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的机制

⑴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

①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⑵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产热过多③散热减少

2.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

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3.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⑴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填空)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②缓升型

⑵高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⑶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4.举例说明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的定义仅为了解,背热型及临床意义即可。)

⑴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⑵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⑶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⑷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⑸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⑹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5.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病因

⑴无菌性坏死组织⑵抗原抗体复合物⑶内分泌代谢障碍⑷皮肤散热减少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⑹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第二节水肿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1.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

2.咳痰: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将其排出称为咳痰。

3.咳嗽、咳痰的病因:⑴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

⑵胸膜疾病⑶心血管疾病⑷中枢神经因素⑸其他因素所致慢性咳嗽: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后咳嗽、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咳嗽和习惯性及心理性咳嗽。4.(填空)咳嗽的性质:⑴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极少。常见于急慢性咽喉炎、

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胸膜疾病。

⑵湿性咳嗽:咳嗽伴有咳痰。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扩张,肺炎,肺脓肿等

5. ⑴鸡鸣样咳嗽,多见于百日咳、会厌、喉部疾患或气管受压。

⑵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炎,气管受压,喉部疾患

⑶金属音咳嗽,常见于因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的

咳嗽。

6.⑴痰量增多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和支气管胸膜瘘,且排痰于体位有关,

痰量多时静置后可出现分层现象。★

⑵恶臭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⑶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

⑷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

⑸痰白黏稠且牵拉成丝难以咳出,提示有真菌感染

⑹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痰量较少。

7.咳嗽伴有杵状指(趾):常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支气管肺癌和脓胸。

第五节咯血

1.咯血的原因

主要见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⑴支气管疾病: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

⑵肺部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

⑶心血管疾病: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⑷其他:血液病,急性传染病,风湿性疾病,气管、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

2.咯血的机制

⑴血管通透性增高⑵血管壁侵蚀⑶肺内高压

⑷止血,凝血功能障碍⑸机械性损伤

★咳血最常见的病因咯血。

4.判断咯血量

一般认为每日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

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100~500ml为大量

5.痰色

⑴铁锈样血痰可见于典型的肺炎球菌肺炎,也可见于肺吸虫病和肺泡出血。

⑵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典型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⑶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见于左心衰竭所致咯血

⑷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⑸粘稠暗红色血痰见于肺栓塞引起的咯血。

6.咯血伴有胸痛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肺结核,肺栓塞(梗死),支气管肺癌。

第六节胸痛

1.胸痛的病因引起胸痛的原因主要为胸部疾病,常见的有

⑴胸壁疾病: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

⑵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病,肺栓塞。

⑶纵膈疾病⑷其他:痛风,肝脓肿。脾梗死。

2.带状疱疹所致胸痛,可见成簇的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剧痛,且疱疹不超过体表中线。带状疱疹呈刀割样或灼热样剧痛。

3.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疼痛多在胸骨后方和心前区或剑突下,可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甚至达无名指与小指,也可放射于左颈或面颊部,误认为是牙痛。心绞痛呈绞榨样同并有重压窒息感。

4.⑴平滑肌痉挛和血管狭窄缺血所致的疼痛为阵发性。

⑵炎症,肿瘤,栓塞或梗死所致疼痛呈持续性,如心绞痛发作时间短暂(持续1~5分钟),而心肌梗死疼痛持续时间很长(数小时或更长)且不易缓解。

5.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胸痛特点

6.胸痛伴呼吸困难:常提示病变累及范围大,如大叶性肺炎,自发性气胸,渗出性胸膜炎,肺栓塞。

第八节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2.呼吸困难的病因

⑴呼吸系统疾病:①气道阻塞②肺部疾病③胸壁胸廓胸膜疾病④神经肌肉疾病⑤膈运动障碍。

⑵循环系统疾病⑶中毒⑷神经精神性疾病⑸血液病

3.根据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将呼吸困难归纳分为五种类型。

⑴肺源性呼吸困难临床常分为三种类型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表现为吸气显著非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

★三凹征(名词解释):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音。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⑵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又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为心源性哮喘。

⑶中毒性呼吸困难

★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称为酸中毒大呼吸。

⑷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⑸血源性呼吸困难

第十节恶心与呕吐

1.晚上或夜间呕吐见于幽门梗阻。餐后较久或数餐后呕吐,见于幽门梗阻,呕吐物可有隔夜宿食。

2.颅内高压性疾病:无恶心先兆,喷射性,顽固性,吐后不觉轻松。

3.呕吐物带发酵,腐败气味提示胃潴留

呕吐物带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

4.伴头痛及喷射性呕吐,常见于颅内高压或青光眼。

第十二节呕血

1.呕血的临床表现

⑴呕血与黑便

⑵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①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以下时,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②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20%时,可有头晕,无力等症状,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③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时,则有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等急性失血症状。④若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的30%以上,则有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⑶血液学的改变⑷其他。

2。呕血伴有肝脾肿大:脾肿大,有腹壁静脉曲张或有腹水者,提示肝硬化。肝区疼痛,肝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者多为肝癌。

3.呕血伴有头晕,黑矇,口渴,冷汗,提示血容量不足。上述症状于出血早期可随体位变动而发生。伴有肠鸣,黑便者,提示活动性出血。

第十三节便血

隐血便(名词解释):消化道出血每日在5-10ml以内者,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称为隐血便。

第十四节腹痛

1.内脏性腹痛(名词):是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的。其疼痛特点(选择):①疼痛部位不确切,接近腹中线②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③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躯体性腹痛(名词):是由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的。其疼痛特点(选择):①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②程度剧烈而持续③可有局部腹肌强直④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腹腔脓肿,也可见于腹腔外感染性疾病,

5.腹痛伴有黄疸:可能与肝胆胰疾病有关。急性溶血性贫血也可出现腹痛与黄疸。

第二十七节头痛

1.头痛伴有剧烈呕吐者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见于偏头痛。

2.头痛伴脑膜刺激征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十八节眩晕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第三十一节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①嗜睡②意识模糊③昏睡④谵妄⑤昏迷

2.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但当笔记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3.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掌握):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按其程度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⑵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

⑶深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体格检查

1.体格检查的方法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2.触诊的方法分为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

深部触诊法又分为:①深部滑行触诊法②双手触诊法③深压触诊法④冲击触诊法3.(了解)叩诊的方法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为应用最多的叩诊方法,医师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因为该处易与被检查部位紧密接触,而且对于被检查部位的震动较敏感。

4.呼吸和痰液

①痰液呈现恶臭味,提示厌氧菌感染。

②呼吸呈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③呼吸呈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

④呼吸呈氨味见于尿毒症

⑤呼吸呈肝腥味见于肝性脑病者。

5.体温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⑴腋测法。为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正常值为36-37℃

