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原卷版)-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必做提升讲义

第二节(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原卷版)-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必做提升讲义

第二节(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原卷版)-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必做提升讲义
第二节(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原卷版)-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必做提升讲义

第2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学习目标】

1.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

2.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3.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一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1.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两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必备条件有二:

(1)两化合物的分子式应相同。

(2)两化合物的结构应不同(如碳链骨架不同、官能团的位置不同、官能团的种类不同等)。

3.中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异构方式有三种,即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特别提醒:同分异构体的特点是相同, 不同, 不同

例: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CH2CH2CH2CH3、、

;这三种同分异构体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

4.此外有机物还具有立体异构现象。常见的立体异构有顺反异构和对映异构。

(1)顺反异构。

当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且每个双键碳原子所连的另外两个原子或基团不同时,就存在顺反异构现象。如2-丁烯存在顺反异构体。

(2)对映异构。

当有机物分子中的饱和碳原子连接着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就可能存在对映异构现象。

如乳酸()有如下两种对映异构体:

CH3—CH—COOH

OH

课堂练01

1.关于同分异构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D.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也相同的不同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H2OH和CH3CHO

B.和

C.和

D.和

3..已知下列有机物:

①CH3—CH2—CH2—CH3和

②CH2CH—CH2—CH3和CH3—CH CH—CH3

③CH3—CH2—OH和CH3—O—CH3

④和

⑤CH3—CH2—CH CH—CH3和

⑥CH 2CH—CH CH2和CH3—CH2—C CH

(1)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2)其中属于碳链异构的是。

(3)其中属于官能团位置异构的是。

(4)其中属于官能团类型异构的是。

(5)其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4.下列各组有机物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3

B.

C. CH 3CH 2OH 、CH 3CH 2CH 2CH 2OH

D. CH 3CH 2Cl 、CH 3CH 2CH 2F

5.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二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1)书写同分异构体时,必须遵循“价键数守恒”原则,即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价键

数为4,氢原子的价键数为1,氧原子的价键数为2,等等。

(2)熟练掌握碳原子数小于7的烷烃和碳原子数小于5的烷基的异构体数目,这对同分异

构体的辨认与书写十分重要。 即CH 4、C 2H 6、C 3H 8、—CH 3、—C 2H 5仅有1种结构;C 4H 10,—C 3H 7有2种结构;—C 4H 9

有4种结构(这也是高考中的热门烃基);C 5H 12、C 6H 14、C 7H 16则依次有3种、5种、9种结构。

(3)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其他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基础。

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一般采用“减碳对称法”,可概括为“两注意、三原则、四顺序”。图示如下:

(4)苯的同系物或苯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可综合考虑苯环上基团的类别和个数以

及基团在苯环上的位置,有序分析即可迅速写出其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来。

(5

)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步骤是:首先考虑官能团异构,其次考虑碳链异构,最后

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找出中心对称线

对称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

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排布由邻到间

两注意

三原则

四顺序

减碳对称法

考虑位置异构,同时遵循对称性、互补性、有序性原则,即可以无重复、无遗漏地写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来。

(6)如无特别说明,中学阶段不要求书写有机物的立体异构体。 例:以C 6H 14为例说明: (1)确定碳链

①先写直链: 。

②再减少一个碳原子,将其作为支链并移动位置: 、 。 ③减少2个碳原子,将其作为一个或两个支链并移动位置: 、 。 从主链上取下来的碳原子数,不能多于主链所剩部分。

(2)补写氢原子:根据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补写各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 (3)C 6H 14共有5种同分异构体。 特别提醒: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①烷烃(降碳对称法)?????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排布由邻、对到间

②烯烃(插入法)????

?

先写出可能的碳链形式碳骨架再将官能团双键插入碳链中

此法也可适用于炔烃、酯等

③醇(取代法)?

??

??

