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思维模式研究

高中地理思维模式研究

高中地理思维模式研究
高中地理思维模式研究

高中地理思维模式研究

1.地理思维建模符合地理科学认知地理事物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地理学所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综合性(整体系统性)和地域性(空间区域性)是地理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性。关注地理事物:“它在哪里?(地域分布,Where)它是什么样子的?(具体特征,What)它为什么在那里?(形成原因,Why)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变化过程,When)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解决措施,How)”——这五个问题指明了地理思维所特有的方式,我们将其概括为地理思维的“五W”结构。运用地理思维“五W”结构,如果进行逻辑推导,阐述地理事件与现象的“具体特征”,可从表象与本质两方面加以说明;对“地域分布”则需在了解分布范围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规律;对“形成原因”的分析,则应该从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两方面加以探讨;对“解决措施”的思考,是指在分析地理事象产生利弊影响的基础上,再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以此为依据,我们可以进行地理知识认知结构的思维建模:(1)地理特征描述类问题思维方法建模。(2)地理成因分析类问题思维方法建模。(3)地理演变过程类问题思维方法建模。(4)地理对策措施类问题思维方法建模。(5)区位原理理论应用类问题迁移思维方法建模。

2.地理思维建模顺应了课改十多年来建立的普适型问题解决式教法。

基础教育课改十多年,为落实新课程理念,基础地理教育界在探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的各类新教法层出不穷,对这些教法进行归类分析,就会发现各类地理教法改革实践的“同类项”:以问题任务驱动为中心,通过设置主题问题,并将主题问题分解成有序、分层的子问题,调动学生“眼、脑、手、口”多感官活动,建立问题解决式课堂。问题解决式学习作为一种体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已被国内外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证明是切实有效的。为了成功地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在心里构造一个问题空间,问题空间的建立需要通过对问题相关因素及其特定关系进行分析、筛选、推理而完成。如果将问题解决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模型表达:“感知地理信息材料——设疑提出地理问题——分析讨论问题——理解解决问题——表达評价解决成果”,其实这就是一个思维建模的过程。学生对自己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建模,可以深刻理解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并达到知识经验建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对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思维建模,其关键在于通过系统建模理清主题问题和其子问题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层级关系。

3.以地表形态的塑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谈高中地理思维模式的运用

(材料)(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正定府)太(太原府)铁路是山西省历史上第一条现代化的铁路。与卢(卢沟桥)汉(汉口)铁路交汇于石家庄(当时为正定府下辖的一个村)。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高中学生拥有地理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课程的关键所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如对一些需要思维想象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对学习地理产生厌烦情绪。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科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业成绩,更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情绪的学习习惯。现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分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 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丰富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的积累是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知道如何去积累素材,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帮助。第一,要注意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素材,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其不同在哪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帮助高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用恰当、正确的地理知识去回答这些问题,进而逐步对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去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单一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学习毕竟是空洞、无趣的,所以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地理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二、良好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拓展多种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践行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观,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地理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地理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讲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另外,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学习课后训练。在这里并不倡导题山题海的方式以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更提倡的是通过精准的练习题设置,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题目设置不宜过多,但是要讲求有效性、合理性。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习惯培养】研究课题论文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习惯培养》研究 椰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地图教学,帮助每位学生不仅学会读图、析图、绘图与填图,而且用好地图、用活地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与能力,这既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又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前联教育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说:“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自造想象的特殊学校。”地图采用特殊的表现方法,把广阔的地理空间缩编成可视的二维平面,把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浓缩成精美的地理作品。它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容之一,也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近几年的初中考试试题中,地理信息主要通过地理图表呈现,因此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地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好表现自我,个人集体荣誉感比较强,喜欢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得到老师肯定的年龄。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引入竞争机制,采用分组竞答或个人抢答等形式来完成读图教学任务。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初学地图往往对此比较模糊,解决问题时常使用不正确主题或种类的地图,例如学生在行政区图上解决地形的问题,无法找到答案,失去学习和使用地图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清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通过一年时间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一下建议: 一、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读图与析图的一般程序 1、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根本。弄清比例尺,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比例尺的大小可以反映该图表示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通过比例尺我们可以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形成深刻印象,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判断方向有三种方法:有指向标的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有经纬网的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若都无则“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根据方向我们可以明确地理事物直接的相对位置。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与注记。地图是一种图形的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的。根据图例可以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背景 地图是实施地理教学必备的工具,也是考查地理学习情况的载体。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的试题中,地理图表试题占了绝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读图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做读图题会丢分很多,给出的原因最多的就是读不懂。通过对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失分多的原因不外乎是这两种:一是不会给题中地理空间准确的定位。比如说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给出地图A代表西北地区,B代表黄土高原地区,C代表青藏高原地区,题中给出问题“判断B所在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能迅速准确地把B区域定位在黄土高原,而是误判成西北地区,那么给出的答案就不是“水土流失”而是“土地荒漠化”。二是不能准确地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很多同学做地理题目一遇到图就会晕头,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 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有时候会把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相混淆,尽管地理读图能力与地理解题能力之间有很大的关系,甚至读图能力是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并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得分就完全归因于读图能力的问题,会存在读图过程清楚而没有得分的情况,有欠缺答题技巧和表述不当等各种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学科地位、学生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等原因,特别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阶段,发现很多学生基础很薄弱,对图掌握的能力很差,往往无从下手,得分普遍较低。而地图可以把零散的地理知识点归纳到图中进行综合概括,使之条理化,能够清楚地找出知识间的在联系,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可以这样讲,学生对地图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理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读

