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的区别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一段历史。中国历史学家习惯上称之为西欧封建社会。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应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前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在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地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与农民阶级构成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还是有区别的。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

中国封建制度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而西欧实行的是土地领主所有制,这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土地关系上的区别是最重要的。正因为土地制度上的差异,才导致中国的封建社会始终以统一或局部统一为主导,而西欧自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再也没统一过。

第二,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不世袭,地方军队也由中央控制,地方官无法私自招募、调动军队。而西欧的贵族诸侯在自己领地拥有行政、财政、军事等所有权力。可以招募私军,爵位也是世袭继承,可以自行指定继承人。除了要承担对中央的纳税等有限的义务以外,拥有很大的自治权力.

第三,贵族的地位不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贵族领地很小甚至完全没有领地,往往集中在中央,享受尊荣和富贵,大部分时候无法对政治产生太大影响。某些特殊时期出现过“七国之乱”之类的地方贵族对中央王朝的叛乱也很快被平定。所以中国的皇帝绝大多数时候都保持了对贵族的绝对优势。可以说,贵族是依附于君主而存在,中央政权灭亡了,前朝的贵族往往就烟消云散了。

但西欧不同,西欧封建国家的君主和贵族之间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君主是贵族的代表,必须维护整个贵族阶层的利益。君主对贵族缺乏绝对的控制力。在贵族的领地,君主的命令和法律往往无法直接起效,而要经过贵族的认可才行。因为君主是依靠贵族而存在,如果君主无法维护贵族利益,他的地位就非常危险,甚至会被贵族联合起来推翻。

第四,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统来决定的,而是武力。改朝换代往往是某个杰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后君主的继承往往是在直系后代中传承的。而西欧的封建社会,君主的

更迭更依靠血统。由于受基督教影响,西欧君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君主出现绝嗣的情况非常常见。于是就会在与他有亲戚关系的地方贵族中产生新的君主。甚至跨国的政治联姻会产生某君主同时成为几个国家君主的情况。比如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国王和卡斯蒂利亚女王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孙子,还有其它几个国家的王室血统。他后来同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西西里国王。但是即使是这样,他并不能把这些国家统合成一个国家,因为他的王位只是重叠了,相当于他“身兼数职”。他死后,这些职位仍然会分别选择继承人。这就是西方君主和中国君主的一个很大区别。西方是贵族中产生君主,而中国是英雄人物成为皇帝,与他相关的人才会成为贵族。

第五,与宗教的关系不同

在中国古代,宗教是依附国家存在的,宗教权力从来没有超越过世俗权力。即使在佛教势力极盛的南北朝和隋唐,佛教的尊崇地位的基础也是皇帝和国家。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宗教马上陷入灭顶之灾,如历史上几次“灭佛”之举都使宗教势力受到严重打击而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因为在中国不存在能与“天子”抗衡的宗教领袖。

但西欧基督教社会,教皇的权威一度是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的。教会和皇室的权力斗争贯穿在中世纪历史的始终。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权力斗争就很有意思。教皇以开除教籍的手段逼迫亨利四世低头,亨利四世在当时也算是很有能力和势力的君主,也不得不跪在雪地里请求教皇的饶恕。因为一旦真的被开除教籍,不但他自己皇位马上不保,其它基督教国家也可以堂而皇之以讨伐异教的旗号联合起来对他宣战。但是亨利四世在暂时隐忍之后也找机会放逐了格里高利七世,另立了一个教皇。他们两人的争斗是中世纪教权和皇权之争的一个缩影。直到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对西欧国家的强大控制才逐渐瓦解。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 朱伟奇(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讲师)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①]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本文试就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及其成因,做一点探讨。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废墟的基础上,罗马文明与日耳曼文明相碰撞、相融合的产物,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僧侣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僧侣集团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僧侣、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在这种等级关系中,僧侣的责任是:祷告、赞扬上帝,在精神上救济人类;贵族的责任是:维护社会秩序抵御侵犯;平民的责任是:用劳动来支持上述两个等级。11世纪的扎克·得·维特里就三等级的关系做了形象的说明:僧侣是人的眼睛,因为他们能看到并给人们指示安全的道路;贵族是手臂,负责捍卫社会实施正义保卫王国;平民是人体的下部,负责支持负担人体的上部分并为之服务[②]。三种不同的人的出现,标志着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在这种封建等级制中,各等级排列秩序是由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作用与影响决定的,同时每个等级内部又都有着各自的等级秩序。 僧侣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是由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僧侣成为罗马文明的唯一继承者。做为征服者的日耳曼人尚处

