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远程培训学习点滴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 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

2. 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

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

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两节课放在一起一比较,便凸现出第二位教师教学设计,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以有效辅助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分小组统计家庭垃圾袋、一次性筷子、自来水和电的使用情况。上课时,生与生、组与组之间在bbs中交流统计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垃圾袋滥用带来的“白色污染”,浪费木材、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信息、分析原因、解释所用的查询策略,并根据不同成员提供的信息,自主运用不同的统计图(表),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这种组内生生互动、组际互动、师生互动等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课堂融合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案例【案例宗旨】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即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教育活动。简单地说是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提升人文素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5-6年级学习阶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创设了《诵读国学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课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具体实践中探索学生综合性学习有效方式。因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学习国学经典的综合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和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能力。 【案例背景】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道德为手段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能成为人,而不是动物。教育就是要使一个冥然无知的人明白事理和获得智慧,使人能泰然自若地进入复杂无比的社会,可以参与建设和改造社会的种种活动。教育不单教人以谋生的技能,还应启发人追寻生命的智慧,协助人找出生命的秘密,明白生存的意义和提高生活的质量。教育的理想是尽人之性,使人成为完全的人、圆满的人。更具体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有情有心、有灵性有仁爱之心的人。孔子说:“仁者爱人”,其实我们不只要爱人,我们还要爱花草树木、河流山川;爱天地万物、宇宙自然;爱世界上任何一种高贵与微小的事物。 据此,本案例设计它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环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探索研究的兴趣。通过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回顾,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师生共同确定研究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 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 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 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陆宏冯学斌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 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 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 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以中国古典民乐《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课文朗诵配上景泰蓝制作六道工序的图片,并且用景泰蓝制作全过程录像和十几幅精美的景泰蓝工艺作品图,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以GIF 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课件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如:可以链接到与《景泰蓝的制作》写作顺序相似的《活板》一课的课件,提供了有关景泰蓝、中国文化及中国工艺的网站,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景泰蓝鉴赏方法等。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该多媒体课件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用动画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激活学生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摘要: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作用突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通过国学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人格品质,还需要继续深入执行,融合国学的经典韵味。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 经典国学诵读表示的是在儿童人生记忆最好的时候,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背诵的活动。国学经典诵读属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专业素养,建立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作用突出。我国从古代蒙学教育开始,对经典诵读就十分重视,如今经典诵读对儿童的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没有被学校和家长接受,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这是本次探讨的价值所在。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入的国学元素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文化根基的扶持是看不到发展希望的,民族缺乏自身文化内涵也就不会取得进步,无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要将国学教育渗透在方方面面,让小学生的个性得以延伸,精神得以升华,促进小学生思政道德与审美素养的提升,帮助小学生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与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中注入国学元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考虑。 1.1经典诵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合进国学经典诵读知识,能够在提高学生国学素养的同时,丰富学生人文内涵,同时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融入诵读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加大学生的新词积累量,增强语感。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人13岁之前的记忆是最好的一段时期,依照这个规律特点,小学过程中的语文学习需要将重点集中在记忆和积累上。新课标规定小学学段学生需要背诵至少古诗文160余篇。小学生诵读不但有助于语感的培养,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地感知诗文中所要表达的形象与意境,因此在小学生记忆最好的时期进行经典文化的学习,能够达到文化熏陶与智慧锻炼的目的。 1.2故事熏陶 我国民族五千余年的文明传承,留下了大量声情并茂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穿越,表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集中表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智慧,同时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揭示历史变化方面有”史书”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心理10Q3 20103003058 泉城学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心理10Q3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教学到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 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在 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并将会大大改 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 景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变革;关键词4 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渗透,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改变了学习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高的一股重要力量,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人们在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除了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也给了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响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在教学中 应用现代技术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现阶段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存在着误区,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值得思考的话题。 引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教育现代化 的重要条件。当今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结 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也十分迅猛,并引起了教育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和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号召下,各 教育部门组织了中小学校创建“教育区域现代化建设”!大到学校的现 代化教育基础设施,小到课堂中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 的运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个名词在教育行业已经家喻户晓: (1)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也 利于教学情景的创设。同时,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 延长教学的时间,很好地解决学生参与教学的活动量和教学时间,有利

