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

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方法,可以在电子系统、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开发中承担任务,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电子科学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经营管理等工作,并有在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践锻炼,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具有独立承担本专业或相关领域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预期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二、专业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工程基础知识,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微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与方法,针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方案的设计、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和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此外,毕业生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

毕业要求

具体地说,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毕业要求包括如下12项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电子系统,并能够在设计与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序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方向)专业培养计划由毕业时和毕业5年后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所组成,如下所示:

(1)本科毕业时:

目标1素质: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目标2知识:系统掌握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微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方法。

目标3能力:拥有较好的实践动手、系统分析与开发能力,具有终身学习、不断更知识的能力。

目标4求职:可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相关学科领域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2)毕业5年时:

目标5 素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6 个人与团队: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7职业规划:发展为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成为本领域的专业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上述12条毕业要求,支撑着专业培养目标的各个部分的实现,其支撑关系矩阵如下表所示。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核心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物理、现代半导体器件、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基础、集成电路工艺、ASIC设计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通信原理、通信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

五、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分最低要求:165学分,具体学分规定如下表

六、课程设置细化表

学年完成2学分。

b课外创新实践与学术讲座2学分由学生按照《西南交通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规定修习并取得。

第二课堂必修环节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