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微生物讲稿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食品微生物讲稿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食品微生物讲稿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食品微生物讲稿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Ⅰ)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Ⅱ)

学时:2(伍国明)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重点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2.了解和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对细菌、放线菌进行个体形态观察。

3.观察并比较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生长的数量和类型。

二、实验原理

1.油镜使用香柏油原理:1.增加照明亮度

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100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游,其折射率n=1.52)。

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resolutionorresolvingpower)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公式P16)式中λ=光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NA=n×sinα

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一般来说在实际应用中最大只能达到120O,而n为介质折射率。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1.52)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别为1.0和1.33)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镜头于玻片之间介质的油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NA一般在1.2~1.4)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等干镜(NA都低于1.0)。若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0.55μm来计算,数值孔径通常在0.65左右的高倍镜只能分辨出距离不小于0.4μm的物体,而油镜的分辨率却可达到0.2μm左右。

2.油镜使用方法

⑴调整光亮(大光圈、高聚光镜)→玻片滴油→调整载物台→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观察→清洗油镜头

⑵调整光亮(大光圈、高聚光镜)→玻片滴油→调整载物台→油镜观察→清洗油镜头

三、实验步骤

1.油镜观察:(1)上升聚光器,全开虹彩光圈。(2)用粗调节轮提起镜筒或下降载物台,转动转换器将油镜转至镜筒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右手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粗调节轮使镜筒下降或载物台上升,与此同时,从显微镜的侧面观察使油镜浸入油中,直到几乎与标本接触时为止。注意不要压到标本,以免压碎玻片,甚至损坏油镜头。(3)从接目镜内观察,进一步调节光线,使光线明亮,再用粗调节轮将镜筒徐徐上升或将载物台徐徐下降,直到视野内出现物像为止,然后用细调节轮校正焦距。如油镜已离开油面而仍未见物象,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至物象看清为止。

2.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熔化培养基→倒平板→冷却→无菌接种(头发、牙垢、指甲、手指触摸、暴

露空气5’、其它)

四、实验结果;

1.选绘四种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图.

2.每人上传2个本人拍照的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图.

五、讨论分析(完成指定的思考题和作业题)

1.简述利用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放线菌个体形态图的方法

参考答案: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使用前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性能,检查各总零件是否完好无损。镜身有无灰尘,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2.拿取显微镜必须一只手拿着镜臂,一只手托着镜座,并保持镜身的上下垂直,应避免震动,轻放台上。切不可一只手提起,以防显微镜、反光镜功目镜坠落。

3.使用前应将镜身擦拭一遍、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净(切不可用手指擦抹)。若遇到镜台或镜头上有干香柏油,可用擦镜纸沾取少量二甲苯将其擦去。

4.使用时如发现显微镜操作不灵活或有损坏,不要擅自拆卸修理,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处理。

5.注意保护镜头,切不可压碎标本被片,损坏镜头

6.显微镜使用完毕,应登记显微镜使用卡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放回镜箱。

六、改进实验建议。

个人主页: http://202.192.168.54/caiwsw/spwswzdkc/zdkc/content/grjs/grjs.htm#wgm1

Email:fswuguom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0f11639659.html, QQ:916664536

实验二细菌的染色与形态结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着重细菌的染色观察,在掌握细菌染色观察的基础上,了解细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课堂知识,增强感性认识。

二、实验原理

1.简单染色原理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2.革兰氏染色原理

第一步:结晶紫使菌体着上紫色。第二步:碘和结晶紫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分子大,能被细胞壁阻留在细胞内。第三步:酒精脱色,细胞壁成分和构造不同,出现不同的反应。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3.芽胞染色法:用孔雀绿和复红作细菌芽胞染色时,可使菌体呈红色,使芽胞呈_绿色。

三、实验步骤

1.简单染色步骤

简单染色的操作:涂片,干燥,固定,复红染色1-2分钟,水洗,晾干。

2.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的操作: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染色1分钟,水洗,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95%的乙醇脱色25秒,水洗,蕃红复染3-5分钟,水洗,晾干。

3.芽胞染色法

芽胞染色的操作:涂片,干燥,固定,孔雀绿加热染色15分钟,水洗,复红染色2-3分钟,水洗,晾干。

四、实验结果

1.根据观察结果,分别绘出二种应用简单染色的细菌形态图。

2.根据观察结果,绘出一种应用芽胞染色法的芽胞杆菌形态图。

3.根据观察结果,绘出应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的细菌形态图,同时标明革兰氏正反应与负反应的颜色反应。

(革兰氏染色法正确的请上交玻片标本,并把图像同步拍摄上传,注明班别姓名,每人上交一片染色最佳的玻片标本)

五、讨论分析

1.什么叫简单染色法?细菌经简单染色后呈何颜色反应?

简单染色:用单一染料使微生物细胞染上所用染料颜色的染色方法。细菌经简单染色后呈所染染料的颜色_。

2.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成败关键是什么?革兰氏染色的涂片方法有哪些?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当用95%酒精处理后,就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正与负反应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⑴菌龄:12-24小时的纯培养物。

⑵革兰氏染色操作技术其中严格控制酒精脱色时间和菌液涂布时应均匀而薄是关键。

⑶培养基的组成。

制片分“常规涂片法”(左右两侧各涂一种不同菌)、“混合涂片染色法”(二种不同菌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比较)、“三区涂片染色法”(左右两侧各涂一种不同菌,中央区混合这二种菌),效果相同。

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当用95%酒精处理后,就放在显微镜下观察,G+呈_紫_色,G-呈_无色。

3.芽胞染色的关键操作是什么?芽胞染色的关键操作是孔雀绿加热染色_。

六、改进实验建议。(不少于50个汉字,如果二人或者多人内容雷同重扣分)

