学是主要研究引起农作物病害发生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引子及其致病机制、病 原物与寄主间相互关系和控制病害发生、减轻发病程度、减少病害所致损失的原理及具体措 施的一个重要农业学科。学习基本的植物病理学、流行学知识,掌握常见农业病害鉴别和病 原物采集、分离等技能,是对作为高等农科院校植保专业学生提出的要求。为巩固和印证所 学的植物病理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直观认识,我校资环学院 为植保专业安排了植物病理学课的实习,以加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 (一)巩固和印证所学植物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二)熟练掌握植物病理学实验操作技能 (三)通过室内外观察,认识本地区主要作物及主要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 (四)加强理论联 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与方法 (一)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二) 植物病原的分离与培养 (三) 植物病原真菌玻片标本制作 (四) 线虫病害标本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五) 植物病毒(香蕉束顶病毒)检测 实验一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及常见病害鉴定 一、实验目的 植物病害标本是植物病害及其分布的事务性记载,有了标本即可在室外观察的基础上, 开展室内各方面的工作,特别是病害诊断和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工作,没有合格的标本更无从 谈起。因此,病害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植物病害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建设工作,植病标本的采 取和制作是植保人员必须掌握的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本次标本采集和制作实践实习,学习 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标本采集 1、外出实习地点 (1)华农大农场 (2)华农大增城宁西基地 (3)广州白云区蔬菜地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一:植物病理学试卷 a 及答案】 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植物病理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植物病害: 2、病状: 3、病症: 4、病害三角: 二、填空(每空 1 分,共20 分) 1.引起病害的病原种类很多,依据性质不同分为( 2.根据病原生物的类别侵染性病害分为()( ()()等。 3.植物病害的病状分为()()( ()五大类型。 4.植物病害的病征分为()()( ()五种类型。 5.()()( 素。 三、选择(每题 2 分,共16 分) 1.植物细菌病害的病症是()。 a.脓状物 b. 霉状物 c. 粉状物 d. 颗粒状物 2.属于非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3.引起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高温 c. 病原菌 d. 遗传因素 )()两大类。)())())())构成病害发生的三要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4.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因素有()。 a. 缺素症 b. 真菌 c. 线虫 d. 原核生物 5.植物生病后表现下列病症,()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粉状物 c. 脓状物 d. 颗粒状物

6.()是植物病害的病状。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7.属于侵染性病害的是()。 a. 霜霉病 b. 晚疫病 c. 猝倒病 d. 缺素症 8.()是植物病害的病症。 a. 霉状物 b. 坏死 c. 脓状物 d. 腐烂 四、判断对错(每题 2 分,共16 分) 1.病害的三角关系指病原、植物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2.植物病害引起的萎蔫可以恢复。() 3.植物病毒病没有病症。() 4.非侵染性病害无病症,侵染性病害都有病症。() 5.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非侵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 的重要诱因。( 6.病症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7.脓状物是细菌性病害的特有病症。() 8.霉状物、粉状物等是真菌性病害的病症。() 五、简答题(每题8 分,共16 分) 1.简析病害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2.什么是病症和病状?都包括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12 分) 1.什么是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各由哪些因素引起? 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储藏运输过程中,在一定外界环境 影响下,受到病原生物或非生物的持续干扰,超越了它能忍受的范围,致使在生理上、组织上、及形态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生长发 育不正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外部症状及内部病理变化,病因此造 成产量下降、质量变坏、颗粒无收,降低了对人类的经济价值。 2、病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3、病症:病原物在植物发病部位形成的有一定特点的结构。

植物病理实验

实验一植物病害症状及其他病原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各种植物感病后的各种症状,加深对植物病害的感性认识,学会识别五大类病状,观察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病原及其引起的病害症状。 2、了解症状观察在病害诊断中的意义,学习观察、描述症状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用具 用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扩大镜。 实验材料: 包含五大类病害症状的幻灯片、盒装标本及新鲜标本。 甜叶菊花叶病、番茄斑枯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芹菜斑枯病、白菜软腐病、番茄脐腐、小麦丛矮病、玉米瘤黑粉病、黄瓜霜霉病、小麦赤霉、番茄叶霉病、丁香白粉、小麦散黑穗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大豆菌核病、苹果缺素、苹果黑星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菟丝子等标本;细菌形态固定装片、线虫形态固定装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病状 (1)变色 (2)坏死 (3)腐烂 (4)萎蔫 (5)畸形

