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美学价值略论 焦绪霞

论语美学价值略论 焦绪霞

论语美学价值略论  焦绪霞
论语美学价值略论  焦绪霞

1

《论语》美学价值略论

焦绪霞

《文心雕龙·情采》曰:“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黹甫黹友,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情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好的文章,必兼三文,方能声韵和谐,言之有物,情感真挚,达到文质彬彬的艺术境界。《论语》所记孔门言行,皆有文采,智情兼备,文质偕美,后世为文,常从中取意用词。它以教科书似的智慧,诗一般的语言,让世人在抑扬顿挫的文辞里,兴味浓郁的情感氛围里,不断地吟咏,受到醇美的艺术熏陶。

一、论声文美

中国的声韵学十分发达,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早就存在着音律的讲究。阮元《文言说》:“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耳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衍误。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使人易于记诵,无能增改”(《文言说》)。从现存最古的《尚书》看来,汉语在几千年前已具备了音韵和谐、结构齐整的语言特色;后世的文章,也总脱不出汉语在深层意义上的这种审美规范。所以,无论韵文、散文,皆讲究声音上的所谓文采。《论语》作为先秦的语录体散文,其声文之美多有可观。它奇偶相生,多用对偶,韵律齐整;咨嗟咏叹,音节鲜明,辞气朗润。刘勰谓“五音比而成韶夏”,《论语》虽不比韶夏,却有足够的音乐之美。

1.句式整齐的对称美

读《论语》,只觉和风吹拂,气韵笼罩,因而会不自觉地在“子曰”里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起来,仿佛鲁迅笔下的私塾先生吟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时的忘情神态。所以说,“子曰”堪与“诗云”比肩,它具有诗一样的韵律美。《论语》中的对偶句式占了大部分篇幅,且意味深长,使《论语》具备了句式整齐的对称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为政)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泰伯)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

以上各例,句式十分整齐,语气非常和谐。它们或呈四字句,或为五字句,并且两两相对,构成了语义上鲜明的对照关系。例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道”与“无道”相对,“见”与“隐”相应,两种情势,决定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在严格的对称语句中,表现出干脆利落的人物语气以及清明的人物心理。再如,“学而时习之”一章中,三个句子勾划出三种生活状态,三种艺术境界,在跳跃然而流畅的语气里,甚至可以想见孔子怡然自乐的神情;而且,他愉快地从一种境界进入另一种境界,也让读者顺次品咂,深尝其中的美感。其他例子中,以简明和谐的句式把问题分析而论,是非去取也不言自明。总之,这些句式,不仅具有形式上的节奏感,而且这节奏本身又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罗齐语),象征着作者要表达的某种微妙的思想感情。

《论语》中还有一些句式,虽非严格的对仗,但逻辑上也采取了对偶方式,同样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象征意味。例如:子贡问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星公》)。大夫之贤,以事言;士之仁,以德言,对于君子来说,居于一国,对二者须分别看待。这里,

2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第17卷

“事”之与“友”之所包含的角色差别,情感分配,已十分清楚明白。

这两种句式,在《论语》中作为主体出现,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和谐平稳的音乐美。

从语言表层研究《论语》的声韵美,这符合我国古代“言”—“象”—“意”的作品分层体系的定则。古人论文,多在语言上下功夫。刘勰“立文之道有三”,则首论声文;直到清桐城派古文学家,仍讲究声韵美,如刘大木魁有“文章最重节奏,由节奏可见文章神气”(《论文偶记》)之论。可以说,整个汉文学中,声韵美是极富有审美意味的要素之一。只有首先进入“语言”这个文学作品的重要“门户”,才能欣赏到内部丰富的文学景观。《论语》的对称美与“坐而论道”的气韵相和,共同形成了它特有的刚健平朗的艺术情调以及雍容和顺、明哲智慧的心理境界。

2.咨嗟咏叹的辞气美

《论语》善用虚词,之乎者也矣焉哉,频频出现,使判断、感叹、疑问等多种语气得到了真切的体现。另外,为了强调某一观点,突出某种感情,人物常喜欢用“重言”,弟子也加以忠实笔录。由此,二者共同形成了作品咨嗟咏叹的辞气之美。有趣的是,“咨”“嗟”二词初见于《尚书》,而《尚书》反有“木强寡神”之嫌,《论语》因语气鲜明,句式齐整,所以在艺术趣味上,与《诗》多同,而与《书》多异。