先碳链异构:写出可能的碳链

后位置异构:移动官能团—OH 的位置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顺序

①首先考虑官能团异构,符合同一分子式可能有哪几类不同的有机物,确定先写哪一类有机物。 ②在确定另一类具有相同官能团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时,应先考虑碳链异构。 ③在同一官能团的基础上,再考虑位置异构。 课堂练02

6.主链上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7.分子式为C 4H 8BrCl 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8种

B.10种

C.12种

D.14种

8.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9.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7种

B.8种

C.9种

D.10种

10.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2.下列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物的是()

3.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其可能的结构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已知下列有机物:

⑦CH2===CH—CH===CH2和CH2—CH3—C===CH

(1)其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其中属于碳链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其中属于官能团位置异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其中属于官能团类型异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

(5)其中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正确组合是()

①CH3CH2CH2CH2CH3②CH3CH2CH2CH2CH2CH3

A.①和③

B.②③⑤

C.①和②

D.③和④

7.甲、乙两种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如下:

下列有关二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为同一物质

B.甲、乙互为同分异构体

C.甲、乙一氯取代物的数目不同

D.甲、乙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不同

8.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

A.C3H7Cl

B.C4H10

C.CH2Cl2

D.C2H6O

9.已知C4H9Cl有四种同分异构体,则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种类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0.有机物的一元取代产物有()

A.8种

B.6种

C.4种

D.3种

11.下列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7种的是(不考虑立体异构)()

A.己烷

B.丁烯

C.丁醇

D.一氯戊烷

12.某烯烃与氢气加成后得到的饱和烃是,该烯烃可能的结构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提升训练

13.碳原子数不超过10的所有烷烃中,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烷烃共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4.—NO2取代二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可得到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15.与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最多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6.烷基取代苯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成,但若烷基—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现有分子式为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的异构体有7种,其中的3种是

请写出其他四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戊烷共有3种同分异构体,戊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分别被—Cl、—OH、—COOH取代后得到卤代烃、醇、羧酸。

(1)下列是某学生书写的C5H1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这些结构中出现重复的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某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2,两个—CH3,一个

和一个—Cl,它的可能结构只有四种,请写出这四种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以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____(填字母)。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4)用—COOH取代C5H12分子中的1个H原子得到分子式为C6H12O2的羧酸,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种。

18.“立方烷”是人工合成的一种烃,其分子为正方体结构,其碳骨架结构如图所示:

(1)写出立方烷的分子式__________。

(2)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3)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所示,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

