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普陀区区域规划

普陀区区域规划

普陀区区域规划
普陀区区域规划

普陀区区域规划

1.地理境域

普陀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中心西北城郊结合部,东与闸北区交界,西语嘉定区交壤,南与长宁区、静安区比邻,北与宝山区相连。区域面积55.47平方公里,苏州河东西横穿境内,境内河段两岸岸线全长21.54公里,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京沪线沪宁段、沪昆线杭段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内,境内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分别从西北部与西部进入境内,内环、中环、外环线及轨道交通3号线贯穿境内。区人民政府位于大渡河路1668号,东距铁路上海火车站4.7公里,西南距虹桥国际机场8.4公里,东南距市中心人民广场7.5公里,境内最北端距长江南岸吴淞口15.5公里,西北端北新泾苗圃距江苏省境约20公里,境南北新泾桥距闵行区莘庄约12公里。

2.普陀历史

普陀区于1945年12月建区,初名十三区,1947年1月改现名,以境内普陀路得名。位于市中心西北城郊结合部,东邻闸北区,西接嘉定区,南联长宁区、静安区,北频宝山区。面积54.99平方公里,列全市中心城区第二位,其中水域0.77平方公里。户籍居民307934万户、人口84.51万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5368人。辖6个街道、3个镇,设205个居民委员会和8个村民委员会。

普陀区是上海西部的陆上交通要道,有上海“西大堂”之称。沪宁、沪杭两条铁路线会合于区境,设有上海西站。真南路和曹安路分别是204、312国道的起始段。沪嘉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也分别从区西北部与西部起始。市的内环线、外环线、明珠线(轨道交通)贯穿区境。

普陀区原为老工业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中共早期活动家李启汉、邓中夏、项英、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曾在区内领导工人运动。

昔时工业以纺织、面粉为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已迅速成为各门类工业竞争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区。由于开展市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物流业、商业、现代都市型工业、旅游和服务等第三产业,经济逐年上升。2003年,全区完成增加值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2.80%。财政收入完成43.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6%,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三位。如今,在新一轮发展中,普陀区将建设成为上海服务和辐射长三角地区的现代化贸易集聚地。

普陀区原来棚户陋屋较多,潭子湾、潘家湾、朱家湾、药水弄为旧上海著名的“三湾一弄”棚户区。1951年,开始建设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此后陆续建成新村60余处。1992年,普陀区进入第三次住宅建设高潮,10多年来,“三湾一弄”已得到全面改造,全区出现300多座命名的精品大厦,拥有数百幢时尚楼房。新区开发的典范——215万平方米的万里城和旧区改造的典范——160万平方米的中远两湾城,成为全市住宅建设的示范点。旧区改造也使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前,全区上下正为全面建设新普陀而努力。

普陀区的名胜古迹有:玉佛禅寺,江南名刹,以供奉白玉雕释迦牟尼坐像和卧像而得名;真如古寺,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一次的真如文化庙会在此附近举行;沪西清真寺,上海较大的清真寺之一;沪西工人文化宫,全市面积最大的园林式工人文化宫;长风公园,全市以水秀著名的大公园,园内有建于湖底的大洋海底世界,两年一届的上海国际花卉节在此举办;此外,还有长寿公园、海棠公园、未来岛公园等。

普陀区最新确定的“十一五”规划透露,将着力增强商务、物流和研发等功能,重点建设五大地区,建成一个服务、辐射长三角的现代商贸服务区。普陀区近年来已基本形成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五流”汇集的大市场、大流通、大配送格局。94个各类市场去年一年成交额就达856.14亿元。

全新的“商贸普陀”功能定位,致力于在已有优势上的再提升。普陀区将对现有的94个大市场进行整合,重点提升市场的经营水平和技术含量。普陀区正在长征镇筹建一个大规模的珠宝城市场,并筹备建设一个国家级的珠宝检测中心。同时,普陀区将重点建设长风、真北等组团式的商贸群和长风生态商务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大力培育一批产学研基地。

(一)功能定位

围绕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陆上交通区位和各类市场要素集聚的优势,坚持以现代物流业为发展重点,进一步形成商贸物流的区域功能特色,努力将普陀区建设成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现代商贸服务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国际大都市亮丽的“西大堂”。

(二) 城区布局

继续优化南、中、北三片布局,推进城区整体布局和互动发展。南片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建设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着力体现都市形象;中片为内、中环之间地区,重点规划建设真如城市副中心和长风生态商务区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体现辐射能级;北片为中环线以西地区,重点建设中环组团商贸群和桃浦都市产业园,着力体现综合实力。

(三)产业方向

区域经济发展要在过去几年大的发展布局和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发展楼宇经济、园区经济和滨河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在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体系的过程中,重点聚焦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科技研发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专业服务业,促进区域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重点地区

按照“三片五区、三态五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聚焦突破。

1、真如城市副中心

位于内环和中环线之间,紧邻铁路上海西站,规划范围约600万平方米。启动区在曹杨路以东、铜川路以北,规划用地面积37.1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92.0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办公规划建筑面积73.14万平方米。依托沪宁发展轴线,特别是沪宁高速和沪宁城际快速铁,结合上海西站大型交通枢纽建设,搭建服务大平台,增强商务商业、物流信息、文化娱乐等功能,建设成为辐射长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和服务上海西北地区的公共活动中心。

2、长风生态商务区

位于大渡河路和中环线之间,东起大渡河路,西至真北路,南临苏州河,北达金沙江路,规划用地面积22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2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和商业150.50万平方米,是市中心重点规划建设的“9+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要以组团式办公楼为载体,增强总部商务、生态景观、都市休闲、研发设计、经济服务等功能,建设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苏州河生态走廊新景观和上海西北地区的新地标。

3、中环组团商贸群

以中环线为中轴,南起苏州河,北至沪嘉高速公路。重点推进九大组团式商务、商业、宾馆、娱乐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70.66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200.36万平方米,是以商贸为主、商业为辅,集商务、商业、会展、宾馆、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组团式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搭建与长三角互为辐射对接的商务平台,汇聚大型企业总部和营销研发中心,增强商贸办公、休闲娱乐、科技研发、综合会展等功能,形成辐射长三角地区的商务商业对接平台和上海西北地区生活型服务功能区。

4、桃浦都市产业园

位于中环、外环线、沪宁高速和沪嘉高速之间,包括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和桃浦工业区两个部分,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是上海四大物流基地之一,也是唯一的陆港物流园区,城市商业配送物流特色突出,拥有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等一批功能性项目,正在积极筹建保税物流中心。桃浦工业区占地面积416万平方米,工业区调整发展的目标是:以服务经济为主要特征,以总部经济为重要载体,以科技型都市工业为主要支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桃浦都市产业园要以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和桃浦工业区建设为重点,增强高端物流、贸易保税、创意研发、包装设计、精制加工等功能,建成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

5、长寿综合服务带

位于内环线以内,加快推进十一大项目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9.1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7.48万平方米,是普陀区经济发展最成熟、历史文化底蕴最丰富的区域。立足于结构调整、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内涵和苏州河岸线资源潜力,聚焦楼宇经济,集聚高层次的专业服务业,增强商务商业、文化创意、餐饮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展示时尚都市形象。

普陀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布局“十一五”规划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总体目标、实施“两个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普陀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和谐、完善城市功能、增加税收和就业、提升生活品质、促进产业联动、塑造区域形象、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普陀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和中共普陀区委、区政府“将普陀区建设成为服务、辐射长三角的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和国际大都市亮丽的西大堂”的目标定位,遵循《普陀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普陀区商贸易流通业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普陀区商贸流通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新普陀的战略目标,坚持“抓机遇、打基础、兴功能、树形象”的指导方针,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创新,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规模扩张,优化形态布局,不断更新业态,完善服务功能,商贸流通业支柱产业地位明显增强,实现了区域经济的繁荣繁华和持续健康发展,为普陀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主要成绩