首先,“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钱基博)。虚词是多种情感的表述符号。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借助“乎”字,从中可以想见孔子自得其乐,甚而至于双眼微闭、摇头晃脑的样子;而若无“乎”字,情味则骤减大半。又,“斯人而有斯疾也”,一“也”字使人若闻悲叹怨恨之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夫”字则让人感到孔子那种去日苦多,人生几何,功业无成,时不待我的隐隐惆怅和淡淡哀愁。这些语气词,读者可视其表达的感情的需要而把它们读得或高或低,时快时慢,有长有短,直到把感情适可而止地表达出来。由这些语气词传达出来的深沉淳厚的韵味与在吟咏中体会出的抑扬顿挫的声调,实在是《论语》“声文”的一大特色。这在先秦散文中除了《老子》、《孟子》,鲜有匹敌。

其次,重言在《论语》中也有妙用。它有类于《诗》中的“复沓”,使感情在反复咏唱中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编录者颇具匠心地把它们记录下来,给作品添了许多意味。例如:《公治长》中,孔子与子贡谈论颜渊时,深叹道:“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一般来说,寻常文字,一言已足,不必重言,今重言则深刻表示了孔子对颜渊的欣赏,对子贡的赞同。又,《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然后,夫子指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仿佛中,孔子被子路的脸色气坏了,于是指天自辩,就差捶胸顿足了。其他有“天丧予”之叹,“禹,吾无间然”之情等等,它们借重言表达了深沉的悲伤,由衷的颂美以及急切的辩白等内心思想感情。这种模拟语言的原始状态,表达感情细部的行文方式,既有忠实笔录的初衷,也应有藻饰语言的文学追求,因而呈现出“诗”一般的“言之不足则重言之”“嗟叹之”的音乐之美。

二、论形文美

声文以耳感知,形文则靠目视。声文模写语气,形文则依类象形,写物图貌。《文心雕龙》的《物色》篇称《诗》:“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皆谓通过“写气图貌”,“指事造形”,使事物形貌鲜明,富于形式美。《论语》“写气图貌”的功夫则主要体现在众多的比喻句中。据统计,明显的比喻就有数十处之多,并且这些比喻多为就近取譬,好象顺手拈来,能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风格上遂近于朴拙。云无心以出岫,江河滚滚而东流,它们造成的是一种天然的文采。《论语》的古朴自然,有似于此。试举几例: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北辰,即北极星。它是全天的中心,恒久不变,众星环绕它不停地旋转运行。孔子论道,为政最高,但其平治天下的具体方式却十分简单。政治的千百种绪端,孔子只以北辰轻巧作比,即把他追尊先王以德而治的理想风度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圣人的心境,其高可以比天,正如明亮硕大的北辰,从遂古之初,直到永远,它都会悬在高空,作众星之主,并且指引人们的方向。这里,虽然是以人人皆知的北极星作比,却辟出了儒家政治的独特境界,画出了孔子本人的圣人气象。其中用语的高妙,让人感叹。南宋史浩谓宋孝宗

说:“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于地。……其言包含广大,岂不如天之远耶?”孝宗曰:“孟子之言最切近,其视孔子言,则气象大不相侔。此圣贤之分也”(《续资治通鉴》卷145)。盖指此乎?

又,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这是一幅境界绝美的图画。疏食饮水,曲肱而枕,却能自得其乐,应是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的象征。君子有言:富与贵,是人皆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所以,君子贵在能久处乐,常处约,无处而不自得。又有: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总之,人须谨守本份,在本有的范围内行事。对这个道理,孔子不作抽象解说,而以“浮云”作比,表达了对不义之富贵的轻视。同时,夫子坐于庭院,手指浮云,口中嗫嚅的神情也不呼而出,如在目前。本来,前句已颇有成道高僧的味道,后句又来一气象高远的比喻,所以,最终把“野人”般的生活点化为最醇美的理想,以处子般的童心,在简洁的道德判断之后,演绎出最成熟的修身境界。读《论语》者,如能在庄重的教诲中,细细把玩这种意趣,方能不陷于枯槁,从而能够视本书为风情高邈、意境特出的散文小品汇集。

