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能力的复合性要求日趋强烈”。

有关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界定:1991年,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提出高层次实用人才;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提出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才;2004年,批准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高技能人才;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提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综上,尽管高职领域对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界定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认识,但其核心要素有很大的交集,主要体现在“高素质”、“技术型”和“技能型”三个关键词。当前随着高职教育进入一个内涵质量发展阶段,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可以界定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宜,其对于高职人才的技术技能和素质要求有了较为系统的兼顾。

2.“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规格界定

关于高职教育“高素质”人才规格标准。笔者认为,高职教育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技能传递和习得过程,更是一个心理沟通和个性培育的过程,“高”要体现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高素质”要求。其“高素质”是广义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包括职业素养、职业归属感、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科技素质、身体素质等。

(二)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开发内容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开发设计要注重适当的超前性,使高职教育始终走在生产和建设的前头,对实际工作发挥超前指导作用,为此高职教育必须注重研究国际、国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注重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地给高职教育专业设计与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为确保专业设置能够符合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突破原有学科体系和专业限制,根据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制订出一套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机制。

(三)高职终身化教育的适应性

终身教育思想出现在20世纪,目的是对人的持续发展加以设计,使人们进入教育领域不再有时间和空间限制,一生都能有学习的机会,这也是1999年在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确定的“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念。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工业化的技术基础不断变革,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也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起点,终身教育日益成为个人知识更新以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四)高职教育以学习者为主体的适应性

以学习者为主体:

1、提供教育者就必须改变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增强适应和服务意识,主动实现由教育者为主体向学习者为主体的转变,按照学习者需求和人力资本增值的需要设计新的学习制度。

2、由以往的统一设置标准化专业、教材、课程、教学安排的传统做法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多种需求上来。

3、由以往的统一设置标准化专业、教材、课程、教学安排的传统做法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多种需求上来。

4、教育管理方面,变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模式为教育的公共治理结构,即变现行的专业设置、招生录取、学籍管理和学历注册为一次性的学历认证,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二、高职教育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分析

(一)建立市场导向、企业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

新专业需求分析:根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要求,高职教育应当与当地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社会服务中介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社会不同时期各种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同时通过市场调研或参与项目合作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同研制新专业设置、新课程开发以及更新现有专业和课程内容等,时通过市场调研或参与项目合作和科技开发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共同研制新专业设置、新课程开发以及更新现有专业和课程内容等。

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由企业、行业和院校三方人员共同参与,根据社会、企业需求提呈新专业建议,确定毕业生就业岗位,确定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要求,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名称与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简要介绍,并提呈相关程序批准。

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成立包含企业人员在内的课程教学团队,制定课程标准,准备教材和教学计划,做好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的采购与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反馈与改进,由学生反馈、任课教师反馈以及企业反馈三方面共同构成。

由于这种专业和课程设计与开发机制企业从始至终参与其中,并始终以服务于市场需求为核心,因此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与客户需求高度一致,也由此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前提保障。

(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提出: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其校企合作是基础,工学结合是目的,顶岗实习是手段。

合作理念上从单纯的学校单方利益主体向校企双赢和学校、企业、学生、社会多赢发展,合作范围涉及实训实习、订单培养、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师

资培养、合作研究等,尤其要使企业在人才使用、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感受到合作对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校企合作趋向于一种“校企一体”或双主体型的、互动性强的深层次合作模式。

南洋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在校园内建立融学院、培训中心和企业三方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教学之中,以环境逼真、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生产科技中心为教学背景,将核心教学和企业项目及研发项目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融教学与实操为一体的真实工作环境。

(三)建立“企业化”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在教育领域,IS09000规定所有专业的实施与学生服务程序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在其严格监督、定期审核程序的监管下,学院逐步建立起结构严谨、运行成熟的教学程序、完善的系统化公文处理体系以及全方位的质量审核体系。

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应尽快建立起基于ISO9000族的外部系统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从计划、实施、检验到改进的规范化、闭环管理模式,这不仅有利于在高校管理机制上与国际接轨,而且还有利于与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精神形成有效对接,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外促内、内外互动的长效发展。