1、商业实力不断提高,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新发展。

“十五”期间,普陀区商业紧紧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区位特点,大力开拓市场,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不断提高全区商业的综合实力,并以此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全区商业销售(营业)额从2000年的211.33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257.60亿元,年均增长 5.07%;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76.08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00.29亿元,年均增长7.15%;全区商业税收从2000年的 4.2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1.96亿元,年均增长29.90%。2004年,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区区级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2.8%,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到77.6%。

2、商业结构不断优化,奠定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新格局。

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引进各类资本,优化商业结构,初步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的特色优势。一是大型商贸企业形成集聚。麦德龙、家乐福、农工商、乐购、好又多、华联吉买盛、世纪联华、时代等已在本区开出18家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店,月星家居、红星美凯龙、金盛好来福、百安居、永乐、国美、苏宁等在本区开出10多家大型专业市场、专业店。二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全区99家商品交易市场2004年的成交总额达到815亿元,其中,上海物贸有色金属市场年交易量排在全国现货市场第一位,各类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全市提供了70%左右的蔬菜、肉类、水产、禽蛋、花卉和水果,对上海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起指导作用。三是物流园区建设加速推进。作为上海“十五”期间重点推进的四大物流园区之一,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2004年,全区累计建成物流标准仓库60.8万平方米,引进麦德龙、家乐福、联华、华联、农工商、乐购等物流企业59个,形成了城市配送物流、医药物流和保税物流的特色。

3、商业布局不断调整,形成“大商圈、小中心”基础性新框架。

“十五”期间,普陀区编制了《普陀区商业发展规划》(2003——2012年),并据此构筑形成“大商圈、小中心”的新框架。一是综合开发“大商圈”,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目前真北新兴商务圈已集聚形成一批知名大型商业设施和梅川路欧亚商业休闲街;长寿商业圈已成为知名购物、餐饮、酒店、娱乐业集聚地,较好的展示了普陀区繁荣繁华的都市风貌;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完成,一批基础性和功能性大型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二是完善调整“小中心”,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增强。社区商业建设被列为区政府的年度实事项目,各街道(镇)都规划了相应的社区商业生活中心,目前曹杨、宜川、桃浦、长风社区商业生活中心已经基本建成,真如、甘泉、石泉、万里社区商业生活中心也正在建设构造中。

4、商业改革不断加快,实现商业企业现代化经营新水平。

“十五” 期间,普陀区坚持改革调整方针,以提高商业整体运行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盘活资产、联大靠大、产权改革入手,积极推进商业集团企业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真如旅游购物中心商场,四季情商厦、镜昌商厦等企业实施整体转让;昆仑商城70%股权变现;长寿商业广场引资置换,曹杨商城、永昌集团、宜川购物中心集团推行股份制改革,一批较大体量的商业资产得到了盘活,集团公司企业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商业集团的规模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普陀商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是“五个结合”:一是坚持与城市发展建设紧密结合。围绕全市、全区发展大局,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发挥陆上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全方位开放,强化招商引资,聚焦重点地区开发,繁荣城市形象,增强综合实力;二是坚持与城市功能完善紧密结合。发挥商业对城市综合功能完善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商业与商务、旅游、文化等联动,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开拓新的商业空间;三是坚持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布局的便利度、设施的完善性和业态的丰富度,保障居民消费安全,满足不同层次的多种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四是坚持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以商贸流通业发展带动资源整合、产业集聚,促进现代物流、房地产业、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科技研发、创意设计和其他生产性服务延伸发展;五是坚持与政府转变职能紧密结合。围绕宏观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政府管理职能,结合客观实际,普陀区率先制定了区域商业发展总体规划、社区商业网点建设管理意见等,促进了商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目前,普陀区商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不足”:一是产业能级有待提升。强势企业和品牌企业不多,高附加值、多层次、专业化服务业态有待引进,地域特色有待形成;二是空间布局有待优化。空间集聚度不高,必备的高品质商务办公楼宇、高星级酒店宾馆不足;三是交通环境有待改善。轨道交通尚未惠及,公共停车设施缺乏,高架和快速干道纵横交叉,形成过境交通只流不留。四是产业政策有待配套。政府调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手段和资源有待创新。

二、发展战略

(一)发展形势分析

1、商贸流通业进入全面提升、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十一五”期间,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推进,集聚、辐射

能级进一步增强。央行二总部设在上海,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大小洋山深水港年内将投入使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进一步夯实;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大市政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普陀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随着上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构筑包括商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商贸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将从数量扩张粗放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内涵式增长,从产业自身发展走向产业联动与城市共同发展,从以中心城区为重点走向市域一体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2、普陀区加快从城市边缘区向都市中心区转换。

普陀区处于沪宁发展轴线的节点区域,是上海连接“长三角”重要的西北门户,境内高速公路、铁路、外环、中环、内环等五环汇聚,具备承接中央商务区功能延伸与辐射的地理优势。“十一五”期间,随着真如城市副中心沪宁城际铁和上海西站换乘枢纽站点规划建设,普陀区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城区功能发生转换,将由原来的城市边缘区域成为城市新一轮发展的中心区域之一,成为上海中心城区功能拓展和重点提升的地区之一,也为实现长三角区域1小时车程范围内产业联动和市场融合提供新的条件。

3、区域人口结构和消费需求快速变动。

随着普陀区区域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区域人口总量迅速增长、人口结构显著变化,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能级正从简单的追求数量消费提升到追求质量、形式、环境等现代综合消费;同时大量国际国内旅游、商务活动等外来消费不断扩大,为商业发展提供新的内在消费支撑。

4、“商贸普陀”发展战略和功能布局逐渐明确。

按照普陀区区域功能规划,普陀区“商贸立区”发展战略明确,将继续优化南、中、北三片布局,南片为内环线以内地区,重点建设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和长寿路沿线;中片为内、中环之间地区,重点规划建设真如城市副中心和长风生态商务区两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北片为中环线以西地区,加快建设真北组团商贸群和桃浦都市产业园。城区整体布局和互动发展,为未来五年普陀区商业确定发展目标、发展空间和发展重点提供新的指导依据。

5、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联动升级。

“十一五”期间,按照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普陀区将充分依托沪宁发展轴线,发挥陆上交通区位优势,明确构筑以信息交汇、高度开放的现代商贸大平台为主要支撑的“大堂经济”,塑造“商贸普陀”新形象,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新型要素市场和研发设计产业,提升发展都市型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集聚联动发展。

6、商业预留空间和载体设施建设潜力较大。

与其它中心城区相比,普陀区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据初步匡算,区域内可供改造开发的土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规划供开发的商办设施面积约496万平方米。苏州河流经普陀14公里,岸线长21公里,目前长风生态商务区规划已经完成,大型商业设施、商务楼宇等设施加快建设,为普陀区形成商贸流通发展新优势提供载体保障。

