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会区分。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够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教学性质:物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

强调:实验目的:研究物质的变化

观察:变化时伴随折现象

思考:变化前后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放视频,学生描述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流畅).f4v

课题1-1——实验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流畅).f4v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_Mzg2NzI5MDg_320x240(流畅).f4v 研碎胆矾(流畅).f4v

学生填如下表格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对比变化前后 实验1

给水加热

实验2

研碎胆矾

实验3

硫酸铜和

氢氧化钠

作用

实验4

大理石和

盐酸作用

合作讨论: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点?

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得:

物理变化是。特点是

举例:

化学变化是。伴随的现象有:

特征是:

举例:

二者的区别是:

判断的依据是:

二者的联系是:

巩固练习:1、下列变化是什么变化

A:林木制成桌椅()B:瓷碗破碎()C|:木材燃烧()D:食物腐烂()E、钢丝变弯()F、水加热沸腾()2、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发出耀眼的强光关B:放出大量的热

C:有新物质生成D;有白烟生成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

阅读得

二、物理性质是。如:

化学性质是。如:

练习: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 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2)铝的化学性质有

三、性质和变化的比较

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它决定变化,变化是性质的体现

举例说明:

酒精挥发和酒精能挥发:酒精挥发是酒精能挥发是。酒精燃烧和酒精能燃烧:酒精燃烧是酒精能燃烧是。小结得:通常在性质里加“能”、“易”等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二者的概念、特征、区别、联系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区别

收获:

困惑:

作业

A级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棒融化 B.木材燃烧

C.湿衣服晾干 D.灯泡发光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 B.火药爆炸 C.湿衣服晾干 D.铁锅生锈

3.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84”消毒液消毒

B级:

1、下列现象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变化不同的是

()

A.干冰升华 B.电灯发光 C.矿石粉碎 D.粮食酿酒

2、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金刚石切割玻璃

3.下列生活实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A.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佳节到,烟火缤纷、

C.春天来,冰雪消融

D.美酒倒,满屋飘香

初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带习题与复习资料

讲义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 学前准背 1.常见化学元素和符号 2.常见元素化合价 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口诀如下:“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3类: ①物质状态的改变(气液固三态变化): 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 ②物质外形的变化: 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砂石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③电、磁、声: 电磁现象、电热现象、灯泡发光、振动发声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照相底片曝光等等。(3)物理变化Vs化学变化:

A.铁锅生锈B.水的蒸发C.粮食酿酒D.酒精燃烧答案:B 例题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 冰雪融化 C. 灯泡发光 D. 石蜡熔化 答案:A 例题3.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炬成灰 B. 木已成舟 C. 铁杵成针 D. 滴水成冰 答案:A 例题4.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美酒飘香B.食物腐败C.切割玻璃D.水的沸腾答案:B 例题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导电 B. 煤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酒精挥发 答案:B 例题6.春节中的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包饺子 B、看春晚 C、放烟火 D、贴窗花 答案:C 例题7.净化天然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B.挥发 C.过滤D.消毒答案:D 例题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黄金铸币 D.海水晒盐 答案:B 例题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探究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奥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提问】老师手里有三张纸,同学们能让这三张纸做什么变化呢? 【学生实验】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将纸点燃,那么这三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能不能将这三种变化进行分类? 【学生回答】将纸揉成一团、将纸撕碎都没有生成新物质,而纸的燃烧生成了新物质。 【教师总结】纸撕碎这样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物理变化。 像纸燃烧这样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 (板书)。 【教师提问】变化中常伴随哪些现象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验一起来观察一下。实验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和比较物质在变 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所发生的现象。 【演示实验】实验1-1(1)水的沸腾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试管中的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块状固体变成了蓝色粉末状固体。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大家还能举一些物理变化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冰雪融化、蜡烛融化、水的三态变化、铁做成锅。 【演示实验】实验1-1(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溶液变成蓝色沉淀 【演示实验】实验1-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生成大量气泡,大理石的量减少。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这两个实验是什么变化?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比如:我们酒精燃烧的时候放热、发光,还有刚才看到的沉淀、产生气体、颜色 变化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吗?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结构体系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性质 本课上接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使学生明白了化学是学习什么的学科,下接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开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真实验尊重实验的形式最佳切入点。是很好承上启下课,该节内容在此不仅是为了下一课也是为全书各章节中物质两种变化形式、物质两类性质做提纲契领的知识铺垫起着重要作用,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这些知识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 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根据上述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确定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 2、难点:对实验现象以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的正确描述,对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化学这门课对于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通过生活,学生 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只不过他们对此没有注意思考过,由于学生 基础不够,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另外,初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会紧紧抓住 这一点,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进行探究。如何将生活中这些零散的知识将其上升为理性 认识,这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 (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 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储备: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习(含解析)

