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优化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优化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优化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

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

(1)概念:。(2)符号:(3)单位:。

(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 0。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则: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

2.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2)含义:。

(3)书写规则:①、②、

③、④。

(4)注意点:

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②化学计量数代表,因而可为分数;

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

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在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之间用号隔开。

3.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②可燃物的量、③完全燃烧的含义、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4.中和热:

(1)概念:。(2)注意点:

①反应条件、②生成水的量、

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

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

(1)概念:。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

式:。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例题解析】

[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

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则Q1与Q2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

(2)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Q3kJ/mol,则Q3与Q1或Q2关系为___ __。

(3)已知:Q1= 484,Q2= 572,则蒸发2mol水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已知:(1)C(s) + O2(g) = CO2(g) ;ΔH=-394 kJ/mol。

(2)2CO(g) + O2(g) = 2CO2(g) ;ΔH=- 566kJ/mol。则反应:2C(s) + O2(g) = 2CO(g) 的反应热是多少?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 14gFe在Cl2中完全燃烧生成FeCl3固体时,放出101.3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2H2(g)+O2(g)=2H2O(l);ΔH=- 572kJ/mol 2CO(g)+O2(g)=2CO2(g);ΔH=- 565kJ/mol CH4(g)+2O2(g)=CO(g)+2H2O(l);ΔH=- 890kJ/mol

试填空:⑴燃烧等体积(相同状况下)的H2、CO、CH4,放出的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⑵燃烧等质量的H2、CO、CH4,放出的热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思维方法: 。

2.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液态肼(N2H4)和强氧化剂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与足量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2KJ的热量。

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⑵双已知H2O(液)=H2O(气)—44KJ,则16g液态肼与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⑶此反应用于火箭推进,除释放大量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

思维方法: 。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

【考纲要求】

1. 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进行计算及速率大小的比较;

2.会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关系进行计算;

3.会分析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公式:υ=△C/△t (△C—浓度变化量;△t—反应时间)

单位:;

2、特点:(1).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

(2).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3).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

3、一个重要规律: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系数比。如对:mA + nB pC + qD 有:υ(A)∶υ(B)∶υ(C)∶υ(D)=m∶n∶p∶q

4、影响反应速率因素:

①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不能改变其浓度)②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注意: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③压强: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反应速率增大(只适用于)

④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倍数增大)⑤其它条件:例如等等。

二.有效碰撞理论

1. 有效碰撞概念

2.活化分子的概念;

3.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由决定的;(1)浓度的影响就是

(2)压强的影响就是;

(3)温度的影响就是

(4)催化剂的影响就是

【小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勒沙特列原理) 。

【例题解析】

[例1]在2A + B 3C + 4D 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 A = 0.5 mol ·L -1·S -1

B V B = 0.3 mol ·L -1·S -1

C V C = 0.8 mol ·L -1·S -1

D V D = 1 mol L -1·S -1

解题思

路: 。

易错点: 。

[例2] 右图表示800℃ 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t

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

(2)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 若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2分钟,A 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 、B 或G 、H 进行可逆反应:aA (气)+bA (气)gG (气)+hH (气);△H=QkJ/mol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在虚线所示部位改变温度(T )或压强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影响(t 表示时间),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开始时充入G 和H a+b <g+h Q <0

B 、开始时充入G 和H a+b <g+h Q >0

C 、开始时充入G 和H a+b >g+h Q >0

D 、开始时充入A 和B a+b >g+h Q >0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2、可逆反应A (气)+2B (气)nC (气),在不同压强(P 1、P 2)下,测得C 的体积分数跟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P 1>P 2 ,n >3

B 、P 1>P 2 ,n <3

C 、P 1<P 2 ,n >3

D 、P 1<P 2 ,n <3

思维方法: 。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1、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

A 、对该反应体系加热

B 、不能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设反应C + CO 2 2CO ΔΗ1> 0反应速率为V 1 ;N 2 + 3H 2 == 2NH 3ΔΗ2< 0 ,反应速率为V 2 。对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 1和V 2的变化为……………(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 1增大,V 2减少

D 、V 1减小,V 2增大

3、可逆反应2SO 2 + 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 mol/L ,2min 后SO 2的浓度为1.8mol/L ,则用S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

A 、1mol /(L ·min)

B 、0.9mol /(L ·min)

A

B

C

C、0.2mol/(L·min)

D、0.1mol/(L·min)

4、在2SO2(气)+O2(气)2SO3(气)反应中,反应物消耗速率、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V(SO2)=V(O2)=V(SO3)

B、V(O2)=1/2 V(SO2)

C、V(SO2)= V(SO3)

D、V(SO3)= 2V(O2)

5、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里有害的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降低压强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C、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D、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课外作业

1.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进行反应A(g)B(g)+C(g);ΔΗ> 0。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 需要20s,那么反应物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要反应时间为………………………………………………………()

A、10 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

2.反应2A(气)2B(气)+C(气);ΔΗ> 0,在未用催化剂的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现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B]减小,应采用的措施…………………………()

A、升温

B、增大反应器体积

C、增大[A]

D、降温

3.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后C(X2)为0.4mol/L ,C(Y2)为0.8mol/L,生成C(Z)为0.4mol/L,则该反应式可表示为…………………………………………………………………()

A、X2+2Y22XY2

B、2X2+2Y22X2Y

C、X2+3Y22XY3

D、3X2+Y22X3 Y

4..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ΔΗ<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催化剂V正V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降温V正V逆都减小, 且V正的减小倍数大于V逆减小的倍数;

D.加入氩气, V正V逆都增大, 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二课时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考纲要求】

1. 会对化学平衡状态进行判断;

2. 会分析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3 .能利用化学平衡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由此引起的反应转化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

4. 会判断等效平衡及分析等效平衡形成的条件及相关的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 化学平衡

1.研究的对象: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的状态。

3、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4、平衡状态的标志:

以mA + nB pC + qD为例:

(1)速率关系:(a).V(B耗)= V(B生) (b). V(C耗) :V(D生) = p: q (c). V(A耗) :V(C耗) = m : p

(2)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

①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不适用于前后无体积变化的反应)

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5、化学平衡的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一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浓度: 增反应物浓度或减生成物浓度, 平衡移动减反应物浓度或增生成物浓度, 平衡移动. (2)温度: 升温,平衡向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方向移动.

(3)压强: 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方向移动;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方向移动.