分异构体数目为________(填字母)。

A.3

B.4

C.5

D.6

最新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专练

09-16年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专练姓名 (1)化合物Q相对分子质量为86,碳的质量分数为0.558,氢为0.07,其余为氧。 能发生水解反应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两个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取代产物只有两种; ②与Na2CO3 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③水解后的产物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3)链烃A有支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__ 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分子名称为间甲基苯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 属于酯类的、含有苯环、能与新制取的氢氧化铜反应、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苯环上有四种氢同分异构体有 (5)H属于氨基酸,与的水解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H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 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写出两种满足上述条件的H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6)含有苯环,且与对苯二甲醛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______种,写出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7)写出分子式为C9H12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出现两组峰,峰面积比为3:1的是 (8)的同系物X比其摩尔质量少14,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X的一个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后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1,写出X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9)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H2; ②是萘()的衍生物,且取代基都在同一个苯环上; ③可发生水解反应,其中一种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另一种水解产物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10)写出含有HC≡C-、氧原子不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直接相连、呈链状结构的OHCCH=CHCHO物质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一、教学设想和策略 在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的概念,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因而学生很容易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1】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 4溶液和BaCl 2 溶 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Ba2+和SO 4 2-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通过“是不是溶液混合就会发生离子反应呢?”过渡到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2】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总结出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学生知道了离子反应的本质,了解了离子互换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再来简单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这样设计主要有两好处:一是学生很快的知道哪些离子可以反应(或参加反应),直接写出表达式,再配平,改进了传统的“写”、“拆”、“删”、“查”书写步骤过于机械化而造成的思维定势。二是进一步加深对离子反应的本质的理解,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不同之处。这样,很自然地又过渡到离子方程式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课题内容是高中阶段化学课程中较重要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因此主要采用通过“实验—观察—问题—分析—讨论—结论”的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设计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的实验,自己推断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通过分析实验事实,说出离子交换引起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 学会简单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交流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现象,养成探究的良好习 惯; 2. 从几组探究实验中,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知识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程复习方略北师数学文陕西用课时作业:第二章 第二节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五) 一、选择题 1.(2013·安康模拟)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的是( ) (A)f(x)=-x2+x+1 (B)f(x)= (C)f(x)=()|x| (D)f(x)=ln(2-x) 2.函数f(x)=|x|和g(x)=x(2-x)递增的单调区间依次是( ) (A)(-∞,0],(-∞,1] (B)(-∞,0],[1,+∞) (C)[0,+∞),(-∞,1] (D)[0,+∞),[1,+∞) 3.(2013·宝鸡模拟)已知函数f(x)=x3+x,则“a+b>0”是“f(a)+f(b)>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2013·汉中模拟)若函数y=ax与y=-在(0,+∞)上都是减少的,则y=ax2+bx在(0,+∞)上是( ) (A)增加的(B)减少的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5.已知函数f(x)=若f(2-a2)>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2,1) (D)(-∞,-2)∪(1,+∞) 6.已知函数f(x)=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0,) (C)[,) (D)[,1) 7.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在区间(-∞,2)上是增加的,且f(x+2)的图像关于x=0对称,则( ) (A)f(-1)f(3) (C)f(-1)=f(3) (D)f(0)=f(3) 8.设函数f(x)=若f(x)的值域为R,则常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2]∪[1,+∞) (D)[-2,1] 9.(2013·榆林模拟)已知函数f(x)=若存在x1,x2∈R且x1≠x2,使得f(x1)=f(x2)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a<4 (C)2≤a<4 (D)a>2 10.(能力挑战题)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0,+∞)上的单调函数,若对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必修1 第二章2.1 函数概念 课时作业

[学业水平训练] 1.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是[-1,1],则函数f (x +1)的定义域是( ) A .[-2,0] B .[-1,1] C .[1,2] D .[0,2] 解析:选A.∵f (x )的定义域是[-1,1],∴-1≤x +1≤1?-2≤x ≤0,故选A. 2.下列对应或关系中是A 到B 的函数的是( ) A .A ∈R ,B ∈R ,x 2+y 2=1 B .A ={1,2,3,4},B ={0,1},对应关系如图: C .A =R ,B =R ,f :x →y = 1x -2 D .A =Z ,B =Z ,f :x →y =2x -1 解析:选B.对于A 项,x 2+y 2=1可化为y =±1-x 2,显然对任意x ∈A ,y 值不唯一,故不符合.对于B 项,符合函数的定义.对于C 项,2∈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对于D 项,-1∈A ,但在集合B 中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数,故不符合. 3.与函数y =x 相等的函数是( ) A .y =(x )2 B .y =3 x 3 C .y =x 2 D .y =x 2 x 解析:选B.A 中,函数定义域为[0,+∞). C 中,y =|x |与y =x 的解析式不同. D 中,函数的定义域为{x ∈R |x ≠0}. 4.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则底边长y 关于腰长x 的函数关系为y =10-2x ,此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R B .{x |x >0} C .{x |0y ,即2x >10-2x ,x >5 2 . 综上可知5 2

