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第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

2、3题。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

课桌高7()粉笔长75()

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三年级下册数学特色作业

三年级下册数学特色作业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相信自己 一、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 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 1. 通常用()单位来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A 长度 B质量 C面积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位数位数或4位数 3. 29×42的积大约是()。 .1200 C 4. 下面()是36、33、24的平均数。 A 33 B 32 C 31 D 24 二、想一想,填一填(将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用一条12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7时=()时下午2时=()时 晚上9时=()时中午12时=()时 三、仔细看,巧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2×50= 150×2= 550÷5= 200×2= += 0×123= 23×30= 2、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52×38= 824÷8= △481÷6=

相信自己 一、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都给出三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 的,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写在括号内) 1. 今年全年有()天。 .366 C 2. 边长()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00 C 3.用一根长2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是()。 A 25米 B 20平方米 C 25平方米 二、想一想,填一填(将答案填写在括号内) 1、2008年二月有()天,今年二月有()天。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黑板的面积约是3() 教室地面长约8() 学校操场的占地面积约是2000() 三、拓展部分 1. 一桶矿泉水重21千克,李师傅今天送了25桶这样的水。李师傅今天送水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上午11:00从青岛开往济南,下午3:00到达济南。已知青岛到济南的距离是396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毫米、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单 位进率。 2.能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3.能选用适当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能估测出具体实物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认知,辨别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利用表格式的题目渗透统计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种活动,调动感官参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好品质,在合作教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 克服困难的意志,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热爱求知,增强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三、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1分硬币、电话卡、学生尺及文具。 五、教学过程 1、认识毫米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师: 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还记得吗? (1米=100厘米)

师: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你知道你学习的最亲密伙伴是谁吗?(书、文具盒、削笔刀、橡皮、铅笔等)你知道他们身高是多少吗?他们有多厚吗?现在请你为他们建立一个小档案。用直尺测量它们并且将记录写在本上。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采用小组(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姓名 长宽厚 估计测量估计测量估计测量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1: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 预设:尺子 提出问题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和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引发学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并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估一估。 提出要求: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通过提问谁估计的更准确来引导学生量一量。 2. 量一量。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测量出数学书的长、宽和高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会发现,长、宽和厚会出现不满一格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在“厘米的刻度之间”。 总结说明:像刚才发生的这种情况以及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3. 认识毫米。 提出问题:你对毫米有哪些了解呢? 预设::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提出问题:请你数一数,1厘米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预设:10个。 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厘米=10毫米。 4. 感知1毫米。 提出要求: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提出问题: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练习题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练习题 一、我会填。 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9块,小明吃了2块,小明吃了这个西瓜的()。还剩这个西瓜的()。 2、480×5的积的末尾有()个0 3、里面有()个,()个是1。 4、在5。47中,小数点左边的5表示5个(),右边的4表示4个(),7表示7个(),读作:()。 5、5个足球队进行比赛,每两个队都要进行一场,一共要比赛()场。 6、24人要排成长方形队,有()种排法,如果要站成方队,至少要增加(),或者至少要减少()人。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份试卷约9(),黑板长4.5(),墨水瓶盖约3(),游泳池的面积是1200()。 8、80平方米=()分米 4公顷=()平方米 5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9、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比长少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10、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二、小法官。 1、周长不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一定也不相等。() 2、每页写16个大字,小明写了它的1/2,小红写了它的1/3,小红写的快() 3、把一筐橘子分成5堆,每堆是它的1/5。() 4、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用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可以剪成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三、我会选。 1、下面()组汉字都是轴对称的。 A、美国 B、金山 C、春天 2、与28×6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有()。 A、280×6 B、208×6 C、210×8 3、用一根长2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25米 B、20平方米 C、25平方米 4、大于0。1而小于0。2的数有()。 A、9个 B、没有 C、无数个 四、计算部分 1、直接写得数 9+9÷9×9=25×80=10-3.6-6.4= 0.56+5.6=29×11=(9.6+14.4)÷6= 720×40=3.2-1.5-1.5=420÷2÷7= 2、竖式计算 29×14=39×40=16.3+8.9= 46×25=650÷5=6.4-2.8= 3、脱式计算 238+(72×25)(506-297)×15700-327÷316×(9.8+25.2)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练习题 一、请你填一填。 1、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 2、54里面最多有()个6,64里面最多有()个8。 3、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几次。 4一个数的6倍是78,这个数的8倍是()。 5、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是(),当余数时,被除数是()。 6、一个数的3倍是300,这个数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金所119希望小学杨朝安 教学内容: 义务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1页《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

