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经济学第20章(宏观第9章)

西方经济学第20章(宏观第9章)

西方经济学第20章(宏观第9章)
西方经济学第20章(宏观第9章)

西方经济学第20章(宏观第9章)

一、名词解释

1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国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2 浮动汇率制:是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

3 净出口函数:在宏观经济学中,常将净出口简化的表示为:nx=q-ry-n(EPf/P),此式被称作为净出口函数,式中,q、r和n均为参数。参数r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

4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或升职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账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由于这种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呈英文字母J的形状,故被称为J曲线。

5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6 BP曲线: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模型推导出的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BP曲线,也称为国际收支曲线。它反映了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必备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国际收入函数的图像。

7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所谓内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就是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稳定增长。所谓外部均衡,指开放经济中的国际收支均衡,此时国际数值平衡,既无国际收支顺差,也无国际收支逆差,常用BP曲线表示。

二、问答题

1.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答: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经常账户的顺差或逆差,以及资本账户的顺差或逆差。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nx-F表示,即: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对于国际收支平衡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理解:个人和企业必须为其在国外的购买而支付。如果一个人的花费大于他的收入,他的赤字需要通过出售资产或借款来支持。同理,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经常账户赤字,即在国外的花费比它从国外得到的收入多,那么这一赤字就需要通过向国外出售资产或从国内借款来支持。而这种资产出售或借债意味着该国出现了资本账户盈余。因此,任何经常账户赤字要由相应的资本流入来抵消。当国际收支平衡时,即BP=0,有nx=F。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正,即BP>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顺差,也称国际收支盈余。如果国际收支差额为负,即BP<0,则称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也称国际收支赤字。

2.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1)西方经济学理论是用均衡价格理论来解释汇率是如何决定的。也就是说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2)如果外汇的供求发生变化,则均衡的汇率就会发生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

新的均衡。从一般的意义上说,影响外汇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和外汇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在现实中,经常提到的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进出口、投资或借贷、外汇投机等。

3.推导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乘数的表达式。

答:由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y=c+i+g+x-m

c=a+by

m=m 0+βy

i ,g ,x ,m 0为常数,b 为边际消费倾向,β为边际进口倾向。 有:)(11

0x g i m a b y +++--+=β 进一步可以推导出开放经济下的政府购买乘数为:b dg dy K g -+==

β11。 4.说明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

答:假定国内经济已经实现均衡,但国外经济却处于失衡状态,换句话说,国内经济已处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A ,但A 点却不在BP 曲线上。如图20-1所示:

内部均衡由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A 决定,这时收入为y 1,利率为r 1。但A 点位于BP 曲线的下方,因而存在着外部失衡,更确切地说,存在着国际收支逆差。这意味着,在该时期从在本国经济中购买商品和劳务或购买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外国买主手中获得的外汇量,低于在该时期从外国购买商品和劳务,或在外国获得资产而需要支付的外汇量。换句话说,在该时期,该国通过经常项目交易和资本项目交易,得到的外汇量低于所支出的外汇量,结果引起该国外汇总量的减少,造成外汇的短缺。在浮动汇率制下,这意味着本国货币贬值或汇率提高,伴随着汇率提高,IS 曲线和BP 曲线向右方移动,例如从IS 1和BP 1移动到IS 2和BP 2,如图20-1所示,由于这两种移动,经济的均衡点最终变为B 点,相应的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 2和r 2。在B 点处,存在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简言之,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是通过BP 曲线和IS 曲线的移动来实现的。

5 .说明国际收支曲线(即BP 曲线)的推导过程。

答:国际收支差额为:BP=nx -F (1)

其中nx 为净出口,F 为净资本流出。

当国际收支平衡时,BP=0,即有:nx=F (2)

将净出口函数nx=q -γy+P EP n f

和净资本流出函数)(r r F w -=σ代入(2)中,有:

)(r r P EP n y q w f

-=+-σγ (3) 化简为:σ

σσγq P EP n r y r f w --+= (4) (4) 即为BP 曲线的方程。

6 .汇率变动和净出口变动有哪些相互影响?

答:汇率和净出口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nx = q - γy+P EP n f

其中,q,γ和n 均为参数,参数γ为边际进口倾向。

由①式可知,汇率和净出口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汇率上升,按直接标价法,则本国货币贬值,意味着国外商品相对于国内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这使本国商品的出口变得相对容易,其结果是净出口增加。 同样,根据①式,在其他因素不变时,净出口增加,也对汇率有向上调整的压力。

7.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发经济中有何不同?

答:IS 曲线在封闭经济中的斜率为:βb

--1,其中00。IS 曲线在开放经济中的斜率为:βm

b +--1。

因为βb

--1>βm

b +--1,所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IS 曲线更陡峭一些,使得开放经济

条件下得支出乘数的作用要小一些。

计算题

1.假设美元和中国人民币的汇率为1美元兑换8.30元人民币。试求:

(1)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多少?