普陀区“十一五”商业发展应当注意五方面的挑战:一是经济社会成本增加。随着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任务日益艰巨,需要支付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正在同步增加。二是可供开发资源有限。随着可供开发资源逐步减少,必须整合地区内所有发展资源,进一步深度开发、有效利用。三是商业调整发展任务艰巨。普陀区“十一五”面临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并重,部分区域内商业业态、功能、设施调整提升,新建改建的任务更为紧迫。四是交通与商业的互动影响扩大。“十一五”期间,长风商务区、真如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建设,需要便捷的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的支撑。五是在现行体制条件下,商业发展需要制定有关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推进“将普陀区建设成服务、辐射长三角的现代商贸服务集聚区和国际大都市亮丽的西大堂”总体目标,确立“商贸立区,科技兴城”的发展战略,坚持政府指导、市场调节和政策引导,坚持国际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市场化主导和信息化支撑,增强商业发展深度和广度,提高商业服务的质量和品位,抓重点、分层次、创特色、重监管地推进普陀区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发展原则

①坚持以人为本的便民化原则。

②坚持区域统筹的协调化原则。

③坚持交通支撑的网络化原则。

④坚持产业联动的集聚化原则。

⑤坚持凸现优势的特色化原则。

三、“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体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教兴市为主战略,紧紧围绕“建设与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新闸北,打造现代交通商务区”

总体目标,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品牌化发展和信息化支持,突出重点产业,加强政策聚焦,依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分层级、抓重点、重特色地推进闸北现代服务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发展目标

紧紧抓住上海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机遇和世博会申办成功的历史机遇,依托一批重大的基础性、功能性项目,以国际化提升产业能级、以市场化壮大产业规模、以品牌化增强产业实力、以信息化提高产业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2010年,我区现代服务业基本形成以现代交通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一片两带”的现代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

到2010年,力争我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4亿元以上,年均发展速度保持20%增长,对于区域经济贡献率达到80%(若除去房地产业,则对区域经济贡献率达到45%),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其中:现代交通服务业占全区区级税收比重达到20%。

(三)功能定位

根据上海“两个优先、两轮驱动”的新一轮发展战略,立足上海发展大局,找准闸北定位,依托独特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建设上海现代交通商务区的总体目标,通过“苏州河、不夜城、大宁”三大集聚区的建设,依托交通—发挥商务商贸、旅游服务功能,服务交通—发挥现代交通服务功能,拓展交通—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现代交通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商务服务业和都市旅游业、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和体育教育产业、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建立起全方位现代交通服务、综合性商贸商务和旅游服务、便捷的生活服务以及低能耗的生产性服务功能体系。

(四)产业体系

“十一五”期间,闸北现代服务业依托区域交通基础优势,举交通旗帜、树交通品牌、立交通之魂,形成以富含科技成分、具有高附加值为特征的现代交通服务业产业群为核心,以商贸商务、科技创新、流通服务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良好、社会诚信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高度开放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核心产业——现代交通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汽车服务,继续提升改造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业,积极拓展与交通相关联的电子票务、轨道交通站点商业、现代递送服务等,形成现代交通服务业主体产业群。

支撑产业——商贸商务服务业、都市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以现代交通服务业为基点,以各类载体建设为手段,发展与交通依存度高,支撑核心产业发展,具有辅助性的商业零售、商务会展、都市旅游、商务办公和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衍生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教育、体育服务性产业。发展与现代交通、商贸商务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广告创意、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

三、主要任务

根据中共区委、区政府建设“商贸普陀”的战略构想,“十一五”期间普陀区商业将全力“提升大商圈、完善小中心、形成新集群”。

提升大商圈——加快建设真如城市副中心商圈、长风生态商务区、桃浦摩尔城,深度开发环长寿综合服务带、真北组团式商贸圈、西北物流园区。

完善小中心——完善提升曹杨、宜川、桃浦、长风、真如、甘泉社区商业生活中心;规划新建石泉、万里、真光、李子园等社区商业生活中心。

形成新集群——加快形成新型要素市场集群、特色休闲娱乐集群、专业生产性服务集群、轨道交通站点商业服务集群四大产业集群,凸现“商贸普陀”新亮点。

(一)提升大商圈

“大商圈”是指依托集聚区、交通枢纽等重要区域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商务和商业活动为核心,将现代化的办公楼、宾馆、购物休闲娱乐中心、酒店式公寓等多种业态融为一体,形成综合性、集聚性、超广域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十一五”期间,普陀区“大商圈”在明确新一轮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注重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力求区域集聚、资源集聚、配套集聚,使大商圈成为新兴服务业集聚地,成为都市商业新地标和区域性公共活动中心。重点推进长风生态商务区、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大新建商圈,以高品位、高标准制订和完善大商圈的功能设计、环境建设和布局设置;真北组团式商贸圈、环长寿综

合服务集聚带、西北物流园区等已初具规模的商圈,进一步扩建、改造,实现功能拓展和能级提升。

1、加快新建三大综合性商圈

(1)长风生态商务区

长风生态商务区是市中心重点规划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突出生态水景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建成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经济服务功能和谐统一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和苏州河生态走廊新景观。

区域范围:位于内环和中环线之间,以原长风工业区为主,东起长风公园,南临苏州河,北至金沙江路,西到真北路。规划用地30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120.5平方米,商业30万平方米,酒店式公寓70万平方米。第一批商办项目已于2004年启动,整个区域将于2009年全面建成。

功能布局:以组团式办公楼为载体的生态商务港;特色创意品牌和国际经典品牌集聚的都市商业新地标;以滨河绿色休闲长廊为特色的都市娱乐休闲时尚圈。

——生态商务港。吸引海内外知名工业设计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地区总部,以及科技产品的研发中心、测试中心、资本运行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等,鼓励发展相关联的专业服务业,包括会展、广告、法律、审计、财务、税务、货运、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

——都市商业新地标。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商业品牌,包括精品服饰、休闲文化、专业服务的品牌店和旗舰店,以及艺术创作室、时尚展示中心等,成为普陀区都市商业新高地。

——都市娱乐休闲时尚圈。利用苏州河沿线闲置的老厂房,改建为大型高级餐厅、中西快餐、主题会所、专业俱乐部、公共健身中心等,配套星级酒店、经济型旅馆及便利超市、银行、邮局等设施。

到2008年,长风生态商务区全面施工,部分项目建成招商,“十一五”期间预计完成150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建筑的建设。

(2)真如城市副中心

真如城市副中心是上海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主要承担上海西北地区城市公共中心功能,作为“十一五”期间普陀区重点开发的区域之一,依托沪宁高速和沪宁城际快速铁,结合上海西站大型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建设以现代商贸业为特色的专业服务中心,同步建设真如副中心文化圈,将真如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上海西北地区的现代商务商业中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之一。

区域范围:位于内环和中环线之间,东至岚皋路、南到中山北路、武宁路、西接真北路(中环线)、北临沪宁铁路,紧邻铁路上海西站,规划范围约600万平方米。启动区在曹杨路以东、铜川路以北,占地34.2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80—9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办公规划建筑面积为52万平方米。

功能布局:布局形成核心商业商务区、交通枢纽商业区、真如老镇历史风貌区。

——副中心核心商业商务区。利用现阶段几个重要仓储地块的再开发实施用地整合,集商业、商务、酒店和公共设施为一体,塑造崭新的城市副中心形象。

——上海西站交通枢纽商业区。以流动旅客为主要消费对象,发展与之相适宜的便利性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宾馆等业态。

——真如老镇历史风貌区。结合历史建筑保护和历史风貌保存,集中规划以古董、字画等文化产品为主的中介、交易、拍卖、展示、推介、鉴定等场地,形成西北副中心特有的历史风貌旅游文化区。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完成真如副中心的规划和相关课题的研究,争取纳入到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撤除铜川路水产市场、曹杨路蔬菜、水果市场,加快土地储备,完成启动区建设和西站货场及铁路专用线单位的土地置换和搬迁工作,为全面建设副中心打好基础。

