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老表由来

江西老表由来

江西老表由来
江西老表由来

江西老表由来

“鄱阳湖的草,江西人的宝”

“崇明人猜天,江西人识宝”

“江西会馆的银子,贵州会馆的顶子,宝庆会馆的拳子”

然而现在江西人的形象是什么?我认为有一个词比较简洁地作了说明——“老表”。尽管这个词在我们原产地没有任何的贬义,而只是一种称呼的通俗表达,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省外人把江西人称之为“老表”,却传达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淳朴、善良、热情、落后、贫穷、封闭……,在不同人的眼神和话语语境中似乎有不同的内涵。“老表”一词所代表的似乎更接近“文学艺术”中的形象。是的,清末以来,随着中华帝国的殒落,江西不再展露唐宋时期的人才辈出、文化昌盛、经济繁荣之景象。王勃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似乎也成了滕王阁的历史遗迹。但我们不要忘记的是即使明与前清时期,江西人也依然牛气十足。江西商人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省区,湖、广、川、滇一些地方甚至“无江(西)不成市。”“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湖南当老板”,成为民间为流传的谚语。山西帮、徽帮、江西帮,在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成为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三大商人集团。江南之西道的江西人比之同时期的闽、粤人不知有多少倍的美誉度。毕竟这块土地上孕育了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汤显祖、宋应星、雷发达、朱耷等等国字号的文化名人。

几千年来,勤劳、好学、聪慧的江西人民在农耕经济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灿烂的精神文化。南丰蜜桔是著名的贡桔,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作为经济交往和贡品,突破了纯资源物质形态,创造了独特的蜜桔文化。广昌白莲始种于唐高宗仪风年间,南宋绍定元年就有“莲乡”之美称。文化底蕴的的深厚也使得江西人具备了吃苦耐劳、敦厚务实的特质。江西历史上,文学、艺术、史学、科技大师辈出,临川还被喻为“才子之乡、文献之邦”,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

古代的江西经济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之一,很多地方都是农桑富庶之地,这种“鱼米之乡”的无忧生活使江西人没有一种很强的自主经商意识,也造就了今日江西人勤奋务实、缺少冲击力、与世无争的中庸心态。

纵观中华民族文化史,对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定型产生主要影响的,是宋明以后在中国哲学占主导地位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南禅佛学与老庄道学。而理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这块土地上最后完成。禅宗的中国化,最后也是在江西得以完成。同时,江西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与传播地,至今仍为道教的活动中心之一。文化的包容性,使得江西人的性格也带有浓厚的兼容并蓄色彩。

江西的地理与人文也影响到了江西人的性格。从区域色彩看,江西属于“吴头楚尾”,加上是内陆城市,江西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封闭、保守、自满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而江西人当中,其先民很多也是因逃避战乱,为寻求安宁的环境才南迁而至,渴望和平、安居乐业的心态影响到后裔中。而长期熏陶的封建儒家忠诚思想及道家的无为理念,使安于现状、忠诚守信的烙印很深。

事实是江西近现代落后了,江西人慢慢就只剩下“老表”了。作为江西人,我想都不希望看到一个地域文化、经济和商业文明的逐渐消弱,江西人从来不缺智慧,能吃苦,有商业头脑,江西人需要在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展翅飞翔,我想这些分析更有利于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

附:“老表”来源于朱元璋时期

元末(十三世纪中叶),蒙古封建统治者为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维护其元朝特权,顽固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而这种暴政的产物,却是反元斗争的各种起义。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为了争夺天下,与占据汉口号称汉王的号一位起义军首领陈友谅,在江西鄱阳湖大战了18年。陈友谅出身渔民,兄弟众多,兵将骁勇,武艺高强,水上善战。据《余干县志》记载:公元1363年,陈友谅出动巨舰数十艘,水兵60万进围洪都(今南昌),在这次战斗中,陈军骁将张定边把朱元璋几乎打得全军覆没。朱元璋带着残兵败将,慌不择路,钻进港汉逃命。

浩瀚鄱阳湖八百里,天连水,水连天,朱元璋走投无路,仰天长叹曰:落此地步,岂非天绝我也!一连数天,他们挨饿受冻,沐雨栉风盲目地漂流着,退避着,终于靠近一块半岛陆地。经打听,此处名叫康郎山,属余干县地。村民们发现湖上漂来几条船,上前盘问,原来他们就是打过“扫除群寇,解除人民痛苦;实行仁义,不要贪图财货”旗子的朱元璋大军。大伙把他们救上岸来,安顿他们治疗养病,各家各户送来了粮食、猪肉、蔬菜,像亲人一样关照他们。朱元璋身中数箭,伤势很重,村民们把他藏在一个山洞中,请来郎中,每天给他抽箭治毒、敷药喂饭,使朱元璋很受感动。朱元璋问他们姓什么,村民们说,我们全村都姓陈。朱元璋高兴极了,我凤阳老家的娘舅也姓陈,说不定五百年前你们还是一家呢。如此说来,我和你们还是姑表兄弟喽!自此以后双方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老表”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乡亲们的照料,朱元璋得以康复。他以此为据点,收容旧部,招兵买马,屯垦湖田洲地,帮助村民发展生产,增加部队给养。两年多之后,朱元璋重整军威,20万水师在康郎山列阵而呼,在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下,朱元璋把大批渔船扎上芦苇草人,内藏燃油火药,乘东风火攻陈营,一场历时35天的水上大战,陈友谅被流矢射中头颅毙命,这一仗为朱元璋转变局势,既而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对康郎山人的支持与帮助感激涕零,离村时,他向父老乡亲表示说:我朱元璋如果得了天下,你们有什么事只管来找我,只要说一声是江西来的老表就行,我一定要报答你们的恩情。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即位,万人簇拥,三呼万岁,登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宝座。越数年,恰逢江西水旱接踵,灾害不断,老百姓挣扎在饥寒交迫之中。地方衙门贪官还要向老百姓征收田赋捐税,敛收财货,老百姓苦不堪言。此时,有人忽然想起了当今皇上朱元璋离村时说过的话,也许他真能开开天恩,于是,村里选了三个有胆有识的人去找他。