西欧封建制度优秀教案

西欧封建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世纪西欧的封君与封臣制度。 (2)能够概括领主与农奴关系的变化情况以及庄园经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再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引导学生感悟人的价值是在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西欧封建制度。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封君与封臣。 教师提问: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什么样的呢?你知道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8世纪上半叶,掌握法兰克王国实权的宫相査理·马特对以往无偿赏赐给贵族土地的做法进行改革,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以宣誓效忠和服军役为条件,这些封地称为“采邑”。接受土地的人要根据受封土地的多少,提供相应数量的骑兵及武器装备,为国王服兵役。 后来,获得国王分封的大贵族也把土地封赐给自己的属下。赐封土者为封君,亦称“领主”;接受封土者为封臣,亦称“附庸”。封臣要效忠封君,并对封君承担军事防卫或征战等义务;

封君有义务为封臣提供保护,不得随意侵害封臣的名誉和财产等。分封的土地是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纽带,称为“封土”。10到11世纪,西欧的大小贵族之间已经普遍结成了封君封臣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读一读”信息窗,并“议一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一般而言,封君和封臣只承认直接的主从关系。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交织,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目标导学二:领主与农奴。 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与封君封臣相对应的是西欧的庄园制度。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在经济上主要依赖于他们所拥有的领地。国王、教会、贵族都在其领地中建立庄园,他们就是庄园的“领主”。 庄园中的劳动者主要是农民,包括农奴和自由农。他们是领主的佃户。农奴在法律上不是自由人,不能自由迁徙或离开庄园。封建领主虽然不能随意杀害农奴,但可以将农奴买卖或赠送他人。 农奴和自由农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领主不能随便没收他们的份地。在劳役之外的时间里,他们在自己的份地上劳动,那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 目标导学三:庄园生活。 问题思考:你知道古代欧洲的庄园经济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庄园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庄园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物品,从领主的生产和生活所需到农民的口粮、日用品和劳动工具,基本由本庄园生产。只有盐、铁等少数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才从外面购买。 庄园中通常建有教堂,神父负责庄园的宗教事务。 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还拥有行政、司法等权利。庄园法庭是领主管辖的地方法庭,处理庄园中的各种纠纷和案件。开庭时由领主本人或管家充当主持人,要求全体农奴和自由农必须出席。陪审员由一些农奴或自由农充当,这是他们的义务,但他们也可以对判决施加一定的影响。领主会利用法庭强化对农奴的控制和剥削,农奴也会利用法庭与领主斗争。因此,庄园法庭也是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工具。 教师提问:庄园经济有什么影响呢?

西欧封建制度(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并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经济在发生危机,罗马由奴隶制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其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随着4世纪基督教发展,教会林立,担当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并成为日后教化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阶级分化,出现温和奴隶制.亲兵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 第2 页共30 页

社,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了三种土地所有制:农村公社,王室土地,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法兰克国王修改萨利克法典,规定死者土地由其子女继承,不再交还公社.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买卖的自由地.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是由利用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战争,豪强官吏掠夺,自由民无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从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使农民干脆寻找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纳税服役。 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 第二阶段:到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 采邑制的推行有以下结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自由农民变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