⑵口测法:该法结果较为准确,但不能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正常只有为36.3-37.2℃

⑶肛测法:该法测值稳定,多用于婴幼儿及神志不清者。正常值为36.5-37.7℃

6.正常成人的脉率:60-100次/分。儿童较快,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多在100次/分。

7.短促脉:

脉压差

8.正常人的血压:收缩压<120,舒张压<80

9.⑴腺垂体功能亢进,可导致巨人。

⑵垂体功能减退,可导致侏儒症。

⑶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呆小病。

⑷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

10.(填空)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将其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以及昏迷。

11.(选择)⑴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⑵黏液性水肿面容(甲减面容):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⑶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⑷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⑸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有痤疮和胡须生长。

12.(了解)强迫体位:

⑴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腹膜炎

⑵强迫俯卧位:见于脊柱疾病。

⑶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

⑷强迫坐位:也叫端坐呼吸。见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⑸强迫蹲位:见于先天性发绀型心脏病。

⑹强迫停立位:见于心绞痛

⑺辗转体位: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肾绞痛。

⑻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

13.(选择或填空) 皮下出血直径⑴小于2mm称为瘀点。⑵3-5mm称为紫癜。⑶大于5mm 称为瘀斑。⑷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称为血肿。

14.(名词解释)⑴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⑵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

15.头颈部淋巴结检查顺序:耳前淋巴结,耳后淋巴结,枕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后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16.淋巴结肿大的意义:淋巴结肿大按其分布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⑴局限性淋巴结肿大:①非特异性淋巴结炎②单纯性淋巴结炎③淋巴结结核④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⑵全身性淋巴结肿大:①感染性疾病②非感染性疾病。

1.①小颅常见于囟门闭合过早②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③巨颅见于脑积水。

2.落日现象: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落日现象。

3.检查眼球运动的一般顺序: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4.瞳孔检查(要熟悉):

⑴形状与大小:正常为圆形,双侧等大同圆,两侧对称。

⑵对光反射:①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收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检查间接对光反射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免对检查眼受照射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

⑶集合反射:嘱患者注视1m以外的目标(通常是检查者的示指尖),然后将目标逐渐移近眼球(距眼球约5-10cm),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瞳孔缩小,称为集合反射。

5.瞳孔缩小,扩大常见于什么情况?

病理情况下:①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中毒(有机磷类农药),药物反应(毛果芸香碱,吗啡,氯丙嗪)等。

②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刺激,青光眼绝对期,药物影响(阿托品,

可卡因)

③双侧瞳孔散大并伴有对光反射消失为濒死状态的表现。④形状异常:青光

眼,肿瘤,虹膜炎。

6.(名词解释)Horner综合征:一侧眼交感神经麻痹,产生Horner综合征,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和眼球下陷,同侧结膜充血及面部无汗。

7.鼻窦:为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共四对。上额窦,额窦,筛窦,蝶窦。

8.咽部的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坐位,头略后仰,口张大并发“啊”音,此时医师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可见软腭,腭垂,软腭弓,扁桃体,咽后壁等。

9.扁桃体肿大的分度:一般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10.腮腺肿大见于:①急性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②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细菌感染)③腮腺肿瘤。

11.甲状腺查体的方法:★★

㈠视诊: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和对称性

㈡触诊:包括甲状腺峡部和甲状腺侧叶的检查

⑴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2-4气管环前面。站于受检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请受检者吞咽,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大和肿块。

⑵甲状腺侧叶

①前面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②后面触诊:类似于前面触诊。一手示,中指施压于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⑶听诊:血管杂音,见于甲亢。

12.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13.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疾病:①甲状腺功能亢进。②单纯性甲状腺肿③甲状腺癌④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⑤甲状旁腺腺瘤。

14.根据气管的偏移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性质:①气管推向健侧: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膈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②气管推向患侧: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

1.胸骨角:又称Louis角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肋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膈交界及相当于第4或第5胸椎的水平。

2.肺下界:左右两侧肺下界的位置基本相似,前胸部的肺下界始于第6肋骨,向两侧斜行向下,于锁骨中线处达第6肋间隙,至腋中线处达于第8肋间隙,后胸壁的肺下界几乎呈一水平线,于肩胛线处位于第10肋骨水平。

3.①桶状胸常见于肺气肿。②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多见于儿童。

4.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

5.呼吸频率: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2-20次/分,呼吸与脉搏之比为1:4。新生儿的呼吸约44次/分。

6.库斯莫尔呼吸:当严重代谢酸中毒时,出现深而快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此种深长的呼吸又称为库斯莫尔呼吸。

7.①(名词解释)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

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潮式呼吸特点:①浅慢→深快→浅慢→暂停。

②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③呼吸运动呈波浪状增大或减少,并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④常见于中枢系统疾病,某些中毒。

②(名词解释)间停呼吸:又称比奥呼吸。表现为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

开始呼吸,即周而复始的间停呼吸。

★间停呼吸特点:…①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比较有规则,呼吸每次深度相等。

②机制也是由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

③常见于脑膜炎,颅内高压,中毒,尿毒症,临终前。

8.(名词解释)语音震颤:为被检查者发出语音时,声波起源于喉部,沿气管,支气管及肺泡,

传到胸壁所引起共鸣的振动,可由检查者的手触及,故又称触觉震颤。

9.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①肺实变,②压迫性肺不张③较浅而大肺空洞如肺结核,肺脓肿。

10.胸膜摩擦感:指当急性胸膜炎时,因纤维蛋白沉着于两层胸膜,使其表面变为粗糙,呼吸时脏层和壁层胸膜相互摩擦,可由检查者的手感觉到,故称为胸膜摩擦感通常于呼,吸两相均可触及,但有时只能在吸气相末触到。

11.肺部定界叩诊:①肺上界②肺下界③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人肺下界的移动范围为6-8cm)。

12.肺部的正常呼吸音:①气管呼吸音②支气管呼吸音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④肺泡呼吸音。

13.(大题,很重要)比较干,湿啰音的发生机制和特点。

㈠湿啰音机制: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时,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由于小支气管壁因分泌物黏着而陷闭,当吸气时突然张开重新充气所产生的爆裂音。

特点:①断续而短暂,一次常连续多个出现,

②吸气和呼气都可以听到,于吸气时或吸气终末较为明显。

③部位较为恒定,性质不易变

④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大,中。小水泡音可同时存在。)

⑤咳嗽后可减轻或消失。

㈡干啰音机制:气流通过狭窄的支气管时产生漩涡,或气流通过有粘稠分泌物的管腔冲击粘稠物引起的振动所致。

特点:①干啰音持续时间较长,音调较高。

②持续时间较长,吸气及呼气时均可听及,但以呼气时为明显。

③干啰音的强度和性质易改变,部位易变换。

④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称之喘鸣。

14.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书P142)

