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中职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尽打(jìn)着力(zhuó)衔着(xián)缜.密(sh èn)

B 百舸争流(gě)瞠.目结舌 (táng)戏谑(xuè)琐碎(suǒ)

C 和着水(huó)禁得起(jīn)倘若(tǎng)譬.如 (pì)

D 挥斥方遒(qiú)妍媸(chī)瑕疵. (cī) 诲.人不倦 (hu 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断壁颓垣偃旗息鼓振聋发聩好高骛远

B.磬竹难书尚待商榷却之不恭寒宣

C.怡笑大方湮没不闻敷衍塞责专程谒见

D.风驰电掣腾挪跌宕直接了当自惭形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①“爱我家乡”演唱会上,刘大成把他浓厚的感情___在他的歌声里,现场观众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②阴气森森间,-------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

③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__已经是幸福的了。

A、贯注延续如果/就

B、灌注延续即使/也

C、灌注承续如果/就

D、贯注承续即使/也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美国科学家最近在实验中发现,若物体距离人约四、五十米以内发出声音,人脑就会视听混淆。

C.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

D.作为一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国际电子产业巨头,日本索尼公司不可能不知道侵犯其他企业专利权将意味着什么?

5、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恰当的是()

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学习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可思议的。

D、面对这让我们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6、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看见老师很高兴,急忙上前打招呼。

B.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对我市各大商场的食品进行了抽查。

C.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15年的创作历程,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尽管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我创作的活力之源是与党和政府的关怀分不开的。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纳米热”遍及全球。一时间,____,纳米科技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现在,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注册的公司已达近100个。____

。虽然我国在纳米

科技领域已取得一些出色成绩,但在这方面水平与美、日、欧相比,差距还是很大。____,中国科学家充满使命感和紧迫感。

①环球同此凉热②这当然也包括中国

③但形势不容乐观④纳米热中也有冷思考

⑤面对未来⑥针对这种情况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形式上看,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他的《石钟山记》是一篇因事说理的游记。

C.“社稷”指国家。社,谷神。稷,土神。“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D.范晔,字蔚宗,东汉历史学家,著有编年体史书《后汉书》。

9、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后代用来泛指文学。

B.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唐朝诗人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C.词形成于宋朝,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流派。

D.古时对别人称自己亲属时,常在称号前加“家”或“舍”;称别人亲属时加“令”。

10、对下面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是()

踏莎行?山居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注]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二、(本大题共六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1~16题

(一)

①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②唐玄奘的寂寞成就了西天取经的事业,徐霞客的寂寞成就了旅行天下的

壮举,司马迁的寂寞成就了史家绝唱《史记》,曹雪芹的寂寞成就了鸿篇巨制《红楼梦》……寂寞是—首歌,是只有一个人的吟唱;:寂寞是一首诗,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独白。

③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他不喜欢应酬,也反

感客人来访,常以生病为由推辞。他每天呆在书房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④钱钟书声名远播,时常会有世界各地的人慕名造访。有一位外国女士打

电话给他,表示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想登门拜访。钱先生听后,赶紧说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那位女士深为钱先生的幽默婉拒所折服,只好作罢。也许,正是有了这种闭门读书做研究的态度,钱先生才写出了《谈艺录》《管锥编》等不朽的学术巨著。

⑤其实,像钱先生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既能洞悉这个社会,又能远离这个社会的喧

嚣,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

⑥“芥川奖”是日本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奖项。获奖者有“登龙门”

之称——许多作家都因获此奖而名噪一时。最近一届的“齐川奖”获得者田中慎弥却是个“普通人”,他年纪轻轻,也没有什么高学历,为什么能获得如此级别的文学奖呢?媒体对他的描述可能给出了答案:“田中慎弥没有手机,也不用电脑。但他却很执著,甚至有些固执,躲在自己世界里,与寂寞相伴,专心读书和写作。从他身上,人们看到了日本文学新的希望。”

⑦田中慎弥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耐得住寂寞,埋头写作,终成正果。“板

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能坐得了冷板凳,自然能静得了心、做得了学问。

⑧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只是因为内心浮躁,无法平静,所以常常

觉得自己很“忙碌”。若能守住寂寞,不为外界所干扰,一心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又怎能做不了学问呢?

