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PDCA

应用PDCA循环提升应急救援质量的实践

[ 摘要] 目的:探讨在应急救援中应用鱼骨图分析结合PDCA 循环管理,对于提升救援质量的效果评价。方法:根据急救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运用鱼骨图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分析结果,使用PDCA 循环管理方法,对急救中心的救援物资、急救人员、救治流程等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 循环后,急救中心救援能力得到提升;急救中心救援人员数量增加、急救技能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急救中心的培训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应急救援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结论:通过实施鱼骨图结合PDCA 循环管理模式,我院急救中心救援质量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应急救援是对突发、紧急灾害事件开展的有效处置措施,以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恢复组织的正常形态为目的。医院的急救中心作为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挽救生命、减轻伤痛的重大使命,在院前急救与灾害救援中发挥着主导作用[1] 。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指挥型模式,我院是湘西北地区的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院内急救中心为体系内最大的救援中心,除了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外,还承担着湘西北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任务。自2008 年起,我院开始构建一体化医疗应急救援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以来,使用“鱼骨图查因,PDCA循环解题”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应急救援持续质量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1.1 使用“鱼骨图”查找原因,发现不足回顾我院应急救援模式探索初期,发现院前与院内联动不足,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及职能协调不畅。若一天发生多次突发事件、危重患者多,应急资源就显得相对不足,例如2008 年12月28日10 :30、19:30、22:50 分别发生三起重大事故,共计伤亡90人,我院及另外三家医院同时接诊,仍难以及时处理。同时,现场处置与转运缺少统一的指挥和标准,各部门各行其是,不能做到有序地配合和衔接。针对以上现象,联合院办公室、护理部和急救科室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共15人参加,参与人员均有8 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5人、主管护师3人。最终,根据讨论结果绘制鱼骨图,见图1。

1.2 使用PDCA 循环制定对策,解决问题

1.2.1 计划

经过分析发现,院前与院内联动不足问题、物品以及急救人员缺乏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因此,我院制定目标,首先解决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如下。①院前与院内联动不足:梳理不同环节出现的问题,细化救援流程,规范各岗位职责。②急救人员:急救人员方面问题包含数量与素质两方面,一方面根据快速增长的急救需求增加急救人员配置,尤其是专职救援人员;另一方面强化人员急救技能培训,建立程序化救援过程,强化院前急救、急诊科、ICU之间的衔接与协调,提高救援效率。③救援物资:增强救援物资搬运、转运及储备能力,合理规划使用。④灾害特点及影响因素:建立预警机制、合理调配、强化协同、增强专业影响力,突出安全救援与早期心理干预。

1.2.2 实施

1.2.2.1院前与院内联动

根据灾害现场路途远近与灾害情况确定在不同时期的联络员,当路途较近、灾害较轻时,联络员为第一批前往现场的急救人员;反之则由二级(科室)调度进行信息汇总与中转;灾害现场情况发生变化时,由现场检伤分类人员或现场总指挥进行联络工作。固定上报的四项内容:一报告现场初步情况,视伤亡人数决定是否要求增援;二报告伤员总数、检伤分

类结果、伤员情况,同时请求分流伤员的指示;三报告现场处置完毕后伤员分流及目前现场情况,请求下一步指示;四报告每辆救援车辆上伤员情况。在急诊科建立与院前各个环节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规范院前院内交接流程,明确车旁交接内容,将接诊护士分四类七组,包括鉴诊类、信息登记类、急救类、特护类,其中急救类再分为不同组,并在病区内用不同颜色表示其工作区域:抢救组对应红色区域、分流组对应黄色区域、处置组对应绿色区域。进行院前、急诊、ICU 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协同演练,使我院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形成一个紧密连接的体系。