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

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西欧封建制度 一、西欧封建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 ⒈罗马封建因素 在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4世纪以后罗马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1, 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六、七世纪,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八世纪时,军事制度发生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查理·马特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从而向西欧封建制度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 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不能欺侮他的妻女,若违反,封臣也可另找封主. 采邑制的广泛推行,导致以下后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大小封建主竟相争夺劳动力,把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排除了农民当兵的权利;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 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封臣的继承者若要继续从前的关系,要重搞受封仪式.到九世纪,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877 年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2, 自由农民逐渐农奴化 (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

西欧的封建制度

房山区初中历史学案 课题名称: 第三册第五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撰写人:房山二中白淑华 韩村河中学李豆豆 课标要求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建等级制度,教材第一目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其形成过程也可以说是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过程。第二目罗马教会,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上又是整个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第三目城市的重新兴起,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是生产发展推动的结果,但封建主的各种盘剥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使得一些城市采用赎买或武装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权。第四目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起了桥梁的作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帝国内部矛盾纷争不断加上外敌入侵,最后灭亡了。 学习目标 1、以查理·马特改革和查理大帝进一步推行分封制为例,了解西欧等级制度的特点;以“丕平献土”为例探讨教皇与法兰克国王的关系。 2、知道琅城起义的史实,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3、知道拜占庭帝国的时代、地域范围、都城、文化成就,以及延续上千年的原因和灭亡的史实。研读《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条文,知道其法律成就。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亡历史的学习,树立文明需要开放交流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教学难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学习方法及教学资源 参与合作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导学提纲(印发部分) 一、自主先学 (一)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阅读课本P32—34了解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形成过程、作用及特点)1、8世纪初期,法兰克权臣__________进行大胆的改革,改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王______在位时,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800年,罗马教皇为其加冕,授予其“________”称号,史称“_________”,其国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843年,查理大帝的孙子三分帝国,他们各自统治的区域分别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罗马教会(阅读课本P34了解罗马教会与西欧封建统治集团的关系) 4、8世纪时,在教皇的支持下法兰克王国宫相________夺取王位,罗马教皇派大主教为他加冕。为报答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总结报告 一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 ⑴、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封建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 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⑶、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巨大,政教冲突激烈,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 上。 二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形成原因 ⑴、西欧政治格局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原因 1.地理因素 因为西欧被许多河流和山脉分隔开,边缘也被海洋切割了。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阻碍了各小国间的交流。地理因素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障碍。。 2.西欧封建制度: 欧洲封建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城市兴起前的庄园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西欧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下,一些大庄主往往不听从中央的管辖,一度造成庄园割据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西欧专制的力量。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历史遗留问题: 西欧没有经历长期统一的朝代。因此,西欧没有实现过民族融合和思想统一的阶段,各民族矛盾重重,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局面。 ⑵、西欧封建等级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 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

第5课西欧的封建制度(建议讲授2课时) 张永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及法、德、意三国的由来,描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概述罗马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归纳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过程、西欧封建主与教会的关系、西欧城市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古欧洲社会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与东方不同的封建等级制度、新生的城市与基督教等,为后世资产阶级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通过对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学习,是学生初步树立“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的观念。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罗马教会、城市的兴起。 本课教学难点:西欧的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社会的历史结束。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等国。法兰克王国是如何诞生与演变的呢?请看第一个问题: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师:5世纪末,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的在其首领克洛维的带领下,创建法兰克王国。8世纪初期,掌握国家大权的宫相查理·马特,为了平定内乱,抵御外侵,进行大胆改革:改变以往把土地无偿分给臣属的做法,要求受封者必须要在骑兵部队服役,从而建立起一支由他控制的强大的骑兵部队。此举不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扩大了疆域,而且也提高了查理·马特的威望。查理·马特死后,其子矮子丕平借住其声威,在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丕平的儿子查理即位后,四出征伐,法兰克王国的疆域不断扩大。800年,罗马教皇为查理加冕,给予“罗马人的皇帝”称号,史称“查理大帝”(即“查理曼”),其国家便被称为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三分帝国,他们的地盘后来分别发展成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 师:运用课件演示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的演变过程。 生:观察识记。 二、西欧封建社会 1.封君封臣制 师: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的结束,此后西欧慢慢进入封建社会。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比中国晚了近1000年。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巨制虽然也构成了封建等级制,但它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担责任和义务,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为当时的法律所保护,

