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完美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完美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完美版)
苏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完美版)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例题解析

第一章三角形全等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

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仍

然全等

..;

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⑵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⑶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①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②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③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⑤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⑴已知两边:①找第三边(SSS);②找夹角(SAS);③找是否有直角(HL).

⑵已知一边一角:①找一角(AAS或ASA);②找夹边(SAS).

⑶已知两角:①找夹边(ASA);②找其它边(AAS).

例题评析

例1 已知:如图,点D 、E 在BC 上,且BD=CE ,AD=AE ,

求证:AB=AC .

例2 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 C ,AB =DE ,BC =EF ,求证:△ABC ≌

△DEF .

例3已知:BE ⊥CD ,BE =DE ,BC =DA , 求证:①△BEC ≌△DEA ; ②DF ⊥BC .

例4如图,在△ABE 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 交于点O.求证:(1) △ABC ≌△AED ; (2) OB =OE .

例5 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DC 边上的点,连接BE ,将△BCE 绕点C 顺时针方向旋

转90°得到△DCF ,连接EF ,若∠BEC=60°,求∠EFD 的度数.

例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

B ′的位置,AB ′与CD 交于点E .

(1)试找出一个三角形与△AED 全等,并加以证明.

(2)若AB =8,D E =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 PG +PH 的值会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若不变化,请求出这个值。

B

C D

E

F A

C

E

A

C

D

E

例7已知,点P 是直角三角形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分别过A ,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Q 为斜边AB 的中点.

(1)如图1,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 , QE 与QF 的

数量关系是 ;

(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

证明;

(3)如图3,当点P 在线段BA (或AB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

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复习作业: 解答题

1.(1)如下图,等边△ABC 内有一点P 若点P 到顶点A ,B ,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PB=__________。

分析:由于PA ,PB 不在一个三角形中,为了解决本题我们可以将△ABP 绕顶点A 旋转到△ACP ′处,此时△ACP ′≌_____________这样,就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将三条线段的长度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从而求出∠APB 的度数。 (2)请你利用第(1)题的解答思想方法,解答下面问题:已知如右图,△ABC 中,∠CAB=90°,

AB=AC ,E 、F 为BC 上的点且∠EAF=45°,求证:EF 2=BE 2+FC 2

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C ≌△BAD . 求证:(1)OA =OB ;(2)AB ∥CD .

3.如图所示,△ABC ≌△ADE ,且∠CAD =10°,∠B =∠D =25°, ∠EAB =120°,求∠DFB 和∠DGB 的度数.

4.如图所示,已知AE ⊥AB ,AF ⊥AC ,AE =AB ,AF =AC .

求证:(1)EC =BF ;(2)EC ⊥BF .

5.已知:如图,AB =AE ,∠1=∠2,∠B =∠E . 求证:BC =ED .

6.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 C ,BD ⊥AC 于D ,CE ⊥AB 于E ,BD ,CE 相交于F .求证:AF 平分∠BAC .

7.△ABC 中,∠ACB =90°,AC =BC =6,M 点在边AC 上,且CM =2,过M 点作AC 的垂线交AB 边于E 点.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C 边向M 点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当动点P 到达M 点时,运动停止.连接EP ,EC .在此过程中, ⑴ 当t 为何值时,△EPC 的面积为10?

⑵ 将△EPC 沿CP 翻折后,点E 的对应点为F 点,当t 为何值时,PF ∥EC ?

M

8.在△ABC 中,∠ABC =90°,分别以边AB 、BC 、CA 向△ABC 外作正方形ABHI 、正方形BCGF 、

正方形CAED ,连接GD ,AG ,BD . ⑴ 如图1,求证:AG =BD .

⑵ 如图2,试说明:S △ABC =S △CDG .(提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 图1

图2

第二章 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相对一个图形的对称而言;轴对称是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而言。

2、 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F

G

E

I H

A

C

B

F

G

E I

H

拓展: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

....的距离相等

4、角的角平分线:

①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判定定理:到角两个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

拓展: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条边

..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⑵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②判断定理: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

①性质定理:

⑴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⑵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拓展:等边三角形每条边都能运用三线合一

....这性质。

②判断定理:

⑴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⑵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⑶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推论:

⑴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⑵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拓展:直角三角形常用面积法

...求斜边上的高。

例题评析

1、线段的对称轴有条,是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3、到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

例1: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1)若AC=6,△ABD的周长是13,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

(2)若△ABC的周长是30,△ABD的周长是25,则AC=_______.

