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需要满足以下标准:近60天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或缓解方式没有变化;无近期心肌损伤的证据。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指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及冠状动脉造影或无创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有确切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有关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内容,请参见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包括危险评估和二级预防的内容,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对于所有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建立合理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要求各地卫生系统、保健机构、医院和完整的保健实施系统通力合作;通过电话、网络、门诊等多个途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交互的网络管理平台,纳入所有管辖患者。管理的内容包括冠心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定期评估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教育、运动等生活方式调节及精神神经因素调节等)、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判断何时需要进行pci和cabg等。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再次住院率,控制或延缓冠心病进展,减少冠心病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控制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将就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如生活方式的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运动康复、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控制及精神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作重点介绍。

1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应根据临床评估、左心室功能、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1 临床评估

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可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活动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是主要的预后因子。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者预后不良。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左室肥厚、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分支阻滞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高。

1.2 负荷试验

根据运动时间、st段压低程度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的程度可以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duke活动平板评分=运动时间(min)-5×st段下降 (mm)-(4×心绞痛

指数)是有价值的分层标准。其中心绞痛指数的定义为:运动中未出现心绞痛评0分,运动中出现心绞痛评1分,因心绞痛终止运动试验评 2分。duke评分≥5分属低危,1年病死率平均为0.25%;-10分~4分为中危,1年平均病死率为1.25%;≤-11分属高危,1年平均病死率为 5.25%。duke评分对75岁以上老年人预后判断的价值可能会受影响。超声负荷试验有很好的阴性预测价值,负荷试验阴性者死亡或心肌梗死年发生率<0.5%,负荷试验引起室壁运动异常加重者提示危险性高。核素检查也是主要的无创危险分层手段,运动时心肌灌注正常者预后良好,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的年发生率<1%,与正常人群相似;运动时出现灌注异常者属高危患者,每年病死率>3%,血管重建治疗能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1.3 左心室功能

左心室功能是长期生存率的预测因子,lvef<35%的患者年病死率>3%。合并三支血管病变的稳定性心绞痛男性患者,如心功能正常,5年存活率可达到93%;如心功能减退,则5年存活率仅为58%。

1.4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无创检查提示高危的患者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ss注册登记资料[2]显示,冠状动脉正常者12年的存活率为 91%,单支病变者为74%、双支病变者为59%,三支病变者为50%,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左前降支近端病变对存活率的影响也比较大,血管重建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

2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

2.1 患者教育

在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中,对于患者的教育至关重要,有效的教育可以使患者全身心参与治疗和预防,减轻对病情的担心与焦虑,了解疾病过程、预后、治疗方案、心肌缺血恶化的信号,以便更好地依从治疗方案和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在必要和适当时寻求医疗援助。患者教育可以在各种医疗团队中通过各种方式完成,可以正规授课和(或)在看病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患者教育内容包括:帮助患者了解各类药物的使用和益处,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等药物;何时拨打急救电话,提高患者对急性心脏事件的认识程度;提供给患者教育材料,干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等。需要定期对患者随访,关于随访频率没有明确的共识,应个体化制定患者正在进行中的治疗需求和随访。

2.2 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早发心血管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等。

2.2.1 吸烟

临床研究显示,吸烟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戒烟对心脏病人的好处毋庸置疑,观察性研究明确显示,戒烟1~2年可使因吸烟所增加的冠心病危险下降50%,戒烟的获益在最初数月即可出现,戒烟5~15年后危险可接近于不吸烟者[3]。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戒烟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戒烟所需花费通常要小于继续吸烟的花费,但获得的生存益处却很大。发生心脏事件后,患者往往更容易意识到吸烟的严重危害,因此这时是督促患者戒烟的大好时机。目前,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选择性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部分激动剂伐尼克兰等,可以协助患者戒烟。

所有冠心病患者每次就诊时,均须详细询问吸烟史,劝告所有吸烟者戒烟,应采取咨询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建议患者避免工作和回家后接触有烟环境。

2.2.2 营养和肥胖

建议患者食用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食物,增加食物的种类、限制能量的摄入,鼓励摄入水果、蔬菜、谷物和鱼,每日脂肪摄入占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仅占其中三分之一,限制盐的摄入,每天摄入盐量应<6g。常见食物的脂肪含量如表1-1所示。具体饮食建议可参考中国肥胖防治指南[4]。

表1-1 常见食物的脂肪含量

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kg/m2;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女性≥80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有利于控制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减重5%~10%可以降低血压、胆固醇、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改善糖耐量。缓慢持续的减重是最理想的减肥方法(0.5~1kg/周),1kg脂肪储存了7700卡(1卡=4.18j)热量,如果每天摄入减少500卡,就可以达到每周减少0.5kg的目的。快步走15~20

分钟,可以消耗约100卡热量。每月测1次腰围并做好记录,有助于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减肥的效果。

建议每天应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少于300mg/d,食用油少于25~30g,每日饮水量1200ml。限制饮酒。每日啤酒355ml,红酒2两,白酒1两。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每天钾盐摄入≥4.7g。控制体重,维持BMI在18~24kg/m 2。

2.2.2 运动

运动的益处远远大于危险。在有监护的心脏康复运动中,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非常低(约117 000人小时出现1例),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更低,为750 000人小时出现1例。如果逐渐增加运动量,心血管事件的危险会更低。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中等量的运动时不需要医护人员监护。

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核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运动还可以通过降低血压、降低运动时抵抗、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代谢等途径降低心血管病危险。

所有冠心病患者都应有书面的运动计划,并记录运动中是否出现症状。开“运动处方”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体格检查和日常运动量,以确保没有运动的禁忌证。应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疾病,是否存在因长期不活动导致的功能下降、肌肉萎缩、平衡能力下降和感觉异常,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fitt)要求如表1-2。