关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关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1108 孙逸伦 “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阶梯。”在古代社会,等级制的存在发展是由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在征服罗马帝国过程中,日耳曼人社会产生了两极分化,原先的部落首领和亲兵逐渐形成贵族,与罗马的大地主及教会构成社会上层;日耳曼人的一般公社成员与罗马的自由民、隶民及奴隶则形成社会下层。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社会上层进一步从高到低分化为教会和以国王为首的骑士贵族集团,社会下层按职业依次分化为以农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平民集团,从而也就形成了教会、骑士贵族、平民等级秩序。 教会被视为社会的第一等级,这种严密组织遍及整个西欧。与此相比,西欧各国政府却处于支离破碎状态。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教会是当时西欧最强有力的权威者。在宗教文化教育上,教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在司法上享有宗教豁免权,世俗法庭无权审理。在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并享有免税的特权,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中世纪,整个天主教占有西欧全部土地的三分之一。他们还长期垄断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与教育,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骑士贵族即以战争为职业的封建军事贵族,是第二等级。在西欧封建制形成过程中,国王为了加强同封建贵族之间的联系,获得稳固的兵源,于是将土地以服兵役为条件层层分封给贵族,从而形成了封建军事贵族集团。在骑士贵族等级关系中,每个人对其上级来说都是附庸,而对其下级来说则是封主。公爵和伯爵是国王的附庸,同时也是男爵和子爵的封主;男爵和子爵是公爵和伯爵的附庸,又是骑士的封主。骑士有侍从,以后侍从逐渐变成了低级骑士。在封主与附庸关系中,封主对附庸的生命财产负有保护的义务和监护的权利。做为附庸应带领一定数目的骑士为封主临阵作战。假如附庸不忠于封主或不履行应尽的义务,那么封主有权收回分封出去的土地。由于骑士贵族等级关系是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来的,所以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才是自己的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不发生臣属关系。这就是“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尽管骑士贵族集团是世俗社会真正的统治者,但鉴于他们政治经济状况,是没有能力履行其社会职责,更无法与大一统的教会僧侣集团相抗衡,只能位居于僧侣之下。 平民即农工商业者是位卑于骑士贵族的第三等级。在平民等级中,农民位居第一,其次是手工艺者,最后是商人。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农业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则是农业的补充。加之社会公众把商人看作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教会又历来视商业为邪恶而加以禁止,从而使商人的地位更为低下。中世纪的农民虽然从职业的社会地位上讲胜于工商业者,但实际的政治经济地位还远不如工商业者。他们必须依附在土地上,被剥夺了迁徙的自由,向教俗封建主交纳名目繁多的税,甚至还要受到工商业者的盘剥。因而,农民是社会中受苦最深的等级。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等级归属,。因为各等级集团都赋予其成员以特权,对成员以外的人进行排斥打击。这种森严的等级制的存在和发展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试以法兰克王国为例论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一)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诸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并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经济在发生危机,罗马由奴隶制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其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随着4世纪基督教发展,教会林立,担当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并成为日后教化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阶级分化,出现温和奴隶制.亲兵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了三种土地所有制:农村公社,王室土地,和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法兰克国王修改萨利克法典,规定死者土地由其子女继承,不再交还公社.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买卖的自由地.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是由外部暴力所造成.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战争,豪强官吏掠夺,自由民无法正常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从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使农民干脆寻找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纳税服役。 ⒊封主封臣制与封土制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阶段: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采取赐地封土的办法给其官员,封地与公职相联系,这种土地分封是无条件的,久而久之,大贵族势力上升,国王军事经济实力削弱.第二阶段:到查理·马特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将封地与附庸制度结合起来,马特没收了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大量地产,分封给他的附庸骑士.受封者,即封臣则以服骑兵役为条件,并向封主宣誓效忠,这种军事封地称为采邑.受封者若不能履行封臣的职责,封主有权收回采邑.这种权利和义务是双方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封主也要保护封臣.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就是它的相互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人是权力无限的统治者.采邑制的推行有以下结果:①加速了封建化进程,自由农民变成农奴;②巩固了中小封建主的地位,奠定了骑士制度的基础;③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第三阶段:采邑原本是终身的,封臣死亡,采邑交还封主,不得世袭.到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时颁布克尔西敕令,承认采邑和特权世袭.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 因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