三个村民水陆并进,日夜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南京。乡下人进京,哪知皇宫大院的森严,左求情,右磕头,送礼塞腰包也总是见不到皇帝。他们出于无奈,只得冒死来到皇宫前打钟撞鼓。钟鼓惊动了皇帝,他问道:“何人大胆惊驾?”太监唯唯回报:“三个江西来的百姓,说是圣上的老表,口口声声要求见驾。”朱元璋一听,忽然想起当年康郎山落魄的情景,大手一杨:快天中门,大礼相迎。朱元璋御驾接见江西来的“老表”,问明缘由,好言相慰,好酒相待,当即下旨,拔出大批银钱粮草赈济江西灾民,康郎山则永远免交粮赋税收,传谕各州、府、县。

从此,“江西老表”就在全国各地传开了。

故事:老表的热情出了名

驰名中外的陈毅元帅,当初在赣粤边区坚持游击战争时,同样与赣南老表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结下了没齿难忘的深情厚谊。全国胜利后,陈毅当上了元帅、副总理,当年和他在赣粤山区风餐野露、同床共眠的游击队员朱赞珍进京拜访陈老总。电话打进去工作人员不明来者身份不予通报。朱赞珍的犟脾气来了,怒发冲冠地大喊:“岂有此理!就说我是信丰的朱老表!”陈毅一听,赶紧吩咐秘书派专车迎接。两人相见,朱赞珍热泪盈眶,抬手捶陈毅一拳,亲昵道:“崽古头(意指带兵的人),我还以为你忘了我们作田老表呢!”陈毅抱着他的肩膀说:“哪里哪里,苟富贵,毋相忘。老表同志哥,你瞧我陈毅是那号角色吗?赣南老表与我陈毅情同手足,恩胜父母,我岂敢忘怀!”60年代初,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刘俊秀进京汇报工作,周总理向毛主席介绍道:“这位就是江西老表刘俊秀。”毛泽东呵呵笑道:“稀客稀客!呵,江西老表出了名哩。”

江西人喜欢自诩“老表”,外乡人也以“老表”表达他们对江西人的亲热和欢迎。也正因此,江西人对表亲自然而然地怀着一种潜意识的眷恋情感,尤其表现在对舅舅的尊重程度上,更是外地人无法比拟的。

其实,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及父系氏族制早期,因性关系混乱,舅舅与外甥间便存在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利和义务。舅舅作为甥儿甥女最亲的男性长辈,与姊妹一起承担抚养教

育下一代的职责,年老后由甥儿甥女供养,职位(酋长,祭师等)和个人财产也由甥儿甥女继承。很多地方至今仍有“天上的雷公,地下的舅公”的说法,这是一种母系氏族制的残留,但在江西却有许多仪式把这一“尊舅”传统保存了下来。

就拿赣州的结婚仪式来看,外甥结婚,舅舅是上宾。在举行婚礼的这一天,还要由舅舅在厅堂的显眼处挂上一块木匾(现多用玻璃镜代替),上书外甥的名号以及吉祥词语,在挂的时候,舅舅口中还需不停地念吉祥祝词,这一仪式称为挂号牌。

还有,客家人嫁女儿,都有送嫁的习俗。在送嫁的人中,最重要的是送嫁舅,也就是新娘的弟弟(一般是最小的弟弟),这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如果没有亲弟弟,就要请与自己最亲的堂弟去。送嫁舅的任务是给姐姐拿钱袋子(过去是抱钱箱子)。新娘在出嫁前要向父母及亲戚朋友哭嫁,哭嫁所得的钱就放在这个钱袋子里。按照客家人的规定,新娘出嫁时身上是不允许带着娘家的钱出门的,于是只能让送嫁的弟弟拿着钱袋子。送嫁舅是嘉宾中的嘉宾,贵客中的贵客。新郎要对他特别敬重和热情周到地服侍,不敢有任何的怠慢。送嫁舅不会同时和姐姐进男方家的门,新郎新娘拜完天地后,新郎家要吹吹打打去门外迎接送嫁舅,同时还要给送嫁舅一个大红包。有的送嫁舅比较调皮或是想多捞几个红包,总要在外面磨磨蹭蹭捱上很长一段时间。送嫁舅进门后,新郎家要立即端上一碗满碗给他吃。此外,新郎要想拿到钱袋子,又要包上几个红包。开席的时候,男方家要进行安席的礼节,毫无疑问,送嫁舅不论年龄大小,是要坐上席的。安席也要吹吹打打,放鞭炮,有的送嫁舅在这时会躲藏起来,新郎左找右找找到后,又要包红包他才会入席。闹洞房的时候,送嫁舅一般会陪伴在姐姐的身旁。等夜深人静闹洞房的人散去后,有的送嫁舅特别是年幼的送嫁舅会赖在那里,不肯离开,说要同姐姐睡。这时新郎又要费一番心思,采取软硬兼施,用红包引诱等办法,把送嫁舅哄走。此时,不管新郎和男方家人的性子多么急,脾气多么躁,都会忍耐着。充分表现出江西人在对待舅方的态度上丝毫不敢含糊。

而且,每逢摆酒席,每张八仙桌上,只要有舅舅,都是必须坐上席的。这种表亲关系是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的。

江西人就是这样可爱地真心喜欢着“老表”的称呼,并热情招呼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们,身体力行地充当好全国人民的“老表”角色!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文化