例2:如图,在△ABC中,边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点E、点D.

(1)若BC=8,则△ADE的周长是_______;

(2)若∠BAC=110°,那么∠EAD=______

(3)若∠EAD=100°,那么∠BAC=______

4、角的对称轴有条,是

5、角平分线上的点到的距离相等

又∵

6、角的内部到距离相等

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又∵

例3: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

(1)若CD=5,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2) 若BD:DC=3:2,点D到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是 .

例4: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PB B.PO平分∠APB

C.OA=OB D.AB垂直平分OP

补充:①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的距离相等

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的距离相等

1.请你先在图的BC上找一点P,使点P

到AB、AC的距离相等,再在射线AP

上找一点Q,使QB=QC.

2.如图,求作点P,使点P同时满足:

①PA=PB;②到直线m,n的距离相等.

F

E

P

B

A

C

7、等边对等角

8、等角对等边

9、等腰三角形 、 、

重合(三线合一) (有 条对称轴)

∵ ∵ ∵ 又∵ 又∵ 又∵ ∴ ∴ ∴

例5:(1)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另一边长为11,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5.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0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 (4)等腰△ABC 中,若∠A =30°,则∠B = .

例6:(1)如图①,在Rt △ABC 中,若AB=AC ,AD=AE ,∠BAD=40°,则∠EDC=_______.

(2)如图②,∠ACB=90°,E 、F 为AB 上的点,AE=AC ,BC=BF ,则∠ECF=___ __. (3)如图③, AB=AC=DC ,且BD=AD ,则∠B=___ __.

例7:如图,∠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过点F 作DE ∥BC , 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试说明BD +EC =DE .

例8:如图,已知AB=AC ,AD=AE .求证:BD=CE .

例9:在△ABC 中,AB=AC ,点D 是BC 的中点,点E 在AD 上. (1)求证:BE=CE ;

(2)如图2,若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且BF⊥AC,垂足为F ,∠BAC=45°,原题设其

10、(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都是,每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的3个判定方法:

三条边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个角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10:(1)如图①,在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____.

(2)如图②,正方形ABCD,△EAD为等边三角形,则∠EBC=_______.

(3)如图③,已知等边△ABC,AC=AD,且AC⊥AD,垂足为A,则∠BEC=_______.

①②③

例1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点C不与点A、E重合),在AE的同侧分别作等边△ABC 和等边△CDE,AD与BE相交于点O,AD与BC相交于点P,BE与CD相交于点Q,连接PQ.下列五个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⑤∠AOB=60°,其中恒成立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例1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一点,以CD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使点E、A在直线DC的同侧,连接AE.

求证:AE∥BC.

1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又∵

∴12

SΔABC=

=

13、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

又∵

例12:(1)在Rt△ABC中,∠C=90°,CD是斜边AB的中线,且CD=4 cm,则AB=_______.

(2)在Rt△ABC中,∠C=90°,∠B=30°,AB=8,则AC=_______.

(3)在Rt△ABC中,∠C=90°,AC=8,BC=6,则AB边上的高CD= .

例13:如图,在△ABC中,BD、CE是高,G、F分别是BC、DE的中点,

连接GF,求证:GF⊥DE.

例1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关练习:

1.如图,在△ABC中,BC=8 cm,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

∥AC,求△PDE的周长.

2.如图,在边长为2等边△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F是AD的三等分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cm2.

3.如图,在△ABC中,CD与C,分别是△ABC的内角、外角平分线,DF//BC交AC于点E.试说明(1) △DCF为直角三角形;(2)DE=EF.

4.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B=∠C,AD是底边BC上的高,DE∥AB交AC于点E.试找出图中除△ABC外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你的理由.

5.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AB上,且AE=AC,EF∥BC交AC于点F.求证:EC 平分∠DEF.

6.如图,AC平分∠BAD,CE⊥AB于E,CF⊥AD于F,且BC=DC.BE与DF相等吗?请说

明理由.

7.如图,C为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在AB的同侧分别作

△ACD和△BCE,CA=CD,CB=CE,∠ACD与∠BCE都是锐角,且∠ACD=∠BCE,连接AE 交CD于点M,连接BD交CE于点N,AE与BD交于点P,连接PC.

试说明:(1) △ACE≌△DCB.(2) PC平分∠APB.

