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期-活动-和有关的诗歌)

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期-活动-和有关的诗歌)

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期-活动-和有关的诗歌)
关于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期-活动-和有关的诗歌)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回答者:飘羽寒鹰- 经理五级6-25 08:20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回答者:dg9113 - 举人五级6-25 08:24

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腊八等!

回答者:lrui501 - 总监八级6-25 08:29

二十四节气应该都算,还有7月15的鬼节也是,2月2也是,腊月二十三的小年,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

回答者:s138******** - 魔法学徒一级6-25 10:12

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一览表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保挥薪樽油埔桓鋈嗣挥械玫铰晃弧W油朴?BR>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2、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4、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5、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7、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8、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9、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10、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1、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13、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4、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5、守岁 作者:李世民

小年夜是现代诗歌

关于小年夜是现代诗歌 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过小年祭灶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云南部分地方以正月十六位小年,过完小年才算过完年。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在中国,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关于小年夜是现代:小年夜情调吧 《小年夜情调》 三眼窑洞 一个院落 睡眠十足的公鸡 经不住长夜的陶醉 耷拉着脑袋酣睡 透过古老的窗子 看一朵绽放的冰花 贴紧璃晶莹剔透 一会泛白一会流泪 丰富着母亲清苦的生活 母亲点燃香火神 虔诚地答谢灶神的'护佑 父亲以水当酒

不停地咂咂嘴巴 品尝着他的日子的味道刻意盯紧灶神清秀的双眼期待那唯一的一次眨动 一场大扫除行将结束 另一段日月刚刚开始 我真的需要天神们的护佑 生活有因有果 厚实的任谁也无法浮 一架灶台炊烟升起 一口铁锅煮燃温饱 还需要母亲点燃希望之火我能否将冰花换成窗花在红红火火里踏上年的脚步去除夕之夜等待黎明 点燃驱怯邪的爆竹 迎接来年富足的生活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班会

---------------------------------------------------------------最新资料推荐------------------------------------------------------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班会 《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理性对待西方洋节》主题班会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通过展示有关传统文化资料,旨在引起学习传统文化的浓烈兴趣,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激发对伟大祖国的挚爱之情。 活动准备: 了解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内容。 活动过程: 甲: 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让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奇迹。 乙: 从古到今,华夏大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 甲: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京戏脸谱、水墨山水画,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乙: 秦砖汉瓦、万里长城、中国瓷器、园林建筑,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1/ 4

甲: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乙: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吗?全班答: 想。 合: 四一班《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理性对待西方洋节》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乙: 我知道大家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 请看下面几位同学的展示。 (诗词背诵)甲: 欣赏了古代诗词,我们仿佛透过诗人的目光,看到了壮美的祖国山河。 我们也能从诗句之中了解到一些节日风俗,有请马佳琪等几位同学给我们讲一讲几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乙: 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怎样的感受呢?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乙: 五千年的悠悠历史,源远流长。

传统节日和诗句练习

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B.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到二十岁时,要束发加冠,行笄礼。从这天起,男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字。 B.寒食节前一两天,有禁火冷食、扫墓悼亡风俗的传统节日是清明节。 C.古人在解说汉字的结构时,归纳出的通行理论是:“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传统文字学上,把合体字切分之后产生的部分,左边称为“旁”,右边称为“偏”,这是组成汉字的重要元素。 3.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③靖节排冠归隐去孟生落帽快登临④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A.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 B.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 C.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D.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4.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在历代文人笔下曾被反复歌咏,下列诗句内容与节日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B.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中秋节 C.新莺嘹乱柳烟低,断魂春雨断肠期——清明节 D.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端午节 5.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6.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A.①重阳②元宵③春节④七夕⑤端午 B.①春节②重阳③元宵④冬至⑤清明 C.①重阳②春节③元宵④七夕⑤冬至 D.①元宵②春节③端午④重阳⑤七夕 7.古代诗歌不少诗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的,下面对这些节日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⑴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⑵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棕香。 ⑸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嫦娥应断肠。⑹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⑴\⑵⑷\⑶\⑸⑺\⑹\⑻ B.⑴⑹\⑶\⑵⑻\⑷⑺\⑸ C.⑴\⑷\⑶\⑵⑻\⑸⑹\⑺ D.⑴\⑶\⑵⑷⑻\⑸⑺\⑹ 8.下列诗句的内容与括号中所列的传统节日不对应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B.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七夕)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中秋)D.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10.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春节习俗的一项是 A.儿童却立避其锋,当街击地雷霆吼。 B.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屠。 D.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11.中国古代诗词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密切的联系,请指出下列诗句中的传统节日。(4分) 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2.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此生长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国传统节日现代诗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传统节日现代诗歌 篇一:经典现代诗 《你一定要走吗?》——泰戈尔 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夜是静谧的,黑暗昏睡在树林上。 露台上灯火辉煌,繁花朵朵鲜丽,年轻的眼睛也还是清醒的。旅人,你一定要走吗? 我们不曾以恳求的手臂束缚你的双足, 你的门是开着的,你的马上了鞍子站在门口。 如果我们设法挡住你的去路,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歌声罢了,如果我们曾设法挡住你,那也不过是用我们的眼睛罢了。旅人,要留住你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只有眼泪。 是什么不灭的火在你眼睛里灼灼发亮?是什么不安的狂热在你的血液里奔腾? 黑暗中有什么呼唤在催促你?你在天空的繁星间看到了什么可怕的魔法,是黑夜带着封缄的密讯,进入了你沉默而古怪的心?疲倦的心呵,