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文化 一、名字由来 大唐芙蓉园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侧,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久负盛名的皇家御苑。开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恶其曲,觉得不吉利,于是命令高颖(隋文帝宰相)为这个皇家园林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颖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莲花盛开,异常红艳,莲花雅称芙蓉,遂拟更曲江为“芙蓉园”。 二、历史溯源 西安曲江是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之一。秦时,在此开辟了皇家禁苑——宜春苑并建有著名的离宫——宜春下苑。到了隋朝大兴城倚曲江而建,隋文帝多疑又迷信风水,大兴城东南高西北低,风水倾向东南,后宫设于北侧中部,在地势上总也无法压过东南,有人提出应该采取“厌胜”的方法进行破除。如把曲江挖成深池,并隔于城外,圈占成皇家禁苑,成为帝王的游乐之地,这样就能永保隋朝的王者之气不受威胁、好在曲江这里有曲水循环的自然形式,稍加修缮就可成为风光迤逦之所。 开皇3年(公元583年),隋文帝正式迁入新都。隋文帝恶其曲,觉得不吉利,于是命令高颖(隋文帝宰相)为这个皇家园林更换新名。有一天晚上,高颖忽然想起曲江池中的莲花盛开,异常红艳,莲花雅称芙蓉,遂拟更曲江为“芙蓉园”。经过隋初的一番改造,曲江重新以皇家园林的性质出现在历史舞台,而且得到了一个新的名称——芙蓉园。同时它与首都大兴城紧密相连,其池下游流入城内,是城东南各坊用水来源之一。 隋炀帝时代,黄衮在曲江池中雕刻各种水饰,臣君于饮曲池之畔享受曲江流饮,把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曲水流觞故事引入了宫苑之中,赋予曲江胜迹一种人文精神,为唐代曲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曲江园林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除在芙蓉园总修紫云楼、彩霞亭、凉堂与蓬莱山之外,又开凿了大型水利工程黄渠,以扩大芙蓉池与曲江池水面,这里成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曲江流饮、杏园关宴、雁塔题名、乐游登高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脍炙人口的文坛佳话均发生在这里。唐时的曲江性质大变,成为首都长安城唯一的公共园林,达到了她发展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成为唐文化的荟萃地,唐都长安的标志性区域,也奏响了中国文化的最强音。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在唐太宗出现贞观之治后,其后的高宗、睿宗等朝,园林建设在这里开始有了较大的举动,也为此奠定了盛唐文化繁荣的基础。 唐玄宗对曲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其盛况空前绝后,达到了其园林建设的顶点。在皇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 作者:季丽莉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地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 地理、历史、心理、民族、社会等文化内涵。地名属于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它是地名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民俗历史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通过地名的研究,可以再现特定地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深层次了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意识形态。正如冯骥才先生在《地名的意义》中所说的,“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地名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俗心态的典型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 山东是中国东部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 邦”、“孔孟之乡”的美誉,也是文化资源大省。山东省下辖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共有8万多个行政村,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1]。在对山东地名文化的考察中,使人深刻地感受到:地名之于文化,是尘封的记忆,是文化的代言,是历史的引领。地名使我们看到了山

东文化的多元、变迁与凝固,强化了对齐鲁文化内涵的理解,激发起作为山东人、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和爱国情。 一、山东地名与齐鲁地理文化 山东人把齐鲁文化概括为“一山一水一圣人”,指的是泰山、黄河和孔子,这个概括道出了山水自然因素对齐鲁文化的基础作用。山东中部,地形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多元性的地形、地貌在山东各地地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来源于“山”的地名 “山东”这个名字本身就与山有不解之缘,因处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除了鲁西北平原区外, 鲁中南丘陵区和山东半岛地区带“山”字的地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如崂山、博山、兰山、泰山、苍山、福山、莱山、梁山、乳山等。其他带“山”字旁的字在地名中也较为常见。如:崖(陡立的山边):西河崖、大沟崖;岭(山道山坡):凤凰

湘潭“药都”历史

湘潭“药都”历史 上篇:一脉相传——天下药都中兴之美 湘潭药材经营史可以追溯到大唐盛世。“药都”的崛起和兴旺,首先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古代,位居“地理中枢”的湘潭扮演了承东接西、疏南通北的历史使命,“药都”勃兴原在情理之中。 翻开史志,关于“药都”的记载赫然入目—— 唐中叶勾通中原与岭南的商路分东西两条:东道经江西赣州越大庾岭,叫大庾岭路;西道经湘潭、郴州越骑田岭,称郴连路。“安史之乱”后,东道断绝,商旅相习沿西路往还,湘潭遂成为岭北、岭南茶药贸易的重要埠口。 明代中叶以后,在“米市”的拉动下,湘潭商贸迅速崛起,万商云集,各地药商肩挑背负,尝试着到湘潭来摆摊设行。湘潭商品市场巨大的辐射力使第一批拓荒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于是辗转相牵,粤、桂、川、赣、闽等省往来交易的不绝如缕,湘潭药材市场初现雏形。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江西临江府清江县樟树坊村一黄姓药商,长期贩运药材来湘潭销售,数年舟年劳顿,颇有积攒,遂蒙生在湘潭开行设栈的念头。黄氏不久即领帖租房,在城区十二总开设了第一家药行。大概连黄氏自己也不曾想到,他这样一个举动,竟开创了湘潭300年天下药都的辉煌。黄氏开设药行以后,业务兴隆,财源广进,江西新余、清江、新淦、峡山、丰城等县的商人,闻风而至,纷纷在十、十一、十二总间开设行栈字号,湘潭药商日众…… 至乾隆四年(1739年),领有官帖的药材行已满10家(清初,废官药制,允许私营,大宗药材交易只能投行买卖,牙帖由户部发给,湘潭限额10家),即安吉、丰泰、恒升、义利、大德、生泰、乾元、正昌、恒昌、张全福。其中安吉最早,恒升资金最多。经营药材的字号更多达百余家,从业者已达400余人,药材市场进入鼎盛时期。其时,湘潭药市货源充盈,品种齐全,广西全、柳、梧、桂,广东清远、肇庆所产药材以及东南亚印尼、安南、暹罗、缅甸、印度等国的进口药材,越南岭顺湘江进入湘潭;川产和鄂西所产药材,顺长江东下经洞庭溯湘江而上入湘潭;蜀、黔、湘三省毗邻地区所产药材,如四川的酉阳、秀山,贵州玉屏、江口、铜仁,则经酉水或沅水转常德运到湘潭;北地陕西、山西、甘肃等省则经汉水入汉口转运湘潭,各种普通药材、名贵药材应有尽有,以致十至十二总药袋塞途,交通不畅…… 当时,药材的销售十分畅旺,“各行省药商莫不辐辏湘潭,各取所需”,一时有“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之说,至此,湘潭天下“药都”的江湖地位得以牢固奠立。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药材购销银两“岁可达八百万”,药业成为湘潭的重要经济支柱。 “药都”能够一脉相承,也得益于开放式的大市场引起全国范围内药业专业人才特别是与湖南一衣带水的“江西老表”的加盟。江西樟树黄姓药商开“药都”风气之先,延至有清一代,