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外国教育史作业

华东师大浦东教学点 教育学专业 《外国教育史》 一、根据自己的理解,论述中世纪西欧的教育制度。 答:罗马帝国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奴隶制社会内部出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和封建时代的开始。从5世纪末到14世纪上半叶,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史称中世纪。而其中又以11—12世纪为界分为中世纪早期和中世纪晚期。 在中世纪,尤其是早期,文化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会学校是当时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教会学校按等级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教,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的教学也都是为神学服务的。教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形式主义的繁琐论证,这种经院主义的不良学风一直统治着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后来受到资产阶级教育家们的不断批

判,“经院哲学”成了理论脱离实际的代名词。当时世俗封建主的教育除了宫廷学校之外,主要就是骑士教育。这种教育培养的是能够骑马打仗、忠于封主、懂得宫廷礼节、善于讨好女主人的职业军人,他们要学习“骑士七技”。骑士教育也有等级性,也受到宗教的影响。总之,由于西欧封建社会里教俗封建主都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使西欧中世纪的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由于当时的宗教教会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都占据统治地位,因而使当时的文化教育也渗透着宗教神学的影响。 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形成,同时出现了新兴市民阶层,教育上也发生了变化,反映新兴市民需要的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应运而生。第一所中世纪大学是11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的工商业城市波伦亚的波伦亚大学。西欧中世纪大学基本上经由两条途径形成:一条是主教学校由于拥有著名的学者做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成为大学。另一条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学者名家前来讲学,因而也发展成为大学。虽然后来有些中世纪大学为教会所控制,但总的说来,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由于中世纪大学重视研究学问和传授文化知识,所以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利于科学发展和学术繁荣,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至于城市学校的出现,同样是当时教育上的进步现象。 在中世纪西欧早期,文化和教育于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僧、俗封建主对教育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关心。因此,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可以说,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方面。 一、中世纪早期的教会教育 中世纪早期,基督教备受推崇。随着基督教传播教义活动的不断扩大,基督教也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学校,其他异教学校被取缔。基督教会操纵着教育领导权,教育内容浸透着宗教神学的精神。当时,基督教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基督教的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数量有限。堂区学校设在教堂所在的城市和村落,往往是附设在教堂的门厅或是牧师的家中,没有专门的教学用房,学校规模很小,只以拉丁文教识字、写字和诵读祈祷文,有的还教唱宗教赞美歌,极少数的学校教给学生一些计算知识。这种学校主要是面向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等教育的学校。