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精简

高等教育心理学

1、 名词解释

1创造力: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或东西;创造力指一种创造的能力。

2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教师角色: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5教师期望效应: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因而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取得老师期望的效果。又“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

6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觉察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7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8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9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0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1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2品德心理结构: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组成。

13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具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

向性、操作程序性、认知操作性。

14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内容有新生环境适应性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心理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

15学习动机: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16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7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具有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意志能力;促进道德形成功能。

2、 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作用。

答:①获取知识:通过一定形式和一定时间的学习活动,可以把人类积累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学到手,把前人积累的经验逐步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是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有知识的人。②发展智能:人们通过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人的智力和能力。③提高素质:学习可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

2.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答: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激活、指向和强化的功能。①激活功能:即唤起和引发学生学习行为;②指向功能:指学生在学习动机的作用下,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引导向某一特定目标;③强化功能:指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对自己后继的学习进行调整,包括正强化、负强化。

3.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4.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答:①情绪与动机: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同。一般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而乐观积极的情绪则有助于问题的解决。②对问题情境的知觉:问题情境与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差异越大,问题就越难解决;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③定势: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条件变化时解决创造性的问题,思维定势就可能就是一种束缚;④功能固着:它有时会干扰和限制人们的创造性思维,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只有当从不同的方面思考物体的功能时,才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⑤原型启发: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就能通过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答:诸多因素可概括为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大类:1.认知因素:①智商:研究表明高创造力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②领域知识:创造过程是对原有知识进行转化和运用的过程,知识是创造的基础;③策略性知识:是创造者用来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方法、技巧和策略。2.人格因素:以下人格因素对创造力的形成尤具影响①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②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③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④恒心、耐心和毅力;

⑤善于广泛摄取信息,不固执己见;

6.简述凯尔曼的关于品德形成理论。

答:他认为个体品德是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经历了从外向内的转化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会规范的依从。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第二阶段,社会规范的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第三阶段,社会规范的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7.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答: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有以下四部分组成①道德认识:是指个体对于道德行为规范中的是非、善恶、好坏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②道德情感: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③道德意志:使

人们自觉克服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的能力与毅力,是为达到既定的道德规范而自觉努力的心理过程;④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道德意志支配下和道德情感激励下表现出来对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方面,这四种组成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整体中;另一方面,这四种组成成分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8.试述自我意识发展。

答: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他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依次经过以下几期:①自我中心期:从幼儿到3岁期间。他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②社会自我发展期:从3岁到14岁期间。这个阶段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也称之

为“客观化”时期;③心理自我发展期:从青春初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其间自我意识经过分化、矛盾、统一趋于成熟。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9.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和调适。

答:①仪表:个人的仪表包括长相、仪态、风度、穿着等,都会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②空间距离:距离近,使双方交往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彼此间更容易了解熟悉。③交往频率: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感受,因而越可能建立密切的关系。

④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因素越多,越有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⑤互补性:互补性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需要或动机,可起到“珠联璧合”的互补性作用。⑥能力:一般才能出众或有某方面的专长,对别人就有一种吸引力,是人愿意与他交往。⑦个性品质:优良的个性品质具有更持久的人际吸引力。

10.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9个方面:智力水平正常;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平衡积极;社会适应良好;情绪乐观向上;意志行为健全;人格统一完整;心身特征一致(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1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任务: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以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1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教师角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风格、人格特征、举止言行以及教育期望等方面

13.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

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世界;发展意志能力;促进道德形成。

1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环境适应;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求职就业

15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

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动机;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三、论述题

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

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①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充分性、完整性与社会性;②大学生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与敏感性;③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自觉性、独立性与自主性;④大学生自我规划的稳定性、长远性与现实性。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在社会和大学生自我的教育中逐步实现的①从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入手,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导向系统。②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系统。a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首先,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把握现实自我。其次,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做到投射自我的客观评价b引导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引导大学生积极的评价自己,这是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其次,引导他们从自我的内部层次和与周围交往的高层次认识自我。再次,鼓励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最后,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c引导大学生努力塑造自我、完善自我d引导大学生及时、恰当、有效的监督、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