(2)售价1245元人民币的一台电视机的美元价格为多少?

(3)售价800美元的一台电脑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解: (1) 用美元表示的人民币汇率是1/8.30=0.12,即1元=0.12美元。

(2) 该电视机的美元价格为1245/8.3=150 (美元)。

(3) 该电脑的人民币价格为800×8.3=6640 (元)。

2.设一国际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1,问当政府支出10单位货币时,对该国进口的影响。

解:在开放经济中,政府支出乘数为:m s K g +=1,根据题意有,3102.01.01=+=g K 政府支出增加10单位时,国民收入增加为:

△Kg y =·△3

10010310=?=

G 该国进口增加:△M=m ·△y 32031002.0=?= 3.设某国宏观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

d Y C 8.028+=

20==o I I

)

10(1.0220

2.02526

0亿美元单位:Y mY M M X X Y

T G G +=+===+===

试求该国的均衡产出与贸易赤字(或盈余)。

解:开放经济下的收入恒等式为:M X G I C Y -+++=

而Y Y O Y T Y Y C d 64.08)2.25(8.028)(8.0288.028+=--+=-+=+=

代入收入恒等式有:Y Y Y 1.022*******.08--++++=

所以Y=156.5

此时,M=2+0.1Y=2+0.1×156.5=17.65

则X-M=20-17.65=2.35,即贸易盈余为23.5亿美元。

4.设一国的经济由下述方程描述:

γ

γ

γ575.0/)

/(1001.050010001625.0/1.020*******.080+=--=-=+-=+=+++=W W P EP P EP Y NX Y P M Y

I Y

C NX

G I C Y

其中G=750,M=600,W P =1。

(1) 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表达式;

(2) 若本国的价格水平P=1,求均衡时的Y,γ,C,I,NX 数值。

解: (1)由Y

Y Y Y NX G I C Y 63.025001605)575.0(1001.05007501.020*******.080+-=+--+++-++=+++=γγγ得:γ2500

160537.0-=Y 则IS 曲线的方程为:Y=4337.84-6756.76γ

由货币市场均衡得:0.1625Y-1000γ=600/P

得LM 曲线得方程为:γ=P Y /61.010625.14

-?-

将LM 的方程代入IS 的方程,有:Y=4337.84-6756.76(P Y /61.010625.14-?-) 得总需求曲线的方程为:Y=2067.64+1932.371/P

(2)若P=1,有 0

650

2600400063.08005

.04000

37.193264.2067===?+===+=NX I C Y γ

5.设一个经济由下述关系描述:

(%)

5*5005005010001000

1000

5000

)

(75.0250==-=-====-+=+++=γγγ

e

NX I T G Y T Y C NX

G I C Y

(1) 求该经济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汇率。

(2) 设G 增加到1250,解出新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汇率的值。

解:(1)由题,消费C=250+0.75(5000-1000)=3250

储蓄S=Y-C=5000-3250=1750

投资I=1000-50×5=750

均衡汇率可以通过下式求出:

5000=3250+750+1000+500-500e

得:e=1

贸易余额:NX=500-500×1=0

(2)由消费C=3250 储蓄S=1750 投资I=750

均衡汇率由下式决定:

5000=3250+750+1250+500-500e

得:e=1.5

贸易余额: NX=500-500×1.5=-250

经典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出口交换比率的改善对一国是有利的,因为()。

A.可以出口更多的商品

B.可以使汇率上升

C.获得进口的成本将下跌

D.在国内生产同样的产品变得更便宜而不用进口

2.估价贸易收益的最好方式是()。

A.通过国际贸易导致的全球产出的增加

B.比较国民生活水平与进口消费的比例

C.比较国民生活水平与出口产品的比例

D.进出口交换比率的影响程度

3.一国某一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

A.价格上升将改善该国的进出口交换比率

B.价格下跌将改善该国的进出口交换比率

C.价格变动对该国的进出口交换比率没有影响

D.价格下跌对国际收支的平衡是有利的

4.汇率自由浮动,在政府不加干预的情况下,若一国国内收入增加将()。A.导致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加而使货币升值

B.该国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而使货币贬值

C.缩减对国内外商品的消费,使国际收支有所改善

D.因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该国货币币值不变

5.政府控制外汇和限制外资流入的目的是()。

A.使本国货币升值B.限制进口消除国际收支逆差C.为发展本国较落后的行业D.以上三项都正确

6.一国的贸易盈余表示该国()。

A.消费超过产出并且净出口盈余B.消费超过产出并且净出口赤字C.消费低于产出并且净出口盈余D.消费低于产出并且净出口赤字7.进口边际倾向的上升,()。

A.将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减小B.使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向上移动