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题目集

同分异构体: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对物质是( ) A. 乙醇和乙醚 B. 硝基乙烷和氨基乙酸 C. 淀粉和纤维素 D. 乙酸和乙酸酐 2.下列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丙酸和甲酸乙酯 B. 丁醇和2-甲基-1-丙醇 C. 异丁醇和乙醚 D. 丙酰胺和丙氨酸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蔗糖和葡萄糖 B. 乙醇和丙醛 C. 乙酸和甲酸甲酯 D. 苯和已烷 E. 萘和蒽 4.已知二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从而可以推知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是( . ) A. 1 B. 2 C. 3 D. 4 E. 5 5.下列四种分子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中,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的是 A . CH4O B. C2HCl3 C. C2H2Cl2 D. CH2O2 6.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 A. (CH3)2CHCH2CH2CH3 B. (CH3CH2)2CHCH3 C. (CH3)2CHCH(CH3)2 D. (CH3)3CCH2CH3 7.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该烃的分子式可以是( )答案之外,还有吗? A. C3H8 B. C4H10 C. C5H12 D. C6H14 8.A是一种酯,分子式是C14H12O2,A可以由醇B跟羧酸C发生酯化反应得到。A不能使溴(CCl4溶液)褪色。氧化B可得到C。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A B C 2写出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它们都可以限NaOH反应。 、 9.已知丁基共有四种。不必试写,立即可断定分子式为C5H10O的醛应有( B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0.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MBBA是一种研究得较多的液晶化合物。它可以看作是由醛A和胺B去水缩合的产物。

【长江作业】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习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作业7[ 高考]

课时作业(七) [学业水平层次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 的说法。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箭头是 ( ) A.①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单的表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可见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①—④—②,B 对。第2题,“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 1.B 2.C 3.“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放射性元素衰变 【解析】据题意可见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可见近地面大气的热量来自于地面辐射。 【答案】 B 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完成下题。 4.“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题文“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把吸收的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桶,提高了水的温度,D正确。 【答案】 D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该地等压面弯曲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则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 A.A地温度高,气压低 B.垂直方向气流:A处上升,B处下沉 C.B地温度低,气压高 D.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 6.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 ) A.为白天,吹海风B.为白天,吹陆风 C.为夜晚,吹海风D.为夜晚,吹陆风 【解析】第5题,图示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状况,由冷热不均导致,读图分析,A地气压高,温度低。A错。垂直方向气流,A处下沉,B处上升,B错。B地气压低,温度高,C 错。水平方向气流由A流向B,D对。第6题,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白天升温快,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为白天,吹海风,A对。 【答案】 5.D 6.A 下图中①、②是等压面,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b、c、d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8.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A.a B.b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第1节 原子结构(第2课时) 作业