表1-2 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的频率、强度、时间和类型(fitt)要求

急性冠脉综合征康复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但临床稳定的患者,应该接受12周的运动康复治疗,在此期间需要有医护人员监护。多数冠心病患者可按表1-3逐渐增加运动量。严重冠心病患者可以从少量多次的轻微活动开始,如平路散步,持续2~10分钟,可隔天一次。最初的目标是增加运动频率和持续的时间,达到每天活动30分钟以上后再增加运动强度。

表1-3 冠心病患者逐渐增加运动量的方案

根据所有患者当前的运动情况进行评估,已经规律进行运动的患者要强调益处并鼓励患者维持下去;对于缺乏体力活动的患者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充分告知患者运动的益处,并为患者选择可行的方案,定期随访调整运动处方。如果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加重或延长,则应重新修订运动处方,以避免诱发或加重缺血。

2.2.3 危险因素的控制

(1)控制血压: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及使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于

140/90mmhg以下,对于糖尿病及慢性肾病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选择降压药物时,应优先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2)调脂治疗: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应积极纠正脂代谢紊乱,流行病学资料提示,ldl-c每增加1%,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3%。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ldl-c,冠心病患者应接受积极的降低ldl-c的治疗。tg与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多与其他因素(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有关。目前尚不清楚针对高

tg的治疗是否能够降低初发或复发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具体调脂治疗的药物见治疗部分。

(3)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立即开始纠正生活习惯及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在正常范围(≤6.5%)。荟萃分析[5]显示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在5%以上者每增加1%,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相应的增加2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组 (ukpds)的研究[6]表明,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心肌梗死的危险显著减少。基于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不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应该有个体差异。

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6mmol/l(108mg/dl),糖化血红蛋白≤6.5%,在没有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下,ghba1c的目标要尽可能的接近6%。具体药物参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4)代谢综合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降低ldl-c以外,把纠正代谢综合征作为一个特定的二级治疗目标,可以减少未来冠心病事件的危险。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治疗的目标是减少基础诱因(如肥胖、缺乏锻炼)和治疗相关的脂类和非脂类(如高血压、高血糖)危险因素。

2.2.4 社会心理支持和其他

(1)社会心理支持: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预后有影响,社会经济状态差、缺少社会支持、工作和家庭压力大、负性情感(包括抑郁症和敌意)均会恶化预后。

在面对冠心病的威胁,陌生的检查处理环境和程序,以及预后不确定的情况下,患者产生心理反应是常见的、可以理解的。这既可以表现为过分焦虑、过度追求检查和医生的保证;也可以表现为否认疾病,从而拖延、耽误必要的诊治措施。

因此,需要医务人员在技术服务同时,对面临生命威胁和生活转变的患者,给予心理帮助。对于新诊断的患者,这个帮助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适应情况。合理的安慰、保证是重要的基本干预,放松技术和其他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可以使患者受益。恰当的处理方案可以减少患者对药物和手术的需求(lewin b et al. 1995)。对自我管理计划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这种方法可以改善新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的症状、心理状况和功能状况(lewin rj et al. 2002)。

即便如此,抑郁症状在冠心病稳定期的患者中仍然常见,估计患病率在15%~30%(kop,2001),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建议在冠心病患者中常规筛查抑郁症患者,并予以恰当处理(治疗)(lichtman,2008)。

冠心病伴发焦虑障碍的流行情况不如伴发抑郁研究得充分,但急性冠脉病变的患者焦虑症状明显增多,在慢性心脏病中占到5%~10%(sullivan et al. 2000)。多数患者因其双亲中的同性别者死于冠心病,会有意识地联想自己也会不可避免地死于该年龄段,从而导致明显的警觉、回避和其他焦虑行为。

另外,一些特殊情况下,患者的情绪问题可能更为突出,如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内置型自动除颤器患者,其中部分患者需要医生的特别关注。

如果医疗过程中的正常安慰和保证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带有心理帮助的康复方案也难以改变患者的情况,应当请专科医生会诊,协助解决困难。

(2)雌激素替代治疗:曾被提倡用于绝经期后妇女,但随机研究并未能显示冠心病妇女用药后4年随访的心血管事件的减少。女性健康启动计划 (woman health initiative)显示,雌激素替代治疗对整个健康的危害超过其受益。hersⅡ[7]研究表明激素治疗不会使心脏保护受益,反而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如乳腺癌、静脉血栓等)。如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者存在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已经在进行激素治疗,则应立即停止。在其他情况下是否继续激素治疗则必须依据临床作出判断。

3 应用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药物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改善生存率;减轻症状和缺血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首先考虑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此外,应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3.1 改善预后的药物

3.1.1 阿司匹林

随机对照研究证实,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性死亡危险。除非有禁忌证,建议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150mg。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的禁忌证包括:①阿司匹林过敏;②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和需要积极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③在过去6周内颅内出血。

3.1.2 β受体阻滞剂

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病死率,适用于所有的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它也作为减少稳定冠心病患者改善心绞痛症状的一线治疗。应避免与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同时服用,同时应避免突然停药。要指出的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尚无明确证据表明能影响患者的病死率。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应个体化,以能缓解症状,心率不低于50次/min为宜。

3.1.3 调脂治疗

从tc水平>4.68mmol/l(180mg/dl)开始,tc水平与冠心病事件呈连续的分级关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ldl-c。多个随机双盲的一级或二级预防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tc和ldl-c,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他汀类药物治疗还有延缓斑块进展,使斑块稳定和抗炎等有益作用。冠心病患者ldl-c