家乡地名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资环学院06房地产班张婷瑶 060906049 成都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家乡地名与地方文化的关系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文化发源的一个重要源头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明,标志着成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了解成都的地名将进一步了解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许多地名都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几乎每一条街巷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或历史典故。 一、成都街道的演变 街道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形成,成都在公元前316年秦来蜀之前就有了居民区和街道,《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这是成都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条街。公元前310年张仪张若筑成都城,乃“徒臵少城内”,成都城“修整里阓,市张列肆,与咸阳同制。”“其郡四出大道,道实二十里,有衢。”左思《蜀都赋》形容为“画方轨之广涂,”可惜秦汉时的街名无传不可考,只留下五担山、石室、石笋、天涯石、支机石、千秋池、龙堤池、锦里等一些古迹地名。成都城内的街道,历代只有一些零星记载。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于公元876年增筑罗城,城内有街坊120个。北宋时,四川制臵使范成大用砖和石板铺设大街14条,计3360丈,改善了路面状况。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城西垣内筑满城(习称少城),城内住八旗官兵眷属,“每旗官街一条,披甲兵丁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兵

丁胡同共三十三条”。其时,牛车手推车拉货进城,以致街道损坏严重,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布政司查榕巢下令通城修砌街道,清理沟渠,不使积水”。1870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访问成都后写道:“街道宽阔,大多笔直,相互交叉成直角。(《四川后记》)1897年法国人马尼爱在《游历四川成都记》里,说成都的大街“甚为宽阔,夹街另筑两途,以便行人,如沪上元大之路然。”清末调查成都城共有街道438条,小巷113条(1910年《四川官报》),《成都通览》统计为543条。清人周询《芙蓉话旧录》描述了清代成都的街道情况:“全城四门及附郭街道,大小五百有奇。时未改筑马路,街面最宽者为东大街,宽约三丈。次则南大街、北大街、总府街、文庙前后街,皆二丈许。其余多不及二丈……,各街面悉敷以石板,两旁有阶沿,高于街面四、五寸,阶沿上宽二尺内外。……城内外各街平坦,无一陂陀。”1913年,拆除满城,与大城并击为一。满城胡同名称悉改为街或巷。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从一个消费性城市,逐步向综合性工业城市转型,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区范围扩大,街道变易甚多,随着城市规划的建设加速,许多传统的街道得到改造,城市的主要干道拓宽延伸,形成了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系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新建各大干道,如: 1、贯通南北之干道:人民路、解放路、府青路、红星路; 2、贯通东西之干道:新华大道、蜀都大道; 3、环城干道:一环路和二环路。

张姓的起源

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 黄帝为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妻子嫘祖,是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后人祀为蚕神。他们生子名挚,因修太之法,故曰少,是继太之后而起的东夷部族首领。 少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他夜观弧星,看见弧矢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形状彷佛天之巨弓,矢镞正对天狼,於是受到启发,创制了弓箭,被赐姓张。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长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於三个诸侯国。 这两种说法都为张姓的起源、繁衍以至成为今天第三大姓作了说明。一是张姓历史久远,为中国最早产生的姓氏之一,而且相当受重视。在原始氏族社会,狩猎为人们谋生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弓矢的地位与作用可想而知。而且在当时,少的东夷部族宗支繁衍很盛,遍及今山东半岛、苏北与江淮之间广大地区;相传商朝部族就是它的直接后裔。 二是张姓分布很广,晋国有此姓,随着三家分晋又遍及赵、韩、魏三国,即今华北、中原广大地区。 还有不少人被赐姓改姓张;如三国时诸葛亮就赐龙佑那为张姓;曹魏大将张辽,原生聂,后改姓张。非汉族人改姓张的也不少。金朝特嘉氏,因世代居住在张皇堡,便以张为姓。元代蒙古、色目人有不少改姓汉姓者,往往择汉人大姓改之,也为张姓扩充了人口。 据记载,晋代有中原张氏迁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后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居古田梅溪,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挢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张氏以北方人居多,主是汉族,但在多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不少人融入少数民族。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来源之一:张姓的祖先是弓箭的发明者,据传说,少昊氏有子曰”挥”,他在夜间看到天上的弧星,因弧星诸星在星空中排列成一张弓的形状,”挥”于是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箭,并任弓正之职,因此以”张”为姓,”张”的本意就是张弓的意思.

陕西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陕西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唐三彩陶 是在汉代单色釉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品种,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在用黄,绿,青等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色彩鲜丽,光泽柔和,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俑,实属三彩之冠。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做出各种各样的花馍,造型别致,形态逼真,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即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制作花馍,和面、蒸馍的火候都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 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原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色彩艳丽,笔法自由,同时也兼收中外其他美术派别的长处,给作品增添了新的格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国内外游客和专家的好评。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已拥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陕北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剪纸,把人们喜庆,快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更加繁盛,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山东地名谜语有哪些

山东地名谜语有哪些 导读:谜面:邮路不通(打一省会城市,梨花格) 谜底:济南 解析:灯谜“梨花格”规定,谜底不得少于两个字,且每个字都要用与其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谜底“济南”应以同音字“寄难”来代替。“济”是多音字。 谜面:半夜垂钓村桥边(打一山东名胜) 谜底:孔林 谜面:夕阳度西岭(打一省名连地名) 谜底:山东日照 谜面:岁末不见主人归(省区名) 谜底:山东 谜面:似雾似云楼阁起(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烟台 谜面:山东省阴天有雨(打一字) 谜底:鱼 解析:山东简称“鲁”,“阴天有雨”即暗示太阳(日)被遮住了,只露出“鱼”。 谜面:身居高位四十载,归家依旧两袖风。(打一山东地名)谜底:莱芜 谜面:全都晓得微山名(打一山东名胜)