(3)桃浦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桃浦摩尔城)

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重点,依托上海国际摩尔城的开发,集中开发商务、商业、宾馆及休闲、生活配套设施,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商贸服务集聚、辐射能力较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区域范围:位于桃浦镇金光村,东至真大路,西至张泾浜,南至古浪路,北至沪嘉高速,占地面积600亩。其中上海国际摩尔城,规划建筑面积70万~100万平方米。

功能布局:分为标志性商务区、汽车综合商贸区、主题购物商业区三个功能区。

——标志性商务区。重点建设较大规模高级商务楼宇群,若干宾馆酒店、公寓相配套。

——汽车综合商贸区。重点吸引进口汽车的一级代理商、国内著名汽车制造商,同时引进与汽车消费关联的大型汽车室内装饰、汽配等专业超市,成为上海西北地区汽车商贸服务集散地。

——主题购物商业区。引进高档休闲娱乐项目,包括主题购物中心、休闲街区、游乐场、酒店、汽车美容、汽车展览、4S专卖店等,配套银行、保险、诊所及便利店等设施。

2、调整深化三大现有商圈

(1)长寿综合服务带

长寿路商圈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规模和知名度,附近集聚了上海移动通讯总部、上海印钞厂、上海造币厂等企业,是普陀区文化底蕴最深厚,城市开发最成熟,充分展现繁荣繁华的区域。“十一五”期间,依托若干重要地块和重要项目的建设,着力提升长寿路沿线商业功能和品位,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品牌专卖、文化休闲、餐饮娱乐、酒店宾馆等;充分挖掘苏州河岸线和历史文化建筑等资源潜力,将苏州河(长寿段)建设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景观体育等多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

区域范围:长寿街道、长风街道苏州河以南地区。位于上海重点推进的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之内,毗邻静安区,规划用地面积24.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9.25万平方米,其中办公37万平方米,商业27.75万平方米,酒店4.5万平方米。

功能布局:采取“多节点、纵深式、条块结合”的布局形态,重点推进建设苏州河沿线(长寿段)、长寿路沿线以及武宁路沿线,以新建大型商业设施、商务楼宇、高星级宾馆等节点地块为龙头,串联中间网络状商业街区。

——苏州河沿线(长寿段),充分发挥苏州河水岸线和历史文化建筑等资源优势,发展滨河观光、时尚消费、文化娱乐、创意商务等,形成具有滨河景观和

时尚文化氛围的旅游休闲功能区。

——长寿路沿线,促进商业与商务、商业与文化、商业与交通的有机结合,重点推进中环现代大厦、科技大厦、工商联大厦、锦绣里北块五星宾馆项目、二织布地块等项目建设,引进精品百货、中高档商务休闲和宾馆等;澳门路、新会路文化娱乐街区,引进高端服务品牌、高档休闲娱乐项目,成为上海休闲消费集中的特色集聚区;玉佛寺及周边地区,突出寺庙文化、宗教文化,为主,形成具有仿古街区风貌、旅游购物、餐饮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功能区。

——武宁路沿线。重点依托130地块月星环球家饰博览中心建设,以家具、家居、家饰展示销售为主体功能,辅之以商务办公、酒店、娱乐休闲等设施;沪西工人文化宫周边,增加中高档餐饮娱乐业,形成活跃、浓重的都市商业氛围;鼓励引进上海传统老字号品牌企业,在武宁路家乐福周边区域集聚形成老字号品牌特色街区。

(2)真北组团商贸群

真北路地区是普陀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也是普陀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该区域正倾力推进六大组团式商务、商业、宾馆、娱乐项目建设,应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商业品牌,提升市场群落和大型商业设施的能级,建成以区域商贸采购、专业展示为特色,社区购物、生活休闲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区域范围:位于中环线西侧,对内交通有中环线、13号线和14号线穿越,对外交通有沪宁高速。周边已建成300多万平方米的新兴住宅小区,集聚了麦德龙中国总部、欧倍德总部、农工商总部等企业。六大规划项目用地面积43.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59万平方米,其中办公67万平方米,商业51万平方米,公寓式酒店17万平方米。

功能布局:以组团式商务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兴力达、凯旋生活广场、新伟商务城、绿洲湖畔商务港、农工商总部二期等组团式商办项目,建设集商务、商贸、会展、宾馆、文化、休闲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组团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真北路核心区域,重点开发商务办公楼宇群,搭建与长三角互为辐射对接的商务平台,凸显涉外经贸和商务特色,汇聚国内大、中型企业总部、区域采购中心和营销结算中心等。

——金沙江路区域,重点开发汽车销售、展示、维修、服务“四位一体”汽车商贸集聚区;

——梅川路东段、真光路区域,重点集聚建材、家具、家电等大型专业商贸展销中心、配送中心等。

——在梅川路西段区域,重点开发面向广大市民的都市休闲娱乐中心。

(3)西北物流园区

进一步凸显陆港物流的特色优势,拓展物流保税功能,筹建物流交易中心、商务中心和研发中心,重点引进高端物流企业和相关服务业,建设以陆港口岸和多式联运为特色的国家级物流园区。使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成为长江流域的物流龙头,成为海港、空港、陆港联动运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以全国范围内物流为特征、以远距、长远、量大为交通运输特征的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之一。

区域范围:位于中环、外环线、沪宁高速和沪嘉高速之间。规划用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其中保税物流中心仓库27万平方米。

功能布局:形成保税物流中心、陆上货运信息交易中心和槎浦基地、未来岛基地“两中心两基地”的总体布局,新建标准物流仓库96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标准物流仓库总量近160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成为长三角物流链的重要结点。

“十一五”期间,全面完善园区的规划布局、资源配置、配套服务等方面综合设计和开发。积极融入深水港、海港、空港、陆港和信息港多式联运物流网络体系,强化陆港物流的特色和优势。以发展高端物流为方向,调整转移集卡、仓储等低端物流,积极发展物流商务,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和物流信息技术研发应用中心,筹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完善陆上货运信息交易中心功能,增强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陆路集散和物流商务功能。

(二)完善小中心

“小中心”指以一定地域的居住区为载体,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提供属地型商业的社区商业生活中心。

构筑社区商业生活中心网络。根据上海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社区商业生活中心服务人口在5-10万人左右,建筑规模在2-5万平方米左右,经营服务辐射半径在1-1.5公里左右。结合普陀区社区公共中心规划,“十一五”期间,普陀区共规划中山北路、甘泉、石泉、曹杨、长风、万里、梅川、桃浦东、桃浦西、真光、长征11个社区商业生活中心。其中,需要完善的是曹杨、梅川、长风、真如、甘泉等社区商业生活中心,重点新建的主要是石泉、万里、长征、桃浦、真光等社区商业生活中心。

——南片内环线以内、苏州河沿线和长寿路沿线社区,要通过对现有存量的调整,适度加强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备型商业和社区服务业态,包括生鲜超市、标准化室内菜场等生活服务设施,提升社区的生活服务品质。

——中片内、中环之间社区,通过推进石泉、万里等新兴居住区商业布局与业态,培育符合现代化新型社区商业生活中心。注重与商务、娱乐、科教、休闲、体育等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增加运动、健身和汽车销售、养护以及停车等场所。

——北片分为中环线以西地区和外环线以北地区两块。中环线以西真北地区要围绕重点商贸群建设,完善配套的社区商业生活中心;桃浦真光、李子园地区成片新建住宅区,以建设集中团组式社区商业生活中心为主,增加网点的密集度与规划布局。