2019年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 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冰雪融化B . 燃料燃烧 C . 橙汁榨汁 D . 品红扩散 2.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A.酒精和白醋B.铁粉和木炭粉 C.食盐和蔗糖D.氧化铜粉末和二氧化锰粉末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D.铜用于制造导线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引起的是() 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C.白炽灯泡通电发热D.苹果腐烂发热 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水的电解C.瓷碗破碎D.干冰升华 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化学变化B.木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D.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化学性质 9.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自然灾害中常常伴随如下现象,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房屋倒塌B.山体滑坡C.森林失火D.树枝折断

九年级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2、能正确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试管、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研钵、玻璃片、镊子:胆矾、镁条、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是化学。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水蒸气和冰、食物的腐败、燃料的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必需的。化学就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课本P6 [ 实验1-1][ 实验1-2] 师:上述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体、液体、固体)的变化。 [讨论交流] 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2010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考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10福建省晋江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钛合金制人造骨 B.盐酸除铁锈 C.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10福建南安1.)下列各项产业群项目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与加工B.钨的冶炼与加工 C.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橡胶的合成与加 3.(10,娄底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 4.(10陕西)9.下列现象和做法,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D】 A.绿色植物B.世博会开幕C.电解水探究D.相互划刻光合作用燃放烟花水的组成比较硬度 5.(10揭阳)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右图)的主体 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 是 A.强度高B.能导电C.耐腐蚀D.抗震性好 6.(10肇庆市)4.下列物质质量增加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是() A.铜片在空气中加热B.敞放的固体烧碱C.露天堆放的生石灰D.干燥木材吸水7.(10南昌市)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烟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8.(10南京市)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 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 9.(2010·辽宁鞍山,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10.(2010·辽宁鞍山,4)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其中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 C.“泪”是指液态石蜡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 11.(2010·辽宁鞍山,1)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015真题) 1.(2015安徽)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水的净化C.燃料燃烧。D.风力发电 2、(2015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液氮用作冷冻剂 D.银用于制作导线 A B.C.D。 8、(2014连云港)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 ) A.滴水成冰 B.百炼成钢。 C.木已成舟 D.聚沙成塔 9、(2014?江西)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_____ A.可燃性B.导电性。C.酸碱性D.还原性 10、(2014?济宁)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 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 C.食醋酸性除水垢 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 11、(2014?达州)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B.铜丝导电。 C.固体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D.着火点40℃左右的白磷保存在水中12、在下列概念中,一定属于描述物质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A.汽化B.液化C.爆炸D.缓慢氧化。 13、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 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它物质

C. 新物质和旧物质的性质及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D. 新物质的元素组成与旧物质的元素组成肯定不同 14、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2015?黑龙江)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刻划B.闻气味C.石墨导电D.鲜花变色。 16、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干冰易升华 B. 浓盐酸易挥发 C. 氢气可燃烧。 D.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 17、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18、下列变化过程中既发生了物理变化,有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白磷作原料制造烟雾。 C. 用木材作原料作家具 D. 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取氧气 19、用于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带变短D.生成白色粉末。 20、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是() A.可燃性B.挥发性。C.不稳定性D.还原性 2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22、日常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①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③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④家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对下列现象的叙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通常状况下,水加热到100℃也不分解 C.高锰酸钾(俗名灰锰氧)被加热后可以放出氧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水 24、阅读下列短文,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做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⑥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且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 (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______; (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______; (5)文中描述酒精用途的是______.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讲课稿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 [说明]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 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水分蒸发 C. 煤的分解 D. 药品研碎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A. 制作石器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还原性 B. 状态 C. 硬度 D. 导电性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 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制法 D. 用途 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切玻璃 B. 氢气冶炼金属 C. 天然气作燃料 D. 稀硫酸除铁锈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下列制作板面过程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擀面 B. 切条 C. 扯面 D. 煮面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焊 1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三、教学难点: 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课前准备: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述】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讲解 1.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观察记录】实验1——4(教材第6、7页),并填写实验现象记录。 【讨论交流】这四个实验有什么不同之处? 2.什么是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第8页“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内容,自学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举例说明】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你能说说他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 (三)练习 【投影展示】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特色等5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研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一课题。主要知识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变化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教材通过生活中几个实验,说明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进而从概念中得出两者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在他们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用化学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领会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与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重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