谜面:草草问句来没来(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莱芜 解析:“来没来”暗示“来无”之意,再加上两个草字头就是“莱芜”。 谜面:小说发表(山东地名) 谜底:文登 谜面:岂有心情细推敲(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青岛 谜面:古城尽呈繁荣貌(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昌邑 谜面:山东安静(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谜底:鲁肃 解析:山东简称“鲁”。 谜面:半夜月弯杨柳西(打一山东名胜) 谜底:孔林 谜面:晓来谁染霜林醉(山东地名) 谜底:日照 谜面:太平日(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宁阳 谜面:谈天的都市(打一山东地名)

谜面:海上绿洲(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青岛 谜面:莲花池·白头格(打一山东地名) 谜底:菏泽 谜面:一曲南音云遮月(山东地名) 谜底:曹县 解析:在灯谜中,“白头格”规定谜底第一字须用谐音字来代替,才能与谜面相扣。本谜底“菏泽”谐音读作“荷泽”。 谜面:酒柜·遥对格(山东地名) 谜底:烟台 【山东地名谜语有哪些】 1.关于重庆地名的谜语有哪些 2.打安徽地名的谜语有哪些 3.地名的谜语 4.重庆地名主城地名谜语 5.城市地名的谜语 6.常见地名谜语 7.地名谜语100则 8.和地名有关的谜语

家乡地名的学问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家乡地名的学问》综合实践活动 方案 陈萍 活动目标 1、搜集并熟悉家乡的地名,了解这些地名的由来、趣闻、历史变迁等。 2、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查询资料等形式掌握确切材料,了解地名知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良好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在活动的各个阶段注重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4、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主动关注周围事务,关注城市变化。 5、通过了解地名而了解家乡的历史,激发学生无比的自豪感,促进学生更加爱学习,用更好的知识和本领建设家乡。 活动准备 1、组织策划: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2、分组活动:通过图书阅览、上网搜寻(浏览专题学习网站)、人物专访、实地考察等方式获取所需资料。 3、资料整理:引导学生根据各自主题整理资料,根据资料的内容确定合适的交流表达形式,如表演、讲述、竞赛等。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记录活动体验和感受,如绘画、习作、小制作、排练节目等。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能力。 活动时间:2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今天带了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谜面: 猜一个城市名:两个胖子合着睡(合肥);两个节日一起庆祝(重庆);东、西、北都不通(南通) 生猜谜语

师:这就是地名的有趣性!今天我们来了解了解地名这一生活知识。(板书:家乡地名的学问) 二、集思广益,确定主题。 1、生开火车说自己所在村名或者当地小名,师相机提示说说地名的来历,地名的变迁等等。 2、学生思考后回答:我想了解家乡地名的……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预设:家乡地名的来历(地貌、人名、历史事件)家乡地名的历史变迁家乡地名变迁的小故事家乡地名的分类家乡的行政区域 3、根据学生发言,引导归类,确定活动主题。 三、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1、要开展好活动,必须有个活动计划,这就是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了解活动方案的内容及制作,出示一份活动方案: 灵通组活动方案组长: 活动主题:家乡地名的来历 活动任务:调查了解家乡5个地名的来历 活动方式:调查访问(调查表) 活动地点:家里、居民点、街头 时间安排:放学后 小组分工:XX(可以是几个人)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了解家乡地名的来历,XX访问街坊邻居了解家乡地名的来历。XX负责汇总,XX负责全组统筹。(翻开书79-80了解活动的方法) 2、将学生分成10个小组,小组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3、全班交流,完善活动方案。 四、阶段小结,明确任务。 有了活动方案,我们的活动就有了方向和保证,请同学们放学后分头实施吧,不过大家别忘了——(读83页特别提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汇报我们的收获吧。 第二阶段:收集处理信息 分组调查访问收集整理记录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 第四阶段:拓展提升

山东17地市地名简介

山东17地市地名简史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称。 济南,因位于古济水之南而得名。西汉置济南郡,其首府设在东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济南之名始现。西晋永嘉末年,济南国的首府又由东平陵城迁至历城,济南开始建城设治。此后,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发展成为海岱地区的大都会。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青岛,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为一渔村名。1891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青岛)设防,是为青岛建制开始。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并开始城市总体规划,使城市形态初具雏型。1899年德皇将胶澳租借地的新区(即现在市南区及市北区一部分)命名为青岛。1994年2月,确定为副省级城市。 淄博,因临淄与博山而得名。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政区名称之始。以后区划和名称几经变更,至1961年1月淄博市与惠民分设,市级机关由博山区迁到张店区。 枣庄,因多枣树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已形成村落。1918年建镇,1948年于枣庄镇设枣庄办事处(县级)与峄县俱属鲁南行政区第五区,1958年9月峄县机关迁至枣庄镇。1960年撤消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改为地级市。 东营,因唐太宗东征时,曾在此安营扎寨,设东营、西营而得名。明洪武年间建村。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由是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部分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1983年成立地级市。 潍坊,因潍县与坊子区而得名。1948年潍县城区与坊子矿区于今市区置潍坊特别市,取各首字命名。潍坊之名首见。1949年改为潍坊市,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1年重建县级潍坊市。1983年改为地级市。 烟台,因明奇山所烽火台而得名。原为渔村。明洪武年间,为防海寇侵优,在芝罘设狼烟墩台,又称“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清初,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居民区。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烟台为通商口岸,并筹建东海关。1862年2月,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烟台建置开始。1983年,成立地级市。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韩国城市地名的由来 我是个文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看地图。有专家说“地理决定历史”,也有专家说“历史影响地理”,我觉得都很有道理。 多年前就"发现"朝鲜地图上有不少“中国地名”,好多还是我家乡的,感到很好奇。直到今年上半年看到一篇有关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交流的文章,才解 除了我心中的疑惑。 2005年6月在韩国江陵举行的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7次学术会上,一批中国学者参观、考察了江陵端午祭。主会场设在江陵市政大厅,市政府门前不远处的一块巨石上刻着“第一江陵”几个大字,在端午祭场“第一江陵”这几个字也随 处可见。 江陵是笔者家乡湖北省的一个地名,是古代楚国的都城所在。何故“飞渡” 到了东北亚的韩国?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个中缘由容我慢慢道来。 韩国与古楚国地名辨析 在公元前的古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出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3个王朝,南部则有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等部族国家。公元前后半岛进入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公元7世纪,新罗(676~935年)灭高句丽、百济两国,统一了半岛。公元10世纪高丽王朝(918~1392年)取而代之。后李氏朝鲜(1392~1910年) 又取代高丽。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李氏朝鲜亡。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独立。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建都汉城,称为南朝鲜或韩国;同年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 建都平壤,称北朝鲜或朝鲜。 以上就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完整而概要的历史。 翻开朝鲜地图,中国的地名几乎遍及其全国,其中有湖北的江陵、襄阳、黄州、利川,湖南的洞庭、长沙,河南的南阳、淮阳,江苏的丹阳(古代河南、湖北亦有此地名),还有陕西的咸阳、延安,山西的五台山等等。甚至连韩国现在的首都首尔去年还叫汉城(又称汉阳,与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相同),而与古楚国息息相关的汉江,贯穿了整个韩国东西,其发源地竟也叫太白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韩国的这些“中国地名”是怎么来的吧。

