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知识点

儒墨道法

文艺界经常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史上最有名的“百家争鸣”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礼崩乐坏之时,各路人士各抒己见、著书立说,互相争辩,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形成各种思想流派,可谓群星闪耀。常识题目中也常见对各派思想的考察

一、儒家

1.孔子,春秋时鲁国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核心思想:“礼”和“仁”,呼吁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提倡“以德治国”;提出“以和为贵”;在教育上,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整理《诗经》、《春秋》,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2.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城人,“亚圣”政治上提出“仁政”、“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本善”。

3.荀子,政治上提出“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在伦理观上提出“性恶论”。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儒家圣人众多,除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外,还有复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孔伋(子思)。

二、墨家

墨子,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三、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哲学思想:“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源;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政治思想:无为而治。著《道德经》。

2.庄子,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著《庄子》,又名《南华经》。

四、法家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五、练习题

1.三字经的派别是:A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2.主张“人性善”的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3.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后世有很大影响,称作:D

A.《尚书》

B.《春秋》

C.《诗》

D.《论语》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学派?C(孟子儒学)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5.司马谈《论六家要旨》:“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④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C

A.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B.道家、名家、墨家、儒家

C.儒家、墨家、法家、名家

D.儒家、法家、兵家、名家

6.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著名言论对应错误的是:D(王安石的)

A.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B.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梁启超——国家之主人为谁?即一国之民是也

D.曾国藩——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7.下列文学常识陈述错误的一项是:B(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

A.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主要有《国语》、《左传》、《战国策》;诸子散文主要有《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B.先秦诸子百家以儒家、法家最为著名,而荀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C.《论语》主要是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D.四书五经: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周易》、《书经》、《礼记》、《诗经》、《春秋》

8.首先提出“无为而治”主张的是:C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9.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情的思想源自:C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老庄学派

D.阴阳家学派

10.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出席在浙江乌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完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下列古代思想流派与这一主旨所蕴含的思想相通的是:D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

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就是“仁”,其内涵较广,但“仁”的核心是爱人,即孔子所说“仁者爱人”。也就是人们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①说法正确;古典人道主义即对人的价值和生命、人格和尊严、生活和情感给予重视和关怀的行为、做法和思想,与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一致,因此②正确;孔子强调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此③正确;孔子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德治国,逐步改良,即以温和的改革使得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反对以暴力手段促进社会剧烈变革,但并不是反对任何社会变革,因此④错误。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方法总结】明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围绕“仁”的思想进行题目的选择。但要与孟子的“仁政”相区分。

2、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D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局面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由于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但是随着统一国家的建立,到西汉时期,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进行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学派的消亡。因此①②③正确,答案为D。

【方法总结】百家争鸣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归结起来就是:

1、政治因素: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各诸侯国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2、经济因素: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3、文化因素:“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使原来由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得私学兴起。

传统文化

首先,文化都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那么古代名人在传统文化中所占的比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人物,在事业单位统考中,一般是考察他们的尊称或者是他们的重要思想。我们来看下面的这道题目。

下列不属于诸子百家中“名家”观点的是:

A.合同异

B.离坚白

C.天下为公

D.白马非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儒家经典《礼记》,所以C选项一定是儒家思想。这道题目的破题点就在于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熟练掌握。当然诸子百家思想繁多,这里推荐大家优先掌握儒墨道法四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的经典思想。

其次,传统文化这个科目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充满古人智慧的相关名句。对于这个方向,考察往往侧重于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结合。我们来看下面这道题。

北齐文学家刘昼说:“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泰山,而莫之避。”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B.内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

D.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这道题目做起来并不是太难,题干说的是外部的疾病在很轻微的时候人们就回去避免它,但是身体内部的疾病却会被人们忽略。这里强调的是,内因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对于这类题目,可以说是事业单位统考中的重点与难点。因为我们既要能读懂题干,又要准确地把握题干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把这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的语文功底——古文翻译能力。对于这种题目,如果能在平时积累到相关的句子那是最完美的。如果没有能够积累到,那么首先要做的不是直接翻译,而是首先确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而”“则”等词语或者是标点符号,确定哪一句是更加重要的句子,着重翻译这一句话。有的时候甚至不用看其他的内容,也不妨碍我们做题。