(四)推进教师专项能力得以持续性开发和提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专业技能和科技开发方面,均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应建立合理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着眼于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系统。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法,为教师提供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和进修,使他们及时掌握一套可灵活使用并具实用价值的技能来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不断提出的新需求,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和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从个人到部门再到学院内跨部门之间等不同层次的教学与科技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这种多元化、系统性项目开发与运行机制中得到持续性提升。

三、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一)基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推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开发

2009年10月,英国就业和技能工作委员会发布《2020目标:发展世界一流技能和工作》报告;2009年韩国政府发布《2020目标:全民职业教育》;2010年5月,澳大利亚议会通过《澳大利亚未来劳动力:国家劳动力开发战略》从三个国家的具体战略目标看,强调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人们的技

能水平,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各国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共同关注点。这表明未来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并实施必须以一种开放的视野,

(二)基于人力资源竞争力推进高职教育质量保证框架体系建设

《欧盟2020战略》指出,教育与培训合作2020战略框架是核心指标,到2020年,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将有系统地使用“欧洲资格框架”、“欧洲职业教育学分转移系统”和“欧洲通行证”。

按照“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在国家层面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初始职教和培训系统和继续职教和培训系统加强教师和培训师的能力建设;更多地采用基于工作的学习方式,向劳动者提供高质量且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加强关键能力开发,确保学习者和劳动者具备适应性和灵活性;与社会伙伴和国家就业部门合作规划,使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加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基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推进职业培训体系开发

在英国是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美国有《2000年目标法案》,按照该法案,美国政府设置联邦一级的“全国职业技能标准委员会”等机构,并由此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考核行业技能标准和等级考核标准;澳大利亚在1995年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框架(AQF),明确各级证书之间的关系,规定TAFE证书是就业的必备条件,且全国通用。

(四)基于社会化功能视角推进高职教育终身化实践

世界各国主要是从提高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和竞争实力的角度发展职业教育,但随着社会包容和社会和谐成为社会发展重心,职业教育和培训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减轻社会弱势群体的贫困问题保护比较脆弱的社会群体,从而促进社会的和平与和谐发展,在各国战略中都有所强调。

结束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深度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机制是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培质量符合社会需求的前提;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建立“企业化”的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改进的保障;推进教师专项能力得以持续性开发和提升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国外高职教育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开发、质量保证框架体系建设、职业培训体系开发以及高职教育终身

