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南省光山二高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突破精选题

河南省光山二高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突破精选题

河南省光山二高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突破精选题
河南省光山二高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考点突破精选题

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2.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苯和浓溴水用铁做催化剂制溴苯

B、将苯与浓硝酸混合共热制硝基苯

C、甲烷与氯气光照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

D、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得到1,2—二溴乙烷

3.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存在氯离子

B.向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存在铜离子

C.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存在硫酸根离子

D.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无色气体,说明该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

4.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C.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D.测了酸后的温度计要用水清洗后再测碱的温度

5.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铝粉与氧化铁混合加热进行铝热反应。

B.将蔗糖溶于水,加热几分钟后再加入少量新制的Cu(OH)2就可实现将蔗糖水解,并用新制的Cu(OH)2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

C.只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就能鉴别乙烷与乙烯

D.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

6.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在液体中

C.蒸馏中,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7.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8.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耗大是该方法的一大缺点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10.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1.下述实验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

13.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

14.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滴加稀NaOH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 4+

B .向Ca(ClO)2溶液通入CO 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 .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该气体为Cl 2

D .实验室可用上图所示装置制取饱和氨水 15.下列实验装置设计不恰当的是

17.关于下列各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装置①可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B .装置②可用于模拟海水蒸馏

C .装置③可用于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D .装置④为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定容操作

18.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能放出氯气,现按右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玻璃管内分别装有滴有少量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 )

19

接触室中的反应,并测定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知C中的浓硫酸含溶质m mol,

假设气体进入C和D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装置内空气中的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0.5 mol SO2被O2氧化成气态SO3,放出49.15kJ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且加入药品后,开始进行实验,此时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

(3)实验时A中氧气导冒出的气泡与二氧化硫导管冒出的气泡速率相近,其目的是

;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装置D中盛放的溶液中足量的(选填字母)。

a.BaCl2溶液b.NaOH溶液c.NaHSO3饱和溶液

(4)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后,为使残留在装置中的SO2、SO3被充分吸收,操作方法是。

(5)实验结束后,稀释装置C中的溶液,并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得到的沉淀质量为wg。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a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用含字母的代数表示,结果可不化简)。

20.绿矾晶体(FeSO4·7H2O,M=278g/mol)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实验

室利用硫酸厂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及少量FeS、SiO2),制备绿矾的过程如下:

试回答:

(1)操作I为(填写操作名称)。

(2)试剂Y与溶液X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操作III的顺序依次为:、冷却结晶、过滤、、干燥。(4)某同学用酸性KMnO4溶液测定绿矾产品中Fe2+含量:

a.称取11.5g绿矾产品,溶解,配制成1000mL溶液;

b.量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c.用硫酸酸化的0.01000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①步骤a配制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②该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最合理的是 (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③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KMnO4溶液液面,其它操作均正确,则使测定结果(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⑤计算上述样品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

21.燃烧法是测定有机物化学式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在完全燃烧0.1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增重10.8g,浓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2g。

求:(1)该烃的分子式

(2)该烃可能的结构简式。

22.BaCl2·x H2O中结晶水数目可通过重量法来确定:

①称取1.222g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溶解,边搅拌边滴加稀硫酸到沉淀完全,静置;

②过滤并洗涤沉淀;

③将盛有沉淀的滤纸包烘干并中温灼烧;转入高温炉中,反复灼烧到恒重,称得沉淀质量为1.165g。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操作②中,需要先后用稀硫酸和洗涤沉淀;检验沉淀中氯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2)计算BaCl2·x H2O中的x=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操作③中,如果空气不充足和温度过高,可能会有部分沉淀被滤纸中的碳还原为BaS,这使x的测定结果(填“偏低”、“偏高”或“不变”)。

23.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

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⑸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 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

Cu2+ + H2Y2-= CuY2- + 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参考答案

1.B

【解析】略

2.D

【解析】苯和液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生成溴苯,A不正确。制取硝基苯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B不正确。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生成物有5种,不可能得到纯净的一氯乙烷,不正确。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答案选D。

3.B

【解析】略

4.C

【解析】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酸碱混合时应尽量快速、烧杯间填泡沫等措施,故答案为C

5.AC

【解析】

6.B

【解析】

7.C

【解析】

试题分析:A、碘易溶于酒精中,所以碘与酒精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的盐酸时,氢氧化钠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盛放,错误;C、挤压胶头滴管内的水,若HCl易溶于水,则烧瓶内的压强减小,烧瓶内的气球会膨胀,所以可以用此实验验证HCl的溶解性,正确;D、该装置中,碳酸氢钠被直接加热,所以受热的温度高于碳酸钠,所以碳酸氢钠分解而碳酸钠不分解,不能说明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对实验操作的判断

