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说明;本文主要论述主要论述宗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内用摘要;

1,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基督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4,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关键字;中国文化文学,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

正文;

宗教是各民族都有的普遍现象。宗教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很大。特别是佛教对中国的影响较大。佛教在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就如同那些典故、成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民间传统风俗,很多都打上了佛教的印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诗歌、小说、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石窟等,所以说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重要的、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佛教经典的文体和佛教理论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生命观念以及佛教宣传方法的冲击、渗透、感染、影响。

下面我从中国文学方面说说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学如《诗经》等原重人事,庄子散文富于玄思,达观任运,顺应自然,汉赋重描绘山川风物,而佛教不同,主张就人生而观其无常苦空,就宇宙而知其变转幻化,从而为文人开拓了新意境。

中国固有文学较少幻想力,很少超时空、超现实的幻想,偏重于写实的描述;佛教则富有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幻想力,表现出浓烈的浪漫色彩,影响所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好大不经,奇谲无已,虽邹衍谈天之辨,庄周蜗角之论,尚未足以概其万一。”(范晔《后汉书》)

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白居易:《酒筵上答张居士》

但要前尘减,无妨外相同。

虽过酒肆上,不离道场中。

弦管声非实,花钿色是空。

何人知此义,唯有净名翁。

禅与诗

唐代禅宗兴起和唐诗蔚为一代文学精华几乎同时,归趣根本不同的宗教与文学相得益彰,这其间存在着相互联结的

内在因素和并行兴衰的变化轨迹。

禅和诗都需要内心体验,都重视象喻和启发,都追求言外之意。禅宗这种宗教实践和诗歌创作实践的某些类似性,提供了二者相互沟通的桥梁。

禅宗自南朝竺道生唱导佛性论、顿悟论逐渐演变而成,唐诗则由南朝“永明体”和山水诗缓慢蜕变而来。

禅对诗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即把禅意、禅味引入诗中

一方面是以禅喻诗,即以禅宗的观点论诗

王维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荑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而从和佛教有关的作品来看,最成功的,莫过于《西游记》。通过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故事本身,使用了许多幻想、夸张的手法,这是佛学的特点;而作品本身,就是和佛教息息相关的;而且,作品所展示的思想,就是佛学的思想。

佛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最为关键的在它对中国文人内心世界的启示,在它通过翻译实践对中国语言形式的丰富,在其奇幻夸饰的想象给予中国文学的刺激。

佛教为中国文学带来了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教情趣,也为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文体和新的意境。佛教在中国文学史上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存在较多值得肯定和批判继承的合理因素。

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7世纪中叶伊斯兰教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伊斯兰教。唐、宋、元三个朝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迄止明代,中国先后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东乡、撒拉、保安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各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产生了深刻影响。伊斯兰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合,成为各穆斯林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宝库。

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化

体系,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各自又都是博大精深的综合性的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本身就是阿拉伯帝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兼收并蓄,广泛继承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将东西文化熔化为一炉。“它不仅是古代各种文化的拼凑,而是原有文明的新的综合。它虽然来源不一,但却明显带有阿拉伯伊斯兰教的特征。”伊斯兰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伊斯兰哲学与中国儒家思想及中国传统观念相互融通,铸造出以回族为主的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文化中也有类似于中国“中庸之道”的思想,例如,在钱财问题上,伊斯兰教既反对吝啬,也反对过分,其倡导的消费原则是正当、道德、适中,《古兰经》要求穆斯林“既不挥霍,又不吝啬,谨守中道”;在对待日常的物质生活方面,《古兰经》主张人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就是说既不要禁欲,也不要纵欲;对待敌对的进攻,《古兰经》主张“你们当为主道而抵抗进攻你们的人,你们不要过分,因为真主不喜爱过分者”;对待前定,伊斯兰教既承认前定,又反对宿命论。在伊斯兰教派中有“麦吉尔教派”,又称“中庸派”,其主要纲领是不卷入各种纷争和内乱,把一切交给真主判断。

伊斯兰教追求知识,崇尚理性,这与中国文化也相当接近。《古兰经》说:“真主的仆人中,惟有学者敬畏他”,“真主以真理造化这一切,他向有知识的人解释种种迹象”,“你说:‘有知识与无知识的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穆罕默德的圣训说:“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职”,这就把学习任务提到最高的限度。又说:“你们要学习,从摇篮学到坟墓。”这就说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即活到老学到老。中世纪伊斯兰世界科学昌明,学术活跃,追求学问蔚然成风,无不与《古兰经》崇尚理性,倡导知识有关。中国文化崇尚实用理性,尊崇知识,爱好学习,是人所共知的优良传统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由于基督教在中国近代传入,对中国近代文风影响较大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来华传教士人数急剧上升,并以条约为护符进入中国内地活动。基督教义及西方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对长期处于封建愚昧状态下的中国人民,起到了清醒的作用。