第1节原子结构 第2课时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基础练 1.下列有关电子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电子云形象地表示了电子在核外某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B.电子云直观地表示了核外电子的数目 C.1s电子云界面图是一个球面,表示在这个球面以外,电子出现的概率为零 D.电子云是电子绕核运动形成了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 解析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小,小黑点的疏密表示出现概率密度的大小,密则概率密度大,疏则概率密度小,故A正确。 答案 A 2.下列离子中d轨道达半充满状态的是( ) A.Cr3+ B.Cu+ C.Co3+ D.Fe3+ 解析Cr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3,d轨道不是半充满状态,故A错误;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d轨道处于全满状态,故B错误;Co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d轨道不是半充满状态,故C错误;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d轨道达半充满状态,故D正确。 答案 D 3.下列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子的运动与行星的运动相似,围绕原子核在固定的轨道上高速旋转 B.能层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 D.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肯定不同 解析A项,质量很小的电子在做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电子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B项,第三能层只有3s、3p、3d三个能级,而3s能级有1个轨道、3p 能级有3个轨道、3d能级有5个轨道,故第三能层有9个轨道;C项,氢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在1s轨道,但还存在其他空轨道;D项,电子的运动状态与能层、能级和自旋状态有关,在同一原子内部没有两个电子存在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 答案 D 4.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1s22s22p2转变为1s22s12p3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 B.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 C.该过程将产生发射光谱 D.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释放能量 解析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来看,2s一个电子跃迁到2p,能量升高,产生吸收光谱,A项正确,B、C、D项错误。 答案 A 5.下列对核外电子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B.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①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②____________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③__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④__________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⑤_______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⑥____________。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 3.东亚位于⑦____________东部,东临⑧___________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⑨_________之间、⑩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________________、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热带雨林气候是在?__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________带有很大的关系;在?__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2题。 1.该气压分布状况的月份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图中G2气压中心是() A.夏威夷高压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D.冰岛低压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D.60°S、赤道低气压带 4.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最新高中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推导规律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也是有机物品种繁多的原因之一。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同学们对推导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往往会感到困难。在此,介绍下面的一些方法和推导规律进行有关的推导,即可避免重复,又不至于漏写。 一、推导烃的同分异构体: 首先,对烷烃而言,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主链由长到短,短至主链碳原子数目不得少于或等于全部碳原子数的二分之一。 2. 支链的大小由整到散。 3. 支链的位置由“心”到“边”(末端碳原子除外)。 4. 支链的排布由相“对”,相“邻”到相“间”。 例一:分子式为C7H16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为清楚从简只用碳的骨架表示) 分析:可按上述方法 1. 先写出最长为七个碳原子的主链: C─C─C─C─C─C─C (1) 2. 后写出少一个碳原子的直链作主链,把取下来的一个碳原子作为支链加到直链上,并由“心”到“边”地依次变动位置: C─C─c -C─C─C (2) │ C C─C─C─C─C─C (3) │ C 3. 再写出少两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取下来的两个碳原子作为支链加在这一直链上,先“整”加一个乙基,后“散”加两个甲基。添加这些取代基时注意由“心”到“边”和由“对”、“邻“到“间”: C─C─C─C─C (4) │ C │ C C │ C─C─C─C─C (对位) (5) │ C C │ C─C─C─C─C (对位) (6) │ C

C─C─C─C─C (邻位) (7) ││ C C C─C─C─C─C (间位) (8) ││ C C 4. 取下三个碳原子,其余的四个碳原子(其数目大于全部碳原子数目的二分之一),还可组成“主链”。但此时取下的三个碳原子再无“整”的可能,而只能“散”了。 C │ C─C─C─C (9) ││ C C 即C7H16只可能有上述九种同分异构体 以上方法在推导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时也可应用,不过此时除了碳链异构外,还要考虑它们的官能团异构, 官能团位置异构和互变异构及立体异构。 二、推导烃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体。 下面以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等碳原子数目相同时推导出各种同分异构体的规律。 1、醛和酮的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方法 O O O 醛的通式‖和酮的通式‖中分别去掉羰基‖可得R—H, R─C─H R─C─R’[─C─] O R—R’都是烷烃,所以要推出醛和酮的同分异构体,只要醛酮的分子中去掉‖基, [—C—] O 剩下的烷烃构造中不同种键上再加‖基,便得所有同分异构体 [—C—] 例1,写出分子式为C4H8O的同分异构体: O ‖H H H 去掉[—C—] ││2 │1 C4H8O——————H—C—.C—C─H ││3 │ H H H 键(1)上加羰基: O ‖(丁醛) CH2─CH2─CH2─CH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2015·云南省景洪市三中高一期中)分离沸点不同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的方法 是() A.过滤B.蒸馏 C.萃取D.分液 【解析】蒸馏是分离沸点不同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答案】 B 【点评】本题为简单题,主要考察了蒸馏的概念。 2.(2015·云南省景洪市三中高一期中)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 互接触的是()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颈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解析】过滤的操作中玻璃棒要与三层滤纸紧靠;漏斗下端与接液烧杯内壁紧靠;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与接液烧杯内壁紧靠;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悬于试管的正上方滴加液体。 【答案】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点,属简单题。 3.(2015·广州市高一期末)下列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中,可将花生油和水分离的 操作是() 【解析】花生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将其分开,答案选B。 【答案】 B 4.(2015·西安市庆安中学高一期末)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 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A.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B.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解析】蒸馏烧瓶是用来做蒸馏实验的;普通漏斗是用来过滤的;分液漏斗是用来萃取或分液的;蒸发皿是用来做蒸发实验的。 【答案】 A 【点评】本题为简单题,主要考察了实验和仪器的配套使用。 5.(2015·徐州市高一期末)现有三种液态混合物:①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②汽油和水;③溴水。在实验室分离这三种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为() A.蒸馏、分液、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①乙酸和乙酸乙酯是互溶两种液体,利用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②汽油和水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③溴易溶于有机溶剂,采用萃 取的方法进行分离。A正确。 【答案】 A 6.(2015·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B.用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 C.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汽油和煤油 D.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 【解析】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故可以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A正确;用蒸馏的方法可将水转变为蒸馏水,除去了Cl-等杂质,B 正确;汽油和煤油本身是有机溶剂,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将它们分离,C不正确;氯化铵加热 易分解为气体,氯化钠加热难分解,所以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D正确,选C。 【答案】 C 7.(2015·北京市昌平区高一期末)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的实验任务是() A.粗盐提纯 B.从海水中提取蒸馏水 C.用CCl4提取碘水中碘 D.分离酒精和水 【解析】题图所示装置用于分液,粗盐提纯必须要过滤和蒸发,不选;从海水中提取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第2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知识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平坦。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风力作用 【思考】 一首《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材料一“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许多地貌往往鬼斧神工。侵蚀作用是大自然的雕塑师,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精心“雕刻”,使大自然变得更加千姿百态。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同,影响范围、强度及地貌的影响也不同。下面是三幅侵蚀地貌景观图。 (1)结合材料探究: ①上述三种地貌中,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列举常见的风蚀地貌。 ②流水侵蚀作用包括冲蚀和溶蚀两种形式,三幅图所示的地貌是流水冲蚀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冲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是什么?由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地区主要在哪里? 提示:①图B常见的风蚀地貌还有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②图A它对地貌的主要影响是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图C其主要分布地区是高