(4)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能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6、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平衡“三步曲”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mx mol

例: mA + nB pC + qD

起始: a b 0 0

转化:

平衡:

注意: ①转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成比例;②这里a、b可指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③对反应物:平= 始—转对生成物:平= 始+ 转

7、解答图象题常用的几条重要规律:

①定点分析; (固定某一条件,观察另某一条件的改变对反应的影响)②温度越高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同压强时)③压强越大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同温度时)

④使用催化剂到达平衡所需时间就越短;

8、两类重要的等效平衡:

1、同温同压下,若起始加入量与原加入量比例相等的,则为等效平衡(组成百分比相同)

2、同温同体积下,若起始加入量与原加入量的物质的量等效相同,则为等效平衡(实为同一状态)

9、一个重要的等效操作:

体积不变,各物质加入量增加一倍等效于增大压强体积减小一倍

(因为其效果相同:都是浓度增大一倍)

10、惰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压强不变,充入惰气, (实质: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2)体积不变,充入惰气,平衡不移动。

实质:(看体积是否变化)

①体积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②体积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

【例题解析】

[例1]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里充入amolNO2发生如下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该容器充入a mol NO2,达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错误的是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B、NO2的转化率提高

C、压强为原来的2倍

D、颜色变浅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将装有1molNH3的密闭容器加热,部分NH3分解后达到平衡,此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x%;若在同一容器中最初充入的是 2 mol NH3,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正确关系是…()

A、x>yB、x<yC、x=yD、x≥y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2005高考题).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和2 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

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

A、2 mol C

B、2 mol A、1 mol B和1 mol He(不参加反应)

C、1 mol B和1 mol C

D、2 mol A、3 mol B和3 mol C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思维方法: 。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1、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气)+O2(气)2NO2(气);ΔΗ<0,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 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的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3、下列叙述表示可逆反应N2 + 3H22NH3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N2、H2、NH3的百分含量相等

B、单位时间,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mol H2

C、单位时间,消耗a molN2的同时生成3a mol H2

D、反应若在定容的密器中进行,温度一定时,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4、对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气体反应可以说明A(气) + B(气)C(气)+D(气)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B、A气体和B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C、A、B、C三种气体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

间而变化

5、下列说法中,可以表明反应N2+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形成

B、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3molH—H键断裂

C、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H—H键形成

D、1molN≡N键断裂的同时,有6molH—H键断裂

课外作业

1、在2NO2N2O4的可逆反应中,下列状态说明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N2O4]=[NO2]的状态

B、N2O4处于不再分解的状态

C、NO2的分子数与N2O4分子数比为2∶1的状态

D、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改变的状态

2、在高温下,反应2HBr(气)H2(气)+Br2(气)ΔΗ> 0达到平衡,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氢气浓度

3、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Ca(OH)2(固)Ca2++ 2OH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小的是……………………………………………………()

A、Na2S

B、AlCl3溶液

C、NaOH溶液

D、CaCl2溶液

4、在t1℃时2A(气)B(气) ΔΗ=Q;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1, t2℃时该反应的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M2 , 当平衡从t1℃升温至t2℃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M1>M2 ,平衡右移,Q<0

B、若M1<M2 ,平衡左移,Q<0

C、若M1>M2,平衡左移,Q>0

D、若M1<M2 ,平衡右移,Q>0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气)+nB(气)pC(气)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时,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 ,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的为原来的 1.9倍,若压缩时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 + n >p

B、A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加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考纲要求】

1.了解合成氨工业的反应原理和生产阶段、主要设备;

2.理解合成氨适宜的条件;

3.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合成氨的原理

二.合成氨工业

1.合成氨适宜的条件

(1)温度;理由

(2)压强;理由

(3)浓度;理由

(4)催化剂.

2.合成氨工业简述

(1).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和压缩

①N2来源于空气:方法一;方法二.

②H2来源于;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除去杂质的混合气体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送入合成塔.

(2)氨的合成:

(3)氨的分离:

3.工业流程

原料气的制取→净化→压缩→合成→分离→液氨

【例题解析】

[例1]在673k,1.01×105帕的条件下,有1摩某气体A发生如下反应:2A(气) xB(气)+ C(气),在一定条件下已

达平衡,在平衡混合气中,A在混合气中的体积百分比为58.84%,混合气的总质量为46克,密度为0.72g·L‐1,求:

(1)达平衡后,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

(2)A的平衡转化率

(3)x = ?

(4)相同条件下,反应前A气体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气密度的几倍?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将2mol SO2 和2mol SO3气体混和于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SO2(气) + O2(气) 2SO 3(气) 平衡时SO3为n mol,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反应,反应达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大于n mol的是()

A . 2 mol SO2 + 1 mol O2 B. 4 mol SO2 + 1 mol O2

C . 2 mol SO2 + 1 mol O2 + 2 mol SO3

D 3 mol SO2 + 1 mol O2 + 1 mol SO3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C均分别为4.0mol,D为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当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平衡,并使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位置请填写以下空白:

(1)若X = 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最大取值应小于___________。

(2)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或“不能确定”)。理由是__________。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气) +B2(气) 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1.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 容器内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生成n mol B2

D.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2的同时生成n mol的B2

2. 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气) +B(气) 3C(气)+D(气) 达平衡时,

C的浓度为Wmol·L-1,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做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1的是()

A. 4molA + 2 molB

B. 2molA + 1molB + 3molC + 1molD

C. 3molC + 1molD + 1molB

D. 3molC + 1molD

3.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I(固) NH3(气) + HI(气)

NH

(气) + I2(气)

2HI(气) H

当反应达平衡时,[H2]= 0.5 mol·L-1[HI]= 4 mol·L-1则NH3的浓度为()

A. 3.5 mol·L-1

B. 4 mol·L-1

C. 4.5 mol·L-1

D. 5 mol·L-1

4. 下列事实中不能利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解释的()

A. 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多

B.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

C. 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氨的合成

) 2Q(气)

5. 在一个6L的密闭容器内,放入3LX(气)和2LY(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气) + 3Y(气

+ nR(气)达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的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值是()

A. 3

B. 4

C. 5

D. 6

课外作业

B(g) pC(g) + Q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图中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时,温度T和压

1.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 + n

()

A. T1 < T2P1 > P2m + n >P Q < 0

B. T1 > T2P1 < P2m + n >P Q < 0

C. T1 < T2P1 > P2m + n

0

D. T1 > T2P1 < P2m + n

2.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 + HClO H2O + NH2Cl(一氯氨)

NH2Cl较HClO稳定,试分析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g) 2C(g)达平衡状态,测得

3. 一定条件下A2、B2、C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b、c mol·l-1可逆反应A2(g) + B2