2、病症 (1)霉状物 (2)粉状物 (3)粒状物 (4)脓状物 3、取标本仔细观察症状类型 4、制作装片或取固定装片观察病原的形态。 四、作业 1、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寄主名称病害名称观察部位病状类型病征类型 2、绘细菌的形态图。 3、绘线虫的形态图。 实验二卵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 一、实验目的 了解卵菌门和接合菌门主要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所致的几种主要病害症状特点。 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馏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

十字花科根肿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瓜类疫病(辣椒疫病)、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白菜霜霉病、莴苣霜霉病、十字花科蔬菜(或苋菜)白锈病、根霉(装片)、毛霉(装片)。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 1、取标本观察病害症状特点。 2、作徒手切片或永久切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五、作业 1、绘出2-3种霜霉病菌孢囊梗形态图并写出病原物属名。 2、绘出根霉菌、晚疫病菌或疫病菌(任意2种)的形态图。 3、简单描述几种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瓜类疫病的症状特点 实验三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及所致病害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代表性病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分类依据。 2、认识几种重要的子囊菌及担子菌所致病害的症状。 二、仪器与用具 显微镜、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电视教学设备,载玻片、盖玻片、挑针、刀片、纱布、擦镜纸、蒸馏水、滴瓶等。 三、实验材料 毛茛白粉病、瓜类白粉病、丁香白粉病、(叉丝壳属)、杨树白粉、苹果树腐烂病、向日葵锈病、菜豆锈病、玫瑰锈病、梨锈病、白菜菌核病、小麦散黑穗、玉米黑粉病、菌核瓶装标本。 四、观察内容与方法

衡山实习报告

篇一:衡山实习报告 前言: 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为了使该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安排了本专业的同学在南岳衡山进行一次实习。通过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巩固加强课堂上的知识,认识多种植物,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野外实习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学习方法 2)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素养 3)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 知识和实际中的实习相结合 4)培养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解决和分 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至6月26日下午 地点:南岳衡山 三、实习内容: 1)认识记录植物园的植物第一天上午我们到了衡山的植物实习基地。下午,我们组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五个人,两人记录树的名称、科属、拉丁文字,两人拍照,一人采集标本并探路。分好工后,我们就走进了植物园里去认识各类植物。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平常见过却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和没见过的树。树上都挂上了牌,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和作用,属于什么科类。平时在植物地理学上课中,总觉得枯燥无味,因为那些都只是文字与图片,感觉很虚。而今天,我们仔细观察了每棵树的枝干和叶片,大家在野外植物园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到了众多植物的价值,并且我们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习联系起来,这才发现我们上课所讲的植物地理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我们实习的任务是要找到三十多种植物,特别要找到“绒毛皂荚”,因为这种植物世界上只剩两株。本来大家都很累了,不想再找植物了,但一听老师说到绒毛皂荚这种植物是如此的稀有时,我们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非找到不可。经过我们五人的努力和其他组提供的线索,在经过一番艰辛寻找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它。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此树木材致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它的荚果可作洗涤剂,植株具有园林观赏价值,对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后来的了解,正是由于南岳衡山分布区的气候独特,终年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为12℃~13℃,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才使得这棵树得以生存下来。回去后,我们还做了一下小总结,将其中两人所找到的树木合到了一起,并进行了整理。将所有的植物标本都依次标上了序号,保存好。通过这次在植物园的实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的植物,而且培养了我们细心观察的能力,更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深刻和有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五个人的感情都进一步加深,整个专业的凝聚力也进一步提升。 2)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接下来两天,我们体验了南岳衡山四奇风景(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王海光)

中国农业大学自编教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农学专业用) 王海光编 二零一一年

前言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本来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一部分,不是单独一门课。学校对本科生教学计划调整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独立作为一门必修课,由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害发生规律、主要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特征等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病害诊断、病原分离、纯化、接种、鉴定等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结合实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实验条件等,共设置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4个学时。实验材料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实验内容安排顺序也可能根据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进行临时性调整。 本实验指导是在去年教学的基础上整理修改编写的,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以往的一些实验指导书和网上的教学资源,在此一并感谢!本实验指导尚显单薄,内容尚欠丰富,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日臻完善。 编者 2011年8月

