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办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2

民办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2

民办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赵元虎

摘要:民办院校的发展在于民办院校自身,民办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处理好内部整合和自身定位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制约民办院校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内部整合组织文化定位职业教育

一、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民办院校迅猛发展,到2004年2月,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总数达到1300多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164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数的18%1;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已有25所(2004年底前有9所,2005年又批准了16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了我国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为更多的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有利于“穷国办大教育”的实现。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是中国社会改革的必然。中国的城市经济改革体现首先在流通领域,几经竞争、沉浮,国营、私营的概念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淡去,各种商业机构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快捷、周到的服务。随着改革的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大部分,容纳了70%的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教育可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一块阵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垄断。由于国家垄断,高等教育滋生了诸多弊端,如办学缺乏动力和创新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学校管理、专业和课程建设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增添了活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深入。

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随着其发展,问题和矛盾日益凸现出来。首先体现在有关法规和政策方面,如《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为社会公益性质,政府应予以鼓励、支持,允许投资人取得合理回报。但该法未对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与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区分,因而就使民办院校在适用的会计制度、税收优惠和接受捐助方面陷于尴尬境地2。其次,在外部环境方面,民办院校

在经费、生源等方面与公办院校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批准了大量的独立本科院校(2005年教育部公布核准招生的独立学院为233所),又加剧了这种不公平。第三,在民办院校内部,民办院校已由初创期进入稳定发展期,面临正确定位、内部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有赖于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要靠民办院校自身的努力。

二、民办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关于民办院校发展问题的讨论比较多的集中在政策法规和外部条件等方面,我认为目前民办院校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内部整合和正确定位与办学特色问题。正如西安新东方学校校长张亚哲所说,当前民办教育自身需要更新的,要比争取外部空间的任务更为紧迫。

(一)内部整合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民办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2000年全国规模上万人的民办院校就有20多所,仅陕西的万人大学就有3所。随着民办院校规模的扩大,民办院校度过了最初的生存危机,开始重视质量,管理日益规范。但是,随着管理的规范化,科层结构形成,管理队伍越来越庞大,管理成本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浮于事,执行不力,部门之间扯皮严重,向心力缺乏等现象。如有的学校,学生退学好几年,其姓名在花名册上还不能删除;有的年轻教师感觉教研室的气氛越来越差,争相考研。近几年,陕西有几个民办院校曾出现人事的突然变故,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的民办院校或由核心人物创业而成,或由投资集团创办,不论那种情况,一般是一两个核心人物处于决定地位,缺乏科学民主的内部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一靠最高管理者的权力维系,二靠亲情3。因此,重要岗位以亲朋故旧为

主,攀援相引,长此以往,必然在内部形成帮派体系,必然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的间断—平衡模型理论认为,组织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此后组织活动依惯性进行;在组织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组织会发生一次转变(即中年危机),这次转变会激起组织的重大变革,此后,组织活动依惯性进行。4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民办院校,其发展主要得益于创业者的胆识、魄力和敏锐的市场感知力,他们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功不可没,同时这些民办院校也烙上他们鲜明的个性。如西安翻译学院严格的管理、踏实的学风与其创始人丁祖诒雷厉风行的个人品格是分不开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有的有五、六年历史,有的则有近十年、二十年,目前均已由高速发展期进入稳定发展期,即进入组织发展的中年期,面临组织发展的重大转变。这个转变将决定民办院校的命运。在这个发展阶段,民办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首要问题就是组织的内部整合问题,它要解决民办院校的动力问题、凝聚力问题。

民办院校最初由个人投资、合伙创办,组织一般不规范。《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后,民办院校应按照该法的要求规范组织机构和组织程序,明确各方面的责权利。目前大多数民办院校董事长和校长合二为一,这不利于民办院校的发展。董事长和院长是两种不同的角色,应由不同的人分别担任,这样有利于他们履行好各自不同的职责。其次,民办院校的组织、财务应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民办院校内部的管理长期以来一靠权利,二靠亲情,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人员增多,这种管理很难奏效。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组织文化建设,增强组织认同,提高组织凝聚力。

企业的发展,要靠文化;世界知名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民办院校实

际上是事业与产业双轨运作,和传统高校相比,更具有企业的特质,但又不同于一般企业,它管理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劳动者,而是创造知识、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育人才的教师及其管理者,其成果不是一般的产品,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因此民办院校的管理,仅靠程序化的规范是不够的,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事业激励人、凝聚人。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组织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方式。它首先表现为一定的思想观念,如组织的价值观念、理念等。组织文化为组织所提倡,体现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只有组织管理制度、组织领导人及其成员的行为与组织文化一致,组织文化才能得到其成员的认同,对成员才有凝聚力。民办院校要致力于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树立服务社会,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社会理想,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这些贯穿于整个办学过程中。