又,曾子有疾,召门人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

此章引诗,出自《小雅·小曰

文》,本谓周幽王不听良谋,贤人有临渊履冰之惧,曾子引之,却赋予了新的含

义,用来比喻一生为保全受于父母之身体发肤,所以战战兢兢,近乎苦役的生命旅程。临终时,这种恐惧担忧就要结束了,能不欢欣鼓舞?在曾子庆幸而呼的字里行间,在这个古老的比喻中,我们看到了人物终于摆脱羁绊约束,走向自由天地的洒脱与放心。那种缘于血亲的至真情感,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使文字充满了文学意味。

又,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口卖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

罕)

子贡说,若有美玉,是装在匣中藏起来呢,还是求高价出卖呢?孔子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应声答曰:卖呀!卖呀!我就是待贾的人啊!这里,子贡善喻,孔子善听,师徒二人配合默契,心有灵犀,直似佛家偈语,似离实即。老师有许多治国之道,却不积极出仕,以建功立业,于是,子贡心中疑虑,却又不好径直去向,只好巧设譬喻,求孔子自明。这里,设喻而问时,子贡的目光中闪烁出些微的狡黠,使语言既严肃认真,又活泼可爱。孔子答话中,求售之声连连,则生动表现了急切出仕的心情,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善用他的人而徒唤奈何罢了。师徒二人,以巧妙的问答,前后珠联壁合,使语言呈现双重含义,也使画面呈现出一隐一显、一远一近的两种场景,而那画面上的人物简直要步出书中,与今人班荆道故,促膝谈心了。看,《论语》中的比喻透露出的意趣,是多么丰富啊!

最后一例是: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张》)

孔子卒后,时人多论仲尼贤否。针对毁贬仲尼者,子贡毫不客气地予以反驳,只是他从不抽象说理,而是以日月等高远的形象比喻孔子,生动表达了孔子的伟大和崇高,从而轻而易举地驳倒对方。可以说,这与孔子颂美尧舜的言语如出一辙。孔子曾有:“巍巍乎!禹舜之有天下也”;“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莫能名焉。”尧舜禹似山之伟岸崇高,如天之空广浩荡,俨然神明至圣。同样,在子贡心中,孔子道行高远,可与日月争光,与他人之贤者相比,其道之大小灼然可辨。《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子贡的比喻新鲜大胆,震聋发聩。有此比喻,孔子的形象得以总结提高,《论语》的创作意图也就昭然若示。

以上,我们举例分析了《论语》中的比喻句的形象美。一般学者讲儒家,多以为他们虽重天人合一,却不甚注重自然,至少,说他们不象道家那样,能沉醉于山水草木之中,乐而忘返,达到了最高的或者“审美的”艺术境界。但是,当我们仔细推敲《论语》中的比喻,或许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也可以略加修正了。《论语》中的若干比喻,简而精,曲而达,罕譬而喻,并且以“第一次”的出现和伟大的新鲜性,构成了小小的象征之林。它们深切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自然事理的透彻了解,并在物与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3第3期 焦绪霞:《论语》美学价值略论

4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第17卷

创造出会通众心,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同许多古老的典籍一样,《论语》的比喻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和自然风致。且看,“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诸如此类,皆是人物从人生实事上体会到的平易却深刻的道理。而它们说理的方式却是借助尽人皆知的事物形象以刺激影响读者的想象力与感受形态。这种就近取譬的方式,永远为后世的作诗为文者所效仿。《论语》中的这些有名的比喻,也就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呈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三、论情文美

文学最重表情达意。一部《论语》,始终贯穿着对师友的缅怀之情,而书中的人物包括孔子及众弟子亦七情俱全,都是世间有情人,尤其孔子,更是古来一大“情种”。“五情发而为辞章”,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怨组织在一起就成为美好的辞章。因此,我们说,《论语》是有情之文,充满了情感上的文采。

孔子有情,常抒发感叹,表达强烈深沉的心声。多情之人,在生活中总是善于体会,善于感受,深受外物影响而或喜或悲,因而其人即血肉丰满,伸手可及,新鲜可感。孔子高兴时总是喜乐溢于言表。《述而》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尝叹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那种沉于音乐,激赏艺术趣味的情感状态,在一句中表露无遗。孔子多情,还表现在对越礼者的挞伐愤怒声中。如对季氏越礼,他说了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言辞痛切,十分不乐;但在金刚怒目中,又自有一种无力挽狂澜的悲叹无奈。对不善的揭批,更能看出孔子对人间的真善美所抱定的那份执着的爱心。最后,对于死者,孔子必不能控制其伤情。虽然,他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但,毕竟死是人间的大悲哀,它意味着轮回中一个环节的终结;更何况至亲至爱的人将要离去,今生今世,再难见面。故颜渊死,孔子有捶胸顿足之恸,犹若天之丧己。《论语》中最能感动读者的,也正是孔子对死者的这种悲情,在恸哭流涕中,孔子深于情的性格特征已十分鲜明。