㈠大叶性肺炎

㈡气胸

1.心尖搏动: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

2.0-2.5cm。

2.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部胸壁搏动内陷,称负性心尖搏动。

3.震颤:为触诊时手掌尺侧(小鱼际)或手指指腹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相似,又称猫喘。

4.心脏叩诊的顺序: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左界先叩出锁骨中线,在心尖搏动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对各肋间叩得的浊音界逐一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间的垂直距离。

5.靴型心,梨型心,烧瓶心分别见于那些疾病?(选择)

①左心室增大,心界呈靴型。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左心房增大及肺动脉扩大,心界如梨型,常见于二尖瓣狭窄。

③心包积液,心界呈烧瓶样,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常见于心包积液。

6.试述心脏瓣膜听诊区名称及听诊部分?(简答)

心脏瓣膜通常有5个听诊区,它们分别是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又称Erb区。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及胸骨左缘第4.5肋间。

7.心率:㈠正常情况正常成人:60-100次/分。儿童较快,<3岁的儿童多在100次/分。多数人的心率都为70-80次/分。

㈡异常情况:成人心率超过100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分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为心动过缓。

8.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①心率绝对不规则,②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和③脉率少于心率,后者称为脉搏短绌。(短绌脉是名词解释。)

9.简述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的鉴别要点。

㈠产生机制不同:

①第一心音:出现在心室等容收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心室收缩,二三尖瓣突

然关闭;室壁和大血管壁的振动;半月瓣的开放;心室肌收缩。

②第二心音:出现在心室等容舒张期,标志心室舒张开始。大血管壁振动;房室瓣的

开放;心室肌的舒张和乳突肌,腱索振动。

㈡听诊特点不同:

第一心音:①音调较钝,强度较响②历时较长(持续约0.1秒)③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④在心尖部最响,听诊最清楚。

第二心音:①音调较高而脆,强度较第一心音弱②历时较短(约0.08秒),不与心尖搏动同步③在心底部最响,听诊最清楚。④在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10.奔马律(名词解释):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加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12.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㈠二尖瓣狭窄。

㈡二尖瓣关闭不全。

1.①蛙腹:腹腔积液时,平卧位时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致侧腹壁明显膨出扁而宽,称为蛙腹。

②尖腹: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时,腹部常呈尖凹型,称为尖腹。

③气腹:积气在腹腔内,称为气腹。见于胃肠穿孔或治疗性人工气腹。

④舟状腹:全腹凹陷严重时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使腹外形如舟状。见于恶病质。

⑤板状腹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腹。

2.腹部凹陷:仰卧时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平面,称腹部凹陷。

3.腹膜刺激征: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

4.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脾缘不超过肋下2cm为轻度肿大;超过2cm,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5.当腹腔内游离腹水在1000ml以上时,即可查出移动性浊音。

6.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次。

7.墨菲征: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中止称墨菲征。

8.胃肠道梗阻时可以看到蠕动波

(复习题:.1.简述腹腔积液时腹部体征及常见原因2.肠梗阻患者腹部体检有何发现?)

9.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㈠肝硬化

㈡肠梗阻

实验诊断学

1.实验诊断:指医师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临床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

绝对性增多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或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分为生理性减少和病理性减少。

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

3.巨红细胞:常见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巨红细胞常呈椭圆形,内含血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消失。

4.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书247页)

5.白细胞可以分为下列5种类型:中性粒细胞(防御功能。占50%-40%)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免疫功能。20%-40%) 单核细胞(3%-8%)。

6.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临床意义

①急性感染②严重的阻止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③急性大出血④急性中毒

⑤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7.核左移:(ppt)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或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书)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常见于感染,特别是

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性反应。

8.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

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①过敏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②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③皮肤病:嗜酸性粒细胞轻,中度增高。④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呈极度升高⑤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中度增高⑥某些传染病:传染病恢复期可见暂时性增高。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⑦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如过敏性肉芽肿⑧其他:风湿性疾病,过敏性间质性肾炎。10.淋巴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⑴生理性增多:儿童期的淋巴细胞增多

⑵病理性增多:①感染性疾病②肿瘤性疾病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④移植排斥反应

11.单核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⑴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增多

⑵病理性增多:①某些感染: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恢复期②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③胶原病④恶性肿瘤

12.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书254)

13.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①血小板生成障碍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③血小板分布异常

14.红细胞沉降率(ESR或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15.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①各种炎症性疾病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则无改变。可以用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③恶性肿瘤: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参考④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时,血沉增快。⑤高胆固醇血症⑥其他:部分贫血患者,血沉可轻度增快。

16.①平均血细胞比容(MCV)参考值: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

②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参考值: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

③血细胞比容:(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用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即可获得。

④平均血细胞比容(MCV):系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

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系指每升血液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克数),以g/l表示。

⑥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的客观指标,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诊断有重要意义。

17.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临床意义:①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②用于缺锌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9.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

①在输血上的意义。必须坚持同型输血。

②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

③ABO血型与器官移植。

④其他:ABO血型检查还可用于亲缘鉴定。

19.课后习题

⑴实验诊断的概念

⑵巨红细胞常见于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⑶原发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性增多常见于(D)

A.居高原的初期

B.新生儿

C.剧烈的体力劳动后

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严重的心肺疾患

实验诊断1

第三章血栓于止血检测

1.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⑵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2.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病

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

3.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①血小板的生成障碍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③血小板分布异常。

4.PT的临床意义:㈠PT延长:①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Ⅵ,Ⅹ缺乏。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③内分泌失调。

㈡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

㈢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WHO推荐用INR,国人的INR以2.0-2.5为宜,一般不要>3.0

实验诊断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1.尿液分析的临床应用

⑴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⑵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⑶安全用药的监护

2.尿量的参考值1000-2000ml/24h

少尿:<400ml/24h或17ml/h

无尿:<100ml/24h

多尿:>2500ml/24h

3.尿液比密(SG)参考值

成人:1.015-1.025,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幼儿尿液比密偏低。

4.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大于1000ml/L或大于

150mg/24h时,称蛋白尿。

㈠生理性蛋白尿

㈡病理性蛋白尿:①肾小球性蛋白尿。其特点为以白蛋白增高为主,β2微球蛋白轻度升高。②肾小管性蛋白尿。其特点为:以β2微球蛋白增高为主,白蛋白轻度升高。③混合性蛋白尿④溢出性蛋白尿⑤组织性蛋白尿⑥假性蛋白尿