推进社区商业向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发展。通过制定标准,形成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主副食品供应体系,强化政府投入,推进标准化菜场和生鲜食品超市建设,保障消费安全。规范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摄影、婚庆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商业企业,以连锁化经营的创新思维,通过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的手段,与房地产资本有机相融,挺进社区。坚持可持续、节约型城市发展要求,鼓励社区商业、社区文化中心、社区体育设施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集聚布局,为普陀区居民提供综合性、高层次的社区文化、体育和商业服务设施。

(三)形成新集群

1、新型要素市场集群

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扶优汰劣、提升能级”的原则,调整转移、改造

提升、引进培育相结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市场能级,推动市场向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升区域的集聚、集散能力。

——搭建有色金属、化工、医药、产权等交易平台,发展以经销总代理、展示、洽谈、价值交易为主,以现代化交易大厦为载体,电子商务为特色的要素市场。未来五年形成中山北路要素市场群落和真北路(中环线)专业特色市场群落“两轴”的总体布局,市场成交额年均增速保持16%左右,2010年总量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形成现代要素市场集聚区的总体框架。

——积极培育花卉、文化、艺术品等专业特色市场,改变现有市场组织形式,减少现货贸易,进一步将价值量交易与现货交易分离,提升能级,形成以价值量交易为主的现代化新型交易中心。

——原有铜川路水产市场,包括曹安路蔬菜市场异地搬迁,新建中高档商务楼宇、宾馆、餐饮等设施,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进各种类型的“能量中心”(大型专业店为主力业态的购物中心)、品类杀手店(CATEGORY KILLER)、品牌直销店(OUTLETS)、玩具反斗城、大型汽车配件及维修主题专业店、电脑零售与装配中心、办公用品超市OFFICE MART等国际新兴业态和品牌。

——加强贸易会展功能开发。利用建设中的真如城市副中心、长风生态商务区等拓展特色展示平台,吸引一批国际展览、展示,品牌发布和交易博览等商务活动,引导一批小规模、个性化、专业性的会展活动举办。精心营造有利于批发贸易发展的商务、法律、通信、分销、金融、交通等综合配套环境。

2、特色休闲娱乐集群

借助世博会举办,加快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的机遇,扩大普陀区商旅文综合开发力度,依托主要旅游景点,发展特色旅游休闲区,增强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整合“三寺五馆”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打造普陀区特色旅游品牌形象。挖掘真如寺、玉佛寺等寺庙资源,开发宗教文化旅游;整合公园资源,培育生态人文旅游;见证工业文明,推广桃浦、长征等都市工业景点旅游;展现历史风貌,拓展苏州河历史风貌休闲旅游等功能,将历史和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国际、时尚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滨河特色风情休闲区。

——提升综合旅游服务功能。利用城际铁路枢纽、地铁、中环线的客流汇聚、交通线路交汇的优势,继续加大星级宾馆、大型旅行社的比重,建设综合性旅游服务设施群。

——扩大节庆宣传效应。上海花卉节和上海旅游节普陀活动经过几年的打造,已经成为普陀的形象宣传名片。继续以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为办节宗旨,组织各类都市文化节庆活动,扩大普陀区旅游文化品牌宣传效应。

3、专业生产性服务集群

依托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培育形成研发设计业集群、信息服务业集群、都市工业服务业集群、房地产服务业集群等具有普陀特色、专业性强、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研发设计服务业集群。依托华师大国家级科技园和武宁科技园等科研院所,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发展工业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尤其是适合中小企业的创意设计和针对大企业的前期设计,努力建设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研发设计产业基地。

——科技信息服务业集群。以天地软件园、电子商务创业园、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等为平台,利用人才和商务成本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软件开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科技培训等产业,集聚一批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中介、人才交流、技术检测和标准认证等专业机构。

——都市工业服务业集群。改造提升桃浦工业区,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产业能级、完善配套设施,突出管理、研发、设计、信息、展示等功能,发展都市型工业相关服务业。

——房地产服务业集群。为房地产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包括房产经营、房产中介、房产物业管理,包括维修、装潢、设计、保养保洁等配套行业。

4、轨道交通站点商业服务集群

适应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站点与商业的结合。

——重点发展枢纽站点,形成新的标志性轨道交通商业集聚区。结合M7、R3线(普陀段)等建设,集中考虑沿线商业布局,强调地下与地面相融合,整合开发周边地区商业资源,引进新兴业态和时尚品牌,增加高层次的购物、餐饮和休闲需要,满足社区居民综合消费需求。

——结合城际快速交通建设,构建“门户型”、“通路型”商业。根据实际需要,建设配套的汽车旅馆、假日酒店、商务设施和商业设施等,形成规范化商业服务网络,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工作重点

1、大力推进集聚区建设,加强产业联动。以现代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改善并提升区域内重要商圈,鼓励集酒店、办公楼、停车场、购物、集会公共活动和公寓为一体综合建设发展,加强商业与商务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休闲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坚持商业与交通互相配合,创造新的商业空间,丰富新的服务内涵。

2、大力鼓励多业态发展,深化综合消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零售业态结构,推进传统业态向现代业态的转变与升级。积极发展中高端都市百货业和品牌专业店、专卖店,鼓励建设融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文化功能于一体的都市购物中心;根据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以及周边地区商业环境,有控制地建设发展大型综合超市;方便群众购物消费,继续推进连锁生鲜超市、便利店、副食品零售网点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拓展选择消费、品牌消费、特色消费领域,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能级,引导和满足综合消费。

3、大力扩大对外开放,高起点引进外资。加大国际招商力度,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商业零售业态、知名企业及著名品牌,提高普陀区商业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普陀区商业向更高层次发展;通过现有商业网点资源置换和产权交易,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及国际著名品牌入驻;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规范商业领域的企业兼并、收购、特许经营、产权交易等各种类型的外商直接投资;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平台,引入邮购、电话销售、网上购物等具有市场基础和潜力的无店铺销售模式,鼓励国际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在普陀区推广应用。

4、大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安全。强化政府对流通安全、特别是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建立食品安全和监测体系,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健全和完善市场应急体系,确保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安全供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食品等关系公众利益的检测信息定期公布,引导市民正确消费;继续致力于打

造“诚信普陀”的市场品牌,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恶劣行径,创建良好经济运行秩序。

(二)制定政策导向

1、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产业指导目录。确定商业发展鼓励和限制的具体行业、业态、空间布局等,加强扶持和限制政策的具体研究和方案设计,提交区府审核同意后实施。把握关键时间节点,明确部门职责,制定若干行动计划,提出阶段性目标、指标、项目、措施等。对于列入规划的重要项目尽快制定相关配套促进政策。

2、制定年度《普陀区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明确5000平方米以上新建商业项目(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等)、超过100米以上的主要商业街,必须实行前期联合会审制,在项目规划论证过程中,区商业管理部门必须对引进业态、建筑规模、企业资质等提出意见和要求,经审核通过后,才能办理相关手续。

(三)配套实施举措

1、机制保障——建议成立“普陀区商业发展协调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主要职责:协调、指导和实施本规划;研究扶持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组织召开项目的联合会审;负责协调管辖区内商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常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规划落实、项目推进、结构调整等。由分管区长牵头,区经委会同区计委、财政、建设、规划、税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对大型商贸流通业建设项目严格“把关”。

2、规划调控——坚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指导性。本规划应报普陀区政府审核、普陀区人大备案,并由普陀区政府统一下发执行文件。应纳入普陀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纳入普陀区相关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纳入普陀区有关管理部门年度计划和政府工作报告。以规划为先导,引领全区商业形态、功能和环境建设。细化重点区域和重点地块的专项规划。明确商业用地及相关配套要求,加强商业用地控制性储备。细化产业发展功能建设规划,细化环境建设配套规划。