8.如图,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E,使CE=CD,AB=10cm.

( l )求BE的长;( 2 )试说明BD=ED

9.画图、证明:如图,∠AOB=90°,点C、D分别在OA、OB上.

(1)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作∠AOB的平分线OP;作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与CD、OP相交于E、F;连接OE、CF、DF.

(2)在所画图中,

①线段OE与C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求证:△C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如图,已知点D为等腰直角△ABC内一点,∠CAD=∠CBD=15°,E为AD延长线上的一

点,且CE=CA.

(1)求证:DE平分∠BDC;

(2)若点M在DE上,且DC=DM,求证: ME=BD.

11.如图,设∠BAC=θ(0°<θ<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射线AB,AC上.从点A1开始,用等长的小棒依次向右摆放,其中A1A2为第一根小棒,且A1A2=AA1 .

(1)小棒能无限摆下去吗?答: .(填“能”或“不能”)

(2)若已经摆放了3根小棒,则θ1 =___________,θ2 =__________,θ3=__________;(用

含θ的式子表示)

(3)若只能摆放4根小棒,求θ的范围.

12.如图1,点P、Q分别是等边△ABC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从顶点A、点Q从顶点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运动速度相同,连接AQ、CP交于点M.(1)求证:△ABQ≌△CAP;

(2)当点P、Q分别在AB、BC边上运动时,∠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

(3)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交点为M,则∠QMC变化吗?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1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D,BD=CF.

(1)试说明DE=DF.

(2)若∠A=40°,求∠EDF的度数.

14.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 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AB=AC=5,BC=6,点M为BC的中点,MN⊥AC于点N,则MN

等于

16.如图,P为∠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PM⊥OA于M,PN⊥OB于N,连接MN交OP于点D.则①PM=PN;②MO=NO;③OP⊥MN;④MD=ND.其中正确的有

17.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是6,点P在边AB上,点Q在BC的延长线上,且

AP=CQ,设PQ与AC相交于点D.

(1)当∠DQC=30°时,求AP的长.

(2)作PE⊥AC于E,求证:DE=AE+CD.

18.如图,在△ABC中,已知BA=BC,

∠B=12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点D.

(1)求∠A的度数;

(2)若AC=6cm,求AD的长度.

19.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为10 cm、12 cm,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_cm2.

20.如图,某市把一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废地开辟为生物园,∠ACB=90o.

AC=80 m.BC=60 m.

(1)若入口E在边AB上,且与A、B距离相等,求从人口E到出口C的最短路线的长;

(2)若线段CD是一条水渠,且点D在AB边上,已知水渠造价约为10元/m,则点D在距

点A多远处,此水渠的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

第三章勾股定理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勾股数:3,4,5;6,8,10; 9,12,15;5,12,13。

4、简单运用:

⑴勾股定理——常用于求边长、周长、面积;

理解: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并能求出周长、面积。

②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③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的线段

⑵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常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理解:①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②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⑶难点:运用勾股定理立方程解决问题。

例题评析

1、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

例1:(1)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

方形的边长为7 cm ,正方形A 、B 、C 的面积分别是8 cm 2、10 cm 2、14 cm 2,则正方形D 的面积是_______cm 2.

(2)如图,已知1号、4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为7,2号、3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

4,则a ,b ,c 三个方形的面积和为

(3)如图,阴影部分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的半圆,两个小半圆的面积和为100.则

大的半圆面积是__________.

例2:(1)在Rt △ABC 中,∠A =90°,∠B =45°,AB =3,则AC =_______.BC =______.

(2)在Rt △ABC 中,∠B =90°,∠C =30°,AB =3,则AC =_______.BC =______. (3)在Rt △ABC 中,∠C =90°,AC:AB=3:4,AB =25,则AC =_______.BC =______. (4).在Rt △ABC 中, AB =6,AC =8,则BC= .

例3:(1)如图,已知AB =13,BC =14,AC =15,AD ⊥BC 于D ,求AD 长.

(2)已知△ABC 中,AB =13, AC =15,AD ⊥BC ,且AD=12,求BC 的长.

例4:(1)在Rt △ABC 中,∠A =90°,∠B =45°,BC =6, 求AC 和BC . (2)在Rt △ABC 中,∠B =90°,∠C =30°,BC =3,求AB 和AC .