1.2.2.2 急救人员配置与培训

面对快速增长的急救需求,医院分阶段增加两类急救人员:急救中心正式员工、应急救援二线备班人员,解决救援人员紧缺现象。将急救中心外聘医护人员全部替换成本院正式职工,轮转周期由三月延长至三年;增设应急救援二线备班人员,定期培训,严格掌控备班人员外出情况。遇到特殊天气、大型公共事件或存在灾害聚集可能的情况时,启动相应的预警机制,提前进行人员安排。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现场救援能力,进一步强化检伤分类、现场救治技能。根据本地区灾害事件排名与影响因子,对车祸、集体中毒、火灾与爆震伤的救援流程分别进行细化,对现场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与隐患作出总结与分析,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救援流程,并定期进行常态化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相结合。以车祸为例,其标准救援流程细化到救护车到达现场停留区域的几种可能性,不同区域怎样标识,如何建立救援区域,谁负责联络,谁负责检伤,谁负责协助、跟进等。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增强单兵作战能力,增强现场、途中救治水平,培训护理人员掌握高级生命支持的相关技能,并进行团队合作演练。面对灾害,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被救援人群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救援中突出安全救援与早期心理干预才是真正意义上成功的灾害救援。一方面为急救人员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工作经验,急救人员的身心耗竭程度及工作倦怠感,不定期地为护士进行心理辅导,在每次演习前与灾害救援后都常规开展,辅导内容包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寻找放松技巧;创造良好的急救氛围;加强沟通,及时疏导;对有心理危机者请专职心理医生及时干预;另一方面,对于经历突发公

共事件的伤员,护士要尊重和保护其隐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进行适度心理宣泄、帮助患者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协助其承受和适应伤残现实、帮助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必要时安排心理医生介入。现场及时检伤、救治与转诊和心理辅导将为患者脱离险境与有效救治赢得先机。

1.2.2.3 硬件建设与管理

改建急救通道,使其更加合理、适合救援。添置适合大规模现场救援的搬运工具、便携式急救箱。采取“平战结合”(平时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相结合)原则,增加救护车上急救物品、药品的基数,缩短救援准备时间。重新设计车载病历,充分考虑能在灾害救援中使用,伤票(伤员检伤分类卡)设计从无到有、从有到规范。所有硬件都围绕着“召之

即来,来之能战”的目标展开。

1.2.2.4 灾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灾害事件有较强的聚集性,既可表现为散在多发,又可能表现为接连发生,日常急救工作力量是无法满足突发事件救援需要的。因此,在队伍建设、编制设定时应该予以充分考虑。建立预警机制、保障应急救援人员充足,有助于突发事件时的有效应对。在2003 年“2.8 长张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的救援中,我院进行了充足的准备和积极的应对;在硬件方面将急救车提前安装上雪地胎、救援设施提前安放在急救通道;在人力方面提前调配本院急救中心救援人员,每3人为一组设1位负责人,每3 组有1位总负责人进行统筹安排与协调,有2位以上总负责人时建立总指挥,根据救援需要和进度调配后续支援与递补人员。此外,在此次救援中,我院还在强化协同与专业影响力上发挥了作用,如:采取电话指导报警人进

行疏散与自救、互救;现场环境相对安全时,我院协同其他救援力量(110、119、122 等)尽快进入事发现场开展甄别工作,有效节约救援资源,为后续检伤、救治、转运以及

尽早向院内提供准确信息以便开展救治创造了条件。

1.2.3 检查

5 年来,我院通过不断建立与完善各种反馈与检查机制,不断发现问题,查找不足,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的持续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检查的形式包括:①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对科室护士进行定期考核和监督;②建立反馈制度,对每次出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汇报,及时发现问题;③在每月的例会上进行讨论,使用头脑风暴法对该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同时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鱼骨图分析,并进入下一轮的质量改进方案中;④医院护理部不定期抽查或进行实战考评。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演练和实战中,不断地对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改进,修订标准,完善运作程序,进入新的PDCA管理循环。在每个阶段,发现问题、寻找原因以及提出改进方案后,我院都将进行至少一次的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既检验了方案的可行性,又细化了流程;从而便责任更加明确,实战时更加熟练。

1.2.4 处理

通过对计划的执行,我院前期制订的目标基本实现。我院应急反应快速有效,面对一天三起突发事件,我院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后均能做出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立即启动医院应急预案,调集全科所有人员,迅速派出救护车到现场救援,并按程序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医疗救援措施基本到位,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快速的甄别和简单处理后,迅速将伤员按原则转运到医院给予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增派救援队伍,对重伤员进行集中收治,做到按程序上报,充分掌握事件发展动向,为共享救治方案提供可能,各部门各司其职,整个流程衔接有序。

2 效果

实施“鱼骨图查因,PDCA 循环解题”5 年来,取得一定成效。①我院急救中心护理人员人数由5 名增加到9 名,本科学历及以上护士由1 名增加到4 名,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由1 名增加到 3 名,学历及职称较前有所改善。救护车从7辆增加到9 辆,成为本地区灾害救援的“科教研”中心。②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到提升:2009 年之前,我院急救中心护士离职率较高,为5.27% ;2009 年5月至2013 年4月,离职率仅为1.43%,离职