⑦体位性蛋白尿。

6.尿糖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0.56-5.0mmol/24h

7.简述尿葡萄糖定性为阳性的临床意义。

尿糖定性试验为阳性,称为糖尿,一般指葡萄糖尿。

①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糖尿病最为常见;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其他: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②血糖正常性糖尿(★名词解释):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所致,即肾阈值下降产生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③暂时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应激性糖尿。④假性糖尿:尿中很多物质具有还原性,如尿酸。⑤其他糖尿:乳糖,果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血中浓度升高时,可出现相应的糖尿。

8.酮体(名词解释):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的总称。三者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

9.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0.尿管型形成的必要条件:①尿中的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②肾小管仍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进蛋白变性的聚集③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淤滞,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管型。

11.①柏油样便: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

②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12.①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②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散在分布,形态正常。阿米巴痢疾时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成堆出现并有残碎现象。

13.粪便隐血试验(参考值:阴性)的临床意义:㈠阳性:①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歇性阳性。②消化道恶性肿瘤,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③其他: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热。㈡假阳性反应:进食动物血,肉类及进食大量蔬菜等。

14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①蛋白质定量试验中: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加;病毒性脑膜炎轻度增加。

②葡萄糖测定中: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糖含量可显著减少或缺如;结核性脑膜炎,糖减少不如化脓性显著;病毒性脑膜炎正常或稍高。

③氯化物测定中: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氯化物明显减少;化脓性脑膜炎时减少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明显;而病毒性脑膜炎正常。

④在细胞计数及分类中: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分类以中性粒细胞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同时存在;病毒性脑膜炎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

⑤细菌学检查中:化脓性脑膜炎为(+);结核性脑膜炎在抗酸染色可以看到抗酸

杆菌;病毒性脑膜炎为(-)

15.显微镜检查脑脊液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者之比为7:3

16.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可诊断为脑膜白血病。

17.根据浆膜腔积液的产生原因及性质不同,将其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两大类。其中漏出液为非炎性积液,渗出液为炎性积液。

1.内生肌酐清除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2.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成人

3.2-7.1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3.肾衰竭代偿期GFR下降至50ml/min,血BUN<9m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BUN>9mmol/L。肾衰竭期,血BUN>20mmol/L。

4。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的临床意义:㈠二氧化碳结合力减低:①代谢酸中毒②呼吸性碱中毒

㈡二氧化碳结合力增加:①呼吸性酸中毒②代谢性碱中毒

1.当血清总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分别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

3.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因此又称同功异构酶。

2.血清氨基转移酶

㈠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用于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旧称谷氨酸丙酮转移酶,GP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旧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

㈡参考值范围

终点法(赖氏法) 速率法(37℃)

ALT 5-25卡门单位5-40U/L

AST 8-28卡门单位8-40U/L

DeRitis比值(AST/ALT) 1.15

㈢临床意义

①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升高,但ALT升高更明显

②男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DeRitis比值<1,当DeRitis比值>1.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的可能。

③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

④肝硬化: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

⑤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

⑥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升高,18-24小时达高峰

⑦其他疾病:骨骼肌疾病,肺梗死,肾梗死,胰梗死,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U)

1.空腹血糖(FBG)参考值:①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mmol/L②邻甲苯胺法:3.9-6.4mmol/L

2.空腹血糖病理性增高的临床意义:①各型糖尿病②内分泌疾病③应激性因素: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心肌梗死。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

⑤肝脏和胰腺疾病⑥其他:高热,呕吐,腹泻,脱水,麻醉,缺氧。

3.FBG低于3.9mmol/L时为血糖减低,当FBG低于2.8mmol/L时称为低糖血症。

4.总胆固醇的参考值:①合适水平:<

5.20mmol/L②边缘水平 5.23-5.69mmol/L

③升高>5.72mmol/L

5.①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HDL与TG(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也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

②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

6.血钾的参考值 3.5-5.5mmol/L 血清钾超过5.5mmol/L为高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7.低钾血症常见于:①分布异常:细胞外钾内移②丢失过多:频道呕吐,长期腹泻,胃肠引流③摄入不足:长期低钾饮食④假性低钾。

8.血钠参考值:135-145mmol/L 血清钠超过145mmol/L,并伴有血液渗透压过高者,称为高钠血症,血清钠低于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

9.高钠血症常见于:①水分摄入不足②水分丢失过多③内分泌病变④摄入过多:进食过量钠盐或输注大量高渗盐水。心脏复苏时输入过多的碳酸氢钠。

10.血钙参考值: 总钙:2.25-2.58mmol/L. 离子钙:1.10-1.34 mmol/L。血清总钙超过2.58mmol/L称为高钙血症,血清总钙低于2.25mmol/L称为低钙血症。

11.低钙血症常见于:①成骨作用增强。②吸收减少③摄入不足④吸收不良⑤其他:坏死性胰腺炎,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需要钙量增加,若补充不足时,使血钙减低。

12.血氯参考值:95-105mmol/L。血清氯含量超过105mmol/L称为高氯血症。血清氯含量低于95mmol/L称为低氯血症。

13.血磷参考值:0.97-1.61mmol/L

14.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3-8小时时肌酸激酶(CK)水平即明显增高,其峰值在10-36小时,3-4天恢复正常。

15.酸性磷酸酶检测主要用于前列腺疾病检测。

16.血清AMS(淀粉酶)一般于发病6-12小时开始增高,12-72小时达到峰值,3-5天恢复正常。

1.免疫球蛋白Ig: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

2.免疫球蛋白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也是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Ig.

3.IgG病理性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4.免疫球蛋白M(IgM):是初次免疫应答反应中的免疫球蛋白,是最早出现的抗体,也是分子质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IgM呈阳性,提示早期感染。

5.免疫球蛋白E(IgE):为血清中最少的免疫球蛋白,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

★IgE,IgM阳性提示病程处于早期,是早期诊断的指标。IgG阳性提示疾病已经是恢复期。

6.甲胎蛋白(AFP)的临床意义:①原发性肝细胞癌时患者血清AFP增高,大约50%的患者AFP>300ug/L。②生殖腺胚胎肿瘤,胃癌或胰腺癌时其含量也可升高。

③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它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④妊娠3-4个月孕妇AFP 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

7.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表示患者近期内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8.TORCH试验是妇产科前的常规检查项目,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的病原抗体检测。

9.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的参考值:①非特异性抗体的定性试验②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的确诊试验。

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DNA测定参考值:①筛选试验②确诊试验。

1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

12.C反应蛋白

㈠参考值:<2.87mg/L

㈡临床意义:CRP是急性时相反应极灵感的指标。①CRP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②恋爱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③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④鉴别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

13.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组成的一个酶家族,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中的内酰胺环结合并打开β-内酰胺环,导致药物失活。

辅助检查(前面带★的是老师最后总结的重点,没有★的是上课说了的重点)

★1.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2.心电“向量”: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3.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②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③P波与PR段合计为PR 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④幅度最大的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⑤除极完毕后,心室的缓慢复极过程形成ST段,而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形成了T波。⑥QT间期为引起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⑦U波代表动作电位的后电位。

