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

《酸碱盐教学后反思-----从课时教学设计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尝试》

所谓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一个单元或几个单元中相关的内容,整体组织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整体安排教学时间,。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实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统一,该探究的内容就要保证比较充分的活动时间和讨论交流,该精致的内容就要充分发挥教师讲解的作用,该落实巩固的内容就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进行强化。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整合教学时间资源,使有限的课时产生高效益;整体教学设计有利于合理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教学理论和需要,我在教学过程实践中大胆的尝试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现将个人的一点反思记录如下:

初中化学课本第十单元的内容是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是盐和化肥。在酸和碱这一章中包括两个课题,课题一是常见的酸和碱,课题二是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这一章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标中属于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虽然所涉及的内容并不多,但是却是学生学习化学、摸索复分解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方法。为以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现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在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两种酸即盐酸和硫酸,常见的两种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在课题2中其实就是讲中和反应和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测定方法。

在酸和碱一章的内容中教材是采用了逐一介绍的方法,我通过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来利用了5课时的时间完成了课题一得教学,后又用2课时的时间完成了课题2的教学,发现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和较积极活跃,做练习时也算得上是积极主动,但是我却发现在上完了本单元内容之后,学生对酸碱盐的大体认识是比较模糊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则是在刚完成新课时还感觉比较好,对酸和碱的内容单独来看似乎学得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等到把酸和碱的内容综合运用时,他们就感觉到很困难了。跟严重的是等到把下一个单元的内容盐业学完以后他们感觉头脑中的东西就更加杂乱了,这时做起题目来遇到的困难和麻烦就更加大了。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学生对这些只是没有一个框架式的整体认识而导致的。于是我对本单元以及下一个单元关于盐的知识重新做了一番教学实际,并用一个班作为尝试,对比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在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下获得了两种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我的新的设计如下:

新设计一

1、目标:让学生从组成上认识并能区分酸、碱和盐

2、做法: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我让学生在18分钟以内完成以下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要求对它们进行分类

(1)硫酸钠(2)硫

酸(3)氢氧化

(4)铁(5) 碳酸

钠(6)盐酸中的溶

(7)氧气(8)氢氧化钙(9)氯化

(10)硝酸(11)硝酸

银(12)氢氧化

(13)水(14)二氧化碳(15)碳

(16)碳酸钙(17)氢氧化镁(18)氯化

(19)硫酸钡(20)氢氧化钾(21)碳酸钡

(22)氢氧化钡(23)氯化

钠(24)醋酸

其中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

是:

属于盐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

是:

小结:根据以上请你蒋物质的分类用概念图表示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3、收获: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不但能够复习物质化学式的写法同时还能够从对物质的分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他们会发现一般酸在其化学式的前面部分含有H,而碱的化学式是在其化学式的后面都有OH,盐则是由金属和酸根的化合物。

因此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能比较清楚地区别酸、碱、盐及氧化物。他们对初中阶段物质的分类也认识得较好,就算是有些不容易辨别的物质如NaHCO3 、K2Cr2O7 ,他们不能一眼看出属于盐类,但是却会在自己的脑中分析其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其化学式的前面没有H不属于酸,后面没有OH 也不属于碱,因此可以得出他们只可能属于盐类。只要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分析能力他们就不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存在任何的困难。

4、不足及改进:

对练习时间以授课时间的把握不够到位,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到最后的小结就显得有些匆忙。以后可以在练习的安排上少一些内容。同时在课后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练习进行巩固。

新设计二

1、目标:让学生认识盐酸、硫酸的五大通行

在现有的人教版教材中对这部分知识的内容是先在第十单元的课题1中呈现了五大通性中的三点即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显色情况

②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

③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在本章的课题2中又呈现了第四点即

④酸可以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到下一章中才呈现第五点即

⑤酸可以和某些盐发生化学反应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方式来设计并完成教学内容的话,学生在做有关酸的综合性题目时总是忘记酸的第五大通行,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同理如果对于常见的碱也是以教材这样的方式来教学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2、做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也把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放到一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即在一个课时内把酸的五大通行全部呈现而学生则主要是

动手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在记住酸的五大通行的具体内容。最后还引导学生在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发现了复分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合学会了类比的学习方法,因为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先让学生学会了些盐酸的五大通行的相关化学方程式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硫酸的五大通行的方程式。接着用一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和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之后我在让学生根据这些物质的性质来讨论交流他们可能的用途,并在课堂上给以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3、收获:

如此一来,学生一是能全面的认识到酸的五大通性,又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知道了其相应的用途,同时对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书写有了自己的建构,对其理解和认识也更为深刻,所以在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实验班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是比较强的,对方程式的书写也更加熟练,写得也更加快而准确!