赣州春节民风民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赣州春节民风民俗 篇一:江西风俗 江西风俗 采茶戏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丰、安远一带,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赣南采茶戏形成后,即分几路向外发展,与当地方言和曲调融合,形成赣东、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个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江西采茶戏总的特点是:表演欢快,恢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解放以后,江西各路采茶戏经挖掘整理,推陈出新,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赣南采茶戏《怎么谈不拢》、《茶童戏主》,高安采茶戏《小保管上任》、《孙成打酒》,抚州采茶戏《秧》等,曾在全国性地方戏汇演中获奖并拍成电影上映。

江西方言 汉语目前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湘、赣、闽、粤方言和客家方言。江西大部分地区通行赣方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昌话和抚州话。赣方言的语音特点是一般没有浊音,因而赣方言许多词语的读音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甚至会发生歧义。赣方言的词汇特点是保留 了许多古代词汇,被汉语史专家称为古代汉语词汇的“活化石”。如南昌、抚州话称“白天”为“日上”,称“谈话”为“话事”,称“多少”为“几多”,称“脏”为“腌臜”等等。 赣剧 赣剧是江西传统的地方代表性剧种,源于元末明初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县,亦称“高腔”,曲调高亢激越,粗犷奔放,所演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连台戏为主,加之它善于“错用乡语”,即能入乡随俗,故在明代便风行全国,并由此产生出很多不同的流派如青阳腔、义乌腔、徽州腔、京腔等。清代以来,赣剧在弋阳腔的基础上,吸取了昆腔等诸腔,在艺术表演方面,注重程式化的同时,仍保持了接近生活、细腻逼真的特点,传统剧目,包括联本戏和折子戏,共有三百多种。新中国成立以后,赣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除赣东北各县专业剧团外,南昌还成立了由周恩来总理题名的

山东 地名 快板词

山东当了当,当了当 今天不把别的讲, 只把山东讲一讲, 你要问我山东有什么, 请你慢慢听我讲, 济南青岛淄博市, 枣庄东营烟台市, 潍坊济宁泰安市, 威海日照莱芜市, 临沂德州聊城市, 还有滨州菏泽市。 想听山东都有啥, 听我稍微夸一夸。 夸一夸来夸一夸, 走上台来笑哈哈, 台上台下如一家。 今天不把别的讲, 我把山东夸一夸。 自古齐鲁多名胜, 山水名人冠中华。

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威名传天下。万世师表出曲埠,孔府孔庙规模大。从孔林到栢林,祭拜孟子亚圣人。道教名山属崐嵛,崂山道士道行深。全真七子丘处机,他的故事很有趣。秦始皇,来泰山,封禅访道求神仙。五岳独尊地位显,从此泰山不一般。徐福故里添景观,龙口大佛在南山。四大名楼蓬莱阁,八仙过海美名传。欲从海上觅仙山,长山列岛海市见。齐国国都临淄城,至今尚见车马坑。

陶瓷之都在淄博,聊斋志异蒲松龄。王羲之,是书圣,琅琊郡里有门庭。水浒一百单八将,逼上梁山做强梁。鲁中潍坊风筝都,强项县令板桥当。甲午海战威海卫,名标青史邓世昌。历史胜迹说不尽,一代新人换旧人。沂蒙山上风光好,革命老区天下闻。微山湖里游击队,铁道线上杀敌人。中日血战台儿庄,惊天动地泣鬼神。山东不光历史好,今天仍然不得了。烟台山上望海潮,骏马奔驰养马岛。

山东高角成山头,人称中国好望角。海尔集团在青岛,景色宜人环境好。九曲黄河入海口,陆地海上有石油。百里金沙数日照,新兴城市是石臼。泉城济南泉水流,一城泉水赛明眸。山东名胜说不清,最好去问白岩松。山东味道弄不浓,最好电话问倪萍。走遍东西南北中,最好还是回山东!走遍东西南北中,最好还是回山东!

地名的故事

地名的故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发现家乡有趣的地名和有趣的现象,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物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读题目、调查报告、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本课主要是通过调查、交流等活动,发现家乡有趣的地名,了解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感受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为家乡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发现家乡有趣地名,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学习重点】 了解家乡地名的背景和文化,感受家乡的环境和历史背景,培养对家乡的发展与变化的自豪之情。 【学习难点】 能通过家乡的地名来感受家乡的文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入。 一元路、二道街、三太里、四方坪……听过这些地名吗?家乡有哪些有趣的地名?知道这些地名的来历吗?听听家乡地名的故事,从中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和人杰地灵。 二、自主预习。 1.给家乡的地名分分类、排排队,看能不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2.地名的学问还真不少。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问? 三、新知学习。 活动一: 家乡有哪些有趣的地名?请你写下来。

活动二: 说一说你感兴趣的地名,想办法了解它的来历吧! 活动三: 让我们寻找发生在家乡的故事,和同学交流分享吧! 四、巩固练习。 1.为什么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呢? 2.小小的_____真有趣,有的反映家乡的_____特点,有的记载着家乡的_____与_____;有的地名是最近取的,有的地名已经使用很久了,有的则改了很多次。这些_____是我们了解_____的重要线索。 3.家乡的地名很多都有特别的_____,有着优美的_____。了解地名的_____,你会发现家乡真是个_____的好地方! 4.你还知道哪些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 5.为什么人们常常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呢?