11、文中第⑧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A、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加强了语气,突出了寂寞出学问的论点。

B、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说明我们的生活本来可以很平静。

C、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说明现今社会我们生活在浮躁里。

D、运用了反问的修辞,说明我们只要有一颗平静的心,我们就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12、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不正确的是()

A、本文结构规整。

B、本文的论证思路清晰。

C、本文语言精练,语气自然。

D、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引用等论证方法。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学问。

B、本文第⑦段中,“坐得了冷板凳”的意思是能耐得住寂寞。

C、所用事实论据选自古今中外,典型丰富;在事实论据的使用上,详略得当。

D、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做学问。因为他常常生病,所以他不喜欢应酬,也反感客人来访。

(二)

沙尘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

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的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14、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15、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累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7、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B.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

C.正襟危坐危:端正。

D.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18、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耳得之而为声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惟江上之清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19、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2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之时。

C.慨叹人生的无常。

D.借曹操自比,标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第II卷(70分)

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

21、名句默写(3分)(任选其中三句)

(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

(2) ,胜似闲庭信步。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4) ,直挂云帆济沧海。

(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2、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例句: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①。

②。

23、下面一则应用文从内容到格式有四处毛病,请指出来。(4分)

通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活跃我校课余生活,校团委决定组织一次歌咏比赛活动,请各班文娱委员于明日下午开会,讨论比赛有关事宜。

校团委

2016年9月18日

(1)。

(2)。

(3)。

(4)。

五、(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走出沙漠沈宏

他们四人的眼睛都闪着凶光,并且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迷了路,继而又走进了眼前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炎热的沙漠耗尽了我们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谁都知道,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我们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交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这会儿他们仍死死盯着我胸前的水壶。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不会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镇静地问道:“你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会……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我继续说:“目前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我们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头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趁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把水分给大家。”

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

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已是傍晚了。

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

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决斗。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

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从而判断出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大伙儿都惊住了。

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怕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为了不让我们看出是空的,他偷偷地灌上一壶沙。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他已好几天没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把事情告诉我并又嘱咐,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2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了他的性格。

D.“天边的夕阳……殷红的,如流淌的血”,此处以景物描写来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

E.“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我要摘下水壶”,由此小说的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

25、“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6、请简析划线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共4分,每题2分)

(1)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如流淌的血。

答:

(2)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答:

27、小说中的肇教授是怎样一个人物?结合故事情节简要分析。(4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45分)

老木匠想退休,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要他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出的是粗活。房子建成了,老板把门钥匙递给他,说:“这房子是我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惊呆了。生活是自己创造的。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为什么不做到最好呢?

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文中不得透露本人相关信息。

语文答案

一、DADCA BBBCC

二、ADDAB CBCDC

三、21、 1、樯橹灰飞烟灭。2、不管风吹浪打

3、如泣如诉

4、长风破浪会有时

5、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2、示例: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

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

(句式一致,语义连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书对人的正向作用,语句不通顺适当扣1—2分)

23、改正:(1)去掉称呼;(2)“活跃”改为“丰富”;

(3)开会时间要交代具体,如:下午四点;

(4)开会地点要交代具体,如:在小会议室、在团委书记办公室等;

24、C、D(C、“我”不是主人公,主人公是肇教授;D、说“预示将要发生一场为争夺水而进行的流血斗争”不当,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不会出现同事之间的流血斗争。因为壶里装的是沙子,维护它只不过是维持一种信念。

25、(1)线索作用,用“水壶”串联起明暗两条线索(或说“两个故事”),肇教授与“我”的故事和“我”与其他几人走出沙漠的故事由水壶关联起来;(2)是叙事的焦点,全篇围绕“水壶”叙事,考察队员的品格由生死攸关时的一壶“水”得以显现。制造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悬念”,揭开了“水壶”的谜底,也就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

26、(1)答:环境描写,交代了傍晚时分沙漠的冷峻景色,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气氛,烘托出住着和他们十分绝望的心情。

(2)答:环境描写,交代了绿洲生机勃勃的景色,渲染一种轻松舒缓的气氛,烘托出他们找到水源时的激动和高兴。

27、肇教授是一个在生死关头具有先人后己的崇高献身精神和机智沉着的性格特点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他把自己的水分给大家,自己因“几天不进水”而死;在临死前又想出了“一壶水”的主意来支撑大家走出沙漠,挽救了考察队员的生命。(一项3分;情节说明2分,共5分)

五、写作(立意参考:用自己的手创造自己的生活/善始更要善终/敬业精神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