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

如何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

均匀度主要包括体型、体重、性成熟三个方面。在实际生产当中,以体重的均匀度最为重要。体重均匀度是指群体中体重在标准体重上、下10%范围内的鸡只所占的百分比。均匀度可以反

映育成鸡的质量,也可以反映雏鸡与育成鸡的管理水平。所以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成鸡后期

的生产性能。在实际生产中,要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时断喙,且断喙要准确

实施断喙的目的是避免相互啄斗,减少饲料浪费。建议断喙在6-9日龄进行,断喙前后2d

某些影响,你的衣着不但会影响人对你的认识,某些时候

可在日粮或水中添加VK,以减少出血和减缓应激。断喙方法:用手轻按鸡的咽喉部,使其舌缩回,避免烫伤。上喙断去1/2,下喙断去1/3,断喙刀片与鸡接触2-3秒,将鸡只上、下喙部一次烧灼,降低感染风险,减少雏鸡当时及以后的应激。

二、定期进行随机抽样称重

称重是正确评定鸡群群体的平均体重和均

匀度的有效方法。

1.确保每周称重一次:3周龄前可采取群体称重,每个群体30只鸡左右。3周龄后可采取个

某些影响,你的衣着不但会影响人对你的认识,某些时候

体称重,抽取的比例取决于鸡群大小,5000只以上的鸡群可抽取2-3%,1000-5000只的鸡群可抽取5%。

2.称重时间:在每周的同一天进行,以确保称重准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鸡群生长和发育状况。

3.称量后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与本周标准体

重比较,然后调整下月的饲喂量,使鸡只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三、饲养密度要合适

饲养密度也是决定均匀度高低的一个很重

某些影响,你的衣着不但会影响人对你的认识,某些时候

要的方面。密度大的鸡群活动受限,生长发育缓慢,导致均匀度下降。密度过小,则饲养成本增加。具体要根据鸡舍和设备配置来决定。

四、保证鸡群均匀适量的采食

育成期饲喂必须有充足的饲养面积、采食和

饮水位置,饲料需均匀分配,尽可能减少鸡只争食,维持体重和鸡群均匀度。对于笼养蛋鸡,食槽内加料要均匀,每次喂完后要匀料4-5次,保证鸡只采食均匀。网上平养和地面饲养,为确保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料位,可根据情况增加辅佐料桶。要确保饲料质量,根据体重变化情况,适当

某些影响,你的衣着不但会影响人对你的认识,某些时候

调整喂料量,体重超标时,下周可维持上一周的给料量,低于标准体重时,每低于1%,每只鸡每日增加3-5g料量。

五、及时合理地调群

1.挑出体质较弱、个体较小的鸡集中饲养,

推迟换料时间,使尽快达标,以此提高整体均匀度。

2.应及时淘汰那些鉴别错误、发育很差和明显有病的鸡只,对死亡鸡只及时处理,对于笼养蛋鸡及时补充缺位,保持每笼鸡数一致。由于育成期防疫比较频繁,应完善免疫程序,科学使用

某些影响,你的衣着不但会影响人对你的认识,某些时候

疫苗,避免过度抓鸡带来较大的应激,这样也有利于保证鸡群体重的均匀度。

六、环境要适宜

防止高温高湿、低温低湿现象出现,重视通风,控制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宜短不宜长,强度

宜弱不宜强,防止性早熟;做好消毒防疫,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地面饲养的鸡群,要保持垫料清洁干燥,给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dw0f3c7d 天气预报30天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9233517.html,/index3.htm

海兰褐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目录 第一节海兰褐壳蛋鸡生产性能 (1) 第二节育雏前的准备 (2) 一、消毒 (2) 二、升温 (2) 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3)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3) 二、育雏条件 (4)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6) 第四节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7)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7) 二、育成期注意事项 (8) 三、海兰蛋鸡限饲喂量与体重标准 (10) 四、生长期营养需要建议 (11) 第五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12)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2) 二、饲养管理条件 (12) 三、产蛋期的营养 (13) 四、产蛋期注意事项 (15)

第六节光照程序 (16) 一、光照程序制定原则 (17) 二、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17) 三、半开放鸡舍光照程序 (17) 第七节鸡群免疫 (18) 一、建议免疫程序 (19) 二、疫苗的选择 (20) 三、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20) 四、疫苗接种和使用中注意事项 (22) 五、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原因 (23) 第八节各阶段鸡群日常管理要点 (23) 一、观察鸡群 (23) 二、定期称重 (23) 三、调整鸡群 (24) 四、带鸡消毒 (24) 五、防重于治 (25) 六、海兰棕壳蛋鸡生产性能表 (26) 七、常用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参考表 (28) 八、饲料配方举例 (29)

第九节养鸡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30) 一、如何选购优质雏鸡 (30) 二、品种和场家的选择 (30) 三、雏鸡的早期死亡原因 (31) 四、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31) 五、饲养阶段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33) 六、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可能原因 (33) 七、为什么没有产蛋高峰 (34) 八、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 (34) 九、如何防止鸡腹泻 (35) 十、产蛋下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36) 十一、给鸡打针有八忌 (39) 十二、啄癖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41)