4、不足及改进:

没有设计和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且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打算以后在安排一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到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他们对实验现象会更加深刻,描述实验现象时也就会更加的规范和准确,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总结和感想:

实践证明,作为一个教师把教学设计从课时扩大到单元整体设计甚至是某几个相关的单元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我们年青教师应该多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室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问题,比如教辅资料跟不上,我自己的经验不足不能比较准确和科学的预测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出现哪些可能的情况,因为对这些因素的不了解使我无法能找到一种更好的更合适的教学设计。这是目前我存在的最大困难。

初中生对教材的运用和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和肤浅的,他们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尖子生还是学习成绩比较尴尬的学困生都是只会按照老师的引导即老师上课对知识的组织和呈现形式来进行自己的学习,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课堂上教师是如何组织教学让学生进行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及实践寻求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寻求能最大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只要这样=才能真正的给学生减负,真正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

《滴定操作》实训(验)教案

《药用化学基础》实训(验)教案 所属系别:护理系?医化教研组 授课班级: 2015级班 主讲教师: XXX 起止时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药用化学基础》实训(验)教案首页授课教师课时序号61-62 周次第13周 实训(验)类型示教□练习□授课时间 月日 星期 一 月日 星期 二 月日 星期三 月日 星期 四 月日 星期五 授课对象2015级药剂专业授课班级班 实训(验) 章节 实践三滴定操作 实训(验)目的1、掌握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2、知道酸碱滴定原理及操作。 实训(验)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1。 实训(验)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试剂:草酸标准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实训(验)内容及 时间分配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2、盐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3、数据记录和处理 布置作业 完成实训(验)报告册 参考资料 药用化学基础/常光萍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2教学反思

实训(验)教学主要内容 实 训(验) 过 程一、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完好,是否符合实验要求 二、酸碱中和滴定原理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 + OH- = H2O 在滴定达到终点( 即酸碱恰好反应)时n (H+) =n (OH-) 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 n(酸)=n(碱) c酸. V 酸 = c碱. V碱现在我们用0.1000mol/L的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C(NaOH)=C(HCl)·V(HCl)/V(NaOH) 二、酸碱中和滴定 ( 一)认识仪器: 1、滴定管构造①类型 :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②刻度 : A、“0”点在上端,从上向下增大。B、每小格为0.1mL,但应估读至0.01 ③标记: 容积、温度、刻度 2、滴定管的使用方法①检查:活塞、是否漏水②洗涤:蒸馏水洗、润洗。润洗(2~3次)的目的是什么? ③装液、固定、排气、调零:把溶液注入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以上2cm~3cm处,再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在滴定管下放一个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不留气泡),并使液面处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处,记下准确读数。 ④读数:a、滴定管要垂直, b、装液或放液后静置一会儿,待液面稳定再读数 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估读到0.01mL。( 二) 中和滴定 1、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烧杯。 2、试剂:标准液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待测液0.1mol/L左右的盐酸、酚酞 3、中和滴定操作(1)滴定前准备:查漏—洗涤—润洗—注液—调液—读数 ①查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液.②洗涤:用水和蒸馏水分别洗涤滴定管、锥形瓶.(2~3次)③润洗:用盛装液分别润洗滴定管,锥形瓶不能用盛装液润洗.(2~3次)④注液:向滴定管中注入溶液,排出尖嘴部位的气泡.⑤调液:调节液面至零或零刻度以下.⑥在锥形瓶待测液中滴加2-3滴酚酞。 (2)滴定①左手握滴定管活塞,右手拿锥形瓶并不断振荡。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③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三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3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关于pH 值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 1.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 〖练习〗求室温时的PH (1)0.1mol/LH 2SO 4 (2)0.0005mol/LCa(OH)2 2.酸碱混合(一般稀溶液密度相近,体积可简单加和) 酸性→求C (H +)→pH 一定要先判断溶液酸碱性 碱性→先求C (OH -)→再根据K w 求C (H + )→pH (1)酸I+酸II :C (H +)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2)碱I+碱II :C (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 (3)酸I+碱II : 完全中和:C (H +) = C (OH -) = 17 10-?mol/L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部编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知道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时从学生的活动探究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性. 3、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会很自然的提出酸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反应的问题,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探究的欲望.对于学生来说,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一般从发生明显的现象入手,而酸碱混合却没有明显的现象,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产生可疑惑,从而对加入指示剂酚酞的探究活动有了深刻的了解.酸碱反应在自然界中很常见,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也非常了解种类 1