化实践等四个重要领域。

综上,通过构建一个涵盖专业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师资专项能力提升“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策略体系,以及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四个领域”的相关性借鉴,将有利于确保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预期目标相吻合,与社会行业需求相一致。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董刚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董刚 天津职业大学校长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草案)中也提出“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及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性专题研究,例如人才培养规格的内涵标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途径选择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力等,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指对于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而形成的资本,这种投资形成劳动者的知识、技能与胜任职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物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本包括高职教育培养的各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产品,并以此保证产品在市场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标准的适应性 1.高职教育人才规格以往提法的梳理 关于人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界定,目前“人才四分说”得到国内专家较大的共识,即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四类,其中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密切相关的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研究领域的几个提法:技术型人才说:我国现在通称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理解为高等技术和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是由人才结构类型决定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说:应用型人才,泛指一切从事非学术理论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其使命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性运用,也就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者是产品构型,并且还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应用于实践。复合型人才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批综合性职业岗位陆续产生,职业岗位之间的交又渗透日益增多,从而对从事某一职业岗位人才的知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教育部于年前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是指导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和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教育部还将依据这一《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以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 为让广大读者了解,本刊特将《标准》全文刊登于此。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与考核。 第一部分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一、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转眼之间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沪教委高[2015]56号 【发布部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5.11.18 【实施日期】2015.1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编制和发布工作的通知 (沪教委高〔2015〕56号) 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 教育的决定》(沪府发〔2015〕9号),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 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38号)(简称“教育部通知”)要求,现就做好本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的编制与发布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全市各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含民办,统称高职院校),须按要求报送高等职业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简称《院校年报》)。同时,鼓励各高职院校主动联系一批实际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面向社会发布“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简称《企业年报》)。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市级特色高等职业院校须联系一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布《企业年报》,聚焦企业资源投入、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做法、成效和问题)等方面,由企业自身独立编制发布。 二、工作要求 各高职院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通知”要求编写年报。我委将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院校年报》编制进行指导,并对各《院校年报》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进行通报。 各高职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关于“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要求,实行校长负责制,加强对年报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专人完成年报编制工作,注重形成年报质量的审查机制。 三、报送要求 各高职院校年报材料共分三次报送市教委: 1.第一次为数据报送:材料包括“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和“落实政策表”等4张表格(最终稿),excel格式(见附件),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统计数据。报送截止时间:2015年11月25日。 2.第二次为案例报送:材料包括《院校年报》(初稿,命名为“**(学校全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企业年报》(初稿,命名为“**(企业全称)参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6)”,由联系企业的院校负责报送)及典型案例与创新举措(最终稿),word格式,主要为撰写市质量年报提供素材。案例名称应主题突出,案例内容应言简意赅(每个案例不超过1000字)、图文并茂。报送截止时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总结 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和《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为工作指南,全面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的二十字方针,加强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考察阶段的工作,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现对学院评建工作总结如下: 评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和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所组建仅仅5年的高职院校,要达到评估标准,任务十分艰巨。只有举全院之力,集中全院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实现评建工作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部署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XX! 16号)文件精神和评估新方案精神,XX 年2月24日,学院出台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管理实施办法》,积极组织开展数据平台填报工作。XX年5月22日,院党委下发《中共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关于成立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咸职院党发〔XX〕15号),成立了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工作机构,统一领导组织实施全院评建工作。同日,又下发《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咸职院党发〔XX〕16号),详细部署了学院今后评建各项工作。 随着评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入,XX年4月13日学院党办和院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明确评建工作组及其职责的通知》,重申了学院评建领导小组和评建办公室指责,调正了评建工作机构,成立了“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专业、教学管理”、“社会评价”、“学生工作”、“宣传舆论”、“后勤、安全工作”、“综合协调”、“校内评建专家”和“材料数据”等十个工作小组。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亲自督查评建工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评建工作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使学院评估工作整体高效推进,为学院顺利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广泛发动,提高认识 XX年10月15日,召开了全院评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学院评建工作。各部门分别召开了动员会。为加强宣传工作,评建办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加班加点,按期连续编印《评建简报》、《评建工作手册》,建设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评建网,组织全院教职员工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专业剖析等一系列活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平台(包括研究院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办学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形成“双主体、三段式、六步骤、六递进”的“2366”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即以学校和企业为两个实施主体。 “三段式”即将整个人才培养期划分为“以验带学”、“以训促学”和“以习强学”三个阶段,达到“练与教、做与学、导与做”的三合一。 其中,“以验带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辅以新生入学后 的企业参观学习,对专业基础和公共基础课程采用验证性、应用性实验 方式,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在实验中来熟练基本技能,掌握基础性知识,实现“练中教、教中练”合一。 “以训促学”阶段,主要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双重环境进行实施,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采用实用性、综合性项目载体,以专兼教师为主,在教学模拟生产性实训中,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实现“做中学,学中教”合一。 “以习强学”阶段,主要在学校进行实施,以生产性任务为载体,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在企业的轮岗实习、顶岗实习中,强化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就业能力培养,实现“做中导、导中做”合一。 “六步骤”即依据三年学制中的六个学期为实施节点,以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为主线,细分为参观体验、基础训练、专项实训、综合实训、轮岗见习、顶岗实习六个步骤环节。 “六递进”即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对应“六步骤”实践操作过程, 将职业能力培养设计成由低到高的递进层次,形成集认知能力、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或中级技能、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或高级技能于一体的目标培养体系。 专业2366”人才培养模式图见下图所示。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8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八天的紧张学习,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协助。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学典礼上,教育局刘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生动地论述了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因而刘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特别强调:“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干有资格为人师表,才干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教师要想给予学生知识,那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发明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保守的授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刘局长说的“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假如不和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所以,教师有着重任,要肩负起这些重任,必需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负责,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发明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刘局长在会上还特别表彰了以余阳老师为代表的市骨干教师,使我深受感触。我以后将以这些老师为典范,向他们学习,兢兢业业,尊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听了何子山教研员«有效,教学有永恒追求»精辟的讲座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真正体会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实质。何教研员在讲座中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新鲜、愉悦、充溢激情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有效的”。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 此外,在这短短的8天,我还有幸听了聂世旺、彭飞等几位老师对五、六年级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将结束了,我将把此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不懈的进取中实现自身的专业生长。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