C.将改变国内消费品支出曲线斜率D.使开放经济的乘数增大

8.在利率不变,充分就业和经常项目最初平衡的情况下,一开放经济的国家削减税收将导致()。

A.经常性项目赤字B.国内储蓄的减少

C.资本项目的盈余D.以上都正确

9.其他情况不变,进口增加但国内储蓄不减少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与下列()相同。A.政府支出增加B.税收的增加

C.投资的增加D.政府对国内产品支出的减少

10.假定边际储蓄倾向MPS=0.4,边际进口倾向MPM=0.1,如果出口增加30亿元,则国内收入将增加()。

A.75亿元B.45亿元

C.15亿元D.60亿元

E. 以上数据均不正确

11.X-M曲线斜率为负是因为()。

A.收入增加时进口会减少B.收入增加时出口会减少

C.收入增加时出口不变而进口减少D.收入增加时出口不变而进口增加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2.包含引致投资的IS曲线斜率为负因为()。

A.储蓄比投资增加得快

B.收入变动时储蓄和投资的变动方向相同

C.储蓄比投资增加得慢

D.只有减少进口,增加投资,才能增加国民收入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3.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A.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B.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改善外贸情况D.恶化外贸情况

E.使进口、出口都增加,但进口的增加少于出口的增加

14.如果自发进口为600亿元,MPM=0.1,MPS=0.2,边际税率t=0.1,总收入为4500亿元,总进口为()。

A.450亿元B.1050亿元C.1350亿元D.1500亿元

15.假定MPC=0.55,MPI=0.14,MPT=0.2,MPM=0.05,开放经济中的有效外贸乘数的数值为()。

A.1.5 B.2.0 C.2.5 D.3.0

16.假定MPC=0.55,边际税率t=0.2,MPI=0.14,MPM=0.08,自发消费为1380亿元,自发投资为1000亿元,政府购买为2200亿元,出口为1000亿元,自发进口为470亿元,均衡收入为()亿元。

A.8000 B.9000 C.10000 D.11000 E.12000

17.如果其他国家的物价上升得比美国快,那么().

A.美元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会增强

B.外国货币将相对于美元升职

C.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恶化

D.美国将能通过使用限制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抵消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8.“黄金输出点”机制正常起作用时()。

A.汇率是稳定的

B.汇率是波动的,其变动幅度恰好等于黄金输出的运费加保险费

C.汇率是波动的,其变动幅度与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波动幅度相等

D.汇率是波动的,其变化幅度大于“有管理的浮动”体系下的波动幅度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9.在开放经济中IS曲线反映了利率和实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所以()

A.投资等于储蓄

B.政府支出减税收加出口减进口加投资减储蓄等于零

C.投资加税收等于储蓄加政府支出

D.投资加税收加进口等于储蓄加政府支出加出口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0.世界实际收入提高将使下列()右移。

A.仅使IS曲线 B.仅使BP曲线 C.仅使LM曲线

D.使全部三条曲线

E.以上说服均不准确

21.在固定汇率、固定价格水平、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完全的资本流动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将()。

A.提高利率B.提高国内信用C.提高货币供给

D.产生一个国际收入逆差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2.在外汇市场中,下列各方中,()是英镑的供给者。

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B.到英国旅游的美国人

C.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D.把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

23.如果法郎和美元的交换比率从5:1变为4:1,则()。

A.法郎的汇率由20美分上升到25美分,美元升值

B.法郎的汇率由20美分上升到25美分,美元贬值

C.法郎的汇率由25美分下降到20美分,美元升值

D.法郎的汇率由25美分下降到20美分,美元贬值

24.一家日本厂商向美国出口商品,并把所得到的10万美元的收入存入美国的银行,这样,应该在日本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作()的反映。

A.经常帐户、资本帐户的借方同记入10万美元

B.经常帐户、资本帐户的贷方同记入10万美元

C.经常帐户的借方记入10万美元,资本帐户的贷方记入10万美元

D.经常帐户的贷方记入10万美元,资本帐户的借方记入10万美元

25.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最好的关税税率应为()。

A.能使国内、外的同类商品价格相等。B.不至于引起国外的贸易报复

C.使国际收支达到平衡。D.应该为零

26.如果一国经济起先处于内外均衡状况,如果出口额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能出现的是下列()情况。

A.出现过度需求,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B.本国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提高同类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口持续增长

C.促进新的生产能力的形成,供给将增加,从而提高总产出水平

D.进口会随之增加,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27.仅仅运用紧缩政策就能实现在均衡与外在均衡的情况是()。

A.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赤字B.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盈余

C.国内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盈余D.国内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赤字