反应,但是不认识这类反应实质,迫切想了解是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中和反应及其运用 学习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和实质的理解 评价任务: 任务一:教材第60页实验10-8,学生通过探究,分析,得出酸和碱确实能反应,通过图10-14揭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任务二: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的运用。 教学过程: 2

一、知识回顾,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酸有哪些性质?如果将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二、活动探究,推进新课 【实验探究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了吗?你能提出哪些猜想? 【学生猜想】:猜想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没有发生反应。 猜想2、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确实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 【讨论交流】: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设计出能证明你们猜想的实验方案并交流。 【学生方案一】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颜色变为无色),来说明两者是否发生反应。 3

物质含量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第三课时滴定终点的判断教学课件

酸碱中和滴定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终点判断等,学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2.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分组实验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滴定过程中pH、温度变化等的曲线探讨滴定终点判断的方法,查明曲线变化的原因,培养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终点判断、数据处理和滴定曲线。 教学难点: 滴定终点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基本操作—以学生实验为基础的体验式教学,曲线分析—以数字化实验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观看关于酸碱中和滴定基本原理的微课。) 一、微课回顾: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 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3课时的内容——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终点的判断,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学习: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常规操作、曲线绘制和应用练习。 师:通过课前微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知道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终点的判断,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回顾一下终点判断的方法,完成下列空白: 生:中和滴定的关键是准确判断滴定终点(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其方法是在待测液中加2~3滴指示剂,观察滴定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常选用的指示剂是酚酞或甲基橙,不用石蕊试液的原因是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对学生进行肯定和鼓励) 师:再抽一位幸运同学帮我们梳理一下甲基橙、酚酞、石蕊这几个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以及对应的颜色。 生:甲基橙3.1-4.4 红橙黄,酚酞8.2-10无色-浅红-红,石蕊5-8 红紫蓝。 师:在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的过程中,如果用甲基橙判断终点,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如果酚酞做指示剂,终点时溶液从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 生:甲基橙橙色变为黄色,酚酞无色变为粉红色 二、学生实验: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师:接下来同学们要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来完成中和滴定实验。同学们今天要做的是用已知浓度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取15.00mL盐酸于锥形瓶中,加入3滴指示剂,用NaOH标准液进行滴定。注意两点:1滴定时先快后慢,接近终点(盐酸浓度约为0.1mol/L)时逐滴加入,加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同学们所测得盐酸的浓度约为0.1mol/L。 2.注意一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一手摇动锥形瓶(像图片这样)。注意边做边记录数据。 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完整版)《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吴卫东 一、教材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操作简便、快速,有足够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中和滴定是继配制一定物质量浓度溶液以后的一个定量实验,也是教材中三个定量实验之一,本节内容综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液的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应用、滴定仪器的使用等知识,介绍了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中和滴定,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 教材先简单地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解释了什么叫酸碱中和滴定,以及酸碱中和滴定的实用价值。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三个含义:第一,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即H+ + OH- = H2O;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和计算,具体示例了如何利用关系式C酸= (C碱V碱)÷V酸进行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及计算的格式;第三,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 接着教材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详细地讨论了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以及溶液从碱性经中性突变到微酸性的过程。说明可以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并根据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教材中没有介绍滴定突变知识,而在学生的观念中酸碱中和到pH = 7才算恰好完全反应,但教材中介绍的指示剂并不适合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困惑。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是利用演示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将整个滴定操作过程由教师向学生示范一遍,而且连同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如何利用测得的实验数据来进行有关的计算等都较详细地介绍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学生状况分析 高二(10)班是这个年级的实验班,经过一年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思维活跃,能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并能有对问题比较深入的探讨。 1、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已掌握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学习了盐类水解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但因为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1、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2、注重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等探究环节,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解决提出的问题。 3、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4、、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5、采用了学与练结合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6、精选题目,设计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设计了对比实验,让学生知道实验探究过程中酚酞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8、结合实际教学,例举生活实例,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9、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都由学生说出答案,并且要学生说出这样做的理由。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从而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案例是一节以学生为主体的定性实验探究式新课。在教学中,让实验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的一部分,通过自主实验,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讨论分析等方法,让实验成为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手段,并在其过程中培养他们基本技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离子反应教学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中大力提倡探究性学习。确实,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程的实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一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之一是应把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得主动。不应把学生看作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有待点燃的火把,他们有主动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效。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一般性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会判断溶液中离子是否大量共存,属于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因此,教学中强调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练习等方式自主获得