率降低说明护士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提升。急救中心之前因离职率过高采取按季度轮换制,现在固定工作三年以上者占55.6%。③培训水平高:我院2009-2013 年6月,举行全院的急救操作大赛7 次,实战模拟训练23 次,其中全院性5 次,和急诊科协同举办的培训共9 次,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高,护理部定期对急救中心的护士进行考核,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到96%以上,灾害救援能力在本地区屈指可数,成为行业规范的制定者。④医疗纠纷率逐年降低:从2010 年的10 起,到2011年的5 起,2012 年 1 起。⑤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申请科研课题 2 项,发表文章5 篇。我院发明的担架固定器获得全国优质护理小发明、小创新二等奖。

3 讨论

3.1 应用PDCA 循环提升了急救中心应急救援质量

运用鱼骨图、PDCA 循环,将过去被动管理模式改变为主动管理模式。以往管理过程中总是在补漏洞,等到缺陷暴露出来或者事故发生后才会采取措施去弥补,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效果没有连续性。而通过鱼骨图和PDCA管理工具的运用,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对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原因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持续提高了我院管理效率和应急救援质量。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加,对医院应急救援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急救中心只有根据客观需求不断探索,进行创新与突破,才能满足目前社会的需求[2] 。PDCA循环系统科学地对工作进行周而复始的改进,每

次改进都将应急救援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适应了社会对急救工作的新要求。

3.2 应用PDCA 循环提高了急救中心护士职业认同感

鱼骨图的绘制是由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在每次的例会上大家都积极讨论、畅所欲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实施PDCA 循环管理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不但促进了护士与其他相关医学救援人员之间的感情,而且增强了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与闫红丽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在制订措施时,我院特别注意了急诊、急救专业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和身心耗竭程度高的现象。因此,不定期为护士进行心理辅导,注重在科室内部创造良好的急救环境和氛围,及时发现护士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因此,我急救中心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离职率相对较低,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得到了提升。

3.3 应用PDCA 循环推动了我院灾害救援的发展

灾害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伤情处置、转运、急诊分诊、院内急救等处理措施。在这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应对过程中,需要合理的人员安排、物品准备以及准确的伤情判断、熟练的急救技能、迅速的反应速度、畅通的院内外联接,才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二次损伤,增加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我国灾害救援医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受时间、事件、地域、应急反应能力等多种因素影响,我院急救中心自2008 年开始构建一体化医疗应急救援模式与组织管理体系以来,使用“鱼骨图查因,PDCA循环解题”的方法进行一系列的应急救援持续质量

改进。通过进行人员、物资的合理配置,制订应急预案以及各种操作规范,培训工作人员的急救技能、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不仅提高了自身水平,而且提升了患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投诉率和纠纷率逐年降低。更重要的是,有效控制了灾害事件的负面影响,保障了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PDCA循环)(2020年整理).pdf

质量管理的工作步骤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此方法系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总结出来的,所以也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就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未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的进行下去的一种管理工作程序。 一、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搜集资料。 就是对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技师、全面、准确地搜集有关数据资料。 第二步:找出问题。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把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都摆出来,加以研究,找出薄弱环节。 第三步:找出主要问题。 在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中是有主次之分的。只有抓住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解剖分析,才会更加有利于改进质量。 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制定措施(计划)。 制定措施要重点明确以下六个问题: 1、要达到的目的; 2、制定哪些措施; 3、措施有哪个部门来执行或在什么地方执行; 4、由谁来执行措施; 5、什么时间执行,什么时间完成;

6、怎样执行。 以上四个步骤是“P”阶段,即计划阶段的内容。 第五步:执行措施。 措施制定后,就要按既定措施下达任务,并按措施要求去执行。这是“D”阶段,即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六步:检查效果。 计划措施下发并认真执行后,还要及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这是“C”阶段的工作内容。 第七步:巩固措施,形成制度。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判断之后,对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巩固,形成制度。 第八步:将遗留问题转入下一阶段。 以上是PDCA循环工作方法的具体化,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有着不可分割的连续关系。 二、PDCA循环的几个特点。 第一、四个阶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计划不去实施,等于没有计划。计划有了,也按计划做了,但不检查,也就不知道做得怎么样。,计划、实施、检查都有了,不去处理更不行,这样工作水平无法巩固提高。因此,四个阶段完成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第二、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