实验课注意事项 1.实验课前必须通过实验指导或通过教学网络平台下载课件了解课堂实验内容,明确实验 目的,了解操作步骤。 2.按时参加实验课教学,不准迟到。上课期间注意课堂纪律,严禁喧哗、随意走动等扰乱 教学的行为发生。 3.注意实验室安全。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操作,爱护实验仪器和材料。遇到仪器 发生故障,必须及时报告教师,损坏仪器或用具必须登记。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或赔偿。 4.实验报告一律用铅笔书写,必须使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按时交实验报告。 5.绘图一定认真,不许虚构或艺术加工。绘图时选用硬度合适的铅笔,笔尖要保持圆滑。 所绘图形的一切特征用线条和圆点表示,线条要光滑、粗细一致,用圆点疏密表示色泽深浅,严禁涂抹,圆点要求大小一致。图形要求大小适中,各部分结构比例合理,细微部分需放大表示时,可单独绘制。图形中各部分名称一律用虚线引出标注在图形右侧,图名写在图形下方,并在图名下面注明放大倍数。 6.实验结束后,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将所用仪器或材料整理好放在适当的位置,如有需要, 应做好使用情况登记。 7.轮流值日,保持实验室整洁。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植物活体在生长或储藏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恶劣。 寄生物:寄生于其他生物的生物。 寄主:被寄生的生物。 病原物:任何诱发病害的因素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统称为病原物。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 共生现象: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寄生现象: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并从中吸取食物的现象。 致病性:异养生物能诱发病害的能力。 活体营养食物:在自然间,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或组织中获得营养的寄生物。在实验室里不能培养。 死体营养食物:除寄生于或的植物组织上外,还可以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营养物质的寄生物。 腐生物:只能从死的有机物上获得营养物质的异养生物。 半寄生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自制养分,但必须从寄主植物上吸取水分和无机盐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全寄生种子植物:没有根或叶,或者茎叶具有很少的叶绿素,不能活仅能极有限地用无机物制造养分,因而必须从寄主植物体内吸收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相继病原学:先入的病原物先侵染寄主,后入的病原物随之进入寄主,最终可以形成复合病害的综合症。 相伴病原学:两种或更多的病原物同时侵染寄主,引起的病害比单独的病原物引起的症状更重。 生理小种:在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征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致病性:是病原物诱发病害的能力的总称,一般是用来描述对不同种寄主的致病力。 毒性:是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用来衡量和表示致病力的差异。 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免疫: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完全不发病的称为免疫。 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轻的称为抗病。 感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重的称为感病。 高度抗病: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表现为发病很轻的称为高度抗病。 耐病:发病情况类似高度感病品种,但受害的影响比感病品种的小。 垂直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有特异的相互作用,即某品种对病原物的某些生理小种能抵抗,但对另一些则不能抵抗,即抗性是小种专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个别主效其因控制的。在生产上,这种抗性虽表现为高度抗病或免疫,但很容易因小种发生变化而表现为感病,因而抗病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水平抗性:寄主和病原物之间没有特异的相互作用,一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即非小种化的。在遗传上,抗性是由多个微基因控制的,也由单个基因控制的。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和持久的。 基因对基因假说:在进化过程中,在寄主群体中有一控制抗病性的基因,在病原物群体中就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实验二、真菌一般形态观察和临时玻片制备 【字号:大中小】【打印此页】【关闭窗口】一、目的和要求 熟悉不同临时玻片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认识病原真菌的营养体及其变态,认识真菌 的子实体、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产生的各种类型孢子。 二、实验用具 挑针、刀片、木板、酒精灯、火柴、载玻片、盖玻片、纱布、(棉蓝)乳酚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等。 三、内容与方法 1.临时玻片的制作 临时玻片制作方法很多,如涂、撕、粘、挑和切片等,可以根据病原物的类型选择使用。 (1)涂抹法:细菌和酵母菌的培养物常用涂抹法制片。将细菌或酵母菌的悬浮液均匀地 涂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固定,再加盖玻片封固。加盖玻片前还可进行染色处理,使菌体或鞭毛着色而易于观察。 (2)撕取法:用小金属镊子仔细撕下病部表皮或表皮毛制成临时玻片。 (3)粘贴法:将塑料胶带纸剪成边长5mm左右的小块(注意胶带上不要印有指印), 使胶面朝下贴在病部,轻按一下后揭下制成玻片。 (4)挑取法:用挑针从病组织或基物(如培养基)上挑取表面的霉状物、粉状物或孢子 团制成玻片。 (5)组织透明法:将少量病组织材料切成细丝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乳酚油后在酒精灯 上徐徐加热至蒸气出现。如此处理数次使组织透明,冷却后加盖玻片进行镜检。此法可以观察到病原物在寄主内的原有状态。 (6)徒手切片:徒手切片时选取病状典型、病征明显的病组织材料,先在病征明显处切 取病组织小块(边长5-8mm),放在小木块上,用食指轻轻压住,随着手指慢慢地后退,用刀片的刀尖将压住的病组织小块切成很薄的丝或片,用沾有浮载剂的挑针或接种针挑取薄而合适的材料放在一干净载玻片上的浮载剂液滴中央,盖上盖玻片,仔细擦去多余的浮载剂(注意浮载剂过多会使观察物出现晃动不稳定现象),即制成一张临时玻片。 浮载剂: 水:溢菌、线虫活动、真菌孢子萌发、大小测量 –优点:方便 –缺点:产生气泡;易干燥 乳酚油:除上述外均可用。