8.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能构成闭合回路,错误。B.升高温度,化学平衡2NO2N2O4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可以证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知识;C.铁钉插入食盐水中,由于溶液显中性,所以发生的是吸氧腐蚀不是析氢腐蚀,错误。D.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Cl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Ag++Cl-=AgCl↓,然后向该含有沉淀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Na2S溶液,会发生反应:AgCl+S2-=AgS↓+Cl-,若加入的试剂不足量,则会与过量的Ag+发生反应,不能证明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装置及实验目的的关系的知识。

9.AD

【解析】由题可知基本过程中有两个反应: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②碳酸钙的高温分解。A选项正确,循环利用的应该有CaO和NaOH 两种物质,B选项错误;“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操作应该是过滤,C选项错误;D选项中甲醇工业上可用CO2制备。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依据图中的操作,通入氯气会先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然后再氧化亚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大于二价铁离子,说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比碘单质

强,可以比较氯气和Fe3+,氯气和I2的氧化性,故A能达到目的;B、装置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由于氢氧化亚铁很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看不到白色沉淀的生成,所以必须先排净试管内的空气,在使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装置中盛硫酸的试管中导气管为伸入溶液,硫酸亚铁无法压入后面的试管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故B不能达到目的;C、铁生锈要有空气和一定的湿度才行,在水里和盐溶液里面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以外,还有加速铁生锈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存在会大大加快生锈的速度,含量越高就越快,这也是在盐水里面生锈最快的原因.食盐水是电解质,电解质加速铁生锈的速度,根据右面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可证明铁生锈空气参与反应,故C能达到目的;D、检查装置气密性可以采取“注水法”:首先关闭排气导管,从顶部漏斗口注水,当漏斗下端被水封闭后再注水,水面不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好;如果水面下降,表明装置气密性差,故D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比较,氢氧化与亚铁的制备,铁的腐蚀原因,装置气密性检查。

11.D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的本质是铁离子和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氰化铁,氯化钾的浓度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错误,不选A;B、碘盐中的碘不是碘单质,错误,不选B;C、高锰酸钾能氧化碳碳双键,错误,不选C;D、由于影响反应速率的其它因素相同,而催化剂不同,正确,选D。

考点:影响平衡的因素,碘盐的成分,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把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由于SO2与水反应产生了H2SO3,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变为红色。这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错误。B. 把少量的溴水滴入到FeCl2溶液中发生反应:2Fe2++Br2=Fe3++2Br-.,把少量的溴水滴入到NaI溶液中发生反应2I-+Br2=I2+2Br-。当再分别滴加CCl4时,由于卤素单质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而水与四氯化碳又互不相溶。所以振荡并静止后,原来NaI溶液的下层为红色,而原来FeCl2的下层认为无色。这只能证明还原性Fe2+>Br-,I->Br-。至于Fe2+和I-的还原性那个更强,则不能说明。错误。C.某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该气体为CO2,但能产生CO2气体的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碳酸氢盐。因此判断错误。D.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产生了更多的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红棕色加深。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的知识。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可能正好中和,也可能酸过量,因为酸不能使酚酞变色,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故A错误;判断海水和蒸馏水:进行蒸发结晶,液体消失,无残留物,说明为该液体为蒸馏水,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B正确;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实验的“目的-

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C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故D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

14.B

【解析】

试题分析:A、在常温下,稀NaOH溶液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NH4+,B、向Ca(ClO)2溶液通入CO2,反应生成HClO和碳酸钙,则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HClO具有漂白性,红色褪去,故B正确;C、光照氯水有气泡冒出,HClO分解生成O2,所以该气体为O2,故C错误;D、直接通过导管把NH3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基本操作。

15.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金属钾燃烧应在坩埚中操作,故A项错误;B、C、D项均正确,C项利用铁粉与水蒸汽高温反应产生氢气进入肥皂液,产生氢气的泡泡;D项利用热水、冷水改变反应体系温度,造成两容器颜色发生变化,故可探究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本题选A。

考点:化学实验装置考查。

16.B

【解析】

试题分析:A、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氯化铁与沸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B正确;

C、只要溶液中钡离子浓度与碳酸根离子浓度之积大于碳酸钡的溶度积常数即可形成碳酸钡沉淀,与硫酸钡的溶度积常数大小并无之间关系,C错误;