(3)若直角三角形中,一斜边比一直角边大2,且另一直角边长为6,求斜边的长. (4)等腰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2,底上的高AD 为4,求它的腰长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 cm ,底边上的高是6 cm ,求它的面积.

例5:(1)在△ABC 中,∠C =90°,AB =6,BC =8,DE 垂直平分AB ,求BE 的长. (2)在△ABC 中,∠C =90°,AB =6,BC =8,AE 平分∠CAE ,ED ⊥AB,求BE 的长.

(3)如图,折叠长方形纸片ABCD ,是点D 落在 边BC 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AB=CD=6, AD=BC=10,试求EC 的长度.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

例1: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1)求ΔABC 的面积 (2)判断ΔABC 的形状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3 cm ,AD =4 cm ,BC =13 cm ,CD =12 cm ,∠A =90°,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例3:如图,在△ABC 中,CD 是AB 边上的高,AD =9,BD =1,CD =3

试问:△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例4:如图,在△ABC 中,AB=17 cm ,BC=16 cm ,BC 边上的中线AD=15 cm ,求AC

3、勾股数: 常见勾股数有:3、 、 ;5、

;6、

9、

例: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在△ABC 中,若∠

B =∠

C =∠A ,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在△ABC 中,若a 2=(b +c) (b -c),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C .在△ABC 中,若∠A :∠B :∠C =3:4:5,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D .在△ABC 中,若a :b :c =5:4:3,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

4、补充:

①长方体盒子内最长的线段=

d;

②长方体盒子外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

d;

①圆柱体盒子内最长的线段=

d

②圆柱体盒子外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

d

例2: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一只小蚂蚁要从点A爬到点B,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A.10 B.8

C.5 D.4

例3:某开发区有一空地ABCD,如图所示,现计划在空地上种草皮,经测量,∠B=90°,AB=3m,BC=4 m,AD=12 m,CD=13 m,若每种植1平方米草皮需要100元,问总共需要投入多少元?

5、勾股定理的应用

例1:

(1)一轮船以16 n mi1e/h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 n mi1e /h的速度同时从港口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那么离开港口A2h后,两船相距

(2)一座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 m,消防车的云梯最大升长为13 m,则云梯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是

(3)一棵树在离地面9m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12 m处,树折断之前有_______m.

例2:如图,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7m,梯子的顶端B到地面的距离为24 m,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

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15 m.同时梯子的顶端

B下降至B',那BB'等于( )

A.3m B.4 m C.5 m D.6 m

课后练习

1: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涂上阴影)。

(1)在图①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在图②、图③中,分别画两个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使它们的三边长都是无理数.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道上直道行驶,如图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正前方50米C处,过了6秒后,测得“小汽车”位置B与“车速检测仪A”之间的距离为13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

3: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一所中学,AP=160米,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回受到噪声的影响?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千米/时,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

4:如图,A、B两个村子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1 km,BD=3 km,CD=3 km现在河边CD上建一水厂向A、B两村输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20 000元/千米,请你在河CD边上选择水厂位置O,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并求出铺设水管的总费用?

第四章 实数

1、平方根:

⑴定义:一般地,如果x 2

=a (a ≥0),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⑵表示方法: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读作“正、负根号a ”。 ⑶性质: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零的平方根是零;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

2、开平方: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3、算术平方根:

⑴定义:一般地,如果x 2

=a (a ≥0),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⑵表示方法:记作“a ”,读作“根号a ”。 ⑶性质:①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②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③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⑷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0,0≥≥a a ⑸()

()()()0,0,0222

≤-=≥=≥=a a a a a a a a a

4、立方根:

⑴定义:一般地,如果x 3

=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

根)。

⑵表示方法:记作“3a ”,读作“三次根号a ”。 ⑶性质:①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②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③零的立方根是零。

⑷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⑸()

a a a ==332

3

5、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6、实数定义与分类:

⑴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理解:常见类型有三类:

①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9等;

②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8等;

③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注意省略号)

⑵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⑶实数的分类:

①按定义来分②按符号性质来分

整数(含0) 正有理数有理数分数正实数正无理数实数实数 0

无理数负有理数

负无理数7、实数比较大小法:

理解:⑴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⑵数轴比较: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⑶绝对值比较法: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⑷平方法:a、b是两负实数,若a2>b2,则a<b。

8、实数的运算:

①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②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实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9、近似数:

由于实际中常常不需要用精确的数描述一个量,甚至在更多情况下不可能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定义、定理 1.24时计时法: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平年:2月是28天的年份叫做平年。 3.闰年:2月是29天的年份叫做闰年。 4.1厘米=10毫米 1cm=10mm 5.1000米=1千米 1000m=1km 6.速度:汽车每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 7.速度=路程÷时间 8.像7.25、8.80、1.06、0.58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 9.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10.测量和计算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 cm 2表示。 1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dm 2表示。 1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m 2表示。 14.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m 2=100dm 2 15.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dm 2=100cm 2 16.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m 2=10000cm 2 17.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8.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9.一半也可以说是二分之一,记作21 20.分数:像21、31、32、41、4 3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二、算理 1.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时,要注意在下午1时到晚间12时所对应的时间要加12时,还要去掉限制词。把24时计时法转化成普通计时法时,时间减12时后,要加上限制词。 2.计算不是同一天的经过时间的方法:先计算出每一天分别经过的时间,然后将它们加起来就得到所经过的总时间。 3.平年2月份有28天,闰年2月份有29天。平年每年有365天,闰年每年有366天。通常连续四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四百的倍数才是闰年。 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数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积的末位数与十位对齐。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6.用竖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0前面的数位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7.估算时,先把算式中一个或两个乘数估算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计算。估算的结果不是准确数,因此结果用≈连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要灵活,也要尽可能的接近准确值。 8.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一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它三个方向。 9.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找其他三个方向的方法:面南背北,左东右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知识回顾】 1.二次根式:式子a(a≥0)叫做二次根式。 2.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3.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a)2=a(a≥0);(2) = =a a2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0,b≥0);=b≥0,a>0). (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A. a>b B. a

(1)、根式变形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a b >>;②如果a b <<。 例1、比较与的大小。 (2)、平方法 当0,0a b >>时,①如果22a b >,则a b >;②如果22a b <,则a b <。 例2、比较 (3)、分母有理化法 通过分母有理化,利用分子的大小来比较。 例3 的大小。 (4)、分子有理化法 通过分子有理化,利用分母的大小来比较。 例4 (5)、倒数法 例5 (6)、媒介传递法 适当选择介于两个数之间的媒介值,利用传递性进行比较。 例633的大小。 (7)、作差比较法 在对两数比较大小时,经常运用如下性质: ①0a b a b ->?>;②0a b a b -

八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完整word版)冀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六上)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圆和扇形 一、圆的特征 1、圆是平面内封闭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圆的特征:外形美观,易滚动。 3、圆心o:圆中心的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圆多次对折之后,折痕的相交于圆的中心即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半径r: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直径d: 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同圆或等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d=2r 或 r=d÷2 4、等圆:半径相等的圆叫做等圆,等圆通过平移可以完全重合。 同心圆:圆心重合、半径不等的两个圆叫做同心圆。 5、圆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半圆、扇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角 有二条对称轴的图形:长方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等边三角形 有四条对称轴的图形:正方形 有无条对称轴的图形:圆,圆环 6、画圆 (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半径。 (2)画圆步骤: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 二、扇形 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 一、比 1、比表示两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的结果叫做比值。

2、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注:连比如:3:4:5 读作:3比4比5 3、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 例:12∶20= 12÷20=0.6 12∶20读作:12比20 4、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 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5、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6、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 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全面冀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同查 漏 补 缺综合应用 步精讲冲刺拔高 年级学科重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 第一章、有理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正数和负数 数轴绝对值与 相反数有理数 的大小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 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 数的乘法有理数的除 法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熟练掌 握有理数的运算 2、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 掌握线段及角的计算,了解立体 图形展开图3、了解整式的相关 概念,理解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的法则4、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 运算 5、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 念6、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法,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学★4224 1.10 1.11 1.12 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计算器的使用 七年 级上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点和线线段的 长短线段的和 与差角以及角 的度量角的大 小角的和与差 平面图形的旋转 ★2334 第三章、代数式 3.1 用字母表示数 ★★4424