[A2]=0.5 mol·L-1[B2]= 0.1 mol·L-1,[C]= 1.6 mol·L-1

问:(1)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4.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A(气) + B(气) 2C(气) 已知加入1molA和2molB时,达平衡时生成a molC,保持温度等其它条件不变,要求达平衡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请填写下表中(1)(2)(3)中的空格。

起始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状态时C的物质的量mol-1

A B C

已知: 1 2 0 a

(1)2 4 0 2a

(2) 1 0.5a

(3)m n(n≥2m)

5.在某合成氨厂合成氨的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6∶18∶1,出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9∶27∶8,则氮气的转化率为………………()

A、75%

B、50%

C、25%

D、20%

6、在一定条件下,其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ΔΗ<0;反应达平衡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5。保持其它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新平衡时,S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4mol和0.9mol,此时容器内SO3的物质的量应为………………………()

A、1.8mol

B、2mol

C、2.2mol

D、2.4mol

7、在体积为a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LA气体和1 L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气)+B(气)nC (气)+2D(气),反应达平衡后,A的浓度减少到原来的1/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了1/8倍,则反应式中的n值为……………………()

A、1

B、2

C、3

D、4

电离平衡

第一课时电离平衡

【考纲要求】

1.熟练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及有关判断。

2.能从化合物类型、电离程度、电离过程、溶液中的微粒、电离方程式书写几个角度对强弱电解质进行对比。

3.理解电离平衡概念,掌握电离平衡的几个特征。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 电解质:

(1)概念:。(2)常见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3.强电解质:

(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

(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3)电离度:。

二、强弱电解质比较:

比较项目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化合物类别:

电离程度:

电离过程:

溶液中的粒子:

实例:

电离方程式:

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概念:。

2.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特点:

①“动”:。

②“等”:。

③“定”:。

④“变”:。

3.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浓度:。

温度:。

酸碱性:。

其它条件:。

四、自我练习:

1、有如下物质:①铜、②二氧化硫、③氨水、④浓硫酸、⑤硫酸、⑥氨气

⑦盐酸、⑧水、⑨碘化氢、⑩硫酸钡。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2、分别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并思考若存在熔融状态,能否电离?怎样电离?)及存在的微粒种类:

(1)H2SO4:;

(2)Ba(OH)2:;

(3)H3PO4:;

(4)Al(OH)3:;

(5)NH3?H2O:;

(6)NaH2PO4:;

(7)NaHSO4:;

(8)BaSO4:。

.【例题解析】

[例1] 在同体积pH=3的H2SO4、HCl、HNO3、CH3COOH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2SO4中放出H2最多

B 醋酸中放出H2最多

C HCl和HNO3放出H2一样多

D HCl比HNO3放出H2少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在1升浓度为c摩/升的弱酸HA溶液中,HA、H+和A-的物质的量之和为nc摩,则HA的电离度是( )

(A)n×100% (B)n×100%/2 (C)(n-1)×100% (D)n%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 (1995年全国14).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A.1摩/升甲酸溶液的pH值约为2

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

C.10毫升1摩/升甲酸恰好与10毫升1摩/升NaOH溶液完全反应

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2. (2000年上海22).取pH值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ml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g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多

B、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C、醋酸与锌反应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度一样大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1、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 熔融氢氧化物

B 石墨棒

C 盐酸溶液

D 固态氯化钾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难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

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C 易溶于水的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D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3、当一定浓度的醋酸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测其H+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

A 缺少限制条件,无法测定

B H+离子浓度相同

C 温度低时,H+离子浓度大

D 温度高时,H+离子浓度大

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值时,规范的操作是:( )

A 将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 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 用干燥的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 在试管内放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5、把0.05mol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的是:( )

A 自来水

B 0.5mol·L-1的盐酸

C 0.5mol·L-1的醋酸

D 0.5mol·L-1的氨水

6、在平衡体系中,H2S H++HS-,HS-H++S2-中,增大溶液的pH,则c(S2-):(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可能增大可能减小

7、pH相同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pH仍相同,则m、n的关系

是:( )

A m=n

B m>n

C m<n

D 无法判断

8、pH=3的盐酸和pH=3的醋酸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 )

A 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前者等于后者

D 不能确定

课外作业

1、在0.01mol/L的醋酸中加入少量硫酸后,其变化结果是:( )

A 酸性增强,pH减小

B 醋酸的浓度减小

C 氢离子浓度变小

D 醋酸根离子浓度变小

2、pH = 2的A、B两种酸溶液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溶液

的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强

C.a = 5时, A是强酸, B是弱酸

D.若A、B都是弱酸, 则5 > a > 2

3、已知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pH为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高于25℃

B 水电离出来的c(H+)=1×10-10mol/L

C c(H+)=c(OH-)+c(SO42-)

D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为12的NaOH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

4、室温时,若0.1mol/L的一元弱碱的电离度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11

B该溶液的pH=3

C加入等体积0.1mol·L-1HCL后所得溶液的pH=7

D加入等体积0.1mol·L-1HCl后所得溶液的pH>7

5、常温下,强酸溶液A和强碱溶液B的pH之和为16,当它们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时,溶液的pH恰好等于7,则A 与B的体积比是:( )

A 1︰10

B 10︰1

C 1︰100

D 100︰1

6、若室温时pH=a的氨水与pH=b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氨水的电离度可表示为

A、10(a+b-12)%

B、10(a+b-14)%

C、10(12-a-b)%

D、10(14-a-b)%

7、用下列方法测定空气的污染物含量: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吸收剂,并测定其电导的变化(导体电阻越小,它电导越大)。如测定H2S的含量,若用CuSO4溶液吸收,可测定很大浓度范围内的H2S,但电导变化不大,若用浓溴水吸收,仅限于低浓度范围内的H2S,但有很高的灵敏度。现要兼顾吸收容量与灵敏度,测定空气中Cl2的含量,则应选用下列吸收剂中的:( )

A Na2SO3

B KI溶液

C NaOH溶液

D H2O

8、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已知相同浓度时的电高度a(H2A)>d(HA-),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 0.01mol/L的H2A溶液

B.0.01mol/L的NaHA溶液

C.0.01mol/L的HCl与0.04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mol/L的NaOH与0.O2 mol/L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H+]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H2A]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A2-]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9、常温下将0.010molCH3COONa和0.004molHCl溶于水,配制成0.5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微粒(包括分子和离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等于0.010mol,它们是______和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_)+ n(OH_) -n(H+)=_____________mol。