众弟子也多是性情中人,如子贡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曾子对父母的大孝之情,子夏对朋友的宽慰之情,颜回对孔子的颂美钦慕之情,它们共同为《论语》织出了富丽的情感之文。同时,弟子性格多样,情感境界各有特色,也为作品增色不少。

因此,二十篇可谓至情之文,与纯粹史学和哲学相比,其气象则大不相侔。《老子》虽语似诗化散文,但它注重冷静地进行说理,不见哭哭笑笑的人物活动,学者多言其近于寡情。相反,《论语》多情多义,它从“为人”的第一感觉———“亲亲”的心理原则出发,讲述的是“仁爱”的情感哲学,其中至浅薄至深刻,至微小至广大的道理,皆本于对生活的深情的爱。《论语》一书,情文郁郁,两千多年来,国人的灵魂受其润泽,感情受其陶冶,思想因其升华,人格得其成就。情之时义,大矣哉!

综观《论语》的声文、形文和情文,可谓文章秀蔚,魅力无穷。文学离不开“三文”,分析古老的文学作品,更离不开对声、形、情三者的欣赏和评价。《论语》以巧妙的设喻,铿锵悦耳的音韵,浓缩于三言两语的深情,达到了声形俱佳、文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篇中说:“视之则锦绘,听之则丝簧,味之则甘腴,佩之则芬芳。”即看起来象丝绸一样的美丽,听起来象琴瑟一样的和谐,咀嚼起来象美食一样的有味,佩戴起来象香草一样的芬芳。这种形、声、香、味俱佳的理想境界,《论语》庶几乎已经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朱熹注:《新刊四书五经·四书集注》,中国书店1994年5月第1版。

2.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

3.钱穆著:《论语新解》,巴蜀书社1985年11月第1版。

4.龙必锟译注:《文心雕龙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

5.胡晓明著:《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6.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中华书局1961年4月第1版。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青岛,266071)

论语论文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感受

我读《论语》——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乃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其中简洁且精炼的句子,蕴含着治国治民、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人生大智慧。我就论语中第一章学而里的第八小节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此的解读如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先说说第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重”字由“壬”和“里”构成。“壬”意为掌握并肩任,“里”意为居里、故里,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本质。可见“重”所表现的就是肩负着的人类重大的道德使命,如果看成动词的话,也是君子对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重视。即使是一个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如果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珍贵价值不加重视,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获得应有的影响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本句话,我非常同意钱穆先生的解读,能肩负起人类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厚重的、稳重的。人不厚重,则失威严,就不为人所敬重,就很难树立威信。君子的威严出自哪里,就是平时的庄重稳重。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英雄无言,平色生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英雄不用说过多的言语,他的威严是靠平日里的庄重的脸色,稳重的行为展现。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威严的气质,能让人不自觉地尊重敬重他。 从古到今,对“学则不固”的理解有很多种。有一种说法说“固”是指“坚固”,另一种认为是“蔽”的意思。在《论语注疏》中,孔安国注:“固,蔽也。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人们应当学习先王之道,以至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须敦重也。”而有的人认为,此句里面应有一个逗点,即“学,则不固。”那么意思就是:从事于学,则不会有“固”的弊病。因为“固”在《论语》里面几乎全是负面的意思。例如孔子四绝中的“毋固”;“固”有鄙陋、无知、顽固、蔽固的意思。还有人却认为这里漏掉了一个“不”字。没有这个“不”字,语言及逻辑结构就不具对称性,加上这个“不”字,其良好的对称性就立即出现了,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作者写作时努力追求的美。(《发现论语》)在我看来,可以先从字形入手来解读。首先,这个“固”字,是由一个“口”与一个“古”组成,许慎注曰:“四塞者,无罅漏之谓。”固,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已然者曰固,即故之假借字也。从字形入手,当为固字的本义。由此引申,则有“坚固”、“执一不通”、“鄙陋”“本然”“已然”“常然”“固然”“固守”等义。(《康熙字典》)所以,对“固”的解释,“坚固、固守”和“蔽、鄙陋”本是一致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就其积极的意义而言,坚固,不易受侵害。而后者则是就其消极的方面而言,在思想上的固则为固守己见、执一不通。我认为,从知识论角度看,知识的增加无论对个人还是人类总体而言都是无止境的,因此须夯实基础,然后不断地添砖加瓦,所以要讲要“坚固”。而如果把“学”仅仅限定在现有的知识的范围内,则无法体会对生活、生命的更高层次的感悟。而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认识到现有知识的不足、弊病与局限性,懂得变化,懂得发现,懂得延伸,君子必须“无固行”才能“时中”,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与领悟。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此处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成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导读: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7、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8、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9、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1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12、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1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1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19、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0、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3、鸟兽不可与同群。 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6、苗而不秀者,有矣夫。 2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8、小不忍则乱大谋。 29、殷因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0、未知生,焉知死。 3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3、小不忍,则乱大谋。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尔雅满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正确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正确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正确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正确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C、入圣 D、得道 正确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正确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正确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正确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正确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D、王德威 正确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百句《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要求记诵和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1》)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1·16》) 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2·2》) 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2·4》)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11》) 10.子曰:“君子不器。”(《为政2·12》)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13》)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2·14》)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17》)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yì),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2》)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3·1》) 1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1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4·2》) 1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4·3》) 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4·5》) 2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 2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4·11》) 2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16》)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 2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4·19》)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 2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28.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 2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15》) 3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 3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6·13》)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18》)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6·20》) 3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6·23》) 3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6·27》) 3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1》)