(注:以下是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步骤)

1.涂片:取载玻片,各滴一小滴(或用接接环以无菌操作从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若用菌悬液(或液体培养物)涂片,可用接种环挑取2—3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涂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此操作过程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二上。温度不宜过高(以玻片背面不烫手为宜),否则会改变甚至破坏细胞形态。

4.染色:将玻片平放于玻片搁架上,滴加染液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

吕氏碱性美蓝染色1~2min;石炭酸复红(或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

5.水洗:倒去染液,用自来水冲洗,直至涂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水洗时,不要直接冲洗涂面,而应使水从载玻片的一端流下。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6.干燥:自然干燥,或用电吹风吹干,也可用吸水纸吸干

7.镜检:涂片干后镜检。涂片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实验参考网址:http://202.192.164.81(伍国明个人主页)

实验三细菌运动的观察(Ⅰ)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方法(Ⅱ)微生物数量的测定(Ⅲ)

一、实验目的:

1.制作水浸片,观察并区别细菌的真运动、布朗运动。

2.学习并掌握使用镜台测微尺与DT2000通用图象分析软件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增强对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明确显微镜直接计数原理。

二、实验原理

1.镜检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方法原理

因细菌为了更多地接触空气,总向水滴的边缘运动,故可区别细菌的真运动、布朗运动。

2.使用镜台测微尺与DT2000通用图象分析软件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

摄取长度已知的镜台测微尺的定标图像进行定标,得到图像像素和常用度量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将待测微生物制成水浸片或染色涂片置载物台上,调焦找到微生物后用图象分析软件直接测量其大小值。

3.使用血球计数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或细菌计数板在显微镜下测计出每小格的微生物细胞数量后,再换算出单位体积中微生物细胞总数的测数方法。

三、实验步骤

1.镜检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步骤

将待检样品制成菌悬液,滴一点菌液于一盖玻片上,取一凹窝载玻片,将凹窝对准菌悬液盖在盖玻片上,然后将盖玻片和载玻片一起翻转,让菌悬液在凹窝上的盖玻片下,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应找悬液的边缘。观察时要注意将细菌的运动与分子的布朗运动区别开。

2.应用镜台测微尺和“DT2000通用图象分析软件”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步骤

主要步骤:⑴摄取的定标图像:先摄取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的定标图像。⑵用长度已知镜台测微尺图像定标:定标就是得到图像像素和常用度量单位间的对应关系,分别定好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的标尺。⑶将待测微生物制成水浸片或染色涂片置载物台上,调焦找到微生物后摄取图像,然后用DT2000通用图象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如直线测量)。

⑷一般测10个微生物,然后以平均值表示。⑸若是酵母、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通常测其宽和长,然后以平均宽 平均长表示,单位为μm。

3.使用血球计数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步骤

显微计数的操作:将待测菌进行适当的稀释,将计数板置于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将菌液加到计数区上,调焦看到菌体,按五点取样法计数五个大方格的菌数,计算每小格的含菌数,计算出单位体积(如每ml)中的含菌数。

四、实验结果

2

1.简述本次实验课应用的“DT2000通用图象分析软件”定标与直线测量微生物的步骤。

⑴定标操作步骤如下:①打开摄取的定标图像(注意是哪一倍物镜摄取的镜台测微尺定标图像)。②打开测量图像→定标菜单。③单击该菜单,出现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标尺名称,例如名称是“10X”,可以表示在10倍物镜下

摄取的标尺图像,以便以后记忆。再输入标尺长度(N微米):镜台测微尺定标图像每1小格为10微米,初步确定间隔的微米数,然后在测微尺起点处按下鼠标左键,向右移动鼠标,直到确定间隔N微米处。然后点击加入标尺(不要点击确定按钮),则10倍物镜下的标尺就定好了。

⑵直线测量步骤如下:点击直线测量菜单,然后在图像上要测量的菌的起点按下鼠标左键,移动鼠标到所要测量菌的终点,即可测量菌的大小。

2.显微计数的操作程序是什么?

显微计数的操作程序是_将待测菌进行适当的稀释,将计数板置于载物台上,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将菌液加到计数区上,调焦看到菌体,按5点取样法计数5个大方格的菌数,计算每小格的含菌数,计算出单位体积(如每ml)中的含菌数。

六、改进实验建议

实验四真菌个体形态结构的观察(Ⅰ)酵母菌形态观察与死活细胞的鉴别(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对真菌个体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初步认识真菌的形态特征,巩固课堂知识,增强感性认识。

2.掌握对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出芽生殖方式的观察方法,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认识酵母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真菌个体形态结构的观察

将待测真菌个体制成水浸片或染色涂片置载物台上,调焦找到酵母、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后用目观察。亦可用测微尺测量其宽几格,长几格,然后乘上相应放大倍数下的校正值,通常测其宽和长,然后以平均宽 平均长表示,单位为μm。

2.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⑴形态观察: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通常比常见细胞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因此用高倍镜观察即可。酵母细胞一般呈卵圆形。其繁殖方式比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些酵母可形成假菌丝;有性繁殖通过接合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

⑵死活细胞鉴定: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成蓝色或淡蓝色。

三、实验步骤

1.霉菌个体形态结构的观察

⑴霉菌直接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水或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用解剖针小心地将菌丝分散开。盖上盖玻片,置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观察。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⑵载玻片培养观察法(示范)

2.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制备酵母菌的菌悬液→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滴加一滴酵母菌的菌悬液于染色液中→盖上盖玻片(制成水封片)→放置3分钟→高倍镜(×40)下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30分钟后再观察四、实验结果

1.绘图说明所观察的根霉菌、毛霉菌、曲属菌、青霉属的形态特征图。

2.绘图说明所观察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图。

五、讨论分析

1.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毛霉菌和根霉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异同?