的目标值应<2.60mmol/l(10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治疗目标为 ldl-c<2.07mmol/l(80mg/dl)[8]。高危或中危患者接受降ldl-c

药物治疗时,应至少使ldl-c水平至少降低 30%~40%。高tg或低hdl-c的高危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或烟酸,以达到靶目标:hdl≥1.03mmol/l(40mg/dl)、tg<1.69mmol/l(150mg/dl)。对于不能耐受常规剂量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试用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prosper研究[9]表明他汀类药物能显著减少老年人心肌梗死风险;心脏保护研究显示直到80岁患者均可从他汀类药物中获益,因此,老年患者不应排除他汀药物治疗之外。具体治疗参见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只要无禁忌证,无论血脂水平如何,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均应给予他汀治疗。在采用强化降脂时,应严密监测转氨酶及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及时发现药物可能引起的肝脏损害和肌病。

3.1.4 ACEI

hope研究[10]结果显示,雷米普利能使无心力衰竭的高危血管疾病患者主

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的相对危险降低22%。europa研究[11]结果显示,培哚普利能使无心力衰竭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成功复苏的心跳骤停的联合发生率)的相对危险降低20%。但peace研究[12]结果则显示,群多普利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相对危险比安慰剂组仅降低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peace试验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的原因,发现peace研究中安慰剂组年事件发生率低于hope和europa,接受的基础治

疗也更为充分。

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acei最有益于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不全、高血压、2型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正常也应使用acei。不能耐受acei者,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替代。

3.2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资料显示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缺血症状发生率较高,courage研究[13]显示即使采用“最佳药物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患者心绞痛、缺血症状发生率仍然高达42%。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应与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的药物联合使用,其中有一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同时兼有两方面的作用。目前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和代谢类药物。

3.2.1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和增加运动耐量。用药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

降至50次/min。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险。

3.2.2 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硝酸酯类药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对于无心绞痛的患者不需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舌下含服或喷雾用硝酸甘油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也可在运动前数分钟使用,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长效硝酸酯制剂用于减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长效硝酸酯类不适宜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的治疗,而适宜用于慢性长期治疗。每天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硝酸酯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面色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和低血压,以上不良反应以给予短效硝酸甘油时最明显。第1次含用硝酸甘油时,应注意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使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西地那非者24小时内不能应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制剂,以避免引起低血压,甚至危及生命。对由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痛,不宜用硝酸酯制剂,因为硝酸酯制剂降低心脏前负荷和减少左室容量能进一步增加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而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硝酸酯制剂也因前负荷的降低进一步减少心搏出量,有造成晕厥的危险。

3.2.3 钙拮抗剂

早期小规模临床研究,如image、apsis、tibbs和tibet等[14~17]比较了β受体阻滞剂与钙拮抗剂在缓解心绞痛或增加运动耐量方面的疗效,但结果缺乏一致性。比较两者疗效的荟萃分析显示,在缓解心绞痛症状方面β受体阻滞剂比钙拮抗剂更有效;而在改善运动耐量和改善心肌缺血方面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相当。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同样有效,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负性肌力效应较强。

钙拮抗剂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起着缓解心绞痛作用,对变异性心绞痛或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钙拮抗剂是一线药物。地尔硫zaozi001和维拉帕米能减慢房室传导,常用于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这

两种药不应用于有严重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长效钙拮抗剂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action、camelot、allhat及ascot研究[18~21]中得到了证实。

外周水肿、便秘、心悸、面部潮红是所有钙拮抗剂常见的副作用,低血压也时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头痛、头晕、虚弱无力等。当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心力衰竭必须应用长效钙拮抗剂时,可选择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在部分患者中需要联合用药。联合应用β-阻滞剂和长效硝酸盐是首选;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用也是常用组合,可以提高疗效;钙拮抗剂地尔硫zaozi001或维拉帕米可作为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患者的替代治疗,但是β-阻滞剂加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zaozi001通常不会增强疗效,并可能造成心动过缓症状。

3.2.4 其他治疗药物

(1)代谢性药物: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部分抑制耗氧多的游离脂肪酸氧化,促进葡萄糖氧化,利用有限的氧产生更多atp,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减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内离子改变:减少酸中毒,减少钙离子过载,从而达到优化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缓解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可与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肌缺血药物联用。常用剂量为60mg/d,分 3次口服。

(2)尼可地尔:尼可地尔(nicorandil)是一种钾通道开放剂,与硝酸酯类制剂具有相似药理特性,对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可能有效。常用剂量为6mg/d,分3次口服。

(3)伊伐布雷定: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研究发现抑制心脏去极化期if离子通道可以显著地延长心脏动作电位的时间间隔,降低窦房结的节律性,从而降低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伊伐布雷定是具有很高选择性的if抑制剂,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心脏舒张时间,降低心肌耗氧量,且心肌耗氧量与心率呈线性关系。beautiful试验[22]显示,左心室功能受损(lvd)且心率超过70次/min 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非常高,用伊伐布雷定治疗这些患者能将致命和非致命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三分之一。推荐用于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或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大于60次/分的患者,常用剂量为10mg/d,每天2次,3~4周后改为15mg/d,每天2次。

4 血管重建

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预后和缓解症状。血管重建的价值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不同临床表现(包括病史症状、辅助检查指标等)、不同危险度(包括危险因素数量、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心脏及全身合并疾病等)的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不同,达到的治疗目的可能不同,达到的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同。pci治疗详见2009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3]。

共识起草专家:

马长生杜昕

核心专家团(按汉语拼音排序):

陈韵岱杜昕高炜胡大一康俊萍柯元楠马长生孙学

礼王乐民吴士尧徐亚伟杨新春张福春

参考文献

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07,35(3):195-203.