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浅析

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浅析 一、内容摘要 全面质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先进制造技术这门课程,对PDCA循环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对PDCA循环进行进一步学习与了解。 二、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 PDCA循环效率实践运用 三、正文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在介绍全面质量管理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有关质量的定义。国家标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对质量下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在用户角度去定义质量:质量是用户对一个产品(包括相关的服务)满足程度的度量。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生命。质量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综合反映。要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对影响质量各种因素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组织全体职工和有关部门参加,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全过程和各因素,经济地研制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的系统管理活动。 (二)PDCA循环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的意义 PDCA循环是管理活动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必须遵循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现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的周而复始地运转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三)PDCA循环的概念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因此也被称为戴明环。 PDCA代表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

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 的应用 (作者: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摘要】现代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强化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许多值得引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 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本文就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护理质量目标管理管理方法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LION总结处理)四个英语单词的编写,又称“戴明循环管理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个设想,根据这个设想提出计划、确定目标,然后按计划目标和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个科学的工作程序。在推行标准化目标管理中,PDCA循环转动过程(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就是目标管理活动展开和提高的过程。这是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个过程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的。 1在目标管理的P阶段

护理工作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这一过程包括制订质控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在制订目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周密详尽地了解本医院的现状,通过ABC等管理方法绘制出巴雷特图,从中找出影响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因果分析图等管理方法找出造成这些关键因素的原因。经过上述步骤,制订的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可行。 制订计划时,应注意且必须做到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使总目标变成每个护理单元乃至每个护理人员的具体计划。同时所有的计划项目,都必须有明确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完成期限。 2在目标管理的D阶段 应根据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认真执行所制订的计划。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具体性,D阶段要 特别注意两点:(1)通过对护士长的委任权限,让她们明确自己在实现目标管理中应负的责任,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管理;(2)护理主管部门要加强与下属科室的意见交流并进行指导。下属科室在执行过 程中,应当在系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各自实施计划的“系统对策表”即列出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其目的在于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保证预定目标的实现。 3在目标管理的C阶段

质量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管理

质量管理方法之PDCA循环管理 摘要: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的四个阶段 ?P (计划 PLAN) :从问题的定义到行动计划 ?D (实施 DO) :实施行动计划 ?C (检查 CHECK) :评估结果 ?A (处理 ACT) :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PDCA循环的作用 ?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DCA循环是开展所有质量活动的科学方法。如:ISO质量管理体系,QC七大工具等等. ?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 ?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互相促进,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是爬楼梯上升式的循环,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 ?PDCA循环是综合性循环,4个阶段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 ?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是“处理”阶段 PDCA的八个步骤 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强调的是对现状的把握和发现题目的意识、能力,发现题目是解决题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的条件。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找准题目后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至关重要,运用头脑风暴法等多种集思广益的科学方法,把导致题目产生的所有原因统统找出来。 步骤三:要因确认;区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决题目的关键。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5W1H),即: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何处执行(Where)?由谁负责完成(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计划是执行力的基础,尽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高效的执行力是组织完成目标的重要一环。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下属只做你检查的工作,不做你希望的工作"IBM的前CEO郭士纳的

PDCA质量管理循环体系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质量问题,赶超先进水平的各项工作,都要运用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产品质量,还是减少不合格品,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提高到什么程度,不合格品率降低多少?就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进行处理,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 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其实施需要搜集大量数据资料,并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如图所示,一个PDCA循环一般都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图1所示)、8个步骤(如图2所示):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 在计划阶段,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它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 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它只有一个步骤:执行计划。 在检查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该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效果检查。 在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它包括两个步骤: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 P ” 是计划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为什么做、该做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时间完成、谁来干、用什么方法干。 我首先分析了班的现状,觉得广播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同学们没有主动排齐队伍,于是决定将队列整齐作为整改重点,由体委走到队伍中纠正。 “ D ”是实施阶段,实施就是执行计划,完成任务。 在实施前,我事先利用午读说明要求和做法。在集队过程放手让班干操作,自己在旁参观察执行情况,将重要的细节记下。 “ C ”是检查阶段,检查各项工作是否按计划执行。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PDCA循环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式——PDCA 循环 一、什么是PDCA 循环? PDCA 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又称戴明环。PDCA 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 、D 、C 、A 四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如下:(ISO9001:2000引言)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 (Do )——“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 (Check )——“检查”,就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 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 (Action )——“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 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 二、PDCA 循环的特点1、周而复始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 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图1:周而复始 行下一个PDCA 循环,依此类推。如图1。 2、不断转动,逐步提高,阶梯式上升PDCA 动的“车轮”在爬楼梯,每转动一次就完成一个循环,向着新的目标,在新的水平上转动。随着PDCA 循环,质量工作将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如图2。2、大环带小环、小环保大环,彼此协调、相互促进 企业的大循环是靠内部各环节的小循环来保证的。图 2: “循环”转动示意图各环节小循环要由企业大循环来带动。每一个循环四个阶段之间,各类大、小循环之间都是密不可分的、 有序的动态过程。整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循环,各部门又都有各自的PDCA 上一级的PDCA 循环是下一级的PDCA 依据,下一级PDCA 循环又是上一级PDCA 环的落实和具体化。通过PDCA 同,互相促进。如图3。 3、PDCA 循环是一个综合性的循环PDCA 图3:大环带(含)小环这就是说不能机械地去转动PDCA 循环。我们应该在质量管理活动中,自觉、灵活地运用好PDCA 这个基本方法。