4.心电图导联: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

★5.肢体导联包括㈠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

㈡加压肢体导联:aVR. aVL. aVF

★6.胸导联检测电极具体的安放位置:①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②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③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④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⑤V5位于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⑥V6位于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处。

★7.心电图的一个小格长(横轴代表时间)为0.04s。高(纵轴代表振幅)为0.1mv。

★8.心率的测量。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

9.平均心电轴:

㈠概念: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㈡测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Ⅰ和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是否发生偏移:若Ⅰ和Ⅲ导联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为正向波,可推断电轴不偏。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Ⅲ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属于电轴右偏。若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Ⅰ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属于电轴左偏。

★㈢临床意义: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90°.电轴位于-30°~-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18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90°~-180°范围传统上称为电轴极度右偏。

★11. P波:①时间:正常人的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秒。

②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③P波方向在ⅠⅡ aVF V4-V6 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12.心率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秒。

★13.QRS波群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14.①肢导低电压: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和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

②胸导低电压: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和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

15.室壁激动时间(类本位曲折时间或R峰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16.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成人ST段抬高在V2和V3导联较明显,可达0.2mV或更高,且男性抬高程度一般大于女性。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很少超过0.1mV。

★16. Q波:①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aVR和Ⅲ导联外)。

②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1/4

③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17.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18.“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称为~.

★19.二尖瓣型P波:P波增宽,其时限≥0.12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0.04秒。以ⅠⅡaVL 导联明显,又称~。

★20.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特征

㈠QRS波群电压增高,常用的左心室肥厚电压标准如下(标准见书495)

㈡出现额面QRS心电轴左偏。

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秒

㈣在R波为主的导联(如V5,V6导联)上,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0.05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上则反而可见直立的T波。此类ST-T改变多为继发性改变,亦可能同时伴有心肌缺血。

★21.典型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面向缺血部位的导联常显示缺血型ST段压低和T波倒置。

★22.心肌梗死的分期:①超急性期(也称超急性损伤期)②急性期:(发病时间)开始于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到数周。(心电图特征)心电图呈现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继而逐渐下降;心肌坏死导致面向坏死区导联的R 波振幅降低或丢失,出现异常Q波或QS波,T波由直立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坏死型Q 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在此期内可同时存在。

★23.窦性心动过速: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符合窦性心律的条件,称为~

★24.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符合窦性心律的条件,称为~

★25.①二联律:期前收缩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

②三联律:指每2个窦性心博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26.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P波。

②期前出现的QRS 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秒。③T波方向多与QRS 的主波方向相反。④往往为完全性代偿性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27.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早搏)心电图特征: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②P'R间期>0.12秒。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2倍。

★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②频率160-250次/分QRS形态正常③时有突发突止,节律快而规则。

★29.心房颤动的心电图特征:①正常的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最明显。②心房颤动波可较粗大,也可较细小。③房颤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RR绝对不齐,QRS波一般不增宽。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doc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2体格检查,,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咯血定义,4 '呼吸困难定义,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1心 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胸痛的病因, 9中心与周围性紫组不同原因,1Q心原性与肾 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H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 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艮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艮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5.颈静脉 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1桶状胸 义,9深大呼吸,潮式 及间停呼&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吸 Id 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Z 三种呼吸音的 区别 H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 别 的综合体征。 18、震颤定义与杂音的辨证关系 H 心脏叩诊的方法,左右心界的组成,心浊音界改变的原因(左室 肥大、右室肥大肺脉高压,心包积液,左气胸及胸腔积液) 2Q 心脏听诊内容,听诊部位, 21、早搏及房颤的体征,室早及房颤的B3G 表现。二、三联律的概念。 22第一.二心音的鉴别,23.第一心音增减及第二心音增减的意义, 24钟摆律,胎心律 25.第二心音分裂的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正常人,二狭,RBBB DG 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 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 H 心尖搏动点的位「 ,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化

临床诊断学考试重点

二、各章重点(按照课件顺序) (二)发热:当抗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得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1热型及其临床意义(选择或者名解,要注意写“此种热常见于……”) (1)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得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与伤寒高热期。 (2)弛张型: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与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型: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型: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 (5)回归热: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回归热,周期热,霍奇金病。 (6)不规则热:指发热得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 2呼吸困难病因分析(只记病因即可)。“三凹征”必考,肺性呼吸困难临床分类(类型、特点与病因) (1)病因肺源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液性 (2)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患者,因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故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与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为三凹征,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常见于气管肿瘤、气管异物、喉痉挛。 呼气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气费力、呼气时间明显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干啰音,常见于哮喘。 混合性呼吸困难得特点就是呼吸气都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变浅,听诊肺常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常见于广泛肺实变与肺间质病变以及阻塞性肺气肿。 3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得三大特点,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酸中毒性大呼吸得常见两个疾病。 (1)左心衰竭呼吸困难特点 △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仰卧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回心血量↓、膈肌位置↓)→强迫体位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睡时迷走兴奋性增高,冠脉收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降低;卧位,膈肌上移,肺活量减少; 卧位,静脉回流量增多,肺淤血加重。 (2)粉红色泡沫痰——急性左心衰 (3)酸中毒性大呼吸(Kussmaul呼吸):常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思考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急性左心衰引起。机制①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下降→心功能下降②回心血量上升→肺淤血加重 5咳嗽得音色等(选择题,老师尤其提到“金属音”),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与红砖色痰(这两个老师没提,顺带瞧瞧吧) (1)音色:指咳嗽时声音得色彩与特性①嘶哑:声带炎症或肿瘤等②犬吠样:会厌、喉部病变或气管受压③金属音调样:纵隔肿瘤、主动脉瘤、肺癌④微弱:极度衰竭或声带麻痹 (2)性质:铁锈色痰(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粉红色乳状痰(金葡菌)、灰绿色/红砖色痰(克雷伯杆菌)

学校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学校管理学》本科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绪论 提纲: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的概念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学科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管理学的萌芽阶段 二、学校管理的形成阶段 三、学校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意义 二、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原则和方法 思考题: 1、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和人的身心发展 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 支。 2)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 4、学校管理学的构建原则 1)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研究与分解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硬”管理研究与“软”管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5、研究学校管理学的现实意义 1)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快速培养大批学校管理人才,提高整个学校管理队伍的 素质。 2)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学习和研究学校管理学有助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改善学校的管理现状,提高学 校的管理工作水平。 第二章学校管理理念 第一节学校管理理念概述 一、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

