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2018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2018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2018福师教育心理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单选题) 1: 将迁移分为的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依据是()。

A: 从迁移发生的方式

B: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

C: 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

D: 从迁移的方向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 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

A: 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B: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C: 师生互动策略

D: 合作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 皮亚杰认为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的儿童应该属于()。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4: 听者把讲话人的交谈作为生成和加工新观念的一种刺激,这种倾听属于()。A: 鸡尾酒式的倾听

B: 内容的倾听

C: 承担义务的倾听

D: 创造性的倾听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5: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11-12岁至14-15岁的年龄阶段称之为()。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期

D: 青年初期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6: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7: 完形-顿悟说的提出者是()。

A: 桑代克

B: 苛勒

C: 斯金纳

D: 加涅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8: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阶段开始,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自己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展到家庭之外。

A: 信任对怀疑

B: 自主对羞怯

C: 主动感对内疚感

D: 勤奋感对自卑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9: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进步教育的带路人。

A: 罗杰斯

B: 布鲁纳

C: 杜威

D: 桑代克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0: 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是()心理学。

A: 行为主义

B: 认知主义

C: 人本主义

D: 建构主义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1: 强化程序可分为()

A: 积极强化

B: 连续强化

C: 断续强化

D: 消极强化

正确答案: B,C

(多选题) 2: 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

A: 预知概念的例子

B: 一个概念的定义

C: 新材料和已知例子的类

D: 一个概括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 3: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

B: 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C: 影响学生的努力和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D: 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

正确答案: A,C,D

(多选题) 4: 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在动机行为,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包括()。A: 奖赏训练

B: 取消训练

C: 惩罚训练

D: 回避训练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5: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下列哪些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 用途扩散

B: 头脑风暴

C: 结构扩散

D: 自我设计训练

正确答案: A,C

(多选题) 6: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学的影响可以归纳为()。

A: 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者”

B: 学生的学习是受背景影响的

C: 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

D: 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7: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包括()。

A: 成员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

B: 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但有可能存在着排他性

C: 行为上具有一致性

D: 成员的角色和数量不固定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8: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必须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A: 强度律

B: 差异律

C: 活动律

D: 组合律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9: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A: 操作观

B: 知识观

C: 学习观

D: 学生观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 10: 按照创造力本身从萌芽到形成的过程,海纳特(Heinelt)将创造力分为()。A: 前创造力

B: 潜创造力

C: 普通创造力

D: 真创造力

正确答案: A,B,D

(多选题) 11: 从问题的性质来看,可以将问题分为()。

A: 抽象问题

B: 归纳结构问题

C: 转换问题

D: 排列问题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 12: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

A: 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

B: 教师的敬业心

C: 教师富有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

D: 教师的责任心

正确答案: A,C

(多选题) 13: 复述策略包括()。

A: 复习

B: 试图回忆

C: 过电影

D: 多种感官协同记忆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14: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它的发展特征包括()。

A: 从他控到自控

B: 敏感性逐渐增强

C: 迁移性逐渐提高

D: 反思性逐渐增强

正确答案: A,B,C

(多选题) 15: 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教师期望可通过()影响课堂气氛。

A: 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B: 对有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C: 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等的学习材料

D: 允许学生提问并耐心倾听学生回答问题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16: 动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激发行为

B: 行为定向

C: 记忆行为

D: 维持行为

正确答案: A,B,D

(多选题) 17: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

A: 精选教材

B: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C: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D: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18: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A: 学习内驱力

B: 学习需要

C: 学习诱因

D: 学习期待

正确答案: B,D

(多选题) 19: 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有哪些基本规律?()

A: 消退

B: 惩罚

C: 获得与消退

D: 刺激泛化与分化

正确答案: C,D

(多选题) 20: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有()

A: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B: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C: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D: 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测量以及个别化教学研究继续受到重视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2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

A: 客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22: 皮亚杰在1930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等著作中,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A: 自我中心阶段

B: 权威阶段

C: 可逆性阶段

D: 公正阶段

正确答案: A,B,C,D

(判断题) 1: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2: 集体讨论又称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由奥斯本(A. P. Osborn, 1963)提出来的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3: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4: 前创造力不能产生创造性的结果。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5: 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6: 个案研究是通过直接观察教育教学过程并记录下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7: 认知技能即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8: 智力超常的学生一旦被鉴别出来,学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对他们进行特殊教学:跳级、丰富课程内容和单独编班。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9: 60年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0: 组织策略的目的在于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1: 系统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2: 单瑟洛(Dansereau)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3: 元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我认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4: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理论为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5: 强化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16: 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遗传和环境。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7: 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是问题解决。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18: 在整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教育心理学作业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1(第1-3章) 一、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二、案例分析题P74 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 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连续 3 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 2 次“一级棒”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断地向好的上方向发展。 三、论述题 1 、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的发展。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网上作业题答案 5:第五次作业 1:[论述题] 1.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哪些能力? 2、学习者和环境的不同因素都将影响到动机的激发,请以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影响为例,简述交互影响具体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3、简述学习的基本阶段。 4、人本主义课程主张开设哪些类型的课程? 参考答案: 1.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答:(1)归因的表述。(2)表扬和批评。(3)情绪表达。(4)提供帮助。 3.答:(1)注意。(2)目标预期。(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 (6)做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 4.答:(1)认知课程。(2)情感课程。(3)体验课程。 2:[单选题] 布鲁纳突出强调了()在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 A:学习动机 B:模仿行为 C:认知结构 D: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C 1.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答:(1)归因的表述。(2)表扬和批评。(3)情绪表达。(4)提供帮助。