到中世纪晚期,堂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成为西欧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二、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 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 1.查理曼的教育改革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出现了强大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到了洛林王朝的查理曼时期,国势极为强盛。公元768年查理曼大帝即位,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查理曼致力于改进教会学校。他有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书信、通函、通令和敕令。 为了加强对上层统治阶级子弟的教育,查理曼邀请英格兰的学者阿尔琴创办了宫廷学校,皇后、皇子、公主及王室成员欣然受教,还有法兰克王国的牧师和学者前来就学。查理曼也亲往听课,使这所学校成为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宫廷学校学习"七艺",即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对成人无固定系统的教法,对儿童则多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在查理曼之后,由于君主权利之争,帝国衰败,学术和教育也随而衰落。 2.骑士教育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具有两条相辅相成的线索,一是封主封臣制和封土制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一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我们把这两个过程称之为封建化过程. ⒈西欧封建化过程的起点——萨利克法典 法兰克人五世纪时分为两支,一支迁莱茵河中游,称河滨一里普阿尔人,一支进入北高卢,称海滨一萨利克人,即克洛维为王的那一支. 萨利克法典是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形成于六世纪初,511 年前后.它反映了五、六世纪法兰克人在进入高卢以后的社会生活状况,既包含了日耳曼人的社会因素,也反映了一些高卢一罗马人的社会因素.西欧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就以此为出发点. 克洛维进入高卢后,把所占领的无人居住的土地交给法兰克人的农村公社,他自己占有罗马皇室的土地,并把一部分赏赐给贵族和亲兵,形成日耳曼大土地所有制,对高卢一罗马地主和教会的大地产,则很少侵犯.所以法典反映的土地所有制就有三种: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王室土地所有制,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 一般认为,农村公社是从氏族公社发展而来的自由农民的社会组织,特点是土地公有私耕,行政自治.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在中世纪地主庄园内重新形成的. ⒉自由农民的农奴化 最初,法兰克自由农民都是公社成员,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战争,分取占利品,使用公社土地,参加社员大会.到六世纪下半叶,国王希尔伯利克(561 ~584 年)颁布一道修改萨利克法典的敕令,规定死者如无子嗣,土地由其女儿继承,而不再交还公社.这样,公社的耕地逐渐变为可以买卖的自主地.这时的公社称作马尔克.公社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加剧. 但是,法兰克农民农奴化的主要原由,并不是经济分化的结果,因为当时系自然经济,经济分化缓慢,而主要是外部暴力所造成.外部暴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俗贵族地主利用特权强力兼并公社农民的自主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投靠大地主,逐渐变成农奴.二是 6 ~10 世纪战争兵役频繁,对外扩张,外族入侵,社会不安定,豪强官吏勒索,这一切使自由农民无法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军事制度也有变化,从原来的步兵或轻装骑兵发展成为重装骑兵,战斗力加强,但费用开支也大大增加.据估计,当时四家小农方能装备一名骑兵.这种状况,使许多农民干脆就近寻找一教俗贵族保护,把土地交给贵族而由自己耕种,只向此贵族一人纳税服役,既避免了官府沉重的军役、捐税,也避免了他人的勒索和盗匪的抢劫,此称为“委身式”,也叫“投托”.久之,这些农民就变成了农奴.他们在法国被称为“维兰”.