2.myers wo, davis k, foster ed,et al. surgical survival in the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study (cass) registry. ann thorac surg,1985,40(3):245-260.

3.daly le, mulcahy r, graham im, et al. long term effect on mortality of stopping smoking after unstable angin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br med j (clin res ed), 1983,287:324-32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selvin e, marinopoulos s, berkenblit g, et al. meta-analysis: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 ann intern med,2004,141(6):421-43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8244014.html,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effect of intensive 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metformin on complications in overweigh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ukpds 34). lancet,1998,352(9131):854-865.

7.grady d, herrington d, bittner v, hers research group.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utcomes during 6.8 years of hormone therapy: heart and estrogen/progestin replacement study follow-up (hers ii). jama, (1):58-66.

8.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07,35(5):390-419.

9.sattar n, murray hm, mcconnachie a,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global vascular events in the prospective study of pravastatin in the elderly at risk (prosper). circulation,2007,115(8):981-989.

10.yusuf s, sleight p, pogue j,et al. effects of an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ramipril,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igh-risk patients. the h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 study investigators. n engl j med,2000,342(3):145-153.

11.fox km,european trial on reduction of cardiac events with perindopril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vestigators. efficacy of perindopril in reduc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the europa study). lancet,2003,362(9386):782-788.

12.braunwald e, domanski mj, fowler se,et al.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ion in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2004,351(20):2058-2068.

13.boden we, o'rourke ra, teo kk,et al.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pci for stable coronary disease. n engl j med,2007,

356(15):1503-1516.

14.savonitto s, ardissiono d, egstrup k,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metoprolol and nifedipine versus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resul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angina exercise (image) study. j am coll cardiol,1996,27(2):311-316.

15.rehnqvist n, hjemdahl p, billing e,et al. effects of metoprolol vs verapamil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the angina prognosis study in stockholm (apsis). eur heart j,1996,17(1):76-81.

16.von arnim t. the tibbs investigators. medical treatment to reduce total ischemic burden: total ischemic burden bisoprolol study (tibbs), a multicenter trial comparing bisoprolol and nifedipine. j am coll cardiol,1995,25(1):231-238.

17.fox km, mulcahy d, findlay i,et al. the total ischaemic burden european trial (tibet). effects of atenolol, nifedipine sr and their combination on the exercise test and the total ischaemic burden in 608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eur heart j,1996,17(1):96-103.

18.poole-wilson pa, lubsen j, kirwan ba,et al. effect of long-acting nifedipine on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requiring treatment (action tri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4 ,364(9437):849-857.

19.nissen se, tuzcu em, libby p,et al.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disease and normal blood pressure: the camelot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 292(18):2217-2225.

20.allha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group. 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randomized to doxazosin vs chlorthalidone: the antihypertensive and lipid-lowering treatment to prevent heart attack trial (allhat). jama, 2000, 283(15):1967-1975.

21.dahl?f b, sever ps, poulter nr,et al.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 an antihypertensive regimen of amlodipine adding perindopril as required versus atenolol adding bendroflumethiazide as required, in the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l-blood pressure lowering arm (ascot-bpla):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05,366(9489):895-906.

22.fox k, ford i, steg pg,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vabradine treatment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with limiting angina: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beautiful trial. eur heart j,2009,30(19):2337-2345.

2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09).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4-25.

24.graham i, atar d, borch-johnsen k,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ctice.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7,14 suppl 2:s1-113.

24.graham i, atar d, borch-johnsen k,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full text. four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nine societies and by invited experts). 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 2007, suppl 2:s1-113.

冠心病健康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

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一级管理措施 1.2.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为宜。 1.2.3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 kg/m2;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女性≥80 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降低和TG升高等。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减轻体重(控制饮食、活动和

综合管理部年度工作计划.doc

归纳办理部年度作业计划 【篇一】 一、公司文件系统开端标准 更新公司《职工手册》v、0更新公司行《政办理手册》 二、发动作业本质及办理训练系统 展开新搭档入职训练,内容触及公司展开、组织架构、企业文化、作业本质、有用沟通、商务礼仪等内容,为新搭档敏捷融入公司环境起到了活跃的促进作用。 发动作业本质及办理训练系统,争夺全员参与。进一步标准了职工的作业认识,增强了办理人员的办理认识。 三、完善公司的沟通机制 1.新搭档入职反应; 2.搭档转正沟通; 3.搭档合同续签沟通; 4.搭档离任沟通。 以上各个要害点的沟通一方面让搭档感触到了公司的尊重和重视,另一方面沟通反应也暴露了公司办理中有待改善的方方面面。相关信息的收拾剖析为各级主管的作业改善供给了最直接的根据。 5.树立并完善公司沟通渠道 除了作为技能事务沟通渠道之外,也是人力资源部营建公司文化氛围的阵地。