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2011-08-13 12:13:35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企业中,通过众多小小的变革可能实现对整个企业的持久改善,从而获得巨大的成效。这在日语中叫做“改善”(kaizen),每一步都很小,这儿一个小变化,那儿一个小改进,但几年后就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 PDCA循环的特点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 在计划阶段,要通过市场调查、用户访问等,摸清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确定质量政策、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等。它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 在执行阶段,要实施上一阶段所规定的内容,如根据质量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其中包括计划执行前的人员培训。它只有一个步骤:执行计划。 在检查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该阶段也只有一个步骤:效果检查。 在处理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它包括两个步骤: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PDCA循环四阶段各步骤。 1.PDCA循环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它靠组织的力量来推动,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2.企业每个科室、车间、工段、班组,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 循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上一级的管理循环是下一级管理循环的根据,下一级的管理循环又是上一级管理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具体保证。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企业循环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纳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总的预定质量目标。因此,PDCA循环的转动,不是哪一个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它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它的特点是 什么 PDCA其实是四个英文字母的缩写,PDCA是4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的,“p”代表英语单词Plan,中文意思是“计划”;“D”代表英语单词Do,中文意思是“执行’(做);“C”代表英语单词Check,中文意思是“检查”;“A”代表英语单词Action,中文意思是“处理”。 PDCA循环就是指按照计划、执行、检査、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循环不止地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的管理工作程序。 PDCZ循环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骒形成的一个循环,PDCA循环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采取的依次么复循环的一 套工作程序,又叫戴明循环。 “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它把质量管理、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一句话,即把一切有0的、有步骤的活动,比喻为一个“车轮”,车轮的四个筋比喻为PDCA四个阶段,人们的活动好象“车轮”的转动一样。 “載明环”用图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思维活动,反过来又使人们的思路更加清楚,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条理化,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1)原地转动“戴明环”是没有意义的。 (2)推动“戴明环”转动的力量楚某级组织,而不是某个个人。 (3)“戴明环”转动的好、差、快、慢是各级组织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构成一个大循环,车间、科室班组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循环、小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循环体系,如果岗位、班组、工段、车间不转动起来,企业的大循环就不会转动起来。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毎解决一个质量问题要有一个PDCA过程,即计划、实行、检査和处理四个阶段。计划阶段就是选定课题,找到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分析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众多因素,找出主要的因素,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实行阶段就是执行这些措施计划。检査阶段就是检査采取这些措施后的效果。处理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对有效果的措施要制订规章制度等以标准化的形式使之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对没有完全解决的遗留问题要继续处理解决。通过PDCA循环的螺旋式上升运动使质量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得到解决。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它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它的特点是什么PDCA循环,也称戴明环,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首先提出的。这个循环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及八个步骤。八个步骤是四个阶段的具体化。 (1)计划(P)阶段 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阶段。通过计划,确定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该方针和目标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计划阶段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 针对找出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四步,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提出行动计划,并预计效果。 在进行这一步时,要反复考虑并明确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措施(Why)?2)制定这些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What)?3)这些措施在何处即哪个工序、哪个环节或在哪个部门执行(Where)?4)什么时候执行(When)?5)由谁负责执行(Who)?6)用什么方法完成(How)?以上六个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原因、目的、地点、时间、执行人和方法,亦称5W1H问题。 (2)实施(D)阶段 该阶段只有一个步骤,即第五步 第五步,执行计划或措施。 (3)检查(C)阶段 这个阶段也只包括一个步骤,即第六步。 第六步,检查计划的执行效果。通过做好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专职检查等方式,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对比,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 (4)处理(A)阶段 包括两个具体步骤。