老子论语今读“2020期末考试答案

老子论语今读陈怡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中病是指()。1.0分A、生病B、缺点C、做不到D、弊端我的答案:C 2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与老子的下列那个观点相一致:()1.0分A、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其政察察,其民缺缺D、欲将弱之,必固强之我的答案:C 3孔子云“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并且“以其子妻之”。此人是:()1.0分A、子贱B、子路C、公冶长D、子贡我的答案:C 4“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1.0分A、老子B、孔子C、庄子D、墨子我的答案:A 5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子曰()1.0分A、教之B、富之C、养之D、治之我的答案:B 6“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1.0分A、大意B、表意C、意思D、猜测我的答案:D 7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1.0分A、先秦子学B、两汉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我的答案:A 8“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句话指的是:()1.0分A、颜回B、颜路C、季路D、子游我的答案:A 9“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是()针对信而言。1.0分A、老子B、孟子C、孔子D、曾子我的答案:C 10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1.0分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礼乐制我的答案:B 11在《论语》中孔子把人的一生分为()个阶段。1.0分A、4 B、5 C、6 D、7 我的答案:C 12在中国,产生过历史影响的思想范式创建者是()。1.0分A、孔子B、老子C、孟子D、庄子我的答案:A 13孔子对季康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明孔子认为季康:()1.0分A、有前途B、没有以身作则C、能做到以身作则D、可教我的答案:B 1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这句话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不包括()。1.0分A、知命B、知理C、知言D、知仁我的答案:D 15“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句话是指()。1.0分A、老子B、孟子C、庄子D、孔子我的答案:D 16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抑”的意思是()。1.0分A、压制B、只不过是C、郁闷D、文言文连词我的答案:B 17“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指的是《诗经》中的:()1.0分A、《氓》B、《木瓜》C、《关雎》D、《蒹葭》我的答案:C 18“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1.0分A、《述而》篇B、《为政》篇C、《八佾》篇D、《学而》篇我的答案:A 19“不迁怒,不贰过”中“贰”的意思是:()1.0分A、2 B、两个C、第二次,再次D、第二个我的答案:C 20子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中“为”是指()。1.0分A、行为B、无为C、作为D、为了我的答案:C 21下列哪位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1.0分A、孟子B、荀子C、朱熹D、孔