10、现有下列两组溶液(Ⅰ)组:0.1mol/L的醋酸和盐酸,(Ⅱ)组:pH值=11

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若将它们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试比较(Ⅰ)组和(Ⅱ)组

溶液pH值的大小:(Ⅰ)组________,(Ⅱ)组___________。

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考纲要求】

1. 从水的电离平衡去理解水的离子积和溶液pH值的含义,掌握溶液pH值跟氢离子浓度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2.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值。

3.掌握酸碱的pH值计算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值的互算。

4.通过水的离子积和溶液酸碱性等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和电离平衡:水是一种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和离子,电离方程式为,简写为:;ΔH<0。在一定温度下,纯水电离生成的

c(H+)=c(OH-),实验测得在25°C时,c(H+)=c(OH-)=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这时水中的c(H+)、c (OH-)如何变化?水的电离度。

(2)浓度:往水中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水的电离度将;若往水中加入强碱弱酸盐或强酸弱碱盐,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方向是,水的电离度将;

3.水的离子积:在一定温度下,水中或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用Kw表示,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温度不同,Kw不同,在25°C时,Kw= = ;当温度升高时,Kw将,比如

在100°C时,Kw= ,此时水的电离度为。在常温下,c(H+)=0.01mol/L的强酸溶液与c(OH-)=0.01mol/L的强碱溶液中,Kw= ,水的电离度= 。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1.溶液的酸碱性:25°C时:中性溶液c(H+)=c(OH-)= PH= ;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值是否等于7 (填有关或无关),与溶液中c(H+)和

c(OH-)的有关。

2.溶液的PH值:

(1)概念:。

(2)表达式:

PH值适合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为什么?

三、酸、碱批示剂及溶液PH值的实验测定方法

(1)常用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

甲基橙

酚酞

石蕊

(2)测定溶液PH值方法:

精确方法:PH计法

常用方法:PH试纸法。不能先用水湿润

PH试纸的原因是。

【例题解析】

[例1] 常温下:(1)将pH=1的HCl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pH= ;稀释100倍,pH= ;稀释10n 倍后,pH= 。

(2)将pH=12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倍后,溶液pH= ;稀释100倍,pH= 稀释10n倍后,pH = 。

(3)将PH=13的强碱溶液与PH=3的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 。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例2] 某温度下纯水的c(H+)=2.0×10-7mol/L。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

电离出的c(H+)为 4.0×10-13mol/L,则该溶液的pH值可能是_ __。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

1.( 全国5).在含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

晶体,则溶液颜色( )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思维方法: 。

2.(1998年全国18)pH=13的强碱溶液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

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 、11:1 B、9:1 C、1:11 D、1:9

思维方法: 。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1.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

A.1.0×10-7mol/L B.1.0×10-6mol/L

C.1.0×10-2mol/L D.1.0×10-12mol/L

2.取pH=4的某电解质溶液1.0L,用Pt电极进行电解,经过一段时间后,

测得溶液pH=1,且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该电解质溶液是A.盐酸B.氢氧化钾溶液C.硝酸银溶液D.硫酸铜溶液

3.在室温条件下,酸和碱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值一定大于7的是

A 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

B pH=3的醋酸(电离度约为1%)和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C pH=3的硝酸和pH=11的氨水(电离度约为1%)

D pH=3的硫酸和pH=12的氢氧化钾溶液

4.t℃时饱和石灰水的密度为ρ(g·Cm-3),其pH=12,则t℃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

A.

g

74

.0

1000

74

.0

-

ρB.

g

37

.0

1000

37

.0

-

ρ

C.

g

37

.0

1000

37

-

ρD.

g

74

.0

1000

74

-

ρ

5.四种水溶液①HCI,②FeCI3,③KOH,④Na2CO3其PH值依次为4、4、10、10,而溶

液中水的电离度依次为α1、α2、α3、α4,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α1=α2=α3=α4B.α1>α3>α2>α4

C.α4=α2>α3=α1D.α1=α3>α2=α4

电离平衡

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

【考纲要求】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导致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原因,能熟练地写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微粒浓度之间存在的几种等量关系的应用。

3.掌握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4.了解其它水解反应类型。理解水解反应能否进行到底的条件。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盐类的水解:

(1)概念:。(2)实质:。

(3)条件:。(4)规律:①、②、

③、④。

(5)特征:。

(6)水解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水解类型:

(1)强酸弱碱盐:。(2)强碱弱酸盐:。

(3)弱酸弱碱盐:。(4)能进行到底的水解反应条件:。

举例:。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2)温度:。

(3)浓度:。(4)外加酸碱:。

(5)其它因素:。

4.离子浓度的比较:(分别以H2S、NaHS、Na2S为例)

(1)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H2S 、

NaHS 、Na2S 。

(2)离子浓度的守恒关系:物料守恒、

电荷守恒:、、

质子守恒:、、

5.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

(1)不能与H+共存的离子有、

(2)不能与OH-共存的离子有、

(3)不能与HCO3-共存的离子有、

(4)不能与Al3+共存的离子有、

(5)不能与AlO2-共存的离子有、

(6)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

(7)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有、

(8)不能与ClO-共存的离子有、

二、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判断不同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3)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

①同一溶液中不同离子浓度:、

②不同溶液中相同离子浓度:。

(4)解释某些化学现象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解析】

[例1]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Ac-)>c(Na+) B.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 c(Ac-)=0.01mol/L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在pH=1的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Ag+、NO3-、Cl-B.Mg2+、NH4+、NO3-、Cl-

C.Ba2+、K+、S2-、Cl-D.Zn2+、Na+、NO3-、SO42-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上海市高考题)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四种溶液中,NH4+的浓度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HCO3

C.NH4HSO4

D.NH4NO3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2. (05年江苏高考题)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D.Ag+、K+、NO3-、Na+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巩固练习】

课堂反馈

1.与金属铝反应只能放出氢气,且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NO3-、CO32-、Na+

B Na+、Ba2+、Cl-、SO42-

C NO3-、K+、Cl-、Na+、OH-

D AlO2-、K+、OH-、Al3+

2.在pH=0和pH=14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u2+、Na+、Mg2+、NO3-

B K+、Cl-、I-、SO42-

C S2O32-、Na+、K+、AlO2-

D H2PO4-、NH4+、Ag+、NO3-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 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 pH>7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 pH=0的溶液中Na+、、K+、Fe2+、ClO-

4.下列各组离子既能与镁粉反应,又能大量共存,且其溶液为无色溶液的是:

A. Ca2+、Cl-、MnO4-、Na+

B. K+、Cl-、SO42-、NH4+

C. AlO2-、Na+、Al3+、I-

D. H+、Cl-、Ba2+、NO3-

5.下列各组中的离子或分子,能较大量共存同一溶液中的是:

A. Fe2+、SO42-、Cl2、H2S

B. S2-、Br2、Na+、I-

C. HS-、SO42-、Cu2+、Na+

D. Fe3+、Cl2、Mg2+、NO3-

6.在0.1mol/L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Na+]即为c(Na+),下同}

A.[Na+]>[HCO3-]>[H+]>[OH-]

B.[Na+]+[H+]=[HCO3-]+[OH-]+2[CO32-]

C.[Na+]=[HCO3-]>[OH-]>[H+]

D.[Na+]=[HCO3-]+[CO32-]+[H2CO3]

电离平衡

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

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酸碱中和滴定:

(1)概念:。(2)原理:。

(3)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2.仪器:

(1)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②洗涤要求:、

③不能盛放的溶液:。

(2)碱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②洗涤要求:、

③不能盛放的溶液:。

(3)锥形瓶洗涤要求:。

(4)其它用到的仪器:。

3.试剂:(1)、、。(2)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二、操作:

1.准备:(1)、(2)、(3)、(4)、

(5)、(6)。

2.滴定:(1)用移取一定体积的到中,加,在瓶底垫;

(2)滴定时左手、右手、目光注视。

(3)终点判断:①、②、③、④。

(4)读数:注意:。

(5)重复滴定:①目的、

②当第二次读数与第一次读数误差很小时,是否需要进行第三次滴定,当第二次读数与第一次读数误差较大时,应该直到为止,此时应该取作为计算标准。

三、误差分析:

1.产生误差的因素:(1)标准溶液不标准、(2)仪器洗涤未按要求、(3)滴定

管气泡未排尽、(4)滴定管读数方法不正确、(5)滴定管漏液、(6)终点判断

不准、(7)滴定操作过程和读数过快等

2.分析原理:据c标??????V标????n标=c待??V待?n待有n待= 。

3.分析事例: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对于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

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等填空:

(1)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 _。

(2)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__ ______。

(3)标准液滴定管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结果_______。

(4)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

(5)滴定前仰视,滴定终了平视,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

(6)过早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7)过晚估计终点,使滴定结果_______________,

(8)用含

O

Na

2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

_______。

电化学原理

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掌声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的方法。

2.会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 会判断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

4. 会对新型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分析。

5.了解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6. 掌声原

电池的有关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原电池

1.定义: 。

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 (2) 。

(3) (4) 。

3.电极判断,负极:(1) 金属,(2)电子流的极, (3)发生反应的电极。

正极(1) 金属,(2)电子流的极, (3)发生反应的电极。

注意:(!) 原电池构成的本质条件:某一电极(负极)要能与电解质溶液的中某种成分反应。

(2)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不可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

(3)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二.燃料电池

它以还原剂(甲醇、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作燃料)为负极反应物,以氧化剂(氧气、空气等) 为正极反应物。电解质则

有碱性、酸性、熔融盐和固体电解质。

【例题解析】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H2SO4中, 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阳极, 铁片作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 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

C.把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电化学原理

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 判断某装置是否是电解池。

2. 理解电解原理、书写电解池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掌握电解前后溶液浓度和PH的变化。

3. 了解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装置及原理。

4. 了解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

5. 掌握有关电解的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电解

1.定义。

2.电极判断: 阳极: 相连,发生反应。

阴极: 相连,发生反应。

3.电解时电极产物的判断

(1)阳极产物判断

首先看电极材料,活泼金属做电极则金属失电子被氧化。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是溶液中易失电子的阴离子失电子被氧化。

(2)阴极产物判断

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 氧化性强的阳离子首先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

二.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和烧碱(氯碱工业)

阳极电极反应式: 。阴极电极反应式: 。

总反应式: 。

2.电解硫酸铜溶液

阳极电极反应式: 。阴极电极反应式: 。

总反应式: 。

3.电镀

镀件必须作极. 镀层金属必须作极.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有金属离子。

【例题解析】

1.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溶液PH从此.6.0变为3.0时,(设电解时阴极没有氢气析出,且电解液在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可以忽略),电极上应析出银的质量是( ) A. 27mg B. 54mg C.108mg D.216mg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 电解一断时间后,阴极质量增加, 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

A.CuSO4

B.AgNO3

C.BaCl2

D.H2SO4

解题思路: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上海高考题)电解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阴极和阳极上分别析出的物质是( )

A.H2和Cl2

B.Cu 和Cl2

C. H2和O2

D. Cu和O2

思维方法: 。

2.(03江苏高考题) 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

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

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 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第六章电化学原理

第三课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考纲要求】

1.从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异出发,考查鉴别胶体与溶液的常用方法。

2. 运用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考查对溶解度概念

的理解。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1. 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在之间。

2.胶体的制备

水解法: 如制Fe(OH)3胶体。将1~2ml饱和FeCl3滴入20ml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

复分解反应法: 如制AgI胶体。将0.01mol/L AgNO3溶液8~10滴,逐滴加入10ml同浓度的KI溶液中,边滴边振荡。(1)溶解法:淀粉和蛋白质溶解于水直接得到胶体。

3. 胶体的提纯法。

4. 胶体的鉴别用现象。

5.电荷中和或受热胶粒发生凝聚

6.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同一胶体中的胶粒带的电荷。

【例题解析】

[例1].已知AgI胶体微粒能吸附I-或Ag+,在10ml0.01mol/L的KI溶液中滴入8~10滴0.01mol/LAgNO3溶液后,将溶液装入半透膜袋中,并浸没在蒸馏水中,隔一段时间后,水中含有的离子最多的是( )

A. H+、OH -

B. K+、I-

C. Ag+、NO3-

D.K+、NO3-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用Cu(OH)2胶体做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蓝色加深,往此胶体中加入下列物质时,不发生凝聚的是( )

A.海水

B.静置后的泥水

C.氢氧化铁胶体

D.葡萄糖溶液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考题再现】

1.(全国高考题)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思维方法: 。

展望高考:

1.(全国高考题)用下列方法制备溶胶

1. 0.5mol/L的BaCl2溶液和等体积2mol/L的硫酸混合振荡;(2)把1ml饱和的FeCl3溶液逐滴加入20ml沸水中,边加边振荡;(3)把1ml水玻璃加入10ml 1mol/L的盐酸中,用力振荡,可行的是( )