土壤植物地理学课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土壤学和植物学基础知识,即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土壤的发育,植物的形态与植物的基本类群;土壤与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世界土壤与植被分布的类型几方面的内容。(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将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讲授。教学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土壤与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在形成、分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植被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其它各要素尤其是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使用教材 1、土壤地理学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植物地理学(第三版)武吉华张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

(五)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0903001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显微镜结构的认识 (2)、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3)、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实验编号00903002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玉米根尖纵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 (2)、绘玉米根尖组织结构图 实验编号00903003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南瓜茎横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南瓜茎横切片 (2)、绘南瓜茎内部构造图 实验编号00903004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学时3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PDF.pdf

普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活体营养型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 死体营养型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物质来源的生活方式称为死体营养型 专性寄生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组织和细胞中获得所需营养物质的特性 非专性寄生寄生物即能从活体又能从死的植物组织上获取营养物质的特性 柯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时必须遵循的原则,常表述为四步:1病植株上有一种微生物的存在;2该微生物可在离体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3将纯化培养物接种到相同健康植株上出现相同症状病害;4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可以再分离得到相同的纯培养物,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真菌狭义的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典型的营养体为丝状体,不含光合色素,主要以吸收的方式获取营养,靠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生物。广义的真菌是包括卵菌、黏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等,又称菌物。 吸器真菌菌丝产生的一种短小分支,在功能上特化为专门从寄主细胞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变态结构 菌核由真菌菌丝或菌丝与寄主组织共同构成的一种较为坚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或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组成,可用于产生子囊等生殖器官的垫状或头状组织。 菌索菌组织纠缠在一起形成的绳索状结构,可吸收营养和抵抗不良环境 厚垣孢子由菌丝中的个别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形成的休眠孢子,可抵抗不良环境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具鞭毛,无细胞壁,可在水中游动 孢囊孢子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不具鞭毛,有细胞壁,原生质割裂产生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及担子菌的外生无性孢子,主要由芽殖和裂殖产生卵孢子卵菌的有性孢子,由雄器和藏卵器配合产生具有厚壁的休眠孢子,卵孢子为二倍体 接合孢子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配子囊配合产生 子囊孢子子囊菌的有性孢子,产于子囊内,每个子囊8个孢子 担孢子担子菌的有性孢子,着生在一种称为担子的结构上,单细胞、单核、单倍体 子实体具有一定形状并着生孢子的真菌的产孢结构 闭囊壳包被完全封闭,无固定孔口的子囊果称作闭囊壳 子囊壳子囊果有孔口,球形或瓶形,内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03 英文名称:General PhytopathologyⅠ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2.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植物保护专业必修 3.课程的目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病害发生原因、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防治原理及防治方法、病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的科学。它既是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对农业有巨大实践意义的应用科学。 (1)通过本课程的本学期教学环节,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要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掌握植物病原真菌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特点;了解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真菌之间的互作关系,病原物真菌的致病机理及寄主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反应。 (2)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具备以下基本技能:了解病原物的鉴定程式,着重掌握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原则和鉴定方法,植物病害一般诊断方法;掌握病原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和接种方法,掌握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显微计测、显微描绘与显微摄影技术。 4.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学时为44 5.建议先修课程 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园艺学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原理(第二版).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第四版).许志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 (3)普通真菌学.邢来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4)Plant Pathology (5 ed).Agrios, G. N..Academic Press.2005 7.教学方法与手段 (1)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尽可能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课堂授课 8.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考试成绩占70%,期末闭卷考试,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拉丁文、识图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2)实验成绩占30%,根据实验完成情况评分 9.课外自学要求