尔雅《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70,共70.0分) 1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1.0分)1.0分 A、 官学 B、 私学 C、 豕学 D、 国学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1.0分)1.0分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3子曰:(),犹恐失之。(1.0分)1.0分 A、 学而不厌 B、 学而时习 C、 学如不及 D、 学不至谷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1.0分)1.0分 A、 士可杀不可辱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杀身以成仁 D、 舍小我以成仁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5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1.0分)1.0分 A、 王阳明 B、 王重阳 C、 王夫之 D、 王德威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6 “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1.0分)1.0分 A、 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B、 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C、 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7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 1.0分)1.0分A、 徒弟 B、 学生 C、 家里最小的孩子 D、 儿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1.0分)1.0分A、 仁者不忧 B、 知者不惑 C、 勇者不惧 D、 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论语经典语录及分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理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理由:这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段话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不管是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把重点放在德治。以德服人。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 理由:这段话一开始最打动我的是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对于这段语录的印象格外深刻。而这段话的转换也很快,从“绘事”聊到了“礼”。充分说明了孔子举一反三的思想。 里仁篇第四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臣子的忠心表现在匡救国家社稷,朋友的道义表现在相互切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言谈处事当中,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国君有过错,臣子上谏,假使国君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尽心讲解,要是听不进去,那就不要再说了。不知进退,一味憨直的屡屡让国君烦心,国君一定会讨厌再听到类似的话,不但不会认为臣子忠心,反而会觉得臣子在诽谤,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在国君周围的人一定要注意。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就要加以劝导,假使朋友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好好劝诫,要是听不进去,那也别再说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只图言无不尽,屡次三番,一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不但不会认为朋友有道德,反而会结怨,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疏远。 理由:子游这话是说给进言的人听的,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故当虚心善受,让周围的人都乐于告诫自己,都愿意和自己切磋,时间长了,德行就会日益增长而过失就会日益减少,圣贤之道也就不远了。一旦有了厌恶之心,对进言者冷眼相加,

老子论语今读版本三尔雅满分答案

道经(一) 1 下面哪一项是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阶段。(D) A、4 B、3 C、6 D、5 2 下面哪一本著作可以用“似难实玄”来形容?(D) A、《论语》 B、《金刚经》 C、《南华经》 D、《道德经》 3 老子在哪里写作了《道德经》?(B) A、潼关 B、函谷关 C、雁门关 D、大散关 4 儒道释三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纵向上的呈现。儒道两家双峰对峙,

兼济互补。(×) 5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家为主流的多元的文化。(×) 道经(二) 1 在哪个国家,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的问题?(C) A、长安 B、鲁国 C、洛阳 D、楚国 2 孔子向老子问礼后,用什么来比喻老子?(B) A、凤凰 B、犹龙 C、麒麟 D、神仙 3 下面哪一项是“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词性?(A)A、动词

C、代词 D、形容词 4 我们现在阅读的《道德经》一般是唐代王弼注释过的通行本。(×)5 《道德经》的前38章称为《道经》;第39章到81章称为《德经》。(×) 道经(三) 1 “两者”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一句中是什么意思?(C) A、无名和有名 B、道和明 C、有和无 D、有常和无常 2 道是客观存在的,而非虚无缥缈的,这是由道的什么特性决定的?(A)A、本原性

C、不可命名性 D、哲学性 3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的是(ACD)。 A、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B、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C、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 陈怡老师认为“有名、无名”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句强调的重点。(×) 5 永远存在即是道的恒常性。(√) 道经(四) 1 从“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提倡圣人应该(D)。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期末考试(20)姓名:陈静班级:默认班级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70,共分) 1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分)分 A、 勤学好思孝敬 B、 箪食瓢饮无改 C、 不迁怒,不貳过 D、 慎思之,笃行之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子曰:(),学则不固。(分)分 A、 君子见善则迁 B、 君子不重则不威 C、 君子克己复礼 D、 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0(分)分 A、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4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分)分 A、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B、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C、 子路问政。曰:无倦。 D、 以上都对

5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分)分 A、 食、色、性 B、 贪、痴、狂 C、 贪、嗔、痴 D、 贪、欲、妄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分)分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7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分)分 A、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惜况不太会发生 C、 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分)分 A、 官学独大 B、 私学式微 C、 家学没落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尔雅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道经(一) 1 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被称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库”:() ?A、先秦子学 ?B、两汉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我的答案:A 2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是:() ?A、庄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和王阳明 我的答案:D 3 “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能用这么少的文字来概括表达一种哲学的全貌。”这其中的“文字” 指的是下列哪部作品:() ?A、《金刚经》

?C、《道德经》 ?D、《南华经》 我的答案:C 4 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横向讲有儒道释三家,其中儒释两家双峰对峙,兼济互补。我的答案:× 道经(二) 1 下列哪部书被分为道教商务最高经典:() ?A、《古兰经》 ?B、《玉皇经》 ?C、《南华真经》 ?D、《道德经》 我的答案:D 2 “道可道,非常道”中第二个“道”的意思是:()