3.2 代数式 3.3 代数式的值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 4.1 4.2 4.3 4.4 整式 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 整式的加减 ★★ 2 2 2 4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1 5.2 5.3 5.4 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的基本性质 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 4 4 2 4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 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 一次方程组,会运用二元一次 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能 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理解整式乘除法的运算法 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法 运算,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因 式分解 4、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由两 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 式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用列出一元一次不等 式解决简单问题。 6.1 6.2 6.3 6.4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 2 2 2 2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7.1 7.2 7.3 7.4 7.5 7.6 命题 相交线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图形的平移 七年 级下 ★★★ 2 4 2 4 第八章、整式的乘法 8.1 8.2 8.3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 4 4 2 4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比较全)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与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 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 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b kx y +=(k ,b 是常数,k ≠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b kx y +=中的b 为0时,kx y =(k 为常数,k ≠0)这时,y 叫做x 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是经过点(0,b )的直线;正比例函数kx y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如下图) 4.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b kx y +=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完整版)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叫做对称轴。 2、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简便计算:找准近似数,看清运算符号,多加再减,多减再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 4、加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 (1)利用加数互换位置来重新计算; (2)利用减法验算:和-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5、减法的验算方法有两种: (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 (2)用减数加上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6、计算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是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 7、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8、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9、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步骤: (1)先写一个“”表示除号,除号前面写被除数,左侧写除数; (2)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 (3)把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要和被除数相同数位对齐; (4)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也要相同数位对齐; (5)用被减数减去除数和商的积。 10、图形边线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11、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12、长方形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4、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15、读书时要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16、多位数比较大小: 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 位数相同比大小,高位比起就知道。 17、10个一千是一万;100个一百是一万;1000个十是一万。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就是自变量,y就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与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k,b就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为0时,(k为常数,k0)这时,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就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就是经过原点 (0,0)的直线。(如下图)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二数学上上册知识点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主要包括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和分式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冀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五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图形得变换 一、轴对称: ①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得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得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它得对称轴。②找对称轴方法:用对折得方法找对称轴。③正方形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1条对称轴,长方形2条对称轴,圆无数条对称轴,线段1条对称轴,角1条对称轴。④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得方法:1、找出所给图形得关键点,如图形得顶点、相交得点、端点等。2、数出或量出图形得关键点到对称轴得距离。3、在对称轴得另一侧找出关键点得对称点。4、按所给图形得形状连接各对称点,画出图形另一半。⑤轴对称图形上每对对称点到对称轴得距离相等。 二、平移:①平移就就是将一个物体或图形按一定得方向一动一定得距离。②平移后它们得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③平移2要素:移动得方向与移动得距离。④平移了几格不就是瞧两个图形之间空了几个方格,而就是瞧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平移了几个方格。④画平移图形方法:一找:找出图形关键点(或关键线段)二数:以关键点(关键线段)为参照点(参照线段),数出平移得格数。三描:按指定方向与格数把参照点(参照线段)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对应点(或画出对应线段)。四连:把各对应点按照原图形顺次连接,就得到平移后得图形。 三、旋转:①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叫做旋转。②旋转得方向:与表针得转动方向一致得叫做顺时针方向,与表针转动方向相反得叫做逆时针方向。③旋转三要素:旋转点:物体旋转时所绕得点(轴)叫做旋转点。旋转方向:顺时针与逆时针。旋转角度:物体旋转前后,物体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得夹角就就是旋转角度。④旋转得性质:图形旋转后,图形得对应点、对应线段都旋转相应得角度,对应点到旋转点得距离相等。⑤旋转得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只就是位置与方向变了。⑥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图形步骤:1、确定旋转角度得大小与旋转方向2、确定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构成得旋转角3、确定旋转后图形得其她对应点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应点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真分数与假分数: ①分数与除法得关系:分数得分子相当于除法里得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里得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法里得除号,分数得大小(分数得值)相当于除法里得商。区别:分数就是一种数,除法就是一种 运算。它得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②分子比分母小得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得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③分数得基本性质:分数得分子与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得数(0除外),分数得大小不变。 ④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只有公因数1得分数叫最简分数。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就是约分;二就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⑤同分数加减法得计算法则: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⑥异分母加减法得计算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加减法得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⑦由一个整数(0除外)与一个真分数合成得数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⑧带分数读法:“整数部分”又“分数部分”如一又四分之三。 ⑨带分数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在写分数部分,分数线与整数中间对齐。 ⑩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方法:用假分数得分母作带分数得分母,假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商就是带分数得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得分子;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方法:用带分数分数部分得分母作假分数得分母,用分母与整数部分得乘积再加上原来得分子作分子。整数化成假分数方法:整数(0除外)都可以化成分母就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得假分数。用指定得分母作假分数分母,用分母与整数得乘积作假分数得分子。 分数大小得比较: ①把异分母得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得同分母得分数,叫做通分 ②通分时用两个分数得分母得最小公倍数作同分母进行通分,计算比较简便。③当两个数就是倍数关系时,较大得一个数就就是这组数得最小公倍数如12与24得最小公倍数就是24;当两个数互为质数或相邻得自然数时,这组数得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得乘积、如7与5得最小公倍数就是35;5与6得最小公倍数就是30、 互质:两个数得公因数只有1,这两个数叫做互质。互质得规律:(1)相邻得自然数互质;(2)相邻得奇数都就是互质数;(3)1与任何数互质;(4)两个不同得质数互质(5)2与任何奇数互质。④求两个数得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得异同:都就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都就是用这两个数得公有得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就是从最小得开始),一直到所得得商互质为止。不同点就是:求最大公因数只把所有除数相乘;求最小公倍数把所有得除数与最后得上连乘起来。 分数与小数得互化: ①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得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假分数化成小数: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得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带分数化成小数:先把带分数得分数部分化成小数,再加上整数部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二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一般地,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1)若0a ≥这个条件不成立,则 a 不是二次根式;(2)a 是一个重要的非负数,即;a ≥0. 2.重要公式:(1))0a (a )a (2≥=,(2)? ??<-≥==)0a (a )0a (a a a 2 ; 注意使用)0a ()a (a 2≥=. 3.积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ab ≥≥?=,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注意:本章中的公式,对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有要求. 4.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0b ,0a (ab b a ≥≥=?. 5.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2)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分别平方,然后比大小. 6.商的算术平方根:)0b ,0a (b a b a >≥=,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7.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0b ,0a (b a b a >≥= ; (2))0b ,0a (b a b a >≥÷=÷; (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叫做分母有理化;具体方法是: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分母的 有理化因式,使分母变为整式. 8.常用分母有理化因式: a a 与,b a b a +-与, b n a m b n a m -+与,它 们也叫互为有理化因式. 9.最简二次根式: (1)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①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2)最简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能含有小数、分数,字母因式次数低于2,且不含分母; (3)化简二次根式时,往往需要把被开方数先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 (4)二次根式计算的最后结果必须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 2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相等的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度;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他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第二章勾股定理、平方根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 a 2+ b 2= 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B C a b c 弦股 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 ,b ,c 、为勾股数,那么 ka ,kb ,kc 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b 2 =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勾股定理和 平方根 勾股定理 平方根 立方根 实数 近似数、 有效数字 判定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验证 定义、性质 开平方运算 开立方运算 定义、性质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 ( 为常数,并且 )。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分式 1. 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0≠C )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 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 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 即)0(10≠=a a ;当n 为正整数时,n n a a 1 =- ()0≠a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 (3)积的乘方: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 (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b ≠0) 7. 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 n b a b a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