到第四年时,该国是()。

A.净债权国和债权国B.净债权国和债务国

C.净债务国和债权国D.净债务国和债务国

29.假设在某个国家,政府购买为4000亿元,税收(减转移支付)为3000亿元,储蓄为3000亿元,投资为2500亿元。则该国()。

A.有政府预算盈余和私人部门盈余 B.有政府预算盈余和私人部门赤字

C.有政府预算赤字和私人部门盈余 C.有政府预算赤字和私人部门赤字

30.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国通货的汇率上升,该国中央银行应()。

A.增加用自己通货表示的资产的供给。

B.减少用自己通货表示的资产的供给。

C.增加用自己通货表示的资产的需求。

D.什么也不做。

31.在浮动汇率制下,美元资产的供给曲线是()。

A.垂线 B.水平线 C.向右上方倾斜 D.向右下方倾斜。

32.在浮动汇率制下,美国政府的预算赤字将引起美元的汇率()。

A.下降,美元资产持有量减少。B.下降,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

C.上升,美元资产持有量减少 D.上升,美元资产持有量增加

33.若开始时美元与日元的汇率是120日元/美元。根据购买力平价()。

A.如果非贸易物品的价格在美国上升10%,在日本不变,汇率将变为每美元兑108日元左右。

B.如果非贸易物品的价格在美国上升10%,在日本不变,汇率将变为每美元兑132日元左右。

C.如果贸易物品的价格在美国上升10%,在日本不变,汇率将变为每美元兑108日元左右。D.如果贸易物品的价格在美国上升10%,在日本不变,汇率将变为每美元兑132日元左右。34.美国的工资率较高,但它在国际贸易中很多商品都不需要借助关税壁垒来抵御那些来自劳动廉价国家的竞争,这是因为()。

A.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抵消了高工资率的影响

B.美国的消费者偏好于本国产品

C.美国的出口大于进口。

D.国外市场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更大。

35.与封闭经济相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的作用将()。

A.更大,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增大

B.更小,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使支出乘数变小

C.不变,因为总需求方加入净出口后对支出乘数并没有影响。

D.不能确定。

二.计算题

1.某国的贸易经常收支Z的函数关系式为:

Z=150—0.2Y+0.8eP*/P,其中,Y为收入水平、e为汇率水平、P*/P为本国价格对外国价格

的相对水平。已知均衡收入水平为1500、消费函数为C=100+0.7Y,投资为350。在不考虑政府部门的情况下,分别求:(1)P*/P=2时的汇率及贸易收支Z。(2)P*/p=1时的汇率及贸易收支Z。

2.(1)在A国以4元可买到商品,在美国可以2美元买到,此时A国货币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多少?

(2)假设10年前1美元兑A国货币的汇率为2.3(这是以购买力平价确定的),经过10年A国的物价上升12%、美国物价上升60%。现在购买力平价汇率为多少?

(3)假设现时汇率为1:1,A国和美国的年利率分别为2%、6%,求3个月后的汇率。3.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为:

Y=C+I+X—M C=0.65Y+65 I= —50 r+120 X=100 M=0.15Y

其中r为利率水平。

(1)求均衡产出Y与利率r的关系式

(2)求出口增加△X=30时的产出增加△Y和进口增加△M。

(3)求利率r由10%下降为5%的贸易收支变化。

4。A国对某外国汇率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其经济模型为:

Y=C+I+G+Z

C=150+0.6Y

I=100—5r

G=200

Z=175—0.2Y+0.5eP*/P(贸易收支函数)

r=r*=5(资本完全自由流动)

Ms/P=0.9Y—2r

Ms=980

(1)求两市场均衡的产出水平Y、汇率e、贸易收支Z(P*=P=1)。

(2)求货币供给增加90时新的均衡值

(3)求本国价格上升为P=1.25(P*=1、Ms/P=980不变)时的均衡产出Y、汇率e、贸易收支Z。

5.假如今天1美元可兑换120日元。假定在未来的一年中美国和日本的GDP增长率分别为4%和1%,而美国和日本的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分别为6%和7%。如果两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均不变,而且购买力平价理论成立,则明年的今天1美元应可兑换多少日元?

习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5.B

6.C

7.A

8.D

9.D 10.D 11.D 12.A 13.D 14.B 15.B 16.C 17.A 18.E 19.B 20.E 21.B 22.A 23.B 24.D 25.D 26.A 27.A 28.B 29.C 30.D 31.A 32.B 33.C 34.A 35.B

2.计算题

1:解:均衡收入水平应满足:Y=C+I+Z ①亦即:Y=100+0.7Y+350+(150×O.2Y)+0.8eP*/P

由此整理得,汇率水平为: e=(0.5Y—600)/0.8×(P*/P) ②

由②式即可求得P*/P在不同值时的汇率e。

(1)当P*/P=2时, e=(0.5Y—600P*)/0.8 ×(P*/P) =(0.5×1500—600) / (0.8×

2)=93.75

此时贸易收支Z为:

Z=150—0.2Y+0.8eP*/P

=150—0.2×1500+0.8×93.75×2=0(收支均衡)