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难点是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分,以及物质种类是否变化的判断。 【二、学情分析】 就学情而言,化学这门课对于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只不过他们对此没有注意思考过,由于学生基础不够,教学开始不宜要求过高。另外,初三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可在老师引导之下进行探究。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采用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生活实例,采用实验和多媒体演示、讲解、引导等方法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物质世界 课的开始,我将向刚刚开始接触化学的学生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冰在常温下融化成水,纸燃烧变黑,钉子在潮湿的环境下会生锈,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并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接着提出问题:在所举的例子中,哪些是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哪些是物质本身没有改变通过该问题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物质的变化 化学是离不开实验的,而实验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才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实验具有危险性。因此,我将示范给他们看以下四个实验:实验一,水加热沸腾变成水蒸气;实验二,将块状的硫酸铜晶体研碎;实验三,在硫酸铜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四,在石灰石溶液中加盐酸。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题及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熟悉和掌握教材上讲过的内容和知识。 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 答案:D 3.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 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4.物理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 5.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压强: (4)密度: 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

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 答案:能量吸热放热发光 8.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气味)_________________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答案:无色无味气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的木条熄灭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思路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C、D均属于新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体现了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A是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选择A。 答案:A 10.(1)石蜡是_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_状态,密度______________ (大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初步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3.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 4.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课型:新授课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 教学内容: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师导入新课】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用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燃料能燃烧等。谁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发生变化的例子吗?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生】倾听、思考、举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物质是变化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师演示】实验1-1,1-2,1-3,1-4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实验完毕后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来描述: 1.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 2.反应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 3.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学生】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了解变化的基本特征,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科学观察的能力、规范表达。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 【教师提问】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果并回答: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教师讲解】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归纳】 1.物理变化概念、特征并举出实例 【设计意图】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提问】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讲解】后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学生】2.识记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特征并举例 【展示】图片: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学生】观看图片,认识化学变化常伴随的一些现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11-01 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A 化学变化—— B ) 矿石粉碎火药爆炸轮胎爆炸金属生锈熔化沸腾汽油挥发食物腐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镁条失去光泽用高梁酿酒可燃物燃烧湿衣服晾干铜抽成铜丝白糖熬成糖块油脂和火碱熬成肥皂泥土压成砖坯冰化成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被液化燃放烟花爆竹海水晒盐 2.判断下列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A 化学性质—— B ) 酒精易挥发汽油可燃水可变成冰食盐有咸味空气无色无味银能导电钠很软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铁的熔点为1535 ℃木头能浮于水上氧气可以支持燃烧铜绿受热可分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粮食为原料可酿酒食物放置时间长了易变质 3.(2007浙江)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湿衣晾干D.食盐水的蒸发 4.(2007浙江)下列物质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衢江大桥人行道边的铁扶手生锈了 B.甲同学将一大块橡皮切成两半,分一半给乙同学 C.春天,校园内的桂花树发芽了 D.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 5.(2005海南)实验室用双氧水(H2O2)制取氧气时,常加入少量的MnO2,MnO2在反应中起()A.催化作用B.吸附作用C.干燥作用D.还原作用 6.(2007年烟台)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下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酶起催化作用B.是物理变化 C.是化学变化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纯碱和化肥 B.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C.青铜受热融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8.(2007年河北省)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制作刀具B.水作溶剂 C.用16%的食盐水选种D.氧气供给呼吸 9.( 2006年无锡市)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采集野果B.钻木取火C.狩猎捕鱼D.缝制衣服 10.( 2006年无锡市)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金属铝制易拉罐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D.铜线用于制电缆 11.(2006年安徽省)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 12.(2007长寿区)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相关知识要点】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 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 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 B.发光发热 C.潮解 D. 风化 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 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 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 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 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 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 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 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 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 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题思路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答案为:B。 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产生大量的白烟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固体氧化镁 解题思路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

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说课稿

说课稿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其中说教学过程是我这次说课的重点。 一说教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本节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变化等入门性知识。同时,本章内容浅显易懂又贴近生活,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他们的心中树立:生活折射化学,化学服务生活的信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 (1)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变化。 (2)能正确的区分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哪些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具准备】 小玻璃·细铁丝·纸片·酒精灯·试管·水·研钵·课件等。 二说教法: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分组实验,交流探究→教师演示,验证实验→提出问题,讲解总结→课堂练习,拓展视野→课后作业,反馈教学。 三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我的演示实验·提问·对比总结,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习题

【活用实例】物质的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 是 ( ) A.铁能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硫磺是淡黄色固体 C.石墨耐高温,熔点高 D.水在4℃密度最大为1 g/mL 【活用实例】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 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0C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两句。 10.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