温多雨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 材料二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沉积类型,类型不同,其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分布地区也不同。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风不断地把地表沙尘、碎屑等物质吹起后搬走,等风速降低后,这些物质便堆积下来,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地貌;当河水的流速降低后,水中的泥沙便逐渐堆积下来,在不同河段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下面四幅图表示四种沉积地貌。 (2)结合材料探究: ①冰川沉积物和流水沉积物特点有何不同? ②A、B、C三图中表示风力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在图中画出风向。 ③说明B、C两幅图所示的沉积地貌名称及分布地区。 提示:①冰川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流水沉积物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②图A沙丘背风坡陡,风向箭头自右向左画。 ③图B所示地貌为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图C所示地貌为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1.风化作用是侵蚀作用的基础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遭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普遍存在的外力作用为侵蚀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全套课时作业第二章 2.2 第1课时

2.2 基本不等式 第1课时 基本不等式 学习目标 1.掌握基本不等式及推导过程.2.能熟练运用基本不等式比较两实数的大小.3.能初步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和求最值. 知识点 基本不等式 1.如果a >0,b >0,ab ≤a +b 2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其中a +b 2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b 叫做正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 2.变形:ab ≤?? ??a +b 22 ,a ,b ∈R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a + b ≥2ab ,a ,b 都是正数,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1.对于任意a ,b ∈R ,a 2+b 2≥2ab .( √ ) 2.n ∈N *时,n +2 n >2 2.( √ ) 3.x ≠0时,x +1 x ≥2.( × ) 4.若a >0,则a 3+1 a 2的最小值为2a .( × ) 一、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例1 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第一年产量为A ,第二年的增长率为a ,第三年的增长率为b ,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 (a ,b ,x 均大于零),则( ) A .x =a +b 2 B .x ≤a +b 2 C .x >a +b 2 D .x ≥a +b 2 考点 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题点 利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