二、学校管理理念的基本释义第二节人本管理理念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 二、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实现 思考题: 1、理念的概念 “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 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 2、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是什么? 学校管理理念是指人们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 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管理价值取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3、什么是人本管理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的“本”是“本位”、“根本”、“目的”的意思,人本管理是指以人 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层涵义: (1)依靠人一一全新的管理理念 (2)开发人的潜能一一最主要的管理任务 (3)尊重每一个人一一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 (4 )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一一组织成功的基础 (5)人的全面发展一一管理的终极目标 (6)凝聚人的合力一一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 (1 )点亮人性的光辉; (2)回归生命的价值; (3)共创繁荣和幸福。 4、如何实现人本管理 1)科学地看人 2)科学地用人 3)科学地培养人 5、什么是公正? 公正或正义是指制度的道德、制度的德性,是指称社会基本结构的属性是否道德的一个概念。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 6、如何体现公正? 从管理哲学和管理伦理学的角度看,公正是人、社会和组织相互关系的合理状态。它所反映的是个人和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利益关系。 一是表现在人身关系上,公正反映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正首先是人身权利的正当 占有和维护,以及对自我和他人基本权利的承诺。 二是从个人与社会(包括各种群体、集团、民族、组织机构等等)的关系来看,公正代表社会的合理利益分配尺度(包括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尺度)和正当秩序的安排。 公正在实质上是一种使个人、组织与社会能够公平、合理、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 7、学校管理公正理念的体现

诊断学复习资料整理

诊断学 第一篇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发热的机制 ⑴致热源性发热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 ①外源性致热源包括: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糖体成分及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②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⑵非致热源性发热: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②产热过多③散热减少 2.发热的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分为 ①低热:37.3~38℃②中等度热:38.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以上 3.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⑴体温上升期:常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现象。 ★(填空)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②缓升型 ⑵高热期: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 ⑶体温下降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4.举例说明发热的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的定义仅为了解,背热型及临床意义即可。) ⑴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⑵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⑶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⑷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⑸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⑹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5.非感染性发热临床常见病因 ⑴无菌性坏死组织⑵抗原抗体复合物⑶内分泌代谢障碍⑷皮肤散热减少⑸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⑹自主神经系统紊乱

诊断学考点汇总

诊断学 名词解释: 1. 稽留热:是体温恒定在39-40 ℃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 2. 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客观上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可见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呈端坐呼吸及发绀。见于支气管炎,肺炎等。 3. 莫非氏征(Murphy):检查时医师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吸气,宰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吸气终止。见于胆囊炎。 4. 移动性浊音:检查者自腹中部脐水平面开始想患者左侧叩诊,发现浊音时,扳指固定不动,嘱患者右侧卧,再度叩诊,如呈鼓音,表明浊音移动。同样方法想右侧叩诊,叩得浊音后嘱患者左侧卧,已核实浊音是否移动。这种因体位不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 5. 主诉: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包括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状及持续时间。主诉必须包括症状、部位、时间。 6. 肝颈静脉反流征:当右心衰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见于肝硬化。 7. 潮式呼吸:是一种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变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等。 8. 周围血管征:由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组成,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9. 肺型P波:P波尖而高耸,电压≥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见于右心房肥大,肺心病等。 10. 腹膜刺激征:板状腹,压痛,反跳痛组成,见于急性腹膜炎,胃肠穿孔等。 11. 抬举性心尖搏动:心尖区徐缓、有力、较局限的搏动使手指尖端抬起,见于左室肥厚等。 12. 弛张热: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温差超过1C°,但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体温。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3. 三凹征: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三凹症”。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当伴随出现发绀、双肺湿罗音和心率加快时,提示左心衰竭。 14. 眼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X)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X)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X)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X)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X)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X)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X)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X) 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X) 2、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3、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X) 4、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X) 5、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X) 6、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7、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8、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9、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X) 10、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X) 11、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12、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3、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X) 14、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X) 15、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2、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3、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X)

诊断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诊断学》重点 1.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2.体征:患者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与生育史、家族史 4.主诉: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5.现病史的内容:①起病的情况与发病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发展与演变⑤伴随症状⑥治疗经过⑦病后一般情况 6.发热:机体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分度:低热3 7.3~38℃,中等度热3 8.1~39℃,高热3 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布氏杆菌病)、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7.稽留热: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温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8.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高热与无热反复交替,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0.发热的原因:①感染性发热:病原体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最常见)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由于组织细胞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组织坏死产物的吸收,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发热),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的特点是高热无汗),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③原因不明发热 11.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12. 全身性水肿:心源性水肿、肾源性水肿、肝源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14.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表现。即紫绀。分为中心性发绀和周围性发绀,前者表现为全身性,皮肤温暖,多由心肺疾病引起SaO2降低所致;后者表现的发绀出现在肢体末端和下垂部位,皮肤冷,系由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如左心衰 15.呼吸困难分为:肺源性~(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心源性~、中毒性~、神经精神性~、血源性~ 16.三凹征:又称吸气性呼吸困难,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不能顺利进入肺,当吸气时呼吸肌收缩,造成肺内负压极度增高,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17.心源性哮喘: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地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得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P1 2、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21 3、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P62 4、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中心大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P68 5、封闭原理:即管理系统是由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反馈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返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发出新的指示,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P92 6、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个人对实践经验的认识。P147 7、管理的民主化原则: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P156 8、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营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P160 9、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最大特点为:(1)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即上级有权向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下级必须服从。(2)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贯彻执行,不允许有对抗行为。P179 10、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经济方法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P181 11、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是用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P182 12、目标管理方法:管理者与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P182 13、领导艺术:是一种领导方式,但不是一般的领导方法,而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这与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P209 14、科学化原则? 简言之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填空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科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政策性很强。P8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X:古典管理理论,表现人性的灰暗。Y:行为科学理论,表现人性的积极面与光明。Z:权变理论,权力掌握在领导人手上。P11 3、教育思想的特点:(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2)教育思想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根本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的知道思想。P42 4、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可分为三种类型:委员会制(强调集体领导)、一长制(强调责任制)、党委领导制(强调党对学习的具体领导).p64 5、委员会制是集体领导制,或叫集体管理制。它的特点是通过会议来进行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P64 6、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实质上即一长制。一长制的特点i责任制和内行领导。P65 7、党委(总支、支部)领导制,是另一种形式的委员会制。在重大问题上须经会议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是的组织原则。P64