生态学中的微观发展

关于《生态学当中的微观发展》的文献综述 姓名:邓建学号:100903030005 班级:2010级生物科学前言: 生态学的发展史大致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生态学建立前期,生态学成长期和现代生态学发展期。生态学发展史证明它是密切结合人类实践,是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后来,生态学为了适应现代生态学的需要,逐渐向微观方向进行了发展。生态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现代生态学则具有(1 )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科学;(2 )研究重点从个体水平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3)生态学原理与人类各个实践领域的结合更加密切;(4)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等鲜明特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而环境污染、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生态恶化是需要首先克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生态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重视和利用现代生态学的成就 正文: 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一)生态学建立前期 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关于生态学的知识,最原始的人类在进行渔猎生活中,就积累着生物的习性和生态特征的有关生态学知识,只不过没有形成系统的、成文的科学而已。直到目前,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获得的动植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生态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有文字记载的生态学思想萌芽,在我国和希腊古代著作和歌谣中都有许多反映。我国的《诗经》中就记载着一些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鸠巢的寄生现象。《尔雅》一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200多种植物的形态和生态环境。古希腊的安比杜列斯(Empedocles)就注意到植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及其学生都描述了动植物的不同生态类型,如分水栖和陆栖,肉食、食草、杂食等,气候和地理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 (二)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 从公元16世纪到20世纪50年代是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期。曾被推举为第一个现代化学家的Boyle在1670年发表了低气压对动物的效应的试验,标志着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1735年法国昆虫学家Reaumur在其昆虫学著作中,记述了许多昆虫生态学资料,他也是研究积温与昆虫发育的先驱。1855年Al.de Candolle将积温引入植物生态学,为现代积温理论打下了基础。1807年德国植物学家A.Humboldt在《植物地理学知识》一书中,提出植物群落、群落外貌等概念,并结合气候和地理因子描述了物种的分布规律。1859年法国的Saint Hilaire首创ethology一词,以表示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但后来一般将此词作为动物行为学的名词。直到1869年,Haeckel首次提出生态学的定义。1877年德国的Mobius 创立生物群落(biocoenose)概念。1890年Merriam首创生命带(life zone)假说。1896年Schroter始创个体生态学(autoecology)和群体生态学(synecology)两个生态学概念。此后,1895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病状:植物得病后本身所表现的病态。 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现出的特征性结构体。 症状: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 2.喷菌现象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bacteria exudation,BE) 。为细菌病害所特有,是区分细菌病害和其它病害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 3.钝化温度(Thermal lnactivation Point,TIP) 将病组织汁液处理10min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用摄氏度表示。 4.病害循环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也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 cycle): 5.整体产果(Holocarpic)。低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全部转为繁殖体时叫整体产果 分体产果(Eucarpic)。高等真菌繁殖时, 营养体部分转为繁殖体时叫分体产果。 6.系统侵染: 7.综合防治综合防治(综合治理IPM)(植物病害管理PDM):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观念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等必要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要把防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 8.局部侵染: 系统侵染: 9生理小种(Physiological race) :指在种内或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在形态上没有差异,但生理特性(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特性)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9.单分体病毒; 10侵染性病害:病原生物侵染植物引起的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植物自身及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11、同宗配合:单个菌株生出的雌雄性器官能交配,自身亲合,如卵菌。 异宗配合: 异宗配合:同一菌株上生出的雌雄性器官不能交配,必须和另一 有亲和力菌株上的才能交配,担子菌以此为主(接合、子囊两种方式都有)。 12病毒内含体 13. 担子果: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具有高度组织化的结构上形成子实层,这种担子菌的产孢结构叫担子果(basidiocarp)。常见的各种蘑菇、木耳、银耳、灵芝等,都是担子菌的担子果。 14.越冬和越夏 15.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均叫子实体(fruit-body). 16.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或者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及外观上表现出异常,最终表现为产量下降,品质低劣,甚至死亡,这种现象就叫做植物病害 17、.稀释限点(Dilution End Point,DEP) 病组织汁液保持病毒侵染力的最高稀释度,用10—1,10—2,……表示。 18单循环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的病害。 多循环病害: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少循环病害:病害的初侵染为主,有再侵染但次数很少。 19.革兰氏染色反应:将细菌制成涂片后,用结晶紫染色,用碘液处理,然后用95%酒精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