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学员微经验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尧 头 镇 学 校 侯彦鹏 2017年11月3日

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尧头镇学校侯彦鹏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尤其是教材中大量翔实的、图文并茂的地理图表,可以让学生直接感知地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地图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最明显的特征,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有许多课文是以地图为主体,各种地图中储藏着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阅读地图,并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离开了地图的地理学习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我认为首先应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特别是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学会阅读地图、绘制地理图表,初步形成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而学会读图是掌握地理图表最基本的技能。地图是地理知识的模像直观。有人这样认为:“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因此,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运用地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地图,要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地图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 氦 ,表面温度为_6000K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核聚变 ;其能量以 电磁波 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逐渐减少 。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地球上有液态水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逆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2)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同一经度上,地方时相等)。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4分钟。 例如:600E为10时,则800E为 11时20分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15个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把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小时。 例如:本初子午线(中时区)为8时,则时间(东八区)为 16时,纽约(西五区)为 3时。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之拙见

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之拙见 摘要:良好的识图、读图能力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要传授读图方法,也要加强读图、析图、用图练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读图能力培养 纵观高考科目,地理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除了文字叙述外,还配有各种各样的图表,真可谓是“无题不考图,无图不成题”。这些图表与考题、教材融为一体,是考试的难点,是考分的瓶颈。因此,良好的识图、读图能力是高考得分的关键,也是学好地理这门学科的关键。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读图呢? 一、营造氛围,激发读图兴趣,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从多年的毕业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做试题分析时,如果对出现的图表内容不会阅读和使用,不能把学过的地理知识和该图表联系起来,就很难进行空间定位。学生不知道“在哪里”,自然就不能答出其后的“是什么”“为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地理“地图”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读图。 首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要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师的基本目标,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一定从指图回答入手,把书本中的知识一一落实在图上,做到图文结合,将知识印记在学生的脑图中,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这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国地形图和政区图来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太行山、秦岭、长城的位置,在图上勾画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并对照政区图明确黄土高原包括的省区。通过指图练习,学生不仅能很快归纳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及包括的省区,还可以掌握各个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其次,要增强学生的读图意识,引导学生勾画地图。在分析试题时,教师一定要先从读图入手,要使学生有读图的意识,会在图中找条件,在图中勾划出做题的关键,不能一上手就做题。这样可以避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现象的出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指图、画图,这样既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讲解中国的地形地势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勾划出山脉和河流,判断出河流的流向,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脑图中打下深刻烙印,还能为其今后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对于刚跨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各地州已把初中学业水平地理考试成绩纳入高中、中专录取总分,比如红河州2011年与地图有关的分值就占58% ,2012年占66%(省统测),2013年占62分统测)。可见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在新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学生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提高的关键。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一、以图代文,帮助学生读图 学生开始学习地理知识,我们总是习惯以文字形式展现。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各种地理事物,各种地理形态的形成过程在地图上再现,引导学生找到对应的地理位置并思考地理变化过程,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随时变换不同形式并储存于大脑中,逐步形成心理地图。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把握信息知识的灵活性、机动性,培养其随题而变的能力。新教材中的各类地理地图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了文字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运用地理地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读大陆漂移示意图时,让学生讨论在终年严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提示学生参考森林分布图、大陆漂移运动图等,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煤炭是由古代的森林形成的,而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后来由于大陆的运动、漂移才到了地球的最南端。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最后再通过相应的巩固练习,并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种以图代文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加强读图训练,感悟用图基本法则 地图能力和空间能力,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提高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1.先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这是读图的前提和基础。 2.明确要素,引导读图。在教学中正确选图,适时、适当地使用地图,在使用地图时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确定目标,引发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制订适当的读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2)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第一章 行星地球 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 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 地 球 在 宇 宙 中 的 位 置 二、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在宇 宙中的位置 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 地球宇宙中的位置(自己描述) 太阳系的 普通行星 与其他行星运动特征比较 与其他行星结构特征比较 太阳系的特殊形星 (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 地球上有液态水