四、打造标准刚性的办理环境 标准了考勤办理机制,将公司中高层办理人员归入考勤规划并对底层搭档不标准的考勤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标准宿舍办理规则和车辆办理规则 标准公司薪酬系统并调整薪酬结构 五、营建温馨调和的文化氛围 1.郊游拓展活动(圣诞节前后) 分别在全公司及市场部规划两次参与组织职工拓宽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让搭档们轻松之余对团队协作有了更近一层的领会。 2.策划组织羽毛球或篮球健身活动 为拉近搭档情感消除沟通隔膜,开端决议策划并组织健身活动,除此之外,在同享上预备奖赏投诉信箱。 【篇二】 1.新搭档入职反应; 2.搭档转正沟通; 3.搭档合同续签沟通; 4.搭档离任沟通。 以上各个要害点的沟通一方面让搭档感触到了公司的尊重和重视,另一方面沟通反应也暴露了公司办理中有待改善的方方面面。相关信息的收拾剖析为各级主管的作业改善供给了最直接的根据。 5.树立并完善公司沟通渠道 除了作为技能事务沟通渠道之外,也是人力资源部营建公司文化氛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2010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中国共识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明确诊断的无心绞痛症状冠心病患者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需要满足以下标准:近60天内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因或缓解方式没有变化;无近期心肌损伤的证据。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指有明确的心肌梗死病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及冠状动脉造影或无创检查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有确切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有关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的内容,请参见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1]。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管理包括危险评估和二级预防的内容,二级预防的首要目标是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从而延长寿命;第二个目标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对于所有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建立合理的慢性病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要求各地卫生系统、保健机构、医院和完整的保健实施系统通力合作;通过电话、网络、门诊等多个途径,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交互的网络管理平台,纳入所有管辖患者。管理的内容包括冠心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定期评估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教育、运动等生活方式调节及精神神经因素调节等)、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判断何时需要进行pci和cabg等。通过这样的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再次住院率,控制或延缓冠心病进展,减少冠心病并发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控制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共识将就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管理实践中常见的问题,如生活方式的改善、危险因素的控制、运动康复、心肌缺血/心绞痛症状控制及精神心理康复等方面的内容作重点介绍。 1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 稳定性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应根据临床评估、左心室功能、负荷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1 临床评估 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可为预后提供重要信息;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活动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是主要的预后因子。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者预后不良。心电图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左室肥厚、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分支阻滞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也增高。 1.2 负荷试验 根据运动时间、st段压低程度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的程度可以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duke活动平板评分=运动时间(min)-5×st段下降 (mm)-(4×心绞痛

社区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社区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些年来CHD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已逐步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有资料表明,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1]。适时适地对CHD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降低发病率指标的一项措施。因此,在社区对CHD患者、CHD高危人群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对疾病的认识有新的提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增加保健意识,提高生命质量。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就决定着CHD健康教育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还应包括非CHD患者、CHD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医务人员,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2]。 2 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他们防病治病的意识;利用电教设备,在健康宣教室或深入社区播放有关CHD防治知识的科普影像;利用黑板报、卫生宣传栏宣传防病治病知识;通过组织义诊,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交流,开设健康热线,举办专题讲座等方法进行健康宣教。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一般知识:包括(1)诊断: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病因:CHD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CHD危险因素归纳为五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与肥胖、高年龄及工作紧张者、家族遗传等。(3)措施:针对患者已患CHD危害因素进行干预,控制高血压,降低升高的血糖,调理异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一级管理措施 1.2.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

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二篇

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二篇 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一篇综合部在20**年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建立健全整套管理制度,完善公司员工社会福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高效率地配合其他业务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好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部门内部工作 整合部门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公司对综合部职能的调整,整合部门内部资源,重新确定部门人员工作内容,明确各人的工作范围及职责。加强部门人员专业知道的培训。根据公司对部门工作的调整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岗位编制调整。 二、后勤保障工作 综合部对内与公司所有部门,对外与各种公司及政府打交道,兼具服务与管理双重职能,综合部的工作相对锁碎复杂,但综合部工作质量的好坏,完成任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实现,直接间接的对公司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面对现阶段后勤工作的情况,06年综合部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工作的配合,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1、根据公司业务开展加强与各部门工作的沟通及配合,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强化对各部门的制度化管理,加快信息

