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22.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

23.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

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

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

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是“四有、两爱、两精神”。

24.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1932 年,

《教育社会学》。《教育综合知识》

25. 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本质的增强两部分。

26.心里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

2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28.规范教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对规范教育学的发展则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9.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30.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

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3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的主要措施: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

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

32.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

33.学校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

34.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5. 1957 年,毛泽东同志再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

的劳动者。”这是我过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36. 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7.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38. 1902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1903 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 年颁布实

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 学制,沿用至今。

39. 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40.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

反映在《论语》中。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教育内容上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上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

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

41. 我国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其中教学相长、

启发教学、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42. 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三部分构成。

43. 观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校风、行为习惯等。

44. 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45.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46.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

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47.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48. 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首要代表。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教育观点“做

中学”,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智慧与探究的统一。“儿

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49. 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出版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育学》。 50.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

早期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理论。

50.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

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51.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2. 2002 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

表述教育方针。

53.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54.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55. .实现终身教育基本条件:学习化社会的建立。

56. 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建构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

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论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培

养真正善良的人。四段教学法:了解、联想、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了解

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57. 51905 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58. .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教师中心论,其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儿童中

心论,其代表人物是杜威。

59.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

目标。“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60. 61.1997 年 10 月 29 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

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

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地教育”。

61. 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2. 1965 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

63. 课程的分类,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

主动性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2018 年教育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 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世界教育改革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和教 育技术现代化。 3.英国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培根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 1623 年首 次提出;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1632 年出版的《大 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4.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中以一般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知道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 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 5.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 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的 结晶。 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前 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 7.人力资本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960 年 12 月,他在美国经济 学第 78 届年会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 “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是“人力资本”。 8.《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 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10.卢梭和裴思泰洛齐等人继承并发展了夸美纽斯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是法国 启蒙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他 人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最可贵的是自由 1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 雷什中学》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12.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 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A.学校环境文化;B.设施文化。 13.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 14.教育目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个体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西 方有卢梭和裴思泰洛齐;二是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西方有柏 拉图和康德。 15.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16.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8.教育多元化表现为:培养目标多元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 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 之故”。主张: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②认为绅士教育使 最重要的,甚至反对资产阶级的子弟同劳动人民的子弟共同在学校礼接受教育, 主张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实施。洛克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教育漫话》当中。 20.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 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 21.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 范成员行为的文化,主要有三种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

教师入编考试教育理论常考知识点总结

1常用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循循善诱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5)因材施教(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7)长善救失(8)灵活施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2.导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疏导原则的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5.长善救失原则的贯彻要求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6.说服法的基本要求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 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7.一堂好课的标准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 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 8.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9.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10循序渐进原则的贯彻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 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 到繁。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贯彻要求(1)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 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 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记忆口诀12 1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 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 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 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14外铄论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15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 威尔逊、格塞尔、高尔顿、霍尔、董仲 舒 16.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a.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 接;b.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 限;c.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 一的方向发展;d.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 多样化;e.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创设问 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维持好奇心;b.根据作业难度, 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妥善进行奖惩;d.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8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a.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促进者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 学的研究者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 研究者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9新课改师生观(良好师生关系的特 点)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 长d.心理相容 2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了解和 研究学生b.树立正确的学生观c.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d.树立教师威信e.发 扬教育民主f.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儿童权利公约a.无歧视原则b.尊重 儿童尊严原则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原则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2教师职业素养 a.道德素养 b.知识素养 c.能力素养 d. 心理素养e.身体素养 23如何树立教师的威信 a.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b.培养良 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c.注重良好 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d.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e.做学生 的朋友与知己 24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 针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 促进公平e.提高质量 2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 斯泰洛齐、孟轲(孟子) 2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孔子、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 特 27教学原则 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性、因材施 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原则 2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爱国守 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 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 齐、孟轲(孟子)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孔子、 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3教学原则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 性、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量力性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反映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 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 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 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 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 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 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 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总结#精选、