太阳主要成分是_氢___和氦,表面温度为_6000K_,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周期为 11 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1、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2、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3、出现极光、4、引起自然灾害。 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比较自转公转

东 北逆南 顺 日 一个太阳 日 外, 都是 15°/h 为0 公 转 自西向 东 北逆南 逆 一个恒星 年 规律:近日点( 1 月初)较快, 远日点( 7 月初)较慢 2、地球自转的意义 (1)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叫昏线,由夜入昼叫晨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0_____度。 如下图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研究方案

初中地理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小课题的名称: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 二、研究对象:本校初一二学生 三、研究时间: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 四、现状分析: 地图是地表图形的描绘,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传递地理信息、展现地理事物、提示地理原理及规律,具有直观、具体、生动、概括等特点。即用直观形象的地图、地物像片、地理绘画、地理图示等形式储存和传递地理信息。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替代的。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研究,边总结。 1、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部分学生读图、用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4、总结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八、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本课题计划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研究周期为三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3月——2014年9月)为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具体做法: 为课题顺利进行,准备理论书籍和学习资料,实验教师积极自学和参加各种培训,继续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中学生比较难以适应,部分学生对地理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对学生尤其是高三学生来说,加强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新课改地理思维培养 对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地理很难,甚至有些老师当中也会形成这么一种认识“学好地理就等于学好了文科”,“地理为文科中的理科”。许多高三同学会一致推举人教版高一地理的必修上册这部分。为什么许多同学会学不好这部分的内容呢。经过连续三年的高三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这样表述地理学科的特点 第一,综合性,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 1.1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长期以来,许多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比如对地方时的分析,教材中仅仅提到偏东的地方比偏西的地方时早,但没有涉及到偏东的地方到底可以定为几点钟,所以导致许多学生仅仅局限于会计算时间,而我们许多老师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分析时间是怎么定出来的,从而产生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障碍,做一些普通一点的题目不难,但对较难的题目就开始头脑迷糊起来了。1.2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如在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许多学生就只能干瞪眼了。其原因就在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1.3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在地理学习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但由于思维过程条理不清,违反了某些逻辑规则,结果得出的却是错误的结论。如对热力环流,有的学生没有充分认识由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而导致对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分辨不清,从而产生大气垂直运动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特别对高三学生而言,由于直接面临高考,而许多高考题目都是全新的,没有良好的地理思维有时候是很难正确解决这些题目。本人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

拓宽视野,让“空间思维”走进高中地理新课堂

拓宽视野,让“空间思维”走进高中地理新课堂 摘要】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空间性,地理空 间思维是地理学科思维方式的特色之一。因此,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地理观点”,并且提出地理空间观念教育是地理新课程教学重点关注的领域。【关键词】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171-01 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空间性,地理空间思维是地理学 科思维方式的特色之一。因此,把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地理观点”,并且提出 地理空间观念教育是地理新课程教学重点关注的领域。那么,如何让“空间思维”走进高中地 理新课堂,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呢? 一、“空间思维”内涵简要解读 空间思维是想象能力的一种形式,它是人借助想象把某种事物在自己头脑中虚拟的空间方 位和范围上进行定位的一种高级思维能力。这个空间方位和范围的虚拟过程就是空间思维。 它受制于下面三大因素:一是个体本身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二是个体在进行想象前所 积累的知识和已经具有的空间概念;三是将要被定位的这种事物本身的某些时空特征。 第一个因素,既受先天禀赋的制约,也受后天培养的影响,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取得 较好的效果,而教师在短时间内对其施加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第二、三个因素是教师能够发 挥作用的方面。因此,相关知识的积累、基础空间概念的建立、“将要被定位的事物”的时空特 征在头脑中的构建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重点要做的工作。 二、优化教学策略,让“空间思维”走进高中地理新课堂 1、加强初高中地理空间知识的衔接 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课程内容标准上看,初高中对学生进行地理空间观教育的侧重点不同。初中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建立空间概念(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结构)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如“用经纬网确定位置”、“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等。高中地理是在初中地理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空间知识和空间能力, 以及高中生的理性认识增强了,所以侧重从成因角度分析不同空间尺度的地理事物分布与运 动规律,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如“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分析地球 运动的地理意义”、“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等,从而培 养学生对区域发展特征与区域联系意义的认识,形成了对地理空间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解,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重要的空间认识基础。因此高中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地理空 间思维,形成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阶段。可见,初中学生的地理空间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 直接关系到高中地理学习的顺利与否。 据了解大多数高中学生在他们的初中阶段没有很好地获得初中地理课标规定的空间观教育,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空间知识和能力缺失,如多数学生不会读经纬网地图,不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山河大势。这种状况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极其不利。针对这一情 况教师要进行查漏补缺:一是学期初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情,进行若干节地理空间知识的 辅导,如读图方法的指导、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况介绍等;二是在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中根 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教学需要补上相应的地理空间知识。 2、构建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地理直观教具与现实地理事物相比较小,能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置于学生的视觉感知范围内,形成表象,容易建立基本的地理空间概念,促进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教具主要包括教 学挂图、示意图、图片资料、地理模型、模具等。其中,教学挂图可以利于学生形成一个能 自己把握的虚拟空间,为想象提供场地;示意图主要利于理解某些具有动态发展的地理现象;图片资料、模型、模具主要利于学生形成表象,为想象提供“素材”。例如,天体系统层次图 可以让浩瀚的宇宙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清晰有序的空间概念;三球仪可让抽象的日、地、月三 者的运动关系一目了然。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创造性地运用直观教具是