诊断学学习方法

诊断学是我们所接触的第一门临床医学课程。临床医学课程跟生理生化这些基础医学课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临床课的内容都写得非常的详尽易懂,基本上不会有写得有所保留,让人不明白的地方,所以临床课比起基础课,即使是通过自学也能弄懂大部分的理论知识。但是临床课的实践部分的重要性也会相应的增加,当见习实习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将临床课的知识加以应用。另外还有一点就是随着内容条目的易懂性增加,文字量和记忆量也会随之增多,因此临床课的书都会比较厚,记忆是学习该类课程的主要难关。 诊断学并非是学习怎么去诊断一个具体的疾病,这是内科、外科等具体临床课的任务。诊断学是学习怎么从病人身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出一个诊断的方向,从而延伸进行进一步的信息采集,通过整合采集到的信息,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说的简短一点,就是临床思维。 诊断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下面将会分别讨论。我采取的顺序是授课顺序,而不是临床工作中的顺序: 一、体格检查 中山医临床五年制在大二下学期将会开始学习诊断学的体格检查部分,其他的专业如口腔则会等到大三上学期才会开始直接学习全书,临床五年制也会随之学完其他的部分。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诊断学会适应专业的属性称为健康评估,不过我并没有接触过健康评估的任何内容,因此我也只能按照临床口腔公卫等的要求进行阐述。下面进入正题。 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查方式,通过它能获得诊断所需的第二批信息。体格检查只需用自己的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即可对病人进行一个最初的临床判断,即检体诊断。感官检查是这个部分的重点掌握内容,并不是说工具检查不重要,而是工具检查一般学个两三次就会了,并没有什么难度。 体格检查有视触叩听嗅五种检查方式,但是由于嗅诊并不是每个领域都用得上,因此重点掌握的是视触叩听。在见习实习中需要反复练习,因为它是最最基本的基本功,别小看这个检查,通过检查我们不仅要对病人进行检查,还要同时问诊(语言接触),通过交流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的采集信息,而且体格检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诊断结果,检查的时候,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照顾,比如尽量减少身体的翻动,检查完之后整理好衣服和盖好被子等,我们面对的是人,不是练习用的模型。 关于检查的方法,我不再赘述,因为如前文所言,书上写的相当详尽,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学习的途径。 第一就是要认真学习好书本的理论知识,明白视触叩听各种检查包括哪几种方式,病人的异常状态应该怎么描述,这些异常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属性(看起来怎么样,摸起来怎么样,听起来怎么样)是怎样的,提示可能是什么疾病导致的等等。 第二就是学习的重心——实习课。光有理论知识究竟只能沦为纸上谈兵,最多能拿去考研,要是有志于成为一名医生,就需要不断的实践。诊断学的授课方式是不同的班级会由不同的附属医院带教,一个班的理论课和实习课都会由同一个附属医院负责,体格检查考试亦同。在医院的带教室里,大家会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组由一名老师带教,老师会回顾一下理论知识,然后就会示范检查并让同学互相练习。既然有示范,自然就要有模特,当然这个模特肯定是男生的,我觉得,男生应该踊跃一些当模特去示范,因为老师们都是长期战斗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检查手法都是很到位的,当模特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老师的检查和自己的身体,知道检查的力度和手感,很多人对体格检查感到困难,并不是不会手法,也不是找不到位置,而是不知道自己检查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感觉,到底是不是对的。自己当模特,就会知道这种感觉。 第三就是不断的练习,由于临床的时间充裕,一般同学们都会平时疏于练习,不过说实话大二下学期的压力真的不大……而且大三才学习的口腔等一般也会这样……我自己也不幸堕入此懒惰循环,不是个好例子。所以大家自己努力吧!每逢体格检查考试的前一个星期,都会有一个现象,就是女生集体冲入男生宿舍对男生动手动脚……哦不对,是检查身体,临床由于此时正值盛夏,不会怎么样,但是口腔等则是适逢深秋,女生手脚就请快一点,不要冻坏男同志了……= = 第四就是体格检查阶段有小测,对,实习课上每一个部分的检查开始之前都会对上一次的部分进行小测,内容可以参考诊断配套书的那本《检体诊断学实习手册》,顺带一提,诊断除了课本还有很多配套的实习用书。这些小测的题目都是英译中和简答,而且有可能会在理论考中出现。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诊断学基础必过重点

诊断学重点内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 .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_复习资料

. .. . 诊断学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绪论 1、症状概念, 2、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 2、正常体温、稽留热、弛张热的定义, 3、咯血定义, 4、咯血与呕血区别 5、呼吸困难定义, 6、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 7、心原性呼吸困难的特点 8、胸痛的病因,9、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原因,10、心原性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 11、肝原性水肿表现特点 12、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 13、呕血的常见原因,出血量的估计,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 14、黄疸(和隐性)的定义,三种黄疸的鉴别,15、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第二篇问诊 1、问诊的内容, 2、主诉的定义和组成

3、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由哪些组成,与既往史有何不同第三篇检体诊断 1、体检基本方法有哪些?触诊的方法有哪些?叩诊的方法,体型的分类 2,常见面容,三种体位,皮肤发黄二种原因的区别,红疹与出血点.. z. . .. . 的区别,蜘蛛痣与肝掌购 3、霍纳氏征,瞳孔大小的改变, 4、扁桃体肿大的分度, 5、颈静脉怒张的定义 6、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听到血管杂音的意义, 7、桶状胸 8、胸式(男,小孩)腹式(女)呼吸增减意义,9、深大呼吸,潮式及间停呼吸 10、触觉语颤、听觉语音的定义及方法,增减意义、 11、正常胸部叩诊音(4种),肺下界及移动度,12、三种呼吸音的区别 1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听诊意义,14、罗音产生机理,二种罗音的鉴别 15、胸膜磨擦音的听诊特点,16、肺实变、肺气肿、胸腔积液、气胸的综合体征。 17、心尖搏动点的位置,范围,左、右心室肥大及纵隔移位时的变

诊断学内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单选,填空,改错,简答,分析病例(具体分值未定) 重点:基本概念,大题方向,1.腹部检查,2.呼吸系统,3.循环系统,4心脏检查,病例分析心电图(不会特别难的心电图) 老师上课提过的重点:名解:发热、水肿、咯血、三凹征、呕血、语音震颤、奔马律、开瓣音(P156) 其他:病历书写,稽留热、弛张热、全身性水肿(心肾肝,及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呕血病因、失血性周围衰竭指标(P30)、便血临床表现、黄疸分型及临床应用、胸廓扩张度(P130)四种呼吸音特征(P137)心尖搏动(P145)5个听诊区(P151)杂音强度分级(P159)生理性与器质性收缩期杂音鉴别(P160)※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及关闭不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肠梗阻体征(P198) 课件上重点及思考题: 1.腹痛伴随的症状不同提示疾病不同:(P35) 伴发热: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 伴里急后重:细菌性痢疾、直肠炎、直肠肿瘤 伴明显消瘦: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 伴皮疹或皮下出血:败血症,伤寒、副伤寒、麻疹 伴腹部包块:胃肠道恶性肿瘤、肠结核、 伴重度失水:分泌性腹泻、霍乱、细菌性食物中毒 2.咳嗽伴随症状:(P17) 3.掌握咯血与呕血的鉴别(P18) 咯血呕血 病因肺TB、支扩、肺炎、肺脓消化性溃疡、肝硬化、 肿、肺癌、心脏病出血性胃炎、胆道疾病 先兆咽喉痒感、胸闷、咳嗽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出血方式咯血呕血 血色鲜红、有凝块棕色.咖啡样.多无凝块 血中混合物痰、泡沫食物残渣、胃液 PH 碱性酸性 黑便或血痰多无黑便、血痰数日多有黑便、无血痰 4.发热热型与疾病诊断的相关性 ①、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持续高热(T>39°C~40°C)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波动≤1°C。如:大叶性肺炎,伤寒 ②弛张热(败血症热):remittent fever ?高热常>39°C ,最低时也高于正常 ?24小时内波动≥2°C。如:败血症,重症结核 ③、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骤升与骤降型,波幅大似尖峰状 ?高热期与无热期短期内反复交替。如: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④、波状热:undulant fever 体温逐渐上升≥39°C ,数天后逐渐下降正常(缓升与缓降型,似波浪状),持续数天