D、浓盐酸易挥发,因此生成的CO2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苯酚钠也反应生成苯酚,因此不能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7.C

【解析】

试题分析:A. 制备乙酸乙酯时,导气管应该在盛有Na2CO3溶液的液面以上,错误;B. 海水蒸馏时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暴沸,错误;C. 碳酸氢钠是固体物质,探究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时,为了防止水回流,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错误;D.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定容操作时要平视,使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装置④可以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定容操作,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8.B

【解析】

19.(16分)

(1)(2分)

(2)(2分)给催化剂加热 (3)(各2分)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吸收SO 3;b (4)(2分)继续通入氧气一段时间

(5)(4分)%10064

)233(233?+--a m w m w

【解析】

20.(1)过滤(1分) (2)Fe+2Fe 3+=3Fe 2+ (1分) Fe+2H +=Fe 2+

+H 2↑(1分) (3)蒸发浓缩(1分)、洗涤(1分) (4)①1000mL 容量瓶 (1分)②b (1分)

③5Fe 2++MnO 4-+8H +=5Fe 3++Mn 2+

+4H 2O (2分)

④滴加最后一滴KMnO 4溶液时,溶液变成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再褪色(2分)偏低(2分) ⑤ 96.7%(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烧渣中含有与稀硫酸以及氧气不反应的二氧化硅,所以操作I 是过滤。 (2)由于滤液中含有铁离子以及过量的稀硫酸。而最终制备的是绿矾,所以需要将溶液中

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因此试剂Y 是铁粉,所以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 3+

=3Fe 2+、Fe+2H +=Fe 2+

+H 2↑。

(3)操作Ⅲ的目的是得到绿矾晶体,所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然后干燥即可。

(4)①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主要仪器是容量瓶,所以步骤a 配制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1000ml 容量瓶。

②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酸性,因此应该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答案选b 。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而自身被还原为Mn 2+

,

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Fe 2++MnO 4-+8H +=5Fe 3++Mn 2+

+4H 2O 。

④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所以判断此滴定实验达到终点的方法是滴加最后一滴KMnO 4溶液时,溶液变成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再褪色;由于滴定管的刻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所以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KMnO 4溶液液面,则读数值偏小。如果其它操作均正确,则使测定结果偏低。

⑤根据反应式可知,反应中消耗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0.01000mol/L ×0.02000L ×5=0.001mol ,则原样品中绿矾的物质的量=0.001mol ×

100025.00ml

ml

=0.04mol ,质量=0.04mol

×278g/mol =11.12g ,所以上述样品中FeSO 4·7H 2O 的质量分数为

11.1211.5g

g

×100%=96.7%。

考点:考查绿矾晶体制备、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滴定、计算以及误差分析 21.(1)C 5H 12 (2)

【解析】 22.

(1)蒸馏水 取水洗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硝酸酸化,滴加AgNO 3溶液,若无白色浑浊出现,

则表明Cl -

已经冼净。 (2)2。 (3)偏高。 【解析】

(1)洗涤沉淀,需要用蒸馏水冲洗;若沉淀洗涤后洗涤液中不含Cl —

则已经洗净,然后检

验滤液中是否含有Cl —

即可。

(2)计算氯化钡和水的物质的量比,即求出x ; 样品中BaCl 2的物质的量为n(BaCl 2)=

1.165233/g g mol

=5.000×10-3

mol

质量m(BaCl 2)=5.000×10-3

mol ×208g/mol=1.040g n(H 2O):n(BaCl 2)=

1.222 1.04018/g g g mol

-:(5.000×10-3

mol)=2.02≈2

(3)题中已经表明硫酸钡被还原为BaS ,则沉淀质量减小,相对水的质量比提高,x 数据将偏高。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BaCl 2·x H 2O 中结晶水数目的测定。

23.(1)Cu+2NO 3-+4H

2+

+2NO 2↑+2H 2O ;3Cu+2NO 3-+8H

2+

+2NO ↑+4H 2O ;Au 、Pt ;

(2)将Fe 2+

氧化为Fe 3+

;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Fe 3+

、Al 3+

; (3)加热脱水;

(4)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的Fe 2(SO 4)3杂质;乙;

(5)131102505100%ag

cmol L b L g mol ---???????;c 。

【解析】将金属混合物处理时,(1)铜和浓硝酸、稀硫酸的混合酸,开始发生:

Cu+2NO 3-+4H

2+

+2NO 2↑+2H 2O ,最后发生:3Cu+2NO 3-+8H

2+

+2NO ↑+4H 2O ;金属

混合物中只有Au 和Pt 不溶于硝酸,其是滤渣的主要成分;