(2)当P*/P=1时, e=(0.5Y—600)/0.8×(P*/P)=(0.5×1500—600) / (0.8×1)=187.5 此时,贸易收支Z为:

Z=150—0.2Y+0.8eP*/P

=150—0.2×1500+0.8×187.5×1

=0(收支均衡)

2:解: (1)购买力平价汇率计算公式为:

e=PH/PF=某国国内价格水平/对比国国内价格水平

本题A国货币兑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为: e=PH/PF=4/2.5=1.6

由购买力平价汇率公式e=PH/PF,可得汇率的变化率:

△e/e=△(PH/△PH)—PF/PF

本题的汇率变化即为:

△e/e=0.12—0.6= —0.48

所以,现时的汇率应为:

e=(1+△e/e)e0=(1—0.48)×2.3=1.196

(3) 3个月后,A国1单位货币的实际值为:

PH=1×(1+3/12×2%)=1.005

而3个月后美元1单位的实际值为:

PF=1×(1+3/12×6%)=1.015

所以,3个月后的汇率为:

e=PH/PF=1.005/1.015=0.99

3.解:(1)将C、I、X、M各式代入产出均衡方程,得:

Y=C+I+X—M

=0.65Y+65+(—50r+120)+(100—0.15Y)

整理后得:Y与r的关系式为:Y=570—100r。

(2)外贸乘数为:k=1/(1—c+m)

由本题的消费函数、进口函数为:

C=0.65

m=0.15

所以,外贸乘数为: k=1/(1—0.65+0.15)=2

所以, △X=30时的效果: △Y=1/(1—c+m)×△X=2×30=60

出口增加的进口效果为: △M=m/(1—c+m)×△X=9

(3)由(1)式得: r=10%时的均衡产出和贸易收支为:

Y=570—100r=570—100×0.1=560

X—M=100—0.15r=100—0.15×560=16

而r=5%时的均衡产出和贸易收支为:

Y=570—100r=565

X—M=100—0.15r=100—0.15×565=15.25

贸易收支盈余略有减少.

4:解: (1)产品市场方程(IS)为:

Y=C+I+G+Z+150+0.6Y+100—5r+200+175—0.2Y+0.5e

整理后为: 0.6Y=625—5r+0.5e ①

货币市场均衡方程(LM)为: Ms/P=0.9Y—2r=980 ②

全面均衡包括IS、LM及国际资本市场均衡三个方程:

0.6Y=625-5r+0.5e

0.9Y-2r=980

r=r* =5

解方程组,得: Y=1100 e=120

此时的贸易收支Z为:

Z=175-0.2Y+0.5e=175-0.2×1000+0.5×120=15

(2)货币供给Ms增加90时,LM方程为:

980+90=1070=0.9Y-2r

此时,全面均衡的方程包括:

0.6Y=625-5r+0.5e

0.9Y-2r=1070

r=r*=5

解方程组,得:

Y=1200 e=240

此时的贸易收支为:

Z=175-0.2Y+0.5e=175-0.2×1200+0.5×240=55

(3)当P=1.25时,IS方程为:

Y=C+I+G+Z

=Y=C+I+G+Z+150+0.6Y+100-5r+200+175-0.2Y+0.5e/1.25 整理后为: 0.6Y=625-5r+0.4e

此时的LM方程为: Ms/P=0.9Y-2r=980

整理后为: 0.9Y-2r=980

全面均衡的方程包含:

0.6Y=625-5r+0.4e

0.9Y-2r=1070

r=r*=5

解此方程组得:

Y=1100 e=150

此时的贸易收支为:

Z=175-0.2Y+0.5e/1.25=175-0.2×1100+0.5×150/1.25=15 5. 解:根据货币分析法决定的汇率: R=MS/MZ×(P*·Y*)/(P·Y)

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

R=(1+7%)/(1+6%)·120/1·(1+4%)/(1+1%)=124.7

所以,明年的今天1美元应兑换124.7日元。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一、概念题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答:国民收入核算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字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统计和会计的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定量描述,为经济分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制订经济政策或计划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国民经济核算一词最早出现于1941年。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在荷兰《经济学家》杂志1941年7月号和11月号上,先后发表两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一词。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3.存量与流量(stocks and flows)答:存量与流量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记录经济信息的两种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时点上测算的量,如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或持有的资产和负债数量。存量具有时点的基本特征。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价值的产生、转换、交换、转移或消失,它涉及机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章开放的经济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1)净出口 净出口也称贸易余额,一般用NX表示,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 IM -)就是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 改写为:() =-++ NX Y C I G 这个式子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正的;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负的。 (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也称国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反映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 根据储蓄和投资重写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导出: =+++ Y C I G NX --=+ Y C G I NX ()() --+-=+ Y C T T G I NX -= S I NX (3)结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S I NX -表示资本净流出,NX表示净出口,表明 -=,式中S I 国外净投资总等于贸易余额,即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假设 ①资本完全流动; ②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即* =; r r ③经济的产出由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固定,(), ==; Y Y F K L ④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 =-; C C Y T -正相关,消费函数为() Y T