家长签字 一、选择。 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 A.90 B.19 C.909 2.下面算式计算正确的是( )。 A.78×20=1560 B.62×60=2480 C.58×30=2740 3.□3×11的积最大是( )。 A.1563 B.143 C.1023 4.下列竖式中,计算73×26正确的是( )。 5.25乘65的积的最高位是( )。 A.十位 B.百位 C.千位二、填空。 1,两个两位数相乘,积可能(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2.在一个乘法算式中,积是其中一个因数的12倍,另一个因数是( )。

家长签字 1.一个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小2,乘一个比最大的一位数大2的数,积是( )。 2.在估算310乘8时,我们可以把310看成( ),乘8得( )。 3.某小区有12栋居民楼,每栋楼有15层,每层有8户,每栋楼有( )户。 4.在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1).40×( )<2800 2.60×( )<3600 3.( )×15<150 4.( )×50<130 5.360>( )×40 6).680>67×( ) 5、连一连。 24×50 561 90×10 18×50 18×32 576 15× 60 10×90 51×11 1200 74×20 1000+480 6、应用题。 水果商店运进16筐苹果,每筐25千克,卖出2筐后还剩多少千克?

家长签字 解决问题 1.一箱可乐有24瓶,一箱雪碧也有24瓶,现在有12箱可乐和23箱雪碧,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2.张林看课外书,每天看25页,两周能看多少页?妈妈为张林新买了4本课外书,分别有188页、198页、202页和150页,张林—个月能看完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3.体育老师买了5箱乒乓球,每箱有12筒,每筒有12个,—共买了多少个乒乓球? 4.明明每天绕着长6米、宽5米的长方形花坛跑15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毫米的认识》公开课优秀教案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1厘米=10毫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 教学过程: 一、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出示例1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观察后,教师提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吗?” (2)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

下表)。 (3)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数学书的厚不到1厘米,只有6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建设方案-精选学习文档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结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和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校整体作业建设与规划的指示精神,实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突出作业的各项功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特对本学期作业进行整体建设。 二、建设思路: 作业具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矫正教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它和备课、上课、辅导、评价构成了教学的五个环节。因此,作业设计要置于教学环节的整体中来思考,从而保持作业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的一致性。作业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主要包括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批改、作业的讲评等环节。完善作业系统应该以精选、先做、全批、精析为基本原则,从而实现作业的有效性。 (一)作业设计的目的性 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练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通过学生作业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悟什么。 (二)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要提高作业的效率、效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作业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指学

生学习过程中混淆易忘的知识点或技能环节。 (三)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作业设计的层次性,一是指作业的先后顺序,也就是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发展进程;二是一组作业题之间的坡度适当,即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坡度,适合学生的实际。 (四)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使数学作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作业的趣味性是不容忽视的。作业的趣味性,一是让学生感到数学好玩,还要让在学生感觉有趣的基础上,让他们体会做作业的乐趣,开动脑筋的乐趣,这样的兴趣才会持久,兴趣水平才会提升。 (五)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在设计作业时,要体现作业的多样性。一是题型的多样性,如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应用题、画图题、看图计算或问答题……;二是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是书面作业与操作练习相结合、口头作业与实践作业相结合,个体练习与团队练习相结合,短练习(当天完成)与长练习(几天或更长时间)相结合等。 (六)作业设计的选择性 设计作业要考虑因材施教的需要,结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作业,使学生各得其所,可以同一个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 导读: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师:请同学们观察数