张姓迁徙史

张姓迁徙史 张姓得姓始祖张挥世居清阳,故张姓起源清阳。清阳以古代清河之南而得名,【清河发源于今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流经今河南的新兴、濮阳,河北省的清河、沧州等地,从天津入海】。汉代属清河郡,清河郡始于汉高祖刘邦,治所在清阳县【今河北清河县东南】,隋朝时改名清河县。到了了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境内】是张姓人群聚集的重要地区。战国时期,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张姓先民随之迁移到黄河南北,在更广阔的中原地区建立家园。随后张姓先民活动中心主要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中原是由张姓祖居的清河流域辐射而形成的,关中长期以来则是中央政权所在地,因而集中了较多显赫的张氏大族。两汉之际,张姓家族迁徙的出发点大体来讲就是中原大地和关中地区。 家庭的迁徙受到各种必然与偶然因素的影响,有时带着选择,有时则是盲动,更有出于无奈、被动的缘故,因此其行动是千变万化的。但综合考察其千余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张姓迁徙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大而言之,总的趋势是以中原和关中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周拓展,辐射到全国各地。小而言之,具体到某个州县也是这样,先是以某个城镇或以某个村庄为据点,然后向四邻城乡拓展。另一个特点是每一次大的迁徙都与政治有关,大多时是无奈的、被动的。 张姓是一个极富开拓进取精神的家族,他们不负轩辕黄帝赐给长弓徽记的厚望,数千年来,迈着坚毅的步伐,扛着家族那面具有军伍之威的旗帜,勇敢而欢欣的走向神州大地。他们用弓与失,血与火,在亚细亚东部这块迷人的大地上,洒下了辛劳的汗水,描绘着自己家族精神的拓荒蓝图,书写着自己雄壮的发展史。 历史上张姓向华东、华南、东北、西南、新疆及海外有过多次大的迁徙浪潮。 张姓向华东、华南的大迁徙有三次:第一次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时期,由张氏祖脉所在地清河前往徐州并逐渐南下。一祖迁往衢州【今浙江】、托州【今江西】、福州、韶州【今韶关】、汀州【今福建长汀】、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今福建】;一祖迁往湖州【今浙江】;一祖迁往演州【今越南演州府】。第二次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在西晋灭亡后的“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与北方处于长期战乱之中,方城【今河北固安一带】的张姓为避战乱,一支南迁建业【今江苏南京】附近;一支迁往襄阳【今湖北襄樊】。第三次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到后来的蒙古族南下。其间全国经历了三次大移民,北方人口向巴蜀、两淮、东南、岭南地区流移,张姓也不例外。 张姓向西部及新疆等地的大迁徙开始于东汉末年。其时天下大乱,中原关中等地的张姓西进至张理建立的汉中地方政权辖地避难;更多的向西北到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辖地【新疆境内】避难,高昌、楼兰的一些张姓大族的出现,即与此迁徙有关。张姓向东北的迁徙,与唐代同时的渤海国【今朝鲜北部、俄罗斯东部部分地区】有许多张姓大族。五代初年为契丹所逼,张姓大族向我国东北方向逃遁。今天东北的张姓还有一些是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各地为生活所逼闯关东人的张姓后裔。闯关东的人多半是因饥荒战乱而逃荒避难的人。 魏汉以来张姓在走向全国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名门望族,他们或以德行义举、或以功名勋业、或以人多势众、或以资财巨富而称名于世。唐高宗时期,确定全国十大姓为“国柱”,清河张姓被定为“乙门”,列为“国柱”之首。北宋祥符年间,《广韵》列有十四个张姓望族: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今四川】、沛国、梁国、中山、汲郡、河内【今河南泌阳】、高平【今山西晋城】。明嘉靖年间,张浚等人会修全国《张氏统宗世谱》,追溯明朝以前至传说时代数千年来张姓子孙的生息、迁徙、发展及其对民族文化的贡献,这是四百多年前张姓子孙自己撰写的一部张氏家族生命史。 元明清初,都有东南向西南的移民行动。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今日张姓分部北方地区多余南方,绝对人数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最多。

西 安 概 况

西安概况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文明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昔日西安的辉煌让人骄傲,今日西安的腾飞更让人惊叹。 ◆这是一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一座永远年轻的城市,她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有人曾这样比喻:中国是一个参天大树,到了北京看到了大树的树冠,到了西安看到了深埋在大树下的树根。 ◆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西安首先以人文景观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价值珍贵驰誉中外。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概况◆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 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气候概况◆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市区年平均温度 13.3C,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9C,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4C,全年无霜期232天,年平均降水量589.4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到西安旅游的最佳季节。 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而黄河文明的摇篮是在渭河流域。从神话和传说看,出自中国西部的炎帝和黄帝是公认的最早圣王和“人文初祖”。炎帝、黄帝的族居地和陵墓都在西安地区。经考古发掘证实,西安是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有数十万年前的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如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和宝鸡斗鸡台等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农业发祥地,形成了最早的农耕、房屋建筑、织布、制陶等生产技术,甚至还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在西安出土文物中有一系列是我国最早文化的实证,如出自半坡的最早的农渔工具、最早的陶窑、最早陶文、最早的土木建筑、出自何家湾的最早的骨雕人头像等等。 西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摇篮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秦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颠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前1062年,世居关中盆地的周人把活动中心由盆地西部的周原[今陕西歧山、扶风县一带]移入今西安市西南郊沣河流域。文王在沣河西岸建立丰京,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57年伐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在沣河东岸建都镐京,开创了西安地区长期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格局。 人类起源地 西安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囊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人类社会演进各历史