如果你不爱欢乐的聚会,如果你一定要安静,我们就灭掉我们的灯,也不再弹奏我们的竖琴。 我们就静静地坐在黑夜中的叶声萧萧里,而疲倦的月亮就会把苍白的光华洒在你的窗子上。 旅人啊,是什么不眠的精灵从子夜的心里触动了你? 《系一根心弦》——泰戈尔 你七弦琴流泻的乐声跌宕,变幻。 琴弦向我悄悄地系上一根心弦。 从此我的心一年四季与你弹奏的乐曲一起铮铮作响, 我的魂与你的旋律一起袅袅荡漾。 你的眸子里闪耀着我的希望之灯, 你的花香中交融着我的憧憬。 从此白天黑夜,在你绝世的娇颜之间我的心放光,开花,怡然轻晃, 我魂灵的影子隐现在你的脸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印度]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 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相关诗句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寓意以及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 1. 除夕 (1)习俗: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 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2)寓意: 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3)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 (1)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2)相关传说及寓意: 古称: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所以每年春节,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1)习俗及寓意: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2)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 (1)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一》 【原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解说】 清明节是中国人踏青扫墓、祭念先辈的日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雨中清明图:纷纷细雨中,一群失魂落魄的扫墓人,匆匆赶路,疲惫不堪,到处打听哪里有可以避雨、歇息的酒家,一牧童用手指向,远处一片杏花盛开的地方! 【点评】 踏青扫墓,祭念先辈、亲人,是清明节的核心灵魂,正是怀着对先辈、对亲人一颗感恩的心,在外漂泊的游子才会奔走千里,回到家乡扫墓,这种不忘本、不忘根的精神才能代代相传。 《二》 【原文】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解说】 端午节的起源是从谁开始的呢? 从古到今都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可惜楚江,虽然长年奔腾不息,却不能为正直的大臣,洗刷掉冤屈! 【点评】 一代名臣屈原,才华横溢,忧国忧民,志向高远!却不断受到黑暗政治势力的打压,报效祖国、施展才华无门,投奔楚江而亡,遗憾千古!屈原虽然死了,但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精神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三》 【原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说】 中国古代重阳节,有登高望远和喝菊花酒的习俗。本诗描绘的是一幅重阳节思乡图:一个人独自在异乡作客,每逢过节,就加倍思念亲人。又到了重阳节,又到了登高地时候,遥想兄弟们在分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到,今年比往年少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我。

【点评】 思乡之情,人皆有知。故乡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许多美好的回忆。但是,人在旅途,身不由己,要想常回故乡,谈何容易!故乡只能是我们心灵上的驿站,精神上的家园。 《四》 【原文】 水调歌头 (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说】 端起酒杯,问一问青天,明月是什么时候才有的?不知此时此刻,天上的皇宫里是何年何月?我想乘着东风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天上的琼台楼阁中,承受不了寂寞和寒冷。在月光下起舞,身影摇曳,天宫哪里比得上美好的人间啊!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从雕花的门窗洒进来,照在失眠的游子身上。月亮不应该对人产生怨恨,为什么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却变得特别圆呢?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又何必为离别而悲伤呢?但愿人们都能够健康长寿,在千里之外也能共同领略感受月亮的清辉。 【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的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作品紧扣人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展现宇宙与人生的自然规律,大自然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难以保持长圆,人生又怎能苛求永远团聚、没有分离呢!最后祝福人与月亮的和谐共处。全词境界高远,构思奇特,感情真挚又极富有浪漫色彩,千年来传诵不衰。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受到环境制约,悲欢离合也在所难免,只要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五》