3、市场运作——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主要靠市场的主导力量,要注重培育市场主体,调动外资、内资和政府多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商业投资。要加强市场监管,形成完善的商贸流通业市场体系。

4、资金扶持——争取市区政府相关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普陀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立普陀区商业发展基金,对社区引进必备性业态;对重要街区商业网点置换;对新引进符合商业规划与业态导向的新兴业态、知名品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给予财政贴息、租金补贴等支持。

5、人才保证——吸引国内外商业人才,加大引进和培养综合管理、专业经营、金融、法律、建筑设计、商业物业管理等相关领域专业人才。培育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商业从业人员教育与培训,规范行业服务行为,提高行业服务质量,促使商业服务软件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6、交通配套——要建立交通与商业联动发展的机制,通过统一布局规划,解决土地用地性质,土地转性、开发用地指标计划单列等方面的综合问题,减少交通与商业之间的矛盾冲突。要推进企业联动,加强交通、商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联手联合,探索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的模式。

城市区域规划论文

古代中西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与各自特点 摘要:城市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中西古代由于文化、哲学思想不同,导致了城市规划思想的差异,从而造成城市形态的不同。 关键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哲学思想、城市形态 正文: 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徐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矩、等级。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台、三合、四合院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从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咸阳城市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另外,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 相土、形胜、风水的规划思想 相土、形胜思想相比,风水说通过对山川形势所蕴涵的“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概念和技法体系,其思想上也更为成熟。它通过推测不同方位的“吉凶”来强调城市布局方位要和命相结合,对城市的选址和布局有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内部建筑的设置中,也强调通过一定的建筑设施的摆布.以弥补地方风水的不足,“城市之地,其正穴多为衙署诸基用,余者不论东南西北,四周总以高地为吉,低处为界水,不可居”。城墙除了防卫功能以外,也是重要的风水手段。城墙环抱、四面设门.门内设神守卫,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唐长安城皇城南面的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开东西门,是为了不冲“王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也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突出其九鼎之尊的地位。 数字的应用 数字本身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但有时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数字“3”代表了天、地、人合?的思想,“5”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9’象征着九重天,寓意尊贵。这些思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课后答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崔功毫魏清泉刘科伟编著) 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得理解,简述区域得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得概念:区域就是一个空间概念,就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得,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得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得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得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 ○2区域得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得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得主要内容就是什么?试结合您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得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您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得认识. 答:区域发展就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得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与结构优化为中心得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就是以综合、全面得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得人类团体所创造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得得。她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得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就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与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得方法,由区域或空间得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得差异与变化得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与类型区域得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就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得,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得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得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就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得探讨,就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得客观要求。区域科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得跨学科新兴科学,目得就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得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得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得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得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得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得影响,她就是文化存在与发展得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得发展,区域发展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前提.区域发展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前提.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就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得可持续发展。 2、什么就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得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就是指在一个具体得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得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得组合体对人类得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得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与影响评价。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经济开发区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是**开发区攻坚克难、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采取新举措、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时期。 (一)明确发展思路,谋划发展举措。 (1)突出工业核心地位。一是进一步明确开发区的定位,即以工业为主,集商贸、物流、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二是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同类企业聚集,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扶持骨干企业,要分规模,分类别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实现其快速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有2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的企业,40个销售收入达1—10亿元以上的企业。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全力打造好开发区的硬 件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和倾斜;二是加大对开发区投资公司投资力度,使之自主运行,早见成效;三是采取多种融资方式,分期完成开发区道路建设;四是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加速完善电信、有线电视、宽带等配套设施。同时要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到2020年底,完 成开发区内已批拓区面积的全部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5 亿元,其中开发区投资20亿元,基本建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集工业、商贸、 物流、金融、文教、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开发园区。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东向发展,主攻长三角,紧盯珠三角,关注中韩自 贸区、合肥自贸区(待批)等地区,加速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大力实施产业招商、资源招商,全力优化开发区发展环境,努力把开发区建成皖江城市带和皖西南的配套产业基地。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明确重点区域,加大宣传力度。在招商引资方式上,要做到主动出击与被动接收相结合,县内聚集与吸收外资相结合,以商招商与驻点招商相结合。 (4)做强工业主导产业。发挥产业发展规划布局的引领作用,把握产业发展总体 方向,促进产业培育壮大。优先支持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最有发展潜力的电子产业率先突破,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支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机械制造业加强技术集成和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抢占科技经济发展制高点。协调推进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提高经济长远竞争力夯实基础。培育发展成长性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有效对接国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金融资本,促进创新型企业迅速形成产业化能力。支持企业拓展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实和开工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扶持力度,力争在5年内成功培育5家以 上上市企业,提高开发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水平。 (二)制定发展目标,推动园区发展。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浐河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规划预案

浐河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策划方案 第一部分:市场分析 蓝色家园地处东郊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靠浐河西岸,距西安市的 "东大门"交通要道之一的咸宁东路200米,环境条件较好。 鉴于双方未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关于该项目的市场调研只是在宏观上和较小范围内进行。依照房地产行业成熟经验,项目前期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成功运作阻碍可达到40%,鉴于此我方建议能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后展开深入调研,以利于项目的准确定位,同时为将项目推向市场积存足量的目标购房人群,实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策划理念。 该调查报告通过对项目周边情况的调查,希望能为蓝色家园项目的产品定位,提供市场参考。 一,区域概况 人文环境 项目周边有西京大学,交大思源学院,凯联学院等大中专院校,有闻名中外的半坡文化遗址——半坡历史博物馆等文化名胜。 交通

本项目据西安市东大门交通要道——咸宁路仅200米,有8路等公交车途经此地。 区域项目 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期规划面积3。86平方公里,由北部工业区,南部旅游度假区,中部商业街三部分组成。工业区规划有功能齐全的公共建筑,如治理,金融,商贸,科研,人才培训,学校,医院,饭店等,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为娱乐区,风景扫瞄区,不墅居住度假区和治理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 灞桥科技产业园 位于灞桥区,立即开工建设,以信息,高科技材料,加工业为主导产业。 前景 和灞桥科技产业园将在滻河,灞河流域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休闲娱乐,餐饮,以及以高科技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从全然上改变城东区域内产业结构单调(要紧是纺织业和军工),无支柱产业的现状,为区域经济快速,健康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周边在建项目

城市规划项目类型及各自收费标准(DOC)

城市规划项目类型及各自收费标准 (2008年07月23日) 目录 一、城镇体系规划 (3) 二、城市战略/概念规划 (3) 三、城市总体规划 (5) 四、分区规划 (7) 五、小城镇规划(指县城以下的建制镇) (7) 六、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8) 七、控制性详细规划 (8) 八、修建性详细规划 (9) 九、风景区规划 (10) 十、旅游规划 (12) 十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2) 十二、环境景观设计 (13) 十三、城市设计 (13) 十四、专业规划 (14) 十五、专项规划 (15) 十六、城市交通规划 (16) 十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及历史街区规划 . 17 十八、规划咨询 (17) 十九、编制标书 (18) 二十、规划标底 (18) 二十一、电子文件 (18) 二十二、参考系数 (18)