(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能动的生产要素。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做多强,并不取决于它获得了多少物质资产、多少资本,更主要取决于它的经理人、它的员工。企业兴衰乃是常事,但究其原因,无外乎都是“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败”。企业的人才资源区别于企业其它资源因素的最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人性的力量,具有其它资源因素所没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其它资源因素也只有与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则是人力资源中与其它资源因素结合得最紧密的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无疑是左右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何为人才?似乎很难有一个严格的界定标准。但如果我们按员工的职业素养层次的不同,可以把人才划分为技能性、经验性和智慧性三类: 一、技能性人才 是指有某方面技术专长,并具备一定开发和创新能力的人,如IT业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全面性不够,缺乏对市场、品牌、消费行为的认知。经验性人才一般都是从行业底层做起,熟悉产业链的全过程,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但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新知识,学习能力和提升能力差,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较差。 二、智慧性人才 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可以首先来为“智慧”定义,善于用哲学的角度去洞察知识,谓之智慧。知识是所有才能的源泉,但有知识并不等于有技能;同时,有经历也不等于有经验。因此,智慧性人才应该是一个有知识、有技能、有经验的复合体。他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有全局观和操控全局的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凡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他们是高素质人才。 三、高素质人才 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这已成为许多企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内容。但多数企业对如何获取或如何培养这一“资源”,并没有做过科学的、有效的和长远的规划。纵观现阶段我国企业,高素质人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一、从别的企业“挖人”;二、直接招收MBA毕业生;三、从企业内部培养提拔。 “挖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合理的人才流动是必要的。“挖人”也是企业中无可厚非的竞争手段。但“挖人”的首要前提是:有人可挖。即要有适度的人才供求关系。否则,只有两种结果:一是“奇货可居”;二是“以次充好”。前者带来的后果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人员的不安定因素增加;而后者给企业带来的则可能是灾难性的危害了。 事实上,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才,但不可否认,相当部分的中、高级经理人才的综合商业素质是有较严重缺陷的。首先是知识结构的缺陷:如缺少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缺少政策法律知识、缺乏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等;其次是商务基本技能的不足,如演讲技巧差、写作能力差、商务概念缺乏、营销技能不全面,甚至连会议技巧都有欠缺(会议冗长、跑题、效率低);三是缺乏大局意识,只知道自己本岗位的情况,对其它有关市场、消费者的情况都不了解。四是以经验为导向,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实务创新能力。 因此,“挖人”只是企业在不得已情况下的一种短期行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问题。 MBA不是企业的“救世主” MBA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令人艳羡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职业经理人的代名词。MBA在成功风行于欧美之后,1991年被正式引入中国,并不出所料地为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学生狂热追捧。应该承认,MBA们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经营理念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不过,MBA 教育专家戴启思教授观察了这种精英模式在中国的十年发展现状后,警告说:MBA有成为继夜大、电大、函大之后“第四大”的危险。美国斯坦福商业研究生院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系2013年立项的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对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特征、成长规律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研究,重构了具有内蒙古地区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撰写出版了《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开发策略诸问题研究》等专著和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论文。 一、研究概况 (一)问题的提出 “技能型人才”,是指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般是我国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提供的材料,目前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匹配、面临断档三个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技能型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青年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 (二)课题的界定 据考证,目前对技能型人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 1.“高级蓝领”说:首都经贸大学刘庆唐教授认为技能型人才是“高级蓝领”,是“持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证书的技术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

