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课程理念:就是人们对语文课程的理性认识,即人们在对语文课程现象和语文课程实践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实施与评价规律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追求,也可以说是人们对语文课程开发、语文课程设计、语文课程实施和语文课程评价规律的一种诠释。主要包括:语文课程性质和特点观,地位和功能观,目标观,内容观,结构观,实施观(过程、原则、方法等),资源观,评价观,主体观(学生、教师)


自主学习:指学习个体自己主宰学习过程并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①学习活动的自主性,②学习资源的丰富性,③学习内容的选择性,④学习方式的多样性,⑤学习过程的自控性,⑥学习结果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小组互助方式,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便在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他人发展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最大、最突出的特点是合作性。


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各门学科的学习特点而确定的、学生在一定的课程领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他们身心发展的预期状态。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微观上对教育教学活动应该达到的水平和应有的质量水平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定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课程:学校教育的核心,简单地说就是指课业及其进程,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研究语文课程的设置及其结构,能够使我们了解国家在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有关法规,从宏观上认识语文课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设置语文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从而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


语文教学方法:就是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完成语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包含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策略性知识、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语言感受、理解、领悟和运用的技能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 语文知识:也称言语信息,本质上是关于世界“是什么”或

“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一是语文形式知识,一是语文内容知识。
? 语文技能:包括语文智慧技能和语文动作技能,本质上属于“怎么做”“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语文智慧技能具有层级性,由低到高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语文动作技能的本质就是一套规则支配个体的肌肉协调运作,包括发音技能和书写技能两类
? 语文策略性知识:也称作认知策略,实质是一套如何学习、思维、记忆的程序性质是支配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记忆以提高效率的过程
? 情感态度:指个体习得的相对稳定的决定个体行为选择方向的内部状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语文课程内容的人文性:语文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其内容包容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积淀着丰厚的人文历史;语文又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内容涉及到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课程中还包含着大量生动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 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性: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主动建构文本意义,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张扬个性,开发创新潜能
? 语文课程实施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汉语言文字及其学习的特殊性:强调多读多写,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重视语言积累和运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理解,培养这三种能力)
? 语文应用能力:是指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学习、工作、日常生活、社会交际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程内容的设计要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语文课程的设置要遵循学术性课程、文学性课程与应用性课程并重的原则
语文课程的实施要注重设计并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
还要注意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语文审美能力: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美学概念和美学规则建构言语信息意义并获得 美的体验的能力
重视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教学
开展形式多样的审美活动
加强审美观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 语文探究能力:是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能探究
引导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要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和反省思维等思维策略,使他们会探究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材
(一)内涵
从教学论的视角说
一、 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
二、 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
三、 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并且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广义的教材——所有教学用的材料 ;狭义的教材——教科书,乃至课文
(二)构成要素⒈范文系统;⒉知识系统;⒊作业系统;⒋助读系统(注释、提示、说明、
附录、插图等)。
(三)功能
1. 语料积累、语感培养、语言示范功能
2. 扩展知识、提高能力、开发智力功能
3. 涵养德性、陶冶情感、完善人格功能

语文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 依据语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2. 依据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
3. 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
4. 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特长
5. 依据教学环境、组织形式、教学时间、设备条件等

语文对话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对话为原则,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通过语言交融、心灵交流,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建构,追求生成性和创造性、个性化和生命化,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的教学。 对话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存在价值,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一)特点
1. 民主和谐性
2. 感悟体验性
3. 多维互动性
4. 发展生成性
5. 自我实现性
(二)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1. 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2. 师生、生生对话
3. 自我对话
(三)实施策略
1. 善于设置恰当的话题,激发学生对话兴趣
2. 以语言为抓手,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3. 善用合作沟通、互动交往策略,创设和谐情境
4. 认真倾听,引导对话向纵深推进


写作评价方法
? 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就是要看有没有按照一定的要求运用有关写作规则,还要看运用的怎么样——是否得体或妥当。
? 写作规则是制定作文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或者说,写作规则就是作文评价的标准。
? 依据作文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是写作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 许多写

作规则是十分模糊的。
两条经验:1、教师公布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通过班级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