A.只有(1)(2)

B. 只有(1)(3)

C. 只有(2)(3)

D.(1)(2)(3)

思维方法: 。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酚的性质和应用 晋江平山中学黄文姣 [案例课题]酚的性质和应用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一、酚

1.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答案为BC 例3.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溶量瓶中配制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瓶移取)量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加几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m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数V1 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耗酸体积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步骤顺序是(填写字母)____,_____,_____,D,_____。 (2)滴定管读数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_______________;尖嘴部分应__________________。 (5)滴定到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__________;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6)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他操作均正确) (7)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先配置250mlNaOH溶液,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用H2SO4进行滴定,以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滴定管应用所盛液

体润洗,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平,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等。 答案:(1)C,A,B,D,E。 (2) 滴定管应垂直;装液或放液后需等一会儿,待液面上下不发生变化时才能 读数;读数时目光不能俯视或仰视,视线应与液面最低点相平;读数应读到0.01ml。 (3)便于准确判断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 (4)零刻度以下的某一刻度;充满溶液,无气泡。 (5)终点时,pH约为3.1~4.4;指示剂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6)偏高。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把握化学键的类型,明白得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 2.把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定方法 3.了解键参数,共价键的要紧类型δ键和π键 4.把握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5.等电子原理 一、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叫做化学键,依照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可将化学键分为和。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全然。 摸索:1.离子键、共价键分不存在于哪些种类的物质中? 2.写出以下微粒的电子式:Al Mg2+O2-OH- NH4+CaCl2CO2 二、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任何一个原 子,各原子都,简称 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 的一方,简称 δ键:δ键的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点称为。常见的δ键有〝s-sδ 键〞、、。 π键:π键呈对称,常见的有〝π键〞 摸索:如何判定δ键和π键?δ键和π键的稳固性如何? 三、键参数 键参数包括、、;其中、是衡量共价稳固性的参数,通常键长越,键能越大,讲明共价键越稳固;共价键具有性,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立体结构还与有一定的关系。 四、等电子原理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点,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例1】关于化学键的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解析: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某些单质中答案: A 【例2】以下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A.H2O B.NH4Cl C.NaOH D.Na2O2 解析:水分子中只有H-O键,是极性键,无离子键,排除A项;NH4Cl中NH4+和Cl-间是离子键,NH4+内N和H原子以极性键结合,B项正确;NaOH中Na+和OH-以离子键结合,OH-内H和O之间以极性键结合,C项正确;Na2O2中Na+和O22-以离子键结合,O22-内有非极性键,排除D项。 答案:B C。 【例3】以下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解析:分子中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决定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答案:A 【例4】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那么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共价键包括δ键和π键,δ键不管是S-Sδ键、S-Pδ键依旧P-Pδ键差不多上轴对称的,π键不够稳固,必须与δ键共存 答案:A 【例5】以下分子中,键能最小的是 A.F2B.Br2C.Cl2D.N2 解析:N2中含有一个三键,键能较大;F2、Br2、Cl2中只有一个单键,键能小,F2分子中电子〝密度〞大,F原子间斥力大,键能最小 答案:A 【例6】能够用键能讲明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固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样专门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解析:键能的大小阻碍键的稳固性,阻碍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固性) 【例7】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SO3B.BF3C.CH4D.NO2 解析:等电子体要求原子总数相同、价原子总数相同,C、D原子总数不同,A价原子总数不同,选B 答案:B