力,是工厂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复合型、技能型的工人”。 2.“灰领”说:陈宇教授在《就业市场中的灰领群体——技能型人才的最新发展》中提出技能型人才“灰领”学说。他认为,劳动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面是决策层,指挥层、管理层;下面是执行层、实施层、探索层;决策层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方法指导生产活动;执行层主要靠经验、实践来完成生产活动。而介于上、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即技术技能层)的就是“灰领”。灰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3.“职业教育人才”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H·F·French所著《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承担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本课题中的“技能型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紧缺人才”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失业”较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市场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职业教育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根本性问题。 本课题组成员的单位是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中职学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重构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三)研究现状 国外技能型人才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技能型人才(以下简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教育资料:_________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学习后,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 第 2 页共 5 页

完整word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整改报告

一、2013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分析 (一)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1.教学秩序情况 良好的教学秩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经济管理专业严格执行教务处《关于调、停、代课审批管理办法》,严把教学单位调停代课审批关。2013年度经济管理专业共审核批准了各类调停代课申请30余次;严格执行教学事故检查与处理制度,2013年全年无教师发生教学事故;无考试违纪违规事件发生,教学秩序良好。 2.课堂教学质量 2013年,经济管理专业构建了院、系部督导员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一起的三级教学督导体系。全专业共组织完成160多课时的随堂听课,涉及不同职称、不同年龄段、不同授课类型、不同教师类型30人次。系部督导随机听课,每期召开2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反馈情况表明,经济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质量整体较好。制度化、规范化的督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013 年,学生评教参评率达95.34%;评教数据中,课程评测结果为“优秀”的占80.67%,教师评测结果为“优秀”的达84.02%,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3.课程资源情况 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学院实行选课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学校课程资源的需求。学校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资源,以此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结构多元化的需要。2013年,全专业一、二、三年级共开设各类课程34门次,合计可是2576学时,其中实践课程1434学时,占55.67%,理论课程为1142学时,占总课时44.33%。麦可思公司完成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显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满意度为较满意。(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 经济管理示范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养成,鼓励倡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012年-2013年度,全专业学生参加全院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市场营销策划大赛一等奖一个;参加重庆市高校娃哈哈市场营销大赛,荣获重庆赛区二等奖;参加重庆市企业模拟管理技能沙盘大赛,荣获重庆市赛区二等奖;参加2012年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业策划大赛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二个。 (三)师资队伍水平评价 1.专任教师师资队伍结构状态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一) 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这种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养。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育之本是什么? 职业教育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4.以服务为宗旨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核心与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职业教育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 “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 “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认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一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 ■张新科,王斌,张宏彬,杨润贤 摘要: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设计明确的培养任务。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既有利于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关键词:高职;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0-00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项目(苏教高〔2010〕17号)。 作者简介:张新科(1966-),男,河南上蔡人,留德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导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中欧比较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邮编225127 一、引言 近十年来,高职院校按照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方式、实训中心建设方式等诸多方面围绕“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直接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这些创新与改革的举措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巩固了高职这个年轻分支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社会上也扩大与提升了高职作为教育崭新类别的影响。 改革与创新需要激情、需要胆识、需要努力、需要坚守,但改革与创新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也需要尝试、需要耐心、需要纠偏、需要总结。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与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忽略与轻视。目前高职院校在改革与创新过程中存在“两重两轻”现象: 1、改革与创新重共性轻个体。近年来,高职教育开展的系列探索实践立足点在共性上,如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服务岗位的界定、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技能证书获取标准的制定、职业素养的普遍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等。高等职业教育因办学规模大、发展快、模式与经验形成积累少,外加政府指导协调缺位、办学经费紧张、社会和企业配合程度低、教师自身素质不符合要求等相关因素影响,在过去以“校区建设与扩大规模”为特征的办学阶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符合阶段性办学客观实际。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的重心转移,这种全神关注共性的办学思路就有失偏颇了。高等教育的其他阶段,如本科阶段的导师制在中外已施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导师制更是作为基本培养制度在全球得到了普遍推广。在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世界各国也推行或试行了以引导学生身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课程网络培训测验考试及全部答案