口语交际:就是交际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也就是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为完成某种特定的交际使命,针对特定对象,借助于标准的口语(有声语言)和非口语(态势语言)进行的听说沟通双向反馈的一种实践活动。
意义
⒈语言教学的起点和基础;
⒉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材;
⒋发展学生智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过程 可分为四个环节:
1. 知识(规则)的习得:教师呈示口语交际的相关规则
2. 知识向技能的转换:教师要设计练习或变式练习,通过反复练习促进技能的获得
3. 技能的运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使用口语交际技能,并及时提供反馈
4. 评价: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崭新内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活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
特点:⒈重整合 ⒉重应用 ⒊重体验 ⒋重参与
方法:
⒈建立适合学生自主、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习平台
2.构建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综合性学习模式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指导:
1. 有的放矢,力戒盲目随意
2. 注重实效,避免流于形式
3. 开放灵活,避免教条主义
4. 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


第十二章
语文课程评价
一、定义
语文课程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1. 导向;2.检查;3.诊断;4.反馈;5.甄别;6.选拔;7.激励;8.发展
二、特点和理念
(一)特点
1.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2.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
3.具有开放性
4.多用质性
(二)理念
1. 在评价目的上,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2. 在评价功能上,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3. 在评价主体上,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 在评价标准上,坚持以课程目标为基准
5. 在评价态度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6. 在评价方式上,讲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7. 在评价的对象上,注重对象发展的过程性
8. 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上,强调平等、互动和互惠
三、方式与方法
(一

)方式
1.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2.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内相对评价
3.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4. 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
5. 学业成绩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二)方法
1. 纸笔测试法
2. 口头测验法
3. 作业法
4. 观察法
5. 访谈法
6. 成长袋评价法


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一、 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
(一)语文能力 1、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应包括较强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
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
2、写作能力 包括运用各种文体写作的能力,观察、体会生活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是通过说话能力和倾听能力体现出来的
(三)教育教学能力1、课程操作能力 合理选择、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 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问题情境的能力。
3、教学组织能力
4、教学评改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思维敏捷,态度热情真诚,语言生动,评改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5、教学研究能力
6、教学应变能力
(四)反思能力 教学中的反思能够导致深思熟虑的行动,只有形成反思的习惯,教师才能在反思中成长。
(五)终身学习能力

二、语文教师的人格素养
1、忠诚于语文教育的情感素养:高尚的师德素养
激情飞扬的情绪特征
2、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 核心是对人的关切,教师工作的对象时人,是有头脑有思想有血肉活生生的人,这一 最根本的特征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特别需要以人为本的人文素质。
3、勇于开拓的创新素养 直接表现为参与到科研中来。
三、语文教师的教学素养
1、 情意素养
2、 心理学素养:(1)教师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教师了解现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3、教育道德素养
4、语言素养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原则: 明确育人目标,更新人才观念
转变职业角色,激发课堂活力
善于读书养性,陶冶丰富情操
途径: 1、自主发展
①建立专业发展意识,增强专业责任感
②坚持自主阅读和写作
2、用反思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①记录关键事件,经常与自我保持对话
② 将反思作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教师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建立教师专业档案袋




题型
? 一、名词解释:(9分?每题3分)
? 二、简答题:(12分?每题6分。答出要点,并作简要的阐述。)
? 三、辨析

题:(9分。你是否同意下列论断,请作较详细的分析。)
? 四、课例分析题:(20分?任选一题)
? 1、运用所学的《语文教学论》理论,选取一位当代著名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有代表性的课例,从语文教育的特征、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等角度,评价他的这个课例。
? 2、请根据下面这个教学案例,从语文教育的特征、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等角度,评价某老师的这节课。
? 五、教学设计题:(50分)
? 1、运用学过的《语文教学论》知识,为下面一首诗设计一篇完整的课堂教学方案。(要求:至少使用目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语文导读法中的一种,并能比较鲜明的体现其特色。)
? 附: 苏幕遮 范仲淹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第五大题教学设计
教案格式
课 题
? 教学对象:
? 教学目标:
? 1.主要目标
? 2.相关目标
? (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重点避免通用式)
? 教学重点难点:
? 1.重点:
? 2.难点:
? 教学方法:
? 教学时间:
? ( )课时
?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
? 二、引导感知(初读课文)
? 1.指导通读,了解内容
? 2.感知整体,提出问题
? 三、引导理解(精读课文)
? 1.读课文,研讨有关文字,解决第一个问题
? 2.读课文,研讨有关文字,解决第二个问题
? 3.读课文,研讨有关文字,解决第三个问题
? 四、引导小结(回顾课文)
? 联系思想内容溶化对语言文字的印象
? 五、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 附:板书设计



? (第二课时)