毛霉菌:营养体为无隔多核菌丝体,在营养菌丝上长出分枝或不分枝的孢囊梗,顶

端膨大形成孢子囊,有囊轴、囊领、无囊托,无匍匐枝、无假根,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外无附属丝。根霉菌: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体,由营养菌丝产生匍匐菌丝,

以跳跃式蔓延生长,在匍匐丝交接处长出假根,上方长出孢囊梗,顶端膨大成孢子囊,有

囊轴,孢囊孢子,囊托,无囊领。

2.试比较曲霉属菌和青霉属菌无性结构的不同

曲霉属:在营养菌丝的足细胞上长出无隔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形成顶囊,在顶囊的表面上长出单层或双层小梗,在小梗顶端分化出串珠状的分生孢子。青霉菌: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细胞长出,有隔有分枝,小梗有单轮或双轮生,双轮生中又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分生孢子梗的分枝和轮生组成了复杂的扫帚状分枝结构。在扫状枝上,最后一级分枝为产生串

生链状分生孢子的小梗,呈瓶梗状,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茎,支持梗基的细胞叫副枝。分生孢子常为球形,椭圆形呈蓝绿色。

3.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营养体外形不同于一般霉菌,不形成菌丝,是圆形或卵圆形的单细胞真菌。部分酵母菌的菌营养体属“假菌丝”,是酵母菌出芽繁殖时,先在细胞一端生一小突起,叫生“芽”,当芽长到正常大小时,当不脱离母细胞而与母细胞相连接,在子细胞上又长出新芽,如此反复进行,最后成为具有发达或不发达分枝状的假菌丝。假菌丝与真菌丝不同,其两细胞间有一细腰,而不象真正菌丝横隔处两细胞宽度一致。

六、改进实验建议

实验五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3.了解干热灭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学习干热灭菌的操作技术。

具体要求:㈠培养基制备: ①马丁氏(Martin,分离真菌用)。②高氏Ⅰ号(分离放线菌用,P173)。③肉汤培养基(分离细菌用,P177)。每台各制备此三种培养基200ml,分装5ml试管斜面12支(摆试管斜面),余装三角瓶②无菌水制备:45ml 无菌水三角瓶(内放少量玻璃珠)2个;9ml无菌水试管11支,塞棉塞,0.11Mpa灭菌30’。以每台分组完成,相互学习和不浪费物资。(以上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㈡玻璃器皿、镊子等包装和干热灭菌:每人包装培养皿4套,1-2ml吸管10支。包装接种环、接种针和镊子和涂布用玻璃棒。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入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主要成分是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如马铃薯、玉米粉、豆饼粉、豆芽汁,牛肉膏,蛋白胨、血清等。这些复杂天然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完全了解,每次所用的原料,其中各成分的数量也不恒定。这类培养基是实验室和发酵工厂常用的培养基,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玉米粉、黄豆粉培养基、

血琼脂培养基等。

1.马丁氏培养基:是一种用来分离真菌的选择性培养基。这种培养基的特点是培养基中加入的孟加拉红和链霉素能有效的抑制细菌和放线功菌的生长,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因而真菌在这种培养基上可以得到优势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真菌的目的。孟加拉红是一种染料 , 对细菌和放线菌有毒害作用。链霉素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作用。而两者对真菌均无不利影响。在真菌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孟加拉红染料和链霉素。能从复杂的土壤样品中选择性地分离和培养真菌。

2.高氏Ⅰ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如果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如各种抗生素、酚等),则可用来分离各种放线菌。

3.肉汤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4.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因为在湿热中菌体吸水,蛋白质容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所以效果比同温度下干热好。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维持灭菌的工艺条件压力。

5.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

三、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称量→溶解(定量)→熔融→调节pH值→分装→包扎→标签→灭菌(消毒)→(摆试管斜面)

2.培养基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加水→灭菌物体装内锅→内锅面放纸→密封→加热升温→排尽锅内冷空气→升温至灭菌工艺条件(一般为0.1MPa)→在工艺条件下保压计时(一般为30分钟) →切断热源→降温→出锅

排尽锅内冷空气方法:①压力法:关阀排气阀,当内压达0.05MPa排尽锅内冷空气二次,适用于透气塞的三角瓶、试管等容器。②直排法: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冒蒸汽15-20’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气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0.11MPa,30min灭菌。

3.干热灭菌:一般利用电烘箱高温的干燥空气(160-170C)加热灭菌2-1h,温度控制在<180℃。(物品不能太挤,温度降至70℃时才开箱门)

四、实验结果

1.报告你所配制培养基的配方及最终结果:配制的培养基(具体名称、配方);配制结果:Nml,分装5ml试管斜面N支,余装三角瓶N瓶,采用高压蒸汽0.11MPa30’灭菌。制备与灭菌全部成功(或者部分成功/失败)。(灭菌毕备用)

2.干热灭菌:包装了培养皿N套,Nml吸管N支,接种环、接种针和镊子……,在16N℃加热灭菌Nh。(灭菌毕备用)

五、讨论分析

1.简述你本次配制培养基的基本过程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

配制培养基的基本过程是:①按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药品,用量太少的药品应配制成溶液后再取一定量加入。

②将各种药品加水溶解,通常是加所需水量的一半。③若配固体培养基,按2%的用量称取琼脂,用水将琼脂浸湿一下,用手挤去琼脂中过多的水分,加入2的溶液中。④加热至琼脂全部溶解,并补足所需的全部水量。⑤用1molNaOH和1molHCL调节pH至要求值。⑥用分装器将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并包扎,灭菌后备用。注意事项:①配制过程中,在加热熔化琼脂时,要不断搅拌,以防糊底。②分装时不要让培养基沾染试管口或瓶口,以防培养过程中容易污染杂菌。

2.何为湿热灭菌?简述其灭菌方法。为什么利用蒸汽杀死微生物的效果比同温度下干热好?