高三化学复习调查问卷

高三化学复习调查问卷 1.你升高中的化学中考成绩 A.没发挥好 B.实际水平就那样 C.纯粹满卷抓阄侥幸碰运气 D.比平时发挥得好出乎你的意料 2.你选择了读理科,对化学学习的计划是: A.尽全力跟上学得好的同学 B.随大流 C. 没有计划,学一天算一天 D 学好学不好无所谓 3.你从上高中以来的化学基础 A .很好 B. 一般 C. 比较弱 D. 很差 4.通过高三的复习,你对高中化学课所学知识 A. 脉络清晰 B.一塌糊涂 C. 只知少数 D. 就好象没学过化学 5. 你感觉现在自己的化学水平与复习前比较在本班 A.居上 B 居中上 C. 中等D中下水平 E. 最差 6.你在化学学习方面课外投入的时间 A.很多 B 不多 C. 很少 D.更本不学化学 7.在你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家长对你学习化学的态度是 A.不闻不问 B.非常关心,经常询问学习情况 C.不懂,所以不过问 D.偶尔问问 8.高中阶段你对化学课的兴趣 A. 一直很浓保持到现在 B. 开始感兴趣,后来逐渐失去兴趣 C. 从来没有产生过兴趣 D. 谈不上感兴趣,不太喜欢但也不烦 9.你对高中化学学习的态度是 A. 积极上进 B. 消极应付 C. 马马虎虎 D 有时有信心有时厌学 10.你在完成化学作业方面 A.经常独立完成 B. 经常抄袭 C.有些独立完成,有些抄袭完成 D 从来不做也不交作业 11、你在化学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 ) A.发呆或开小差 B. 以听老师讲为主 C.常处于思考感受中D.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与老师同学产生碰撞 12.在高中化学课堂,你的表现是 A.经常积极主动参与课堂配合老师,精力高度集中认真听讲做笔记 B.保持沉默从不主动举手 C.兴趣时有时无,思想易开小差 D.被化学老师遗忘的人 13.你对自己的化学学习 A.从来没制定过计划 B. 制定过计划但不能坚持 C.有计划也能坚持 D.马马虎虎随大流 14.你每次把自己的化学测试成绩 A.与班里学得很好的同学比 B.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比 C.与不如自己的同学比 D.不与任何人相比 15.你在我校的化学学习中 A. 经常和在其他学校学习的同学朋友交流化学学习情况 B.很少和别人交流化学学习情况 C.从不和别人交流化学学习情况D常和化学老师交流心得 16.你将要参加高考,你希望学校应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三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3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关于pH 值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 1.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 〖练习〗求室温时的PH (1)0.1mol/LH 2SO 4 (2)0.0005mol/LCa(OH)2 2.酸碱混合(一般稀溶液密度相近,体积可简单加和) 酸性→求C (H +)→pH 一定要先判断溶液酸碱性 碱性→先求C (OH -)→再根据K w 求C (H + )→pH (1)酸I+酸II :C (H +)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2)碱I+碱II :C (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 (3)酸I+碱II : 完全中和:C (H +) = C (OH -) = 17 10-?mol/L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完整word版)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离子反应.doc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案 专题: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 ( 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命题趋势 : (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碱)性、无色透明、pH=1 、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等。 (2) 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 H +或 OH -浓度为 1× 10-a mol/L 的溶液中,( a 可 以大于 7 或小于 7) ”等。 典型例题: [ 题型 1 ] 离子间因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互换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例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 ( A ) K + HCO — CO 3 2 — Br — (B ) CO 2— HCO — OH — K + 3 3 3 ( C ) Fe 3+ Cu 2+ NO - SO 4 2- ( D ) H + Cl - Na + SO 2- 3 3 解析 :分析所给选项 B 中: HCO — + OH —= CO 2— +H O ;而 D 中:2H + + SO 2- = H 2 SO 3 3 2 3 3 [ 题型 2 ] 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离子间能够大量共存。 例 2、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BD ) (A )K + MnO 4 - Cl - SO 4 2- ( B ) Na + AlO 2- NO 3- CO 3 2- ( C ) Na + H + NO - SO 2- ( D ) Na + SO 2- S 2- Cl - 3 4 4 解析 :分析所给四个选项 A 中 MnO - 有颜色不合题意, C 中 H + 也不合题材意。 4 [ 题型 3 ] 在强酸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 例 3、 (2003 年江苏高考题 )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10 -14 mol · L -1 ,满足此 C(OH )=1 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B ) (A) Al 3+ Na + NO 3 - Cl - (B)K + Na + Cl - NO 3 - (C)K + Na + Cl - AlO 2- (D)K + NH 4+ SO 4 2- NO 3- 解析 :由题意水的电离被抑制, 说明水溶液可能呈强酸性或强碱性。 A 项中 Al 3+ D 项中 NH 4 + 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C 项中 AlO - 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 2 例 4、某无色透明溶液 , 跟金属铝反应放出 H 2 ,试判断下列离子 :Mg 2+ 、 Cu 2+ 、 Ba 2+ 、 H + 、 + 2- 、 SO 2- 、 HCO - - - ,何者能存在于此溶液中 ? Ag 、 SO 、OH 、NO 4 3 3 3 (1) 当生成 Al 3+ 时 , 可能存在 __________; (2) 当生成 AlO 2- 时 , 可能存在 __________。 + ,二必有 SO 2- 2+ - ); 解析 :( 1)说明溶液呈酸性: 一则有 H ,三可能有 Mg (注意无 NO 4 3 ( 2)说明溶液呈碱性:一则有 - 2+ NO - 。 OH ,二必有 Ba ,三可能有 3 解题回顾: 一是审题中注意溶液是无色的,二是注意 H +、 NO - 与 Al 作用不产生 H 。 3 2 [ 题型 4 ] :离子间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试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试题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u-64 O-16 S-32 C-12 Zn-65 Mg-2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常温下,下列溶液可以用铝槽车装运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硝酸D.稀硝酸 2.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4 B.1︰5 C.2︰3 D.2︰5 3.(双选)某单质和足量浓硝酸反应时,每0.25 mol单质反应消耗1 mol HNO3,还原产物为NO2,则单质氧 化后的化合价可能是() A.+ 4 B.+ 3 C.+ 2 D.+ 1 4..现有下列试剂:①氯水②Br2水③碘水④O3⑤NO2⑥稀硝酸,其中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的是 () A.①②⑥B.④⑤C.除③外D.全部 5.下列关于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B.硫是一种黄色、能溶于水的晶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D.硫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由单质之间的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6.下列物质不能 .. A.NO B.NO2C.MgCl2D.CuCl 2 7.为了除去镀在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 B.浓硝酸C.浓硫酸D.浓盐酸 8.有一种常见氮肥,加热可完全分解为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少量该氮肥溶于水,并加入少量CaCl2溶液,无 明显现象。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4Cl B.NH4HCO3C.NH4NO3D.(NH4)2CO3 9.0.03mol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基础课时3 氧化还原反应 设计人:郭平使用时间:2016年6月计划课时:3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掌握其分析方法,掌握相关的概念。 2、能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本质及分析方法。 知识梳理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和依据,就是。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_______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是:二者是同一个反应中的两个半反应,是一个反应的两个方面,是既___又___的,相互___,总是同时___,同时___,没有先后。 (3)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______的反应物叫做氧化剂;而______的反应物叫做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对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__物而言的。但一个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它的反应物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做了氧化剂或还原剂。但有氧化剂也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还原剂,可以是_____的物质,还可以是_____物质。 (4)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性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还原牲是指__剂具有的能力,表现在反应中是化合价有___趋势的一种表现能力。 (5)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_____失去电子被所得的产物叫氧化产物;____得到电子被____所得的产物叫还原产物。 2、概念的联系 氧化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还原剂(具有__性) —__电子—被__—发生__反应—__产物 3、常见的氧化剂有(1)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等(2)含有高价或较高价元素的含氧化合物__________等等(3)高价的较不活泼金属阳离子________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1)活泼或较活泼的金属单质_______等;(2)低价金属阳离子_______等;(3)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等(4)非金属的阴离子_______等;(5)含较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_______等。 4、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判断:元素处于_______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_______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所指的均为同一种元素。②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等内容。 氧化剂为Fe2O3,还原剂为CO,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Fe。 (2)、单线桥法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孙永平 1、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内容学生在必修2已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一个盐桥内容。掌握本节知识,对指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电池使用原理、金属腐蚀和防护,研究探索发明新电池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情底码 已有基础:对原电池原理有初步认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局限认识: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发展方向:通过实验活动对原电池原理形成完整认识,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有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过程与方法:通过Pb-CuSO 4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原电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原电池原理应用于化学电源开发的关键作用。 4、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两池)发生及盐桥的作用。 5、确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实验探究,自主分析设计”的学习方式学习。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6、教学设计过程和意图 (1)情境导课:让学生举一些手机、电子表等新型电池例子。联系生活,吸引学生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2)回顾原电池:复习基本概念,温故而知新。 学生回忆原电池的有关内容,调动学生思考,回忆概念为后期探究作准备。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七】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1.理顺网络、抓住重点 二轮复习本专题,要突出重点物质,以典型物质为信息源联系非金属元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联系无机化工生产和实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线”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主要抓住四条线:(1)典型物质线。碱金属抓住钠、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盐等;铝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抓住铝、铝盐、偏铝酸盐、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及其化合物重点抓住铁、铁的氧化物(以氧化铁为主,了解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等。镁及其化合物主要掌握镁的性质。铜及其化合物中,氧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出现频率高;(2)物质之间转化线。同一条转化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联系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形式书写等。例如,铁、铁盐、亚铁盐之间转化,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之间转化都是高考命题热点;(3)制备线。工业上常以金属冶炼为线联系晶体性质、环境保护以及化学计算等。电解法冶炼钠、镁、铝,还原法冶炼铁和铜,工业冶炼铜原理可以与硫酸工业联系起来,而冶铁原理是教材介绍了重要化工生产范例。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硫酸铝、氧化铝、氧化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典型物质制备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4)实验线。研究近十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不难发现高考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载体命题实验题成为高考重点,其中近三年发展新题型值得关注:①猜想式命题,连续三年广东化学都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探究其价态;②定量分析命题,如宁夏等高考以金属纯度测定为线,评价实验方案与实结果的关系,开放性、探究性是新高考实验命题新趋势。 2.突破瓶颈,攻克难点 (1)反应条件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要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其中重点掌握以下条件:①铝热反应条件:只有比铝活泼性差的金属氧化物才能被铝还原,如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等活泼金属与铝不能发生置换反应;②镁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反应,其中产物硫、硅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硅化镁;③铁的价态与氧化剂、反应条件有关,铁在电化学中发生氧化反应、与硫,碘,H+,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反应都只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产物是氧化铁,而铁丝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④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氨水,碳酸等。⑤铜与硫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而与浓硫酸、硝酸、氯气、氧气等反应生成+2价铜的化合物。 (2)反应图像图象中难点是铝盐和偏铝酸盐的图像。例如,铝三角之间的转换及其图象在Al3+、Al(OH)、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中,都有特定的数量关系,现概括如下: 3 ⑴在适量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NaOH)∶n(Al3+)=3∶1〕→渐少→消失〔n(NaOH)∶n (Al3+)=4∶1〕,见下图⑴。 ⑵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H+)∶n(AlO2-)=1∶1〕→渐少→消失〔n(H+)∶n(AlO2-)=4∶1〕,见下图⑵。 ⑶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CO2)∶n (AlO2-)=1∶2〕→沉淀不消失。见下图⑶。 ⑷在适量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OH)-∶n(Al3+)=〔3∶1〕→不消失。见下图⑷。 ⑸在适量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见下图⑸。