曼昆宏观经济经济学第九版英文原版答案9

Answers to Textbook Questions and Problems CHAPTER 9 Economic Growth II: Technology, Empirics, and Policy Questions for Review 1. In the Solow model, we find that onl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affect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growth in income per worker. Growth in the capital stock (through high saving) has no effect on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of income per worker; neither does population growth. Bu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lead to sustained growth. 2. In the steady state, output per person in the Solow model grows at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g. Capital per person also grows at rate g. Note that this implies that output and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are constant in steady state. In the U.S. data, output and capital per worker have both grown at about 2 percent per year for the past half-century. 3. To decide whether an economy has more or less capital than the Golden Rule, we need to compar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net of depreciation (MPK –δ)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output (n + g). The growth rate of GDP is readily available. Estimating the net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requires a little more work but, as shown in the text, can be backed out of available data on the capital stock relative to GDP, the total amount o f depreciation relative to GDP, and capital’s share in GDP. 4. Economic policy can influence the saving rate by either increasing public saving or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stimulate private saving. Public saving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vernment revenue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If spending exceeds revenue, the government runs a budget deficit, which is negative saving. Policies that decrease the deficit (such as reductions in government purchases or increases in taxes) increase public saving, whereas policies that increase the deficit decrease saving. A variety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ffect private saving. The decision by a household to save may depend on the rate of return; the greater the return to saving, the more attractive saving becomes. Tax incentives such as tax-exempt retirement accounts for individuals and investment tax credits for corporations increase the rate of return and encourage private saving. 5. The legal system is an example of an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ies that might explain differences in income per person. Countries that have adopted the English style common law system tend to have better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this leads to more rapid growth because it is easier for businesses to obtain financ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is also important. Countries with more government corruption tend to have lower levels of income per person. 6. Endogenous growth theories attempt to explain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explaining the decisions that determine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y contrast, the Solow model simply took this rate as exogenous. In the Solow model, the saving rate affects growth temporarily, but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eventually force the economy to approach a steady state in which growth depends only on ex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contrast, man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in essence assume that there are constant (rather than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interpreted to include knowledge. Hence, changes in the saving rate can lead to persistent growth.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1. a. In the Solow model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y is defined as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and k is defined as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is defined as L E (or LE), where L is the number of workers, and E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each worker. To find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y, divide total output by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目录: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书名: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四版 编组:教育部高教司 主编:高鸿业 版次:1996.02第1版,2007.03第4版 印次:2008.03第7次印刷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2.2 国内生产总值 12.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12.4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2.5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司 12.6 名义GDP和实际GDP 12.7 结束语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3.1 均衡产出 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3.3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3.4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及变动13.5 乘数论 13.6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13.7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13.8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13.9 结束语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4.1 投资的决定 14.2 IS曲线 14.3 利率的决定 14.5 LM曲线 14.6 IS-LM分析 14.7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14.8 结束语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5.2 财政政策效果 15.3 货币政策效果 15.4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5.5 结束语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6.1 经济政策目标 16.2 财政政策 16.3 货币政策 16.4 资本证券市场 16.5 金融衍生品市场 16.6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16.7 结束语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7.1 总需求模型 17.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7.3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17.4 古典总供给曲线 17.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7.6 常规总供给曲线 17.7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7.8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17.9 结束语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8.1 失业的描述 18.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8.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18.4 通货膨胀的描述 18.5 通货膨胀的原因 18.6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8.7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8.8 结束语 第十九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19.1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9.2 国际贸易组织 19.3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19.4 有关倾销的基本知识 19.5 政府调节国际经济往来的措施 19.6 结束语 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 20.1 汇率和对外贸易 20.2 国际收支的平衡 20.3 IS—LM—BP模型 20.4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20.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学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 一、判断对错题 *1、利息率效应是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之一。()*2、财富效应表明通货膨胀使拥有金融资产的公众感觉变得更富有了,因而他们会把当前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用于花费支出。()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短期AS曲线是水平的。()*4、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上升而导致财富的增加会引起经济沿着现存的总需求曲线移动()*5、与微观经济学一样,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价格上升时,消费者选择更便宜商品进行替代消费。() 6、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又可以称作非充分就业部分。() 7、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部分称为生产能力充分使用阶段。() 8、在确定某一条特定的总需求曲线的位置时假定真实货币存量是固定的。() 9、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运行时,意味着经济中将不存在失业。() 10、自然失业率就是当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时,因为正常劳动力市场的摩擦而造成的失业率。 ()11、总需求曲线代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12、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和就业具有正的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 13、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产出和就业具有正的效应,在长期内没有任何效应。() 14、供给学派经济学主张通过降低税率将使总供给获得极大的增长。() 15、在特别长的时期里,产量基本由总供给决定,而价格由相对于总供给变动的总需求变动决定。()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需求曲线() A.在充分就业时为垂直的直线 B.如果经济中存在较高的失业,则为水平的直线 C.由于利息率效应、财富效应和进出口效应的作用而具有负斜率 D.由于生产成本随着实际总产出的增加而递减,所以具有负斜率 *2、利息率效应表明() A.货币供给减少会使利息率上升并使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 B.价格水平上升将增加货币需求,从而提高利息率,使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 C.价格水平上升将增加货币需求,从而降低利息率,使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 D.价格水平上升将减少货币需求,从而降低利息率,使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 *3、财富效应表明 ( ) A.价格水平上升将增加货币需求,从而提高利息率,使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 B.价格水平下降将使许多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从而减少支出 C.价格水平下降将使许多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从而增加支出 D.价格水平上升将使许多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从而减少支出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就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5.什么就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就是货币乘数,它就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就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综述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5.什么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是货币乘数,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总需求 总供给 总需求函数 总供给函数 需求约束均衡 供给约束均 衡价格效应 产出效应 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 IS — LM 模型中,有价格 P 自由变动,即可得 到总需求曲线? 3 ?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 4 ?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 IS-LM 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用AD-AS 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 ?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1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 AD-AS 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 YS=2000+P 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 (4) 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 (1) 的结果相 比较。 (5) 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14. 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 C=200+0.75Y ,投资函数 为l=200-25r ,货币需求 函数为L=Y-100r ,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 设总供给函数为 Y (S )=2000+P ,总需求函数为 Y (D )=400-P ,求 ( 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 会发生什么变化? (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 ) 1.名词解释 (1)总需求 :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 产总值的需求。 (2)总供给 : 指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 1 )求供求均衡点; (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比 较。 (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比 较。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 (1) 的结果相 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 (1) 的结果相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第九章word精品