第二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第二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本章先勾划出 5 ~10 世纪西欧政治事件的基本线索,然后再讲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最后讲这一时期西欧的基督教会. 一、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帝国 在日尔曼诸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存在最久,也最强大.它后来发展成查理帝国,基本统一西欧.843 年帝国三分,形成法、德、意这三个民族国家的初形. ⒈加洛林王朝的建立 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墨洛温王朝(481 ~751 年)在六、七世纪以来逐渐衰微,原因一是王室土地不断外赠,笼络人们效忠,结果到七世纪末墨洛温家族已贫困不堪,实权落入大贵族手中;原因二是内分,历代王室宗嗣不断分割王权与王室土地,结果法兰克王国分裂为好几个独立王国,主要有东北部的奥斯特拉西亚,西北部的纽斯特里亚,东南部的勃艮第. 七世纪时,加洛林家族掌握奥斯特拉西亚大权,成为“宫相”,由国王家的总管而相,且世代沿袭.687 年,奥斯特拉西亚宫相丕平战胜纽斯特里亚宫相,进而控制勃艮第,成为法兰克的实际统治者.此时国王不问政事,称“懒王时期”(639 ~751 年). 而这一时期,加洛林家族则人才辈出,丕平的儿子查理·马特(714 ~741 年)任宫相时,进行采邑制改革,并于732 年在普瓦提埃战役,打败来自西班牙的阿拉伯人的进犯.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取得了法兰克王位,而他的孙子查理曼则建立了帝国. 矮子丕平时代741 ~768 年,政教两股势力进一步结合.这时宫相矮子丕平为取得法兰克王位而寻求教皇的支持,而教皇也一直在寻求一个强有力的王室伙伴,来抵制拜占廷皇帝和伦巴德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丕平派使节到罗马,提出“一个无权的统治者,是否应继续保留国王称号?”751 年丕平登上法兰克王位,建加洛林王朝.对教皇的报答则是754 、756 年两次进攻与教皇作对的伦巴德人,把意大利中部的土地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形成教皇国(756 ~1870 年). ⒉查理帝国 但丕平与其儿子查理曼( 768 ~814 年) 相比,不免相形见绌.查理曼好学多问,是一位天才的军事领袖,才华超群的政治家.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三)、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标志 国内史学界一般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时间是九、十世纪,主要根据是 877 年的克尔西敕令. 确立的标志:封臣制(附庸制)与封土制(采邑制)相结合,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统治权相结合,大贵族在其世袭领地内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而王权衰落.但注意,并不是西欧所有的农民都变成了农奴,也并非西欧所有地方都形成了封建制度;这里只是说,封建制度和农奴制从此在西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以法国最为典型。 四、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的基督教会 基督教最初没有教皇,教皇一词的本意是ραρα,是对所有主教的尊称.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后,由于罗马主教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较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五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帝国政府迁拉文那,实际把罗马的管理权交罗马主教,使其地位提高.进入中世纪教皇一词逐渐为罗马主教所专有.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主教区为基本单位的教区系统依然存在,并从败落的城镇向广大农村发展.八世纪以后,西欧广大乡村教区开始形成.教皇的传教团在异教地区传教,也不断取得成功. 496 年在高卢的法兰克人受洗入教, 597 年成立了英格兰教会,七世纪创立了伦巴德教会,八世纪创建了德意志教会.到公元 1000 年左右,连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也进入了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在日耳曼人征服西欧之后,基督教也征服了西欧,并且还征服了日耳曼人. 在广泛的传教过程中,教会和修道院获得了大量教产. 810 年亚琛宗教会议,把主教区和主教依教产分三级: 3000 ~ 8000 处领地为一级, 1000 ~ 3000 为二级,不满 1000 处为三级主教区.一般认为,中世纪罗马教会占西欧各国耕地的三分之一,各级主教实际上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修道院也拥有大量庄园,他们招收大批农民,开垦荒地.修道院庄园往往能改进耕作制度,例如三圃制,就最早由修道院庄园实行,成为日耳曼贵族庄园的示范.5 ~ 11 世纪以前,教皇的权力一直受很大制约.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对意大利的征服,使教皇一直受拜占廷长期控制. 678 ~ 752 年的十三任教皇中,有十一任是希腊人或叙利亚人.但随着伦巴德人进入意大利,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埃及、北非,拜占廷干预西方的能力大为减弱,于是罗马教皇不失时机地与法兰克人结盟. 751 年加洛林王朝和 756 年教皇国的建立, 800 年查理曼的加冕,直至 962 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都是西欧政教联盟的反映.有了查理帝国的支持,教皇从此敢与拜占廷皇帝分庭抗礼,西欧基督教会从此自成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加上西欧拉丁文化和东南欧希腊文化的差异, 1054 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分裂,西欧的基督教称西方公教(天主教),东欧的基督教称东方正教(东正教).应该看到,西欧的教权与王权这时的相互支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通过基督教会,加强了法兰克国王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为其精神支柱;通过基督教会,罗马帝国时期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教阶制度等,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接受,从而使法兰克国家上层建筑各部分日益完善.正是基督教会对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不断结合,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权和王权这一时期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勾结,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发展. 尽管如此,教权与西欧王权相比,仍处于从属地位.十一世纪前西欧的主教区和修道院大都是在世俗王权和领主统治之下,主教由世俗王权和领主任命,乡村教士也由庄园主选任控制(这时教士尚未实行独身制). 962 年以后,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甚至在一个时期能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⒈罗马封建因素 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 ⒉基督教会 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

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 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 ⒊日耳曼因素 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与罗马法律相比,日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