答案 B 解析 第二年产量为A +A ·a =A (1+a ), 第三年产量为A (1+a )+A (1+a )·b =A (1+a )(1+b ). 若平均增长率为x ,则第三年产量为A (1+x )2. 依题意有A (1+x )2=A (1+a )(1+b ), ∵a >0,b >0,x >0, ∴(1+x )2=(1+a )(1+b )≤?? ??(1+a )+(1+b )22 , ∴1+x ≤2+a +b 2=1+a +b 2,∴x ≤a +b 2. 反思感悟 基本不等式 a +b 2 ≥ab 一端为和,一端为积,使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要善于利用这个桥梁化和为积或者化积为和. 跟踪训练1 若02ab ,a 2+b 2>2ab , ∴四个数中最大的应从a +b ,a 2+b 2中选择. 而a 2+b 2-(a +b )=a (a -1)+b (b -1), ∵00时,求12 x +4x 的最小值; (2)当x <0时,求12 x +4x 的最大值; (3)当x >1时,求2x + 8 x -1 的最小值; (4)已知4x +a x (x >0,a >0)在x =3时取得最小值,求a 的值. 解 (1)∵x >0,∴12 x >0,4x >0. ∴12 x +4x ≥212x ·4x =8 3. 当且仅当12 x =4x ,即x =3时取最小值83,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记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能进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一、气体摩尔体积 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 (2)粒子数目相同物质的体积关系

2.图解气体摩尔体积 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计算关系

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mol ; 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 g·mol -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 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 22.4·M g 。 (2)计算填空 34.0 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 mol 44.8 L 1.204×1024 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可知: n (NH 3)=34.0 g 17 g·mol -1=2.0 mol 。V (NH 3)=n (NH 3)·V m =2.0 mol ×22.4 L·mol -1=44.8 L 。N (NH 3)=n (NH 3)·N A =2.0 mol ×6.02×1023 mol -1=1.204×1024。

(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2)计算公式 n =m M =N N A =V 22.4 (标准状况)

例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才约为22.4 L·mol-1 D.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答案 D 解析A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温度、压强;B中没有指明该物质的状态;C中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1;选项D正确。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3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一、选择题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海岸带,也包括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有(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解析:1.C 2.B 第1题,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从图中看出,③为海洋较深区域,因此不属于湿地,而①②④符合湿地概念。第2题,湿地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当地径流方面有重要作用。 吉林省白城市湿地广布,近年来白城市十年九旱,成为缺水的“水乡”。下图为“吉林省西部略图”。据此回答3~4题:

3.白城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与地形 B.地形与水文 C.植被与水文 D.气候与植被 4.在旱灾时白城居民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 ) A.水质盐碱度高 B.引水工程量大 C.保护湿地资源 D.保障下游用水 解析:3.B 4.A 第3题,白城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与形成“水乡”无关;该地有河流经过,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形与水文是形成“水乡”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植被与“水乡”形成无关。第4题,旱灾时也很少引用湖泊和沼泽水,主要原因是水质盐碱度高,A正确;白城是“水乡”,引水工程量小;旱灾时,居民考虑的主要是生存问题,而不是保护湿地资源和保障下游用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流域内冰川面积占比很小。读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变化及气候要素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青海湖2001~2016年水量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016年的总水量约为70×108m3 B.2004年水量达到近年最低值 C.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无关

新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5课时 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第5课时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目标导航 1.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功能。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一、脂质的种类、组成和特点 1.常见的脂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____________)等。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____、____和____,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而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2.脂质分子中________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而________的含量低于糖类。 二、脂质的作用 1.磷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细胞都含磷脂。 2.脂肪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醇类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具有重要功能。 三、实验: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1.问题与假设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 取根尖细胞,用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进行解离(使细胞分离开来,便于观察)。再用________________染色。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_洗去染液,用____________进行观察。 知识点一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 ①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②是储能的分子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④是很好的绝热体,具有保温作用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A.①③B.⑤ C.①D.②④ 2.下列图示中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