二十三、附则 (19) 一、城镇体系规划 序号 规模 (万人) 计费单价(万元/万人) 1 小于50 3.0 2 50-100 2.5 3 100-200 2.0 4 200以上 1.6 注: (1)表中人口规模以规划期末区域总人口为准。 (2)都市圈、城镇群等类似规划,参照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度和计费意见执行。 (3)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中,如果需要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应单独计费。计费标准视专题研究范围与深度确定:如专题研究对象为区域范围的,则省域30万元/专题、市域(地)20万元/专题、县域15万元/专题; 如专题研究对象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则特大城市25万元/专题、大城市20万元/专题、中等城市15万元/专题、小城市10万元/专题。 (4)计费基价为50万元。 二、城市战略/概念规划 1. 单独编制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概念规划 序号 城市规模 (平方公里) 计费单价 (万元/平方公里) 1 小城市(20以下) 3.0

扬州经济开发区区域发展规划

扬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扬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二00四年十二月

扬州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一、概况 扬州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6月,于1993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辖六个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为16.52平方公里,2002年根据市政府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将八里、施桥两镇划入并组建文汇、扬子津两个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面积为7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57万人。扬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市南部,南临长江、北接新区、东靠京杭大运河、西至古运河与邗江工业园,是扬州的南大门。 二、规划的目标与内容 1、发展目标。 本区域的规划目标是以吸引外资为主、充分利用民资与内资,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纺织化工等产业,基本形成高技术、高效益、外向型、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 发展目标:近期至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利用民资年均增幅达50%以上,外贸出口年均增幅达30%以上。 2、功能定位。

长江枢纽港口,扬州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综合配套完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能充分体现扬州市城市现代文明的城市新区。 3、产业导向。 ――主导产业。充分挖掘扬州现有的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附加值较高的机械、电子和汽车工业,充分利用长江的水资源发展精细化工和纺织工业,使其成为本区域的主导产业。 ――第三产业。充分利用高旻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教育资源发展教育产业,利用港口优势及运河延伸的广大腹地发展仓储物流业。 4、规划分区 根据现状情况及发展方向分析,规划将开发区划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 北区的主要功能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安排开发区的行政管理、商业贸易、金融服务、商务接待、生活居住等项目;中区的主要功能为科教旅游及生态环境建设区,起过渡与隔离作用;南区主要功能为发展耗水量大、有污染的二、三类工业及仓储物流业。 三、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以及本区域的自然条件,资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 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

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

区域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表示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临近部分。区域类型:1,自然区域2社会经济区域1均质区2结节区。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空间性。整体性是由区域内部的一致性和经常的、稳定的联系决定的,区域内各部分按一定的联系有机构成,区域的这一特征使区域内某一部分的变化可能引起整个区域的变化。层次性是指区域是有层次,等级的。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看成是某个较大的区域组成部分,各个区域呈镶嵌的关系,从而形成区域的层次结构。开放性是指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区域与外界存在着大量的人流、能量流、资金流、技术流以及信息流。动态性是指区域处于大量要素的随时间的变化中。空间性是指区域总是同一定的地球表层空间相关,其内部要素的空间缝补状态、地区空间范围、空间联系等都影响着区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 区域规划: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根据规划区域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总体建设,包括土地利用、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对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实施政策。目的: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特点:1综合性:规划内容、规划思维方法、规划方案必选的综合性。2地域性。3战略性4动态性5政策性。区域规划的类型:按深度和航宇与风格可将区域规划划分为区域总体规划、区域专项规划、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区域规划设计等类型。 区域规划的内容: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2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4区域空间结构与空间管制规划5区域产业发展规划6区域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7区域基础设施规划8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9区域政策10区域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规划编制程序1,规划准备工作:(1)思想上的酝酿和宣传发动。(2)组织起有权威的和未来进行实际决策的领导机构。(3)筹建实际参与规划方案设计的工作班子。(4)筹措规划经费。(5)准备规划区域的地图,包括最新的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6)制定规划工作计划。(7)培训规划工作人员。(8)筹备办公地点或办公室。 2,规划工作步骤:(1)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3)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4)规划方案设计(5)规划方案评估(6)报批定案(7)实施阶段针对规划区域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综合考虑区域内部组成要素与区域外部环境,提出规划的要求;在研究影响区域系统发展变化诸多因素的基础上,预测区域为例发展变化的各趋势,并探讨相应的规划方案;对区域未来发展变化的各种趋势进行比较。作出规划决策,优选最佳规划方案,并促成其实施。对规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根据区域的发展需要,进行修改,进行新方案;大体划分为规划准备、规划调查与分析、区域发展课题研究、区域发展战略制定、规划方案的拟定与决策、规划方案的报批与实施、规划实施的评价与修正。 区域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联系来看,两者可互为依据。它是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刚要,对区域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国土规划是有计划地开展国土资源的开放、利用、治理和保护等进行的综合性规划。区域性的国土规划就是区域规划,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但规划层次不同。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十分密切。只在地域范围的大小和规划的重点与深度方面有所不同。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和面的关系,区域发展决定城市的发展也促进区域的发展,城市规划本身就具有区域规划的性质,是区域规划的延续和具体化。 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安排。 与其他专项规划是综合与专业、地区与部门、横向系统与纵向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各有作用的从属关系。是区域规划在不同地域范围、不同层次以及不同专业领域中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比尼泽霍德华的田园城市是西方区域规划思想萌芽的标志;《鲁尔区区域居民点总体规划》是德国区域规划开始的标准,开创区域规划的先河。 刘易斯芒福德明确提出了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整体发展,这使得区域规划的理念逐渐清晰化。 区域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过程。目标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罗斯托的成长阶段理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三个阶段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六个时期:传统社会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工业化社会阶段现 代化社会阶段胡佛费希尔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自给自足 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 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经典理论评析:罗斯托钱纳里和胡佛费希尔的区域发展阶段理论,所揭示的区域发展演化规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区域发展大都沿着“传统农业发展阶段-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发展阶段——以工业产品为原料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加工和制造耐用品工业发展阶段—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产业发展阶段”的轨迹演化。但三个理论的侧重点不同,罗斯托理论强调区域发展主导产业的发展演化规律,而钱纳里理论侧重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胡佛理论则侧重从贸易角度分析区域发展阶段和演化过程。上述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对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理论:待开发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 段衰退阶段 区域产业的功能性划分: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协作配套的产 业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支撑的产业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经济总量 影响大或所占比重比较高的产业潜导产业潜在的主导产业。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增长极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社会经济客体大多在不同规模的点上进行集聚,并通过线状基础设施而连接成为有机的空间结构体系。它有利于发挥各级据点的集聚经济效果;有利于发挥各级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区域的开放式发展,有利于将区域经济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构成威海的发展。它是生态稳定, 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的综合反映,点: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它们都有各自的吸引范围,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包括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等。轴带的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轴选择思路:最好由经济核心区域和发达的城市工业带组成;有水路交通运输干线为依托;自然条件优越,建设用地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带;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带,特别是水资源丰富或者是水源可供给性良好的地带。点选择思路:城镇发展的条件及其在区域中的地位;城镇的发展规模;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 区域空间管制原则:生态敏感区优先保护原则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原则控制与引导相结合原则区域空 间管制一般将那些敏感性比较强,生命力比较弱的生态系统,作为区域空间管制的基本单元加以重点保护和控制。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协调各类空间资源关系为出发点,通过管制与协调实施,协调空间活动利益主体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实现区域空间的可持续利用。 依据不同地域的生态特点,服务功能以及空间资源利用特征,引导控制各类建设活动,以合理、有效利用空间资源。控制是指对影响区域整体利益的环境因素、基础设施等提出明确的管制和布局要求;而引导是通过税收,土地政策措施对空间资源开发进行指导。 区域空间管制内容:区域空间管制分区空间管制规则制定根据空间资源的利用功能与特征属性,可将区域空间资源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型区:城镇建设发展区农村农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区根据土地开发利用强度的不同可将空间管制区域划分为:优先发展区扩展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 态缓冲区禁止开发区根据空间资源特征属性和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可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管制类型。而不同的空间管制类型应具有不同的管制要求和开发标准。 技术进步: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技术激进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2)技术进步的类型: 1狭义的主要包括:改造旧设备,应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应用新工艺;采用新能源和新材料;改进老产品,提高其性能和质量;降低各种生产消耗;提高劳动者技能。 2广义的包括: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劳动者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合理应用;提高规模经济;政策的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技术进步扩大了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范围。技术改变自然资源的经济意义,扩大了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区域发展对非地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结构多样化技术进步的性质影响着区域阶段性发展的总体特征技术进步的范围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容与空间形式 技术进步的幅度影响着区域发展的速度 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的一定营养水平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以不损害该区域环境质量和破坏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前提,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在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的情况下,所能持续供养的相应于一定生活水平的最高人口数。