写清明的现代诗歌

写清明的现代诗歌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写清明的现代诗歌》的内容,具体内容: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写清明的现代诗歌:《清明雨》那些丝线,密密地斜织着忧伤。不安的灵魂走动,我不能看见黑色的睡眠,黄... 清明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现在请欣赏我带来的。 写清明的现代诗歌:《清明雨》 那些丝线,密密地斜织着 忧伤。不安的灵魂走动, 我不能看见 黑色的睡眠,黄昏,都住在这里 一批雨被分割成泪眼睛 上酒、祭拜,明灭的香火 肃穆。 让祖先走进来。 扔掉缺水的雷电 不躲闪,不自拔,心存念想 :《清明节》 每年的今日 都有一茬思念 随着布谷鸟响亮的叫声

水汪汪地生长在后人的心间自由放飞的风筝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都会被一根长长地细线 牵回故乡的祭坛 跪拜一丘黄土跟前 将寄托很久的哀思点燃 再呼叫天堂的专线 让喜忧演绎成泪水浸润的叨念阴阳相隔的祖先 仍旧释放着温暖 伸出干枯的双手 把晚辈的心紧攥 :《清明节的纸钱》 一张张草纸 载满岁月的痕迹 随烟火消散 一个个铳痕 一串串脚印 一道道坎 缩写的人生

一页是一天 这个日子梳理着记忆 一把火燃尽了 一生也读完了 那一堆的财富 留下的是灰 远去的是烟 清明寄去的纸钱 相思之火 燃烧着春天 告慰灵魂吗 何处是灵魂的归所 一抔抔黄土 堆积起了思念 :《清明节的黄昏》 谈笑的人类渐渐离去 把鲜花留在了不该留的地方被活人吓跑的乌鸦开始回家灵魂的青苔 是从坟墓里溜出的呐喊 用生命的最后一层力量 传达着黑夜的笑声

尸体上从未开出的玫瑰 是一朵被拒绝的传说 夜里通向罗马的隧道 是蚂蚁用脚趾抠出来的 一声声冷笑是一具具棺椁 在嘲笑太阳的低贱 天空早已脱离了文明 是谁仍在颤抖中舞蹈 充满诅咒的黄昏 永远熄不灭被撕扯的疼痛 如果天空是一座巨大的陵墓那我们又将沦为什么 被腐蚀的光辉 碎裂成永恒的沉默 为那已经燃尽的梦想 在墓碑上雕刻昨夜的耻辱 当诗句像枯叶一般被风扫落泪水将是唯一可以残存的灰烬用尽一切夸张的笑来掩饰空洞用莫名的骄傲反推出的凯旋是被绝望压碎的梦想 必将在琵琶的断弦上归于沉寂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我们的传统节日主题班会

304班主题班会——《我们的传统节日》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活动形式 竞猜、朗诵、观看视频等 三、活动流程 (一)开场白 (陈诗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由我和魏馨怡为大家主持本次主题班会,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去领略民俗风情。 (二)竞猜活动 (魏馨怡)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吗?知道的同学请快速举手抢答。(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以后,播放视频。)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下面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 (三)各个节日介绍 1、(陈诗漩)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每年的农 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放鞭炮、贴春联,可热闹了。最高兴的当属孩子们,穿新衣、收红包,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诗《元日》,写的就是春节的情景。(出示ppt)“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总之,在春节家家户户焕然一新,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满面。说到这里,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么,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和它的习俗吗?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2、(魏馨怡)放完了鞭炮,收好了红包,让我们走进第二个节日——元宵节。北宋欧阳修 有一首诗《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衣衫袖。”多么美的诗句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元宵节人们都在干些什么。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3、(陈诗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转眼我们来打了江南的春天。清明节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节日。我们一般都在这个节日里去扫墓,寄托哀思。那么有谁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大屏幕显示资料,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4、(魏馨怡)过完了清明,我们迎来的是端午节。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 来的。有古诗为证:唐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去看看今天的人们是怎样过端午的。5、(陈诗漩)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吧?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由此演化出一个传统节日——七夕节。唐代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诗《七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就与牛郎织女有关。七夕节也叫乞巧节,古时候的少女特别重视乞巧节,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原因吧。请看大屏幕。(请同学给大家介绍) 6、(魏馨怡)“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1、春节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夕(正月十五)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中秋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传统节日诗句大全

传统节日诗句大全 1、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2、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3、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4、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温庭筠《清明日》 8、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苏轼《念奴娇·中秋》 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0、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11、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12、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4、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15、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16、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7、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8、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9、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20、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1、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2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3、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

传统节日主题班会串词

四(2)班主题班会——《我们的传统节日》 一、活动目的 让同学们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及其来历和风俗,增强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活动形式 组长钱晋副组长张鎏阳PPT播放邵逸轩奖品发放宋浩哲 小组成员各主讲一个节日 竞猜、朗诵、观看PPT视频等形式 三、班会过程