第九单元 1、 衡量一国开放程度高低的标准是( ) A 、进口与GDP 的比率; E 、出口与GDP 的比率; C 、净出口与GDP 的 比率; D 、以上均正确。 2、 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是( ) A 、资本性转移; E 、间接投资; C 、服务; D 、证券投资。 3、属于国际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是( ) A 、货物; E 、服务; C 、收入; D 、证券投资。 4、 一般地说,国内投资增加将( ) A 、减少向其他国家的进口; E 、增加出口而进口保持不变; C 、改善外贸收 支; D 、恶化外贸收支。 5、 从均衡出发,出口增加将( ) A 、减少外贸差额; E 、使储蓄超过国内投资; C 、使投资超过储蓄; D 、降低均 衡收入水平。 6、 美元升值将会( ) A 、增加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E 、减轻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 C 、增加日本的 通货膨胀压力; D 、以上说法全部正确。 7、下列哪种情况有利于本国产品出口( ) A 、外汇汇率下降; C 、外国发生通货膨胀; E 、本国发生通货膨胀; D 、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 8、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 A 、IS 曲线向右移动; E 、IS 曲线向左移动; 动; D 、LM 曲线向左移动。 9、当本国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 ) A 、本国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其他国家收入 增加; D 、以上都正确。 10、如果一国内部实现均衡,国际收支有顺差,这时适宜采取( ) A 、紧缩性财 政政策; E 、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D 、松财政 紧货币政策。 11、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失业、国际收支有逆差的状况,这时适宜采取( 张性财政政策; E 、扩张性货币政策; C 、紧财政松货币政策; 松财政紧货币政策。 12、在开放经济条件中,下列( )项不是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 A 、国际收 C 、LM 曲线向右移 E 、资本内流; C 、与本国有贸易关系的 A 、扩 D 、