?B、说 ?C、道路 ?D、道德 我的答案:B 3 “紫气东来三万里,青牛西去五千言”指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我的答案:A 4 在《道德经》的众多版本中,现在我们读的一般是通行本。我的答案:√ 道经(三) 1 “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

?B、复杂性 ?C、哲学性 ?D、科学性 我的答案:C 2 《道经》第一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中“两者”指:() ?A、道和明 ?B、无名和有名 ?C、又常和无常 ?D、有和无 我的答案:D 3 “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 我的答案:× 4 在解读《道德经》时,文章的意思会随着断句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注意。()我的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完整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D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 ?B、私学 ?C、家学 ?D、国学 我的答案:D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我的答案:D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我的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 ?B、教化

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内涵 ?D、得道 我的答案:A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我的答案:A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我的答案: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我的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我的答案:√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 ?B、王重阳 ?C、王夫之

我的答案:A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我的答案: B 3 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我的答案:× 4 “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 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 1 子曰:(),犹恐失之。 ?A、学而不厌 ?B、学而时习 ?C、学如不及 ?D、学不至谷 我的答案:C 2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C、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3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评价

论语评价 传统文化是一国文化之根源,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 让中国文化自成体系,融会贯通。而文学经典作为其主要媒介, 世代相继,因此即使相隔千百年,其藐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 依旧根植在每一位国人的血液里。传统文化经典拥有浓厚的中国 文化底藐,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感悟、求索……做一 个有文化底蕴、有学识素养的中国人。 《论语》一立是受人欢迎的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不过,近年来 由于北师大教授于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许坛》的播许,而更受读者瞩目。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伶弟子结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73L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73L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各秋》等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展文集,《论语》以言同意赅、合蓄第永的语 言,记述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喜诱的教海之 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i或富于变化,妮妮动 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于是《论语》 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 态描写,而正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立鲁莽,颜回的 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想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孔子因材施放,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 质、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一个长者 诲人不俗的可贵精神。《论语》也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 来的两十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 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 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融合了古人智 慧的《论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 仁德明礼——《论语》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今天的中国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i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 语》。”可见诵读《论语》具有权其重要的意义。《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做人,为了贡彻自己的思 想,孔子致力于教育,他认为求学的关键在于爱学、乐学,主张学习要傅而广,并提出7切合实际的 学习方法。可以说孔子谈教育、讲为学、都是围绕看“做人”这个中心展开的。 “君子”是孔于提出的理想的人格目标。《论语》从各个方面阐述7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如何 通过自身修养来成为君子。孔子重视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提倡“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 为本。”今天*孩童诵读《论语》的目的就是在于要学习和私杨这种精神*委“读《论语》,学做

《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语句及译文 (1-30为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内容,31-55为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内容)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注释】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有:同“又”。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

2019尔雅《老子》《论语》今读

老子论语今读 道经(一) 【单选题】关于老子的记载最权威的一部书是()。A A、《史记》 B、《道德经》 C、《资治通鉴》 D、《吕氏春秋》 2 【多选题】从纵向来看,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说法正确的是()。A A、先秦子学 B、两汉儒学 C、隋唐佛学 D、清朝新学 3 【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为根,道为干。()错误 4 【判断题】《道德经》这本书可以称为似难实玄。()正确 5 【判断题】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正确 道经(二) 1 【单选题】孔子到()找老子请教问题。B A、齐国 B、周朝 C、秦国 D、楚国 2 【单选题】()把老子比作一条龙,称其深不可测。D A、曾子 B、庄子 C、孟子 D、孔子

3 【单选题】《道德经》的通行本出自()。B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清代 4 【多选题】以下()皇帝为《道德经》做了注。AB A、唐玄宗 B、明太祖 C、汉武帝 D、康熙 5 【判断题】《道德经》被奉为道德最高经典。()正确 6 【判断题】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写在竹简上。()错误 道经(三) 1 【单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道论之纲的内容。C A、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B、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C、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D、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2 【多选题】关于“道”一系列特性中说法正确的是()。ABD A、具有至高无上性 B、不可言说性 C、道是永远不变的 D、不可命名性 3 【判断题】“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中的“此两者”指的是道和名。()错误4