(一)开场白 (钱晋)敬爱的老师 (张鎏阳)亲爱的同学 (合)大家下午好。 (钱晋)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沉淀至今,形成了很多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张鎏阳)今天由我们感恩小队为大家主持本次主题班会,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去领略民俗风情。 (二)节日介绍 (邵逸轩)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日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吗?知道的同学请快速举手抢答,(回答对的同学发放奖品,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以后总结) (邵逸轩)同学们,从刚才的抢答中,我们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

重阳节、腊八节等。下面让我们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 (三)各个节日介绍 1、除夕 (张鎏阳)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除夕,先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除夕的来由吗? (看同学们能不能答上来,有同学能讲出来的可以给奖品,讲完后放视频除夕) 2、春节 (张鎏阳)过了除夕就是春节,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春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对,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俗称“过年”。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走亲访友,放鞭炮、贴春联,可热闹了。最高兴的当属孩子们,穿

新衣、收红包,各种好吃的、好玩的应有尽有。 北宋王安石就有一首诗《元日》,写的就是春节的情景。(请同学背诵,背诵出发奖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应熠蕾)在春节家家户户焕然一新,每个人的脸上都笑容满面。说到这里,大家似乎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那么,你们春节都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说一说后放PPT)。拜年是春节期间最普及又极富人情味的传统礼仪。新年里人们扶老携幼,出门走访亲戚朋友。你们会拜年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一学。 (请同学来学学拜年,一起来做手势,口中说祝福的话,比如:祝爷爷新年快乐,祝奶奶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做得好说得好发奖品) 3、元宵节 (王怡安)放鞭炮,拜完年,收好了红包,让我们走进第三个节日——元宵节。北宋欧阳修有一首诗《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13首

古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13首 1、《除夜》(写春节)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2、元日(写春节)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生查子/ 元夕》(写元宵节)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青玉案 /元夕》(写元宵节)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清明(写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寒食(写清明)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端午(写端午节)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8、节令门. / 端阳 (清)李静山(写端午节)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9、十五夜望月(写中秋)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嫦娥(写中秋)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1、水调歌头(写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重阳席上赋白菊(写重阳节)【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3、九月九日登玄武山(重阳节)【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传统节日宣传语

传统节日宣传语 篇一:20XX年迎春节宣传标语口号 20XX年迎春节宣传标语口号 1、欢度春节! 2、恭祝全体员工及家属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3、求真务实抓转型全心全力搞跨越 4、弘扬传统美德,建设和谐社会! 5、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6、坚定发展信心,鼓足超越勇气,推动发展! 7、建设文明和谐新丰谷,再创丰谷新辉煌! 8、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新丰谷 9、扩大内需保增长,坚定信心谋发展! 10、群策群力,迎难而上,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1、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12、欢天喜地迎新春,尊老爱幼促和谐! 13、文明过新年,快乐每一天! 14、以我文明新貌,喜迎文明盛会! 15、装点天下商通四海,业精于勤日日高升! 16、张灯结彩迎新年,齐心协力谱新篇 17、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18、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中率先发展 19、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共铸改革辉煌同享发展硕果20、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建设富有魅力的现代化企业而努力奋斗! 篇二:八月十五中秋节标语40条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迎中秋标语: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十五团圆合家欢,中秋月圆话神仙。 3、中秋合家欢,佳节大团圆。 4、中秋佳节好温馨,月圆之夜献真情。 5、全民共度月色柔和的凉爽中秋。 6、望月怀远,花好月圆。 7、同喜同贺中秋,同欢同乐佳节。 8、情满月圆,举国同庆。 9、中秋佳节喜相逢,小家大家齐欢庆。 10、传统节日,回味无穷。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关于春节的古诗: 1)王安石《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唐)高适《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除夜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3、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3)(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 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5、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杜甫《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文秀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范文10篇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优秀范文10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05年11月2某某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某某月某某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

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范文二 从古至今人们都是在烟花爆竹的陪伴声中辞旧迎新,而当时光划过二千多年,随着烟花爆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满城不闻鞭炮声,没有了噪音污染,年味儿照样浓郁醉人。人们在风清气正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举家团聚,共话幸福生活;沐浴着新年俗的光辉,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产物,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春节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阖家团聚为主题,以各种民俗文化为载体,表达了人们追求团圆、幸福、欢乐祥和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尊老爱幼、崇德向善、团结友善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的形式发生着改变,但主题是永恒不变的。物质的丰富、文化的扩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过节不再满足于吃好穿好,而是更大程度追求精神文化的满足。如今春节除了家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