2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200628212531)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 (一)选择题 单选题 1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 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 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C 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 D 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 3?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 移。 A价格水平下降B政府支岀减少 C税收减少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 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 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 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 B 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 C 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 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 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B 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 C 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岀 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 多选题(从给岀的选项中选岀2-4个正确答案) 7 ?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 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 C均衡利率水平上升,投资需求下降 D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需求上升 8发生()变化时,总需求曲线随之变得更陡峭。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 (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 解答: (1)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1100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1100元的贷款本息,剩余1000元用于第二期消费。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 1000+1000(1+r)=2100 r=10% (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如图20—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000元。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图20—1 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0—2所示。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Y Y 第三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选择题 1.生产函数是一个数学法则,它( C ) A .将要素价格和所需的要素投入量联系起来。 B .将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和要素价格联系起来。 C .将生产要素和产出量联系起来。 D .总是规模不变。 2.在一个给定的生产函数中,保持不变的变量是( D ) A .劳动投入。 B .产出数量。 C .资本投入。 D .生产技术。 3.一个经济体的总收入等于( B ) A .工人们挣得的总收入。 B .总产出。 C .生产者获得的利润。 D .资本所有者所收的总租金。 4.一个竞争性企业接受( C ) A .产出价格一定,投入价格不一定。 B .投入价格一定,产出价格不一定。 C .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一定。 D .投入和产出价格都不一定。 5.利润等于( A ) A .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B .产出价格减去投入价格。 C .一个企业每年向其股东支付的股息。 D .企业经理人挣得的股息。 6.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规模收益不变( A ) A .所有投入要素数量翻倍时,产出也翻倍。 B .长期中产出保持不变。 C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D .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量不变。 7.劳动边际产量递减的生产函数是( A ) A . B . Y F Y (K,L) F (K,L) 0 L 0 L C . D . F (K,L) F (K,L) 0 L 0 L

8.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将持续雇用劳动力,直到(B) A.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 B.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C.边际收益等于零。 D.实际工资等于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资本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出价格。B.企业多租用一单位的劳动获得的额外收益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工资。 C.一个完全竞争性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就是MPL曲线。 D.规模收益不变和利润最大化两者的结合意味着经济利润为零。 10.如果生产要素按其边际产量支付报酬,而且满足下列哪项时,根据欧拉定理,所有要素的支付总和等于总产出(A) A.生产函数的规模收益不变。 B.生产函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C.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相等。 D.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11.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C) A.你购买了100股苹果电脑集团的股票。 B.你购买了一台苹果Macintosh电脑帮助孩子们做作业。 C.苹果电脑集团建立新工厂来制造电脑。 D.你吃了个苹果。 12.下列哪项交易在国民收入帐户中被视为投资(D) A.你买了1000美元的美国国债。 B.木匠理查德给自己建造了个小木屋。 C.现代艺术博物馆花2000万美元买了一幅毕加索的画。 D.你家买了一所新盖好的房子。 13.贷款利率取决于(D) A.贷款期限。B.贷款的风险。 C.贷款的税收待遇。D.以上全部。 14.有关国民储蓄,错误的是(A) A.国民储蓄是银行的存款总量。 B.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的总和。 C.国民储蓄反映了消费者和政府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所剩下的产出。 D.在均衡利率处,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15.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政府购买增加将导致下列哪项的增加(C) A.国民储蓄。B.公共储蓄。 C.均衡利率。C.私人储蓄。 16.如果总产出固定,国民储蓄和利率无关,税收增加将(D) A.使垂直储蓄曲线向左移动。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降低均衡利率,增加投资。 17.如果国民储蓄和利率正相关,一项增加投资需求的科技进步将(C) A.对国民储蓄总量没有影响。 B.使投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精编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政治经济学-第20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综合选择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A.生活改善 B.物价稳定 C.国际收支平衡 D.协调发展 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 A.相对性 B.绝对性 C.暂时性 D.永久性 3.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 A.国家预算 B.国家税收 C.国家信用 D.财政补贴 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企业 B.市场C银行 D.政府 5.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 A.只采用经济手段 B.只采用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D. 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 6.计划调控中的计划 A.是指导性计划 B.是指令性计划 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D.以指令性计划为主 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 A.利率手段 B.法定准备金率手段 C.贴现手段 D.公开市场业务 8.下列属于生产性补贴的是 A.水电补贴 B.房租补贴 C.投资补贴 D.交通补贴 二、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调控 2. 国际收支平衡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4.社会总供给 5.社会总需求 6. 利率 7. 贴现 8. 存款准备金 9. 公开市场业务 10. 国家预算 11.国家税收 12.货币政策 13.国家信用 14.财政补贴 15. 产业政策 16. 经济法规 17. 计划经济 18. 行政手段

三、分析判断 1.加强宏观调控与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弛。 2.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4.计划调控应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供需的平衡。 四、问题解答 1.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选择,为什么还要国家调控? 2.联系实际谈谈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必要性和途径。 3.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有什么异同点? 4.阐述我国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第20章) 一、综合选择 1.ABCD 2.AC 3.ABCD 4.D 5.C 6.C 7.ABCD 8.C 二、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2.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外汇收入和支付的平衡。 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 5.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的总和。 6.利率是指资金的价格,可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 7.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的一种短期放款形式。银行按照市场利息率扣除从贴现之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把票面金额以现金支付给持票人;期票到期时,银行用票据向最初发票的债务人或者背书人兑现现金。 8.存款准备金是指专业银行或金融组织把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法律的规定,以一定的比例存入中央银行的部分。 9.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10.国家预算是指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明确规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来源、形式和财政支出的方向与数量,以及各项收支的内部比例关系。 11.国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功能,凭借其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