(2)第②步加入过氧化氢的目的是将Fe 2+氧化为Fe 3+

;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时生成的是铁

离子和水,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整pH 值,使溶液中的Fe 3+、Al 3+

转化为沉淀; (3)用第③步中所得的五水硫酸铜制取无水硫酸铜的方法是加热脱水;

(4)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以此为基础分析该探究小组设计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案甲中制得产品中一定含有较多的Fe 2(SO 4)3杂质;方案乙和丙中,从原子利用的角度考虑,乙方案最合理;

(5)根据探究小组的方案,可知计算五水硫酸铜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131102505

100%ag

cmol L b L g mol ---???????;滴定过程中,未干燥锥形瓶,对结果无影

响,排除a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造成消耗EDTA 的读数偏小,测定结果偏低,排除b ;未除净干扰离子,造成EDTA 消耗偏多,测定结果偏高,选c 。

考点定位:此题以硫酸铜和硫酸铝的制备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试剂的选

择、实验方案的选择、计算结果的求算等知识。

优化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辑考点14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含解析

考点14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聚焦与凝萃 1.从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解读与打通 常规考点 基本概念: (一)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1.反应类型 (1)氧化反应: ①从得、失氧观点认识:物质得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如:CuO+H 2 △ Cu+H 2O ,氢气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②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如:2 2-+O Cu +0 2 H △ 2 120-++O H Cu ,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成了+1,化合价升高,氢气被氧化, 发生氧化反应。 ③从电子转移的观点认识: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①从得、失氧观点认识:物质失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如:CuO+H 2 △ Cu+H 2O,氧化铜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②从元素化合价升降观点认识: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如:2 2-+O Cu +0 2 H △ 2 120-++O H Cu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变成了0,化合价降低,氧化 铜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③从电子得失的观点认识: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2.反应物 (1)氧化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反应物。 (2)还原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反应物。 3.生成物 (1)氧化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所得生成物称为氧化产物。 例如: Fe是还原剂,FeSO4是氧化产物。 (2)还原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所得生成物称为还原产物。 例如: CuSO4是氧化剂,Cu是还原产物。 4.物质性质 (1)氧化性: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性质→结果使其他物质得以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性: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性质→结果使其他物质能够获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发生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隐性考点

高考化学题型分析

高考化学题型分析 高考化学题型分析一解答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1)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2) 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3)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 )表示。 6.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

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方法、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2.m a(s) + n b(g) pc(l) + q 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 等(强调: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2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3物质的分类胶体 (7) 考点4离子反应 (9)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 (13)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2物质结构 (18) 考点3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6化学平衡 (29) 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8溶液的酸碱性及pH (36) 考点9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 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2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3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4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5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6碳、硅及其化合物 (57) 考点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8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9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10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11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1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考点13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 考点1烃 (79) 考点2同分异构体 (82) 考点3卤代烃 (84) 考点4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86) 考点5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89) 考点6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91) 考点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94) 考点8有机反应类型 (97) 考点9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 第五部分化学实验 考点1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2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高考化学第三部分专题15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考前30天之备战2013高考化学冲刺押题系列第三部分专题15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综合实验设计和评价题是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实验基础知识、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的一类题,近几年高考中综合实验题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物质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中化学原理、相关装置作用的设计和评价。 2.提出实验问题或目的,给定实验情景或物质性质,要求选择仪器、药品,组装实验装置,确定实验步骤,评价实验方案。 3.对教材实验通过重组、深化、优化或创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完成。 所以,在复习中一方面要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强化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选取一部分典型题目,探究综合实验题的一般解法和思路,培养学生对该类试题的分析能力。 考点一物质的分离、提纯及物质的检验 例1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D.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的FeCl3溶液 【答案】B 【特别提醒】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区别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1)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质的过程,杂质若发生变化,不必恢复。 (2)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四原则: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2019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1轮化学人教课时规范练37 晶体结构与性质(附答案)