肉种鸡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

肉种鸡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1 2009-05-11 20:43 ●肉种鸡生理发育的特点 ▲ 小雏鸡的组织刚出生时不成熟,必须进一步分化成成长的组织,本过程只有在食欲形成后才能逐步完成。雏鸡采食到营养物质被吸收到大脑的生长区,刺激机体分泌生长素,鸡才能大量采食和生长。 在自然界,老母鸡只有不断地诱导和调教鸡采食才能完成对食物的辨认,而在集约化饲养中发现雏鸡有天生嘬食东西的嗜好,在前3天可以完成对食物的辨别,否则将影响到雏鸡今后的生长。 ▲禽类的组织器官发育的顺序: 消化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N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雏鸡出生24小时后,羽毛、骨骼、肌肉、神经快速发育,至7天基本完成,10天后绝大部分组织由分化的组织变成生长组织。 ▲母鸡一生中有成千上万的不成熟卵细胞,在13周后部分开始发育至23周成成熟的卵细胞,但绝大部分不发育;公鸡在17周后精细胞开始形成。 ▲雏鸡在5日龄前无体温调节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依赖很大,管理不善将对肉鸡一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雏鸡5天前环境温度高时表现为张嘴呼吸,喉头颤动,5天后才有喘气的条件反射。 ▲肉种鸡各生理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 ※1-10天雏鸡的开食、饮水、温度、湿度等管理对今后生长发育以及均匀度影响非常大,此阶段为肉鸡生长发育的基础。 ※10-12天雏鸡24小时的生物钟开始形成。 ※10-15天为雏鸡的肌腱形成期,如果本阶段管理不善,肌腱发育不良,腱鞘紧,腿病发生率高。 ※10-15天鸡的肠道生长速度较快。 以上器官的发育成熟为今后18-22日龄快速生长做准备。 ※18-22天后鸡开始大量的采食,为22天后肉鸡的运动器官骨骼、肌肉地快速生长做好了准备。 ※22天后肌肉的生长比较快速。 ※22-56天骨骼生长非常快,完成形态、大小的85%,如果本阶段管理不善,易出现骨骼畸形、腿过长或过短的现象。 ※56-84天完成骨骼的95%。 ※1-70日龄鸡的生长速度比较快,对环境的要求严格,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本阶段为肉鸡的生长反应期。 ※70-105天,本阶段对肉种鸡而言,因为限饲所以对料量的变化反应不明显,而在蛋鸡,此阶段几乎采料量是不变化的。 种鸡从9周第3天开始更换第一根主羽,以后每两周更换1-1.5根,至22周加光时间剩 1.5-2根。 公鸡70-84天性细胞突然增加几千万个就停止下来,从98天后公鸡的性激素快速增加。母鸡体内的卵细胞开始形成雌激素和黄体素,此可使母鸡耻骨间距开张到1-1.5指。 本阶段从生长期转变为生殖阶段,鸡群比较兴奋,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本阶段对饲料量的反应不敏感,料的多少对体重影响不大。 ※105-161天鸡有进入第二个快速生长阶段,本阶段增重主要以增加脂肪的储量为主,增重模式对今后的生产成绩有着较大影响。如果在119-126天体重每平一周,开产的时间

蛋鸡产蛋率达90

蛋鸡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其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按下法延长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重视育成鸡的培育 1.选择高产蛋鸡品种。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 2.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育成母鸡群的体重整齐性好、骨胳结实、肌肉发达,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应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使蛋鸡各阶段体重达标或控制超标体重在5%~10%,并保持鸡群个体均匀一致,为蛋鸡快速进入产蛋高峰并使产蛋高峰保持较长时间打下基础。 3.合理选择育雏季节。冬季开食的雏鸡,到来年6~8月的夏季正好迎来产蛋高峰。高温加上高湿,将使鸡群因采食量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产蛋高峰,还会带来蛋重下降和体重减轻。因此,安排蛋鸡春夏季育成、秋季开产为宜,可保证鸡群高峰产蛋率高、产蛋量多,并使产蛋高峰期能维持较长时间。

二、控制饲养环境 1.合理的光照制度。光照对产蛋鸡有刺激性腺机能而促使排卵的作用,增加光照时间能促进产蛋。光照时间的延长,应根据17周龄时的体重和性发育成熟的程度而定。鸡群体重达到标准的应每周延长光照15~30分钟,直至增加到16小时后恒定不变;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急于延长光照,可将补光时间往后推迟1周。光照强度掌握在~10勒克斯为宜。 2.适宜的温度、湿度。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为23~28℃。产蛋高峰期,应做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工作。鸡舍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60%~70%。 3.保持鸡舍空气清新。产蛋鸡舍内二氧化碳浓度应低于%,氨气浓度小于%,硫化氢浓度不超过%。首先要保持鸡舍的通风良好,加强通风换气,在冬季要正确处理保温与通风的关系,搞好清洁卫生,减少鸡粪在鸡舍内的停留时间。应掌握适当的饲养密度,浅笼型鸡笼每笼饲养3~4只鸡,能较好地发挥鸡的产蛋性能。 4.防止应激。骚扰、惊吓、断水等各种应激都会引起蛋鸡产蛋率下降,缩短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对此,可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或加倍供应多种维生素。另外,创造安静的饲养环境。