湿热灭菌又分常压蒸汽灭菌和加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在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在排尽锅内冷空气的前提下,采用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灭菌的工艺条件是:①121℃/30min。②115℃/30min。③130℃/30min(排尽锅内冷空气的前提下)。

3.简述干热灭菌的应用范围干热灭菌是在电烤箱内利用高温干燥空气(160℃~170℃,<180℃)进行灭菌,降温至70°时才可开箱门。此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如吸管、培养皿和镊子等的灭菌,培养基、橡胶制品、塑料制品不能用干热灭菌。

六、改进实验建议

马丁氏(Martin)培养基:葡萄糖10g,蛋白胨5g,KH2PO41g,孟加拉红(玫瑰红)(1/3000水溶液)100ml,琼脂20g,蒸馏水800ml,pH自然。0.11Mpa灭菌30’。临用前加入0.03%链霉素稀释液100ml,使每升培养基含链霉素30μg。

实验六微生物的纯培养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微生物的保藏原理;进一步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掌握和区别霉菌、酵母菌、放线菌、细菌菌落形态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酸碱度、氧等条件要求不同,而供给它适宜的培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淘汰其他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再用各种方法分离、纯化该

微生物,直至得到纯菌株。

三、实验步骤

㈠微生物的分离——稀释涂平板法

①制备土壤稀释液:(无菌操作过程见教师示范)称取土壤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即为稀释10-1的土壤悬液。②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编上10-2、10-3、10-4、10-5、10-6。取已稀释成10-1的土壤液,振荡后静止0.5min,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10-2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内轻轻吹吸数次,使之充分混匀,即成10-2土壤稀释液。同法依次连续稀释至10-4、10-5、10-6土壤稀释液。③吸取稀释液: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分别吸取10-4、10-5、10-6土壤稀释液0.1mL,加在已制好的平板培养基上。④涂板:用玻璃刮铲将稀释液在培养机上充分混匀铺平,倒置于恒温箱培养。⑤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即用某一培养皿内真菌的菌落数乘以该培养皿接种液的稀释倍数即得。⑥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划线分离。(在土壤稀释过程中,需换用不同的吸管)

㈡微生物的分离——混菌法

①制平板。②吸取稀释液: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分别吸取10-4、10-5、10-6土壤稀释液0.1mL,加在空培养皿中。

③混菌:水平轻轻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培养基充分混匀铺平,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凝固后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培养。

④计算出每克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⑤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划线分离。

㈢微生物的分离——平板划线法

⑴制成平板。⑵凝固后,用接种环取相应的菌液一环(10-1)在平板上划线。①连续划线法:将挑取有样品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作连续划线。完毕后,倒置于28~30℃温室培养。②分区划线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挑取土壤稀释液1环,先在培养基的一边作第一次平行划线3—4条,再转动培养皿约600C角,并将接种环上剩余物烧掉,待冷却后通过第一次划线部分作第二次划线会,同法依次作第三次和第四次划线。划线完毕,盖上皿盖,倒置于温室培养。

③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如果不纯,再移植纯化,最后得到纯培养。

㈣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常用的有斜面接种法、平板接种法、液体接种法、试管深层固体培养基的穿刺接种法。接种工具:常用的有接种针、接种环、接种钩、接种圈、接种铲或接种锄、玻璃涂棒等(见教师示范)。

四、实验结果

2.稀释涂平板法分离细菌结果(肉汤培养基,每人分离培养皿3付) [10-510-610-7,30~37℃,1-2d] (同上表格)

3平板划线法分离放线菌结果(高氏Ⅰ号培养基,每人分离培养皿3付)[10-310-410-5,28℃,5-7d] (同上表格)

五、讨论分析

1.根据你的分离结果,试简述细菌、放线菌和霉菌在固体培养基的菌落特征。

(参考:细菌菌落大多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一般菌落较小,质地颜色均匀,同培养基结合不紧密。细菌形态受培养时间、培养基成分、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生变化。放线菌菌落在培养基上着生牢固,与基质结合紧密,难以用接种针挑取。放线菌细胞一般呈分枝无隔的丝状,菌丝体分为在培养基内部的基内菌丝和伸出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上部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状、波浪状或分枝状。菌丝呈各种颜色,有的能分泌水溶性色素到培养基内。孢子丝长出孢子,孢子形状各异。由于孢子的存在使菌落表面呈干粉状。霉菌菌落是由交织在一起的菌丝体构成。菌丝呈管状,有的有横隔将菌丝分割为多细胞(如青霉、曲霉),有的菌丝没有横隔(如毛霉、根霉)。菌丝直径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倍到几十倍。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颜色各异,有丝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的菌丝体。)2.为什么要进行纯培养?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菌落而获得一种纯培养。但是平板上的单一菌落也并不一定保证是一种菌,故根据需要,还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划线等的分离方法进一步纯化,……

六、改进实验建议

实验七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观测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2.观测紫外线照射对微生物的灭菌作用。

3.观测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

二、实验原理

1.常用化学消毒剂主要有重金属及其盐类、酚、醇、醛等有机溶剂、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染料和表面活性剂等。重金属离子可与菌体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变性或与某些酶蛋白的巯基相结合而使酶失活;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及核酸变性,也可破坏细胞膜透性使内含物外溢;碘可与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不可逆结合而使蛋白质失活,氯气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强氧化剂也具有杀菌作用;染料在低浓度条件下可抑制细菌生长。