课时规范练37晶体结构与性质 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100分) 1.(2017山东泰安高三二模)(15分)铜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CuSO4和Cu(NO3)2中阳离子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为,S、O、N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2)Cu(NO3)2溶液中通入足量NH3能生成配合物[Cu(NH3)4](NO3)2。其中NH3中心原子的杂 化轨道类型为,[Cu(NH3)4](NO3)2中存在的化学键除了极性共价键外,还 有。 (3)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CN能生成配离子[Cu(CN)4]2-,1 mol CN-中含有的π键数目 为。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写出一种即可)。 (4)CuSO4的熔点为560 ℃,Cu(NO3)2的熔点为115 ℃,CuSO4熔点更高的原因可能 是。 (5)已知Cu2O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胞原子坐标参数A为(0,0,0);B为(1,0,0);C为(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则D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它代表原子(填元 素符号)。 (6)金属铜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则晶体中铜原子的配位数是,该晶胞中Cu原子 的空间利用率是。?导学号39240589?2.(2017河北三市联考)(14分)在一定条件下,金属相互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互化物,如 Cu9Al4、Cu5Zn8等。 (1)某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 (填“晶体”或“非晶体”)。 (2)基态铜原子有个未成对电子;Cu2+的电子排布式 为;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 乙醇,析出一种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其所含化学键 有,乙醇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3)铜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 (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 为。(SCN)2对应的酸有硫氰酸(HSCN)、异硫氰酸(HNCS)两种。理论上前者 沸点低于后者,其原因 是。

高考化学 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高考化学常见题型解题技巧 ——计算题 1、守恒法 多数计算题是以化学反应为依据,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等变化关系,又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的电荷数、电子得失数、微粒个数都是守恒的。在有关的多步反应、并行反应、混合物的综合计算等问题中,如能巧用这些守恒规律,可使难度较大和计算过程繁杂的题目达到解题思路简明、方法简单、步骤简化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质量守恒法 例1把过量的铁粉加入到FeCl3和CuCl2组成的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反应后过滤、干燥、称得不溶物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求混合物中FeCl3和Cu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解析:设混合物中CuCl2的物质的量为x,FeCl3物质的量为y Fe + CuCl2 = Cu+FeCl2Fe + 2 FeCl3 = 3 FeCl2 xmol xmol xmol y/2mol ymol 反应后所得不溶物为铜粉和过量的铁粉。按题意,反应中与FeCl3和CuCl2反应而消耗的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粉的质量相等。按此等量关系用代数法求解。 56(x+y/2)=64x ∴x:y=2:7 (2)摩尔守恒法 这是利用某种原子(或原子团)反应前物质的量等于转化为各种产物中所含该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2(1994年高考24题)38.4mg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解析:此题的隐含条件是“随着铜与硝酸反应,硝酸越来越稀,因而产生的气体有NO2和NO”。根据N原子守恒(不考虑NO2聚合成N2O4)有: nHNO3=nCu(NO3)2 + nNO2+nNO =nCu×2 + n总气体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资料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 【1】氧化物的分类 1. 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2. 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2】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3】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NO 2、Cl2、NO等)——去毒; 2、色素——漂白; 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4】“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5】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 ̄== Fe(OH)3↓ Fe2++2 NH3·H2O==Fe(OH)2↓+2NH4+; 4 Fe(OH)2+2H2O+O2==4 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2 Fe3++2I ̄==2 Fe2++I2 7.铜片法:

2021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化学(二轮) 选择题专项练(一)

选择题专项练(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黑影……”这段美文中包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 A.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 B.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2.5 pm C.月光通过薄雾产生了丁达尔效应 D .“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球棍模型: B.HClO 的电子式:H ··O ······Cl ······ C.Cl -的结构示意图: D.乙醇的结构式:CH 3CH 2OH 3.新冠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的是( ) A.选用95%酒精溶液消毒的效果最好 B.外出归来,应立即向外套喷洒高浓度的“84”消毒液 C.为使消毒效果更好,可以将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 D.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是医用酒精可以使病毒和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变性 4.一些高档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都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可以看到黑色粉末,部分已变成棕褐色。将上述粉末溶于稀盐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 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B.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C.该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D.该黑色粉末作抗氧化剂 5.下列物质在生活中应用时,起还原作用的是( ) A.明矾作净水剂 B.甘油作护肤保湿剂 C.漂粉精作消毒剂 D.铁粉作食品袋内的脱氧剂