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

浅谈肉种鸡育成期的限饲管理 肉种鸡品种具有采食能力强、易沉积脂肪、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各系统发育不一致等特点。如果在育成期任其自由采食,一方面会使饲料消耗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使鸡的体重过大、过肥,造成运动系统、生殖系统与整体发育不协调,使其育成率降低、死淘率增加、母鸡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公鸡受精能力差。因此,为防止鸡的体重过大、过肥,减少饲料的浪费,协调性成熟与体成熟的一致性,有效控制鸡群平均体重,保持良好的体况和均匀度,必须实行限制饲养(即限饲)。 1 限饲方法 限饲一般多采用量的限制,即饲喂营养全价的平衡日粮,在数量上加以限制。而饲料量限制的程度主要依据鸡群的平均体重、健康状况、饲料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等条件,按周调整饲料供给量,以满足父母代种鸡本周增重的营养需要。 量的限制主要有3种饲法。 1.1 每日限饲法即每天按本周体重增长所需1 d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适用于4~7周龄和20周龄以后的鸡群。 1.2 隔日限饲法即每2 d给料1次,按本周体重增长所需2 d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适用于7~12周龄鸡群。 1.3 “二、五”限饲法即在每周内给料5 d,停料2 d,饲料量为本周体重增长所需总饲料量的1/5,在给料日一次性给料,适用于15~19周龄的鸡群。 限饲方法要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不能死搬硬套,限饲时间一般从第2~3 周龄开始,开始时饲喂次数要由多次逐渐过渡到1次,不能过急,但也不能拖的时间太长,一般在l~2周内完成。 2 限饲的常规技术管理工作 2.1 分群及密度一般在2O周龄前按公母、大小、强弱等分成若干小群,小群以400-500只为宜,密度为:7~15周龄8~l0只/m ,16周龄后3.6~4.8只/m2。随时将个别体重过大或过小的鸡只挑出,转群或淘汰处理,以免影响该群鸡的均匀度。现在也有采取笼上饲养,提前进行装笼育成。 2.2 定期称重精确计算平均体重及均匀度,每周末空腹时进行称重,随机抽取全群数量5%~10%的鸡,然后再逐只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以便确定下周饲料供给量,并计算鸡群体重在(平均体重±15%)范围内数量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即均匀度,育成后期达80%以上为合格鸡群。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十三项因素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十三项因素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十三项因素: 一、鸡群品种或品系 鸡群品种或品系是先天性的,只有在育种方面加强提纯才能改变。国外的一些专门化品种或品系其均匀度往往较高,而国内的一些黄土鸡因其品种或品系内变异大而均匀度低一些。 二、雏鸡刚到场时个体间体重差别。 这主要是由入孵种蛋大小不一造成的,可将体重不同的雏鸡分别进行育雏。 三、雏鸡脱水 雏鸡体重的70% 以上是水,早期脱水的原因主要是孵化厂出雏操作不当、饮水过迟或雏鸡天气炎热时长途运输。这会减轻其早期体重,1-2天内就会看到体重均匀度下降。一般在最初4-5小时内提供的饮水器数量应为通常数量的150-200%,之后再供饲料。 四、育雏温度 雏鸡没有羽毛,只有绒毛,不能控制自身的体温,很易受寒,从而拥挤打堆甚至拉稀而不吃食,其体重就会下降,造成早期体重均匀度下降。 五、通风条件

育雏舍内的废气要及时排出,同时引进携带足量的新鲜空气,否则其呼吸道会受到严重损伤,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雏鸡对空气的敏感程度不一,较敏感的鸡会受到较严重的损害。因此必须及时通风换气,但要处理好与保温的关系。 六、采食特性 雏鸡本性喜爱啄食大而可口的饲料颗粒。选择性采食会导致雏鸡得到的营养不平衡,从而导致鸡群均匀度下降。因此不能给雏鸡饲喂碎粒玉米,这会导致选择性采食。 七、料槽、水槽 料槽、水槽不足这会导致鸡饮水、吃料不均匀。尤其是水,鸡群内若有任何争抢饮水的现象,则其均匀度就会下降,必须保证所有的鸡随时能得到充足而清洁的水,天气炎热时更是如此。 八、饲料质量 保证饲料质量必须做到四点:科学的饲料配方、质优的原料、大小适当的饲料颗粒、各种原料混合均匀。以上任何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日粮营养不平衡,出现选择性采食以至导致疾病发生,严重影响鸡群均匀度。 九、鸡群密度 拥挤饲养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这会造成雏鸡相互抢夺生活空间、争抢料槽和饮水器、减少每只雏鸡所能获得的新鲜空气。从而较弱的雏鸡就会受害。拥挤还造成雏鸡应激,其肠道中共生的大肠杆菌就会发作起来,导致复杂的疾病,如慢性呼吸道病等。这些均会影响鸡群均匀度。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养管理(20 周龄—淘汰)育成鸡培育到照产蛋期管理。产蛋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生活环境(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成分);合理的饲料营养;精心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治。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性能,为此必须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重大转折,产第一枚蛋是一种强刺激,应激相对大。产蛋前期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仍在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因此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 由于应激,使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所以,应减少外界干扰,减轻应激。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18 周龄开始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在开产直到50%产蛋率时,粗蛋白应保证在15%;以后要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对产蛋高峰期如果在夏季,应配制高能、高氨基酸营养水平的饲料,同时应加入抗热应激的药物。 蛋鸡每天喂量3—4 次,加量均匀。同时要保证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3、光照管理。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3—4瓦/m2, 光照时间从20 周龄开始,每周递增1小时,直至每天17小时。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随意变更。 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C,湿度为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尽可能保证空气新 鲜和流通。 5、经常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健康与采食,产蛋量、存活、死亡和淘汰、饲料消耗量等都应该详细记录。在产蛋期,应该注意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鸡时应迅速进行诊断治疗。 二、蛋鸡饲料营养水平 鸡的生长、产蛋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是从饲料中摄取。鸡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后,经过体内的消化、代谢活动,转变成鸡的体蛋白、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糖元等,进而合成为人类需求的鸡产品。 1、蛋鸡的饲养标准 蛋鸡的营养指标有: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必须脂肪酸。这里主要列 出代谢能、粗蛋白质、钙、磷、食盐以及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见表2)和我国蛋鸡配合 饲料标准(表3)。在蛋鸡配合饲料标准中,产蛋后备鸡包括雏鸡、青年鸡两个阶段。 表2:蛋鸡各阶段营养指标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xxxx农牧xx转载 TEL: 产蛋率的高低始终是衡量蛋鸡生产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而蛋鸡产蛋又受到十分复杂的因素影响,所以如何提高产蛋率就成了提高效益的关键措施,那么究竟该如何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呢?结合多年来的生产和临床实践认为,蛋鸡产蛋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疾病因素、管理因素、产蛋规律等。一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蛋鸡具有各不相同的遗传性能,因而产蛋率也各不相同,要选用繁殖性能好的品种,如海兰褐、京红1号、京粉1号等。 二营养因素 1饲料卫生不达标 严禁使用卫生标准不达标的饲料,特别是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劣质饲料,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平衡或不足会严重影响产蛋。 2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影响 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当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微量元素时,量不能太大,同时考虑饮水硬度的因素。 3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钙3~ 3.5克,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因此,在产蛋期必须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有利于机体的吸收。添加方法及时间:

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4磷的含量不当 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 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生产中计算磷的含量,须计算饲料中的有效磷。植物饲料中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分解吸收,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或加入植酸酶促进植酸磷的分解,保证血液中一定的含磷量,使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 5.5∶1。 5xxD含量不足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它机能。当血液中钙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所以,产蛋鸡的饲料中必须有充足的维生素含量,这种较高的含量可使钙、磷比例的重要性降低。但作为脂溶性维生素,还要注意过量引起的中毒。此外,维生素E和维生素A与产蛋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疾病因素 新城疫: 病毒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后,先在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液扩散至全身。在生殖道研究中发现,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输卵管炎和卵巢炎能使蛋壳的厚度和重量受影响长达50天,功能上最大的损害是在子宫部,影响了蛋壳的正常形成导致出现薄壳蛋。 减蛋综合征:

鸡群均匀度的控制

鸡群均匀度的控制 陕西生产部杜成前肉种鸡的均匀度是评价整体鸡群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包括体重均匀、骨架均匀、体型形态均匀、换羽均匀、抗体滴度的均匀和性成熟的均匀。良好的均匀度不仅能提高整个鸡群产蛋率的上升速度且高峰突出,而且还能节约饲料。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客户反映高峰产蛋率上升速度慢,或者根本达不到产蛋高峰,经现场观察种鸡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均匀度不高或者很差,导致大鸡越来越肥,而小鸡发育不良,严重影响产蛋率。为了提高肉种鸡的生产性能,从开始就应该重视均匀度,为以后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进而提高鸡群的整体效益。 均匀度对产蛋影响 均匀度是影响肉种鸡生产性能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生产实践中,通常以平均体重的10%作为上下限,以此范围内的鸡只占全群的比例表示均匀度。只有整个鸡群的比例表示的体重符合该品种所要求的变异范围,鸡群才能表现出良好的高产潜力。 一、均匀度与开产日龄的关系 体成熟与性成熟对产蛋的影响呈正相关,性成熟延迟,鸡群不能按预定时间进入产蛋期.如果鸡群体均匀反差,体重轻的母鸡在应该达到开产日龄时,许多生理阈值都达不到,使性成熟和开产日龄受到影响,均匀度越高,开产日龄及达到5%产蛋率的周龄与标准越接近。 二、均匀度与产蛋高峰期的关系 均匀度高的鸡群,开产后产蛋率增加较快,大约在开产后7-8周达到产蛋高峰,而且维持时间长,以后随着产蛋日龄的增长而缓下降,在整个产蛋期高峰突出,因而其产蛋曲线呈严格的偏态分布。均匀度差的鸡群,其产蛋高峰往往在开产后 9~10周才出现,同时,由于性成熟不一致,而导致群体中产生不同的个体生产模式。群体中个体鸡只生产模式的高峰不能相互发生重叠,所以产蛋高峰不突出,而且维持时间短,其产蛋率曲线也较平统。均匀度好的鸡群,它们的生产时间及产蛋量基本相同,在一个单位时间里(约8周左右)产蛋高峰相对集中,因而其产蛋曲线要比均匀度差的群体好。 三、均匀度和全期产蛋量的关系 全期产蛋量受均匀度影响很大,均匀度每增减4~6%,每只入舍母鸡平均产蛋数相应增产4个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均匀度差的群体,开产日龄及产蛋高峰不一致,在全进全出的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一般地说,从7周龄起到18周龄这一阶段称为育成期。育成鸡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成鸡的体成熟和性成熟,育成率高、体重达标、均匀度高、抗体高且均匀,适时开产,即在20-22周龄鸡群产蛋率达50%。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1)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增强。2)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是肌肉和骨骼发育的重要阶段。整个育成期体重增幅最大,但增重速度不如雏鸡快。体重增长速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渐减慢,但脂肪沉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多。 3)育成后期鸡的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在光照管理和营养供应上要注意这一特点,顺利完成由育成期到产蛋期的过渡。 成期注意事项 (1) 鸡群体型发育控制 体型是建立在良好骨架上面的正常体重,体型是骨架与体重的综合表现。良好的骨架发育是维持产蛋期间高产能力及优良蛋壳的必要条件,若骨架小而相对体重大者,此表示鸡只肥胖,这种体型的鸡其产蛋表现不会理想,例如,会早产,脱肛多,且产蛋初期时母鸡的死淘率高等缺点。 鸡只体型发育规律为:前段 (56 日龄以前 ) 着重于骨架的发育,后段 (56 日龄以后 ) 着重在体重的增长。 (2) 体重的测定与均匀度 体重的测定:这项工作可选在清晨喂料前实施。平养时,在鸡舍内四处抓鸡称量;笼养时,在各处固定的鸡笼抓鸡称量,根据饲养数量,建议抽取的比例如下: 抓鸡称量从第 4 周龄开始,每周应持续的测定体重直到产蛋高峰过后。 9 周龄以后,若发现体重低于指标时,应设法增加鸡只的采料量或供应热能较高的饲料来改善。 育成的品质除取决于良好的体型发育外,鸡群的均匀度也十分重要。要保证 80% 以上的鸡其体重应在平均体重上下 10% 的范围内。 鸡群均匀度的计算方法:如 2000 只的鸡群取 100 只,这 100 只即为取样群,取样群的每只鸡都称个体重。 均匀度即取样群中体重在平均体重正负 10% 以内的只数占取样总只数的比率,再乘以 100 得出整数。如:一个 250 只的鸡群,按 5% 抽样称重 125 只,其平均体重 1.30 。 1.30-1.30×10%=1.17 ㎏ 1.30+1.30×10%=1.43 ㎏ 如果计算抽样称重的 125 只中体重在 1.17kg 至 1.43kg 范围之间的鸡群为 110 只,则此鸡的均匀度为:110÷125=88% ,均匀度的评分标准如下:

肉种鸡体重与均度

肉种鸡体重与均度

————————————————————————————————作者:————————————————————————————————日期:

称重程序 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4-6小时进行。 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20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 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鸡。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50-100只鸡为宜。 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 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50只。 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 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 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若采用普通吊秤、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 下表是北京AA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

(整理)蛋鸡的光照管理

蛋鸡的光照管理 1 光照对蛋鸡的作用原理 光照对鸡的作用有两个方面:①促进生殖腺多种激素的作用;②通过光照周期循环作用使鸡体内所有机能的固有节律与明暗同步。就是说,光照对鸡的作用是同步信号作用的刺激作用。刺激作用的效果表现为开产日龄的控制和产蛋率的变化;而同步信号作用效果则表现为对排卵和产蛋时间的制约。 光照作用的机理一般认为,光线的刺激作用经视神经途径传至丘脑下部或直接透过颅骨达到松果体及丘脑下部,作用于光感器,刺激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GnRH 通过垂体门静脉到达垂体前叶,引起FSH(促卵泡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的分泌,促进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发育的卵泡产生雌激素,促进输卵管的发育并维持其机能,使母鸡出现冠变红、耻骨开张等第二性征。同时雌激素还能促进钙的代谢,亦利于蛋壳的形成,LH 则引起排卵。 在禽类生殖内分泌的变化和调节过程中,光照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并直接影响生产性能。在现代家禽生产中,这已成为控制鸡性成熟的主要手段。光照对雏鸡生长前期(10周龄前)作用不大,12周龄后由于其生殖系统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光照长度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在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中,产蛋期光照时数一般认为以不小于16小时为宜。 2 光照对蛋鸡的影响 光照对鸡的性成熟、产蛋、蛋重、蛋壳厚度、产蛋时间、产蛋到排卵间隔、受精率、精液质量与孵化期及生理状况、活动、代谢及行为个方面都有影响。 2.1 关照时间对蛋鸡的影响光照时间的长短与鸡性成熟日龄密切相关。育成期光照时间过短将延迟性成熟,时间过长则使性成熟提前。过早成熟的鸡开产早,蛋重轻,产蛋率低,产蛋高峰持续期短。若产蛋高峰时突然缩短光照则可降低产蛋率、增加死亡率,即使恢复原来光照,也很难短时间内达到原来的产蛋水平。 2.2 光照强度对蛋鸡的影响过强的光照,可使鸡烦躁不安,造成严重的啄癖、脱肛、神经质。光照突然增强,可使鸡群的破壳蛋、软壳、大蛋、双黄蛋、小蛋等畸形蛋增加,鸡的猝死提高,但光线太弱,可使雏鸡采食量下降,饮水减少。李辉(1999)在进行光照强度对笼养鸡产蛋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将鸡分为数量相等的上中下三层,采用不同的光照强度,发现中层鸡产蛋量明显高于上下两层。雏鸡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熟悉环境,进行觅食与饮水。合理的光照强度不仅可提高鸡的产蛋量和群体产蛋率,而且还能节约用电,减少鸡恶癖的发生。 2.3 光照颜色对蛋鸡的影响鸡对光线有较强的色感。在红光下鸡趋于安静,啄癖极少,成熟期稍迟,产蛋量增加,但受精率降低;在黄光下,鸡的饲料报酬低,性成熟延迟,蛋重增加,产蛋量减少,啄癖率提高;绿光可使鸡的性成熟提前,公鸡的配种能力增强,增重加快;蓝光促进性成熟,提高公鸡的繁殖力,增重加快,啄癖极少,但会使母鸡产蛋下降。 光照对鸡生殖机能的作用还受机体内在生物节律与光照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的影响。光线对机体的作用不仅取决于光照周期的长短或明、暗长度的比例,而且可能更主要取决于光线照射与此生物节律相符合,机体即发生反应。否则,无论给多大光照其效果也不会明显。 3 蛋鸡光照的管理 实行人工控制光照或补充照明是现代养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大技术措施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制定关照制度的原则是:雏鸡及育成期均处于生长阶段,这阶段光照制度是促进雏鸡健康成长,但要防止母鸡过早性成熟。母雏10周龄后,光照时间长会刺激其性器官的加速发育,过早的性成熟后对其今后产蛋不利。因此,这阶段的光照时间宜短或逐渐缩短,不宜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产蛋期的原则是: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高峰,充