基督教的爱的观念是中国现代作家认知最深,表现得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冰心、沈从文作品中的“爱”带有准宗教性质,尤其是偏重于爱的普遍性,无所不在,它可以拯救人

的轻生,救赎人的罪恶,这种近似基督教的爱的观念无疑有别于传统文化的人伦之爱。现代作家不仅仅把爱限制在人间,作人道主义的阐释,并且还引向神性,表现爱的澄明世界,照亮内心的意义

真正表现基督教文化的“灯”之功能的是基督教的“牺牲”、“忏悔”观念对中国现代作家生存方式及创作态度的深刻影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种献身、救世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人格很有关系。基督教以“原罪”、“沉沦”、“复活”等为理论基础,拯救沉沦的芸芸众生,牺牲自己,以求精神复活。中国现代社会历史的复杂和曲折,劳苦大众因受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浸染而愚昧和麻木,这对现代中国作家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基督教的先知者受难与人类沉沦的观念。

80年代,被中国作家所推崇的是西方的现代派文学,具有强烈非理性色彩的存在主义和新传统神学思想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海子在思想上属于早起和先行的诗人,并将其思想情感与深切而宏大的感受连接起来,以独一无二的艺术方式表现于作品之中,感动、迷醉、同时也困惑着一代读者。我们从他的诗中尤其是长诗中可以看到圣经影响的明显痕迹。作品充满宗教思想、宗教意象和宗教语言。这不禁令人想起同样受基督教影响很深的艾青,他的太阳组诗和北方组诗,

基本上也是以前者歌颂光明和希冀,以后者描写苦难和挣扎。海子的诗比艾青多出一种情感,就是感恩。这种对上苍的感恩称谢的情感,显然来源于圣经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西方消极思想涌入,社会上出现了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人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理想被嘲弄,被遗弃;伦理观念混乱,道德滑坡。这时受宗教影响的文学呼唤人的神性,张扬人生的超世性,以此来反拨过度的世俗化倾向。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贾平凹的《高老庄》、《秦腔》等都不同程度的在作品里喊出神圣的声音。

道教对中国文学影响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长的宗教

道教的创立,便与鬼神相连、与仙境相关。虚无的鬼神,缥缈仙境的出现,说明道徒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而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想象。

道教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其生存观是以生为乐、以长生益身为大乐、以修真成仙为极乐,这一点正好吻合了人们生存欲求,正好与佛教以生为苦、以死为解脱相反。所以,自唐代以来,很多文人士大夫都信奉道教。道教的神仙境界和意象,让历代文人创作出瑰丽、神奇色彩的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特色。

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几乎都受到道教的影响,都或多或少与道教有关

《三国演义》中便塑造了不少道教人物,如太平道的领袖张角、五斗米教的领袖张鲁。至于诸葛亮、司马徽等人是属于具有道教色彩的隐士。诸葛亮能未卜先知、神机妙算、呼风唤雨,道士味极浓,从他身上,集中表现了道教文化的丰富内涵。

《水浒传》将道教神仙置于崇高的地位。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是道教的九天玄女。“玄”是深奥神妙的意思。《老子》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女即是神女。玄女生活在九重天之里,故又称九天玄女。《水浒传》中梁山首领宋江夜梦九天玄女,玄女亲授天书给宋江,并说:“此三卷天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此外,还有张天师、公孙胜及其师傅罗真人等,他们都能腾云驾雾、作法除妖等道术,而“替天行道”的旗号,实际上也是要实现道教的理想。

《西游记》中记载了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就是道士。孙悟空西天取经途中,遇到危难之事,就到天庭请张(天师)、葛(洪)、许(逊)、邱(处机)四大天师下凡协助除妖。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及道教的共同之处

都涉及有因果报应,都相信前世今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要求行善

参考文献;

(1)祁志祥《佛学与中国文化》,学林出版社。

(2)牟钟鉴等著《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冯今源:《从回族汉文匾联看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特色》,《中国伊斯兰文化》

(4)卿希泰《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

(5)孙益平《中国传统文化丛书道教文化》

(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同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