新课程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新课程高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04-01T08:20:35.202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5月总第342期作者:邓有冠[导读] 教师需要仔细制定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中学533000 摘要: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并且繁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地图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读图能力 地理是一门通过地图来记录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学科,它是高中生获取相关地理知识、构建相关地理空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在高中地理课本中,地图信息量大,展现的地理知识直观形象,是学生开展地理专业学习、解决地理相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教师需要仔细制定有效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 一、利用教材中的地图,培养读图兴趣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地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图表指导学生如何读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隐藏的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尽早让学生树立读图意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增加图像理解 地理作为一门集合世界地理现象以及地理知识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地域知识的积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也导致了地理知识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学习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借助地图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地理素材的积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内容,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加强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性,进而增强学生对于图像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时,可以应用最接近学生生活的中国区域地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除了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对地图中的标志进行解释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对中国区域地图进行分析,锻炼学生对于地图的位置和轮廓的记忆能力,进而锻炼学生从图中迅速提取地理信息的技巧。教师还可以应用学生所熟悉的地理环境的地图,尤其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学生所处地区的交通路线图或者工业分布图。学生在对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地图进行分析时,能够更加清晰地对图像进行理解与学习,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己对地图的敏感程度,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地图的应用意识。 三、重视信息技术,丰富读图角度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辅助工具进入教育领域,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在教室的地理教学课中同样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功能。教师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获取更多地理读图能力和技巧,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地图素材,从而丰富学生的读图角度,提高学生对于地图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使学生的地理解题思路更加丰富,使地理的教学意义得到落实与加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读图的技巧,并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中多样的地图素材,培养学生不同的地图技巧的应用能力,最终使学生的读图角度更加多样化、读图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建立空间概念,学会自主分析读图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科学分析、正确使用和思维提升。因此要想实现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促进其学科思维和学科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自主建立相关空间概念,形成自主分析探究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空间概念不足,无法正确把握地域关系、天体运动关系也是导致地理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利用一定的地理模型,例如相关的地球仪模型,抑或是借助于相关的辅助教学模型,进行形象生动化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相关的空间概念。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现代化技术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对于相关天体运动、大气流动等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将其转化为视频、动画以及图片的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整个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课题训练、课后展开来对学生进行相关读图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提高,实现地理课题教学的高效。 总之,读图能力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须恰当使用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并且也得做好计划跟分布工作,协助学生找到好的学习方式,使地图的作用跟功能有效地利用,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登钢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4,(10)。 [2]陈亚琴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J].科普童话,2016,(46)。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曹翔安文娟 一、课题的提出 地图是地理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读图就成为学习地理的一个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许多同学对着图片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有些同学甚至连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都不知道。因此,看不懂地图和不能在记忆中形成地图概念是地理学习的最大的障碍,往往让很多的学生对地理敬而远之。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打造新课程标 准所要求的高效课堂呢?经我们的教学实践总结和问卷调查,初中生之所以感觉地理难学,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点,或者说教师没有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学会读图、用图是建立空间感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以求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现行实验教材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构建学生头脑中的地图,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是我们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 2、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师生心田,并且转化为自身的行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能身心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学习,促进其专业发展。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日期: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论文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高中学生拥有地理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课程的关键所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如对一些需要思维想象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对学习地理产生厌烦情绪。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科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业成绩,更可以提 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情绪的学习习惯。现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分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 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 丰富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的积累是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知道如何去积累素材,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帮助。第一,要注意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素材,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其不同在哪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帮助高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用恰当、正确的地理知识去回答这些问题,进而逐步对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去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单一的理论学习并不能