引起鸡均匀度较差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引起鸡均匀度较差的原因及防制措施 均匀度是指体重落入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数占总测鸡数的百分比。 1、均匀度的测定 首先要抽样称重,抽样称重鸡数应占全群鸡数的5%(大群抽测1%),一般抽测鸡数不应少于100只,小群也不应少于50只。对抽测的鸡要随机抓取,不可人为地挑选大小,分层笼育时,随机抽测上、中、下三层鸡笼的鸡,每个小笼要全部称。过秤时一只一只称,分别做好记录,算出平均体重,再算均匀度。一般认为,均匀度必需大于80%,否则,认为饲养管理上还存在问题,尚需改进。均匀度一般每2周测定1次。 2 、导致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 2.1 疾病当鸡群患病时,尤其是患寄生虫病时,鸡群的均匀度会明显降低。 2.2 喂料不均匀因饲养员责任心不强,饲喂不均匀,或者是槽位不足都会使均匀度较差,特别是限制饲喂的条件下更严重。 2.3 密度过大鸡群密度过大,造成采食、饮水都不均匀,鸡群的均匀度下降。 2.4 管理方面舍内温度不均匀,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断喙时断的过短或不整齐,造成采食困难等都会引起均匀度下降。 3、防制措施 3.1 分群管理在整个育成期每隔一段时间要调整一次鸡群,按鸡只大小分群饲养,对体重小的群体增加营养,使其体重迅速增加。同时,对体重大的群体,进行限制饲养。从而较快地提高鸡群均匀度。 3.2 降低饲养密度具体如下。地面平养:7--14周龄0--22只/平方米,15--20周龄6--8只/平方米,网上平养7--14周龄12--14只/平方米,15--20周龄8--10只/平方米,立体笼养:7--14周龄20--24只/平方米,15--20周龄12--16只/平方米。 3.3 提供足够的食槽育成阶段,一定要提供足够的食槽,每只鸡应占料槽10--12厘米,或每百只鸡用料桶5--6个。 3.4 做好防疫工作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严格地按程序接种疫苗,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地进行预防性的投药,定期驱虫。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肉鸡事业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限饲等技术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但近二年在技术服务中发现许多种鸡场遇到了种鸡性成熟延迟且发育不均,不能及时开产的问题。尤其是那些7月份后开产,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鸡群,25周产蛋率不能达到5%,开产推迟少则2-3周,多则4-5周。其表现是在25周已达开产体重的情况下鸡只第二性征不明显,生殖系统发育迟缓,两只间发育差异大。带来的后果是:鸡只开产推迟及以后超重;鸡只进入产蛋高峰不集中,使高峰料及高峰后降料很难准确操作;每只入舍母鸡全期种蛋生产量和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种鸡性成熟主要受光照、体重控制、饲料营养和环境控制几方面影响。本文重点就光照和体重的影响进行一些讨论。 2 影响肉种鸡性成熟因素的分析 2.1 光照的影响 肉种鸡对光照的反应较蛋种鸡迟钝,对光照的要求也较严,光照时间、强度及变化速度均对性成熟和开产产生影响。在野生情况下,鸡只随季节交替接受不同时间、强度及变化速度的光照,这些因素通过鸡体控制着繁殖性能的发育。因秋季光照缩短,冬季保温经常关闭门窗也使光照强度有所下降。随着春季光照时间的延长,强度也有所增加,秋雏鸡生殖系统开始启动发育。这就使秋雏在育雏-育成-产前全期接受了正确的光照程序,而春雏(季节外雏鸡)则相反。这就是秋雏能及时开

产并能达到最佳产蛋高峰的原因。以往多注意育成后期光照时间和光刺激的影响,实践证明这样是不够的。从育雏后期开始,光照已经开始对种鸡性成熟产生影响。 美国北卡罗莱那州Brake教授将两组鸡1-6周一组养在渐长自然光照中,另一组养在8小时人工光照中,之后都移至8小时人工光照中,直至20周用相同光刺激。结果渐长光照组较另一组产蛋推迟一周,这表明鸡只接受光刺激的生理过程早在育雏后期就已形成。另一实验将二组鸡分别饲养在低光照强度(20勒克司)和高光照强度下(100勒克司),产前移至高光照强度(100勒克司)下,并辅以10勒克司光刺激,结果育成期20勒克司组开产准时且产蛋率明显高于另一组。在对客户技术服务中,山西一个公司的两个鸡场,采用相同的光照方案、补光时间和饲养管理措施,其中一鸡场5批鸡开产均推迟至27-28周不等,而二场几批鸡则基本按时开产。经测光仪测定,发现补光强度不足,进一步分析查找,发现一场因变电问题造成电压不足,虽用60瓦灯补光,但经测定其光照强度不足40瓦灯泡的强度,将这一问题解决后该场再没发生开产推迟现象。另有山东某种鸡场,饲养种鸡18000套,在半开放式鸡舍采用笼养方式饲养,27周时产蛋仍只为3.5%左右,经观察分析发现鸡舍中靠近阳面窗子一侧及上层笼中鸡只鸡冠、肉垂发育均好于阴面及中间下层笼。捡蛋时每排笼上下层均分开计数统计,结果发现此时阳面及几排上层笼中鸡只产蛋率已达8%,而光照较差位置笼中鸡只绝大多数仍未开产,主要原因是鸡舍内光照不均和有些位置照度不够,而笼养鸡又不能自由活动。经对灯泡照度加大,位置适当向下调整,调群时位置互换几个办法,基本上使原来问题得到了解决。综合以上分析和实验,为使肉种鸡适时达性成熟和开产,除需按不同纬度地区制定光照方案补光外,光照上还需注意到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种鸡从育雏后期至产前全期接受光照程序要正确,包括时间、强度及变化。只有把育雏后期和育成期光照很好地结合才能取得满意的性成熟和生产量。二是光照时间上,育雏后期至光刺激前光照不能延长,产蛋期光照不能缩短,育成后期、产蛋期光照强度应高于