反馈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做好办公物品的采购和配给工作; 3、证件年检。 3月底前完成; 4、合同登记认证工作:根据公司的营养收入情况,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登记。 (二)配合公司标准化管理,加强制度制定落实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1、加强制度更新管理工作,制定制度的编号,并通过公司内网及时发布、汇总、保存公司的全部制度,对于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新旧制度的更替及时存档; 2、加强公司相关制度的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并做好整理和反馈工作; 3、加强公司资料档案、部门档案文件及员工档案的管理,做好公司相关数据的存档备份工作,统计各部门文件档案情况,进行分类后制定相应的归档制度及流程,加强公司内网及crm软件的应用。 (三)确定公司的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能及合理的岗位编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1、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使每个部门的职责清晰明朗,春节前完成; 2、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部门岗位职责,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分析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9T17:28:07.810Z 来源:《求医问药》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赵传海 [导读] 冠心病高危因素病史是冠心病诊断的有力证据,而作为心绞痛重要诊断依据,心绞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赵传海(山东省邹平县临池中心卫生院山东邹平256220)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进展分析。方法:分析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常用方法和进展。结果: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着特殊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抗缺血、调脂等为主,另外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也有着较好的疗效。结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有着一定的隐匿性,运动心电图、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方法效果显著,但仍过度依赖冠状动脉造影,抗血小板、抗缺血、调脂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外科手术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关键词】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41-01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主要包括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无心绞痛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其中临床上以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最为常见,而无心绞痛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偶尔会在查体中被发现,仅为少数。由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隐蔽性强,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及时正确的对本病做出诊断,对有效地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文总结分析了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现报到如下: 1临床诊断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上诊断需要严密的鉴别诊断及临床评估。胸痛症状患者均需仔细排查,仔细询问病人病史,有针对性的进行体格检查并做静息心电图的检查;对于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疾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以及肺部疾病症状的病人,应通过胸片检查进行进一步检查;而怀疑性较高的心绞痛病人,应通过血红蛋白、血脂性和血糖的检查进行辅助诊断,并选择性的行超声心动图、运动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核素负荷的试验,在必要的情况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 冠心病高危因素病史是冠心病诊断的有力证据,而作为心绞痛重要诊断依据,心绞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格检查有一定的隐匿性,注意观察S1音质情况,在部分患者胸痛发作时能够闻及S4、S3二尖瓣的返流性杂音,而黄瘤、血压升高、颈动脉杂音、视网膜渗出、足背动脉的搏动减弱等都可辅助诊断心绞痛。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对听诊在收缩期出现杂音的主动脉瓣狭窄或者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行超声心动图有着重要的鉴别诊断的价值,因此身体情况不适宜进行运动心电图的患者可选择超声心电图检查或者核素负荷试验。近些年来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在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怀疑患者中使用过度,有研究认为[3],其绝对适应症为心绞痛已知或怀疑,心脏骤停抢救成功之后的患者,其他高度怀疑患者选择需二次酌定。 2药物治疗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抗缺血、调脂等为主。有学者认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一经确诊,即需终生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其用量每日根据病情选择75~150mg/d,甚至超过150mg,且需定期的检测粒细胞和血小板水平。而控制心绞痛则首选β-受体阻滞剂,且当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并合并痉挛时需联合应用该类子的拮抗剂和硝酸酯类药品。但是β-受体阻滞剂也有着较多的禁忌症,使用时需注意用量的调整速度;硝酸酯类药品的舌下含化短期使用效果卓越,长期使用亦会产生耐药性,有研究表明[4]长效硝酸酯类药品较短效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但仍需注意与西地那非使用至少间隔1天,防止致命低血压的发生。EUROPA等研究显示,培哚普利等ACEI药物对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及合并症较多时的症状改善有着较好的作用。 3外科治疗 研究表明[5],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来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术后5年的疗效要优于药物治疗,但死亡率较介入治疗要高,围术期有较高的心肌梗死发病率,且并发症较多,选择该手术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意愿、整体风险评估,谨慎选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证包括:①左主干的严重狭窄; ②左主干等同病变;③支级以上血管病变;④左前降支的近段存在2 支血管的严重狭窄病变,且射血分数小于0.5;⑤大面积的心肌缺血。另外,心室减容对心脏严重的扩大或心力衰竭药物较难纠正;联合进行心内膜切除术对合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人有较好的疗效。 4介入治疗 近些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其通过物理扩大狭窄或蔽塞冠状动脉的内腔,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通过能力,效果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介入治疗会一定程度的损害冠状动脉,长期异物刺激能够导致其修复变慢,并诱使血流变改变,粥样物质能够栓塞远端血管床;有研究表明[5]其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5%,再狭窄几率与支架类型和患者病变特点有关,金属支架的再狭窄率高达15%~20%。因此在选择介入治疗时应注意其适应症: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8244014.html,S III级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或存在大隐静脉桥的局限性狭窄;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8244014.html,S III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且有血管重建条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8244014.html,S I或II级心绞痛,1支以上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或存在大面积存活的心肌或者合并严重的左主干冠状动脉疾病。 5展望 近些年来人们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心绞痛的鉴别尚过多的依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各类药物的禁忌症较多,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及介入治疗材料的研发仍需要较多的临床科研研究。我们相信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新型药物的研发,介入支架材料的升级能够更好的提高慢性稳定性冠心病诊治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67-1493. [2]杨瑞峰,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10):55-56. [3]白晓谊,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要点[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45):3-4. [4]潘晓群,黄晓东,庄宇亮.藻酸双酯钠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52-2053. [5]许英淑,崔惠润.TNF-α的生物学功能及与ACS的关系[J].北华大学学报,2005,6(5):428-430.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总4页)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冠心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冠心病筛查 1.对辖区内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时为其做心电图。 2.对第一次发现休息时心肌明显缺血,并有下列三项其中两项: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可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可疑冠心病:有可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并有下列三项中两项者:4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休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可疑。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冠心病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做一次心电图,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冠心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心绞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胸痛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胸痛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75岁及以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75岁及以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冠心患者群的生活质量和二级预防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运动康复是心血管康复的核心措施之一,是指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处方或运动指导的方式采用适当的机体运动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康复手段。为推动我国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保证运动康复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特组织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写作组及相关专家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与帮助。年龄≥75周岁人群;"稳定性冠心病"的人群范畴,包括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后稳定期、无症状缺血性心脏病,以及痉挛性心绞痛和微血管病性心绞痛[1,2,3]。 高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人群特点及运动康复获益的证据 高龄冠心病患者个体差异很大,其特点是共病多,并发症多,合并用药多,药物之间的不良相互作用增多,病情往往比较复杂。除了常合并心肺功能障碍、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外,还常合并肌肉减少症、认知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情绪睡眠障碍、膝或髋关节损伤及股

骨头坏死等。同时由于生理性的退行性改变,运动耐量减退,运动能力下降,机体平衡性、协调能力下降,视觉、听觉功能减退。因此,高龄冠心病患者运动康复时不能仅关注一个脏器,还需要兼顾全身各器官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做好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管理,以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生活质量(QOL)为首要目标,同时做好二级预防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改善远期预后。 高龄冠心病患者康复获益的资料尚少。一项研究连续观察了54例75岁以上心脏康复患者,在完成心脏康复和运动训练项目后,患者运动耐量增加39%(MET:4.4比6.2)(MET为代谢当量),总胆固醇水平下降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6%,焦虑评分下降66%,抑郁评分下降56%,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增加29%[4]。另一项601 099例65岁以上美国冠心病或冠脉血运重建手术患者的研究显示,心脏康复组患者的5年病死率较非心脏康复组显著降低26%,在心脏康复患者中,进行25次以上康复的患者较进行25次以下的患者5年死亡风险降低19%[5]。一项分析11 862例65岁以上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患者获益的研究显示,心脏康复每多参加5次,病死率降低23%,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1%,死亡/再入院风险降低21%[6]。包括22个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291例老年冠心病(65岁以上)患者,阻抗训练显著增加了患者上下肢肢体力量和运动能力[7]。一项连续心脏康复患者的研究显示,在19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5岁)中,3~4个月心脏康复使得患者运动耐量增加43%