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教案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 1、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酸碱中和滴定的计量依据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1.酸、碱反应的本质为: H ++OH -===H 2O 例:HCl+NaOH===NaCl+H 2O 则:1 1)()()()(==NaOH v HCl v NaOH n HCl n (v 为化学计量数)如用A 代表酸,用B 代表碱,则有: ) ()()()(B v A v B n A n = 又因c =v n 所以n=cV 则上式可表示为: )()()()()()(,7)()()()()()(B V A V A c A v B v B c B v A v B V B c A V A c ?===,如为一元酸和一元碱中和时: 由于1)()(=A v B v ,则有:c (B)=) ()()(B V A V A c ,因此c (B)的大小就决定于V (A )的大小。 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 2.实验操作 (1)仪器: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锥形瓶,烧杯,铁架台,滴定管夹等. 注意:①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液,氢氟酸以及Na 2SiO 3,Na 2CO 3等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②滴定管的刻度,O 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2)操作步骤: ①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 ②滴定:移取待测液,加指示剂(2-3滴),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③数据处理: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依方程式求C 待. 3.实验误差分析 造成中和滴定的误差原因很多,如读数误差,操作误差,计算误差,指示剂的选择误差,药品不纯引起的误差等.因此,要做好本实验,必须各个环节都要注意. 【操作要点】 以HCl 滴定NaOH 溶液为例,说明滴定操作的要点以HCl 滴定NaOH 溶液为例,说明滴定操作的要点 (1) 在酸式滴定管内注入已知浓度为C 1的盐酸标准液至刻度“0”以上,并固定在滴定台上。在滴定管下放一小烧杯,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某个刻度,记下起始读数V 始。注意滴定管下端尖嘴处不应留存有气泡。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赵 亮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教学反思 彭阳县第四中学赵亮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 一、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小明的妈妈不小心把面团发酸了,你能帮帮她吗?通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问。 如: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本课题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个难点,突破该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直观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该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完成感悟探究:氢氧化钙与浓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中和反应不仅要看生成物,还要看反应物。 三、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537271.html,]学以致用的思想。 如:中和反应的应用之一是用于医药。此时,教师出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陈香胃片,并说明其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铝和碳酸镁。让学生说出它能够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些是中和反应,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学生自主参与整堂课的知识建构,从旧知识的回忆到新知识的学习,从参与并能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的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强调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达到最佳结合点,注重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一个合作学习探究的氛围, 五、本课题重点突出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的应用以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可通过学生自学的办法自行解决。整个过程不仅注重过程与方法教育,而且还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其中。通过社会小实践:请你设计实验,测定自家土地中土壤的酸碱度,帮助父母分析适宜种植什么样的农作物?将化学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反思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完成化学教学的目的和手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践、动手、动脑、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等。所以化学教学中一定要把实验教学放在首位。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观察实验和做实验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是为了进一步掌握已学的知识。做完实验的概括、小结等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归纳,以便构成相关知识的网络体系,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实验起的仅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检验知识的目的。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教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而考试成绩却不一定差。评价学校及化学教师的标准也主要是考试分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力也未得到锻炼和培养。为了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和特别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实验教学浅谈几点做法。一、保证演示实验效果,使实验现象明显。如“科教版第三章氧气的制备分别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