种鸡保健方案对育成鸡体质的影响

黄芪多糖粉和银黄联合使用对种鸡育成鸡的影响 1 试验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粉和银黄可溶性粉联合使用对父母代种鸡育成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减少雏鸡阶段化学药物的投放,降低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 试验时间 2014年6月9号至6月30号 3 试验地点 某种鸡场 4 试验材料 4.1试验动物:父母代种鸡 3栋:2014年6月9日进雏18000只 4栋:2014年6月13日进雏16000只 4.2 试验药物:黄芪多糖粉、银黄可溶性粉(由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5 试验方法与结果 5.1 试验方法 3栋鸡群为试验栋,4栋鸡群为对照栋,采用同样的设备和管理方案进行雏鸡的培育,按照给药方案进行药物添加,免疫程序相同,观察育成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1 给药方案 日龄(天)药物名称日龄(天)药物名称1-17 黄芪多糖粉15-21 银黄可溶性粉 28-37 黄芪多糖粉42-48 银黄可溶性粉 55-64 黄芪多糖粉+银黄可溶性粉92-101 黄芪多糖粉 110-116 黄芪多糖粉+银黄可溶性粉165-171 黄芪多糖粉+银黄可溶性粉备注说明: 1、黄芪多糖粉使用剂量:饮水100g/1000kg,全天供给。 2、银黄可溶性粉使用剂量:饮水100g/500kg,全天供给。 5.2 试验结果 1、对育雏育成期成活率的作用效果: 图1黄芪多糖粉和银黄可溶性粉联合使用对提高雏鸡成活率的作用

雏鸡成活率 98.5% 98.4% 98.4% 98.4%98.4%98.4%98.5%98.5%98.5%98.5%98.5%98.5%实验组 对照组 图2 黄芪多糖粉和银黄可溶性粉联合使用对提高育成鸡成活率的作用 育成期成活率 97.93% 97.34% 97.00% 97.20%97.40%97.60%97.80%98.00%实验组 对照组 2、对禽流感抗体滴度的作用效果: 试验期间,每栋采血进行血凝抗体检测,如下图 图3黄芪多糖粉和银黄可溶性粉联合使用对禽流感H5抗体的作用

5第五章 检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第五章 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目的 根据目标评估鸡群的生产性能,尽可能地确保最终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要求。 页数内容 77 原则 77 体重的预测 78 鸡群均匀度(变异系数%) 80 公母分开饲养

监测肉鸡体重和均匀度 原则 只有最大限度地达到和平衡肉鸡的各项生产指标,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肉鸡需要均匀地、按照预期目标进行生长。 肉鸡生长期的管理取决于管理者对肉鸡生长性能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表现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以及随后采取的安全措施,只有在准确测定生长期的各项指标的前提下才能获得。 肉鸡体重的预测 正确了解每批肉鸡的体重和均匀度的信息对于安排好屠宰计划以及确保最大数量的肉鸡其屠宰体重位于期望的体重范围之内非常重要。 由于肉鸡生长速度的加快,屠宰日龄的逐渐提前,早于屠宰前2-3天预测肉鸡体重就不一定准确。为了准确估计和预测鸡群屠宰时的体重,就需要在屠宰前(2-3天内)抽样较多数量(100只以上)的肉鸡进行重复称重。 下列表格表明在不同均匀度(变异系数)情况下,要准确而可靠地预测肉鸡的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 表19:根据鸡群均匀度,准确预测肉鸡体重所要求的称重数量 备注: *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体重*100),数值越大,鸡群体重差异越大。 ** 预测体重和实际体重的差异在±2%范围内,并且有95%的正确性。 肉鸡称重时可以用手动或自动称重器。体重和预期差异较大时,有可能是磅秤不准确或出现故障。因此,磅秤应定期检查以保持其准确性。

当使用手动称重器对肉鸡进行称重时,每周至少称重3次。每次称重时,每栋鸡舍应至少在两个不同位置称重同样数量的鸡只。 自动称重器应放置在肉鸡比较集中而且单个肉鸡能在磅秤上停留较长时间的位置,便于记录。 通常日龄大及体重较重的公鸡使用自动称重器频率较少,因此会造成整个鸡群的平均体重向下偏差。在阅读自动称重器的数据时,应该定期检查它的使用频率(如每天的称重只数),而且应该每周至少一次用手动称重器校正所得到的平均体重。抽样称重数量较少,体重预测就不准确。 鸡群的均匀度 正常情况下肉鸡的体重按正态分布。群体的体重差异以变异系数(CV%)来表示,变异系数是鸡群的标准差和平均体重的百分比。 鸡群体重差异大,变异系数(CV%)就高;均匀度高的鸡群,变异系数较低。 不同性别的鸡群有其各自的体重正态分布。公母混养鸡群比单一性别鸡群的变异系数要高。 (见图23鸡群出栏时均匀度)