2.紫外线灭菌是用紫外线灯进行的。波长为200-300nm的紫外线都有杀菌能力,其中以260nm的杀菌力最强。在波长一定的条件下,紫外线的杀菌效率与强度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紫外线杀菌机制主要是因为它诱导了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和DNA链的交联,从而抑制了DNA的复制。另一方面,由于辐射能使空气中的氧电离成[O],再使O2氧化生成自臭氧(O3)或使水(H2O)氧化生成过氧化氢(H2O2)。O3和H2O2均有杀菌作用。

3.生物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可分为互生、共生、寄生、拮抗等,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作用,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

三、实验步骤

1.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①制备细菌稀释液。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稀释液1mL,加在灭菌平皿中。③制含菌平板:将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倾入皿中12~15 ml,迅速与菌液混匀,冷凝备用。④化学药剂处理:用镊子取分别浸泡在碘酒、5%新洁尔灭、1%氯化汞和结晶紫药品溶液中的圆滤纸片各一张,置于同一含菌平板上,倒置于恒温箱培养。⑤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观察菌株分布状况,观察、比较并记录3种菌抑菌圈的直径。

2.紫外线照射对微生物的灭菌作用。(每人1皿,每3人1组比较并记录3种细菌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

①制备3种细菌稀释液。②吸取稀释液:取一吸管,以无菌操作法1mL,加在已制好的平板培养基上。③涂板:用玻璃刮铲将稀释液在培养机上充分混匀铺平。④打开培养皿盖,用无菌黑纸遮盖部分平板,置于预热10~30min后的紫外灯下,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取去黑纸,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⑤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观察菌株分布状况,比较并记录3种菌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

3.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

①制备细菌稀释液。②以无菌操作法吸取稀释液1mL,加在灭菌平皿中。③制含菌平板:将融化并冷却至45~50℃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倾入皿中12~15 ml,迅速与菌液混匀,冷凝备用。④在含菌平板打孔,置换入3种青霉菌菌落。⑤在4℃冰冻30-240’。⑥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观察菌株分布状况,观察、比较并记录青霉菌对不同细菌抑菌圈的直径。

四、实验结果

注:效果以数字顺序按各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抑菌圈的直径大小排序,。

五、讨论分析

1.通过本实验,试简述如何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不良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但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芽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被杀死;而对有益微生物,通过调节理化因素,使其得到良好的生长繁殖或产生有经济价值的代谢产物,……

2.通过本实验,试简述如何利用化学因素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化学因素种类极多,用途广泛,性质各异。其中表面消毒剂和化学治疗剂最为常见。表面消毒剂在极低浓度时,常常表现为对微生物细胞的刺激作用,随着浓度的逐渐增加,就相继出现抑菌和杀菌作用,对一切活细胞都表现活性。化学治疗剂主要包括一些抗代谢物,例如抗生素等。在微生物实验中,pH值的变化也对微生物生长有很大影响……

六、改进实验建议

实验八食品中含菌总数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食品中细菌总数检测的意义与方法。

2.学习食品中真菌总数检测的意义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应用平板菌落计数技术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由于食品中细菌种类繁多,它们对营养和其他生长条件的要求差别很大,不可能找到一种培养基在一种条件下,使食品中所有的细菌均能生长繁殖,因此,以一定的培养基平板上生长出来的菌落,计算出来的水中细菌总数仅是一种近似值。目前一般是采用普通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平板分离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基本原理包括两方面:1.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三、实验步骤

1.取样

(1)酱油。制10-1、10-2、10-3三个梯度稀释度(灭菌吸管取样)

(2)液体饮料。制10-1、10-2、10-3三个梯度稀释度(灭菌吸管取样)

(2)奶粉。称取奶粉5g,放入4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min,制10-1、10-2、10-3三个梯度稀释度。

2.细菌总数测定

吸取三个稀释度的稀释样品1ml与平皿内冷却至45℃的培养基混匀,于37℃下培养24h计数,每个稀释度重复3皿。同时做不接样品的空白皿对照试验。

最后三个稀释度的稀释水样重复上述自来水的细菌测定试验。

3.菌落计数方法

(1)计算相同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

有较大片菌苔生长时,弃用;以无片菌苔生长的平皿计数。

若片菌苔大小不到培养皿的一半,其余一半分布均匀,将此一半计数×2

(2)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

只有一个符合此范围时,以该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有两个在30~300间时,按两者菌落总数比值决定:比值小于2,取平均;比值大于2,取较小的菌落总数。(3)所有菌落数均大于300,取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4)所有菌落数均小于30,取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5)所有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以最接近30或300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

四、实验结果

食品中含菌总数检测结果

大伍氏还童心橙汁多不可计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失败,未正确

选择稀释度

(以上检测样不限,4人组中共测定4样品,因为我们是不具备法定资格的教学试验测定,表中所有产品都不可以出现产地和品牌,如检测自来水样的,只能用“某自来水”而万不可以写具体单位的自来水,如检测酱油的,只能用“某酱油”而万万不可以写具体厂家和具体品牌酱油,否则将可会引至法律纷争,违者自负,且本课程以不及格评分)★★★如取仙湖水只可用一绳子绑1只罐吊入仙湖中取水,千万勿下仙湖取水,生命可贵)

五、讨论分析

1.通过本实验,试简述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含菌总数的优缺点

平板菌落计数法虽然操作较繁,结果需要培养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而且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该计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污染程度的检测。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地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而不以绝对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2.试简述食品中细菌数量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第一个方面的意义是可作为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标志。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多,说明食品被污染的程度越重、越不新鲜、对人体健康威胁越大。相反,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说明食品被污染的程度越轻,食品卫生质量越好。在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中,针对各类不同的食品分别制定出了不允许超过的数量标准,借以控制食品污染的程度。第二个方面的意义是可以用来预测食品可存放的期限,食品中细菌数量越少,食品可存放的时间就越长,相反,食品的可存放时间就越短。由于食品的性质、处理方法及存放条件的不同,以致对食品卫生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细菌种类和相对数量比也不一致,因而目前在食品细菌数量和腐败变质之间还难于找出适用于任何情况的对应关系。同时,用于判定食品腐败变质的界限数值出入也较大。……