《酸碱盐的复习》说课稿

《酸碱盐的复习》说课稿 说课人:刘玮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的复习。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通性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知道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酸碱盐的概念,通过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盐的通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 知识迁移能力。

高二化学备课组总结

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化学备课组工作总结本学期,高二化学备课组认真贯彻学校、年级组工作意见,以学校“严、实、精、活、新”的要求为目标,以课堂有效教学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各成员间通力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反思中不断前行。现总结如下: 一、集思广益,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1、每周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统一下一周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及具体知识点,重难点,教学方法,统一课件、习题和单元测试,讨论重点习题的解题思路和讲授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以备课组为学习单位,按章节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中心内容、中心发言人为主,讨论明确新课程教材具体要求,分析教材每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以及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2、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为了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备课组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听课评课,做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通过多种渠道找题,选题,给同学增加知识面,见识各种类型试题。一是能保证试题的质量,二是深浅度适合,三是题量适中,真正发挥习题的作用。 3、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本学期所教授的《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大多都较为抽象,多媒体的充分利用,使原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学中多做演示实验,并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分组实验。本学期,在备课组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员的配合下,我们高二有序的开展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学生分组实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5、本学期,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还利用了校庆科技节的契机,在高二开展了学生兴趣实验,并在校园小广场进行了演示。通过兴趣实验,提升了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化学教学反思十篇

化学教学反思十篇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教学反思十篇(林老松作业) 反思一:如何培养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当中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初中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l、全面观察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这三个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若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

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石蜡是否溶于水,石蜡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②点燃蜡烛时,火焰分几层各层颜色或明暗程度有什么不同哪层温度最高燃烧时是否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检验的③石蜡燃烧前后状态是否一致④熄灭时是否有白烟白烟能否被点燃2、重点观察 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时,当镁条剧烈燃烧时好多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则产生白烟就会被忽视,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教师在实验前要启发学生观察的内容,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本来固体都为黑色,所以部分固体变成红色不容易被察觉,为此,教师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固体是否有黑色变成红色。 3、对比观察 一般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实验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化学教学中也常用对比实验,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对比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以及燃烧的木条是否熄灭从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这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多少从中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常言道,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的酸碱中和滴定,属于中学化学中第一个定量分析实验,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以外,要特别培养他们对定量分析实验的理解。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知识,更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局面。在实践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意识到合作是学习的有效途径,培养集体意识,很好实现化学教学的情感目标。 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是相当不错的,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酸式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并应用,为后面的新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围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大激发学习积极性。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是本节的重点,但是,在进行误差分析之前,学生只是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对酸碱中和滴定的规范操作的掌握程度是不够的,也很容易忽略操作中的一些重要细节。因此,我让学生在下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误差分析过程中,结合实物及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思考,最终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 但本节课不成功的一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致使比较重要的误差分析上太仓促,学生练的太少,掌握的还不够好,需要在下节课加强练习。 化学《酸碱中和滴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授的酸碱中和滴定,属于中学化学中第一个定量分析实验,因此,在进行本课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以外,要特别培养他们对定量分析实验的理解。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它重在探究、重实践。在实验探究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导学案:3.2.3酸碱中和滴定

锦州中学 学科导学 高二 年级 化学 案 课题:酸碱中和滴定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酸碱中和滴定(强酸强碱) 学习重点:难点:酸碱中和滴定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教学设计】 三、pH的应用 (一)酸碱指示剂 1.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酸或有机碱,它们可以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借助其颜色的变化来指示溶液的pH (二)pH的应用: 1.人体健康 2.生活中 3.环保领域 4.农业生产 5.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 四、酸碱中和滴定 1、定义: 2、原理: 3、公式:= (一元酸和一元碱) 4、实验的关键: (1)准确测量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 (2)准确中和反应是否。 5、实验仪器及试剂: 仪器: 试剂: 6、指示剂的选择: (1)原则: ①终点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明显;②变色范围越窄越好,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较灵(2)(2)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 ①强酸强碱间的滴定:溶液、。 ②强酸滴定弱碱: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酸性选用作指示剂。