2. 创造性及其实质?创造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造力就是一种创造的能力,也成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具有以下的属性:1、创造能力是由个人产品决定的;2、创造能力是一种心理过程;

3、创造能力是由测验和评价结果决定的,

4、创造能力与人格特质有关,创造能力决定于某种人格特征与动机特性。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可以概括为认知因素和人格因素两大类:1、认知因素,包括智商、领域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方面。研究表明,高创造力必须由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创造力一般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学习者需要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去理解

问题的含义和结构,去寻找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2、人格因素。创造力与创造者的人格特质关系更加密切。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积极的心理承受力和开放的心胸对创造力的形成尤其有很大影响。

培养创造力应着重进行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通过创造性思维方法训练,每个人的创造力可以充分地挖掘出来。综合教育心理学地研究,应该训练大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创造性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训练是训练创造性思维地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主要内容是用途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方法发散。2、类比思维法。类比思维法是根据两个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3、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指从一定的事物、事理和观点、方法等相反或相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思维方式。

4、转换思维法。转换思维法即指通过对某种观念、理论或策略、方法等进行变换,而使问题最终获得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方法。

5、直觉思维法。训练大学生直觉思维的途径和方法有:进行跳跃性思维训练,进行灵感性思维训练,进行整合性思维训练,进行猜测性思维训练。

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有效学习迁移的发生影响因素既有外在的环境因素,也有内在的心理因素。

客体因素:存在相同成分的学习内容;较高概括程度的已有知识。主体因素:学习者的技能和策略掌握水平;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实际教学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P115

①根据迁移产生的心理机制促进学习迁移:a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信息编码b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科学的组织c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辨别d帮助学生建构迁移的心向

②根据迁移的形成条件促进学习迁移:a科学确定教学目标b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c合理安排教学程序d恰当运用教学方法e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

4.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答: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①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大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学习动机是极其多样的。②学习动机的复杂性:从内容上可分为四大类a报答性学习动机b谋求职业和生活保障的学习动机c发展自我和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d具有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③学习动机的间接性:直接性学习动机随年级升高而逐年减弱,间接性动机逐渐成为主要学习动机。④学习动机的社会性:由于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其学习动机

的社会性意义日益增强。⑤学习动机的职业性:职业定向性增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既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因素。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③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④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⑤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⑥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⑦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就有可能学的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

5.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答: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包括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的特点。学习内容的特点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的特点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6.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答: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必须要综合考虑,从多方面着手,整个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都应积极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1.优化社会环境:①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②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③提高培训质量,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⑤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2. 完善学校管理:①优化学校环境②端正领导作风③健全激励机制④密切人际关系⑤开展健康休闲。3.注重自我维护:①树立科学观念②进行身体锻炼③学会科学用脑④丰富业余生活⑤扩大人际交往⑥善于调试情绪。

7.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谈谈学习它的现实意义?

答:①有助于高校提高师资水平。一方面使高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构成得到一定的改善,给高校教师队伍增添朝气和活力,使高等教育后继有人;另一方面又给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为紧迫的任务。②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首先,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其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教学措施的心理学依据,从而能更主动而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③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有助于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沉着应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④有助

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

8、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

四、辨析题

1.高校里有哪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的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答:不正确。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着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

4.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答: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他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

5.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

答:这种说法较片面。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他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6.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答:这种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

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

7.“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答: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8.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

答:正确。“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9.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作用。

答: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

10.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答:正确。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的过紧、束缚的过严、包办代替的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11.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

答: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

12.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答:错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

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

13.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行、性格特点的认识。

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

14.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一。

答:正确。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

15.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

16.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他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介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之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试题库题集完整.doc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 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 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 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009-04-24 16:04 高等教育心理学 填空 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等四各方面。 三、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四、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五、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识记)和(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六、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七、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八、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九、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十、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一、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十三、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十四、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十五、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班都拉)。 十六、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十七、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十八、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 十九、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二十、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二十一、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 二十二、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二十三、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教学提纲