还有一类题目,纯粹的传统文化题目。不涉及其他学科对传统文化日常积累。如下题目。

古代的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做六礼。六礼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关于六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纳采”指的是男家向女家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求亲之意

B.“问名”指的是女家问清楚男子的姓氏,以便回家占卜吉凶

C.“纳吉”指的是男家在祖庙卜得吉兆后,到女家报喜

D.“亲迎”指的是迎亲

通过上面这类题目大家可能会比较的头疼,不掺杂任何一点其他学科的成分,而且考察的内容又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类题目对同学们的传统文化功底要求非常苛刻,甚至可以说对于理科类的同学及其不友好。这种题目因为难度偏大,所以在事业单位统考中出现的次数也比较少。因此不建议同学们在日常复习中,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性价比太低。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夏、商、周时代采用世卿世禄制。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这一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贵族子女可以世袭爵位,成为政府官员。这种制度的出现是社会的进步,但有非常大的历史局限性。

秦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时代,开始采用按军功授爵的选官制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强。这一制度源于商鞅变法,每次出兵打仗按照士兵杀敌多少授予相应的军功。这一制度极大的刺激了士兵的战斗欲望和战斗士气,使秦国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为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汉朝取代了秦朝,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也被称为举孝廉。这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汉朝流行“在家做孝子,出门做忠臣”,便是对察举制的反映。选拔孝顺的人出来做官,这种制度看上去符合道理,但可操作性极强,一户人家为了让子女当官,可以贿赂乡里乡亲使得子女被选上从而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所以察举制后来造成了大量的腐败现象,逐渐被历史淘汰。另外一个是征辟制度,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是采取特征与聘召的方式,选拔某些有名望的

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汉武帝年间任用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上台执政便是征辟制度呈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既保留了汉代选官传统,又改变了察举制的弊端,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在实行初期,对加强曹魏政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之后出现了大量腐败现象,在评定品级时,有意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原本设定的轨道,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隋炀帝以后至清末采用科举制度。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从隋朝开始到清朝末期,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我们的选官制度都是科举制度。我们用考试的方式,吸收了不少寒门学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后期到了明清时期,由于科举制度僵化变形,已经不再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于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以上便是我国历史上选官制度的演变。为了方便考试,我们讲选官制度总结如下: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秦国军功授爵制

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朝至清朝科举制度

中国古代各种圣人集锦

重点是复习这些人物对应的称谓,对应的作品乃至对应的个人事迹等。这一块的难点是有些称谓是不止一个人,比如兵圣有孙武和孙膑二人,当然孙武和孙膑二人本身也是容易弄混的人物。类似这样的难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接下里先对一些相对来说考的比较多代人物做一个总的盘点: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曾子)、诗圣(杜甫)、词圣(苏轼)、曲圣(关汉卿)、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旭和怀素)、字圣(许慎)、医圣(张仲景)、药圣(孙思邈)、酒圣(杜康)、茶圣(陆羽)、武圣(关羽)、兵圣(孙武和孙膑)、智圣(诸葛亮)、鬼圣(蒲松龄)等。

再者对重要人物做详细盘点。先从一开始说到的兵圣开始讲,孙武和孙膑二人对中国兵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诸子百家兵家代表人物。传世之作分别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是两个人的两部作品。而“孙子”指的是孙武。两人生活的年代也不同,孙子是在春秋晚期,任职地在吴国,任职主公是春秋五霸时的阖闾,也就是后来灭了越国的夫差的父亲。孙膑则是齐国人,自称孙子后人,任职地也是齐国,主公是齐威王。孙膑著名事件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减灶计”等。再来学习一个重要人物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生活在东汉末年,和华佗一个时期的,也经常被和华佗弄混。华佗被称为“神医”两者称谓一定要有所区分。张仲景的代表作《伤寒杂病论》。

例题:以下历史人物时代和称谓对应错误的是( )