初二数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数学期末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意义;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至五单元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1、哪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 2、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作单位。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3、容器中所能容纳液体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用量筒和量杯可以准确测量液体的多少。 4、1升=1000毫升或1000毫升=1升。 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如:720÷80=9(被除数和除数的末尾同时去掉相同个数的0,商不变。) 2、试商时,如果把除数看小了,商容易偏大,需要把商调小;如果把除数看大了,商容易偏小,需要把商调大。如果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如果除数接近几十五,也可以把它看作几十五来试商。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就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就是一位数。 5、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 1、连除,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乘除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移多补少”法和“等量代换”法从打印的小卷中找到相应的应用题并复习。 第四单元线和角 1、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能测量长度,可以比较长短;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只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长度,不能比较长短;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测量长度,不能比较长短。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拉直的鞋带像线段;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像射线。 3、画完指定长度的线段之后必须标上长度。 4、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6、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用字母表示角的时候,可以用3个字母,也可以用1个字母。 8、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9、量角器是测量角大小的工具。“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10、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11、测量角的度数时,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

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张铭乾 2011-1-16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回顾 分式 知识要点 1.分式的有关概念 设A 、B 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 B A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B M A B A ??= M B M A B A ÷÷=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bd bc ad d c b a ±=±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 ;;bc ad c d b a d c b a b d ac d c b a =? =÷=? .)(n n n b a b a = 4.零指数)0(10 ≠=a a 5.负整数指数 ).,0(1 为正整数p a a a p p ≠= - 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 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 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验根,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若结果不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1. (-5)0 =_____; 2. 3-2 =________;3. 当x_________时,分式 1x+1 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