3.答:(1)注意。(2)目标预期。(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 (6)做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 4.答:(1)认知课程。(2)情感课程。(3)体验课程。 3:[单选题] 归因理论的基本假设是(). A:寻求理解 B:总结经验 C:寻找帮助 D:获得答案 参考答案:A 1.答:(1)教学认知能力。(2)教学操作能力。(3)教学监控能力。 2.答:(1)归因的表述。(2)表扬和批评。(3)情绪表达。(4)提供帮助。 3.答:(1)注意。(2)目标预期。(3)提取先前知识。(4)选择性知觉。(5)语义编码。 (6)做出反应。(7)反馈强化。(8)提取应用。 4.答:(1)认知课程。(2)情感课程。(3)体验课程。 4:[单选题] 维果斯基强调()和教学支持在学生逐步发展技能的过程中的作用. A:社会学习 B:强化 C:教学环境 D:社会交往 参考答案:D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B.20 世纪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 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 B.态度 C.动作技能 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10.奥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 8 分,共 40 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3.按照维纳的观点,人们对成功或失败的解释主要涉及哪三个维度? (举例说明) 4.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联系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阐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结课作业

浅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这种理论的出现对我们现实中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将从建构主义发展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两种不同倾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四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期间也会有自己对某些观点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基础、学习理论、教学模式 心理学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探讨由来已久,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广泛,不同的心理学者对学习有不同的认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学习理论。其中有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几种学习理论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下自己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些认识,虽然浅显,但仍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所以,要想很好的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认为了解并掌握以上相关理论是很有必要的。 1、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其实现的具体机制是通过物质工具,如刀斧、计算机等,以及精神工具,如各种符号、词和语言等实现的。 2、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 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 3、布鲁纳的教育理论 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适于迁移;能够缩小知识间的初、高级水平层次的间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同时,他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二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答案 (第4---6章)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 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就是关于“就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就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就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二者的区别就是:第一,陈述性知识就是“就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就是“怎么做”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就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就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就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就是信息的变形与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就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就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原理,也称规则,就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例一规法与规一例法就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指再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 3. 促进概念学习有哪些条件 答:1、提供概念范例,2、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 4. 简述模式识别程序与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答:模式识别学习就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与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与分化来完成。动作步骤的学习就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与程序合成。 5 、什么就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自我调节学习就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1、自我评价与监控 2、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 3、策略执行 4、监控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6 、加涅培林人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技能的形成分为五个阶段: (1) .活动的定向阶段。 (2)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 .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 .无声的“ 外部” 言语活动阶段。 (5)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7. 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答:动作技能的培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②理解任务的性质与情境。③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涉及( )。 、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 A 18世纪末 B 、19世纪末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 、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 B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5、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8、 1924 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潘菽 D 、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7~1869 年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 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 A 、《大教学论》 B 、《人是教育的对象》 C 、《教育心理学》 D 、《教育心理学大纲》 10、 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 ) 1 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 A 、卡普杰列夫 B 、乌申斯基 C 、维果斯基 D 、布隆斯基 11、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环境 B 、教学过程 C 、教学媒体 D 、教学手段 12、 ( )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 80 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 A 、布鲁纳 B 、皮亚杰 C 、维果斯基 D 、乌申斯基 13、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分支来进行研究,反对把普通心理学的成果简单的移植到教育心理学, 并创立 了心理学的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并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他是前苏联著名 的心理学 家( )。 A 、维果斯基 B 、布隆斯基 C 、鲁宾斯坦 D 、列昂节夫 14、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是前苏联 著名的 教育心理学家( )。 A 、鲁宾斯坦 B 、维果斯基 C 、布隆斯基 D 、列昂节夫 15、 在教育心理学中,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 要 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16、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 、教学过程 B 、教学手段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17、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 A 、教学媒体 B 、教师 C 、学生 D 、教学环境 18、 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它起作用。 A 、教师 B 、教学环境 C 、学生 D 、学校领导 19、 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 1903 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姆 D 、詹姆士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 、教学过程 B 、学习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1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22、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由下列哪些活动交织在一起。 ( )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反思过程 D 、管理过程 E 、互动过程 23、 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 A 、如何教 B 、如何评价 C 、如何学 D 、如何管理 E 、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C 、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 D 20世纪 90 年代以后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 世纪 80 年代 A 、 19世纪 20年代以前 B 、 19 世纪 80 年代 C 、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 20世纪 80 年代以后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6、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7、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华生 D 、布鲁纳 )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 、华生 D 、桑代克 )。 ,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 、华生 B 、桑代克 C 、布鲁纳 D 、加涅

《教育心理学》作业

《教育心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5.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6.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7.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8.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9.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11. 知识迁移: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1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二、填空题 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3.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6.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7.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8.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9.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10.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11.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12.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13. 心理学(psychology) 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14.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15.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 16.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相互作用形成的。 17.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8.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13. 14. 15. 16. 17. 1. 2. 3. 4. 5. 6. 7. 8. 《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 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 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主导性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9. 10. 学习:学习是主体积累经验,建构心理结构,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表现为持久的行为或潜能变化。学习 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知识技能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为提高学习效率,而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 程,进行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调控的方略。 11. 知识迁移: 12. 学习策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填空题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 指向)和集中。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 概括性)。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 效价)乘期望值。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 布鲁纳)。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 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 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 行动)的内部动力。 诱因可分为( 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 能力。 心理学(Psychology ) 是以(科学 以调查法搜集资料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近景性)动机。 )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 )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 问卷)调查,一是访谈式调查。 ( 社会)。 )相互作用形成的。 外在动机)。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 动机是由需要内驱力和各种内外( 诱因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可分为内在动机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