高中化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方法 1、有关N A 的计算 (1)涉及22.4 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 的气体问题的可在 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SO3,碳4 以上的有机物等);(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 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18O、13C 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NaHSO 4 晶体中阴阳离子为1:1 ,NaHSO 4 溶液,Na2O2 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 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 求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 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2)该拆的没拆(例HI 、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 --(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MnO 4 、NO 3 、ClO - 3+等,还原性、Fe 2-2- 离子:S 、SO3、I 2+ - 、Fe 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NH 4HCO 3 与NaOH 等); (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 —12 + 为10 、与Al 反应放氢气(若— 为酸性不能存在NO 3 )、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能)共存的是; (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 3+与SCN— 反应(Fe )及双水解(Al 3+、Fe3+2—、HCO 与CO 3 —2— 、[Al(OH) 、S 3 — 4 ] ); (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热点大题专攻练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NCl 3既可用于漂白,又可用于柠檬等水果的熏蒸处理。已知:NCl 3熔点为-40 ℃,沸点为70 ℃,95 ℃以上易爆炸,有刺激性气味,在热水中易水解。实验室可用Cl 2和NH 4Cl 溶液反应制取NCl 3。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NCl 3,并探究NCl 3的漂白性。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M 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 (2)各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 (3)当装置B 的蒸馏烧瓶中出现较多油状液体后,关闭b 处的活塞,应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________,装置C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装置D 的锥形瓶内有较多黄色油状液体出现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液体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不褪色;若取该液体滴入50~60 ℃的热水中,片刻后取该热水再滴到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上,则试纸先变蓝后褪色。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pH =4时电解NH 4Cl 溶液也可以制得NCl 3,然后利用空气流将产物带出电解槽。电解池中产生NCl 3的电极为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Cl 3可与NaClO 2溶液反应制取ClO 2气体,同时产生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 装置制备氯气,因此仪器M 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盐酸。(2)B 装置中Cl 2与NH 4Cl 水溶液在低温下反应得到NCl 3,加热蒸馏,再冷凝收集NCl 3,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仪器接口连接的顺序为a 、b 、c 、e 、f 、d 。(3)由于NCl 3熔点为-40 ℃,沸点为70 ℃,95 ℃以上易爆炸,有刺激性气味,在热水中易水解,所以应控制水浴加热的温度为70~95 ℃,氯气、氯化氢都能引起空气污染,不能直接排放,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装置C 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并防止倒吸。(4)NCl 3本身无漂白性,与水反应生成 次氯酸和氨气,化学方程式:NCl 3+3H 2O=====△3HClO +NH 3↑,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 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生成的HClO 又使其漂白褪色。(5)在pH =4时电解NH 4Cl 溶液也可以制得NCl 3,氮元素化合价从-3价升高到+3价,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则电解池中产生NCl 3的电极为阳极,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Cl -+NH +4-6e -===NCl 3+4H + 。(6)NCl 3可与NaClO 2溶液反应制取ClO 2气体,同时产生一种无污染的气体,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气体是氮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Cl 3+6NaClO 2===6ClO 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 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另外,宜用粗锌(利用原电池原 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用稀盐酸,后两者宜 用浓磷酸。 FeS + 2HCl = FeCl2 + H2S↑H3PO4 + NaBr NaH2PO4+ HBr↑(制HI用NaI) (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 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 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少。 (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 (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 (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 (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 (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2)、实验室一般不宜采用高压、低压和低温(低于0℃)等条件。 (3)、在急用时:宜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制取NH3,不宜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又如,宜将浓HCl滴入固体KMnO4中制备Cl2;还有将H2O2滴入MnO2中制O2,或将H2O滴入固体Na2O2中制备O2等。 (4)、收集气体的方法可因气体性质和所提供的装置而异。 (5)、尾气处理时可采用多种防倒吸的装置。 3、安全性 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当必须使用时,应注意有毒药品的回收处理,要牢记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1)、制备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务必认真验纯,以防爆炸! (2)、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溶液吸收时应使用防倒吸装置。 (3)、对强氧化剂(如KClO3等)及它与强还原剂的混合物,千万不能随意研磨,以防止

专题42 考前必练(九)-2017年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pdf版含解析

1.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①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元纸币将逐步被硬币替代,硬币是合金 ②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③ “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H2O2,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与水反应生成1 mol硫酸 B. 1 L 1mol/L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2 N A C. 78 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的数目为3 N A D. 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 N A 【答案】D 【解析】A.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不可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醋酸是弱酸不可能完全电离,故B错误;C.苯中无碳碳双键,故C错误;D.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反应物的限度不可能达到100%,则1 mol N2与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 N A,故D正确;答案为D。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配制Fe(OH)3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Na2CO3固体中 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制取NH3直接加热NH4Cl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答案】C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4.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Y、Z、W分別是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Y为淡黄色固体。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省略),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D>C>B>A B. C. D的氢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C. 相对分子质量W>X,沸点W>X D. B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为气态,C的氢化物常温下为液态 【答案】C 【解析】A、B、C、D为短周期内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元素,X、Y、Z、W分别由这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甲为单质,乙为红棕色气体,乙是NO2。Y为淡黄色固体,则Y为Na2O2,Y能与W反应生成甲为O2,X与氧气反应生成Z,Z与氧气反应生成乙,所以X是氨气,Z是NO,故A为H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Na。则A. 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半径:D>B>C>A,A 错误;B. NaH是离子化合物,B错误;C.水分子以及氨气分子间均能形成氢键,相对