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方法

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方法 地理高考命题以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的考查为主线,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考生首先必须具备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 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体系是形成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地理学科的思维体系是与地理学的学科特征紧密联系而形成和产生的。它主要包括综合的、联系的、区域的、动态的以及立体的地理思维方式。 综合性:地理学从研究内容到研究方法上都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综合性的思维方法指能够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命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应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地理事物的综合分析思维方法,知道应从哪些角度去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和评价不同地理事物的特点。 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方法: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关位置、范围、界线)(2)地形:(主要类型、组成、地势、地表形态、分布、成因) (3)气候:(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特点、温度带、干湿区、成因) (4)河流、湖泊:(分布、补给、季节变化、水文与水系特征、成因) (5)植被(类型、分布、特点) (6)土壤(类型、分布、特点) (7)自然资源: ①种类(矿产、土地、水、气候、生物等) ②数量状况 ③质量状况 ④优势资源 ⑤地理分布 ⑥制约性资源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区域社会构成特点:人口状况②民族状况③宗教、文化、教育、传统等 (2)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均GDP) ②区域在世界或全国的经济地位 ③农业(地位、类型、特点、发展条件、分布、农产品) ④工业(地位、类型、发展条件、分布、工业产品) ⑤交通、城市(主要交通方式、分布、特点;首都、主要港口和工业中心等) (3)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竞争力状况)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论文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高中学生拥有地理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课程的关键所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如对一些需要思维想象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对学习地理产生厌烦情绪。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科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业成绩,更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情绪的学习习惯。现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分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 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丰富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的积累是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知道如何去积累素材,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帮助。第一,要注意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素材,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其不同在哪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帮助高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用恰当、正确的地理知识去回答这些问题,进而逐步对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去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单一的理论学习并不能

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学习毕竟是空洞、无趣的,所以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地理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二、良好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拓展多种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践行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观,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地理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地理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讲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另外,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学习课后训练。在这里并不倡导题山题海的方式以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更提倡的是通过精准的练习题设置,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题目设置不宜过多,但是要讲求有效性、合理性。 三、培养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地理的重要保障,而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有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地理思维习惯的培养。要培养良好的地理学习思维习惯,就应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地理学习和实践离不开观察能力,一个细小的知识点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地理知识脉络的重要节点,对这些重要节点的学习和关注都需要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高

浅谈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地理是一门在地球环境里,对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在理解地理的基础上,能从各种事物的现象去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本文将围绕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题,介绍一些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 大脑对地理事物及其现象的理解,并能在事物和现象的运动规律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地理思维能力。经历了初中甚至小学有关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生对于地理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科性理解,但如何真正的透过地理现象看本质,真正的将事物和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本质概括,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进行培养和提高。 一、通过地理素材来提高地理思维 1.利用教材培养地理思维 教学离开课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可用性,通过书中较好的地理事例来进行讲解。例如,在讲到大气运动这一章节时,教师不用急于向学生讲解大气运动的定义及其规律,而是通过课本中大气运动的模型图,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大气运动模型图,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图中的气流走势以及在高空和地面气压大小的相应变化。 2.用日常生活里的事物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

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事物也属于地理学科所要研究的范畴。作为人文地理的一部分,生活里的小事物也能引发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探究。 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及其影响时,就可以通过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几个方面去讲解,并着重气候这一因素引出在不同的季节,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南北种植业产生差异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在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的影响下,猜想本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并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分析出本地雨季和旱季大致分布在哪几个月,是否属于雨热同期。 3.在各地发生的地理新闻中挖掘素材 新闻报道中的地理新闻事件往往是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我们在为受灾地区表示同情和哀叹的同时,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这一次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补救和预防的措施。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相应的媒体信息,并在课堂上抛砖引玉的进行讲解。例如,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造成其发生的主演原因有两个:地质地貌因素,舟曲一带属于褶皱地区,大部分属于碳灰杂质土质,山体分化、岩石破碎,容易形成泥石流;气候因素,突发的强降雨,冲刷岩石,导致岩石崩塌,滑坡。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个实际案例产生的原因及其因素,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和判断,逐渐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有计划的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1.加强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储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扎实的地理基础,学生就无法空谈日行千里,也不能通过具体的地理事物及其现象联想起它该有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量,在遇到问题时能举一反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