开发区区域、规划环评影响重点内容(同名13123)

(七)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P177) 1.总则 1.1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 ⑴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类开发区。 包括①经济技术开发区、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③保税区、④边境经济合作区、⑤旅游度假区、⑥各种类型的工业园区及成片土地开发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⑵开发区的特征: ①占地面积大(1km2以上); ②性质复杂(涉及多种行业); ③管理层次较多,除有专门的开发区管理机构外,每个开发项目一般均有独立的法人; ④不确定因素多,许多开发区初期仅具有开发性质,但具体的开发项目往往不确定; ⑤环境影响范围大,程度深; ⑥有条件实施污染物集中控制和治理。 1.2掌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如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土地使用生态适宜度分析等。 环境容量指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通常所说的环境容量指在确定的环境目标值下,区域环境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 量。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包含两层意思:①排污量的合理分配;②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合理性,即所确定的排污总量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⑶环境保护方案论证。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如污染物集中治理方案(包括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置的合理性等);生态建设方案(包括生态恢复、补偿、 绿化等);水土保持方案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特点,在单个建设项目评价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对区域污染物集中治理的方案从规模、选址、工艺和布局、治理效果等方面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规划作为政府干预市场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的规划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时机。因此,我国各种、各级规划主管部门都在付出努力,积极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和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国土规划试点;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开始了区域规划的试点工作;建设部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了增强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2003年开展了以大城市为主的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尤其是面对我国日益迫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可以说是“三面出击”,形成了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对“区域”的“围攻态势”,突出反映出目前我国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的无序状态。从某种角度说,大家都来关心规划,探索如何做好规划,推动规划工作的开展,是促进规划事业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有利条件。但是,空间规划要成为政府的执行决策,要走法制化道路,要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摆脱编制无序和管理混乱的局面。因此,从理论方法到管理实践,如何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空间规划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1理论与经验借鉴: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1.1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从城市规划发展而来的 国内外规划发展历程表明是先有城市规划,后有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而且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及国土规划的联系非常密切,不是能够截然分割和彼此独立的。例如,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指出:“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规划、区域规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 区域规划在西方国家出现于1920-1930年代,主要目的是要从大的空间范围协调解决城市以及区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如城市就业问题、区域均衡发展问题等。与此同时,在城市规划中,也日益强调城市与周围地区的整体性或不可分割,如著名的“大伦敦规划”、“巴黎区域指导性规划”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我国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也是越来越重视区域分析工作,注重从区域范围把握一个城市的发展。1990年代开始的城镇体系规划,就是应我国城市规划对区域背景分析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所以说“城镇体系规划实质上就是区域规划”(仇保兴,2004)。国土规划的概念源自日本,而日本的国

国土规划_区域规划_城市规划_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精)

年会论文选登 42 A n n u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论三者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牛慧恩 【摘要】理顺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空间规划发展及其有效 实施与合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深圳国土规划试点工作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提出了 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不同层次规划的核心观点,认为三者之间应该 建立一种从空间高层次到低层次的规划衔接关系, 同时强调三者在规划内容上各有不同的侧重,并 且下层次规划应该符合并落实上层次规划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三者的统一或协

调管理,是我国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的必由之路。【关键词】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NATIONAL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HOW TO COORDI- NATE THEM IN CHINA NIU Huien ABSTRACT: Building up a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layers of spatial planning, i.e. na- tional planning,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has become a key issue in China for the rational imple- mentation of spatial plans. Based on a comprehen- sive study on national planning, which wa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and fi- 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previous Shenzhen Ur- ban Planning and Land Resources Bureau, a point was made that those three layers of spatial planning should be coordinated according to the scale of space or the administrative hierarchies, with each adminis- trative authority having only one comprehensive spa-

兴国县经济开发区(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兴国县经济开发区(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批前公示 一、规划目的 为保证兴国经济开发区(东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满足城市规划管理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至潋水河,北至迎宾大道,西至模范大道,东邻兴赣高速。用地面积约4.77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实施); (3)、《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8月1日施行); (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年1月1日施行);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 (7)、《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08); (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1)、《兴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 四、功能定位、规模及布局 (一)功能定位 兴国经济开发区东区是兴国县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基地;现代商贸服务中心;高新产业科技研发的重要平台。 (二)发展规模 规划范围内人口规模约为1.8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474.52公顷。 表1-1: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 序号用地性质代码 用地面积 (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R 19.43 4.09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R21 19.05 4.01 服务设施用地R22 0.38 0.08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用地 A 16.51 3.48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A1 0.76 0.16 图书展览用地A21 1.02 0.21 文化活动用地A22 0.86 0.18 中小学用地A33 6.43 1.36 特殊教育用地A34 0.98 0.21 科研用地A35 5.94 1.25 医院用地A51 0.51 0.11

浅析“城市区域化”下区域规划的新态势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城乡规划专业结课论文 课程:城市地理学与区域规划 学生姓名:严伟 学号:1363166107 专业:城乡规划 班级:城乡2013级 指导教师:秦小东

前言: 改革开放后至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水平一直处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区域化现象也逐渐凸显。城市区域化正在展现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时代,城市化时代的区域化生存方式更加多样。城市的区域化发展,都市圈、都市区、城市群、都市连绵区等城市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发展的同城效应与同圈效应日益凸显。区域一体化发展伴随着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网络化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同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总体战略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区域规划要对整个规划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布局问题作出战略决策,把同区域开发与整治有关的各项重大建设落实到具体地域,进行各部门综合协调的总体布局,为编制中长期部门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区域规划是以跨行政区的经济区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国家总体规划或省级总体规划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空间性和有约束力的规划,不是纯粹的指导性和预测性规划。通常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描绘未来,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目标和发展状态的构想;二是行为决策,即实现未来目标或达到未来发展状态的行动顺序和步骤的决策。区域规划就是要在多种方案的比较和选择中确定适合规划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蓝图。它的作用是划定主要功能区的“红线”,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城镇体系、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地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区域规划,要着眼于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分析和区域规划题库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3、简述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的方法。答:(1)成本—效益分析是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各种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的基础。目前与之相关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实验评价法和成果参照法。 4、说明生态补偿的对象、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答:(1)补偿对象: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2)补偿主体: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获益的单位和个人,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和社会补偿。(3)补偿标准:既切合实际又合理的生态建设的成本补偿,因时、地而异,因程度而异。(4)补偿方式: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押金和执行保证金制)、非经济补偿(实物补偿、技术(智力)补偿、政策补偿)。 5、何为外部性?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答:(1)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之活动,对于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外部性指的是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2)解决措施:外部效果内部化。政府的直接管制、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