③强碱滴定弱酸:两者正好完全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碱性选用作指示剂。 (3)终点判断:(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变色后,半分钟内不复原) 7、实验步骤 (1)查漏:检查两滴定管是否漏水、堵塞和活塞转动是否灵活; (2)洗涤:用水洗净后,各用少量待装液润洗滴定管2-3次; (3)装液:用倾倒法将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酸、碱滴定管中,使液面高于刻度2-3cm。 (4)赶气泡:①酸式:快速放液;②碱式:橡皮管向上翘起。 (5)调液:调节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在“0-1”ml之间,并记下读数。 (6)取液:①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25.00ml氢氧化钠溶液于锥形瓶中;②滴入2滴酚酞试液,将锥形瓶置于酸式滴定管下方,并在瓶底衬一张白纸。 (7)滴定: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活塞,右手拿住锥形瓶瓶颈,边滴入盐酸,边不断顺时针方向摇动,眼睛要始终注视锥形瓶溶液的颜色变化。 (8)记:当看到加一滴盐酸时,锥形瓶中溶液红色突变无色时,停止滴定,准确记下盐酸读数,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的盐酸体积。 (9)算:整理数据进行计算。 的影响 实验操作情况对c 碱 ①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偏 ②读数开始时仰视,终止时俯视偏 ③到滴定终点时尚有一滴酸挂在滴定管尖嘴外而未滴入锥瓶偏 ④洗净的酸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偏 ⑤洗净的锥瓶用待测碱润洗偏 ⑥不小心将标准液滴至锥瓶外偏 ⑦不小心将待测碱液溅至锥瓶外偏 ⑧滴定前向锥形瓶中加入10 mL蒸馏水,其余操作正常偏 【课后训练】 1、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A.滴定管 B.量筒 C.移液管 D.量杯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红色 C.溶液中含有OH- D.滴加甲基橙后溶液显黄色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酸碱盐》复习课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周淑枝 酸碱盐是初三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好了酸碱盐,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内涵,理顺了物质之间的关系,对于整个初三化学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要,因为酸碱盐涉及到的知识点、重难点很多,怎样才能在一节课中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有系统地串联起来?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复习:一.酸碱盐的定义。二.常见的酸碱盐的物理性质。三.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时在每个环节中加入典型的习题来巩固,考虑到同学们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的应用”这部分知识较难,我决定补进“物质的推断”。 1.注重双基知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首先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教师再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讲练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2.精选习题,我所选的试题都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题,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信心。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独立答题的习惯,每道题的答案都由学生说出,并说出自己答案的理由。 4.运用先复印质料发给同学们的方法,增大课堂容量,设计的练习比较多,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5.注重多种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讲授式、小组合作探究式、讲练结合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欠佳,有少部分学生始终动不起来,太懒惰。 2.课堂时间有点紧,给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时间有点少,这样就只能照顾到中上等学生,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关注不够了。 3.没有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是一大遗憾,以后多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使“教者爱教,学者爱学”。

高二化学中和滴定基本操作

资源信息表

10.3 酸碱滴定(共4课时) 中和滴定基本操作(第2课时) [设计思想] 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定量实验之一,它承载着传达分析化学中容量分析基本原理方法的任务。要认识容量滴定法,可以围绕三个基本要素展开:一是方法的依据,即作为分析方法的基础的是相应的化学反应理论;二是方法的工具,即实施分析方法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三是方法的判据,即相应的指示剂。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比较深入地学习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依据,对于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有明确的认识。本课时重点分析第二和第三要素。 第二、第三要素是对方法的具体化。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重要环节:确定实验操作步骤、根据实验操作步骤确定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通过这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头脑中原本抽象的实验原理与具体的实验仪器、药品和实验过程联系起来,实现了由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过程。最后,在对具体实验过程的种种要求和规定理解之后,在观察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后,学生对于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的认识才能真正深化,把握容量分析的本质,为今后学习容量法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判断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滴定终点(C)。 (2)滴定管操作技能(C)。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用已知浓度盐酸测定未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实验的步骤、药品、仪器的讨论,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仪器和指示剂的选择,感触容量分析精准、严谨的要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酸碱滴定的操作流程。 2.教学难点 将实验方案具体化、可操作化,实现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 三.教学用品 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或滴定管架)、锥形瓶、烧杯。 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酚酞、甲基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