内蒙古地区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内蒙古地区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 究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因素。方法:采用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在2016年11月―2017年4月期间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人民医院心内科对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53.40±11.47分,健康管理水平较低。 关键词:冠心病;健康自我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075-02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由于冠心病不可治愈,需要终身治疗和控制,这就导致了冠心病患者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控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冠心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延缓的疾病,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规范和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以达到控制或减轻冠心病的目的。健康自我管理是应对慢性病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保健模式,其通过行为调节和心理调节来控制

症状、提高用药的依从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实现长期稳定和维持健康。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自我管理的现状调查来了解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的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随机抽取的200例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性别不限,意识清楚,发放冠心病个人健康管理量表,并为患者阅读并解释问卷内容,患者作答的同时书写问卷,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为100%。 2.研究方法:(1)一般资料调查:一般资料的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共同居住者、居住地、家庭每月人均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病程、因冠心病住院次数、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治疗方式、合并症等基础信息。(2)使用冠心病个人健康自我管理量表对所选中的患者进行调查,根据问卷内容可将问卷分为3个维度,共27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和情绪管理。采用五级评分法为每一个条目赋值,患者获得的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个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采用百分制评分方法计算各个维度的得分

综合管理部月度工作计划

综合管理部月度工作计划 【导语】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我们要养成做工作计划的习惯,日后做事都按这个工作计划流程来走,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本篇文章是WTT为您整理的《综合管理部月度工作计划》,供大家阅读。 1.新同事入职反馈; 2.同事转正沟通; 3.同事合同续签沟通; 4.同事离职沟通。 以上各个关键点的沟通一方面让同事感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关注,另一方面沟通反馈也暴露了公司管理中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为各级主管的工作改进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5.建立并完善公司沟通平台 除了作为技术业务交流平台之外,也是人力资源部营造公司文化氛围的阵地。 规范了考勤管理机制,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纳入考勤范围并对基层同事不规范的考勤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规范宿舍管理规定和车辆管理规定 规范公司薪酬体系并调整薪酬结构 1.郊游拓展活动(圣诞节前后) 分别在全公司及市场部范围两次参与组织员工拓展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让同事们轻松之余对团队合作有了更近一层的体会。 2.策划组织羽毛球或篮球健身活动 为拉近同事情感消除沟通隔阂,初步决定策划并组织健身活动,除此之外,在共享上准备奖励投诉信箱。 【篇二】 一、公司文件体系初步规范 更新公司《员工手册》v、0更新公司行《政管理手册》

二、启动职业素养及管理培训体系 开展新同事入职培训,内容涉及公司发展、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有效沟通、商务礼仪等内容,为新同事迅速融入公司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效果。 启动职业素质及管理培训体系,争取全员参加。进一步规范了员工的职业意识,增强了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 三、完善公司的沟通机制 1.新同事入职反馈; 2.同事转正沟通; 3.同事合同续签沟通; 4.同事离职沟通。 以上各个关键点的沟通一方面让同事感受到了公司的尊重和关注,另一方面沟通反馈也暴露了公司管理中有待改进的方方面面。相关信息的整理分析为各级主管的工作改进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5.建立并完善公司沟通平台 除了作为技术业务交流平台之外,也是人力资源部营造公司文化氛围的阵地。 四、打造规范刚性的管理环境 规范了考勤管理机制,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纳入考勤范围并对基层同事不规范的考勤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规范宿舍管理规定和车辆管理规定 规范公司薪酬体系并调整薪酬结构 五、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 1.郊游拓展活动(圣诞节前后) 分别在全公司及市场部范围两次参与组织员工拓展活动,增强了团队凝聚力,让同事们轻松之余对团队合作有了更近一层的体会。 2.策划组织羽毛球或篮球健身活动 为拉近同事情感消除沟通隔阂,初步决定策划并组织健身活动,除此之外,在共享上准备奖励投诉信箱。 我队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以建立优秀志愿者团队为目标,结合以往经验和现实情况,对本学期工作做出如下规划。 内容主要分三部分: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冠心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冠心病筛查 1.对辖区内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时为其做心电图。 2.对第一次发现休息时心肌明显缺血,并有下列三项其中两项: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可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可疑冠心病:有可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并有下列三项中两项者:4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休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可疑。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冠心病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做一次心电图,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冠心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心绞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胸痛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胸痛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

(企业诊断)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撰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虹沈潞华高润霖戚文航霍勇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长生马虹马爱群方全方圻张运沈卫峰沈潞华陈在嘉陈纪林 林曙光范维琥柯元南胡大一赵水平徐成斌诸骏仁郭静萱顾复生高润霖 戚文航黄岚黄峻黄从新黄德嘉傅向华曾定尹葛均波韩雅玲霍勇(一)——诊断和危险分层评价 我国首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日前发布。该指南制定目的是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在一般情况下适于大多数患者的慢性心绞痛诊疗策略,消除目前临床上的一些误区,规范相关的诊疗和预防。本报摘选指南主要内容并连载刊登。 心绞痛是由于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最常见表现。心绞痛发作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发因素在数周内无显著变化者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对胸痛患者,应根据其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疼痛特点估计冠心病可能性,并依据其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无创检查和有创检查结果作出诊断及危险分层评价。 病史及体格检查 医师需详细了解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等特征,同时还应了解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如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心绞痛严重度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体格检查常无明显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闻及第四心音、第三心音或奔马律,或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逆分裂,偶闻双肺底啰音。体检还需注意肥胖(体重指数及腰围)情况,以助了解有无代谢综合征。 基本实验室检查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土门镇中心卫生院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根据《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进一步促进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为各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病人作好服务,同时为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简、便、廉、效,群众认同性高的优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冠心病的中医药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水平,树立占用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用中医药对冠心病人进行保健指导,减缓其疾病进展。 二、工作方法: 1、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来院服务指导的方式为该类病人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以及情态、运动、饮食、作息、治疗等方面的保健指导。 2、按每年体检和访视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价。 三、工作小组:由公共卫生科人员组成管理小组。 四、防治实施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一)、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2、一级管理措施 (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2)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为宜。