2017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全套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化学反应的分类: 。 2.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2)还原剂、 (3)被氧化:、(4)被还原、 (5)氧化产物:、(6)还原产物。 3.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 被还原)→还(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升(价)→氧(,被)→氧() 二、自我训练: 1.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 (1)元素被氧化,是氧化剂。 (2)是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Fe3C + HNO3= Fe(NO3)3+ CO2+ NO2+ H2O (2)P4+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 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氧化剂分别氧化了mol的还原剂。 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高三化学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案

高化学总复习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 教学目的1: 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 2.5课时 知识体系 1 1、化学实验安全(A) ⑴实验室规则 ⑵实验室安全守则 药品安全存放 药品安全取用 实验操作的安全 意外事故的处理 化学火灾的扑救 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 ①常用仪器的使用 容器与反应器: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 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酒精灯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 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 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 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 ⑷P4图标的识别 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 ⑴过滤

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 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⑵蒸发 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 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 ⑶蒸馏 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 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 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④静置分层。⑤分液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 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 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 【考纲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 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 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与学方案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反应热: (1)概念:。(2)符号:(3)单位:。 (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 0。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则: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 2.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2)含义:。 (3)书写规则:①、②、 ③、④。 (4)注意点: 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②化学计量数代表,因而可为分数; 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 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在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之间用号隔开。 3.燃烧热: (1)概念:。 (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②可燃物的量、③完全燃烧的含义、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4.中和热: (1)概念:。(2)注意点: ①反应条件、②生成水的量、 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 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 (1)概念:。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 式:。 【教学过程】见ppt文件 【例题解析】 [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 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则Q1与Q2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 (2)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Q3kJ/mol,则Q3与Q1或Q2关系为___ __。 (3)已知:Q1= 484,Q2= 572,则蒸发2mol水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 解题思路: 。 易错点: 。 [例2] 已知:(1)C(s) + O2(g) = CO2(g) ;ΔH=-394 kJ/mol。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策略 一、二轮复习的常规要求及对策 1、复习目标 ●二轮复习总体目标是:“突出知识主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梳理主干知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培养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努力做到“没有记住的记住了,不理解的理解了,记住的会用了,会用的用准了,用准的用熟了”, ●每位教师必须做到五个来:知识系统出来,规律总结出来,方法归纳出来,难点突破出来,技巧掌握下来。 2、复习方法:专题+模拟套题训练+周检测+模拟考试 3、复习环节 (1)专题设置:一是以知识为线索的系统专题,二是以学生解题所反映出的问题为线索的针对性问题专题。专题设置切忌面面俱到,集中全力寻求突破。始终不忘答题规范的指导和答题能力的培养, (2)集体备课:落实周三晚的教研活动。要精选功能典型的习题,处理好新题与常规题的关系,以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方法综合运用、典型的中档题为佳。要精选针对性的习题,加强学生的弱项(易混、易错、规范表达)训练。 学教案设计必须体现四个层次:自学能弄懂的(放手自学),讨论能解决的(充分讨论)、练习能清楚的(动笔去做)、需要讲解才明白的(巧妙引导);必须突出随堂检测和反思回顾两个环节。上述要求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3)课堂教学 ●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达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恰当把握讲课起点,准确把握讲授时机,巧妙运用启发式。要特别随时关注课堂质量,确保实效。 ●教学各个环节:追求精细化、清晰化,力求精雕细琢,在学教案的设计、选题中高标准、严要求。在授课、作业、限时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操作。 ●课堂模式 复习课要充分体现知识的有序梳理,形成知识系统和网络。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热点,弥补弱点。 模式:问题引入---构建知识网络---题组训练(基础导引题组、强化训练题组、拓展提高题组) ---方法思路归纳---随堂检测---课堂反思 习题(试卷)讲评课要做好学生解题情况分析,确定讲评思路及重点,针对高考要求,明确为什么讲、什么时候讲、怎样去讲。讲试题编制意图和特点,评学生审题和理解能力;讲如何审题、如何表述、如何规范、如何采得分点、如何计算,评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优劣。重视学生“想不到”问题的处理,解决“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矛盾。要归类讲解、究因精讲,要变式讲、讲正解、讲它解、讲误区、讲方法、讲规律。 模式:免讲题目(直接展示答案)----略讲题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详讲题目(师生互动、以生为主)-----变式训练---方法思路归纳----课堂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