2018年河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多选题 121题 01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分别是() 启动功能 激活功能 巩固功能 指向功能 强化功能 02 果茨基在研究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的三个重要观念,它们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先行组织者 学习的最佳期限 教学与发展同步 03 教育真正促进心理发展要具备的条件有() 教师的积极性 内容正当性 要求适合性 教育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 学生的积极参与 04 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有() 建构科学教育理念 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品德教育工作 进行高等教育研究 培训学生职业技能 05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 人际关系 就业困惑 危机心理 恋爱与性的问题 学习心理 06 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课程内容满意度低 学习的价值和目的指向自我 学习投入实用功利 学习自主性不足 学习方法突击应付 07

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需要的条件是() 增强教师职业自信 全面而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 虚心学习,时刻反省 树立学习榜样 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08 斯腾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教师来讲,应该具备的特征有()丰富而组织化的知识,并能运用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问题 有很强洞察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丰富的教学经验 09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是() 情绪衰竭 人际关系冷漠 去个性化 兴趣下降 个人成就感降低 1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认同角色,热爱工作 人际关系和谐 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具有教育独创性 体验、控制和表达情绪 11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 职业焦虑 角色冲突 社交恐怖 职业倦怠 人际适应不良 12 大学学习的特点包括() 自主性 专业性 丰富性 多样性 探索性 13 学习引起的变化包括() 学习疲劳后效率降低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2003-试卷(真题)

2003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兴趣容易转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善于交际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D )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2、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叫…………………………………………………………………( B ) A.能力 B.性格 C.气质 D.习惯 3、有种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被称为…( B ) A.人本主义 B.建构主义 C.行为主义 D.认知学派 4、“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为………………………………………………………………( B ) A.从众 B.社会懈怠作用 C.模仿 D.社会促进作用 5、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C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6、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称为………………………………………( D ) A.规范 B.凝聚性

C.群体气氛 D.舆论 7、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8、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A )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9、如果说一个人的智力超常,则其智商必须超过……………………( B ) A.80 B.130 C.100 D.95 10、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疚、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C )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 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D ) A.教师的教学 B.教师的教育 C.学生的学习 D.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12、教育心理学创始人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A ) A.尝试错误说 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 D.掌握学习理论 13、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 A.皮格马利翁效应 B.“自己人”效应 C.威信效应 D.“名片”效应 14、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称为.( C ) A.意志 B.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1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1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2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1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3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2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3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认为,心理学应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强调环境的重要作用,用刺激-反应来解释行为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 心理学 2. 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 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3. 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 分析学派C. 人主义D. 认知心理学 4.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5.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6.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7. 人本主义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马斯洛 (A. Maslow 1908-1970)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8. 认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华生(B. Watson 1878-1958) B. 弗洛伊德(S. Freud 1856-1939)C. 罗杰斯C. Rogers 1902-1987) D. 奈瑟尔(U. Neisser 1928-) 9.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和躯体症状也都是通过系统原则而学习获得的,或者说是由于不适当的学习所造成的,因此,只要改变强化模式,所有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0. 心理变态的原因是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冲突所造成的.健康人格的核心就是要达到自我不再受本我的冲击和超我的压抑而成为一种协调的综合力量.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11.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 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2. 人们之间的行为差异大多来自人们建构世界的方式的不同.对健康人来说,新的建构不断的产生,并取代旧的不适当的建构.心理障碍是观念系统的异常,你的感觉很大程度上跟你的想法相关,如果你能改变想法,你也就可以改变感觉.此观点出自( ).A. 行为主义B. 精神分析学派C. 人本主义D. 认知心理学 13.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 A.发展法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14. 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叫做( ). 0 A.发展法B.观察法C.系统法D.实验法15.在特定的实验室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来进行的研究方法叫做( ). 0 A.实验室实验法B.自然实验法C.系统法D.发展法16. 在日常生活的自然条件下,研究者适当地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从而引起和记录被试者的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叫做( ). 0 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系统法 17. 用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方法叫做( ). 0 A. 问卷法B.测验法C.个案法D.产品分析法18. 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 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 ). 0A.个案法B.谈话法C.产品分析法D.测验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09-08-30 11:19:15) 标签:摘自湘雄杂谈分类:教师资格考试 1、个体心理及其构成 答: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人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的不同心理状态体现着主体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的关系 答: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和水平。 3、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4、对心理学创建时期著名的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有所了解,并评伦其理论。掌握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学派名称/创始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构造主义/冯特/铁欣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像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机能主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行为主义/美国的华生/斯金纳/否定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的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正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认知心理学,在认知心理学看来,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他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