六、改进实验建议

实验九食品中大肠杆菌群的检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食品中大肠杆菌群检测的意义。

2.学习和掌握食品中大肠杆菌群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

初(步)发酵试验:利用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原理,但初发酵管24h内产酸产气和48h产酸产气的均需进行平板分离。

平板分离:采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使大肠菌群产生带核心的、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菌落。

复发酵试验:以上阳性菌落,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者,再次进行初发酵试验,经24h培养产酸产气的,最终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三、实验步骤

(1

养48h。

(2)平板分离:将经24h和48h培养后产酸产气的发酵管(瓶),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再于37℃培

养18~24h,将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进行染色镜检。

?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

?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3)复发酵试验

将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的菌株重复初步发酵试验。并根据初发酵管试验的阳性管(瓶)查表,即得大肠菌群数。

四、实验结果

食品中(或者水中)大肠杆菌群检测结果

多管发酵法测定大肠杆菌群检测结果(MPN值)

300)

阳性(+)阴性(-)阳性(+)960/L

“+”大肠菌群发酵阳性;“-”大肠菌群发酵阴性

(以上检测样不限,4人组中共测定4样品,因为我们是不具备法定资格的教学试验测定,表中所有产品都不可以出现产地和品牌,如检测自来水样的,只能用“某自来水”而万不可以写具体单位的自来水,如检测酱油的,只能用“某酱油”而万万不可以写具体厂家和具体品牌酱油,否则将可会引至法律纷争,违者自负,且本课程以不及格评分)4.4仙湖水中不同时段含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检测结果(或者不同取水样地点/不同取水样深度…)★★★如取仙湖水只可用一绳子绑1只罐吊入仙湖中取水,千万勿下仙湖取水,生命可贵)

五、讨论分析

1.大肠菌群指什么?分布有如何?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2.在本实验中,你是采用何标准与何步骤大肠菌群?

采用国家标准,即国家标准采用三步法,即:乳糖发酵试验、分离培养和证实试验。

①乳糖发酵试验:样品稀释后,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36±1℃培养48±2h,观察是否产气。②分离培养: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菌落形态。③证实试验: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2h,观察产气情况。报告: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MPN表,报告每100ml(g)大肠菌群的MPN值。

3.你是如何使用操作乳糖胆盐发酵管?

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检样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乳糖胆盐发酵管。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1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同时用大肠埃希氏菌和产气肠杆菌混合菌种混合接种于1支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作对照。

2.试简述食品中大肠菌群数量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大肠菌群中以埃希氏菌属为主,埃希氏菌属被俗称为典型大肠杆菌。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本群中典型大肠杆菌以外的菌属,除直接来自粪便外,也可能来自典型大肠杆菌排出体外7~30d后在环境中的变异。所以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表示食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肠杆菌为粪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属则可能为粪便的陈旧污染,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六、改进实验建议

3.3培养基及试剂

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乳糖胆盐发酵管、伊红美蓝琼脂(EMB),革兰氏染色液。

3.4器具及其他用品

恒温箱、恒温水浴、药物天平、培养皿、载玻片等。

4.步骤

取样及稀释方法与菌落总数检验方法相同,做成1:10的均匀稀释液为检样。同一稀释度在做菌落总数的测定的同时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并且用大肠埃希氏菌、产气肠杆菌混合菌种作对照。

5.1.乳糖发酵试验

根据食品卫生要求或对检样污染程度的估计,选择3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乳糖胆盐发酵管。接种量在1ml以上者,用双料乳糖胆盐发酵管,1ml及ml以下者,用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同时用大肠埃希氏菌和产气肠杆菌混合菌种混合接种于1支单料乳糖胆盐发酵管作对照。置(36±1)℃温箱内,培养(24±2)h,如所有发酵管都不产气,则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气者,则与对照的混合菌种一起按下列程序进行。

5.2.分离培养

将产气的发酵管分别在伊红美蓝琼脂(EMB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然后置(36±1)℃温箱内,培养18~24h后取出,观察菌落形态,并做革兰氏染色和证实试验。

5.3.证实试验

在上述平板上,挑取可疑大肠菌落1或2个进行革兰氏染色,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置(36土1)℃温箱培养(24土2)h,观察产气情况,凡乳糖管产气、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即可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附答案)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 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半固体)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都是阳性)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A.10倍 B.100倍 C.400倍 D.900~1000倍 E.10000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单向琼脂扩散测定待测血清Ig 含量 [实验材 料]: 打孔器 (1) 将溶解后的离子琼脂冷却到4 5 °C ,加入适 当浓度的抗原混 合均匀,吸取3—4毫升加在载玻片上,使其均匀布满载玻片 而又 不流失。 (2) 琼脂凝固后制成凝胶板,然后隔适当距离打孔。 (3) 在孔内滴加待测可溶性抗体。 (4) 将凝胶平板放入带盖瓷盘中,下面垫一湿纱布以保持湿度,置 于3 7 °0恒温箱中2 4小时,观察沉淀环。 单向琼脂扩散是一种定量试验,主要用来测定标本中各种免疫球 蛋白或补体成分的含量。 在孔中加入待测抗体使其向四周扩散,经一定时间后抗体与琼脂 中抗原相遇,在比例适宜处生成白色沉淀环。 沉淀环直径与抗体浓度成正比。根据测试样品沉淀环直径的大 小,可从已知的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抗体的含量。 实验二 [实验名称]: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妊娠试验) [实验目的]:测定待检尿液中是否含HCG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诊断妊娠 [实验材料]:孕妇尿液、非孕妇尿液、HCG 致敏乳胶抗原、抗HCG 血清、载 实验一 1%离子琼脂、白喉类毒素、白喉抗毒素、载玻片、毛细吸管 [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 (沉淀环直径) 测量沉淀环直径: 毫米 [实验分析]

