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教案1

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教案1

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教案1
推荐-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30《诗四首》教案1

诗四首

学科语文年级八课题诗四首第1

课时

总计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知

识回顾背诵《桃花源记》;说说陶渊明这个人。背诵王维的诗。

习目标学习《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理解情感,能默写。感受陶渊明的恬适,王维的凄凉心境。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一、《归园田居》

学习十分钟,比谁学得好。

1、诵读

2、解决生字:稀秽荷沾违

注意字音和字形。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4、结合《桃花源记》和诗句可以发现哪些信息?诗人的“愿”应该是什么?

想想本诗要表达什么情感?从哪里看出的?

自学指导二、《使至塞上》

学习十分钟,比谁学得好。

1、诵读

2、学习字形:蓬雁萧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如何理解?表达什么情感?

学科语文课题诗四首第 1 课时第小组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第节得分

1、注音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衣沾.不足惜征蓬.出汉塞萧

..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2、表现陶渊明不懒惰的诗句:

表明陶渊明理想的诗句:

王维用旷远的境相来表达孤独的诗句:

表明王维出使目的的诗句:

借用孤独之物表达内心之凄苦的诗句: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误

课堂展示次数课堂表现自我评

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

纠错本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及要求

桦甸六中教案

主备人备课组长二次备课人

学科语文年级八课题诗四首第1

课时

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媒介

出缺席

情况

教学目标学习《归园田居》、《使至塞上》理解情感,

能默写。

感受陶渊明的恬适,王维的凄凉心境。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诗人情感。

陶渊明的“愿”及王维的

孤苦心境的理解。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知识

回顾

出示

目标

自主

学习

以学

定教

展示

巩固

当堂

检测

及时

反馈5 1 20 10 3 5 1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内容个性化修改

知识回顾

背诵《桃花源记》;说说陶渊明这个人。

背诵王维的诗。

出示目标

自主学习

一、《归园田居》

1、诵读

2、解决生字:稀秽荷沾违

注意字音和字形。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4、结合《桃花源记》和诗句可以发现哪些信息?诗人的

“愿”应该是什么?想想本诗要表达什么情感?从哪里

看出的?

二、《使至塞上》

1、诵读

2、学习字形:蓬雁萧候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及情感。

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句?如何理解?表达什么情感?

检测:字音及诗句默写

内容个性化修改

1、联系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及陶渊明其人指导陶渊明的

“愿”的理解。

2、调动想象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

教学内容反思:

解读和品悟了诗人情感,。

测试结果反思:

理解诗句个别同学失误。

小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

平均分

检测成绩优异

课堂表现积极

进步幅度较大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2019年月日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套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doc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 不知道各位老师对教案有多少了解?都会写教案么?下面 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三)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常识;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 3、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4、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思路:尝试既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又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本课目标 1、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 1、导入:以介绍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的背境导入。 2、课前热身: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要塞.()阻遏.()锐不可当.()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锐不可当. 3、合作探究: a、整体感知:介绍本课内容梗概。 b、四边互动: 互动1:阅读新闻要把握哪些要素? 明确阅读新闻要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结构的五个部分,记叙的六个要素)。互动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 互动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互动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互动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互动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进攻作战的,为什么先说东路军,再说路军? 互动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到的敌情时说“和中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 互动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面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二、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三、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一单元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本单元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这五篇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组成一个单元,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 (一)阅读教学: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 (二)写作教学: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初步掌握自传的写作特点和语体特点;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学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和事;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写人能够抓住主要特征。 (三)口语交际:学会有条理、有中心地陈述事件和体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口、多动手的习惯;培养学会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意识;通过学习活动与实际行动来内化、强化课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美好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课文说明 《藤野先生》是一篇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公正、真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人叙事方面很有特色。在写人方面,作者善于抓住形貌、性格特征来刻画人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叙事方面,主线鲜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作者青年时代爱国、报国的心路历程的写真,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生活的底蕴,感悟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再塑生命》是美国教育家、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的作品。这篇课文,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聋哑女孩的精神追求。学习这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新人教,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1 消息二则 精彩开篇词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喜欢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溃退:溃败后退。 3.背景链接 1949 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

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4.文体链接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 (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 )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案合集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二、3. 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三. 教学安排:2课时 三、四. 教学过程: 四、第一课时 五、一. 导入 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 六、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七、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八、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与我们刚才所讲的原因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九、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顺序。 十、顺序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按照作者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十一、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十二、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十三、(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十四、(2)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十五、2. 明确: 十六、(1)文章以作者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作者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十七、(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文 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教案文本)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一)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案(二)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 社戏 2020年最新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 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 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 ——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 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 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 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 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 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 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 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 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 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 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 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 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 的四字短语概括。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语文版) 1.巴东三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明白词句含义。 2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简析 重点: 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难点:

掌握寓学识、才力和情感于记叙之中的游记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提问:①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3、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4.三峡简介 长江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江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

2018年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民风民俗 1.《社戏》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理清文章结构。 2.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之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我们曾陪童年鲁迅从“百草园”走到了“三味书屋”,今天我们继续追寻另一段有他童年影子的难忘经历——《社戏》 二、整体感知 1.播放【影音资源】《鲁迅》,了解作家作品。 2.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潺.潺(chán) 不惮.(dàn)怠.慢(dài)撺掇 ..(cuān duo) 凫.水(fú)踱.(duó)吁.气(xū) 宛.转(wǎn)絮.叨(xù)磕.(kē) 舀.水(yǎo)蕴藻 ..(yùn zǎo) (2)解释词语 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怠慢:冷淡。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行辈:排行和辈分。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3.速读全文,重点语段播放【影视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1)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吗? (2)本文的人物有谁?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3)围绕“社戏”这条线索,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4)本文题目是“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却不多,能否把题目改为“童年”或别的什么标题?为什么? (5)课文以“社戏”为线索,贯串全文,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顺序的? 明确 (1)主要叙写“我”儿时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驾船去赵庄看戏的事。 (2)人物:迅哥儿、双喜、阿发、桂生、六一公公、母亲、外祖母。 线索:看社戏 (3)围绕“社戏”这条线索,文章主要写了7件事。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有社戏、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要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4)鲁迅先生怀念的并不是社戏本身。他只不过是通过盼社戏、看社戏、想念社戏,来表达平桥村人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及人与人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参考【微教案】《社戏中的美》。 (5)戏前波折(第4~9段)、月夜行船(第10~13段)、船头看戏(第14~21段)、归航偷豆(第22~30段) 三、局部探究 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譬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和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社戏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它就是——戏曲。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 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

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最新2019年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新教材分析 2018春季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分别以“民俗风情”、“科学说明”、“先哲幽思”、“精彩讲演”、“记游天下”、“吟诵经典”为专题内容,新版本仍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二单元与旧课本说明文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古诗文方面,注重诗歌经典的学习与养成,所选课文充满睿智与哲思,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一单元是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组元。鲁迅的小说《社戏》运用了人物和景物描写,详略得当地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夜航看戏的经历,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贺敬之的现代诗歌《回延安》用陕北“信天游”的格式,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刘成章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表达高原生命的歌颂,也是对民族魂的礼赞;吴伯箫的《灯笼》,笔法自由,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情感和回忆,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中华民族的意义,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写作的主题是“学习仿写,结合学过的课文,把握仿写的技巧,训练仿写的能力。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应对”,了解常见的交际场合,运用恰巧的应对技巧,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第二单元主要由“科学说明”内容构成。竺可桢的事理性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物候现象的特点及掌握这些现象的意义等,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事理性说明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借揭示恐龙灭绝的原因,阐述了不同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的道理;陶世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及怎样记录时间,并阐明了读懂岩石记录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写作的主题是“说明的顺序”,引导同学们合理运用时间、空间、逻辑性顺序写好说明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倡导低碳生活”旨在让我们了解低碳生活对于环境的意义,树立低碳环保的意识。所选的课文既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增强认知世界的能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是以“先哲幽思”为主题编写的,四篇课文都是古诗文中名篇。陶渊明的记叙文《桃花源记》,层层设疑,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快乐的和平生活的向往;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运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魏学洢的说明文《核舟记》采用“总—分—总”的写法,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和逼真的景物,赞美了核舟雕刻着的精湛技艺;《<诗经>二首》选了《关雎》《蒹葭》这两篇,都运用了比兴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关雎》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蒹葭》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写作的主题是“学写读后感”,帮助我们了解读后感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提高写作“读后感”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古诗苑漫步”,带我们进一步体会中华诗歌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代诗歌的丰富多彩,提高欣赏古诗的能力。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18--2019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八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全新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以风俗人情为主题,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社戏》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回延安》追忆了诗人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描绘了延安的新面貌,赞美了10年来党领导下的延安巨大的变化,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了美好的明天;《安塞腰鼓》描写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场面;《灯笼》回忆了与灯笼的结缘,表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与怀念;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是由生命之音为主题,这个单元主要以说明为主,通过本单元让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科普文章语言简洁、准确、生动的特点;培养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四单元是以名家讲坛为主题编写的,三篇演讲词,一篇议论文。《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讲述了作者自己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大力扶植年轻人,表现了作者质朴的胸怀;《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演讲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五年来的发展,指出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并提出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写作和综合性学习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 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 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三、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 ??相处四件事例 ?? 相别神情话语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四、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 (2)动作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投影显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