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

最新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题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题三篇 【导语】做数学题可以高效帮助学习者理解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基本知识,拓展思路,积累技巧。而这些恰是考试所需要的。但是,做题有用的前提是,做过的题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做对,为什么做错,做错的完全理解没有,否则,只是练字,起不到做题的作用。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题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题一、填空。 1、3265÷□3的商是三位数,□里填()或()。 2、62平方米=()平方分米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320里面有()个40,52的15倍是()。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①数学课本封面的长约是20() ②小华体重35() ③房间地面面积是18() ④一块正方形手帕面积是4() 5、1米约相当于()根铅笔长;周长8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分米。 6、单价=()×()工作总量=()×() 7、一个长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是9厘米,宽是()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8、把“415-245=170”和“510÷170=3”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规律填数:2,6,18,(),()。 10、☆÷△=34……5,△最小是(),当△最小时,☆是()。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乘积是9900。() 2、两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4、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5、“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是求路程的题目。() 三、选择(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幢楼房高15()。 ①米②平方米③分米 2、两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①一定相等②可能相等③不相等 3、一根木料锯成5段,用20秒,锯一段用()秒。 ①4秒②5秒③6秒 4、一个长方形周长36厘米,长10厘米,宽是()厘米。 ①26②16③8④18 5、用80平方分米的布做每块是40平方厘米的手帕(不考虑损耗),可以做成()块。 ①2②20③200④2000 四、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的: ⑴让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略的换算。 ⑵借助详细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取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精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习题。 ⑴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⑵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⑶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⑷提醒课习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⑴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互相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报告、交流。 提醒:为了看得更分明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均匀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老师提供一些资料)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范本三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 / 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上数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一)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练习题 、填空。 1 千米=( )米 6000 米=( 千米1 米-()分米 70毫米=( )厘米 8【 分米=( 厘米 9 厘米=( )毫米 40分米=( )米 70 厘米=( 分米9 米=( )厘米 15 米=( )分米 100 厘米二 米4 分米=( )毫米 3千米=( )米 80 毫米=( )厘米 1米=( )分米= ( )厘米 1 米—6 分米=()分米 57 分米-17分米=( ) 分米=() 米 8 千米=( )米+ ( )米 28 米=( ) 米+ ( )米 46厘米+ 54厘米=( ) 厘米=( )分米=( )米 、在()里填上">"" <" 或"=" 8 千米() 6000 米 2 米() 2分米 6 毫米()4厘米 4厘米() 4分米 9 分米( 2米 32 米+10米()50米 300分米( )300厘米5 厘米( 7毫米 9 毫米()3厘米 18毫米() 1分米 34 毫米( 9厘米 1 米()100厘米 60毫米() 6厘米 8 分米( 90厘米 3 分米()23毫米 5毫米() 1厘米—2毫米 1 米50厘米( )1米5分米 18. 我们测量学校东西长度是多少时,用( 19. 20.小兔子身长4( ),尾巴长约7 () 21. 18.从寿光到潍坊的路程大约是46(),坐客车大约1个小时能到达 四、下图是小飞学具盒里的小棒,你知道它长多少毫米吗? 1. 用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每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和六边形,哪根铁丝短一些?短多少毫米? 2. 运动场跑道一圈400米,小明每天跑3圈,他每天跑多少米? 6天跑多少米? 3. 用一根长4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8根做凳子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有一根16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再对折,再对折后,每段绳子有多少?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 1. 蜡笔长6( ) 2.跳绳长 2( 4.粉笔长75( ) 5.钢笔长14( 7.10张纸厚1( )8.旗杆高9( 10.1角硬币的厚大约是1 ( ) 11. 12.数学书的厚大约是5( ) 13. 14. 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 5()。 15. 15. 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 17. )3.课桌高7( ) )6.小明的身高是140( ) )9.课桌高65( ) 打火机的长大约是8() ),手腕一圈长约12 () )做单位比较合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作业设计.doc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选择:(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太阳( ) 是东升西落。 A .一定 B 、不一定 C 、不会 2 .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 。 A .东 B. 南 C. 西 3 .小明面向西坐着他的后面是()面。 A .东 B. 南 C .北 4 .三(1) 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 ) 面。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5 。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 ) ,右面是 ( ) 。 A .东 B .西 C. 北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填空: 1 .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 2 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 字( ) ;数字 3 正对着( ) 方。 2 .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 ) ;向左转动l 周半, 面向( ) 。 3 .下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 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 方;3 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 方;4 号楼在中心花园的( ) 方。 (2)4 号楼在2 号楼的( ) 方;1 号楼在2 号楼的( ) 方。 (3) 中心花园在( ) 的北面,( ) 的西北面,2 号楼的( ) 方。 (4)( ) 在( ) 北面。 (5)5 号楼的西面有( ) 号楼和( ) 号楼。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一、直接写出得数: 40÷2= 120 ÷6= 2400 ÷8= 900 ÷3= 1500÷5= 270 ÷9= 300 ÷6= 400 ÷8= 200÷2= 360 ÷4= 100 ÷5= 2100 ÷7= 二、找规律: 8 ÷4 = 12 ÷3= 20 ÷4= 70 ÷7= 80÷4= 120 ÷3= 200 ÷4= 700 ÷7 = 800÷4= 1200 ÷3= 2000 ÷4= 7000 ÷7= 三、填空: 1.90 ()个十,450 是()个十。 2.480 是()个十,除以 6 等于()个十。 3.630 里有()个7,有()个9。 四、列示计算 1、被除数是86,除数是2,商是多少? 2、被除数是600,商是2. 除数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 80 个同学参加跳绳比赛。 4 人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10 人为一组可以分为几组?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发放小学李玉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通过实际测量形成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情境导入 1、说一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复习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谈话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高的长度。 2、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用尺子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的长度。 3、全班交流:同学们在测量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同学们在测量时发现了遇到测量时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来记录。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朋友:毫米(mm) 4、教师板出课题:毫米的认识。 5、建立1毫米的概念。 6、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一)教学中的优点: 1、紧密联系生活,突破重难点。 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如让学生摸1分硬币、银行卡的厚度,通过用手比划感知1毫米的实际大小。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贯穿估测。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经典备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二)能力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xx。 2.能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 (三)德育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尺、分xx、xx。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4.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xx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