诊断学重点

单选60个大题4个 诊断学: 1,发热热型发热伴随症状(理解:头痛/发热伴寒战见于什么病,或给一个病史问是哪种热型)先头痛再发热,先发热再头痛是脑膜炎 2,水肿肾源性PK心源性(书上的表P16,开始部位发展快慢伴随症状),心源性静水压,肾源性 3,贫血(主要观察口唇睑结膜甲床等)黄疸检查皮肤巩膜 4,咳嗽与喀痰,肺结核咯痰少,痰多的支扩和肺脓肿。中枢性心血管。泛读。 5,咯血PK呕血,表P27。出血部位不同导致大便颜色不同 6,心悸,了解概念,不适感。Eg.不是心跳加快,甲亢能引起心悸。 7,恶心与呕吐(喷射性,反射性) 8,腹痛(不同部位的临床意义)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炎;右上腹疼痛:肝脏。剑突下胃,脐周肠炎。血尿:若尿痛伴血尿考虑什么疾病:尿结石。 9,关节痛(风湿性,痛风,类风湿)类风湿手梭形肿胀,风湿手无变形。 10,问诊主要是问诊技巧(儿科问诊,妇科问诊也看一下)下面哪种属于既往史……精神科对于不配合的病人哪种询问是不合适的:继续?问家属?等一下再问?儿科,14岁以下,家族史问到祖父母一辈。 11,体格检查触诊手法。腹部触诊手和腹部在一个平面。若有大量腹水,应用哪种触诊,冲击触诊。 12,面容。典型容貌。P122 13,蜘蛛痣。很重要。上腔静脉分布的地方。 14,淋巴结肿大:炎性,肿瘤,结核 15,眼外肌活动方向神经支配。巨颅落日征。 16,眼底镜进光角度,泪囊检查部位内眦。 17,正常鼻甲胆脂瘤的表现。P146 18,扁桃体肿大分度 19,甲状腺肿大分度哪些情况引起气管偏移。 20,肝颈静脉回流症。胸骨角解剖意义 21,皮下气肿常见于?哪种病不会引起皮下气肿。 22,扁平胸桶状胸常见于? 23,胸腹壁静脉曲张方向?哪种阻塞哪种方向 24,呼吸深度,呼吸节律和幅度。胸式腹式呼吸。P184 25,语音震颤增强见于?情况,减轻见于?情况。实变巨大空洞压迫性肺不张 26,正常呼吸音3种特点听诊特点,听诊部位 27,干湿罗音特点临床意义,分类,每类由什么引起,有什么病。 28,心前去隆起常见于?先心病,心包积液 29,震颤多为器质性病变4级或以上杂音才出现心前区搏动反映左心室状况。 30,心包摩擦感PK胸膜摩擦音,各自特点,区别。胸膜摩擦感屏住呼吸没有了。 31,心界临床意义,梨形心等 32,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关闭不全杂音。听诊的内容顺序及几个基本杂音,在哪个时期哪个地方出现。先心病的几种心音,室间隔缺损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房间隔缺损稍高。动脉导管未闭在左边第二肋间隙或更靠外听到机器样连续杂音。双期杂音(来源于收缩和舒张期)和连续杂音(不变)区别。 33,腹壁色素沉着。什么病沉着在哪儿。Addison色素沉着于眼皮等褶皱处。 34,胃肠型和蠕动波(发生梗阻时才会出现)听诊:正常只能听到肠鸣音。 35,移动性浊音液体量>1000ml可用叩诊移动性浊音液波震颤(3000-4000ml时可用此查)肝浊音界消失见于哪些病:胃肠穿孔,有气。 36,腹部触诊肝脾肾腹膜刺激征。 37,肝脏触诊8点,有哪些内容,查脏器时打括号写有哪些脏器。有心衰竭引起肝淤血出现肝颈回流征 38,振水音清晨空腹时查,有什么疾病。哪些脏器随呼吸要运动:肝脾胆…… 39,腹部肿块,疾病检查等(有可能考大题) 40,前列腺触诊增生肥大/癌情况下的触诊,肛门直肠生殖器用肘膝位检查。 41,女性生殖器。内外生殖器分别包括哪些。 42,周围、中枢神经损伤(哪种表情查的哪种神经,esp面神经,周围中枢损害的区别)肌肉骨骼系统脊柱僵直是

诊断学教学大纲(整理总结)

《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收集和获取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方法及意义,并通过诊断思维,对临床资料分析归纳,做出诊断。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专业使用。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 第六版)教材。 大纲对教学深度的要求分四种: 1、掌握: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课堂上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对此内容的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深入了解,融会贯通,牢固掌握。 2、熟悉:要求熟悉的内容要重点讲解,使学生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 3、了解:对要求了解的内容概括讲授,扼要介绍一般规律及进展。 4、学会:要求学生熟悉其操作方法、步骤,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进行操作。 未列入大纲的部分内容及大纲中注明自学的内容均供自学参考。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含儿科、妇产科专业方向)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学等专业教学计划,诊断学教学总时数135学时,其中理论深讲授81时,实验课54学时。各章

'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二)熟悉:诊断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 (三)一般介绍: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诊断学的进展。 第一篇问诊 第一、二、三章问诊的方法技巧及问诊的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熟悉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 (一)详细讲解: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 (二)重点讲解: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一般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发热的概述。 (二)掌握:发热原因和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常见的三种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 (三)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起病方式、过程。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发热的病因与分类,三种常见热型。 (二)重点讲解:发热的概念,发热的三个过程。 (三)一般介绍:发热的伴随症状。 第二节皮肤粘膜出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整理后)

一、名词解释 1.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 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 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 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 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 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 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 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 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 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 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 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 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 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23. 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24. 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25. 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 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27.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