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也能使学生更 快地掌握知识。 (2)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 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 等多种组织形式。目前,虽然班级教学仍然是组织教学的主要形式,随 着幻灯、录音、影视、计算机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为“课堂多种媒体”教学模式。 然而,我们能想到的现代化教育工具以及模式的作用真正普及了 吗?又有多少的学校,多少的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思想或者没有真 正使用好现代化教育设施呢? 就我的观察与调查统计,对使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发表个人的想法: 一、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用”得怎样?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用,而用得如何,实在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或“规范”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没能从一个较准确的角度审 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困难。但“用”实在太重要了,作为以 应用为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脱离了“用”,什么技 术都没有任何意义。 (一)从客观上讲,教师在“硬件”上就受到了限制,还是采用传 统式教学。 现在教育部门已经按照标准为各中小学学校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 教育设施,如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教室、视频教室、网络教室等。 但是学校的使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有的学校把这些设备当宝贝一样

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9月10日是我国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现代教育应用技术培训学习,在自己的节日对自己进行业务充电,让我感觉这个教师节过的充实、有意义。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平时积累的关于一些电子白板的知识碎片得到了系统化升华,现将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电子白板是一种综合利用文字、图形、视频、声音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能让教师的教学游刃有余,让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它就可以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呈现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这不仅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还能通过颜色、字体的变换,图像的闪烁,声音的变化,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做出提示。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东西表现出来。科学课上,没有实验条件的的情况下,一般都是老师凭空讲解,学生凭空想象来进行教与学,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有几张图片做参考。采用电子白板课件辅助教学,老师就可以在白板上模拟抽象

的东西,使教师讲课言之有物、具体实在,学生听课也不会云里雾里听不懂,课堂效果极佳。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语文课上,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都可以运用白板中的勾画、拖放、照相等功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读自悟中,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得到提高。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特点之四,能够全面记录教学过程,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电子白板教学,无论是老师的操作,还是学生答题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录播功能自动存储成视频文件,便于学生查找问题,进行总结和复习。 当今速度多变的时代,学生接触媒体比较多,接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白板是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应该认真学习和应用,并且还要用好。我们的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衙镇中心小学王红燕)第二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 训心得体会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培训学习笔记反思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这次参加了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其中的课程:培训准备、编写教学设计方案、选择教学用的媒体、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体验单元教学设计、培训的总结与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实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远程培训学习点滴体会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新教学理念。 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 3. 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 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 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 (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答案与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 2.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情景性策略) 3.演示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动画、网页、流媒体和课件) 4.过程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QQ、BBS、Blog) 5.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课件合成) 6.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工具有:(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概念图) 7.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8. 按价值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ABCD学习目标编写法包含的四要素是指(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 10.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避免不了要作一些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一般包括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二、判断题 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 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 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 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 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 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 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复习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 第一章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1994年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005年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建、使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AECT ’1994定义的结构: “电化教育”: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它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视觉教育阶段 世纪初-30年代(2)视听教育阶段 30-50年代 (3)视听传播阶段 50-60年代 (4)教育技术阶段 70年代至今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 2、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盲童教育》 3、192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影教育》(陈有松) 4、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版。 5、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 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改变教学结构 (2)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 (3) 台湾淡江大学徐新逸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融入教学过程,达到对某一学科或课程学习的改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 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1) 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2) 注重整合的过程 (3) 注重综合学习(4) 注重体验学习 (5)提倡协作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本质上是指同一概念。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忽视或抛弃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开发与应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1、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学法学习笔记

教学法学习笔记 导论:从英语专业解读到师范课程学习 1了解我自己 2什么是大学?高等教育意味着什么? 3英语师范专业解读 4对2008级英语师范生的要求 专题壹: 英语教育专业素质能力及其发展 1 优秀或合格教师的标准维度有哪些? 2 英语教师成长与发展模式 3 英语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类型目标:研究型教师 1)为什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 2)什么是“教学研究” 3)如何从事“教学研究” 专题贰 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普通教育”到“英语教学” (一)普通教育领域的教师角色论 1.什么是“角色”? 2、教师角色有何特点? 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二)The role of the teacher in ELT 1)Harmer’s framework 2)New roles of teachers 3)Two aspects to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or 4)邹为诚:教师必须摆脱过去的“教书匠”角色. 教师必须实现由“技术型”教师到“研究者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成为研究者(研究型外语教师) 教师必须发展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学习促进者 教师的职能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自身必须是学习型的人(教师作为学习者)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生的心理教育者 (教学)行动研究者 专题叁: 了解英语学习者 一教育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者: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摘要】:随着我区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信息技术已经与学科教学逐渐结合、并在教学实践中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并茂特点,打破了“一言堂”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但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结合,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仍旧是当前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个人实践,就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作简单的论述。以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融合 在学生的成长中,课堂无疑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传统教学方式单调而枯燥,尤其是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学生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了——见多识广的孩子们对于机械化课堂的感觉越来越乏味——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课堂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让课堂实现他在教学生活中应该起到的作用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似乎为这个僵局带来了新的生机。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提倡的课程改革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改革。他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是由传统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转变的过程。 实现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令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那么如何令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前人们早就为我们准备了答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发自本心的去努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学习更是如此。一个人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自然就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燃烧学习和生活的热情。 现有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血脉——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副图画、一段声音、甚至一部视频短片,教师通过这些手段将某个情境在学生面前重现、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从而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写到底的单箭头授课方式。 (二)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师授课效率 粉笔黑板的模式无疑曾为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弊端逐渐开始暴露出来。 记得曾经看过某位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视频记录。那真是相当的精彩有效的一节课,然而却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在课程开始、导入阶段结束的时候,教