模块一 Question 1 分数: 8 (多选题)根据AECT 的94 定义,教育技术包括设计,开发,(b ),(d)和评价五大部分。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实施 b. 利用 c. 培训 d. 管理 Question 2 分数: 8 (多选题)教育技术属于教育学科,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a、c)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教学过程 b. 学生 c. 教学资源 d. 教师 Question 3 分数: 8 (单选题)关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恰当作用,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 选择一个答案 a. 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资源、改善学习环境、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b. 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c. 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将代替黑板、图片、实物、演示实验仪器等传统媒体 d. 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应当争取在每节课的教学中使用 Question 4 分数: 8 (单选题)下列关于教育技术的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d )。 选择一个答案 a. 教育技术是教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b. 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含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 c. 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技术影响并促进学习 d. 教育技术的本质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去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Question 5 分数: 8 (多选题)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B)、(D )、传输与呈现。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分析 b. 加工 c. 研究 d. 存储 [attachment=117] 模块2:教学目标学习者分析 阅读测验 Question 1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师了解到本班同学都很喜欢音乐, 因此, 打算用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分析过程主要考虑了学习者特征中的(a )。 选择一个答案 a. 兴趣偏好 b. 学习习惯 c. 学习风格 d. 知识基础 e. 学习动机 Question 2 分数: 2 ( 单选题) 教学目标描述:“ 初中二年级学生能够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标出主要煤炭产地。” 这里的“行政区划图上”属于教学目标描述中的(c )。 选择一个答案 a. 学习情境b. 范围c. 行为条件d. 知识基础 Question 3 分数: 2 ( 多选题)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强调真实情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知识的自我建构。下面选项中哪些不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b.d ) 选择至少一个答案 a. 抛锚式 b. 讲授法 c. 支架式 d. 操练—反馈式 e. 探究式 Question 4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Experience docu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 gy ability train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 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通过此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的心得体会。下

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纵观此次培训,整个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充实有效,培训 形式新颖有趣,我个人在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的很投入,很用心,收获也很多,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帮助。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了搜索信息和各类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 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会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对 于搜索整合教学资料更有条理,学会了freemind思维导图的 制作,掌握了迅雷、网际快车等一些下载工具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了利用互联网网上学习的便利,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回复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给我的留言,我成了学生最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网络让我很幸福。同时,我也在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不是网络游戏,颓废、消沉的思想。

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附件一: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山西省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说明 [1]“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学校关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等总体设计和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以及必要的说明等。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单价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不含实验台、桌、空调等)。 [3]“实习、实训基地”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的和内容,有稳定的教师和辅助人员队伍,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习项目。 [4]“期刊”指专业类期刊杂志。统计时,须按种类和年度装订成合订本,1本算1册。 [5]“电子图书资源”,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使用,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体。 [6]“师资队伍”是指学校在编的具有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对于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也可计算在内。 [7]“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专业的“专任教师”特指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专任教师。 [8]“岗位资格”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新参加教学工作的人员须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9]“多媒体授课”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技术。 [1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11]“教学文件”包括学校转发的教育部或省教育厅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学校制定的教学文件(含教学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学期教学进程计划、课程表、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 [12]“教学档案”是指在本科教学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数字、声像等信息资料。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文件档案、教务工作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学生学习档案等。 [13]“主要教学环节”指理论教学(如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如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学期课程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备课(含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编写、作业布置与阅改、课后辅导答疑、考试命题、考场监控、阅卷评分与试卷分析、实习和实验指导、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答辩等环节。 [14]“签约就业”包括签定协议书或劳动合同以及灵活就业。其中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种。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