2019届高考化学实验全突破训练: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2深度探究(含解析)

【典例】 - 2 - 5 (2019 全·国卷Ⅰ )草酸(乙二酸 )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 K 1=5.4×10-2 ,K 2=5.4×10- 5 。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 而其钙盐难溶于水。 草酸晶体 (H 2C 2O 4·2H 2O)无色,熔点为 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 170 ℃以上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 现象是 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 _______ 。装置 B 的主要作用是 (2) 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 CO ,为进 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 A 、 B 和 图所示的部分装置 (可以重复选用 )进行实验。 C 中可观察到的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 、B 、 装置H 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 。 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CO 的现象是 (3)设计实验证明: ①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 。②草酸为二元酸 ________ 。 【名师在线】 (1)如何证明CO2 气体中混有CO ?请证明思路。 【提示】首先检验CO2存在→除去CO2→用CuO 和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如何证明盐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提示】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 【答案】(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酸进入装置 C 反应生成沉淀,干扰CO2 的检验 (2)①F、D、G、H、D、I CuO ②H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①向盛有少量NaHCO 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②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2 倍 【解析】(1)结合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CO2 的存在。因草酸晶体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C 装置,会干扰CO2 的检验,故装置B 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 (2)①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CO,只能通过检验CO 与CuO 反应的产物CO2 的存在 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CO2,会对CO 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 检验CO 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CO2除尽,可选用F 装置来除去CO2,D 装置用来检验CO2 是否除尽。将除去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G干燥,然后通过盛有CuO 的装置H,CuO 将CO 氧化为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D 装置,用来检验CO2 的存在。因 CO 有毒,最后可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 ②若前一个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CO2 已除尽;H 中黑色CuO 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

最新中考化学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考点内容年份题型题号分值考查方式 实验方案 的设计与 评价 2014 选择题 5 2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实验设计能否达到目的 2013 实验探究题35 2 以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考查验证氢氧化钙的方案设计 2012 选择题14 2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了对理化实验的分析 本讲内容在我省中考中多以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2分,预计在2016年我省中考仍将以理化综合题的形式,采取实验拼图的形式(也叫实验拼,即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拼在一起)考查对实验的设计及综合评价能力。 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解题思路和方法: (1)明确目的原理: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弄清题目所给的新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3)设计装置步骤: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记录现象数据: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方案的评价 这类试题的出现,使化学实验命题中批判思想得到更新和升华。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1.可行性: (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 (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 (4)实验现象是否明显; (5)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等。 2.“绿色化学”: (1)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3)原料利用率以及生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 命题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 (2014·河北)如图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

高考化学各题型解答技巧 【专题目标】 熟悉高中常见题型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经典题型】选择题 选择题是化学高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它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考试的客观性强,答题简单,评分容易、客观准确等优点。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用来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总之,这类习题可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一定作用。化学选择题的解法没有一个通用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几个环节。选择题的类型有多种,在结构上一般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组成。由于选择题是从题干的信息和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因此解题方法上还是有其特点的。 【题型一】直接法 【例1】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A)3种(B)6种(C)9种(D)12种 【点拔】: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2种氢原子可构成6种水分子,此外,2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3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9种。即:H216O、H217O、H218O、D16O、D 17O、D 18O、HD16O、HD 17O、HD 18O。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Fe2+ +Cl2Fe3+ +2Cl—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Ca2+ +OH—+HCO3—CaCO3↓+H2O (C)FeS固体放入稀硝酸溶液中:FeS +2H+Fe2+ +H2S↑ (D)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OH—AlO2—+2H2O 【点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化学中的一个常考点。根据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及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规则对各个备选答案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全面作答。(A)中质量守恒,但电荷不守恒;(C)中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其产物应为Fe3+、S、NO和水,其离子

高考化学高频考点穿透卷 含解析 (8)