2020年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

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例文篇一 综合部在20xx年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围绕公司的经营目标,建立健全整套管理制度,完善公司员工社会福利,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高效率地配合其他业务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做好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 一、部门内部工作 整合部门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公司对综合部职能的调整,整合部门内部资源,重新确定部门人员工作内容,明确各人的工作范围及职责。加强部门人员专业知道的培训。根据公司对部门工作的调整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相应的岗位编制调整。 二、后勤保障工作 综合部对内与公司所有部门,对外与各种公司及政府打交道,兼具服务与管理双重职能,综合部的工作相对锁碎复杂,但综合部工作质量的好坏,完成任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公司各个部门的工作目标实现,直接间接的对公司总体工作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面对现阶段后勤工作的情况,xx年综合部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工作的配合,保证公司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1、根据公司业务开展加强与各部门工作的沟通及配合,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强化对各部门的制度化管理,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2、做好办公物品的采购和配给工作; 3、证件年检。 3月底前完成; 4、合同登记认证工作:根据公司的营养收入情况,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登记。 (二)配合公司标准化管理,加强制度制定落实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1、加强制度更新管理工作,制定制度的编号,并通过公司内网及时发布、汇总、保存公司的全部制度,对于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新旧制度的更替及时存档; 2、加强公司相关制度的监督、检查、落实情况,并做好整理和反馈工作; 3、加强公司资料档案、部门档案文件及员工档案的管理,做好公司相关数据的存档备份工作,统计各部门文件档案情况,进行分类后制定相应的归档制度及流程,加强公司内网及crm软件的应用。 (三)确定公司的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能及合理的岗位编制,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一、管理分层 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和目前的状况可分为: 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2、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 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 4、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二、随访管理 表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2 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3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4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三、转诊指征 (一)转出 达到下列转诊条件之一的患者,应及时转到综合医院专科治疗: 1、首次发生心绞痛 2、无典型胸痛发作,但心电图ST-T有动态异常改变 3、首次发现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4、可疑心肌梗死 5、不稳定心绞痛 6、有新近发生的心力衰竭 7、正在恶化的慢性心力衰竭 8、需要调整防治方案者 (1)心率失常治疗药物的调整 (2)经强化药物治疗但仍有一般活动明显受限 (3)需要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 (4)需要接入治疗 (5)需要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6)抗凝治疗药物调整 9、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者需要做运动试验、核素成像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层螺旋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10、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到专科的常规随访 11、病人要求转诊 (二)转入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惯性并慢性心衰、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出院后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随访和管理。 四、冠心病社区管理的评价指标 1、规范管理率 是指实施规范管理的冠心病患者(达到表1-表4随访和管理要求)人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冠心病人数/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人数×100% 2、冠心病事件率 是指年内发生冠心病事件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冠心病事件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冠脉搭桥术和冠心病猝死。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导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 1.①部位: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②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述为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但一般不会是针刺样疼痛,有的表现为乏力、气短。③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也不会转瞬即逝或持续数小时。④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与劳力或情绪激动有关,如走快路、爬坡时诱发,停下休息即可缓解,多发生在劳力当时而不是之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症状。 表1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严重度分级 I级II级 III 级 IV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 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OO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OOm或登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 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 二临床评价 (一)心电图运动试验 1.适应证。 (1)有心绞痛症状怀疑冠心病,可进行运动,静息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的患者,为诊断目的。 (2)确定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变者。 (3)确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用于危险分层。 2.运动试验禁忌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末经治疗稳定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未控制的心力衰竭、急性肺动脉栓塞或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已知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严重高血压、活动性心肌炎、心包炎、电解质异常等。 3.方案:采用Burce方案,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为运动中出现典

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doc

2014年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1 2014年公司综合管理部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加强部门自身建设 一、综合管理部自身建设:行政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自身的正规化建设十分重要, 因此,综合管理部在2014年将大力加强本部门内部管理和规范。综合管理部2014年度 自身建设目标为: 1、完善部门组织职能; 2、根据本部门实际和公司要求完成部门人员优化配备; 3、提升部门人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 4、提高部门工作质量要求; 5、圆满完成本部门年度目标和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健全职位分析制度,通过职位分析既可以了解公司各部门各职位的任职资格、工作内容, 从而使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分配、工作衔接和工作流程设计更加精确,也有助于公司了解 各部门、各职位全面的工作要素,适时调整公司及部门组织架构,进行

扩、缩编制。也 可以通过职位分析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贡献值、责任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以便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继续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并保证与薪资挂钩,从而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绩效考 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未完成工作指标和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 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和工作品质,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提高组织工作效率, 培养员工工作的计划性和责任心,及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改善,从而推进企 业的发展。2014综合管理部继续进行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和 运行。 1、综合管理部在操作过程中将注重听取各方面各层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 改进工作方法。从正面引导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绩效考核,以期达到通过绩效考 核改善工作、校正目标的目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