A.关羽-三国-武圣

B.诸葛亮-三国-文圣

C.孙武-春秋-兵圣

D.孔子-至圣-春秋

解析:B。本题考察是人物和称谓的对称。本题非常明显是诸葛亮应该被称为“智圣”。“文圣”指的是两位人物,一是指孔子,文化的圣人;二是指欧阳修,指散文的极高境界

诗经

一.《诗经》的地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以前我们一直讲是311篇,是因为,这其中有6篇笙诗,也就是只有篇目没有内容的,所以后面就把这六篇删了,这6篇分别是“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和“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诗经》也是我国第一篇现实主义诗歌,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这一点很多人会搞错,误以为它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主要原因是经常听多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等句子,殊不知诗经里面描写的更多的下层人民的疾苦,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主义的内容,因此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

二.《诗经》的主要内容

《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从思想性和价值艺术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三.《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意义,历来说法众多。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豳风·七月》中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就是用赋。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如《诗经·卫风·硕人》中的一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雎鸠鸟在河中小洲互相唱和,卿卿我我,引人联想到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小伙子日夜想念的伴侣。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它是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

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

【答案】D。解析:《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所以《诗经》中有平民的感情。故本题答案为D

端午节常识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与其相关的人物生平?领导人对于端午节的评价和看法又是什么?都是需要掌握的内容。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

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当然,这只是端午这两字由来的说法之一,民间还有很多说法,我们就不一一道来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沿袭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爱国精神也传播至华夏各地。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及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因此,考生们要记住,端午节并不是源于屈原,而是在屈原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就已经存在了。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一说源自屈原;后几种则是为了趋吉避凶。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最近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结合传统节日加上领导人的讲话来设置考试题目,关于端午节及屈原,习近平在讲话中也是屡次提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就要有这么一股劲儿,正像屈原讲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你们既定的目标奋勇直前。--2018年6月13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引用《离骚》;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引用《离骚》;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声的作品和佳句。--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引用《九歌·国殇》……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引用过数次屈原作品中的名句。考试的时候可能会考察屈原这一人物,也有可能考察话句中蕴含的哲学原理。

屈原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他被后人称为“诗魂"。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诗人的别称

常识历年都是作为重中之重的部分出现,而常识部分中古代诗人别称在人文历史常识中也会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1.诗骨:陈子昂

陈子昂处于唐朝开始时期,当时正在进行诗文改革,所以,他的诗文是后面人的写作依据,他的诗文中可以读出澎湃之情,也可以读出潇洒之气,总之,他的诗文可以传达出正能量,所有有人评价他的诗文是风骨铮铮,故称陈子昂为“诗骨”。

2.诗杰:王勃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课”。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仙:李白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被誉为“诗仙”。

5.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6.诗囚:孟郊

孟郊,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7.诗奴:贾岛

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之境,多悲戚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

8.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9.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0.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1.诗鬼:李贺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分析历史人文等常识部分的学习方法

一、考察方式

1.历史部分

对于历史部分我们事业单位考试中古代史,近代史以及世界历史都有所涉及。事业单位考试中往往以古代史和近代史为主,以世界历史为辅。古代史中最喜欢考察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各个朝代出现的鼎盛现象。比如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政治制度叫“推恩令”。而近代史比较喜欢考察的是标志性事件以及人物。比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五四运动。世界历史中比较喜欢考察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法国的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标志性的战役和会议。比如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法律文件是—《权利法案》。

2.人文部分

人文部分最常见的一种考察方式就是下列选项中人物朝代作品对应正确的是?以及两种作品合起来叫什么?以及特定朝代出现的优秀诗人文人分别有谁等。

二、学习方法

1.各个朝代出现的鼎盛现象进行归类学习

比如西汉时期—文景之治;西汉时期—汉武盛世;东汉时期—光武中兴。隋朝时期—开皇之治。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朝时期—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清朝时期—康乾盛世等。

2.对于古代的政治经济制度学习时应当按照朝代顺序进行理顺学习。画表格的方式把每个朝代进行对比学习,这样更便于记忆以及对于每个朝代的特殊性一目了然。

3.对于人文部分进行学习时把每个朝代人物作品进行一一对应。尤其是对于作品与作品合称为叫什么的考点可以进行归类。对于特定朝代出现的优秀的诗人文人也可以进行归类学习。

比如:先秦时期的《诗经》以及《楚辞》合称为风骚二体。汉代的《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时期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臂。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和北宋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臂。

比如:初唐四杰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唐宋八大家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