【判断题】在道教思想中天是高于道的。()错误 5 【判断题】“玄之又玄”这句话体现了道的深奥性。()正确 道经(四) 1 【单选题】“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中的“盈”的意思是()。D A、空 B、满 C、亏 D、尽 2 【多选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圣人如何治理国家?()ABD A、让臣民不要想太多 B、让臣民不饿肚子 C、让臣民身体强壮 D、让臣民树立远大志向 3 【判断题】老子提出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的意思是圣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掺杂自己的私心杂念去做事情。()正确 4 【判断题】“常使民无知无欲”提倡的是一种愚民的思想。()错误 道经(五) 1 【单选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刍狗”的意思是()。B A、小狗 B、祭祀时草扎的狗 C、黑狗 D、用于祭祀的狗 2 【单选题】“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中“谷神”不属于通行的解释的是()。C

1《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包括()。 ?A、私学 ?B、国学 ?C、家学 ?D、官学 我的答案:ACD得分:33.4分 2 【多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今天教育生态现状的正确说法?() ?A、官学独大 ?B、私学式微 ?C、家学没落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ABC得分:33.4分 3 【判断题】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经典与人生(下) :不读经十蔽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文化的本质?() ?A、教化 ?B、得道 ?C、入圣 ?D、人化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不读经典的弊端包括()。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B、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D、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我的答案:ACD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人学是国学的核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灌输知识是教育的功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多选题】下面哪项是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正确理解?() ?A、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D、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我的答案:BCD得分:33.3分 2 【判断题】孔子之学“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可以从“学而时习之”中表现出来。()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3 【判断题】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是孔子与弟子编纂的《论语》。()我的答案:×得分:33.4分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孔子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A、吟而诵之 ?B、觉而悟之 ?C、明而识之 ?D、默而识之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C、一个人学习多年后也没有做官,余生也基本上也没有机会了 ?D、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我的答案:ACD得分:25.0分 3

论语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题目:论语的现实意义 姓名:王斯沛 学号:201302113014 班级:英语(国际新闻方向) 学院:外国语学院 任课老师:朱萍老师 成绩:

论语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在都市丛林中迷失了自己,这时就需要一些东西来洗涤自己污浊的心灵,来更好的生活学习。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经历千年洗礼,代表着中国的主流文化。古代的圣贤书在现代也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思想现实意义 《论语》记录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生活中的言行。它是由孔子的门人们记录下了孔子生活中的片片断断,然后汇集编纂,最后形成了《论语》。两千多年来,《论语》以及儒家思想无不影响着中华文化。并且它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社会步入了二十一世纪,当西方文化大肆“侵占”我国的传统思想,人们逐渐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当然也包括《论语》。更有甚者觉得《论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该出现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虽然宋代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壮语”早已不适用于这个时代,更何况他只是夸张的彰显了《论语》的重要性,但是孔子思想中还是有很多观点在如今社会中是有现实意义的。 《论语》的现实意义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简而言之,我觉得可以把它归结为一本教我们如何在社会活的快乐,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的书。它始终都在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朴素的、中庸的生活态度。孔子也正是用这样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来影响他的弟子。 “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孔夫子哪里去寻找智慧”,也许这句话略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要知道这话是1999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宣言。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快速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建设上。当下很多人缺乏信仰,精神空虚,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金钱至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可能会在以后严重的影响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张和运行。我们既需要在现实中找到原因同时也要充分的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有利的部分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匡正人心的迷失与混乱。而《论语》中的积极部分正是人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正确理念和观点在理论上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指导。 我们可以来简单分析解剖下《论语》的几个适用于现今社会的观点与思想。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有教无类”。在孔子以前,社会中文化的传播是相当有限的,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上不起学。而孔子恐怕是创立私立学校的第一人了,而他的学生大多也是出生贫贱,所以孔子的收费也是相当低廉的。孔子提倡有教无

常用论语100个经典名句

(一)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三)见义不为,无勇也。 (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五)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八)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九)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十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十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十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十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十五)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十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十七)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臾哉人焉臾哉 (十八)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十九)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二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二十一)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十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二十三)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二十四)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二十五)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二十六)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二十七)听其言而观其行。 (二十八)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二十九)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三十)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三十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十二)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三十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十四)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三十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三十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十七)礼之用,和为贵。 (三十八)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三十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四十)德不孤,必有邻。 (四十一)未知生,焉知死 (四十二)道,不同、不相为谋。 (四十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十四)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四十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四十六)名不正,则言不顺。 (四十七)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四十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十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五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五十一)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 (五十二)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五十三)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五十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五十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五十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