玻片等 [试验步骤]: (1)取一片载玻片,标记出左右。 (2)在载玻片左侧加一滴待检尿液,右侧加一滴非孕妇尿液。 (3)在两侧尿液中分别加一滴抗HCG血清,摇动混匀2 —3分钟。 (4)在两侧液滴中分别再加一滴HCG致敏乳胶抗原,摇动混匀2 — 3分钟。 (5)观察判定结果。 [实验结果]:(凝集和非凝集的描述) 左侧(待检尿液侧)呈现均匀的乳状液状态,无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阳性。 右测(非孕妇尿液侧)出现明显的凝集颗粒。间接凝集抑制阴性。 [实验分析]:(结合实验原理) 孕妇尿液中的HCG含量显著增高。尿液中的HCG与加入的抗HCG结合, 抗HCG被消耗,使得加入的HCG乳胶抗原不能再与抗HCG结合,不出现乳胶抗原间接凝集反应(凝集被抑制),所以液滴呈现均匀乳状液,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阳性反应。 非孕妇尿液中HCG含量极少,不足以抑制抗HCG与HCG乳胶抗原发生间接凝集反应,所以出现乳胶颗粒的凝集,为乳胶间接凝集抑制阴性反应。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考试试卷(A)(附答案) (临床医学本科、影像医学本科、中医药学本科、实验技术本科、预防医学本科)班级学号姓名 注意事项: 1.在试卷上写上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上学号,将相应的数字涂黑,并写上班级、姓名和试卷类型(A卷/B卷)。交卷时必须将答题卡与试卷一起上交,否则以零分计算! 2.本份试卷由基础知识题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共150个选择题,请按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做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请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原则上不允许上厕所。 第一部分、A型选择题 (由一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请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90个选择题) 1.哪种疾病的病原体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疯牛病 B.梅毒 C.结核病 D.沙眼 E.体癣 2.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二分裂方式繁殖

C.对抗生素敏感 D.有由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 E.仅有原始核结构,无核膜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A.肽聚糖含量少 B.缺乏五肽交联桥 C.对溶菌酶敏感 D.所含脂多糖与致病性有关 E.有蛋白糖脂外膜 4.青霉素杀菌机制是: A.干扰细胞壁的合成 B.与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C.影响核酸复制 D.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E.损伤细胞膜 5.有关“细菌鞭毛”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与细菌的运动能力有关 B.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鞭毛 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直接观察到 D.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E.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中有助于鉴别细菌有无鞭毛 6.有关“芽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可产生 B.不直接引起疾病 C.对热有强大的抵抗力 D.代谢不活跃 E.通常在细菌处于不利环境下形成 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观察细菌形态时,总放大倍数为: 倍倍 倍~1000倍 倍 8.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后,菌体分别呈: A.红色和紫色 B.紫色和紫色 C.紫色和无色 D.无色和无色 E.无色和紫色 9.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不包括: A.鉴别细菌 B.初选抗菌药物 C.了解细菌致病性 D.了解细菌的染色性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doc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及保养方法。(2)观察、识别几种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器皿:显微镜、擦镜纸、二甲苯。 (2)材料:示范片:细菌三形(球状、杆状、螺旋状)、弧状(硫酸盐还原菌)、丝状(浮游球衣菌等)、细菌鞭毛及细菌荚膜。放线菌、颤蓝细菌、微囊蓝细菌或念珠蓝细菌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标本片放在载物台上,使观察的目的物置于圆孔正中央。(2)将镜头换成低倍镜,将粗调节器向下旋转(或载物台向上旋转),眼睛注视物镜。当物镜的尖端距离载玻片约0.5cm 处时停止旋转。 (3)左眼对着目镜观察,将粗调节器向上旋转,如果见到目的物,但不十分清楚,可用细调节器调节,直至目的物清晰。此时找到目的物并移至中央。(4)换成高倍镜,观察目的物,旋转细调节钮,直至视野清晰。(5)观察示范片,绘出其形态图。 四、思考题 (1)使用油镜时,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答:为了

找到目的物并移动到中央。 (2)要使视野明亮,除采用光源外,还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调大孔径光阑,调整光源。如果是用反光镜的显微镜,用凹面镜可使视野明亮。 五、生物图 实验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2)了解配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掌握配置、分装培养基的方法。(3)学会各类物品的包装、配置(稀释水等)和灭菌技术。 二、实验器皿与材料 (1)实验器皿: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燥箱、煤气灯、培养皿、试管、刻度移液管、锥形瓶、烧杯、两桶、药物天平、玻璃棒、玻璃珠、石棉网、药匙、铁架、表面皿、pH试纸和棉花等。 (2)材料:牛肉膏、蛋白胨、NaCl、NaOH和琼脂等。 三、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的基质,是按照微生物营养、生长繁殖的需要,由碳、氢、氧、氮、磷、硫、钾、钠、钙、镁、铁及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的体积分数配置而成。调整合适的pH,经高温灭菌后以备培养微生物之用。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八周

年级:2009 专业:医学检验班级:一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09221792 实验八、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K-B法】 菌种(均为幼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埃希菌1.5×108/ml 药物纸片:青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 方法: 1.涂菌(棋盘划线法),室温放10min; 2.贴药敏纸片,注意间距(大于24mm)和边距(大于15mm); 3.置35℃24h判读结果。 结果如图所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结果 实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 【试管稀释法】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b1.5×108/ml 抗生素:庆大霉素32u/ml 方法: 1.对倍稀释抗生素