高考之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

2018年高考化学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错题展示】 1.(2016课标Ⅱ)分子式为C 4H 8Cl 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 7种 B .8种 C .9种 D .10种 2.(2015课标Ⅱ)分子式为C 5H 10O 2并能与饱和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有关同分异构体解答错误的原因是: ⑴ 不知道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步骤 ⑵ 不知道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⑶ 不会判断有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物质之间的互称。 关键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 分子式相同 2. 结构式不同: (1)碳链异构(烷烃、烷烃基的碳链异构) (2)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官能团的种类异构)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步骤一般为: 碳链异构 → 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1. 碳链异构 基本方法: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烃基不能到端),排布由邻位到间位, 再到对位(或同一个碳原子上)。 位置:指的是支链或官能团的位置。 排布:指的是支链或官能团的排布。 例如:己烷(C 6H 14)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为:

⑴ 写出没有支链的主链。 CH 3—CH 2—CH 2—CH 2—CH 2—CH 3 ⑵ 写出少一个碳原子的主链,将这个碳原子作为支链,该支链在主链上的位置由心到边,但不 能到端。 CH 3—CH 2—CH —CH 2—CH 3 CH 3—CH 2—CH 2—CH —CH 3 CH 3 CH 3 ⑶ 写出少两个碳原子的主链,将这两个碳原子作为支链连接在主链上碳原子的邻位、间位或同 一个碳原子上。 CH 3—CH —CH —CH 3 CH 3—C —CH 2—CH 3 CH 3 3 3 3 故己烷(C 6H 14)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5种。 2. 位置异构 ⑴ 烯炔的异构(碳链的异构和双键或叁键官能团的位置异构) 方法:先写出所有的碳链异构,再根据碳的四键,在合适位置放双键或叁键官能团。 ⑵ 苯同系物的异构(侧链碳链异构及侧链位置“邻、间、对”的异构) 例请写出如C 9H 12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苯的同系物,必有苯环,还有3个碳原子,这3个碳原子可以是一个丙基,丙基有2种;也可以是2个取代基,1个甲基、1个乙基,有邻、间、对3种;也可是3个取代基,这3个甲基可相邻,也可两邻一间,也可3个间位,共有8种。 【注意】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时有3种,苯环上连三个相同取代基有3种、连三个不同取代基有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一中和反应中和热 1.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与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成H2O。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将0.02mol·L-1盐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Cl+NaOH===NaCl+H2O。 (2)将0.01mol·L-1硫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2SO4+2NaOH===Na2SO4+2H2O。 3.上述两反应,若从物质类别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若从能量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 4.上述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两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相同(填“相同”或“不同”),判断的依据是参加两反应的H+、OH-的数目都相同。 关于中和热的理解 (1)中和热的概念是酸和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l)时的反应热。 (2)浓的强酸和强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溶解,溶解要放出热量;若是浓的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57.3kJ的热量,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 答案 C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第2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通过化学平衡状态时的浓度数据分析,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并能分析推测其相关应用。2.模型认知:构建化学平衡常数相关计算的思维模型(三段式法),理清计算的思路,灵活解答各类问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状态时浓度数据分析 分析课本表2-1 457.6 ℃时反应体系H 2(g)+I 2(g)2HI(g)中各物质的浓度数据,我 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1)无论该反应从正向进行还是从逆向进行,平衡时,只要温度一定,c 2(HI ) c (H 2)·c (I 2)的值近似相等。 (2)无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如何改变,平衡时只要温度一定,c 2(HI ) c (H 2)·c (I 2)的值也近似相等。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3.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1)浓度商: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时刻的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称为浓度商,常用Q 表示,即Q =c p (C )·c q (D ) c m (A )·c n (B ) 。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 (3)Q 与K 关系:当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商等于平衡常数时,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4.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当K >105时,该反应就进行的基本完全了。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当K <10-5 时,该 反应很难发生。 5.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1)内因:不同的化学反应及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是决定化学平衡常数的主要因素。 (2)外因:在化学方程式一定的情况下,K 只受温度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