人物、著作、主张 1.利托尔若(法,社会学家)、沛西*能(英,教育学家),“生物起源说”(教 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2.孟禄(美,教育学家),“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否认社会属性,不科学。P6 3.苏格拉底,“产婆术”或“苏格拉底法”或“问答式教学法”。(后人概括为 四部分: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P20 4.柏拉图,《理想国》,培养的最高目标: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P20 5.亚里士多德,①《政治学》,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P20 ②《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P250 6.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教育家 P21 ②《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第一 部教学法论著 ③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一些阐释,这是班级 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7.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P161

主要教学观点:①教育目的:为人的永生做准备,又有现实目的。 P21 ②“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③教育适应自然:该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性的指导性原则。 ④学制系统:分别四个时期。 ⑤教学原则:提出并论述了直观性P152、系统性 P153、量力性、巩固性P154和自觉性等。 7.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①《爱弥儿》《忏悔录》;P21 ②“教育上的哥白尼”; ③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 ④个人本位论P56(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⑤儿童(学生)中心论(杜威,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P100 主要观点:①教育的任务:使学生“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②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青春期。 9.康德(德,哲学家,唯心主义),①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践行 者;②《康德论教育》,认为自由式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③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有影响的学者之一,最早的教育学课程——哥尼斯堡大学1774年。P22

2019年新版《教育学》复习要点

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 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 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 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 4. 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指明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 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 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 .教育目的要符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 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的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 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的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完整版)地理教学论考试知识点全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在地理教学活动主要因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根本要素。 地理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中的基本因素。 地理课程是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 地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主导因素。 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构筑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地理教学论的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地理学基础 地理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地理课程就是课业及其进程。通常来说,它具体表现为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最常见的课程的类型有: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我国地理课程的类型:混合型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设置:必修课为,地理1,地理2,地理3;选修课程为,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世界地理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趋势: 1.地理课程的地位得到提高。 2.地理课程类型及其设置多样化。 3.地理课程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5.地理课程内容采用区域学习和专题学习的构建方式,以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和人地关系为核心,关注现实社会的重大问题和学生生活实际问题,重视国际理解与合作。 6.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7.推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学习评价机制。 国外地理课程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1.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 2.打破学科体系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3.课程标准知识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 4.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招教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考教育学常考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①揭示教育规律 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 1.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2.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 5.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

教育学总结必考知识点

选择填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学记》。 2.教育的起源:神话、生物、心理、劳动起源说。 3.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3.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 有的人在某些方面“聪明早慧”,却在另一些方面“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 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划分出来.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独立体系的形成。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康德首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法围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尔儿》自然主义教育, 6.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德国的教育学家凯兴斯泰纳和哲学家纳托尔普。 7. 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隐性课程(潜在课程) 8. 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9. 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1.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2.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舒尔茨。 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课程是知识(知识本位观)的表现。5、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著作是:《普通教育学》。 6、培养目标是由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教育目的规定的。 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权利。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错过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0、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有:系统分析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1、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2、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运作课程、体验课程。 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说明:知识转化为智力是有条件的。 4、我国中小学设立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分科课程) 5、教育学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说明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 6、在教学工作的诸环节中,上课是中心环节。 8、主张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标游离评价模式。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是生成课程。 9、“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0、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1、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选择题必考知识点 中学生心理发展 (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最近发展区。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注意发展特点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 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注意的发展始于无意 注意; 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优于抽象材料,图形记忆优于词语; 有意记忆和抽象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手段;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 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占主导地位; 辩证逻辑思维循序发展。 语言发展特点 对字词概念的理解逐渐能够把握本质; 对语法结构的掌握逐渐丰富; 语言表达能力迅速提高。 (三)情绪 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情绪状态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和长期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

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肉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 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并非外界变化的必然结果,情绪产生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强调情绪来源于大脑皮层对情境的评估。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大脑皮质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强烈、狂暴型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并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高中生情绪特点与发展 情绪的延续性;情绪的丰富性;情绪的特异性;情绪体验的深刻性;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良好情绪的标准 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程度的反应;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