第七步,总结经验。对检查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正确的加以肯定,总结成文,制定标准。 第八步,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检查,对效果还不显著,或者效果还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质量问题,不要回避,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其列为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 处理阶段是PDCA循环的关键。因为处理阶段就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该阶段的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PDCA循环,可以使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图像化和科学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1)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PDCA循环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仅适用于整个工程项目,也适应于整个企业和企业内的科室、工段、班组以至个人。各级部门根据企业的方针目标,都有自己的PDCA 循环,层层循环,形成大环套小环,小环里面又套更小的环。大环是小环的母体和依据,小环是大环的分解和保证。各级部门的小环都围绕着企业的总目标朝着同一方向转动。通过循环把企业上下或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协同,互相促进。以上特点。 (2)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PDCA循环就像爬楼梯一样,一个循环运转结束,生产的质量就会提高一步,然后再制定下一个循环,再运转、再提高,不断前进,不断提高。 (3)形象化 PDCA循环是一个科学管理方法的形象化。

什么是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它的特点是什么学习

PDCA其实是四个英文字母的缩写,PDCA是4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的,“p”代表英语单词Plan,中文意思是“计划”;“D”代表英语单词Do,中文意思是“执行’(做);“C”代表英语单词Check,中文意思是“检查”;“A”代表英语单词Action,中文意思是“处理”。 PDCA循环就是指按照计划、执行、检査、处理这样四个阶段的顺序循环不止地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的管理工作程序。 PDCZ循环是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步骒形成的一个循环,PDCA循环是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所采取的依次么复循环的一套工作程序,又叫戴明循环。“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它把质量管理、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一句话,即把一切有0的、有步骤的活动,比喻为一个“车轮”,车轮的四个筋比喻为PDCA四个阶段,人们的活动好象“车轮”的转动一样。 “載明环”用图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了人们的思维活动,反过来又使人们的思路更加清楚,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条理化,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 (1)原地转动“戴明环”是没有意义的。 (2)推动“戴明环”转动的力量楚某级组织,而不是某个个人。 (3)“戴明环”转动的好、差、快、慢是各级组织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构成一个大循环,车间、科室班组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循环、小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的循环体系,如果岗位、班组、工段、车间不转动起来,企业的大循环就不会转动起来。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毎解决一个质量问题要有一个PDCA过程,即计划、实行、检査和处理四个阶段。计划阶段就是选定课题,找到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分析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众多因素,找出主要的因素,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计划。实行阶段就是执行这些措施计划。检査阶段就是检査采取这些措施后的效果。处理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对有效果的措施要制订规章制度等以标准化的形式使之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对没有完全解决的遗留问题要继续处理解决。通过PDCA循环的螺旋式上升运动使质量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得到解决。

质量管理的 PDCA 循环

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形成的PDCA循环,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如图1Z204021所示。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就是确定任务目标,并通过PDCA循环来实现预期目标。每一循环都围绕着实现预期的目标,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活动,随着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在一次一次的滚动循环中逐步上升,不断增强质量能力,不断提高质量水平。每一个循环的四大职能活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质量 管理的系统过程。 (一)计划P(Plan) 计划由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组成,所以说计划是一条“目标—手段链”。质量管理的计划职能,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和制定实现质量目标的行动方案两方面。实践表明质量计划的严谨周密、经济合理和切实可行,是保证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是由项目参与各方根据其在项目实施中所承担的任务、责任范围和质量目标,分别制定质量计划而形成的质量计划体系。其中,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包括确定和论证项目总体的质量目标,制定项目质量管理的组织、制度、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项目其他各参与方,则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在明确各自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相应范围质量管理的行动方案,包括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及相应管理措施等具体内容和做法的质量管理文件,同时亦须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权限,经过审批后执行。 (二)实施D(Do) 实施职能在于将质量的目标值,通过生产要素的投入、作业技术活动和产出过程,转换为质量的实际值。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产出或形成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的结果,在各项质量活动实施前,要根据质量管理计划进行行动方案的部署和交底;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质量标准及其实现的程序与方法。在质量活动的实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