考前必练(八) 1.化学与环境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煤中加人生石灰可降低含硫化合物的排放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 C.酿酒工业中使用的“酒曲”是一种酶 D.可用蒸馏法、电渗析法淡化海水 【答案】B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0.5L 2mol/L盐酸中含有N A氯化氢分子 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含有N A个电子 C.常温下,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3.5N A个共价键 D.若2H2S+SO2=3S+2H2O生成3.2g硫,则反应过程中转移0.1N 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A项,HCl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错误;B项,1个氖原子中含有10电子,在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是0.1mol,含有N A个电子,正确;C项,C2H518OH摩尔质量为48g/mol,1个C2H518OH分子中含有8个共价键,24gC2H518OH分子中含有4N A个共价键,C错误;D项,2H2S+SO2=3S+2H2O反应中生成3molS转移4mol电子,则生成3.2g硫,反应过程中转移0.4/3N A个电子,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3. 2017年春节期间,一种“本宝宝福禄双全”的有机物刷爆朋友圈,其结构简式如下:(-CHO, 一种官能团,其名称为醛基),该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本宝宝福禄双全”谐音且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的有机物有 A.4种 B.6种 C.7种 D.9种 【答案】C 【解析】两个醛基位于苯环间位,F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邻有2种,Cl原子与两个醛基相邻有2种,F原子与两个

【同步测控 优化设计】高二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练习:4.2化学电源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第二节化学电源 A组 1.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反应均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B.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正极被氧化 C.氢氧燃料电池是将热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D.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解析:原电池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必须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C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中,H2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被氧化,B项错误;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总反应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生成物PbSO4附着在两电极上使正、负极质量增加,D项错误。 答案:A 2.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为了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解析:废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能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答案:B 3.下列有关锌锰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材料 B.在外电路中电子从石墨棒流向锌外壳 C.电流从锌流到石墨棒上 D.在电池内部阳离子从石墨棒向锌片移动 解析:在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是负极,石墨棒是正极,在外电路中电子从锌外壳流向石墨棒,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电池内部,阳离子向正极石墨棒移动,故A正确,B、C、D错误。 答案:A 4.锂电池是一种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了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是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 B.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 C.MnO2是负极,电极反应为MnO2+e-Mn D.Li是负极,电极反应为Li-2e-Li2+ 解析:由总反应O2O2可知,锂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0→+1),锰元素在反应后化合 价降低(+4→+3)。Li被氧化,在电池中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MnO2在正极上反应,电极反应为MnO2+e-Mn。 答案:B 5.在碱性锌锰干电池中,已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发生的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2H2O2MnOOH+Zn(OH)2。下列该电池的电极反应,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为Zn-2e-Zn2+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题型解读 江西新余市第五中学江中根 来源:2009 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 近年来高考在强调夯实基础、抓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试题的命制越来越凸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并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因而创新型、开放型试题逐渐成为最受青睐的题型。创新型试题是指不能单纯地通过简单仿效或机械套用或机械记忆去解答的问题,其考查的知识点仍是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但问题解答的方法却灵活多样,富有技巧性,提高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现对近年来高考化学创新型试题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分析,以寻找命题规律,探究解题技巧。 一、改编、重组、整合教材内容,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 这类试题往往以教材实验、重要文字描述及课后习题为素材,对其进行改编、重组、整合或延伸,所以陌生度不大,故学生在解答时感到简单,但因问题设计的角度、深度或说法发生变化,又易导致答题错误。 【例1】(2007年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1)杂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烧时将瓷坩埚置于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用坩埚应使用,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上,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实验所用仪器:a.蒸发皿 b.石棉网 c.泥三角 d.表面皿 e.坩埚钳 f.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取胆矾。灼烧后含有少量铜的可能原因是。 a. 灼烧过程中部分氧化铜被还原 b. 灼烧不充分铜未被完全氧化 c. 氧化铜在加热过程中分解生成铜 d. 该条件下铜无法被氧气氧化 (3)通过途径Ⅱ实现用粗制氧化铜制取胆矾,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酸溶、加热通氧气、过滤、、冷却结晶、、自然干燥。 (4)由粗制氧化铜通过两种途径制取胆矾,与途径Ⅰ相比,途径Ⅱ有明显的两个优点是:、。 (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称量操作至少进行次。 (6)若测定结果x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a. 加热温度过高 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 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胆矾晶体部分风化 【解析】(1)因坩埚加热后温度较高,应放在泥三角上进行加热,且取用坩埚时要用坩埚钳,

高考化学最全的高频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最全的高频考点总结 一、氧化物的分类 1. 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 2. 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二、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三、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有毒气体(NO2、Cl2、NO等)——去毒 色素——漂白 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四、“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五、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 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 ̄== Fe(OH)3↓ Fe2++2 NH3·H2O==Fe(OH)2↓+2NH4+ ; 4 Fe(OH)2+2H2O+O2==4 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