组织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群体行为方式,体现着创业者的个性。新加入者进入一个组织首先要识别、确认组织的文化,认同自己的角色,组织文化给予他比成文的规则、规范更为丰富的认知和暗示。同时新加入者把他个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带到组织中来,长此以往,组织文化也会发生变化。组织文化就在这样一种矛盾、冲突、磨合中形成,成为一种共同的东西,形成一种默契。因此,组织文化不仅仅是怎么说,更重要的是怎么做。组织文化体现在组织的日常管理中,如用人、人际交往、利益分配等诸多方面。民办院校在用人方面,要打破人情网、关系网,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注意吸收与组织价值观念相同的应聘者。要提高福利待遇水平,用事业和职业保障留人。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长期致力于组织文化的缔造和建设。笔者曾参加过一次陕西省教育厅政教处组织的两课教师备课会,在会议讨论过程中,许多两课教师对两课和两课教师的处境

牢骚甚多,而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师和清华大学给我们作报告的高淑娟老师则不是这样,他们谈到自己的学校都很自豪,原因在于这两个学校的领导很理解两课和两课教师的处境,对两课改革很重视,对两课教师在评职称等方面予以照顾。这件事使我感触颇深,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的管理我们可以学习,规章制度我们可以搬过来,但这一点却很少有学校能意识到。其实,名校之所以名,关键就在这里。

(二)定位问题

中国民办院校的产生和发展不同于国外,一般是“以学养学”,靠规模维持生存,靠广告、亮点吸引学生。随着民办院校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消费日益理性,政府监管力度加强,民办院校必须转向以质量求生存之路,提高公信力。

民办院校要提高质量,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定位。正如教育部长周济所说:“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改革,关键问题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5定位决定着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决定了学校能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如果学校定位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就会摇摆不定,就不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就不能立足于激烈的竞争。

目前,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创新型社会。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型,我们既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的具有较高素质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工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6因此,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格局、民

办院校的现状和民办院校的生源状况,国家把民办院校定位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完全是正确的。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一族或一类职业行业培养一线管理人员和熟练操作人员的教育。它不是以学科分类,而是以应用能力为标准;它对基础理论要求不高,但重视实践活动和技能的培养。因此,要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要有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掌握一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这两方面条件民办院校普遍缺乏,大多数民办院校把职业教育做成了学科教育,而且专业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电子、英语、营销、管理等,正像李岚青同志讲的办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这样导致民办院校质量难以提高,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

要做好职业技术教育并不容易,需要花很大气力。但是我们一些民办院校对职业技术教育认识不到位,对自身的办学条件和生源情况缺乏清醒认识,盲目求大求名,不愿做扎扎实实的工作,其结果必然影响民办教育的发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立教授在第五届中国MBA发展论坛民办高教发展分论坛上的专题演讲中,特别强调民办高校发展定位是关键。他说,很多学校都在讲要争创一流,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叫一流的大学?是不是只有培养博士生的学校才是一流大学?是不是能够培养本科生就一定比只能培养大专生更接近于一流?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一篇文章中讲道:“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和类型的多样化。全国高校不应该办成一个模式,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水平。所谓一流水平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水平和培养出各种类型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和受社会欢迎的人才。”7

民办院校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识,致力于职业技术教育。要找准自己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自身条件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通过对职业或岗位(群)所需能力的分析来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从事职业或岗位的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真正培养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技术应用型人才,形成自己的特色。

总之,民办院校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科学准确定位,使自身成为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命有机体,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4页。

2徐志勇著《试论我国民办教育投资回报的相关政策》,《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3徐智德、曹普选、李富明著《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与规划》,三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第189页。

4[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7年第1版。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8页。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第6页。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代序》,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王伟廉著《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探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划分与授权问题探

讨》,《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2、潘懋元著《潘懋元论高等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3、朱小蔓著《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4、张斌贤著《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月版。

5、王善迈主编《2000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版。

6、徐智德、曹普选、李富明著《陕西高等教育发展与规划》,三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4月第

1版。

8、翟轰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9、[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出版社、PRENTICE HALL 出版公司,1997

年第1版。

10、中国老教授协会、陕西老教授协会编《民办高等教育地位作用与发展》,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11、李维民著《民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12、陕西老教授协会编《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赵元虎,西安欧亚学院教师,电话:135********)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