一、计算: 1.口算: 515÷5≈15+22=15×20=11×300=0÷387=75×40=108÷2≈43+98=102×7≈84-80÷4=54÷8≈285÷4≈10×65≈256÷8≈603÷3= 70×5= 52+87= 25×4= 905-694≈48-24÷3= 6×80= 81×9= 240÷6= 199+203≈12×3÷4= 80÷4= 51÷8= 411×4= 411×4≈60-36÷6= 84-4÷2= 2.笔算:(★要验算) 478×5= 80÷9= ★847-239= 256÷2= 855÷5= ★ 256÷6= 902÷5= 936÷9= ★706÷4=

555÷3= 720÷6= ★550÷9= 二、选择题。 1.丽先面向南站立,如果她向后转,这时她的左面是( ),右面是( )。 A .东 B .西 C.北 2.商店和学校都在广场的正南方,商店离广场500米,学校离广场200米,那么学校离商店( )米。(提示:画图) A 、300米 B 、500米 C 、700米 3. 4.有400件水果,如果每次运走16件,需要运多少次?小兰用竖式计算出了结果。 竖式中箭头所指的32表示的是( )。 A. 20次运走的件数 B. 2次运走的件数 C. 运走了320件 D. 25次运走的件数 _ 2 5 _ 8 0 _ 8 0 _ 3 2 _ 1 6 _ 4 0 0 _ ) _0

三、填空题 1.地图通常是按照上()下(),左()右()绘制。 2.与东南方向相对的是(),与北相对的是()。 3.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你的左面是(),你的右面是()面。 4.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你的右面是()面。 5.东北风是从()面吹来的风。 6.丁丁向东南方向行走,迎面吹来的风是()风。 7. 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 8. 从560里连续减去80,最多能减()次。 9. 421÷5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 10. 一个数的6倍是78,这个数的8倍是()。 11. □÷9=17……□,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 5 2 8 12. 要使商为三位数,□里最大填();要使商为两位数,□里可以填()。 () ()除以2没有余数, 13. 48、 99、126、270、114 、135这些数字中, 除以3没有余数,()除以5没有余数。 14.一个除法算式中,商是36,它是除数的4倍,这个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最小是(), 最大是()。 15.□△○□△○…,按规律排列,第27个图形是(),第43个图形是()。 16.843÷□的商末尾有零,□里可以填()。 17.232除以()是29,是4的( )倍。 18.2017年有365天,是()个星期零()天。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厘米分米专项训练

把正确答案前面的五角星涂上颜色。 2米和20厘米比较( )。 ☆2米长☆20厘米长☆同样长 一块橡皮长20( )。 ☆厘米☆分米☆毫米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支钢笔长135()李强的身高是140()。 一张标准双人床长2()宽15() 填空: ()毫米=1厘米3厘米=()毫米90毫米=()厘米: 12厘米=()毫米20厘米=()毫米500毫米=()厘米23厘米=()毫米41厘米=()毫米1200毫米=()厘米60毫米=()厘米700毫米=()厘米100厘米=()毫米 1厘米2毫米=()毫米2厘米7毫米=()毫米 7厘米3毫米=()毫米13厘米7毫米=()毫米 67厘米9毫米=()毫米73厘米7毫米=()毫米 10厘米7毫米=()毫米100厘米5毫米=()毫米 1厘米10毫米=()毫米3厘米13毫米=()毫米 8厘米25毫米=()毫米7厘米20毫米=()毫米 / 8厘米20毫米=()毫米9厘米70毫米=()毫米 13毫米=()厘米()毫米24毫米=()厘米()毫米 67毫米=()厘米()毫米102毫米=()厘米()毫米

123毫米=()厘米()毫米111毫米=()厘米()毫米 302毫米=()厘米()毫米456毫米=()厘米()毫米1023毫米=()厘米()毫米2005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厘米()厘米=5分米30厘米=()分米 ()厘米=9分米()厘米=7分米()厘米=10分米 ) 20分米=()厘米13分米=()厘米130厘米=()分米 42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1000厘米=()分米 1分米=()毫米3分米=()毫米9分米=()毫米 200毫米=()分米700毫米=()分米500毫米=()分米1300毫米=()分米2000毫米=()分米4300毫米=()分米10分米=()毫米21分米=()毫米6200毫米=()分米 103毫米=()分米()毫米235毫米=()分米()毫米609毫米=()分米()毫米439毫米=()分米()毫米】 4分米9毫米=()毫米7分米78毫米=()毫米 5分米3毫米=()分米3分米91毫米=()毫米 3.在○里填上“<、>或=”。 3厘米____7毫米5毫米____50厘米8厘米____90毫米 6厘米____60毫米5厘米____500毫米60厘米___600毫米 13厘米___30毫米23厘米___230毫米54毫米___5厘米 400厘米__4毫米321毫米__12厘米307毫米___37厘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