家乡名称的来历教案

《家乡名称的来历》----中山实验学校陈冬梅 教材分析: 教科书以金沙滩地区作为探究家乡名称来历的一个具体范例,帮助学生知道家乡的名称是在家乡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我根据大连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大连的名称来历进行资料的查找、探究。理解个中的含义,深化对自己家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大连本地人,大连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那里生活;陌生是因为他们对家乡并不太了解.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物产风光等有一定的了解,从大人口中也获得了某些地名的来历,但对详细内容不甚了解.他们对家乡的认知大多是零散的,表面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连"名称的由来,能说出大连曾经叫过的名字的来历. 2,通过读书交流,能说出两三个地名的命名方式. 3,体会家乡丰富的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1’)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不同的名称,而每个家乡的名称又各有不同的来历。这其中又有哪些不为人们了解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乡名称的来历。(板书课题) 二、探究金沙湾的来历(5’) 1、师:书中卫我们展示了乐乐的家乡金沙湾的来历。下面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 阅读书44—45页的文字和图片,并在组内讨论:“乐乐的家乡金沙湾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地名?它们的命名方式是什么?(ppt出示两个问题) 生:分组阅读并讨论。 2、师:好,谁来说说金沙湾的来历? 生:回答。 师:也就是说金沙湾是以什么来命名的? 生:回答。

师:(板书:地形地貌) 3、师:书中还提到了哪些地名? 生:山东、山西、湖南、湖北 师:这几个地方是怎么得名的? 生:回答。(师板书:地理位置) 师:还有吗? 生:还有中山市。 师:这个名称又有什么依据呢? 生:回答。(师板书:纪念某人或某事) 4、师小结:原来地名有这么多的命名方式啊! 三、探究大连名称的来历(10’) 1、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调查并搜集家乡大连名称的来历,谁想给大家介绍一 下大连的来历?(师板书:大连的来历) 生:我想,有关大连的来历我在书上查到是这样的: 大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大连早在6000年前,我 们的祖先就开发了大连地区。 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清朝于今大连湾北岸建海港栈桥、筑炮台、设水雷营,一时成为小镇。 1897年,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起名“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1905 年,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 师:很好,在书中查找资料说明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那么他的讲述说明大连是怎么来的? 生:是根据历史发展而来的。 师:(板书:历史发展) 关于大连的来历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生:有,我在网上查到一个有关大连的资料说大连是因为当地的物产而得名的。(师板书:物产) 因为大连湾周围均以出产大蛎著名,因此得名“大蛎湾”后因其称谓不 雅,因而改称“大连湾”。

湖北荆门白马张姓寻祖五大悬秘

湖北荆门白马张氏寻祖五大悬秘 张道祥 悬念一:始祖张氏娶妻室郭氏,育有三子。明洪武15年(公元1383年),张始祖携二子,郭氏携一子名兴仁者从江西迁入鄂境,夫妇过汉江后不慎走散,一别成终天之恨,夫妇再无见面之日。后妇人郭氏携幼子兴仁落户于今湖北荆门东宝区石桥驿镇白马山(今易名为白云山)。张氏始祖则携二子随迁移大军向襄阳方向继续北上,后漂泊何处,不得知。 悬念二:郭氏携子兴仁落户湖北荆门白马山后,兴仁生子伦,伦孳三子,依长幼序为:延富、延宁、延贵。除二子延宁近守故里,世代生息于此外,长子、幼子均远适他乡,行踪待考。晚辈犹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富、宁、贵后世子孙曾协同张氏人口普查,清查所在地在白马山,富、贵后世均遣代表,延宁一系代表系张柏龄、张修权。普查毕,由族人手书族谱一式三份,三方代表各持一份。延宁方所持族谱存于今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张坪村一组张德云,嗣后,族谱毁于文革,十年浩劫后,后世子孙天各一方,双方间音讯杳无,以致富、贵两脉远适他乡的信息再无从稽考。 悬念三:郭氏远祖落户白马后,清道光22年(公元1843年)由族人集资建造祠堂于今张坪村,延宁之后在族谱中载:以启师世,国正天心顺,德修家道成,立志光宗祖,广学应朝廷。辈分沿用至今。富、贵远适他乡后,有可能另立宗谱,详情不得知,望知其下落者,惠告本人。

悬念四:白马张姓祠堂建成后,远方来祭祀的族人含湖北钟祥城外一支,武汉两支。国内解放后,迫于各类运动,这种朝宗活动就中断了。白马山对外又呈信息孤岛。晚辈想知道武汉、钟祥这三支族系与近守故里的延宁之后是何关系:是延宁的同胞关系?抑始祖郭氏的血亲关系? 悬念五:祖籍悬案。湖北白马张氏一脉来自江西,缘此,“江西老表”为白马当地张氏后孙之间平辈敬语。但江西具体迁出地址迄今存疑。一是郭氏之子兴仁碑文详载牵出地为“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苦竹村大石桥”,另是今存一祭文有证:“江西福地龙虎山筲萁坪(人氏),(已历)六十余代户”。前后两者地址不一,孰对孰错,我辈族人对此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究其源,兴仁祖之碑系两百载后由隔世子孙追立,舛误可能性较大,而祭文乃直系亲属手书,原情料无遗漏。据考,江西吉安市龙虎山有一瓦屑坝筲萁塆,鹰潭市亦有龙虎山(不甚知名)。张氏远祖到底是苦竹村还是筲萁坪,望知其下落者,提供线索。 再,在当时祭文中所记载的60余代户(该祭文之逝者为“顺”字辈),从郭氏入住湖北白马到顺字辈共历15代,那么另40余代就要归根于江西上祖,由此推算,60余代之前张氏从何时何地迁入赣地,又为一悬案,恳请知情的江西老表惠示。 慎终追远,遥慕先人英哲,深感故人遗泽。叶落兮归根,故里兮牵魂。惟有贤达者可解上述族谱之迷,则我张氏一脉幸甚矣! 联系邮箱:1712719591@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8923913.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