? 一、回顾引入
? 二、重点研讨(深研课文)
? 1.课文重点内容的特点
? 2.课文主要写法的特点
? 三、总结应用(借鉴课文)
? 1.总结交流
? 2.组织练习
? 附:板书设计


例 凉州词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凉州词》这首诗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第三单元“母亲河”的第三篇课文,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士兵的还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没有丝毫的颓废消沉,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

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

学生自由背古诗。

师总结: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积累,多背诵,一定能“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一、 导入新课。

1、介绍黄河的相关资料。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幻灯片导入)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正如诗人所说,(出示黄河图片)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它的流程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它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因此人们称它为“母亲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写下壮丽的诗篇来赞美它,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黄河,去聆听黄河岸边的故事。

2、引出课题。

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

、解释题目。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在凉州传唱的一种乐曲名。这种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事情。

2、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

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

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一)整体感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看着这幅画面,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二)品读诗句。

1、学习诗歌前两行。

(1)是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特点,刚才大家所描绘的,便是这两行诗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出示诗句)
(2)读一读这两行诗,谈谈你的理解。
(3)可见黄河的源头之远,流程之长,是令人惊叹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有感情朗读)
(4)对于这条养育了我们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河,还有不少诗人也在咏叹它。(出示幻灯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唐.王昌龄《旅望》“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唐.王维)引读:XXX曾这样说……;在XXX眼中,读。
(5)在王之涣眼中,“黄河远上白云间”,接着诗人将目光从远处移到近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万仞”呢?。用一个词语描述。(幻灯片)
(6)诗中的“一片城”相对于“万仞山”而言,(边板边说)它只能是苍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作者将他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什么?(城的孤单)(板“孤”)一个片字写出了这座城的单薄而渺小。理解:“孤城”指哪座城?玉门关在古代是没有居民的,只有守卫边关的战士。古人作诗时,句句斟酌,字字推敲,因此才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长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这样的名句。

(7)回读诗句:那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远远的似乎与白云相接。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这是何等的凄凉。再读这两句诗。

过渡:“万仞山”之中的“玉门关”是孤独的,在这茫茫的戈壁滩,只有玉门关这座城是孤独的吗?还有谁?

2、品读后两行。

(1)是啊,在这人烟稀少的茫茫戈壁,他们又怎能不孤独呢?(出示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一个“怨”字,表达了他们此刻的心情。这

里的“怨”指的是什么?谁在埋怨?埋怨什么?(板书)(折柳枝送别本是唐朝的一种风俗习惯,有挽留的意思。春风迟迟不到,杨柳又怎么会发芽呢?读。羌笛指什么?想象此时此刻他们吹奏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曲调?杨柳在这里也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

关于士兵边塞的生活情况,一代诗仙李白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幻灯片出示: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唐.李白《塞下曲》)用一个字说说边塞的气候特点,两个字,三个字,一句话。

(3)在这茫茫戈壁,孤独的战士们在等啊,盼啊,盼望充满生机的春天的到来,除此之外,这些远离家乡的战士,还在盼望着什么?

(4)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请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征戍资料: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你能明白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吗?可见,战士们不仅仅只是埋怨杨柳不发芽,他们还埋怨什么呢?

①埋怨朝廷。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早日与亲人团聚呢?把这种埋怨的心情读出来。

②谴责和憎恨。渐渐地,这种埋怨已经变成了谴责与愤恨。读出你的愤恨。

③埋怨朝廷有用吗?埋怨也好,愤恨也罢,但是这些通通都无济于事,所以战士们只能无可奈何地埋怨杨柳,读――

师:因此,这“春风”的另一层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

四、 拓展延伸。

1、回读全诗。

这首诗,诗人借助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抒发了战士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幻灯片)虽然朝廷没有派人来慰问他们,虽然他们回家遥遥无期,但他们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这是何等不易啊!再读。

2、两地话亲情。

师: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让常年守卫边疆的战士怆然泪下。

也许他上有老母,下有妻儿,远方还有情同手足的朋友,他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远在家乡的亲人也一定在思念着长年在外的战士。此刻,他们又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请你任选一种或几种角色,写下来。

五、总结升华。

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天下所有人的共同心愿。最后再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深情诵读《凉州词》。

作业:(幻灯片)

1、利用本课运用的学习古诗的

方法:初读想象意境——抓字眼理解诗意——诵读抒发感情,自学下一首古诗。

2、谈起黄河,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来为人们称颂和赞美。古人描写黄河的诗词名句也有很多,请同学们搜集、整理、背诵。

板书设计: 凉州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