肉 鸡管理手册1

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前言 本手册之主要目的在于帮助肉鸡饲养者通过精心合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肉鸡的生产性能,进一步理解肉鸡饲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管理要点和观念,同时引用了一些关于肉鸡生产方面的经典文献,大部分内容原引了《罗斯308商品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的内容,以供现场饲养管理人员参考。 大群肉鸡生产性能提高的基本原则 根据育种公司提供的肉鸡饲养管理手册,精心设计和实施肉用仔鸡的管理方案,经常对照手册中提出的管理要点是否在管理过程中都给予实现,采取稳定的管理措施,不要抱着肉鸡生产性能会随机提高的愿望而采用经常变化的微观管理方法。 就肉用仔鸡的生产性能来说,完善的现场管理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在过去几十年,遗传专家针对肉鸡的生产速度、饲料转化率、能量利用进行的遗传选择,在使肉鸡生产潜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之后,管理就成为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保持大群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只有在管理方面为特定因素(如生长、饲料效率、能量利用)提供最佳环境时,遗传潜力才能充分表达,当把一日龄的鸡放进鸡场时,遗传潜力就确立了,而且不能改变。但是,这种遗传潜力的表达却依赖1日龄至屠宰加工期间我们为肉仔鸡提供的环境条件,虽然某一个种鸡群的后裔在群体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使鸡群的生产性能表现出微小差别,但不同鸡群的实际差别主要是饲养质量和鸡场管理水平造成的。 虽然成品饲料的质量与加工方法对肉鸡生产有巨大影响,但总的来说饲料品质会逐步稳定下来,而对不同鸡群的生产性能影响会趋于微小。故对肉鸡生产者来说,剩下的机会仍然是管理手段。 饲养管理人员,不要认为轻而易举地就可做好管理工作,按照肉鸡生产中的实际情况探索鸡场管理的不断改善,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肉鸡生产过程之中。要了解肉鸡在达到最佳生产性能方面需要什么?作为食品生产、舍饲、大群繁育和快速增长的统一体,肉用仔鸡具有某些生物学方面的要求。在从1日龄到周末屠宰的典型鸡群中,这些要求相当简单:(1)温度应保持或接近温度适中区;(2)空气质量足以防止呼吸道疾病或损伤;(3)营养(水/饲料)质量和数量足以限制传染性病菌的生存;(4)可靠的保健计划(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疫苗/监测)以防治流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5)稳定的管理方案与实施。 要经常评估管理手册中各阶段各项管理要点的落实情况和鸡群是否偏离了正常发育的规律,减少应激。来自遗传、营养等方面的因素基本趋于稳定,提高肉鸡生产水平的最大机会就是提高鸡场的管理水平。 没有任何两个肉鸡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每群肉鸡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肉鸡场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鸡群的需要,然后使用手册中所介绍的管理方法,采取特定的管理措施,以保证每群肉鸡

肉种鸡管理的关键是提高均匀度

肉种鸡管理的关键是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山东益生种畜禽有限公司265508 肉种鸡的管理与其他家禽生产系统不同, 它要求对种鸡群以计划性的方式进行限制饲喂, 确保种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或不同的生产阶段体重彼此相近。 肉种鸡的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生长发育的整齐程度。它主要包括体型、体重、性成熟三个方面,其中以体重的均匀度最为重要,尤其是在育成期。 要获得种鸡群良好的体重均匀度, 就要求饲养者对整个鸡群按推荐的采食量水平进行饲喂, 从而获得均匀的产蛋量和精液质量。家禽遗传育种公司通常提供种鸡生产指南, 指明各种类型种鸡在其各个生长阶段的体重目标和饲养管理推荐方案。 培育稳产高产的后备种鸡群是每位种鸡管理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后备种鸡群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种鸡产蛋率上升快慢、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全期产蛋量的多少、蛋重一致性及产蛋期死淘率的大小。体重均匀度高的鸡群开产适时,整齐,进入产蛋高峰快,高峰持续时间长,死淘率低,种蛋大小一致。 均匀度的控制依种鸡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其控制点也有区别。科学、合理的均匀度控制是指在14周以前母鸡的体重均匀度为重点,而14周以后直至产蛋高峰(31~32周)均匀度的控制重点则转至体况及性成熟均匀度为重点的控制,并且在限制饲喂程序和喂料量的调整有很大不同。 一: 影响肉种鸡均匀度的因素 种鸡群均匀度差的原因可能是:某些鸡只未采食到它们应该得到的饲料量; 未能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或鸡舍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它们对所采食的饲料营养物质反应出最佳的生长效果。. 雏鸡质量、育雏舍的条件、鸡舍的类型、鸡舍环境控制的优劣、精确断喙、合理的免疫程序、饲养密度、准确称重、饲喂程序、饲料的质量、料位水位是否充足、光照控制、疾病尤其是球虫病, 会导致肠道损伤, 降低了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等等。 二: 提高均匀度的建议 2.1 育雏期(0~4周)体重均匀度应从进鸡开始抓起 2.1 .1 雏鸡质量为前提在满足雏鸡生长及发育所需温度、湿度、通风及饲喂设备、密度基础上,首先将雏鸡质量分级。由于种蛋的来源、出雏早晚、公母鉴别、长途运输等因素使雏鸡体重一出生就有差异。因而入舍后,通过眼观、手感想结合进行初步分级,将病、弱、小者隔离于大群,从饲喂上给予特殊照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