4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整理201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内心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得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教师角色:传道授业解惑,既是社会角色,又是这一角色的承担者。教师主要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分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获得新结构或引起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遗传素质:是生物体遗传给后代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例如:肌体的形态、构造、感官特征、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它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学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人类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机械学习是一种单纯依靠记忆学习材料,而避免去理解其复杂内部和主题推论的学习方法。平时多称为死记、死背或死记硬背。 接受学习:是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以结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动机: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之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学习迁移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它不仅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还存在于认知策略和态度品德的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然后这个普遍的观念可以用做认识原先掌握的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 侧向迁移:习得的概念和或一般在新情境中的简单运用,一般不会产生新的概念或规则。 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及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 命题:指一个独立的断言,通过它可以使我们了解某个判断的真假。 图式:是由信息组成的单元,是大的知识结构,它能够运用于范围广泛的情境之中,是加工信息的基本框架。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习得的、用于改善自己在某一学习任务上的表现,并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一组或多组方法、技巧或程序。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高等教育心理学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30分) A、教学媒 B、教师 C、学生 D、教学环境 标准答案:B 2.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3.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30分) A、桑代克 B、布鲁纳 C、斯金纳 D、苛勒 标准答案:A 4. ()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等不朽的教学心理学思想。(30分)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标准答案:B 5.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D、思维 标准答案:D 6. ()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标准答案:C 7.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4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8.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A、记忆 B、认知 C、感知 D、思维 标准答案:D 9. 对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33.33分) A、形式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B、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不断成熟 C、创造性思维有了明显发展 D、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标准答案:D 10. 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4分)

【免费下载】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2008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诞生于() A.二次世界大战以后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末D.1903年 2.将学业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外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原理说 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4.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 6.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7.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哪种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 8.下列对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描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维思维 B.思维的不可逆性 C.思维的可逆性 D.自我中心 9.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B.负强化C.消退D.惩罚 10.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答案:1-5:DCCBD 6-10:ABCBA 二、概念比较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正强化和负强化 2.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3.成就动机与自我效能感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5.上位学习与下位学习 6.算法式策略与启发式策略 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有何特点,高校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六

一、单选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 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 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B 。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4.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C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 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B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D 。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B 。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 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一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 1. 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称为 A。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法 D.测验法 2.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按照研究目的,控制或变更某些条件,对被试的心理活动表现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为 B 。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教育心理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5.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6.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B 。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8.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9.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 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 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10.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观象,称为 D 。 A.平原观象 B.起伏观象 C.低谷观象 D.高原观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三

一. 单选题 1.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2.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3.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4.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综合直观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6.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D 。 A.120% B.130% C.140% D.150% 7.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8.在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程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 D 。 A.平原现象 B.起伏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这种迁移称为 A 。 A.同化性迁移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排列性迁移 11、相同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是 D 。 A.贾德 B.苛勒 C.奥兹伯尔 D.桑代克 1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A 。 A.刺激情境B.既定疑问 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13.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 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4.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15.个体对自己在各种我念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力、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B 。 A.生理自我 B.我念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16.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7.个体想象中化人的目中自己的形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称为A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