2.加菌液0.1ml/管,摇均35℃16—18h 3.判读MIC 试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注意:设立对照管(肉汤对照管,待测菌生长对照管和质控菌生长对照管) 结果判断: 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该细菌的MIC. 如图: 实验结论:MIC=原药物浓度(32u/ml) ×稀释倍数(1:24)=2u/ml 【联合药敏试验】(示教)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b 结果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②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③青+万=青单+万单→相加作用 ④青+林>青单+林单→协同作用 大肠b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②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③青+林=青单或林单→无关作用 ④青+南>青单+南单→协同作用 【实验讨论】 1.K-B法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有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 愈小。 2. K-B法影响因素 ①培养基的质量,如PH、深度、硬度和表面湿度等; ②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③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④试验操作质量:接种细菌后贴片时5~15分钟; ⑤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培养时间16~18h,不要超过24h。 3.稀释法原理: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测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被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4. 稀释法影响因素:培养基、接种菌量、蛋白质结合率、抗菌药物的配制、结果观察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本试验的结果。 5.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的意义 ①可预测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既AST试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试验结果为“耐药”时,使用该药物治疗肯定失败; 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治疗24~48h之后,若AST结果为“敏感”,该治疗为有效,若结果为“耐药”,即应更换药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6.通过此次实验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试管稀释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意义,并掌握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的观察、判断。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 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3 种:球状,杆 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 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 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 1 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 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 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 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 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 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 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 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Nikon YS-100 ),镜油,镜头纸,擦镜液;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 B、 C、 D、 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D.nm E.Pm 2.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3.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A.靛基质 B. 色素 C.H2S D.酸性气体 E.以上均是 4.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5. 是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强者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金葡萄肠毒素 6.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E.B十C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哪种实验不属于细菌的生化反应 A.糖发酵试验 B.外斐试验 C.VP试验 D. 靛基质生化试验 E. 甲基红试验 9.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A.产褥热 B. 风疹 C.风湿热 D.波状热 E.以上均不是

10.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 E.人是惟一宿主 11.关于痢疾杆菌 A.易入血引起败血症 B.菌毛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C.不能引起休克 D.福氏痢疾杆菌因能产生外毒素,故引起的痢疾比较严重E.我国以志贺氏痢疾感菌感染多见。 12.肠道致病菌特征 A.抗原结构复杂,均有H、 O抗原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不透明菌落 C.多数分解乳糖 D.可用免疫血清鉴定分型 E.革兰阴性杆菌 13.霍乱弧菌 A.有周鞭毛,运动十分活泼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实验原理 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 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不能繁殖。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 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 1.通过制备LB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3.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 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 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

稀释倍数104105 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 837799111812数 平均数 浓度×107×107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07ml/cm^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试word精品

1 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 。_ 2. 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 ________ 作_ 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3. 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 _________ ,_ 其次是______ 。 4. 根据细菌的外形,可分为 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 。_ 5.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分为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培养基按功能或用途分为、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类培 养基。 7. 根据细菌代谢时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分为 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 、 ________。_ 8.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是 ________ 、 _______ 、_ ______ 、 _________ 。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工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分为、_ 、_ 3类培养基。 10. 高压蒸汽灭菌的温度是 _______ ,压力是_________ ,时间持续 ________ 。 11. 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_______ ,斜面培养基________,_ 平板培养基主要用于________ 。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应用 _ 镜观察,它的放大倍率是倍。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酸染色把细菌分成两类,阳性菌呈___色,阴性菌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14. 细菌的色素分为 ________ 和_ __________ 2种 15.SS培养基多用于____________ 的分离培养。 16. 热力灭菌分为__________ 和_ ___________ 灭_ 菌。 17. 湿热灭菌分为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18. 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主要是破坏细菌__________ 。_ 19. 对于毒素、血清、抗生素不耐高温灭菌的制物制品应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 。_ 20. 化学消毒剂杀菌的机理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 ____________ 。_ 21.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主要有 _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__ 、_ _______ 等_ 。 22. 根据葡萄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产生的色素不同,将葡萄球菌分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三种。其中致病力最强的葡萄球菌为_________ ,产生的色素为 ___________ 。 23. 根据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生长后菌落周围溶血现象的不同,可将链球菌分为 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___ 三大类。 24. 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实验是 ________ 、 _______ 。_ 25. 人工培养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________ 或 ______ 。 26. 伤寒杆菌分离培养,在病程早期第一周应取 _______ 标本;发病第2、3 周应取_________ 标本,其阳性率高。 27. 大多数志贺菌不分解乳糖,只有 ________ 志贺菌能 _______ 分解乳糖。 28. 霍乱弧菌耐 ________不耐酸,常用的人工培养基是 _____ 或_ _________ 。 29. 白喉棒状杆菌在亚碲酸钾血平板生长时,其菌落呈 ______ 。 30. 培养白喉棒状杆菌常选用的培养基是 ______ 。 31. 毒力鉴定是鉴别白喉棒状杆菌与其他棒状杆菌的重要试验。体外法可用 ______ ,体内法可用 ________ 。 32.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 _____ 染色,呈现_________ 色。 33. 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经 _____ C ________ m ir即可被杀死。 34. 结核菌素试验所用的试剂有 ___ 、_________ 两种。 35. 幽门螺杆菌形态呈 ______ 、_______ 或______ 状。目前认为与人类的 _______ 、 ________ 疾病有关。 36. 绿脓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 ______ 色素。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全解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 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 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题目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 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 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 罗军

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 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 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称量干粉培 养基(g) 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 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 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 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法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