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

国学经典与现代教育 顺河小学孟会平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经典是文化之母,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中国和世界重视起来,成为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人文危机和精神危机最可借鉴的智慧资源。近年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已经在各所学校蓬勃开展,无论是自编国学教材让国学走进课堂,还是诵读演绎经典把国学外化成行动,无论是采用晨诵午读暮省的诵读方式,还是在学校、班级、家庭的广泛开展,都在校园内营造出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濡养了一批谦谦君子、阳光少年,形成了极有价值和极具可操作、可推广的诵读经验。然而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学校在组织学生诵读的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规划,进行科学的指导,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把握、有效引导。我校在参与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诵读经典,发展学生特长将经典文化学习与书法、绘画、表演融为一体。我们认为单调呆板的诵读是不会引起学生兴趣的。长此以往,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们努力将诵读与各学科的教学相互嫁接。其宗旨是:在坚持诵读的基础上,配以各班独特的文艺和竞赛活动,如吟唱、表演、相声、合唱,使学生把诵读同各项多彩的文艺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受到教育,陶冶情操。笔者学校开展了许多展示活动,旨在展示学生在诵读方面自身素质提高的成果。

二、诵读经典,建设校园文化为了使师生们一进入校园,便置身于浓厚的经典文化学习氛围之中,我们在学校走廊上悬挂着经典名言,每天早晨、中午学生进校之际,播放经典文化的诵读磁带,给人以清新、高雅之感。要求每个班级利用早读课全班集体诵读,坚持不懈,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国学经典名言。班级文化建设突出国学经典文化主题,班级布置要充分考虑营造到中华经典文化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国学经典学习的无限魅力,感受国学经典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三、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学校围绕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在诵读过程中,学校还十分重视积累活动的一系列过程性资料,如:学生诵读情况分析,学生诵读比赛资料,家长意见征询,班级活动的方案,记录照片,及时总结好的做法等等,以利于进一步开展诵读的实验研究。 四、诵读经典,塑造健康人格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智慧和优秀人格与秉性的基础。因此,我们设计了内容、形式与诵读相结合的手抄报,这样充分给了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并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德与行为习惯。 五、诵读经典,加强学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教育①、以民族精神文化为核心,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校园广播、主题队会、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重要意义不断的冲击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理念,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引起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给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相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洞察其发展趋势,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以便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即是指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现代科学技术。它包括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传媒教学法;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这三方面。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思想,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目的,它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及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普及与发展,为学科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教学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二、扩充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内容的快速更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特别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融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知识共享,最新知识的快速传播,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宽。三、改变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教学就能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速度慢、范围窄的缺点,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知识培养出基础厚,知识面宽的全方位人才。四、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它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五、有力促进教学相长。现代媒体参与之后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信息的流向成为双向的,多维的,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由此,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另外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立体三维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至今,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主要集中在城市和比较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要达到普及和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距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突出特点在实践中已显示了强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辨证的过程,在现代教育媒体开发与应用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浅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班级:2010级汉语言文学二班姓名:闵芹学号:1050110056 【摘要】现今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接受时代的挑战。多媒体、网络、数字化学习等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使常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多样;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自主活动和探索发现中全面发展,学会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等等,这些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教学中去的作用与意义也是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去的目标和任务。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师范生而言,了解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作为即将成为新一代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实施并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关键词】教育技术多媒体网络语文教学运用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学作过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不仅在于人的大脑智慧,现代教育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语文教学这一方面,我们要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程、教材等结合起来,做到以现代教育技术促语文教学发展,语文教学发展反过来作用于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领域的发展进步与美好未来添砖献瓦。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对学科知识无兴趣也无需要的学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学习这门学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的良好方法,也就是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而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常常如吸石般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两种:主动的学习和被动学习,一个乐意学习的人,肯定要比一个免为其学的人要学得更好,要让学生由“强学”变为“爱学”,这就需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他们喜爱的事物与情境。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余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让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如在教学《青梅煮酒论英雄》这篇课文时,首先播放一段动画版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这段短片(截取其中开头的一部分,大概3至5分钟)。作为导入,设下悬念,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理念强调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